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七谏 其七 谬谏 西汉 · 东方朔
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
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愿承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
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无冀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善驭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不量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
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菎蕗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以直针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
伯牙绝弦兮,无钟子期而听之。
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托
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托
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
便悁怀毒兮,愁郁郁之焉极!
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辞。
不及君而骋说兮,世孰可为明之。
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乱曰: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鴐鹅。
鸡鹜满堂坛兮,蛙黾游乎华池
要袅奔亡兮,腾驾橐驼。
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乎深渊。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报任少卿书 西汉 · 司马迁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六、文选卷四十一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
孰令听之」?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若仆大质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荅,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至意。
少卿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
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脩身者,智之符也;
爱施者,仁之端也;
取与者,义之表也;
耻辱者,勇之决也;
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卫灵公雍渠同载孔子适陈;
商鞅景监见,赵良寒心;
同子参乘,袁丝变色。
自古而耻之。
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
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馀,荐天下豪俊哉?
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馀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
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
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如此矣。
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
今以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嗟乎!
嗟呼!
如仆尚何言哉!
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
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
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
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慇勤之馀欢。
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
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㜸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李陵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彊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馀日,所杀过半当。
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徵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人,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
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拳,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
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
后数日,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
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
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
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
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
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
李陵生降,隤其家声;
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
悲夫!
悲夫!
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正惕息,何者?
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
绛侯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季布为朱家钳奴
灌夫受辱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
强弱,形也。
审矣!
何足怪乎?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不亦远乎?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何至自沈溺缧绁之辱哉?
且夫臧获婢妾,由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彩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脩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三百篇,大厎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已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谤议,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丘墓乎?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是以肠一日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于深藏岩穴邪?
故且从俗浮沈,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洞箫赋 西汉 · 王褒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二、文选卷十七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
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巘迤㠧,诚可悲乎其不安也!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
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
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
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磕磕而澍渊。
朝露清泠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
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
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𤡻猭。
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諠。
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
可谓惠而不费兮,因天性之自然。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
带以象牙,掍其会合。
锼镂离洒,绛唇错杂。
邻菌缭纠,罗鳞捷猎。
胶致理比,挹抐擪𢺣。
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体势,闇于白黑之貌形
愤伊郁而酷𦓖,悯眸子之丧精。
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
故吻吮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
形旖旎以顺吹兮,嗔㖤以纡郁。
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
趣从容其勿述兮,骛合遝以诡谲。
或浑沌而潺湲兮,猎若枚折。
或漫衍而骆驿兮,沛焉竞溢。
惏慄密率,掩以绝灭。
㘊霵晔踕,跳然复出。
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赋歌
啾咇㘉而将吟兮,行鍖銋以和啰。
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
翩绵连以牢落兮,漂乍弃而为他。
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
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
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
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㥜。
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
或杂遝以聚敛兮,或拔摋以奋弃。
怆恍以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
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
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
刚毅彊暴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
钟期牙旷怅然而愕兮,𣏌梁之妻不能为其气。
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淫叔子远其类。
嚚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蹠鬻博儡以顿悴。
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
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
愺恅澜漫,亡耦失畴
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撇涕抆泪
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已。
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
蝼蚁蝘蜒,蝇蝇翊翊。
迁延徙迤,鱼瞰鸡睨。
垂喙蜿转,瞪瞢忘食。
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
乱曰:状若捷武超腾踰曳,迅漂巧兮。
又似流波,泡溲汎𣶏,趋巘道兮。
哮呷呟唤跻踬连绝,淈殄沌兮。
搅搜泶捎,逍遥踊跃,若坏颓兮。
优游流离,踌躇稽诣,亦足耽兮。
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
赖蒙圣化,从容中道,乐不淫兮。
条畅洞达,中节操兮。
终诗卒曲,尚馀音兮。
吟气遗响,联绵漂撇,生微风兮。
连延骆驿,变无穷兮。
四子讲德 西汉 · 王褒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二、文选卷五十一
褒既为益州刺史王襄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
微斯文学问于虚仪夫子曰:「盖闻国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今夫子闭门距跃,专精趋学有日矣。
幸遭圣主平世,而久怀宝,是伯牙钟期,而舜、禹遁帝尧也。
于是欲显名号,建功业,不亦难乎」?
夫子曰:「然,有是言也。
夫蚊虻终日经营,不能越阶序,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仆虽嚚顽,愿从足下。
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文学曰:「陈恳诚于本朝之上,行话谈于公卿之门」。
夫子曰:「无介绍之道,安从行乎公卿」?
文学曰:「何为其然也?
宁戚商歌以干齐桓,越石负刍而寤晏婴,非有积素累旧之欢,皆涂觏卒遇,而以为亲者也。
毛嫱西施,善毁者不能蔽其好;
嫫姆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
苟有至道,何必介绍」?
夫子曰:「咨,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
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也。
是以空柯无刃,公输不能以斲;
但悬曼矰蒲苴不能以射。
故膺腾撇波而济水,不如乘舟之逸也;
冲蒙涉田而能致远,未若遵涂之疾也。
才蔽于无人,行衰于寡党,此古今之患,唯文学虑之」。
文学曰:「唯唯,敬闻命矣」。
于是相与结侣,携手俱游,求贤索友,历于西州
有二人焉,乘辂而歌。
倚輗而听之:咏叹中雅,转运中律,啴缓舒绎,曲折不失节。
问歌者为谁?
则所谓浮游先生陈丘子者也。
于是以士相见之礼友焉。
礼文既集,文学、夫子降席而称曰:「俚人不识,寡见鲜闻,曩从末路,望听玉音,窃动心焉。
敢问所歌何诗?
请闻其说」。
浮游先生陈丘子曰:「所谓中和乐职宣布之诗,益州刺史之所作也。
刺史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德泽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应,屡降瑞福,故作三篇之诗以歌咏之也」。
文学曰:「君子动作有应,从容得度南容三复白圭孔子睹其慎戒
太子击诵晨风,文侯谕其指意。
今吾子何乐此诗而咏之也」?
先生曰:「夫乐者感人密深,而风移俗易
吾所以咏歌之者,美其君术明而臣道得也。
君者中心,臣者外体
外体作,然后知心之好恶;
臣下动,然后知君之节趋
好恶不形,则是非不分;
节趋不立,则功名不宣
故美玉蕴于珷玞,凡人视之怢焉,良工砥之,然后知其和宝也。
精练藏于矿朴,庸人视之忽焉,巧冶铸之,然后知其干也。
况乎圣德巍巍荡荡,民氓所不能命哉!
是以刺史推而咏之,扬君德美,深乎洋洋,罔不覆载,纷纭天地,寂寥宇宙。
明君之惠显,忠臣之节究。
皇唐之世,何以加兹!
是以每歌之,不知老之将至也」。
文学曰:「书云:迪一人使四方若卜筮。
忠贤之臣,导主志,承君惠,摅盛德而化洪,天下安澜,比屋可封,何必歌咏诗赋可以扬君哉!
愚窃惑焉」。
浮游先生色勃眦溢,曰:「是何言与!
周公文王之德而作清庙,建为颂首;
吉甫宣王穆如清风,列于大雅。
夫世衰道微,伪臣虚称者,殆也。
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
鄙殆之累,伤乎王道。
故自刺史之来也,宣布诏书,劳来不怠,令百姓遍晓圣德,莫不沾濡。
厖眉耆耇之老,咸爱惜朝夕,愿济须臾,且观大化之淳流
于是皇泽丰沛,主恩满溢,百姓欢欣,中和感发,是以作歌而咏之也。
传曰:『诗人感而后思,思而后积,积而后满,满而后作,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厌,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此臣子于君父之常义,古今一也。
今子执分寸而罔亿度,处把握而却寥廓,乃欲图大人之枢机。
方伯之失得,不亦远乎」?
陈丘子见先生言切,恐二客惭,膝步而前曰:「先生详之:行潦暴集,江海不以为多;
䲡鳝并逃,九罭不以为虚。
是以许由匿尧而深隐,唐氏不以衰;
耻周而远饿,文武不以卑。
夫青蝇不能秽垂棘,邪论不能惑
刺史质敏以流惠,舒化以扬名,采诗以显至德,歌咏以董其文,受命如丝,明之如缗,甘棠之风,可倚而俟也。
二客虽窒计沮议,何伤」?
顾谓文学夫子曰:「先生微矜于谈道,又不让乎当仁,亦未巨过也。
愿二子措意焉」。
夫子曰:「否。
夫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枹鼓铿锵,而介士奋竦
故物不震不发,士不激不勇。
今文学之言,欲以议愚感敌,舒先生之愤,愿二生亦勿疑」。
于是文绎复集,乃始讲德
文学夫子曰:「昔之世,君子德与?
臣之力也」?
先生曰:「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
故虎啸而风寥戾,龙起而致云气,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
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鸣声相应,仇偶相从。
意合,物以类同。
是以圣主不遍窥望而视以明,不殚倾耳而听以聪。
何则?
淑人君子,人就者众也。
故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
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
盖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
有君而无臣,春秋刺焉。
三代以上,皆有师傅;
五伯以下,各自取友。
齐桓有隰宁,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晋文公咎犯赵衰,取威定霸,以尊天子。
秦穆有王五羖,攘却西戎,始开帝绪
楚庄有叔孙子反,兼定江淮威震诸夏。
勾践渫庸,剋灭疆吴,雪会稽之耻。
魏文有段干田翟,秦人寝兵,折冲万里。
燕昭郭隗乐毅,夷破彊齐,困闵于
夫以诸侯之细,功名犹尚若此,而况帝王选于四海,羽翼百姓哉!
故有贤圣之君,必有明智之臣。
欲以积德,则天下不足平也。
欲以立威,则百蛮不足攘也。
今圣主冠道德,履纯仁,被六艺,佩礼文,屡下明诏,举贤良,求术士,招异伦,拔俊茂。
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袭杂并至,填庭溢阙。
含淳咏德之声盈耳,登降揖让之礼极目,进者乐其条畅,怠者欲罢不能。
偃息匍匐乎诗书之门,游观乎道德之域,咸絜身修思,吐情素而披心腹,各悉精锐以贡忠诚,允愿推主上,弘风俗而骋太平,济济多士文王所以宁也。
若乃美政所施,洪恩所润,不可究陈
举孝以笃行,崇能以招贤,去烦蠲苛以绥百姓,禄勤增奉以厉贞廉。
膳食,卑宫观,省田官,损诸苑,疏繇役,振乏困,恤民灾害,不遑游宴
耄老之逢辜,怜缞绖之服事,恻隐身死之腐人,悽怆子弟之缧匿。
恩及飞鸟,惠加走兽,胎卵得以成育,草木遂其零茂。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岂不然哉?
先生独不闻秦之时耶?
违三王,背五帝,灭诗书,坏礼义;
信任群小,憎恶仁智,诈伪者进达,佞谄者容入。
宰相刻峭大理峻法。
处位而任政者,皆短于仁义,长于酷虐,狼挚虎攫,怀残秉贼。
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慑伏,吹毛求疵,并施螫毒
百姓征彸,无所措其手足。
嗷嗷愁怨,遂亡秦族。
是以养鸡者不畜狸,牧兽者不育豺,树木者忧其蠹,保民者除其贼。
故大汉之为政也,崇简易,尚宽柔,进淳仁,举贤才,上下无怨,民用和睦。
今海内乐业,朝廷淑清
天符既章,人瑞又明。
品物咸亨,山川降灵。
神光耀晖,洪洞朗天。
凤皇来仪,翼翼邕邕。
群鸟并从,舞德垂容。
神雀仍集,麒麟自至。
甘露滋液嘉禾栉比
大化隆洽,男女条畅
家给年丰,咸则三壤。
岂不盛哉!
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武王获白鱼而诸侯同辞,周公受秬鬯而鬼方臣,宣王得白狼而夷狄宾。
夫名自正而事自定也。
南郡获白虎,亦偃武兴文之应也。
获之者张武张而猛服也。
是以北狄宾洽,边不恤寇,甲士寝而旌旗仆也」。
文学夫子曰:「天符既闻命矣,敢问人瑞」。
先生曰:「夫匈奴者,百蛮之最彊者也。
天性憍蹇,习俗杰暴,贱老贵壮,气力相高。
业在攻伐,事在猎射,儿能骑羊,走箭飞镞,逐水随畜,都无常处。
鸟集兽散,往来驰骛,周流旷野,以济嗜欲。
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捍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穫刈则颠倒殪仆。
追之则奔遁,释之则为寇。
是以三王不能怀,五伯不能绥,惊边扤士,屡犯刍荛,诗人所歌,自古患之。
今圣德隆盛,威灵外覆,日逐举国而归德,单于称臣而朝贺。
乾坤之所开,阴阳之所接,编结沮颜,燋齿枭瞷,剪发黥首,文身裸袒之国,靡不奔走贡献,欢忻来附婆娑呕吟,鼓掖而笑。
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
飞鸟翕翼,泉鱼奋跃
是以刺史感懑舒音而咏至德。
鄙人黭浅,不能究识,敬遵所闻,未剋殚焉」。
于是二客醉于仁义,饱于盛德,终日仰叹,怡怿而悦服。
别录 其三十二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八
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钞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钞撮》九卷授荀卿荀卿张苍(《春秋左氏传序》正义)
解难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雄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
客有难玄太深,众人之不好也,雄解之,号曰《解难》,其辞曰:
客难扬子曰:「凡著书者,为众人之所好也。
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
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聘于有亡之际,而陶冶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亶费精神于此,而烦学者于彼。
譬画者画于无形,弦者放于无声(《文选》曹子建《七启》注引作「譬若画者放于无形,弦者放于无声」)
殆不可乎?
扬子曰:「俞,若夫闳言崇议幽微之涂,盖难与览者同也。
昔人有观象于天,视度于地,察法于人者,天丽且弥,地普而深。
昔人之辞,乃玉乃金。
彼岂好为艰难哉,势不得已也。
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乎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不阶浮云,翼疾风,虚举而上升,则不能撠胶葛,腾九闳,日月之经不千里,则不能烛六合,耀八弦(《文选》刘桢《赠徐干诗》注引「自日月之经」至此同)
泰山之高不嶕峣,则不能浡滃,云而散熇蒸。
是以宓牺氏之作《易》也,绵络天地(《北堂书钞》十七制作引「伏羲作易绵络天地」)
经以八卦,文王附六爻,孔子错其象而彖其辞,然后发天地之臧,定万物之基典谟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盖胥靡为宰,寂寞为尸,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大语叫叫,大道低回。
是以声之眇者,不可同于众人之耳。
形之美者,不可混于世俗之目。
辞之衍者,不可齐于庸人之听。
今夫弦者(《文选》张协《七命》注引「弦」作「弦」)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
试为之施《咸池》,揄《六茎》,发《箫韶》,咏《九成》,则莫有和也。
是故钟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而不肯号众鼓;
夔人亡,则匠石辍斤,而不敢妄斫。
师旷之调钟,俟知音者之在后也;
孔子作《春秋》,几君子之前睹也陆绩《述玄》引「俟知音之在后;孔子作《春秋》,冀君子之将睹」。)
老聃有遗言,贵知我者希,此非其操与梅鼎祚文纪》)」。
捣素赋 西汉 · 班婕妤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一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
禽华以麃(一作「丽」)
色,听(一作「忽」)霜鹤之传音。
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沈。
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清,桂露朝满,凉衿夕轻。
燕姜含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
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弱态含羞,妖风靡丽
皎若明魄之升崖,焕若(一作「衣」。)之昭晰。
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
胜云霞之迩日(一作「月」),似桃李之向春。
红黛相媚,绮组流光。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两靥如点,双眉如张。
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于是投香杵,扣玫砧,择鸾声,争凤音,梧因虚而调远,柱由贞而响沈。
散繁轻而浮楗(《艺文类聚》作「捷」),节疏亮而清深。
含笙总筑,比玉兼金。
不埙不篪,匪瑟匪琴。
或旅环而纾郁,或相参而不杂。
或将往而中还,或已离而复合。
翔鸿为之徘徊,落英为之飒沓。
调非常律,声无定本。
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飙之远近。
或连跃而更投,或暂舒而长卷。
清寡鸾之命群,哀离鹤之归晚。
当是时也,钟期改听,伯牙弛琴;
桑间绝响,濮上传音。
萧史编管以拟吹,周王调笙以象吟。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闲贞(一作「静」)专之性。
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
歌《采绿》之章,发《东山》之咏。
望明月而抚心,对秋风而掩镜。
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一作「逸」)
准华裁于昔时,疑形异于今日。
想娇奢之或至,许椒兰之多术。
勋陋制之无韵,虑蛾眉之为愧。
怀百忧之盈抱,空千里兮饮泪。
侈长袖于妍衭(《艺文类聚》卓「袂」。)缀半月于兰襟,表纤手于微缝,庶见迹而知心,「訄沿」(《艺文类聚》作「计修」)路之遐夐,怨芳菲之易泄(一作「绝」)
书既封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
惭行客而无言,还空房而掩咽(《古文苑》,又见《艺文类聚》八十五,有删节。)
王脩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
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
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
察观先贤之论,多以盐铁之利,足赡军国之用。
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余无可者。
故与君教曰:「昔遏父陶正,民赖其器用,及子妫满,建侯于陈;
桑弘羊,位至三公
此君元龟之兆先告者也」。
是孤用君之本言也,或恐众人未晓此意。
自是以来,在朝之士,每得一显选,常举君为首,及闻袁军师众贤之议,以为不宜越君。
然孤执心将有所底,以军师之职,闲于司金,至于建功,重于军师
孤之精诚,足以达君;
君之察孤,足以不疑。
但恐旁人浅见,以蠡测海,为蛇画足,将言前后百选,辄不用之,而使此君沈滞冶官。
张甲李乙,尚犹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
孤惧有此空声冒实,淫蛙乱耳。
假有斯事,亦庶钟期不失听也;
若其无也,过备何害?
昔宣帝察少府萧望之才任宰相,故复出之,令为冯翊
从正卿往,似于左迁。
上使侍中宣意曰:「君守平原日浅,故复试君三辅,非有所间也」。
孤揆先主中宗之意,诚备此事。
既君崇勋业以副孤意,公叔文子与臣俱升,独何人哉(《魏志·王脩传》注引《魏略》)
为刘荆州袁尚书 东汉末 · 王粲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
表顿首顿首将军麾下,勤整六师,芟讨暴虐,戎马斯养,罄无不宜,甚善甚善。
河山阻限,狼虎当路,虽遣驿使,或至或否,口使引领,告而异。
初闻郭公则辛仲治通内外之言,造交遘之隙,使士民不协,奸衅并作,闻之谔然,为增忿怒。
校尉刘坚、皇河、田买等前后到荆,得二月六日所起书,又得贤兄贵弟显雍及审别驾书,陈叙事变本末之理,知变起辛、郭,祸结同生,追阏伯、实沈之纵,忘《棠棣》死丧之义,亲寻干戈,僵死流血,闻之哽咽,若存若亡。
乃追案书传,思与古比。
轩辕有涿鹿之战,周公有商、奄之军,皆所以剪除灾害而定王业者也,非强弱之争,喜怒之忿也。
是故灭亲不为尤,诛兄不伤义也。
今二君初承洪业,纂继前轨,进有国家倾危之虑,退有先公遗恨之责,当惟曹氏是务,不争雄雌之势,惟国是康,不计曲直之利,虽蒙尘垢罪,下为隶圉,析入污泥,犹当降志辱身,方以定事为计。
何者?
夫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若使金与金相迕,《与火》火相烂,则燋然摧折,俱不得其所也。
青州天性峭急,迷于目前,曲直是非,昭然可见。
仁君智数弘大,绰有馀裕,当以大包小,以优容劣,归是于此,乃道教之和,义士之行也。
纵不能尔,有难忍之忿,且当先除曹操,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后,乃议兄弟之怨,使记注之士,定曲直之评,不亦上策邪?
且初天下起兵,以尊门为主。
是以众寡喁喁,基不乐袁氏之大也。
今虽分裂,有存有亡,向然景附,未有革心。
若仁君兄弟能悔前之谬,克已复礼,以从所驩,则弱者自以为强,危者自以为宁,诚欲戮力长驱,共奖王室,虽亡之日,犹存之愿,则不足参,五伯不足六也。
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况我同盟,复能戮力为君之役哉!
则是太公坟垄,将有污池之祸。
夫人弱小,将有灭族之变。
彼之与此,岂可同日而论之哉!
且行违道以自存,犹尚不可,况失义以自亡,而遗敌之禽哉。
此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也。
昔齐公孙灶卒,晏子子期之不免也。
故曰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姜氏危哉!
表与刘左将军北海孙公佑共说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
今整勒士马,愤踊鹤立,冀闻和同之声,约一举之期,故复遣信,并与青州书。
若其泰也。
则袁族其与汉升降乎!
若其否也,则同盟永无望矣。
临书怆恨,不知所言,刘表顿首章樵注本《古文苑》十,韩元吉本无。又见《后汉·袁绍传》,注引《魏氏春秋》,章怀云:「书见《王粲集》」。又见《魏志·袁绍传》注引《魏氏春秋》。并有删节。)
厉志赋 曹魏 · 丁仪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四
览前志而博观,求余心之所安。
虽疲驽而才弱,敢舍力而不攀。
懿躬稼之克任,贱善射而陨残。
首阳之遗誉,憎千驷之馀讪。
宗舍藏之伟节,薄鼎角之自干。
嘉《法言》之令扬,悼《说难》之丧韩。
鉴登险之败绩,顾清道以自闲。
瞻亢龙而惧进,退广志于伐檀。
虽德厚而祚卑,犹不忘于盘桓。
薰以芬香而自烧,兔亦取毙于毫翰。
援大雅以为戒,眺袭胜而自叹。
嗟世俗之参差,将未审乎好恶。
咸随情而与议,固真伪以纷错。
秽杯盂之周用,令瑚琏以抗阁。
恨骡驴之进庭,屏骐骥于沟壑。
疾青蝇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
恶晨妇之蒙厚,痛三代之见薄。
惟受性之朴拙,亮未达乎测度。
钟子之既没,牙辍弦而不作。
敦三思之弥愤,勤循墙之兹恪。
勉夕改以补朝,履日新而悔昨(以上《艺文类聚》二十六苟神祇之我昭,永明目而无怍。《文选·沈约奏弹王源》注。)
吴质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文选卷四十二
二月三日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
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
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惔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论二十馀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
德琏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公干逸气,但未遒耳;
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仲宣续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伯牙绝弦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
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长大,所怀万端。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
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光武言年三十馀,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
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
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
颇复有所述造不?
东望于邑裁书叙心
丕白。
诸葛亮 蜀汉 · 马良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一
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
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
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虽非钟期,敢不击节(《蜀志·马良传》)
傅子补遗上 其一百二十五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九
昔者伯牙子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止于岩下,抱琴而鼓之,为淋雨之音,更造崩山之曲。
每奏,钟期辄穷其趣,曰:「善哉!
子之听也(《御览》十)」。
五言诗三首 其一 曹魏 · 嵇康
人生譬朝露,世变多百罗。
苟必有终极,不足多。
仁义浇淳朴,前识丧道华。
留弱丧自然,天真难可和。
郢人审匠石,钟子伯牙
真人不屡存,高唱谁当和(○本集一。)
四言诗 其三 曹魏 · 嵇康
四言诗 押养韵
藻氾兰池,和声激朗
操缦清商,游心大象。
倾昧修身,惠音遗响。
钟期不存,我志谁赏(○本集一。广《文选》十五。《诗纪》十八。)
琴赋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七、文选卷十八
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丽则丽矣,然未尽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览其旨趣,亦未达礼乐之情也。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故缀叙所怀,以为之赋。其辞曰:
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
重壤以诞载兮,参辰极而高骧。
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
郁纷纭以独茂兮,飞英蕤于昊苍。
夕纳景于虞渊兮,旦晞干于九阳
经千载以待价兮,寂神跱而永康
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纡隐深,磪嵬岑嵓。
互岭巉岩,岞崿岖崟。
丹崖崄巇,青壁万寻。
若乃重巘增起,偃蹇云覆,邈隆崇以极壮,崛巍巍而特秀
蒸灵液以播云,据神渊而吐溜
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触岩抵隈,郁怒彪休
汹涌腾薄,夺沫扬涛。
瀄汩澎湃,蜿蟺相纠。
放肆大川,济乎中州
安回徐迈,寂尔长浮。
乎洋洋萦抱山丘。
详观区土之所产毓,奥宇之所宝殖。
珍怪琅玕,瑶瑾翕赩。
丛集累积,奂衍于其侧。
若乃春兰被其东,沙棠殖其西。
涓子宅其阳,玉醴涌其前。
玄云荫其上,翔鸾集其巅。
清露润其肤,惠风流其间。
竦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
夫所以经营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丽,而足思愿爱乐矣。
于是遁世之士,荣期绮季之畴,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
周旋永望,邈若凌飞
邪睨昆崙,俯阚海湄。
苍梧迢递,临回江威夷
悟时俗之多累,仰箕山之馀辉。
羡斯岳之弘敞,慷慨以忘归。
舒放而远览,接轩辕遗音
慕老童于騩隅,钦泰容之高吟。
顾兹梧而兴虑,思假物以托心
乃斲孙枝,准量所任。
至人摅思,制为雅琴。
乃使离子督墨,匠石奋斤。
夔襄荐法,般倕骋神
锼会裛厕,朗密调均
华绘彫琢,布藻垂文。
错以犀象,籍以翠绿。
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
爰有龙凤之象,古人之形。
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华容灼爚,发采扬明。
何其丽也!
伶伦比律,田连操张
进御君子,新声憀亮
何其伟也!
及其初调,则角羽俱起,宫徵相證。
参发并趣,上下累应。
踸踔磥硌,美声将兴。
固以和昶而足耽矣。
尔乃理正声,奏妙曲。
扬《白雪》,发清角。
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粲奕奕而高逝,驰岌岌以相属。
沛腾遌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
状若崇山,又象流波。
浩兮汤汤,郁兮峨峨。
怫㥜烦冤,纡馀婆娑。
陵纵播逸,霍濩纷葩
检容授节,应变合度。
兢名擅业,安轨徐步。
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显媚以送终,飘馀响乎泰素。
若乃高轩飞观,广夏闲房;
冬夜肃清,朗月垂光
新衣翠粲,缨徽流芳。
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触𢱧如志,唯意所拟。
初涉渌水,中奏清徵。
雅昶唐尧,终咏微子
宽明弘润,优游躇跱。
拊弦安歌,新声代起。
歌曰:凌扶摇兮憩瀛洲,要列子兮为好仇。
餐沆瀣兮带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
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
激清响以赴会,何弦歌之绸缪!
于是曲引向阑,众音将歇。
改韵易调,奇弄乃发。
和颜,攘皓腕,飞纤指以驰骛,纷㒊譶以流漫。
或徘徊顾慕,拥郁抑按
盘桓毓养,从容秘玩。
闼尔奋逸,风骇云乱。
牢落凌厉,布濩半散
丰融披离,斐韡奂烂
英声发越,采采粲粲。
或间声错糅,状若诡赴。
双美并进,骈驰翼驱。
初若将乖,后卒同趣
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
或相凌而不乱,或相离而不殊。
时劫掎以慷慨,或怨㜘而踌躇。
忽飘飖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或参谭繁促,复叠攒仄
从横骆驿,奔遁相逼。
拊嗟累赞,间不容息。
瑰艳奇伟,殚不可识。
若乃闲舒都雅,洪纤有宜。
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温柔以怡怿,婉顺叙而委蛇。
或乘险投会,邀隙趋危。
嘤若离鹍鸣清池,翼若游鸿翔曾崖。
纷文斐尾,慊縿离纚。
微风馀音,靡靡猗猗。
或搂𢱧擽捋,缥缭潎冽。
轻行浮弹,明婳𥉻慧。
疾而不速,留而不滞。
翩绵飘邈,微音迅逝。
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
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
丰赡多姿,又善始而令终
嗟姣妙以弘丽,何变态之无穷!
若夫三春之初,丽服以时。
乃携友生,以遨以嬉。
涉兰圃,登重基。
长林,翳华芝。
临清流,赋新诗。
嘉鱼龙之逸豫,乐百卉之荣滋
重华之遗操,慨远慕而长思
若乃华堂曲宴,密友近宾。
兰肴兼御,旨酒清醇。
进《南荆》,发《西秦》。
绍《陵阳》,度《巴人》。
变用杂而并起,竦众听而骇神
料殊功而比操,岂笙籥之能伦?
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
《飞龙》《鹿鸣》,《鹍鸡》游弦
更唱迭奏,声若自然。
流楚窈窕,惩躁雪烦
下逮谣俗,蔡氏五曲。
王昭楚妃,千里别鹤。
犹有一切承间簉乏,亦有可观者焉。
然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
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
非夫放达者,不能与之无𠫤;
非夫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
若论其体势,详其风声。
器和故响逸,张急故声清。
间辽故音庳,弦长故徽鸣。
性絜静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
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矣。
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悽,愀怆伤心。
含哀懊咿,不能自禁。
康乐者闻之,则欨愉欢释,抃舞踊溢
留连澜漫,嗢噱终日。
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悆,淑穆玄真
恬虚乐古,弃事遗身
是以伯夷以之廉,颜回以之仁,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
惠施以之辩给万石以之讷慎
其馀触类而长所致非一。
同归殊途,或文或质。
揔中和以统物,咸日用而不失。
其感人动物,盖亦弘矣!
于时也,金石寝声,匏竹屏气。
王豹辍讴,狄牙丧味。
天吴踊跃于重渊,王乔披云下坠
舞鸑鷟于庭阶游女飘焉而来萃。
感天地以致和,况蚑行之众类。
嘉斯器之懿茂,咏兹文以自慰
服御而不厌,信古今之所贵。
乱曰:愔愔琴德,不可测兮。
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良质美手,遇今世兮。
纷纶翕响,冠众艺兮。
识音者希,孰能珍兮。
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啸赋 晋初 · 成公绥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九、文选卷十八
逸群公子,体奇好异。
傲世忘荣,绝弃人事。
睎高慕古,长想远思。
将登箕山以抗节,浮沧海以游志
于是延友生,集同好。
精性命之至机,研道德之玄奥。
悯流俗之未悟,独超然而先觉。
狭世路之阨僻,仰天衢而高蹈。
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
于时曜灵俄景,流光濛汜。
逍遥携手,踟跦步趾。
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
响抑扬而潜转,气冲郁而熛起。
恊黄宫于清角,杂商羽于流徵
游云于泰清,集长风乎万里。
曲既终而响绝,遗馀玩而未已。
良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所拟。
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
近取诸身,役心御气。
动唇有曲,发口成音。
触类感物,因歌随吟。
大而不洿,细而不沈。
清激切于竽笙,优润和于瑟琴
玄妙足以通神悟灵,精微足以穷幽测深。
收《激楚》之哀荒,节《北里》之奢淫。
洪灾于炎旱,反亢阳于重阴。
唱引万变,曲用无方。
和乐怡怿,悲伤摧藏。
幽散而将绝,中矫厉而慨慷
婉约而优游,纷繁骛而激扬。
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
揔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
若乃登高台以临远,披文轩而骋望。
喟仰抃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
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复放。
或冉弱而柔挠,或澎濞而奔壮。
横郁鸣而滔涸,冽飘眇而清昶。
逸气奋涌,缤纷交错。
列列飙扬,啾啾响作。
奏胡马之长思,向寒风乎北朔
又似鸿雁之将雏,群鸣号乎沙漠。
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
应物无穷,机发响速。
怫郁冲流,参谭云属
若离若合,将绝复绩。
飞廉鼓于幽隧,猛虎应于中谷。
南箕动于穹苍清飙振乎乔木。
散滞积而播扬,荡埃蔼之溷浊。
变阴阳之至和,移淫风之秽俗。
若乃游崇岗,陵景山
临岩侧,望流川
盘石,漱清泉。
皋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
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驿而响连。
蓄思悱愤,奋久结之缠绵。
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
若夫假象金革,拟则陶匏。
众声繁奏,若笳若箫。
磞硠震隐,訇磕㗦嘈。
发徵则隆冬熙蒸,骋羽则严霜夏凋。
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
音均不恒,曲无定制。
行而不流,止而不滞。
口吻发扬,假芳气而远逝。
要妙流响,声激嚁而清厉
信自然之极丽,羌殊尤而绝世。
越韶夏与咸池,何徒取异乎郑卫。
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
虞公辍声而止歌,宁子检手而叹息。
钟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
百兽率舞而抃足,凤皇来仪而拊翼
乃知长啸之奇妙,盖亦音声之至极。
杂帖 其四十七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四
皆以具示复自耳,羊参军寻至,具一一
子期诸人何似?
耿耿。
心制行终,不可居处(此帖首七字未八字张溥本皆无。)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其十三 魏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四部
钟子歌南音,仲尼叹归与。
戎马悲边鸣,游子恋故庐。
阳鸟归飞云,蛟龙乐潜居。
人生一世间,贵与愿同俱。
身无四凶罪,何为天一隅。
与其苦筋力,必欲荣薄躯。
不如及清时,策名于天衢(同上)
七贤嵇中散 东晋 · 谢万
四言诗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三
邈矣先生,英标秀上。
希巢洗心,拟庄托相。
乃放乃逸,迈兹俗网。
钟期不存,奇音谁赏(《初学记》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