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泗州重修鼓角楼 晚唐 · 李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
烈而悲者角之声。
欢而壮者鼓之声。
烈与悲似义。
欢与壮似勇。
夫军以义集。
以勇进。
军城例楼鼓角于正门。
以严暮警夜。
二物用固均。
然凡发语虽先鼓。
及奏而角先鸣者。
盖欲勇生于义云。
泗城据汴淮奔会处。
汴迅以射。
淮广而吞。
拧势雄重。
翕张气象。
故其出人物义且勇。
与鼓角之声相叶。
虽商贩四冲。
舷击柁交。
而气不衰杂。
防禦使刘公。
郡人也。
其义勇智杰。
拔于万众间。
始为郡诸将。
黄巢陷关。
徐以西讨急。
务在广兵力。
按旧属郡名取泗。
泗称未奉诏不服。
徐师因大至。
公为都马步司转司衙。
皆总兵柄。
捍守连年。
徐竟解围而去。
已而上欲久安徐泗。
卒以泗属徐。
会有新防禦使昧军机。
意泗人含愤。
复激令背徐不属。
公执诏争不得。
众因大呼逐防禦使
扶公坐。
公不得已。
诏亦因命公。
徐帅太尉钜鹿王感公于已绝他心。
曲折惟天子命。
相得盖欢甚于故焉。
公既挈防禦印。
登城四面望。
皆拒战后火烬馀。
或石抛所倾。
方围急。
城中又坏屋给薪。
并是屋庐少全者。
乃锐意自鞠斗场上佐院稍稍营葺。
且谓鼓角楼者。
军门眉首。
宜特华壮。
楼及左右鼓棚新者二十七间。
益揭其柱危其槛以激响。
日沉宵寒。
听吹击者。
疑岸浦泉窟。
龙吟鼍作时时相应和。
既而郡众列观。
欲咨文人纪绩。
或揖众而进曰。
公之功行甚多。
非止此楼门。
左右臂出廊及都厢等院。
凡二百馀间。
悉公重修。
又修孔子佛祠道宫观文武吏舍灵山神宇。
凡数百千间。
又劝里人益构其居。
荒毁更新。
郁郁如春发寒槎。
又增武器库旗槊千竿。
锤百柄。
甲装三百剑千环箭六万羽弓弦角千。
凡营制悉以家私财佐用。
又教属县树桑
至二万本。
纵脱无名役。
除律敕外擅立条。
归之简切。
用是人益附亲。
逋窜自返万三千户。
朝客中贵人往来饔饩饯迎如完盛时。
防获淮浙等贡上钱贯数百万。
此其大略。
公所以能若是者。
由诚者公具侍下恳为尊中丞郡太君得拜封爵邑。
连表乞归侍。
其诚切动人如此。
所以能坚奉明天子。
以首出其政耶。
由此言之。
岂一楼而已乎。
且公用孝资忠。
用义发勇。
其壮烈声又岂鼓角足配乎。
安可但记一楼而遗他事乎。
众曰。
然则何如而可。
进谭者曰。
吾闻古人以玉况德。
以器铭功。
岂玉足况。
器足铭耶。
盖借玉为喻。
因器而尽铭他善。
今傥告文人。
请借鼓角以况公心。
而因记楼尽述公之功行可乎。
咸曰善。
然健于笔者不能写。
是当缓以俟之。
积月而史官尚书司封郎中李溪自淮楚趋阙驿泗。
于是郡从事张信与同僚及将吏等。
磨石濡笔。
且以众志白于公。
为记。
不敢辞。
即所闻实书于石。
于戏。
楼以中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成。
其年九月三十日书。
书谱 唐 · 孙虔礼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
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
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
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
而羲敬继之。又云。
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
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
然张精熟。池水尽墨。
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
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
故无惭于即事。评者云。
彼之四贤。古今特绝。
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
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
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
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
驰骛沿革。物理常然。
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
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
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
百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
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
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少劣。
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
匪无乖互。谢安素善尺椟。
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
谓必存录。辄题后答之。
甚以为恨。尝问敬。
卿书何如右军。答云。
故当胜。云。
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
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
折安所鉴。自称胜父
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
事资尊显。胜母之里。
曾参不入。以子敬之豪翰。
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
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
耻崇家范。以斯成学。
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
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
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
羲之还见。乃叹曰。
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
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
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
味钟张之馀烈。挹羲献之前规。
极虑专精。时逾二纪。
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
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
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
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信可谓志巧兼优。心手双畅。
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
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
曾不傍窥尺椟。俯习寸阴。
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
任笔为体。聚墨成形。
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
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
扬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
况复溺思豪釐。沦精翰墨者也。
夫潜神对奕。犹标坐隐之名。
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
讵若功定(一作宣)礼乐。妙拟神仙。
犹埏埴之罔穷。与工炉而并运。
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
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
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
固义理之会归。信贤达之兼善者矣。
存精寓赏。岂徒然与。
东晋士人。互相陶染。
至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
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
去之滋永。斯道逾微。
方复闻疑称疑。得末行末。
古今阻绝。无所质问。
设有所会。缄秘巳深。
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
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
或乃就分布于累年。向规矩而犹远。
图真不悟。习草将迷。
假令薄解草书。粗传隶法。
则好溺偏固。自阙通规。
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
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
加以趋事适时。行书为要。
题勒方富。真乃居先。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
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
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回互虽殊。大体相涉。
故亦傍通二篆。俯贯八分。
包括篇章。涵泳飞白。
若豪釐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
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
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
伯英不真。而点画狼籍。
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
自兹巳降。不能兼善者。
有所不逮。非专精也。
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
济成厥美。各有攸宜。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
草贵流而畅。章务险而便。
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
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
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
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
嗟乎。不入其门。
讵窥其奥者也。又一时而书。
有乖有合。合则流媚。
乖则彫疏。略言其由。
各有其五。神怡务间。
一合也。感惠徇知。
二合也。时和气润。
三合也。纸墨相发。
四合也。偶然欲书。
五合也。心遽体留。
一乖也。意违势屈。
二乖也。风燥日炎。
三乖也。纸墨不称。
四乖也。情怠手阑。
五乖也。乖合之际。
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
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
思遏手蒙。五合交臻。
神融笔畅。畅无不适。
蒙无所从。当仁者得意忘言。
罕陈其要。企学者希风叙妙。
虽述犹疏。徒立其工。
未敷厥旨。不揆庸昧。
辄效所明。庶欲宏既往之风规。
导将来之器识。除繁去滥。
睹迹明心者焉。代有笔阵图七行。
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
点画湮讹。顷见南北流传。
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
尚可发启童蒙。既常俗所存。
不藉编录。至于诸家势评。
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
内迷其理。今之所撰。
亦无取焉。若乃师宜官之高名。
徒彰史牒。邯郸淳之令范。
空著缣缃。暨乎崔杜以来。
萧羊以往。代祀绵远。
名氏滋繁。或藉甚不渝。
人亡业显。或凭附增价。
身谢道衰。加以糜蠹不传。
搜秘将尽。偶逢缄赏。
时亦罕窥。优劣纷纭。
殆难覼缕。其有显闻当代。
遗迹见存。无俟抑扬。
自标先后。且六爻之作。
肇自轩辕。八体之兴。
始于嬴正。其来尚矣。
厥用斯宏。但今古不同。
妍质悬隔。既非所习。
又亦略诸。复有龙蛇云露之流。
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
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
工亏翰墨。既异夫楷式。
非所详焉。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
文鄙理疏。意乖言拙。
详其旨趣。殊非右军
右军位重才高。调清词雅。
声尘未泯。翰椟仍存。
观夫致一书陈一事。造次之际。
稽古斯在。岂有贻谋令嗣
道叶义方。章则顿亏。
一至于此。又云与张伯英同学。
斯乃更彰虚诞。若指汉末伯英
时代今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
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
宜从弃掷。夫心之所达。
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
尚难形于纸墨。粗可髣髴其状。
纲纪其辞。冀酌希夷。
取会佳境。阙而未逮。
请俟将来。今撰执使转用之由。
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
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镮盘纡之类是也。
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方复会其数法。
归于一途。编列众工。
错综偫妙。举前人之未及。
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
析其枝派。贵使文约理赡。
迹显心通。披卷可明。
下笔无滞。诡辞异说。
非所详焉。然今之所陈。
务裨学者。但右军之书。
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
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
亦乃情深调合。至使摹榻日广。
研习岁滋。先后著名。
多从散落。历代孤绍。
非其效欤。试言其由。
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
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怫郁。
书画赞则意涉环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
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
思逸神超。私门感誓。
情拘意惨。所谓涉乐方笑。
言哀巳叹。岂惟驻想流波。
将贻啴喛之奏。驰神睢涣。
方思藻绘之文。虽其目击道存。
尚或心迷义舛。莫不强名为体
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
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
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
理乖其实。原夫所致。
有体哉。夫运用之方。
虽由巳出。规模所设。
属目前。差之一豪。
失之千里。苟知其术。
适可兼通。心不厌精。
手不忌熟。若运用尽于精熟。
规矩闇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
意先笔后。潇洒流落。
翰逸神飞。亦犹宏羊之心。
预乎无际。庖丁之目。
不见全牛。尝有好事。
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
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
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
断可极于所治矣。若思通楷则。
少不如老。学成规矩。
老不如少。思则老而逾妙。
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巳。
抑有三时。时然一变。
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
但求平正。既知平正
务追险绝。既能险绝。
复归平正。初谓未及。
中则过之。后乃通会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仲尼云。五十知命。
而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
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
动不失宜。时然后言。
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
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
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而风规自远。子敬巳下。
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
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
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
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
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
嗟乎。盖有学而不能。
未有不学而能者也。考之即事。
断可明焉。然消息多方。
性情不一。乍刚柔以合体。
忽劳逸以分驱。或恬憺雍容。
内涵筋骨。或折挫槎蘖。
外曜锋芒。察之者尚精。
拟之者贵似。况拟不能似。
察不能精。分布犹疏。
形骸未检。濯泉之态。
未睹其妍。窥井之谈。
巳闻其丑。纵欲唐突羲献。
诬罔钟张。安能掩当年之目。
杜将来之口。慕习之辈。
尤宜慎诸。至有未悟淹留。
偏追劲疾。不能迅速。
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
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
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
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
所谓淹留。因迟就迟。
讵名赏会。非夫心闲手敏。
难以兼通者焉。假令众妙攸归。
务存骨气。骨既存矣。
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
淩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
与云日而相晖。如其骨力偏多。
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
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
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
骨气稍劣。譬夫芳林落蕊。
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蓱。
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
尽善难求。虽学宗一家。
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
便以为姿。质直者则俓侹不遒。
刚很者又崛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
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
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
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
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
易曰。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
近取诸身。假令运用未周。
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
巳浚发于灵台。必能傍通点画之情。
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
陶钧草隶。体五材之并用。
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
感会无方。至若数画并施。
其形各异。众点齐列。
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
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
和而不同。留不常迟。
遣不恒疾。带燥方润。
将浓枯。泯规矩于方圆。
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
若行若藏。穷变态于豪端。
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
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
违钟张而尚工。譬夫绛树青琴。
殊姿共艳。隋珠和璧。
异质同妍。何必刻鹤图龙。
竟惭真体。得鱼获兔。
犹吝筌蹄。同夫家有南威之容。
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
然后议于断割。语过其分。
实累枢机。吾尝尽思作书。
谓为甚合。时称识者
辄以引示。其中巧丽。
曾不留目。或有误失。
翻被嗟赏。既昧所见。
尤喻所闻。或以年识自高。
轻至陵诮。余乃假之以缃缥。
题之以古目。则贤者改观。
愚者继声。竞赏豪末之奇。
罕议锋端之失。犹惠侯之好伪。
叶公之惧真。是知伯子之息流波。
盖有由矣。夫蔡邕不谬赏。
孙阳不妄顾者。以其元鉴精通。
故不滞于耳目也。向使奇音在爨。
庸听惊其妙响。逸足伏枥。
凡识知其绝偫。则伯喈不足称。
良乐未可尚也。至若老姥遇题扇。
初怨而后请。门生护书几。
父削而子懊。知与不知也。
夫士屈于不知巳。而申于知巳。
彼不知也。曷足怪乎。
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老子云。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
则不足以为道也。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
汉魏以来。论书者多矣。
妍蚩杂糅。条目纠纷。
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
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
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
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
第其工用。名曰书谱。
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
四海知音。或存观省。
缄秘之旨。余无取焉。
奏乞酬奖张信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二
臣等窃见环庆教押军阵、奉职张信,自殿侍在边上,累次与西贼斗敌。
前在延州赵瑜等手下作前队,杀退蕃贼,得赵瑜等银碗衣服。
后来赵瑜等并转三资,张信即未曾酬奖。
其人气豪胆勇,武力过人,为一时之猛士,在指使中少见其比。
欲乞朝廷特与改转一侍禁,送种世衡手下管押军队,分擘与禁军一两指挥,专切教习,独作一队,为奇兵使唤,必能身先士卒,以立胜功。
范仲淹、臣韩琦
议攻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
臣谓进讨未利,则又何攻?
臣切见延安之西,庆州之东,有贼界百馀里,侵入汉地。
中有金汤、白豹、后桥三寨,阻延、庆二州径过道路,使兵势不接,策应迂远。
自来虽曾攻取,无招降之意,据守之谋,汉兵才回,边患如旧。
臣谓西贼更有大举,朝廷必令牵制,则可攻之地其在于此。
可用步兵三万,骑兵五千鄜延路步兵一万二千,骑兵三千。泾原路步兵九千,骑兵一千。环庆自选马步一万八千,军外番兵更可得七八千人。)
军行入界,当先布号令,生降者赏,杀降者斩;
得精强者赏,害老幼妇女者斩。
拒者并兵以戮之,服者厚利以安之。
遁者勿追,疑有质也;
居者勿迁,俾安土也。
乃大为城寨,以据其地(如旧城已险,因而增修。非守地,则别择要害之处,以钱召带甲之兵、熟户强壮,兼其土役。昨奉朝旨,令修缘边城寨。臣以民方穑事,将系官闲杂钱,并劝令近上人户,以顾夫钱,散与助功兵士充食钱。其带甲兵士,翕然情愿,诸寨并已毕功。)
俟城寨坚完,当留土兵以守之。
方诸旧寨,必倍其数。
使范全、赵明以按抚之(范全今为骐骥副使庆州都巡检赵明今为东头供奉官柔远寨蕃部巡检。)
必严其戒曰:贼大至,则明斥候,召援兵(金汤东去德靖寨四十里,西去东谷寨八十里,西南去柔远八十里。白豹西去柔远五十里,南至庆州一百五十里。),坚壁清野以困之;
小至,则扼险设伏以待之;
居常高估入中及置营田以助之。
如此则可分彼贼势,振此兵威,通得延、庆两路军马,易于应援。
所用主兵官员,使勇决身先者居其前王信狄青刘拯刘贻孙张建侯、范全。),可用策应者居其次(任守信、王达王遇张宗武、谭嘉震、王文恩、王文。)使臣中可当一队者参于前后张信王遇张忠郭逵张怀宝。),有心力干事者营立城寨周美张璨刘兼济李纬张继勋、杨麟。)
臣观后汉段纪明以骑五千、步万人、车三千两、钱五十四亿,三冬二夏,大破诸羌。
又观唐马燧造战车,行则载甲兵,止则为营阵,或塞险以遏奔冲。
臣以此路山坡,大车难进,当用小车二千两、银绢钱二十万,以赏有功将吏及归降番部,并就籴刍粟,亦稍足用。
环州之西,镇戎之东,复有胡芦泉一带番部,与明珠灭臧相接,阻环州镇戎径过道路。
明珠灭臧之居,北接贼疆,多怀观望。
延州南安去故绥州四十里,在银夏川口。
延州兵马东渡黄河,北入岚、石,却西渡黄河,倒来麟州策应,盖以故绥州一带,贼界阻断径过道路(已上三处,内麟府一路,臣不曾到彼,乞下本处访问及画图,即可见山川道路次第。)
如取下一处,城寨平定,则更图一处,为据守之策。
比之朝去暮还,此为稍便。
臣谨议。
张孝子歌为尚宝司丞张信 明 · 金幼孜
我闻山东张孝子,早岁衔哀报严父。
昊天罔极恩莫酬,教育维持赖慈母。
母年未艾孝弥敦,奉盈执玉心所存。
鸡鸣问寝候堂前,婉容愉色如春温。
䌽衣娱侍供调膳,从容食饮频相劝。
每怀鹤发未成霜,筋力愈强身愈健。
三春慈竹阴满堂,萱草含绿凌冰霜。
板舆缓挽向东风,穿竹看花清昼长。
花前酌酒仍高歌,寿觞迭进慈颜和。
子孙满前母更寿,此乐人间真不多。
朅来孝亲名誉起,奉檄作官亲更喜。
紫诰回鸾下五云,诏书褒锡光闾里。
九重亲切掌帝符,日趍琐闼鸣佩琚。
况闻伯兄更脱略,十年执戟金吾
近者受命殄贼曹,南征万里清海涛。
弟兄忠孝有如此,一心只欲愉勤劳。
古来事君违所亲,事亲宁复能忠君。
子今际遇事明主,得禄奉亲逾古人。
嗟哉孝子不易得,勖子终养崇明德。
何时升堂为母寿,更作长歌写胸臆。
儒林郎泸州安抚司干官郭仲傅失觉察本厅虞候张信为乱首乱作复与贼宴饮相为宾主特降三资放罢制1193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止斋先生文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具官某:帅死于乱卒,而尔为属,顾欲以卑谄自全,可乎!
削之三阶,尚用中典。
继今有耻,亦岂汝弃!
可。
西江月 其三 十二首 宋 · 张伯端
 押先韵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
亭亭蟾影照寒泉。
一月千潭普现。

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
高低不约信方圆。
说甚短长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