诗文库
虙子贱碑颂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八
清静致理。中庸之德至。高明柔克。简易之体大。绎微旨而徵遗论。何先生道蔚其葳蕤者也。先生宣慈在躬。精义入神。德顺乎天。性根于仁。殷其如雷。暧然如春。始受业于仲尼。终委质于鲁君。尔乃周道凌迟。王风哀思。夷狄窃于位号。干戈乱于原野。则我鲁国无齐晋之强。定哀非桓文之主。三卿有僭虐之政。先生处此乱邦。从容理邑。平心气而全耳目。晏然跻富寿之域焉。自非知微知彰。变化无穷。孰能臻此。观夫为政之大。体元之要。恤孤哀丧。举事问吊。训之以悌。加之以孝。借五更而悟君。贤三老而禀教。然后燕居以夫其体。张乐以和其人。夜渔不戒而信。欺吏不威而息。是以宣尼惜君之理小。子期问君之政暇。何其远哉。向使移于有国之君。则陶唐之理也。施于有政之臣。则二南之化也。昔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理。周公殽膳在御。不解悬而四夷伏。小大则异。其揆则同。天宝初。至始以校书郎尉于单父。想先生行事。徵其颂声。而古碑残缺。苔篆磨灭。使立志之士。何以揖其遗风焉。呜呼。其道存而其事往。其人亡而其政息。哀哉。遂作颂曰。
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浇风化淳。霸俗致王。谁谓阳鱎。革而为鲂。皤皤黄发。或师或友。芃芃麦苗。不稂不莠。齐师已却。鲁俗斯阜。谏或剖心。伊人引肘。穆穆伊人。希圣之才。尧舜既往。孰为来哉。从时卷舒。与道徘徊。游泳孔门。取容定哀。泱泱千古。显显令德。声随悠牧。惠与顺息。人亡政弊。道播神默。寂寥夜川。惆怅旧国。荒祠尚扫。苔篆将磷。寻风聆韵。想见其人。年代邈殊。精诚闇亲。再表贞石。颂声惟新。
哭从兄苌 唐 · 顾况
押支韵
引用典故:金根 屠沽儿
洞庭违鄂渚,袅袅秋风时。
何人不客游,独与帝子期。
黄鹄铩飞翅,青云叹沈姿。
身终一骑曹,高盖者为谁。
从驾至梁汉,金根复京师。
皇恩溢九垠,不记屠沽儿。
立身有高节,满卷多好诗。
赫赫承明庭,群公默无词。
草木正摇落,哭兄鄱水湄。
共居云阳里,轗轲多别离。
人生倏忽间,旅衬飘若遗。
稚子新学拜,枯杨生一枝(一本无此四句)。
人生倏忽间,精爽无不之。
旧国数千里,家人由未知。
人生倏忽间,安用才士为。
贬田承嗣永州刺史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七
自古屈法申恩。与之更始者。为君之道也。务善改过。期于自新者。为臣之节也。其或弃瑕含垢。宏贷之泽巳深。而挟伪藏奸。干纪之情转露。则亦中外同弃。刑宪不容。西汉伏信越之诛。东京齐萌宠之罚。此皆前王典式也。魏博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魏州大都督长史上柱国雁门郡王田承嗣。出自行閒。策名边戍。早参戎秩。效用无庸。尝辅凶渠。驱驰有素。洎再平河朔。归命辕门。朝廷俯念遗黎。久罹兵革。自禄山肇祸。瀛博流离。思明继衅。赵魏堙厄。枌榆井邑。靡获安居。骨肉室家。不能相保。念其彫瘵。思用抚宁。以其先布款诚。寄之为理。所以委授旄钺之任。假以方面之荣。期尔知恩。庶能自效。崇资茂赏。首冠朝伦。列异姓之苴茅。登上公之礼命。子弟童稚。皆联台阁之华。妻妾仆媵。并授国邑之号。人臣之宠。举集其门。将相之权。兼领其职。夫宰相者。所以匡辅王室。休庇生灵。献可替否。救灾恤患。而乃据国家之封壤。仗国家之兵戈。虐国家之黎人。调国家之征赋。掩其资实。凭窃威灵。内包凶邪。外示归顺。陷误良善。贼害平人。骋其乐祸之心。俾叶同恶之体。且相卫之略。所管素殊。而逼胁军人。使之翻溃。因其惊扰。便进军师。事迹暴彰。奸邪可见。不然者。岂志清之乱。曾未崇朝。子期光朝。会于明日。足知先有成约。指期而来。是为蔑弃典刑。擅兴戈甲。既云相州骚扰。邻境救灾。旋即更并磁州。重行威虐。此实自相矛盾。不究始终。三州既空。远迩惊陷。更移兵马。又赴洺州。实为暴殄不仁。穷极残忍。又薛雄乃卫州刺史。固守本藩。忿其不附。横加淩虐。门尽屠戮。无复噍类。酷烈无状。人神所冤。又四州之地。皆列屯营。长史属官。擅请补署。精甲利器。良马劲兵。全军之资装。农藏之积实。尽收魏府。迥无孑遗。更复收管将士。□其本部。劫质妻子。给我资粮。观其所为。盖在无赦。且藏庾者。平人之膏血。恣行贪窃。甲兵者。干城之腹心。辄为举动。欲行讨问。正厥刑书。犹示含容。冀其迁善。俾予东夏之人。终免无辜之酷。抑于典宪。务使慰安。遂遣知古。远奉诏书。喻以深旨。乃命承昭。副兹麾钺。抚彼旧封。而承昭又遣亲将刘浑。先传诏命。承嗣逡巡磁相。仍劫知古偕行。先令侄悦。潜扇军吏。至使引刀自割。抑令腾口相稽。当众諠嚣。请归承嗣。论其奸状。足以为凭。此而可容。何者为罪。今尚全其首领。更授藩条。贷以朝章。用遵时令。其承嗣宜贬授永州刺史。兼许十岁以下一男一女随身。便路赴任。委河东节度使兼御史大夫薛兼训练马步一万五千人。即赴邢州。取承昭处分。逐便招抚应变权宜。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左仆射宝臣精选骁雄马步三万二千人。屯集深冀贝州等路进取。幽州节度使留后兼御史大夫朱滔举马步军二万五千人。进逼沧瀛。权宜招讨。淄青等节度使检校左仆射正己率所管马步三万人。北临德博。淮西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忠臣永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李勉汴宋节度使留后兼御史大夫中丞田神玉并河阳泽潞等道兵马共六万五千人。直据淇园。皆擐甲整戈。犄角相应。如承嗣不时就职。尚在执迷。则所在进师。按于军法。今数郡之地。迫受其兵。深哀士人。重遭剽掠。丁壮离于农亩。女工废于蚕桑。胡宁忍之。盖非获巳。缅思涂炭。过在朕躬。其昭义军管内五州。宜给复二年。仍委承昭抚慰。务使苏息。且圣人之教。必也胜残。王者之师。存于止杀。其魏博磁相等将士。并怀忠义。皆被胁从。但恐玉石俱焚。当宜各思自拔。除其首恶。咸与维新。事定之时。罪止元凶一身。并其侄悦。其馀官吏将士。爰及弟侄等。能自归顺者。皆无所问。如有擒执渠魁。下其城邑。便以承嗣在身官爵。资财田宅。一切回赐。自馀立功者。节级酬赏。夫军行除害。本以安人。将吏所经。薪刍必禁。秋毫之犯。律有常刑。凡在师人。各宜深诫。于戏。天地之大德。时或降霜。皇王之至仁。亦闻用钺。顾维寡薄之理。昧于授任之明。以至兴戎。多惭黎庶。布告天下。令知朕怀。
穆公集序 中唐 · 许孟容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九
班孟坚谓有汉文章。与三代同风。巨唐化成稽古。斯文配炎灵之盛。浸息淫靡。归于正声。由是业文之士。蓄灵含粹。光价时独者。往往间出。吾友河南穆员字舆直。麟蔚凤采。自天而授。诵六经得其研深。阅百代得其英华。属词匠意。必本于道。夫龙图龟书。三统之有述。皆文之蕴也。自雅颂风骚而下。则又粉泽而成黼藻。雕镌而为形象。比其音而曲度之。缘其情而哀乐之。悠远易直。昭明典则。本情性而根教化者。率漫羡魁垒。繁音艳彩。习怪诞而尚沉溺者也。穆君溯其波流。择其宗师。以为文宣王经春秋。序诗书。系易象。犹日月不可及矣。游夏荀孟李斯贾谊之徒。是宜学者十驾百已。钻仰而宪章者也。故其文融朗恢健。沉深理辨。墉阃四会。精铓百练。结而为峻极。散而为游衍。其工也异今而从古。其旨也惩恶而从善。迹夫孝于其上。慈于其下。择中庸而后蹈。推久要而后交。则向之词艺。由积衷淳耀。发而为身瑞者也。颜回黄宪。仁而夭促。扬雄司马迁。才而不试。穆君年逾四十。用止幕画。并四贤之德器。而禄寿似焉。彼洪炉埏埴。真宰不直欤。为天地无心。刍狗万化欤。大凡碑志文册铭赞记序六十五首。共成十卷。于先府君先夫人元堂志。见自身刑家。自家刑国。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道。于祭颜太师张相国文。见君仁臣忠。捍患成功。感愤激烈。死轻鸿毛之道。向使假其永龄。登金马石渠。与献纳论思之臣。发挥谟训。润色王度。则圣朝文苑。颂甘泉。赋羽猎。卿云褒皋偫子之列。加一士也。斯杨嗣仁所以赋已友之哀。余所莫疑矣。宋之问遗草编次。授于伯兄旧御史中丞今常州刺史。善知音者唯子期乎。发箧开卷。如升元圃。将垂来代。敢失其传。
长安书事寄卢纶 中唐 · 李端
五言排律 押侵韵
引用典故:闻笛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
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
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
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
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
终期入灵洞,相与鍊黄金。
宝琴 唐 · 释彪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引用典故:伯牙弦
吾有一宝琴,价重双南金。
刻作龙凤象,弹为山水音。
星从徽里发,风来弦上吟。
钟期不可遇,谁辨曲中心。
琴会记 唐 · 柳识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七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雅好阅古。古亦置于舟车也。大历六年。浙西观察使苏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赞皇公祗命朝于京阙。春正月。夕次朱方。刺史樊公称江月当轩。愿以卮酒侑胜。居无何。赞皇公弦琴。樊公和之。演操相应。澄清抚绥。递为伯牙。更为子期。琴动人静。琴酣酒醒。清声向月。和气在堂。春风犹寒。是夜觉暖。罢宴之后。赞皇顾润州曰。见明珠者始贱鱼目。知雅乐者方鄙郑声。自朴散为器。真意在琴。与众乐同出于虚。独能致静。同韵五音。独能多感。同名为乐。独偶圣贤。是宜称德。切近于道。昔尧以美利利于天下。曲名始畅。自舜禹至于夫子不止。且声著哀思。或当戚自陈。其后居常玩之。和理所措。若然者。宁袭陶公真意空拍而已。岂袭胡笳巧丽。异域悲声。我有山水桐音。宝而持之。古操则为。其馀未暇。是知赞皇所好。无非训典。似有道而犹重之若此。况乃真有道之士乎。辄纪述所论。贻诸达者。
三字诗六首 其四 唐 · 寒山
押侵韵
寒山深,称我心。
纯白石,勿黄金。
泉声响,抚伯琴。
有子期,辨此音。
夏弹琴(一作刘希戬诗,又作刘希夷诗。) 唐 · 刘戬
押尤韵
碧山本岑寂,素琴何清幽。
弹为风入松,崖谷飒已秋。
庭鹤舞白雪,泉鱼跃洪流。
予欲娱世人,明月难暗投。
感叹未终曲,泪下不可收。
呜呼钟子期,零落归荒丘。
死而若有知,魂兮从我游。
浣花集叙 唐 · 韦蔼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
余家之兄庄。自庚子乱离前。凡著歌诗文章数十通。属兵火迭兴。简编俱坠。惟馀口诵者。所存无几。尔后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偫轸虑。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愁之文。一咏一觞之作。迄于癸亥岁。又缀仅千馀首。庚申夏。自中谏□□□□辛酉春。应聘为西蜀奏记。明年。浣花溪寻得杜工部旧址。虽芜没已久。而柱砥犹存。因命芟夷。结茅为一室。盖欲思其人而完其庐。非敢广其基构耳。蔼便因閒日。录兄之稿草。中或默记于吟咏者。次为五卷。目之曰浣花集。亦杜陵所居之义也。馀今之所制。则俟为别录。用继于右。时癸亥年六月九日蔼集。
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 唐 · 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引用典故:伯牙弦
风琴秋拂匣,月户夜开关。
荣启先生乐,姑苏太守闲。
传声千古后,得意一时间。
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
哭崔常侍晦叔 唐 · 白居易
押侵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惠死庄杜口 钟殁师废琴
顽贱一拳石,精珍百鍊金。
名价既相远,交分何其深。
中诚一以合,外物不能侵。
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沈。
晚有退闲(一作寒)约,白首归云林。
垂老忽相失,悲哉口语心。
春日嵩高(一作高嵩)阳,秋夜清洛阴。
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
风月共谁赏,诗篇共谁吟。
花开共谁看,酒熟共谁斟。
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
道理使之然,从古非独今。
吾道自此孤,我情安可任。
唯将病眼泪,一洒秋风襟。
答贡士沈起书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九月某白。沈侯足下无恙。苍头至。得所来问。志气盈牍。博我以风赋比兴之旨。仆之朴騃专鲁。而当惠施钟期之位。深自恧也。又览所著文。宏博中正。富我以琳琅圭璧之宝甚厚。仆之狭陋蚩鄙。而膺东阿昭明之任。又自惧也。乌可取识者欢笑。以为知己羞。进越高视。仆所不敢。然特枉将命。猥承厚贶。岂得固拒雅志。默默而已哉。谨以所示。布露于闻人。罗列乎坐隅。使识者动目。闻者倾耳。几于万一。用以为报也。嗟乎。仆常病兴寄之作。堙郁于世。辞有枝叶。荡而成风。益用慨然。间岁兴化里萧氏之庐。睹足下咏怀五篇。仆乃拊掌惬心。吟玩为娱。告之能者。诚亦响应。今乃有五十篇之赠。其数相什。其功相百。览者叹息。谓予知文。此又足下之赐也。幸甚幸甚。勉懋厥志。以取荣盛时。若夫古今相变之道。质文相生之本。高下丰约之所自。长短大小之所出。子之言云。又何讯焉。来使告遽。不获申尽。辄奉草具。以备还答。不悉。宗元白。
郡斋卧疾赠昼上人 中唐 · 于頔
引用典故:南金
夙陪翰墨徒,深论穷文格。
丽则风骚后,公然我词客。
晚依方外友,极理探精赜。
吻合南北宗,昼公我禅伯。
尤明性不染,故我行贞白。
随顺令得解,故我言芳泽。
霅水漾清浔,吴山横碧岑。
含珠复蕴玉,价重双南金。
的皪曜奇彩,凄清流雅音。
商声发楚调,调切谱瑶琴。
吴山为我高,霅水为我深。
万景徒有象,孤云本无心。
众木岂无声,椅桐有清响。
众耳岂不聆,钟期有真赏。
高洁古人操,素怀夙所仰。
觌君冰雪姿,祛我淫滞想。
常吟柳恽诗,苕浦久相思。
逮此远为郡,蘋洲芳草衰。
逢师年腊长,值我病容羸。
共话无生理,聊用契心期。
杨子华画三首 其二 中唐 · 元稹
五言排律 押药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九 杂题类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皓腕卷红袖,锦韝臂苍鹗(韝:见卷2《阳城驿》注。苍鹗:鸟名,即鱼鹰。《本草纲目·禽部·鹗》:“鹗,雕类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能翱翔水上,捕食鱼,江表人呼为食鱼鹰。”)。
故人断弦心(“故人”句:相传伯牙善鼓琴,琴声高妙,唯钟子期能知其音。子期死,伯牙感慨于知音难觅,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操琴。事详《吕氏春秋·本味》。),稚齿从禽乐(从禽:追逐禽兽,即田猎。《易·屯卦》:“六三……往吝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孔颖达疏:“即鹿当有虞官,即有鹿也;若无虞官,以从逐于禽,亦不可得也。”)。
当年惜贵游,遗形寄丹雘(“遗形”句:用画记录下当时人物之神采。遗形,超脱形骸,描摹精神。丹艧,即丹雘,可供涂饰之红色颜料。《尚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孔颖达疏:“雘是彩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此借指绘画。)。
骨象或依稀(骨象:骨骼相貌。《文选·曹植〈洛神赋〉》:“奇服旷世,骨像(象)应图。”吕向注:“骨法人像,皆应图相。”),铅华已寥落。
似对古人民,无复昔城郭(“似对”二句:参卷3《松鹤》注。)。
子亦观病身(观病:佛教语,谓观察妄惑之智力。《大乘义章》卷二:“粗思曰觉,细思曰观。”宋王安石《读维摩经有感》:“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色空俱寂寞(色空:色即是空之省称。佛教谓一切有形之物为色,而万物皆由业缘而生,本非实有,故云。)。
孤寂吟 唐 · 天然
时人见余守孤寂,为言一生无所益。
余则闲吟孤寂章,始知光阴不虚掷。
不弃光阴须努力,此言虽说人不识。
识者同为一路行,岂可颠坠缘榛棘。
榛棘茫茫何是边,只为终朝尽众喧。
众喧不觉无涯际,哀哉真实不虚传。
传之响之只不闻,犹如灯烛合盂盆。
共知总有光明在,看时未免暗昏昏。
昏昏不觉一生了,斯类尘沙比不少。
直似潭中吞钩鱼,何异空中荡罗鸟。
此患由来实是长,四维上下远茫茫。
倏忽之间迷病死,尘劳难脱哭怆怆。
怆怆哀怨终无益,只为将身居痛室。
到此之时悔何及,云泥未可访孤寂。
孤寂宇宙穷为良,长吟高卧一闲堂。
不虑寒风吹落叶,岂愁霜草遍遭霜。
但看松竹岁寒心,四时不变流清音。
春夏暂为群木映,秋冬方见郁高林。
故知世相有刚柔,何必将心清浊流。
二时粗糖随缘过,一身遮莫布毛裘。
随风逐浪住东西,岂愁地迮与天低。
时人未解将为错,余则了然自不迷。
不迷须有不迷心,看时浅浅用时深。
此个真珠若采得,岂同樵夫负黄金。
黄金烹练转为真,明珠含光未示人。
了即毛端滴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尘。
尘滴存乎未免𠎱,莫弃这边留那边。
直似长空搜鸟迹,始得玄中又更玄。
举一例诸足可知,何用諵諵说引词。
只见饿夫来取饱,未闻浆逐渴人死。
多人说道道不行,他家未悟诈头明。
三寸利刀开旷路,万株榛棘拥身生。
尘滓茫茫都不知,空将辩口泻玄微。
此物那堪为大用,千生万劫作贫儿。
聊书孤寂事还深,钟期能听伯牙琴。
道者知音指其掌,方贵名为孤寂吟。
上宣州高大夫书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二
某顿首再拜。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某窃惑之。科第之设。圣祖神宗所以选贤才也。岂计子弟与寒士也。古之急于士者。取盗取雠。取于夷狄。岂计其所由来。况国家设取士之科。而使子弟不得由之。若以科第之徒。浮华轻薄。不可任以为治。则国朝自房梁公已降。有大功立大节。率多科第人也。若以子弟生于膏粱。不知理道。不可与美名。不令得美仕。则自尧已降。圣人贤人。率多子弟。凡此数者。进退取舍。无所依据。某所以愤懑而不晓也。尧。天子子也。禹。公子也。文王。诸侯孙与子也。武王。文王子也。周公。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也。夫子。天子裔孙宋公六代大夫子也。春秋时。列国有其社稷。各数百年。其良臣多出于公族及卿大夫子孙也。鲁之季友季文子叔孙穆子叔孙昭子孟献子。皆出于三桓也。臧文仲武仲出于公子彄。柳下惠出于公子无骇(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称公族以王父字为氏展禽是也)。宋之良臣。多出于戴桓武庄之族也。举其尤者。华元子罕向戌是也。卫之良臣。亦公族及卿大夫之裔也。举其尤者。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皆公族也。子鲜。公子也。史狗史鱼宁武子。卿大夫之裔也。齐之晏婴。晏桓子子也。曹之子臧。公子也。吴之季札。王子也。郑之良臣。皆公孙公族也。举其尤者。子封子良子罕子展子皮子产子张子太叔是也。楚之良臣。子囊子西子期。皆王子也。子庚。王孙也。其卿大夫之裔。斗氏生令尹子文。后有斗辛斗巢斗怀(昭王反国皆有大功)。蔿氏生蔿贾孙叔敖薳启疆薳子凭薳掩薳罢。屈氏生屈荡屈到屈建。六国时有昭奚恤。公族也。屈原。诸屈后也。皆其祖先于武王文王时。基楚国为霸者。用其子孙。其社稷垂九百馀年。至于晋国最为强。其贤臣尤多。有赵氏魏氏韩氏狐氏中行氏范氏荀氏羊舌氏栾氏却氏祁氏。其先皆武公献公文公勤劳臣也。用其子弟。召诸侯而盟之者。仅三百年。在六国。齐之孟尝。赵之平原。魏之信陵。皆王子王孙也。齐复有司马穰苴。亦王族也。其在汉魏已下。至于国朝。公族之子弟。卿大夫之冑裔。书于史氏为伟人者。不可胜数。不知论圣贤才能于子弟中。复何如也。言科第浮华轻薄。不可任用。则国朝房梁公元龄。进士也。相太宗凡二十一年。为唐宗臣。比之伊吕周召者。郝公处俊。亦进士也。为宰相时。高宗欲逊位与武后。处俊曰。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非陛下之有。但可传之子孙。不可私以与后。高宗因止。来济上官仪李元义。皆进士也。后为宰相。济助长孙太尉褚河南共摧武后者。后突厥入塞。免冑战死。仪革废武后召。元义助处俊言。不可以位与武后。娄侍中师德。亦进士也。吐蕃强盛。为监察御史。以红抹额。以猛士诏躬衣皮裤。率士屯田。积谷八百万石。二十四年西征。兵不乏食。荐狄公为相。取中宗于房陵。立为太子。汉阳王张公柬之。亦进士也。年八十为相。驱致四王。手提社稷。上还中宗。郭代公元振。亦进士也。镇凉州仅十五年。北却突厥。西走吐蕃。制地一万里。握兵三十万。武氏惕息。不敢移唐社稷。魏公知古。亦进士也。为宰相。废太平公主谋以佐元宗。及卒也。宋开府哭之曰。叔向古之遗直。子产古之遗爱。兼而有者。其魏公乎。姚梁公元崇登第。下笔成章举首。佐元宗起中兴业。凡三十年。天下几无一人之狱。宋开府璟。亦进士也。与姚唱和。致开元太平者。刘幽求登制策科。与元宗徒步诛韦氏立睿宗者。苏氏父子。皆进士也。大许公为相于武后朝。酷吏中不失其正。于中宗朝诛反贼郑普思于韦后党中。小许公佐元宗朝。号为苏宋。张燕公说登制策科。排张易之兄弟。赞睿宗请元宗监国。竟诛太平公主。招置文学士。开内学馆。元宗好书尚古。封中太山祀后土。因燕公也。张曲江九龄。亦进士也。排李林甫牛仙客。骂张守圭不斩安禄山。谪老南服。年未七十。张巡亦进士也。凡三入判等。以兵九千守睢阳城凡周岁。拒贼十三万兵(出天宝杂记)。使贼不能东进尺寸。以全江淮。元和中宰相河东司空公中书令裴公。皆进士也。裴公仍再得宏辞制策科。当贞元时。河北叛。齐蔡亦叛。阶此蜀亦叛。吴亦叛。其他未叛者。皆高下其目。熟视朝廷希向强弱而施其所为。司空公始相宪宗。废权倖之机牙。令不得张。收敛百职。归于有司。命节度使出朝廷。不由兵士(始自抚州除袁相为滑州凡三月无帅三军无事宪宗始信之自此不用贞元故事以行军副使大将军为节度使)。拔取沉滞。各还其官(开州取唐舍人为职方郎中知制诰饶州取李赵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在贞元中皆十馀年迁逐其他似谪者亦皆当叙用也)。然后西取蜀。东取吴。天下仰首。始见白日。裴公抚安魏博。使田氏尽归六州。元和中剪蔡剧贼。于洛师胁下招来常山。质其二子。以累其心。取十三城。使不得与齐交手为寇。因诛师道。河南尽平。当是时。天下几至于太平。凡此十九公。皆国家与之存亡安危治乱者也。不知科第之选。复何如也。至于智效一官。忠立一节。德行文学。不可悉数。董生云。春秋之义。变古则讥之。傅说命高宗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故殷道复兴。鸿雁美周宣王能复先王之道。西汉魏相佐汉宣帝为中兴。但能奉行汉家故事。姚梁公佐元宗。亦以务举贞观之法制耳。自古及今。未有背本弃古而能致治者。昨获览三郎秀才新文凡十篇。数日在手。读之不倦。其旨意所尚。皆本仁义而归忠信。加以辞彩遒茂。皎无尘土。况有诚明长厚之誉于千人中。傥使前五六年得进士第。今可以出入谏官御史。助明天子为治矣。古人云。三月不仕则相吊。安有凡五六年来选取进士。施设网罟。如防盗贼。言子弟者。噎哑抑郁。思一解布衣。与下士齿。厥路无由。于古未前闻也。某因览三郎文章。不觉发愤。略言大槩。干触尊重。无任惶惧。某再拜。
送李四校书 唐 · 元孚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引用典故:伯牙弦 楚狂
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
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某启。某闻不祥之金。大冶所恶。自衒之士。明时不容。斯实格言。足为垂训。然或顾逢伯乐。但伏盐车。听属钟期。不调绿绮。皋壤摇落。老大伤悲。同刘胜之寒蝉。效子綦之枯木。则亦迹归弃世。行阙扬名。某价乏琳琅。誉轻乡曲。粗沾科第。薄涉艺文。锥不颖于囊中。水竟深于山上。淹留侯国。祗事戎麾。插羽佩鞬。从相公于关右。束书载笔。随校尉于河源。自北徂南。巳秋复夏。心惊于急。弦劲矢。目断于高足要津。而又永念敝庐。空馀乔木。山中桂树。远愧于幽人。日暮柴车。莫追于傲吏。捋须理鬓。霜雪呈姿。吊影飏音。烟霞绝想。徒以相公远敦世故。容在恩门。存赵氏之孤。受梁王之礼。竽将滥吹。石有参琼。咳唾随风。眄睐成饰。追维畴曩。曾是逢迎。蜀郡登文翁之堂。上国醉曹参之酒。吹嘘尽力。抚爱形颜。虽以捧承。莫能衔戴。况许之高选。光彼宦情。以曲台之任用犹轻。宪署之发挥方盛。仍期官牒。不越岁时。今则节迈白藏。候临元律。燕虽恋主。马亦嘶风。郭伋还州。尚不欺于童子。文侯校猎。宁爽约于虞人。苟四时之信是孚。亦一诺之恩斯及。况自元和以后。公侯冢嗣。卿士子孙。与之同时。历然可数。莫不翔踰鸟道。泳出龙津。或并命南台。或迭居青琐。金朱照耀。轩盖追随。某虽忝伊人。亦惟华冑。比王谢之子弟。诚有重轻。在嵇吕之交朋。宿常连接。而独分光邻女。贷润监河。野鹤天麟。绝比伦于朝右。髯参短簿。困拟议于军前。窃听重言。常兴深叹。是以愿驰蹇步。誓奉光尘。傥或厕错薪之斯翘。咏归荑之自牧。少窥上路。试睨重霄。击水三千。暂随鹏运。墱流十二。免使鱼劳。犹能赞叙燮调。讴歌镕范。庶无雅拜。以累于君公。不使繁声。见忧于仲子。心怀台席。梦结边城。寓尺牍而畏达空函。写丹诚而惭非健笔。仰望恩顾。下情无任攀恋感激惶惧之至。
古意九首 其四 五代 · 贯休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引用典故:伯牙弦
乾坤有清气,散入诗人脾。
圣贤遗清风,不在恶木枝。
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
忆在东溪日,花开叶落时。
几(一作我)拟以黄金,铸作钟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