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唐初 · 李峤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引用典故:伯牙弦 兵厨
名士竹林隈,鸣琴宝匣开。
风前中散至,月下步兵(一作风前绿绮弄,月下白云来)
淮海多为室,梁岷旧作台。
子期如可听,山水响馀哀(武丘山有琴室,近淮海)
素琴传 唐 · 司马承祯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桐琴字清素。
临海桐柏山灵墟之木也。
其先自开辟之初。
禀角星之精。
含少阳之气。
昭生厚土。
挺出崇岳。
得水石之灵。
育清高之性。
擢干端秀。
抽枝扶疏。
盘根幽阜。
藏标散木。
经亿万岁。
人莫之识。
唯凤从之游。
以栖荫焉。
神茂灵嗣。
子孙弥远。
承先冑之乔者。
聚于鲁郡峄山之阳。
分株徙植。
略遍诸岳。
既因地受气。
亦殊体异材。
云和空桑。
冬夏异奏。
绕梁焦尾。
世代奇声。
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以谐八音。
皆相假合。
思一器而备于律吕者。
编斲众木。
得于梧桐。
制为雅器。
体名曰琴。
琴者禁也。
以禁邪僻之情。
而存雅正之志。
修身理性。
返其天真。
夫琴之制度。
上隆象天。
下平法地。
中虚合无外响□晖晖有十三。
其十二法六律六吕。
其一处中者。
元气之统。
则一阴一阳之谓也。
而律管有长短。
故晖间有赊促。
当晖则鸣。
差则否。
亦犹气至灰飞。
时移景正。
神理不测。
其在兹乎。
上为人颈人肩。
取其发声之位也。
中为凤翅。
取其来仪之音也。
末为龙龂。
取其幽吟之感也。
其馀形制。
各因用立名。
施以五弦。
绳缲有差。
品以五音。
调韵成弄。
于是奏之。
通神明之德。
合天地之和。
黄帝作清角于西山
用会鬼神。
虞舜以南风之诗。
而天下理。
此皇王以琴道致和平也。
故曰琴者乐之统。
君臣之恩矣。
师旷晋平公奏清徵。
元鹤二八。
降于廊门。
再奏之。
引颈而鸣。
舒翼而舞。
瓠巴鼓琴。
则飞鸟集舞。
潜鱼出跃。
师文各叩一弦。
乃变节候。
改四时。
总诸弦。
则景风翔。
庆云浮。
甘露降。
醴泉涌。
此明闲音律者。
以琴声感通也。
黄老君弹云和流素之琴。
真人拊云和之琴。
内经号琴心。
涓子著琴心论。
此灵仙以琴理和神也。
孔子于陈蔡之间。
七日不火食
而弦歌不辍。
原宪居环堵之室。
蓬户瓮牖。
褐塞匡坐而弦歌。
此君子以琴德而安命也。
许由高尚让王。
弹琴箕山
荣启期鹿裘带索
携琴而歌。
此隐士以琴德而兴逸也。
伯牙鼓琴。
钟子期听之。
峨峨洋洋。
山水之意。
此琴声导人之志也。
有抚琴见螳螂捕蝉
蔡邕闻之。
知有杀音。
此琴声显人之情也。
是知琴之为器也。
德在其中矣。
琴之为声也。
感在其中矣。
无成与亏。
雅量贞固
有操而作。
响应通变。
至于五性有殊。
习之而愈励。
箕子全忠
子夏以明孝。
六情有偏。
听之而更切。
景公之酣乐。
汉祖之伤心。
与夫冥寂之士。
怡闲之居者。
希音通于反听。
太和冲于浩然。
孙登之神游宇外。
稷公之道长邱中。
猗欤。
夫子之所玩也。
宏矣深矣。
予以癸卯岁居灵墟。
至丙午载
有桐生于阶前。
迨壬子祀。
得七岁。
而材成端伟。
枝叶秀茂。
为林。
坚贞益其雅性。
飙涧为友。
清泠叶其虚心。
意欲留之栖凤。
而凤鸟未集。
不若采以为琴。
而琴德可久。
候琼霜之既降。
俟圭叶之凋去。
定阴阳之向背。
揆长短之尺寸。
尔乃取其元干
不暇待其孙枝。
甲寅年
手操斤斧。
自勤斲削。
重其清虚。
外运力
然琴之体。
既有人肩。
而无其首。
尚象之义。
将为未备。
斯所以圆其首。
曲其翅。
方其肩。
短其足。
自馀改制。
颇殊旧式。
七月丙戌朔七日壬辰造毕。
于是施轸珥。
调宫商。
叩其音韵。
果然清远。
故知彼偫山之常材。
此台岳之秀气。
用白贲之全质。
施绿绮之华彩。
遁世无闷。
有托心之所。
寂虑怡神。
得导和之致。
与其游灵溪
华峰。
坐皓月。
淩清飙。
先奏幽兰白雪。
中弹蓬莱操白雪引。
此二弄自造者。
其木声也。
则琅琅锵锵。
若球琳之并振焉。
诸弦合附。
则采采粲粲。
若云雪之轻飞焉。
众音谐也。
则喈喈噰噰。
若鸾凤之清歌焉。
因时异态。
变化不穷。
触类通神。
幽兴无已。
非丝桐之奇致。
何感会之若是。
取声之入神者清角清徵。
体之全真者素也。
故云见素。
字以厥义。
式表其德。
敬而友之。
期乎益矣。
夫木之为用也多矣。
乐之为声也众矣。
未若以桐制琴之为也。
何者。
咸池率舞。
资八音之协。
箫韶来仪。
备九成之奏。
而桐树自延于丹凤。
琴声乃降诸元鹤。
为感通之所致。
斯在乐之特优。
岂不以其象法天地。
其音谐律吕。
导人神之和。
感情性之正者哉。
自古贤人君子。
莫不操之以无闷。
玩之而无斁。
左琴右书。
盖有以也。
清素者。
以山名桐柏。
而桐树生焉。
号灵墟
而灵气出焉。
故有将遽长佳材。
则成雅器。
调高方外。
弄送邱中。
同心之言。
得意于幽兰矣。
岁寒之操。
全贞于风松矣。
相与为冥寂之友者。
淡交于琴乎。
与契苾将军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九
昊天不忱。哲人终否。
毕公逝矣。伤如之何。
敬想情则懿亲。义惟良执。
非夫人之为恸。其谁为恸乎。
仆与此公。早投交契
夷险之际。终始如一。
常思并建忠孝之绩。共申家国之雠。
壮志不就。古人所悲。
何图一旦长诀。呜乎哀哉。
管仲不存。叔牙空在。
子皮已丧。子产何依。
兴言追昔。良增痛悼。
适得韦四郎书。具承大郎雅意。
知欲以此公碑志。托之下走。
夫抚今怀昔。理寄斯文。
旌德叙功。事属知已。
是以子期幽思。感叔夜之形言。
伯喈雄藻。待林宗而无愧。
下走虽不敏。幸托深期。
此而不为。谁当为者。
但恐位卑先达。才非拔萃
虚承厚眷。不副高闻
谨遣舍弟勋往。面取进止
临书啜泣。惨惶不次。
上已浮江宴序670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吾之生也有极。
时之过也多绪。
若夫遭主后之圣明。
属天地之贞观。
得畎亩之相保。
以农桑为业。
而托形宇宙者幸矣。
况乃偃泊山水。
遨游风月。
樽酒于其外。
文墨于其间。
则造化之于我得矣。
太平之纵我多矣。
兹以上已芳节。
云开胜地。
大江浩旷
偫山纷纠。
出重城而振策。
下长浦而方舟。
林壑清其顾盼。
风云荡其怀抱。
于时序躔清律。
运启朱明。
轻荑秀而郊戍青。
落花尽而亭皋晚。
丹莺紫蝶。
候芳晷而腾姿。
早燕归鸿。
俟迅风而弄影。
岩暄密。
野淑兰滋。
抽紫。
疏萍泛绿。
于是俨舲于石㠗。
停桂楫于璇潭。
指林岸而长怀。
河州而极睇。
妍妆袨服。
香惊北渚之风。
翠幕元帷。
彩缀南津之雾。
若乃寻曲渚。
历回溪。
榜讴齐引。
渔歌互起。
飞沙溅石。
湍流百势。
翠崄丹崖
冈峦万色。
亦有银钩犯浪。
挂赪翼于文竿。
琼舸乘波。
耀锦鳞于画网。
钟期在听。
元云白雪之琴。
阮籍同归。
紫桂苍梧之醴。
既而游盘兴远。
景促时淹。
野日照晴。
山烟送晚。
方披襟朗咏
饯斜光于碧岫之前。
散发高吟。
对明月于青溪之下。
客怀既畅。
游思遄征。
视泉石而如归。
伫云霞而有自。
昔周川故事。
初传曲路之悲。
江甸名流。
始命山阴之笔。
盍遵清辙。
共抒幽襟。
俾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一言均赋。
六韵齐疏。
谁知后来者难。
辄以先成为次。
夏日登龙门楼寓望序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夫益者三友。则道术可存。
同心三人。则金兰可裕。
况乎诗书旧好。披乐广之高天。
乡党新知。扫颜回陋巷
寻胜地。叙清
脱野客之荷衣。入幽人之桂座。
榴花浮酌。对文举而无忧。
葛蔓调弦。抚钟期而有遇。
既而南方夏晚。北牖晴开。
中园之弱柳含烟。旷野之阴云蔽日。
低虹饮水。向溪谷而全斜。
戏鸟淩空。狎林亭而半度。
兴酣情逸。共敦行役之期。
搦管含毫。独对当仁之序。
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669年4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天地不仁。造化无力。
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
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
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
情可知矣。赖乎神交胜友。
得山泽之虬龙。隐路幽居。
降云霄之鸾凤。杨公沈公。
行之者仁义礼智。用之也乾元亨利。
元经苦而白凤翔。素牒开而紫鳞降。
金门待诏。谒天子于朝廷。
石室寻真。访下走于丘壑。
幽人待士。非无北壁之书。
隐士迎宾。自有西山之馔。
席门蓬巷。伫高士之来游。
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
山南花圃。涧北松林
黄雀至而清风生。白鹤飞而苍云起。
停琴绿水。仲长统之欢娱。
置酒青山。郭子期宾客
人探一字。四韵成篇。
秋日洪府滕王阁饯别序675年9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骖騑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虹消雨霁。彩彻云衢。
落霞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淩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睇盼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长安日下。指吴会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
命途多舛。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贾谊长沙
非无圣主。窜梁鸿海曲
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
达人知命老当益壮
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
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
扶摇可接。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孟尝高洁。
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
一介书生。无路请缨
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
宗悫长风。舍簪笏于百龄
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
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
叨陪鲤对。今辰捧袂。
喜托龙门杨意不逢。
抚淩云而自惜。钟期既遇。
奏流水以何惭。呜呼。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梓泽邱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偫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各倾陆海云尔。
三月三日奉使凉宫雨中褉饮序704年3月3日 初唐 · 宋之问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兴秦宫
三月上已。有韨除褉饮者。
成俗久矣。挚虞对而不经。
束皙言而有礼。汉庭故事。
衣冠就元霸之桥。晋国遗风。
辎軿耀翠妫之浦。兴秦宫者
我大周之所建也。境连伊塞。
岸隔河都。清暑必在于三伏
洙寒(疑)不踰于十里。占星已毕。
擢仙阙而威百神。匪日将成。
宜圣皇而福四海。吾侪恭兴路寝。
初忝云轺。违北京之宴乐。
南山雾雨。相与会良友。
暮春。席幽林。
曲水。是日也。
杂英初发。偫物半荣。
逶迤而上山。雪嵚崟而藏谷。
高人一坐。杞梓交阴。
作者肆筵。同气。
递袭歌咏。不登弦管。
嵇叔夜之鸣琴。偏依绿竹
子期之春酒。本出青山。
论史可听。谈元愈默。
不觉齐万品。溢九围。
爱流波。惜迟景。
顾眄相谓。虽非之閒。
左右同声。盍各岩泉之助。
请染翰操纸。赋诗言志。
人探一言。俱题四韵。
自叙 唐 · 刘子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四
予幼奉庭训。
游文学
年在纨绮。
便受古文尚书。
每苦其辞艰琐。
难为讽读。
虽屡逢捶挞。
而其业不成。
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
每废书而听。
逮讲毕。
即为诸兄说之。
因窃叹曰。
若使书皆如此。
吾不复怠矣。
先君奇其意。
于是始授以左氏。
期年而讲诵都毕。
于时年甫十有二矣。
所讲虽未能深解。
而大义略举。
父兄欲令博观义疏。
精此一经。
辞以获麟已后。
未见其事。
乞且观馀部。
以广异闻。
次又读史汉三国志。
既欲知古今沿革。
历数相承。
于是触类而观。
不假师训
自汉中兴以降。
迄乎皇家实录。
年十有七。
而窥览略周。
其所读书。
多因假赁。
部帙残缺。
篇第有遗。
至于叙事之纪纲。
立言之梗概。
亦粗知之矣。
但于时将求仕进。
兼习揣摩。
至于专心诸史。
我则未暇。
洎年登弱冠
射策登朝。
于是思有馀闲。
获遂本愿。
旅游京洛
颇积岁年。
公私借书。
恣情披阅。
至如一代之史。
分为数家。
其閒杂记小书。
又竞为异说。
莫不钻研穿凿。
尽其利害。
加以自小观书。
喜谈名理。
其所悟者。
皆得诸衿腑。
非由染习
故始在总角
读班谢两汉
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
后书宜为更始立纪。
当时闻者。
共责以童子何知。
而敢轻议前哲。
于是赧然自失。
无辞以对。
其后见张衡范𣈫集。
果以二史为非。
其有暗合于古人者。
盖不可胜纪。
始知流俗之士。
难与之言。
凡有异同。
蓄诸方寸
及年已过立。
言悟日多。
常恨时无同好。
可与言者。
东海徐坚
晚与之遇。
相得甚欢。
虽古者伯牙之识钟期
管仲鲍叔
不是过也。
复有永城朱敬则
沛国刘允济
吴兴薛谦光
河南元行冲
陈留吴兢
寿春裴怀古
亦以言议见许。
道术相知。
所有扬搉。
得尽怀抱。
每云德不孤。
必有邻。
四海之内。
知我者不过数子而已矣。
仲尼以睿圣明哲。
天纵多能。
睹史籍之繁文。
惧览之者不一。
删诗为三百篇
约史记以修春秋。
赞易道以黜八索。
述职方以除九邱。
讨论坟典。
断自唐虞。
以迄于周。
其文不刊。
为后王法。
自兹厥后。
史籍逾多。
苟非命世大才。
孰能刊正其失。
嗟予小子。
敢当此任。
其于史传也。
尝欲自以降。
迄于姚李令狐颜孔诸书。
莫不因其旧义。
普加釐革。
但以无夫子之名。
而辄行夫子之事。
将恐致惊愚俗。
取咎时人。
徒有其劳。
而莫之见赏。
所以每握管。
叹息迟回者久之。
非欲之而不能。
实能之而不敢也。
既朝廷有知意者。
遂以载笔见推。
由是三为史臣。
再入东观。
每惟皇家受命。
多历年所。
史官所编。
粗为纪录。
至于纪传及志。
则皆未有其书。
长安中年
会奉诏预修唐史。
今上即位
又敕撰则天大圣皇后实录。
凡所著述。
常欲行其旧议。
而当时同作诸士。
监修贵臣。
每与其凿枘相违。
龃龉难入。
故其所载削。
皆与俗浮沈。
虽自谓依违苟从。
然犹大为史官所嫉。
嗟乎。
虽任当其职。
而吾道不行。
见用于时。
而美志不遂。
郁怏孤愤
无以寄怀。
必寝而不言。
嘿而无述。
又恐没世之后。
谁知予者。
故退而私撰史通。
以见其志。
昔汉世刘安著书。
号曰淮南子
其书牢笼天地。
博及古今。
上自太公。
下至商鞅
其错综经纬。
自谓兼于数家。
无遗力矣。
然自淮南以后。
作者无绝。
必商搉而言。
则其流又众。
仲尼既没。
微言不行。
史公著书。
是非多谬。
由是百家诸子。
诡说异辞。
务为小辨。
破彼大道。
扬雄法言生焉。
儒者之书。
博而寡要。
得其糟粕。
失其菁华。
而流俗鄙夫。
贵远贱近。
传兹牴牾。
自相欺惑
王充论衡生焉。
民者冥也。
冥然罔觉。
率彼愚蒙。
墙面而视。
或讹音鄙句。
莫究本源。
或守株胶柱。
动多拘忌。
故应邵风俗通生焉。
五常异禀。
百行殊轨。
能有兼偏。
知有长短。
苟随才而任使。
则片善不遗。
必求备而后用。
则举世莫可。
刘邵人物志生焉。
夫开国承家。
立身立事。
一文一武。
或出或处。
虽贤愚壤隔
善恶区分。
苟时无品藻。
则理难铨综。
陆景典语生焉。
词人属文。
其体非一。
譬甘辛殊味。
丹素异彩。
后来祖述。
识昧圆通。
家有诋诃。
人相掎摭。
刘协文心生焉。
若史通之为书也。
盖伤当时载笔之士。
其义不纯。
思欲辨其指归。
殚其体统。
夫其书虽以史为主。
而馀波所及。
上穷王道。
下掞人伦。
总括万殊。
包吞千有。
自法言以降。
迄于文心而往。
固以纳诸胸中。
曾不蒂芥者矣。
夫其为义也。
有与夺焉。
有褒贬焉。
有鉴诫焉。
有讽刺焉。
其为贯穿者深矣。
其为网罗者密矣。
其所商略者远矣。
其所发明者多矣。
盖谈经者恶闻服杜之嗤。
论史者憎言之失。
而此书多讥往哲。
喜述前非。
获罪于时。
固其宜矣。
犹冀知音君子。
时有观焉。
尼父有云。
罪我者春秋。
知我者春秋。
抑斯之谓也。
梁徵士刘孝标作叙传。
其自比于冯敬通者有三。
而予辄不自揆。
亦窃比于扬子云者有四焉。
何者。
扬雄尝好雕虫小伎。
老而悔其少作。
子幼喜诗赋。
而壮都不为。
耻以文士得名。
期以述者自命。
其似一也。
扬雄草元。
累年不就。
当时闻者。
莫不哂其徒劳。
余撰史通。
亦屡移寒暑。
悠悠尘俗。
共以为愚。
其似二也。
扬雄撰法言。
时人竞尤其妄。
故作解嘲以詶之。
余著史通。
见者亦互言其短。
故作释蒙以拒之。
其似三也。
扬雄少为范踆刘歆所重。
及闻其撰太元经。
则嘲以恐盖酱瓿。
然刘范之重者。
盖贵其文彩。
长杨羽猎之流耳。
如太元深奥。
难以探赜。
既绝窥踰。
故加讥诮。
余初好文笔。
颇获誉于当时。
晚谈史传。
遂减价于知已。
其似四也。
夫才唯下劣。
而迹类先贤。
是用铭之于心。
持以自慰。
抑犹有遗恨。
惧不似扬雄者有一焉。
何者。
之元经始成。
虽为当时所贱。
桓谭以为数百年外。
其书必传。
其后张衡陆绩
果以为绝伦参圣。
夫以史通方诸太元。
今之君山
即徐朱等数君是也。
后来张陆。
则未之知耳。
嗟乎。
傥使平子不出。
公纪不生。
将恐此书与粪土同捐。
烟烬俱灭。
后之识者。
无得而观。
此予所以抚卷涟洏
泪尽而继之以血也。
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长宁公主,韦庶人所生,下嫁杨慎交。皇帝制曰:门下特进右散骑常侍驸马都尉观国公杨慎交,分荣戚里,藉宠公门,恭肃著于立身,协勤效于从政凤皇楼上,宛符琴瑟之欢;乌鹊桥边,载协松萝之契。宜覃茅土,式广山河,因造第于东都,府财几竭。又取西京高士廉第,左金吾卫废营,改为宅,作三重楼。筑山浚池,帝及后数临幸,令昭容赋诗,群臣属和。) 其八 初唐 · 上官婉儿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引用典故:山水调
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
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刑部尚书中山李公诗法记716年2月26日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唐开元四年岁景辰二月戊申朔二十六日癸酉
银青光禄大夫刑部尚书昭文馆学士中山公薨于京师宣阳里私第。
享年六十。
先五日。
扈驾自新丰汤井还。
其日奉制。
持节复赛于汤。
所以降雨故也。
还历二日
自说斋祭涤濯之事。
愿言赋诗。
至其夕。
宾友皆散。
因作扈从诗十韵。
迟明
命以示颋。
诗成而寝。
奄忽生灾。
此即夫子获麟之卒章也。
既殓。
公子婿右金吾仓曹博陵崔望之自其家取以见遗。
呜呼。
翰墨未燥。
形神已离。
举朝惊嗟之声。
不崇朝而达于远矣。
公文特称于世。
每谓知音则寡。
同气相求。
逮观此词。
何异于理。
正在心而为咏。
岂交臂而相失。
曾未数刻。
恨不回车击节而如旧也。
抚膺一恸。
不觉涕之涟洏。
痛矣中山
长无见日。
子期不听。
存者可以绝弦。
相如有作。
殁者竟传遗草。
故录如右。
记其事云。
雅琴篇 唐 · 司马逸客
引用典故:伯牙弦 别鹤 季长 帝乐 马卿台 平阳 中散有正声 仁祖弹弦 阮籍 知音
亭亭峄阳树,落落千万寻。
独抱出云节,孤生不作林。
影摇绿波水,彩绚丹霞岑。
直干思有托,雅志期所任。
匠者果留盼,雕斲为雅琴。
文以楚山玉,错以昆吾金。
虬凤吐奇状,商徵含清音。
清音雅调感君子,一抚一弄怀知己。
不知钟期百年馀,还忆朝朝几千里。
马卿上应芜没,阮籍帷前空已矣。
山情水意君不知,拂匣调弦为谁理。
调弦拂匣倍含情,况复空山秋月明。
陇水悲风已呜咽,离鹍别鹤更凄清。
将军塞外多奇操,中散林间有正声。
正声谐风雅,欲竟此曲谁知者。
自言幽隐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
谁能一奏和天地,谁能再抚欢朝野。
朝野欢娱乐未央,车马骈阗盛彩章。
岁岁汾川事箫鼓,朝朝伊水听笙簧。
窈窕楼台临上路,妖娆歌舞出平阳
弹弦本自称仁祖吹管由来许季长。
犹怜雅歌淡无味,渌水白云谁相贵。
还将逸词赏幽心,不觉繁声论远意。
传闻帝乐奏钧天,傥冀微躬(一作身)备五弦。
愿持东武宫商韵,长奉南熏亿万年。
道士参寥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伯牙弦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
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孟郊(按浩然,年代邈不相及,诗题疑有谬误。) 盛唐 · 孟浩然
 押词韵第六部
引用典故:伯牙弦 伯牙弦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
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笛声似龙吟赋(以声之相类有如此者为韵) 盛唐 · 梁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六
笛为乐兮人所吹嘘。龙为神兮天泉是居。
何音声之酷似。而性质之本疏。
想其形谓同婉若。聆其响稍异翕如。
始其伐干厚地。因材制器。
四孔有加。五音俱备。
无烦乎钧簧促柱。有用于娱心涤志。
乍从容而寥亮。究律吕以精粹。
伊满堂之咸惊。疑在田之忽至。
凄清韵起。方将乐以忘忧。
想象云生。实曰物从其类。
庶可分于繁会。谅难测于同异。
徒察其含嚼奔放。激浊扬清。
如泉水之或跃。疑御日以飞声。
象乎鼍有逢逢之鼓。疑乎凤有嘒嘒之笙。
虽学如不及。莫之与京。
曷若高下自乎气。洪衰应乎手。
曲引如变于云霄。雾雨若集其前后。
刘累听之而欲豢。叶公闻之而反走。
非影响以因依。实混合于妙有。
东南之美。厥状苍筤。
不因乎度土合木。宁谢于玉质金相
调逸箫管之奏。音含宫招之祥。
若降于天。如闻于野。
穆公子。徒得其游魂。
白雪阳春。奚称其和寡。
考终乐以自然。信斯笛之美者。
当簻易持。龙吟似之。
季长每悲于洛客。邻人能感于子期
入耳之初。喜攀鳞之有所。
回眸之际。睹截竹而在兹。
是知夫挥弦戛击以洋洋。转喉纡馀之靡靡。
夫神物之相应者。无能及此。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733年 盛唐 · 李白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白兆山桃花岩
引用典故:伯牙弦
闲坐夜(一作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草堂吟 唐 · 薛令之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苦诗书向灯烛。
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绿。
猿鹤寥寥愁转深,携琴独理仙家曲。
曲中哀怨谁知妙,子期能识宫商调。
鱼未成龙剑未飞,家贫耽学人争笑。
君不见苏秦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
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各佩黄金印
男儿立志需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
自古公侯未遇时,萧条长闭山中户。
按:见《高岑三廉薛氏宗谱》,转录自《唐代文学论丛》第九期刊施景西《薛令之的〈灵岩寺〉诗及其写作时代》(按:《全唐诗》卷二一五仅收此诗之首四句,题作《灵岩寺》。据施景西考,《灵岩寺》诗题为咸通元年后的辑录者所加。)
钟期听琴赋 唐 · 王太真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
昔曾待诏金门。属吾君耽道。久之事寝。归与宁省。窃服古训。见郭林宗传曰。贞不绝俗。隐不违亲。贤哉斯文。生人端格。然恨甘旨不足。每沦翮自咎。及耿坐虚馆。凝神定灵。夜分假寐。如闻琴声发越。宛在左右。寤而惊惋。贵知音为难。感钟期善听。因赋是以广意。
寂兮琴之德。寥兮琴之声。
德彻阴阳之奥。声涵淳粹之精。
体空洞。响真清。
伟上皇之遗功。超万祀之垂名。
祗闻成连伯牙以传曲。忽睹师文子春而移情。
俟良知转化。靡忒钟子期
故有空山之谷。清涧之湄。
幽人髣髴。绝粒茹芝。
凭高梧。引长飔。
激楚窈窕。流波逶迤。
阳阿布濩。结绿参差。
高秋风冷。远浦霜滋。
素月满。繁星稀。
雅调闲逸。流风远吹。
钟期当日。倾耳志之。
怡性惬灵。中矩应规。
踌躇四顾。侯其袆而。
曰听商则知愁霖春零。闻角乃睹韶华秋荣。
羽发则寒生朱夏。徵来则暑移元英
陵厉翕忽。消息竭盈。
君子悦怿。导心和平。
斯实庖丁投刃而节应。郢人运斤而风生者也。
夫其高张绝弦。韵清调苦。
惝恍恻惑。一龙一虎。
猛将之逐虏。冰雪操。
兰蕙薰。嶷兮崇山
劲若寒云。烈士之谏君。
跂燕赵。望江汉
行路难。杳无畔。
淋漓沸渭。牢落泮涣。
游子之悽断。徽未抚。
涕横流。悲宿昔。
心悠悠。樵童牧竖登孤邱。
哀引南音。一何楚囚。
兴歌百里。又喜子游。
应事态移。体物声愁。
或飞而不速。或拥而不留。
愔愔泠泠。穷微达幽
一偶钟生之听。妙极而不周。
于是夔襄愕眙。昭旷咄咨。
音有至而乃发。发当及乎此时。
乃理云和。写咸池。
感天地。动神祇。
元鹤鼓舞。凤凰来仪。
风雷并。云雨随。
黄帝之所听莹。伊代人畴敢以窥。
钟子兀然。收听反视。
沈吟不已。感乐之至精。
得音之微旨。信音之难。
盖由有此。诚在听之以心。
安可察之以耳。嗟嗟琴韵尽美矣。
张侍御鼎和京兆萧兵曹华岁晚南园 盛唐 · 储光羲
五言排律 押侵韵
引用典故:伯牙弦 陆沈 潘岳闲居
公府传休沐,私庭效陆沈
方知从大隐,非复在幽林。
阙下忠贞志,人间孝友心。
既将冠盖雅,仍与薜萝深。
寒变中园,春归上苑禽。
池涵青草色,山带白云阴。
潘岳闲居赋,钟期流水琴
一经自足,何用遗黄金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唐 · 常建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引用典故:伯牙弦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一作默),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高闲自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