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田承嗣永州刺史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七
自古屈法申恩。与之更始者。
为君之道也。务善改过。
期于自新者。为臣之节也。
其或弃瑕含垢。宏贷之泽巳深。
而挟伪藏奸。干纪之情转露。
则亦中外同弃。刑宪不容。
西汉之诛。东京齐萌宠之罚。
此皆前王典式也。魏博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史上柱国雁门郡王田承嗣
出自行閒。策名边戍。
早参戎秩。效用无庸。
尝辅凶渠。驱驰有素。
洎再平河朔。归命辕门。
朝廷俯念遗黎。久罹兵革。
禄山肇祸。瀛博流离。
思明继衅。赵魏堙厄。
枌榆井邑。靡获安居。
骨肉室家。不能相保。
念其彫瘵。思用抚宁
以其先布款诚。寄之为理。
所以委授旄钺之任。假以方面之荣。
期尔知恩。庶能自效。
崇资茂赏。首冠朝伦。
列异姓之苴茅。登上公之礼命。
子弟童稚。皆联台阁之华。
妻妾仆媵。并授国邑之号。
人臣之宠。举集其门。
将相之权。兼领其职。
宰相者。所以匡辅王室。
休庇生灵。献可替否。
救灾恤患。而乃据国家之封壤。
仗国家之兵戈。虐国家之黎人。
调国家之征赋。掩其资实。
凭窃威灵。内包凶邪。
外示归顺。陷误良善。
贼害平人。骋其乐祸之心。
俾叶同恶之体。且相卫之略。
所管素殊。而逼胁军人。
使之翻溃。因其惊扰。
便进军师。事迹暴彰。
奸邪可见。不然者。
岂志清之乱。曾未崇朝。
子期光朝。会于明日。
足知先有成约。指期而来。
是为蔑弃典刑。擅兴戈甲。
既云相州骚扰。邻境救灾。
旋即更并磁州。重行威虐。
此实自相矛盾。不究始终。
三州既空。远迩惊陷。
更移兵马。又赴洺州
实为暴殄不仁。穷极残忍。
又薛雄乃卫州刺史。固守本藩。
忿其不附。横加淩虐。
门尽屠戮。无复噍类。
酷烈无状。人神所冤。
又四州之地。皆列屯营。
长史属官。擅请补署。
精甲利器。良马劲兵。
全军之资装。农藏之积实。
尽收魏府。迥无孑遗。
更复收管将士。□其本部。
劫质妻子。给我资粮。
观其所为。盖在无赦。
且藏庾者。平人之膏血。
恣行贪窃。甲兵者。
干城之腹心。辄为举动。
欲行讨问。正厥刑书
犹示含容。冀其迁善。
俾予东夏之人。终免无辜之酷。
抑于典宪。务使慰安。
遂遣知古。远奉诏书。
喻以深旨。乃命承昭。
副兹麾钺。抚彼旧封。
而承昭又遣亲将刘浑。先传诏命。
承嗣逡巡磁相。仍劫知古偕行。
先令侄悦。潜扇军吏。
至使引刀自割。抑令腾口相稽。
当众諠嚣。请归承嗣
论其奸状。足以为凭。
此而可容。何者为罪。
今尚全其首领。更授藩条。
贷以朝章。用遵时令。
承嗣宜贬授永州刺史。兼许十岁以下一男一女随身。
便路赴任。委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薛兼训马步一万五千人。
即赴邢州。取承昭处分。
逐便招抚应变权宜。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左仆射宝臣精选骁雄马步三万二千人。
屯集深冀贝州等路进取。幽州节度使留后御史大夫朱滔马步军二万五千人。
进逼沧瀛。权宜招讨
淄青等节度使检校左仆射正己率所管马步三万人。北临德博。
淮西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忠臣永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李勉宋节度使留后兼御史大夫中丞田神玉并河阳泽潞等道兵马共六万五千人。直据淇园。
皆擐甲整戈。犄角相应。
承嗣不时就职。尚在执迷。
则所在进师。按于军法。
今数郡之地。迫受其兵。
深哀士人。重遭剽掠。
丁壮离于农亩。女工废于蚕桑。
胡宁忍之。盖非获巳。
缅思涂炭。过在朕躬。
昭义军管内五州。宜给复二年。
仍委承昭抚慰。务使苏息。
且圣人之教。必也胜残。
王者之师。存于止杀。
其魏博磁相等将士。并怀忠义。
皆被胁从。但恐玉石俱焚
当宜各思自拔。除其首恶。
咸与维新。事定之时。
罪止元凶一身。并其侄悦。
其馀官吏将士。爰及弟侄等。
能自归顺者。皆无所问。
如有擒执渠魁。下其城邑
便以承嗣在身官爵。资财田宅。
一切回赐。自馀立功者。
节级酬赏。夫军行除害。
本以安人。将吏所经。
薪刍必禁。秋毫之犯。
律有常刑。凡在师人。
各宜深诫。于戏。
天地之大德。时或降霜。
皇王之至仁。亦闻用钺。
顾维寡薄之理。昧于授任之明。
以至兴戎。多惭黎庶。
布告天下。令知朕怀。
朱滔 唐 · 刘怦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三
司徒位崇太尉
尊居宰相
恩宠冠藩臣之右。
荣遇极矣。
昌平故里。
朝廷改为尉卿司徒里。
此亦大夫不朽之名也。
但以忠顺自持。
则事无不济。
窃思近日务大乐战。
不顾成败。
而家灭身屠者。
安史是也。
暴乱易亡。
今复何有。
忝密亲。
恩遇。
默而无告。
是负重知。
司徒图之。
无贻后悔也。
赵侍郎论兵表 唐 · 王行先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五
臣某言。
闻慰(疑)理之代。
不无逆节。
轩辕用师于中冀。
唐尧出征于丹浦。
启战有扈。
文王伐崇。
以至圣除至凶。
至顺除至逆。
或小战而胜。
或因垒而降。
诚审于用兵。
得其道也。
伏见承嗣旅拒。
倏已再岁。
灵曜跋扈。
今又踰时。
天兵四合。
竟未歼殄。
得非千虑一失
未尽制敌之方乎。
臣常终夜不寝。
详推其故。
不敢肤引远古安危之体。
请以天宝至德以来成败言之。
夫以禄山阴深奸矫。
真巨猾也。
凶诈逆谋之计。
亦无元海石勒之流。
当其发幽燕。
洛阳
涉崤函。
倾秦雍。
当国家理平之运。
忘战日深。
初命将出师。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程千里
遇寇必败。
奔北相望。
此则未究敌情。
小之而不设备。
以至于是也。
先圣悟既往之失。
苦心焦思。
发号灵武
观兵凤翔。
良将劲卒。
风驰景附。
勇者为之用。
智者效其谋。
命陛下为元帅
储贰之重威四远。
子仪为副以节制之。
任镇九军。
卒能恢复咸洛。
削平宇县。
此先圣之雄略。
陛下之有憾也(疑)
其后相城之役。
陛下不行。
众无适从。
竟以溃奔。
思明继逆。
毒甚禄山
狡算猖狂。
抑又有次。
光弼守河阳以挫其势。
朝恩镇陕服以制其侵陵。
竟未能覆其巢穴。
属陛下绍兴皇极。
又命元子为帅。
俾怀恩为副以讨之。
复能枭夷巨逆。
厎定东夏
始自先圣与二凶相持。
无帅则无功。
有帅则有克。
士庶之所深知。
河北河南
更唱迭和。
然其用兵暴急。
与曩者二凶悬殊。
非惟才之不逮。
抑亦事之有异。
禄山思明之卒。
死而无退。
承嗣灵曜之众。
岂有是耶。
禄山思明之马。
既多而且逸。
承嗣灵曜之骑。
岂可方耶。
禄山思明
横行而无惧。
承嗣灵曜。
深居而入保。
臣窃料其非不欲也。
盖违天道。
失人心归之。
退而自固。
其灭亡之兆。
了然可知。
幸北有宝臣朱滔
与承昭合势。
西有忠臣李勉
马燧连衡。
惟正已小有逗遛。
未肯戮力。
此正当陛下命帅专征之日。
岂可持疑而不断哉。
傥陛下采臣愚计。
时有临遣。
忠淳者必叶心竞进。
携贰者必迁善来同。
未踰旬时。
当有成绩。
如或务于含垢。
偷以过时。
不立元帅
寄之诸将。
吐蕃寇盗。
回纥驱侵。
人心动摇。
贼势滋蔓。
事宜一失。
无可柰何。
吐蕃回纥
四支之病。
承嗣灵曜。
腹心之病。
四支不理。
未足为忧。
腹心或病。
此则为患。
若内外受敌。
膏肓已成。
虽逢和扁。
针药无及。
又闻二贼奏请。
言词不恒。
河北则数云请降。
河南则云今已翻。
贼岂迁延晷刻。
以候西陲有虞。
伏惟与公卿大夫审图利害。
在于神速。
不可迟回。
诸葛亮孙权曹休军。
因上疏蜀主云。
偫疑满腹。
众难塞胸。
今岁不征。
明年不战。
使孙权坐而并有江东
蜀主深感其言。
终以觉寤。
臣忝六官之贰。
待罪朝行。
内惭尘忝。
无补毫发。
近者抵冒。
辄上封章。
已历两旬。
未蒙召见。
伏以君臣之际。
家国共同。
君安臣荣。
国危家败。
此臣所以竟夕不寝。
复敢再陈其愚。
伏愿省臣前意。
览臣此疏。
天下幸甚。
天下幸甚。
无任惶惧之至。
昭义魏博等节度 唐 · 王武俊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六
自古通贤。见机而作。
主上明明。二百年之令主。
宗枝百代。帝子帝孙。
吾徒顷因谗臣罔上。触藩之际。
遂惧倾危。拒境抗兵。
偷存瞬息。今朱泚窃据于宫阙。
朱滔长驱于河北。圣上巡狩于畿甸。
希烈鸱张于淮楚。昔班彪之智。
知汉祚之未衰。马援书生。
光武之可辅。今请转祸为福。
以过为功。戮力勤王。
共匡时难。牒昭义魏博沧景等州。
即请部署。四镇齐驱。
魏博击其前。沧景掩其后。
易定乘其左。昭义夺其右。
扫荡妖孽。廓清寰宇。
然后奉表紫宸。献书北阙。
荣家荣国。岂不休哉。
奉天改元大赦制(平朱泚后改建中五年兴元元年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
门下。致理兴化
必在推诚。忘已济人。
不吝改过。朕嗣守丕构。
君临万方。失守宗祧
越在草莽。不念率德。
诚莫追于既往。永言思咎。
期有复于将来。明徵厥初。
以示天下。惟我烈祖
迈德庇人。致俗化于和平。
拯生灵于涂炭。重熙积庆。
垂二百年。伊尔卿尹庶官。
洎亿兆之众。代受亭育。
以迄于今。功存于人。
泽垂于后。肆予小子。
获缵鸿业。惧德不嗣。
罔敢怠荒。然以长于深宫之中。
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
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
不察征戍之劳苦。泽靡下究。
情不上通。事既壅隔。
人怀疑阻。犹昧省已。
遂用兴戎。徵师四方。
转饷千里。赋车籍马。
远近骚然。行赍居送。
众庶劳止。或一日屡交锋刃。
或连年不解甲冑。祀奠乏主。
室家靡依。生死流离。
怨气凝结。力役不息。
田莱多荒。暴命峻于诛求。
疲氓空于杼轴。转死沟壑。
离去乡闾。邑里邱墟。
人烟断绝。天谴于上。
而朕不悟。人怨于下。
而朕不知。驯致乱阶。
变兴都邑。贼臣乘衅。
肆逆滔天。曾莫愧畏。
敢行凌逼。万品失序。
九庙震惊。上辱于祖宗。
下负于黎庶。痛心腼貌
罪实在予。永言愧悼。
若坠深谷。赖天地降佑。
神人叶谋。将相竭诚。
爪牙宣力。屏逐大盗。
载张皇维。将宏永图。
必布新令。朕晨兴夕惕。
惟念前非。乃者公卿百寮。
累抗章疏。猥以徽号。
加于朕躬。固辞不获。
俯遂舆议。昨因内省
良用矍然。体阴阳不测之谓神。
与天地合德之谓圣。顾惟浅昧。
非所宜当。文者所以成化。
武者所以定乱。今化之不被。
乱是用兴。岂可更徇偫情。
苟膺虚美。重余不德。
祇益怀惭。自今以后。
中外所上书奏。不得更称圣神文武之号。
夫人情不常。系于时化。
大道既隐。乱狱滋丰。
朕既不能宏德导人。又不能一法齐众。
苟设密网。以罗非辜。
为之父母。实增愧悼。
今上元统历。献岁发生。
宜革纪年之号。式敷在宥之泽。
与人更始。以答天休。
可大赦天下。改建中五年兴元元年
正月一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
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
已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
有以忠劳。任膺将相
有以勋旧。继守藩维。
朕抚驭乖方。信诚靡著。
致令疑惧。不自保安
兵兴累年。海内骚扰。
皆由上失其道。下罹其灾。
朕实不君。人则何罪。
屈已宏物。予何爱焉。
庶怀引慝之诚。以洽好生之德。
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及所管将士官吏等。一切并与洗涤。
各复爵位。待之如初。
仍即遣使。分道宣谕。
朱滔虽与贼泚连坐。路远未必同谋。
朕方推以至诚。务欲宏贷。
如能效顺。亦与维新。
河南河北诸军兵马。并宜各于本道自固封疆。
勿相侵轶。朱泚大为不道。
弃义蔑恩。反易天常。
盗窃名器。暴犯陵寝。
所不忍言。获罪祖宗。
朕不敢赦。其应被朱泚胁从将士官吏百姓及诸色人等。
有遭其扇诱。有迫以凶威。
苟能自新。理可矜宥。
但官军未到京城以前。能去逆效顺。
及散归本军本道者。并从赦例原免。
一切不问。天下左降官。
即与量移近处。已量移者更与量移。
流人配隶。及藩镇效力。
并缘罪犯与诸使驱使官。兼别敕诸州县安置。
及得罪人家口未得归者。一切放还。
应先有痕累禁锢。及反逆缘坐。
承前恩赦所不该者。并宜洗雪。
亡官失爵放归勿齿者。量加收叙。
未复资者更与进叙。人之行业。
或未必兼。构大厦者方集于偫材。
建奇功者不限于常检。苟在适用。
则无弃人。况黜免之徒。
沉郁既久。朝过夕改。
仁何远哉。流移降黜。
亡官失爵。配隶人等。
有材能著闻者。特加录用。
勿拘常例。诸军使诸道赴奉天及进收京城将士等。
或百战摧敌。或万里勤王。
捍固全城。驱除大憝。
济危难者其节著。复社稷者其业崇。
我图尔功。特加彝典。
锡名畴赋。永永无穷。
宜并赐名奉天定难功臣。身有过犯。
递减罪三等。子孙有过犯。
递减罪二等。当户应有差科使役。
一切蠲免。其功臣已后虽衰老疾患。
不任军旅。当分粮赐。
并宜全给。身死之后。
十年内仍回给家口。其有食实封者。
子孙相继。代代无绝。
其馀叙录。及功赏条件
待收京日。并准去年十月十七日十一月十四日敕处分。
诸道诸军将士等。久勤捍禦。
累著功勋。方镇克宁。
惟尔之力。其应在行营者。
并超三资与官。仍赐勋五转。
不离镇者。依资与官。
赐勋三转。其累加勋爵。
仍许回授周亲。内外文武官。
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各加一阶。
仍并赐勋两转。见危致命。
先哲攸贵。掩骼薶胔。
礼典所先。虽效用而或殊。
在恻隐而何间。诸道兵士有死王事者。
各委所在州县给递送归。本管官为葬祭。
其有因战阵杀戮。及擒获伏辜。
暴骨原野者。亦委所在逐近便收葬。
应缘流贬及犯罪未葬者。并许其家各据本官品以礼收葬。
自顷军旅所给。赋役繁兴。
吏因为奸。人不堪命。
咨嗟怨苦。道路无聊。
汔可小康。与之休息。
其垫陌及税间架竹木茶漆榷铁等诸色名目。悉宜停罢。
京畿之内。属此寇戎。
攻劫焚烧。靡有宁室。
王师仰给。人以重劳。
特宜减放今年夏税之半。朕以凶丑犯阙。
遽用于征。爰度近郊。
息驾兹邑。军储克办。
师旅攸宁。式当褒旌。
以志吾过。其奉天宜升为赤县。
百姓并给复五年。尚德者。
教化之所先。求贤者。
邦家之大本。永言兹道。
梦想劳怀。而浇薄之风。
趋竞不息。幽栖之士。
寂寞无闻。盖诚所未孚。
故求之不至。天下有隐居行义。
才德高远。晦迹丘园。
不求闻达者。委所在长吏具姓名闻奏。
当备礼邀致。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及博通坟典。
达于教化。并洞识韬钤。
堪任将帅者。委常参官及所在长吏闻荐。
天下孤老。𩻴寡茕独。
不能自活者。并委州县长吏量事优恤。
其有年九十已上者。刺史县令就门存问。
义夫节妇。孝子顺孙。
旌表门闾。终身勿事。
大兵之后。内外耗竭。
贬食省用。宜自朕躬。
当节乘舆之服御。绝宫室之华饰。
率已师俭。为天下先。
诸道贡献。自非供宗庙军国之用。
一切并停。应内外官有冗员。
及百司有不急之费。委中书门下即商量条件
停减闻奏。布泽行赏。
仰惟旧章。今以馀孽未平。
帑藏空竭。有乖庆赐。
深愧于怀。赦书有所未该者。
委所司类例条件闻奏。敢以赦前事相言告者。
以其罪罪之。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赦书日行五百里。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王武俊李抱真官封并招谕朱滔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三公之职。论道经邦。
序五行之和。任百事之理。
历代崇重。不常厥官。
天祚皇家。茂生才杰。
比义齐列。同寅协恭。
以德允台阶之望。以勋当井赋之赐。
聿应并命。式副具瞻。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恒州诸军事恒州剌史充成德军恒冀深赵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琅邪郡王武俊。秉志沉密。
临事能断。忠而致力。
勇且有仁。奋发之初。
渠魁即戮。危疑之际。
大节首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军泽潞磁邢等州节度观察处置度支营田等使上柱国符阳郡李抱真
质重气和。内精外朗。
智穷变化。守必以常。
学本明诚。动有攸利。
谋猷屡告。规益孔多。
皆戮力尽瘁。志匡王室。
陈师鞠旅。同讨不庭。
仗大义而万众叶心。体至公而千里同契。
合军于呼吸之际。决策于指挥之间。
并辔载驰。执桴亲鼓。
凶徒殄殪。河右廓清。
国家无北顾之虞。奸慝阻南侵之计。
时乃同德。厥功茂焉。
敷五教而阜人。均九土以居众。
俾尔更践。备扬洪休。
乃加真实。以贻后嗣。
武俊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抱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赐实封五百户。呜呼。
古人有言曰。惟理乱。
在庶官。矧惟辅臣。
与国同体。明朕德命。
尔其钦承。朕嗣位不明。
轻费尚力。谓武可以靖暴慢。
谓刑可以惩奸邪。德之不修。
乱是用长。士马疲耗。
烝庶流离。罪非朕躬。
谁任其咎。自去岁遭变。
再经播迁。历山川之险艰。
知军旅之劳苦。惟省前过。
悔恨盈怀。追远事而不及。
庶后图之可补。以九庙为重。
而不惮屈身。以百姓为心
而不专私欲。苟可以保安社稷。
休息甲兵。宏济苍生。
蠲省徭赋。含垢忍耻。
予无难焉。朱滔受任蓟门
累著诚绩。委遇既重。
封秩亦崇。臣节中亏。
自贻伊阻。洎贼泚僭窃上京
兄弟之亲。在法无赦。
朕以罪不相及。情有可原
待以如初之诚。广其自新之路。
执迷不复。固败是求。
蹙丧而归。既困方悟。
累献款疏。深陈恳诚。
省之恻然。良用悯叹。
将相嫉恶之志。固所难容。
君上怀柔之情。未忍拒绝。
且善莫大于改过。德莫盛于好生。
叛而伐之。服而舍之。
销难爱人。实惟朕志。
宜委武俊抱真开示大信。明加晓谕。
若诚心益固。善迹克彰。
朕当掩舋录勋。与之昭雪。
宣告众庶。咸使闻知。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七
内侍冀宁奉宣圣旨。缘两河寇贼未平殄。
淮西凶党攻逼襄城。卿识古知今。
合有良策。宜具陈利害封进者。
臣质性凡钝。闻见陋狭。
幸因乏使。簪组升朝。
荐承过恩。文学入侍。
每自奋励。思酬奖遇。
感激所至。亦能忘身。
但以越职干议。典制所禁。
未信而言。圣人不尚。
是以循循默默。尸居荣近。
日日以愧。自春徂秋。
心虽怀忧。言不敢发。
此臣之罪也。亦臣之分也。
陛下天纵圣德。神授英谋。
明照八表。思周万务。
犹虑阙漏。下询刍荛
舍己从人。好问而好察迩言之意也。
臣每读前史。见开说纳忠之士。
乃有泣血碎首。牵裾断鞅者。
皆以进议见拒。恳诚激忠。
遂至发愤踰礼。而不能自止故也。
况今势有危迫。事有机宜。
当圣主开怀访纳之时。无昔人逆鳞颠沛之患。
傥又上探微旨。虑匪悦闻。
傍惧贵臣。将为沮议。
首尾忧畏。前后顾瞻。
是乃偷合苟容之徒。非有扶危救乱之意。
此愚臣之所痛心切齿于既往。是以不忍复躬行于当世也。
心蕴忠愤。固愿披陈。
职居禁闱。当备顾问。
承问而对。臣之职也。
写诚无隐。臣之忠也。
谨具件如后。惟明主循省而备虑之。
岂直微臣独容纳之恩。实亿兆之幸。
社稷之福也。臣本书生。
不习戎事。窃惟霍去病
汉将之良者也。每言行师用军之道。
顾方略何如耳。不在学古兵法。
是知兵法者无他。见其情而通其变。
则得失可辩。成败可知。
古人所以坐筹樽俎之间。制胜千里之外者。
得此道也。臣才不逮古人。
而颇窥其意。是敢承诏不默。
辄陈狂愚。伏以克敌之要。
在乎将得其人。驭将之方。
在乎操得其柄。将非其人者。
兵虽众不足恃。操失其柄者。
将虽材不为。兵不足恃。
与无兵同。将不为
与无将同。将不能使兵。
国不能驭将。非止费财玩寇之弊。
亦有不戢自焚之灾。自昔祸乱之兴。
何尝不由于此。今两河淮西
为叛乱之帅者。独四五凶人而已。
尚恐其中或有傍遭诖误。内蓄危疑。
苍黄失图。势不得止。
亦未必皆是处心积虑。果为奸逆。
以僭帝称王者也。况其馀众。
盖并胁从。苟知全生。
岂愿为恶。若招携以法。
悔祸以诚。使来者必安。
安者必久。斯道积著。
人谁不怀。纵有野心难驯。
臣知其从化者必过半矣。舞干苗格。
岂独虚言。假使四五凶渠。
俱禀枭鸱之性。其下同恶。
复有十百相从。是皆卒伍庸流。
阘茸下品。其志好不过声色财货之乐。
其材用不过蹴鞠距踊之能。其约从缔交。
则迭相侮诈。以为智谋。
其御众使人。则例质妻孥。
以为术数。斯乃盗窃偷安之伍。
非有奸雄特异之资。以陛下英神。
志期平壹。君臣之势不类。
逆顺之理不侔。形势之大小不伦。
师徒之众寡不敌。然尚旷岁持久。
老师费财。加算不止于舟车。
徵卒殆穷于闽濮。笞肉捶骨。
呻吟里闾。送父别夫。
号呼道路。杼柚已空。
兴发已殚。而将帅者。
尚曰财不足。兵不多。
此微臣所以千虑百思。而不悟其理也。
未审陛下尝徵其说察其由乎。股肱之臣。
日月献纳。复为陛下察其事乎。
臣愚无知。实所深惑。
遂乃过为臆度。辄肆讨论。
以为尅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
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将非其人者。兵虽众不足恃。
操失其柄者。将虽材不为
今以陛下效其明圣。偫帅畏威。
虽万无此虞。然亦不可不试省察也。
陛下若谓臣此说盖虚体耳。不足徵焉。
臣请复为陛下效其明徵。以实前说。
田悦唱乱之始。气盛力全。
恒赵青齐。迭为唇齿。
陛下特诏马燧。委之专征。
抱真李芃。声势相援。
于时士吏畏法。将帅感恩
俱蕴胜残尽敌之诚。未有争功邀利之衅。
故能累摧坚阵。深抵穷巢。
元恶幸脱于俘囚。凶徒几尽于锋刃。
臣故曰尅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
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此其明效也。田悦既败。
力屈势穷。且皆离心。
莫有固志。乘我师胜捷之气。
蹑亡虏伤夷之馀。比于前功。
难易百倍。既而大军遂驻。
遗孽复安。其后馈运日增。
师徒日益。于兹再稔。
竟不交锋。量兵力则前者寡而今者多。
议军资则前者薄而今者厚。论气势则前者新集而今者乘胜。
度攻具则前者草创而今者缮完。计凶党则前者盛而今者残。
揣敌情则前者锐而今者挫。然而势因时变。
事与理乖。当易而反难。
当进而中止。本末殊趣。
前后易方。顺理之常。
必不如此。臣故曰将非其人者。
兵虽众不足恃。操失其柄者。
将虽材不为。此自昔必然之效。
但未审今兹事实。得无近于此乎。
在陛下熟察而亟救之耳。固不在益兵以生事。
加赋以殄人。无纾目前之虞。
或兴意外之患。人者邦之本也。
财者人之心也。兵者财之蠹也。
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
而根柢蹶拔矣。惟陛下重慎之。
悯惜之。今师兴三年。
可谓久矣。税及百物。
可谓繁矣。陛下为之宵衣旰食
可谓忧勤矣。海内为之行赍居送。
可谓劳敝矣。而寇乱有益。
剪灭无期。人摇不宁。
事变难测。是以兵贵拙速。
不尚巧迟。速则乘机。
迟则生变。此兵法深切之诫。
往事明著之验也。夫投胶以变浊。
不如澄其源而浊变之愈也。扬汤以止沸。
不如绝其薪而沸止之速也。是以劳心于服远者。
莫若修近而其远自来。多方以救失者。
莫若改行而其失自去。若不靖于本。
而务救于末。则救之所为。
乃祸之所起也。修近之道。
改行之方。易于举毛。
但在陛下然之与否耳。傥或重难易制。
姑务持危。则当校祸患之重轻。
辩攻守之缓急。臣谓幽燕恒魏之寇。
势缓而祸轻。汝洛荥汴之虞。
势急而祸重。缓者宜图之以计。
今失于屯戍太多。急者宜备之以严。
今失于守禦不足。何以言其然也。
自胡羯称乱。首起蓟门。
中兴已来。未暇芟荡。
因其降将。即而抚之。
朝廷置河朔于度外。殆三十年。
非一朝一夕之所急也。田悦累经覆败。
气沮势羸。偷全馀生。
无复远略。武俊蕃种。
有勇无谋。朱滔卒材。
多疑少决。皆受田悦诱陷。
遂为猖狂出师。事起无名。
众情不附。进退惶惑。
内外防虞。所以才至魏郊。
遽又退归巢穴。意在自保。
势无他图。加以洪河太行禦其冲。
并汾洺潞压其腹。虽欲放肆。
亦何能为。又此郡凶徒。
互相劫制。急则合力。
退则背憎。是皆苟且之徒。
必无越轶之患。此臣所谓幽燕恒魏之寇。
势缓而祸轻。希烈忍于伤残。
果于吞噬。据蔡许富全之地。
益邓襄卤获之资。意殊无厌。
兵且未衄(一作恤)。东寇则转输将阻。
北窥则都城或惊。此臣所谓汝洛荥汴之虞。
势急而祸重。代朔邠灵之骑士。
自昔之精骑也。上党盟津之步卒。
当今之练卒也。悉此彊劲。
委之山东。势分于将多。
财屈于兵广。以攻则旷岁不进。
以守则数倍有馀。各怀顾瞻。
递欲推倚。此臣所谓缓者宜图之以计。
今失于屯戍太多。李勉以文吏之材。
当浚郊奔突之会。哥舒曜以乌合之众。
捍襄野豺狼之偫。陛下虽连发禁军。
以为继援。累敕诸镇。
务使协同。睿旨殷忧。
人思自效。但恐本非素习。
令不适从。奔鲸触罗
仓卒难制。首鼠应敌。
因循莫前。此臣所谓急者宜备之以严。
今失于守禦不足。陛下若察其缓急。
审其重轻。使怀光帅师救襄城之围。
李芃还镇为东都之援。汝洛既固。
梁宋亦安。是乃取有馀。
救不足。罢关右赋车籍马之扰。
山东飞刍挽粟之劳。无扰则祸乱不生。
息劳则物力可济。非止排难于变切。
亦将防患于未然。徵发既停。
守备且固。足得徐观事势。
更选良图。此于纾乱解纷。
抑亦计之次也。议者若曰。
河朔偫盗。尚未歼夷。
傥又减兵。必更生患。
此盖好异不思之说耳。臣请有以诘之。
前岁伐叛之初。唯马燧抱真李芃三帅而已。
以攻必克。以战必彊。
是则力非不足明矣。洎迟留不进。
乃请益师。于是选神策锐卒以继之。
李晟往矣。犹曰未足。
复请益师。于是徵朔方全军以赴之。
而怀光往矣。几遣加半之戍。
竟无分寸之功。是则师不在众又明矣。
然而可托以为解者。必曰王师虽益。
贼党亦增。曩独田悦宝臣。
今兼朱滔武俊。臣请再诘以塞其辞。
曩之田悦宝臣。皆蓄锐养谋。
剧贼之方彊者也。寻而田悦丧败。
宝臣歼夷。虽复朱滔武俊加于前。
亦有孝忠日知乘其后。是则贼势不滋于曩日。
王师有溢于昔时又明矣。曩以太原泽潞河阳三将之众。
田悦朱滔武俊三寇之兵。今朱滔遁归。
武俊退缩。唯此田悦
假息危城。设使我师悉归。
彼亦才能自守。况留抱真马燧
足得观衅讨除。是则减兵东征。
势必无患又明矣。留之则彼为冗食。
徙之则此得长城。化危为安。
息费从省。举一而兼数利。
惟陛下图之。谨奏。
关中事宜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七
右。臣顷览载籍。
每至理乱废兴之际。必反覆参考。
究其端由。与理同道罔不兴。
与乱同趣罔不废。此理之常也。
其或措置不异。安危则殊。
此时之变也。至于君人有大柄。
立国有大权。得之必彊。
失之必弱。是则历代不易。
百王所同。夫君人之柄。
在明其德威。立国之权。
在审其轻重。德与威不可偏废也。
轻与重不可倒持也。蓄威以昭德
偏废则危。居重以驭轻。
倒持则悖。恃威则德丧于身。
取败之道也。失重则轻移诸已。
启祸之门也。陛下天锡勇智。
志期削平。忿兹昏迷。
整旅奋伐。海内震謺。
莫敢宁居。此诚英主拨乱拯物。
不得已而用之。然威武四加。
非谓蓄矣。所可兢兢保惜。
慎守而不失者。唯居重驭轻之权耳。
陛下又果于成务。急于应机。
竭国以奉军。顷中以资外。
倒持之势。今又似焉。
臣是以疚心如狂。不觉妄发。
辄踰顾问之旨。深测忧危之端。
此臣之愚于自量。而忠于事主之分也。
古人所谓愚夫言之。而明主择之。
惟陛下幸留听焉。臣闻国家之立也。
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又闻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
臂之使指。则大小适称而不悖焉。
身所以能使臂者。身大于臂故也。
臂所以能使指者。臂大于指故也。
王畿者。四方之本也。
京邑者。又王畿之本也。
其势当令京邑如身。王畿如臂。
四方如指。故用则不悖。
处则不危。斯乃居重驭轻。
天子之大权也。非独为御诸夏而已。
抑又有镇抚戎狄之术焉。是以前代之制。
转天下租税。委之京师
徙郡县豪杰。处之陵邑。
选四方壮勇。实之边城。
其赋役则轻近而重远也。其惠化则悦近以来远也。
太宗文皇帝既定大业。万方厎乂。
犹务戎备。不忘虑危。
列置府兵。分隶禁卫。
大凡诸府八百馀所。而在关中者殆五百焉。
举天下不敌关中。则居重驭轻之意明矣。
承平渐久。武备浸微。
虽府卫具存。而卒乘罕习。
禄山窃倒持之柄。乘外重之资。
一举滔天。两京不守。
赖经制。颇存典刑。
彊本之意则忘。缘边之备犹在。
加以诸牧有马。每州有粮。
肃宗得以为资。中复兴运。
乾元之后。大憝初夷。
继有外虞。悉师东讨。
边备既弛。禁戎亦空。
吐蕃乘虚。深入为寇。
故先皇帝莫与为禦。避之东游。
是皆失居重驭轻之权。忘深根固柢之虑。
内寇则崤函失险。外侵则汧渭为戎。
于斯之时。朝市离析。
事变可虑。须臾万端。
虽有四方之师。宁救一朝之患。
陛下追想及此。岂不为之寒心哉。
尚赖宗社威灵。先皇仁圣。
攘却丑类。再安宸居。
城邑具全。宫庙无霣。
此又非常之幸。振古所未闻焉。
足以见天意之于皇家。保祐深矣。
故示大儆。将宏永图。
陛下诚宜上副天心。下察时变。
远考前代成败。近鉴国朝盛衰。
垂无疆之休。建不拔之业。
今则势可危虑。又甚于前。
伏惟圣谋。已有成算。
愚臣未达。敢献所忧。
先皇帝还自陕郛。惩艾往事。
稍益禁卫。渐修边防。
是时关中有朔方泾原右三帅。以捍西戎
河东太原全军。以控北虏。
此四军者。皆声势雄盛。
士马精彊。又徵诸道戍兵。
每岁乘秋备塞。尚不能保固封守。
遏其奔冲。京师戒严。
比比而有。陛下嗣膺宝位。
威慑殊邻。蠢兹昆夷。
犹肆毒蠚。举国来寇。
志吞岷梁。贪冒既深。
覆亡几尽。遂求通好。
少息交侵。盖缘马丧兵疲。
务以计谋相缓。固非畏威怀德。
必欲守信结和。所以历年优柔。
竟未坚定要约。息兵稍久。
育马渐蕃。必假小事忿争。
因复大肆侵掠。张光晟又于振武诱杀偫胡。
自尔已来。绝无虏使。
其为嫌怨。足可明徵。
借如吐蕃实和。回纥无憾。
戎狄贪诈。乃其常情。
苟有便利可窥。岂肯端然自守。
今朔方太原之众。远在山东
神策六军之兵。继出关外。
傥有贼臣啖寇。黠虏窥边。
伺隙乘虚。微犯亭障。
此愚臣所窃为忧者也。未审陛下其何以禦之。
侧闻伐叛之初。议者多易其事。
佥谓有征无战。役不逾时。
计兵未甚多。度费未甚广。
于事为无扰。于人为不劳。
曾不料兵连祸拿。变故难测。
日引月长。渐乖始图。
故前志以兵为凶器。战为危事。
至戒至慎。不敢轻用之者。
盖为此也。当胜而反败。
当安而倒危。变亡而为存。
化小而成大。在覆掌之间耳。
何可不畏而重之乎。近事甚明。
足以为鉴。往岁为天下所患。
咸谓除之则可致升平者。李正已李宝臣梁崇义田悦是也。
往岁为国家所信。咸谓任之则可除祸乱者。
朱滔李希烈是也。既而正已死。
李纳继之。宝臣死。
惟岳继之。崇义卒。
希烈叛。惟岳戮。
朱滔携。然则往岁之所患者。
四去其三矣。而患竟不衰。
往岁之所信者。今则自叛矣。
而又难保。是知立国之安危在势。
任事之济否在人。势苟安。
则异类同心也。势苟危。
舟中敌国也。陛下岂可不追鉴往事。
惟新令图。循偏废之柄以靖人。
复倒持之权以固国。而乃孜孜汲汲
极思劳神。徇无已之求。
望难必之效。其于为人除害之意。
则已至矣。其为宗社自重之计。
恐未至焉。自顷将帅徂征。
久未尽敌。苟以藉口。
则请济师。陛下乃为之辍边军。
环卫。虚内厩之马。
竭武库之兵。占将家之子以益师。
赋私养之畜以增骑。犹且未战。
则曰乏财。陛下又为之算室庐。
贷商贾。倾司府之币。
设请榷之科。关辅之间。
徵发已甚。宫苑之内。
备卫不全。万一将帅之中。
又如朱滔希烈。或负固边垒。
诱致豺狼。或窃发郊畿。
惊犯城阙。此亦愚臣所窃为忧者也。
未审陛下复何以备之。以陛下圣德君临。
率土欣戴。非常之虑。
岂所宜言。然居安备危。
哲王是务。以言为讳。
中主不行。若备之已严。
则言亦何害。傥忽而未备。
又安可勿言。臣是以罄陈狂愚。
无所讳避。罔敢以中主不行之事。
有虞于圣朝也。惟陛下熟察之。
过防之。且今之关中
即古者邦畿千里之地也。王业根本。
于是在焉。秦尝用之以倾诸侯。
汉尝因之以定四海。盖由凭山河之形胜。
宅田里之上腴。弱则内保一方。
当天下之半。可以养力俟时也。
彊则外制东夏。据域中之大。
可以蓄威昭德也。豪勇之在关中者。
与籍于营卫不殊。车乘之在关中者。
与列于厩牧不殊。财用之在关中者。
与贮于帑藏不殊。有急而须。
一朝可聚。今执事者先拔其本。
弃重取轻。所谓倒持太阿。
授人以柄。议制置则彊干弱枝之术反。
语绥怀则悦近来远之道乖。求诸通方。
无适而可。顾臣庸懦。
窃为陛下惜之。往者不可追。
来者犹可补。臣不胜恳恳忧国之至。
辄敢效其狂鄙。以备采择之一端。
陛下倘俯照微诚。过听愚计。
使李芃东洛。怀光救襄城
希烈凶徒。势必退衄。
则所遣神策六军士马及点召节将子弟东行应援者。悉可追还。
河北既有马燧抱真。固亦无藉李晟
亦令旋旆。完复禁军。
明敕泾陇邠宁。但令严备封守。
仍云更不徵发。使知各保安居。
又降德音。劳徕畿甸。
具言京辇之下。百役殷繁。
且又万方会同。诸道朝奏。
恤勤怀远。理合优容。
京城及畿县所税间架榷酒抽贯贷商点召等。诸如此类。
一切停罢。则冀已输者弭怨。
见处者获宁。人心不摇。
邦本自固。祸乱无从而作。
朝廷由是益尊。然后可以度时宜。
施教令。弛张自我。
何有不从。端本整棼。
无易于此。谨奏。
兴元论请优奖曲环所领将士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
右。曲环所领一军。
悉是朱泚部曲。或顷在凤翔所管。
或本从河朔同来。后因汴宋用兵。
权抽赴彼应援。所以行营将士。
犹举幽陇为名。今之元凶。
乃其旧帅。岐下则楚琳助乱。
蓟门朱滔党奸。独此偏师
漂然河上。其营幕则寄于他土。
其家属则陷于匪人。又属汴路艰虞。
浚城陷覆。粮饷屡绝。
资装久殚。士卒常情。
固难安处。是宜溃归旧管。
否则散适乐郊。而曲环抚之。
悉无离叛。孤军自守。
亦不苟从。处危能安。
闻难辄赴。甚推齐肃。
累著功勋。近日将帅之中。
罕有如环之比。考其才节
绝有过人。但缘羁寓多时。
穷匮转甚。继陈章奏。
言及酸辛。告急朝廷。
则力未能救。求哀郡府。
则人莫见忧。览其辞情。
可为流涕。若失于应接。
则终以危亡。良将义徒。
实在深惜。愿陛下不以常人遇之。
不以常事遣之。方今势可相资。
唯有江左完实。恐须密敕韩滉
切令赡恤此军。器甲衣粮。
咸使周足。因赐刘洽手诏。
亦委加意保持。若得自存。
必有成绩。非艰难无以表特操。
非英圣不能全异才。有功见知。
人必悦劝。臣不胜区区为国奖善拯危之意。
谨启事以闻。谨奏。
唐故义武军节度使营田易定等州观察处置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范阳郡太师贞武张公遗爱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六
维唐十二叶。皇帝纂大统。建大中。始初清明。敷佑下土。稽四征六服之理。阅先正宗臣之籍。流庆斯复。遗风可怀。繇是博陵上谷列侯二千石元僚司武从事亚旅。上其故府太师贞武公功德。请铭于碑。以示厥后。乃诏小司徒德舆。因地域之名物。酌军师之宪令。举而叙之云。公讳孝忠字孝忠。其先燕人。八代祖奇。北齐右北平太守封右北平王。齐季丧乱。寔开边隙。代有长技。轶于外区。曾王父靖。乙失活部落节度使。王父逊。部落刺史。父谧。早袭先职。来朝上京。星环北极。输君长之贽币。鹏变南溟。发边关之导译。拜开府仪同三司。他日以公之勤。累赠至户部尚书。公雄姿正志。沈毅英达。传兵符于百胜。袭王爵于九代。年未弱冠。入侍明庭。才为异伦。射必命中。以日磾之信爱。受秦仲之车服。自他有耀。至是来归。时元宗御天下四十馀载。习文事而去武备。人不知战。恬于已然。幽陵首祸。谷洛恇骇。公迹染污俗。心坚本朝。岂求生以害仁。将蹈难以明义。史羯继乱。犹居劫中。质其所恃。无路自奋。閒道旁午。密陈嘉猷。俄而成德军节度李宝臣锡姓抚封。同信臣之任。就义若渴。推心于公。综其都军。以壮支郡。乃策崇勋。累居大官。凡军师之禁令。攻守之奇正。成德之重。必咨于公。邻帅猖蹶。皇赫问罪。公出自上谷。觇于贝邱。冠徒六万。将犯中冀。乘辕外向。方阵而前。公以驷介千数。飙驰急击。深入其阻。夹攻其坚。敌人力屈。昏夜引去。迁御史中丞封范阳郡王。寻拜易州刺史。加太子宾客。以军之辑睦移于郡。以郡之班制叶于军。文理武毅。交修四畅。师贞人和。为列郡表仪。初公与宝臣。感慨于少年之场。周旋于多难之际。迎导善气。切劘良规。若骖有靳。如热斯濯。异时自代。前定于公。且曰。舆师之心。勋力之冠也。俄而寝疾。瘖不能言。犹以手指北。瞠然注目。既而恶子阻命。阴交匪人。因丧以干纪。专地而图祸。公骤谏不入。飞章上陈。请以州兵。首遏乱略。优诏拜工部尚书御史大夫恒州刺史成德军节度使。一人注意。四履专征。纠合诸侯。连收城县。败之于束鹿。走之于常山。以至斩首。且无遗策。转兵部尚书易州刺史易定沧等州节度观察使。锡军号曰义武。时三分恒阳之地。录功有差。而偫帅侈心。或怀觖望。太行而东。疆埸日骇。且有从约。皆为假王。公居其腹心。守正持重。玉立于磷缁之际。鸡鸣于风雨之中。静柯劲草。在我而已。彼朱滔者。以燕啖公。夸大煽结。诪张指斥。公乃出和门以莅众。援皦日以誓心。义利之閒。死生不惑。且曰。县官之所以赋军宿兵。下尺一之诏者。在排难捍患而已。吾徒之所以乘坚驱良。佩丈二之组者。在毕力致命而已。碎首涂地。吾无悔焉。一心事君。四面受敌。俄属京师急变。銮辂时巡。时太师西平王以禁兵自魏来援于我。于是与公决策。赴行在所公素约以伯仲。又申之婚姻。分锐师。选良将。授以赴蹈。使居颜行。断金之契。匪石不转。定山东为已任。坐制偫疑。清毂下为前筹。行戡大憝。赤诚相照。血涕交颐。西平繇是建大勋。立大烈。而公亦静深以制动。贞厉以代谋。使其徒散约。而无亡矢遗镞之费者。公之功也。前此拜尚书左仆射。至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元年就加司空。凡受律行师。十有一岁。承宁诸侯。减黜不端。动有节制。人斯爱戴。赡助其供养。赙补其礼丧。拊循接礼。劳徕安辑。辅以正德。而不怵于邪。济以守忠。而不回于利。章灼卓异。有初有终。其居凉国太夫人忧也。手植松槚。倚庐于墓。感致瑞祉。诏旌其门。终身之哀。加人一等。不遗故旧。皆以器使。戏下多善吏。庭中无留事。虽古人之威怀。无以过焉。春秋六十二。以七年三月。感疾薨于位。德宗皇帝不视朝三日。册赠太傅。诏郎吏吊祠。礼赙有加。其后累赠太师。易曰贞武追封上谷郡王。易之大有曰。信以发志。礼之中庸曰。诚之不可掩。惟公推本于是。闇然而彰。德宇宏大。色容厉肃。长才经武。奇表出伦。乔枝戛云。以直上雄。剑发匣而耀颖。始以天宝十载。受诏即戎。授范阳郡洪源右果毅。破九姓突厥。改上党郡漳源府折冲。乾元初左领军卫翊府左郎将。实镇飞狐之地。宝应中左武卫大将军。加金印紫绶。历左金吾大将军太仆卿殿中监。以至于专席宾护。剖符建牙。载居六官。乃进左揆。燮和鼎饪。平理水土。真食大封。异姓而王。积功伐以崇厚。履信顺而光大。壮武之后。远继公台富平之门。时推德器。岂徒然哉。嗣子今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延德郡王茂昭。以全才休绩。保大宣力。戴翼天子。抚征诸侯。常以工部尚书建旟博陵。以刑部尚书方伯之职。特诏所理郡为大都督府。经历右仆射司空。丞居代官。南北军。爪牙上将。同气分职。宠冒一时。侯王则银黄相映。子弟乃金埒对起。流光贻训。其信矣乎。二十年。延德王以介圭四牡。来朝京师德宗沃心嘉叹。燕喜蕃锡。如韩侯申伯故事。顺宗继明。崇德报功。及居台宰。进掌邦教。敦喻还镇。涕洟就涂。今皇帝以道御天下。烛明理本。间岁再入觐。为守臣龟龙。乞留京师。以奉朝请。坚若金石。激以肺肝。服勤王家。丕赫宸眷。感念勋节。顾怀义方。直以郑武公桓公父子。古先懿铄。举集公门。二邦幼艾千夫长百夫长。沐浴风烈。怵惕慕思。是仪古式。以永光耀。斯不朽之事也。拜君命之辱。而传信焉。铭曰。
天秉日星,亦有风霆。
君用文德,亦资武力。
太师矫矫,生我王国。
时或艰屯,师惟壮直。
大蹇朋来,其心不回。
好谋而成,义路乃开。
博陵上谷,地直析木
既夷狡童,则理长毂。
威谋抗励,命赐渥缛。
回回盗泉,皦皦嘉玉。
凡我所履,与之丰福。
士皆贾馀,人以仰足。
雕戈衮章,裕此一方。
追锡吊祠,礼优职丧
司徒袭庆,道叶仁圣。
三朝戴君,皆受四命。
觐礼煌煌,嘉猷洋洋。
湛露彤弓,威仪有光。
甘棠蔽芾邵伯所憩。
缁衣改为,郑国之诗。
仍代洪烈,邦人戴之。
永言寘怀,乃刻斯碑。
山东行营事宜状810年3月27日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一。
去年十月兴师讨罪。
今已半岁。
未见成功。
时渐入夏
水潦疾病。
众心不一。
主客相悬。
若更因循。
必虑溃挠。
窃闻自出师以来。
已费用五百馀万贯。
物力既屈。
人心则摇。
不可不深以此为念。
一。
山东诸侯未朝觐者。
各有息男为副大使
其心不相远。
孰肯为陛下尽力者耶。
以陛下神武睿图。
埽定吴蜀。
凡劝陛下讨王承宗者。
虽迹似忠荩。
其意在于必不成功。
朝廷惩创。
遂不问山东之事。
此其计也。
一。
凡举众行师。
须因众心喜怒。
王武俊实有破朱滔之劳。
而地广兵劲。
若更淹延。
挫损转甚。
今日中朝公卿大夫之论。
莫若爱人息众。
含垢忍耻。
沛然下哀痛之诏。
宥其罪辜。
若更败伤。
则无所及也。
一。
若以直赦承宗
诚人心所便。
而师出半岁。
无功而旋。
则不若因有制置
使众情有所观听。
卢从史者。
诱设陈璀
每事逗遛。
贵出草
贱收缣帛。
倚寇为援。
以邀宠利。
其间情伪。
非止一途。
比于承宗
其过实甚。
今若于在近命行营节度
令其倍道兼程。
度其行至半途。
授以泽潞。
然后别命从史京西已来一镇。
既离本处巢穴。
即奸计不行。
新授朝命宠荣。
必不虑不至。
况闻其贪虐。
人心厌苦。
有所改更。
必求悦随。
从史除官及除替。
并恩宥承宗
三道制书。
同时涣发。
则众情感浃成命。
伏惟试以此为念。
一。
军储国计。
仰给江淮
江淮旱歉。
人心日急。
若连兵不解。
则忧患非细。
顷者众情以淮西三州之地。
四面劳师费财。
谓必命帅于朝。
以正王度
昨者已除吴少阳充留后使。
伏计圣慈。
必以爱人为心。
含宏覆育。
淮西既犹如是。
承宗理固不疑。
但在速耳。
以前臣自去年四月十五日上奏。
以欲变山东之俗。
先在择昭义帅。
从史煽结为患。
贻朝廷忧。
去年十月十七日上奏。
以禁军多市井屠沽。
未经战阵。
倘淹时月。
则损威重。
令物情忧骇。
思竭肺肝。
以陛下圣德圣姿。
虚受宏纳。
敢以疏贱。
上干聪明。
无任惶惧恳悃迫切之至。
谨录奏闻。
元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通议大夫太常卿权德舆奏状。
司徒侍中上柱国北平郡太傅马公行状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
曾祖君才。皇右武候大将军南阳郡
祖珉。皇右钤卫仓曹参军
累赠尚书右仆射。父季龙
皇大同军使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副使。累赠司空
汝州郏城临汝石台马燧字洵美
年七十。太傅英朗特达。
刚方中正。体苞五常。
致其用以赞皇极。国有二柄。
壮其猷以合神武。终始盛烈。
为唐宗公。原夫代有功德。
延耀储祉。王佐之业。
至公而光。年十四从师讲学。
因辍卷喟然曰。大丈夫当建功立名。
以康济天下。岂能矻矻为章句儒耶。
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与历代君臣大本。
成败大较。忠贤功用。
奇正方略。会其归趣。
妙指诸掌。十九丁内艰
泣血三年。以孝闻。
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
光禄卿贾循为留后。公以书干
劝诛逆将向润容牛庭玠等。然后传檄仗顺。
可覆而取之。疑留不决。
竟及于祸。踰月。
閒行至恒山。时河朔扰攘。
物情恟惧。公方以褒衣长裾。
游谈感激。因其谋而扶义建节者众矣。
宝应中。陈郑节度李凉公抱玉移镇上党
雅知公才。表为晋州赵城
时王师既破史朝义。乃复河洛。
有回鹘可汗之助。因肆暴而归。
以功自负。其强难屈。
节将使上介致饩。皆惧不敢行。
公官方解巾。急病不让。
径诣其垒。申明要约。
气盛词直。虏皆优从。
可汗乃授以旗帜。委之供办。
且曰。有犯禁者。
公其董之。于是藩部肃然。
莫不畏服。后有酋长求赂于公者。
立斩十馀人。可汗大骇。
疾驰出境。安人禁暴之略。
兆于斯矣。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
将相之重。恃父子之勇。
可汗又其子婿也。藉以为援。
将有异图。公密觇其情。
请为之备。初伪范阳节度使李怀仙
与相卫恒定等四帅相继来降。怀恩结为党助。
奏复其职。至是拥众据汾上。
子玚围太原。相卫馈餫。
以相掎角。公至安阳
说其帅曰。怀恩憯刻以逞欲。
其子轻佻而好胜。人人自为计。
坐待帐下之变耳。深陈利病。
劝喻激切。由是感公言。
至涕泣改图。因约怀仙等三人。
奉章献款。既回鹘北归。
怀恩与玚继死。公之明识远略。
皆此类也。本使寻奏改左武卫兵曹参军
太子通事舍人著作郎。以至秘书少监殿中侍御史
营田节度判官永泰中郑州刺史侍御史
至是颁六条。抚四方。
分忧于上。施惠于下。
时兵食方调。杼轴其空。
乃辟其田亩。均其户版。
每岁一税。百姓便之。
生齿益息。庶物蕃阜。
大历中怀州刺史。其夏大旱。
公以救灾沴莫若修教化。掩骼埋胔。
蠲苛恤隐。使皆得其欲。
而无穷人。端居洁诚。
默以心祷。至七月
稆谷满野。墉亡者襁负而至。
朝廷以阳被边。宜得文武之守。
陇州刺史御史中丞。公乃训州师。
修器备。郡城之西。
有路与蕃境相直。凡二百馀步。
上连峻峰。公乃躬自行视。
塞其蹊隧。功坚力省。
疆场以宁。又置谯门于阨狭之地。
中制扃鐍。上施干橹。
积岁之患。旬日而安。
连帅惮公威望日盛。羁留幕府
因以受代。家居京师者久之。
先皇帝召见。奇其才。
商州刺史御史中丞。未旬日。
河阳三城逐其帅。择可以抚宁之者。
特拜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充河阳城使
是岁大历十年也。夏五月
宋兵马使李灵耀以濮阳叛。俄据浚郊。
国家始务靖人。特屈常宪。
因以节度留后授之。而又结魏师以略东郡
不利。六月
诏公与淮西节度李忠臣夹攻之。时寇锋寖盛。
忠臣每合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
公尝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
忠臣既惭且愤。引师复还。
先是忠臣军汴南。公军汴北。
每与虏角。所向无前。
初败之于荥泽。又破之于西梁固。
至是灵耀以其勇悍者八千人。号为饿狼营
尽锐来拒。公引戏下决战。
遂胜入郛。时之救兵二万。
距大梁三十里许。公又合诸侯之师。
用奇设伏。以敢死士三千人鼓噪先登。
大败之。魏将军单骑遁去。
灵耀以其徒宵溃。翌日。
馀党以城内八千人降于公。公悉让忠臣。
推而不处。闭垒移疾。
退于坂桥。其士吏卤获。
悉以家财购而复之。大梁之人。
至今知感。履险则忠以尽敌。
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
十二年三月。诏复魏博之地。
诸侯班师。公乃归镇河阳
秋雨暴至。河流决溢。
军吏等具楫棹。请公登舟以避。
公曰。城中凡数十万户。
吾实主之。而苟以一家求安。
所不忍为也。既而人皆感泣。
水不为患。十四年闰五月
皇帝即位。深烛理本。
太原王业所起。国之北门。
非勋德烂然者。不能镇定。
特拜工部尚书御史大夫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观察等使。
于是修班制。正事典。
险其走集。训其舆师。
讲车徒战阵之法。教金鼓声气之节。
分画之下。变化如神。
自是烽候罢警。匈奴不敢南向而牧矣。
建中二年夏六月。来朝京师
兵部尚书封豳国公
初魏博席伯父之势。而得专地。
既踰年。与东平常山复为从约。
七月。魏以兵三万围邢州
临洺昭义节度使上请公为援。
朝廷许之。十月
公会昭义之师与神策行营兵马使太尉西平王漳州。先是以浚郊之败。
詟公威望。至是以节度之师。
专征伐之任。兵刃完利。
部校训齐。军声大振。
士气益励。魏人又分锐骑。
合恒定李惟岳之众万馀人。于临洺南双冈下树栅以自固。
公自晨至晦。急击大溃。
杀其将杨朝光。时临洺之围。
濠垒四匝。复与昭义鼓行而前。
腹背受敌。飙尘翳景。
士皆决死。凡百馀合。
公自据西濠口。扼其喉以袭破之。
凶徒毙踣。乱相蹂蹈。
收其车重兵械。各数十万。
魏人弃营而遁。邢围迎溃。
上嘉其功。拜尚书右仆射
先是公与军吏约曰。苟戮力成功者。
当竭产以赏。至是悉索家钱与车服臧获等。
奠其价之上下。视其功之薄厚。
散于军中。约五十万。
且曰。苟可以夷患难。
勉师人。赤诚之外。
无非长物。故尽其私积。
贾其馀勇。士皆歔欷感激。
争以效命报焉。优诏褒异。
命史臣书之。且诏有司。
以量入之赋。如其数以复于公。
其毁家佐军。轻费厚下。
皆此类也。三年正月
魏人又乞师于东平恒山。众且四万。
壁于洹水。公曰。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且以河阳三城。常所训定。
上请为助。有诏从之。
乃建三桥。夹河为垒。
乘变出奇。如环无端。
初则衔枚以趋敌。因乘其未备。
后则雉草以灭火。使计不得用。
然后分锐士飙驰以犯之。而后从之。
获首级者殆半。馀皆走林溺水。
僵尸相属。腥秽川陆。
公愀然曰。是皆平原人也。
彼但暴服之耳。亦既就死。
忍其委骨肉如是耶。使得以族属收瘗。
既而闻者知感。由是洛博二州伪署刺史
各以其地来降。邺魏之閒。
以咫尺之书。招下二十馀城。
朱滔诱其邻帅。复来助寇。
四月。公有魏城之捷。
五月。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北平郡王。时诸军连捷。
师留且久。或有复其侵地。
则怠于攻取。公具以上闻。
有诏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应援征讨。六月
朱滔渔阳之甲三万。至于城下。
初诸侯有议班师者。公曰。
彼三战三北。假息孤城。
且宿兵十万。闻援强而退。
纵敌生患。何以复命于朝廷耶。
既而偫帅相励。皆百其勇。
七月。加魏州大都督府长史
仍充魏博澶相四州节度招讨等使。四年二月
又败之于成安。魏军退于馆陶
深壁以自固。以十月盗臣窃发。
銮辂狩于近郊。公忠愤逾逼。
密图方略怀光统朔方之旅。
乘归心以赴难。公齧臂伏泣。
以大节感动之。时朱滔招连北虏。
边鄙日耸。公谓诸将曰。
夙驾整旅。以扈属车。
人臣之分也。傥北都不守。
即两河三川摇矣。岂行师捍患之义也耶。
乃还太原。遣行军司马王权统锐骑五千。
监军使者赴行在所。又令男汇与大将等男各一人赴焉。
军食禄赐。器备服用。
一以条奏。献于行宫。
公初旋师也。以晋阳大卤。
用武之地。北蕃东夏
且有外虞。而都城之东。
平坦受敌。乃股引汾晋二川。
涨为平湖。能顺地泐。
以导水势。守陴者岁减其役。
滨河者日厚其生。而又广堤浚池。
密树如织。金汤自固。
板干不勤。其明智善利之及人也如此。
公自出车累岁。功捷相继。
而军中衣食。多出寇境。
河东之人。省调给馈餫之劳。
岁减其赋。封内相贺。
因中贵人以闻。愿刻金石。
诏从其请。公避名不伐。
恳疏方止。其劳谦之词。
邦人诵之。此所以尊而光。
晦而彰者也。公常揣摩诸侯。
开导功善。能通其变。
以诱其衷。尽益友之直谅。
启纯臣之志略。因所以建大顺立大勋者有焉。
兴元元年二月李怀光贪天犯上。
衡连逆泚。胁其人以河中叛。
公威声素振。壤地相接。
支郡属城。降者继至。
秋七月。皇帝既平大盗。
乃清宫庙。加河东保宁奉诚等军行营副元帅
有诏许公与诸军同讨河中九月既望
师及于绛。伪刺史王克同弃城而遁。
馀党来降。分徇下县。
进军宝鼎。斩其将徐伯文
先是怀光之师。勇于豨突。
至是获甲首千数。凶徒夺气矣。
贞元元年六月。公以军国大要。
非表章所尽。释位来朝。
亲禀睿略。乃屈指成算。
请三旬刍粟以平之。秋七月
河中节度使侍中咸宁王及同华邠宁之师次于长春宫。公以单骑傅于城下。
召贼将徐廷光。西向受命。
且以君恩喻之曰。兵兴以来。
逾三十年。而朔方之师。
最为忠力。今乘时自效。
若建瓴水。岂甘心啬祸。
终污锋刃耶。开陈逆顺。
声泣交感。又曰。
跬步之内。矢石所及。
若决为匪人。亦在今日。
因披襟直前当之。廷光頫伏拜泣。
莫敢仰视。抗词未毕。
坚壁洞开。公径入抚安
奉宣皇泽。于是城中周呼曰。
吾等复为王人矣。八月
公与咸宁合军而东。至于焦离堡。
降其将尉圭。乃次河中。
阵于城下。怀光传首。
其众请命。是举也。
不劳师献功。如其平素。
就加侍中。归镇北都。
三年二月。来朝京师
寇戎既清。乞罢藩镇。
六月拜司徒侍中。诏有司具仪法册命。
礼赐备厚。昭德报功。
人臣荣之。屯师河中也。
灵武节度杜希全献体要八章。上因著君臣箴以赐之。
公奉表陈贺。上又赐公宸扆台衡铭各一首。
公令男畅诣阙谢恩。并请楬而书之于起义堂之侧。
诏下优荅。其略曰。
卿有吁谟济代之诚。保衡辅朕之志。
情之所尚。遂饰以词。
比夫盘盂自铭。亦冀辅佐同德
遂许刻石。兼赐题额。
宠渥之盛。冠耀当时。
五年九月。尝与故太尉西平王同对于别殿。
上曰。卿二人与朕休戚是同。
各赐图形麟阁。并御制文。
皇太子书于阁壁。至于君使臣
臣事君。选贤与能之盛。
尽忠作宪之绩。焕乎天文。
与日月并明矣。九年十月
公以足疾。久阙朝请
因至中书。奉表起居。
召对拜舞。手误至地。
上惊。遽自起以接之。
公惭惶跼蹐。感甚以泣。
上曰。元首股肱。
本为同体。卿之疾痛。
何异朕身。乃遣中使梁怀干扶掖下殿。
十一年二月。以年及悬车。
再表让侍中。优诏敦奖。
终不得请。八月十七日
薨于安邑里私第。皇帝震悼。
不视朝四日。先是诏宰臣诣宅问疾。
御医禁方。旁午于途。
疾剧遗表。指陈边事。
纯诚至公。言不及私。
薨之明日。诏赠太傅
又诏文武百寮。就宅吊哭。
京兆尹护丧。万年令为副。
司农卿吴王巘充吊祭使鸿胪少卿王权为副。
赙赠绢二千匹。布五百端。
米粟二千石二十七日
太常卿裴郁副使少府少监路恕备礼持节册命。上所以待大臣之礼备矣。
惟公始以文史参佐。至于牧守师帅
功业见乎变。德刑焯于时。
所以顺天明。从君命。
布皇泽。宣国威。
能竭忠力。而为藩卫。
理军如家。驭下以诚。
拊循厚而士励。法禁明而众整。
誓师鞠旅。皆乐为用。
料敌致胜。如在彀中。
此战之所由克也。凡再分兵符。
而三破剧贼。开相府十四年以上。
公居中者九年。至于尽沃心之言。
当注意之重。密启诡词。
人莫得而知之。昔舜之官人也。
卨作司徒。龙作纳言
惟公居之。周之命将也。
方叔元老。申伯于藩。
公嗣之。加以冯异之推功。
赵奢之飨士。子囊城郢
文子之不属其子。惟公备之。
故岁时为饎。追远盛公侯之礼。
会朝鸣玉。拜后联卿士之荣。
公之展孝也。公之教忠也。
凡自府辟。多为国华。
登中朝以润王度。分外阃而贞师律。
公之知人也。公之举善也。
洪范之乂用三德。向用五福。
惜公不踰期颐。其他则无不及也。
德舆左补阙三岁而为右史掖垣之属。
备承功烈。褒奖之礼。
获奉命书。今先远有期。
祖载将及。易其名者
敢告有司。谨状。
贞元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宣德郎起居舍人知制诰云骑尉权德舆谨上尚书考功
建侯行师。先王之所以惩不恪也。
考行尊名。先王之所以劝人臣也。
谨按故司徒侍中上柱国北平郡太傅马公。勤劳王家。
功德茂盛。其谋猷合于君。
其忠利加于人。用登公相
以殿邦国。今体魄则降。
日月有时。敢录实行。
请徵谥法。谨上。
怀良人(一云朱滔河北士人作) 唐 · 葛鸦儿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一作底不)归。
相国义阳郡王李公墓志铭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四
皇唐九叶。
天启元圣。
运并中否。
盖有苗不恭。
舜德于是乎盛。
猃狁孔炽。
周道于是乎兴。
而我相国太保义阳王文武命代。
经纶应期。
柱石将倾。
舟楫未济。
腹心王略。
爪牙天罚。
芟夷大憝。
覆冒生人。
公讳抱真。
字太真
本姓安氏
世为凉州盛族。
高祖修仁
太宗征伐。
益大其家。
宠位本州。
启封申国
曾祖永达。
开府仪同三司左骁卫大将军
祖怀恪。
陈州司马
兵部尚书
考齐管。
赠太子太保
或才光于时。
或道屈于命。
从父兄司徒凉国公抱玉。
肃宗代宗
勋著王室。
锡以天姓。
代宗之初
仆固怀恩怙兵犯顺。
公时再命汾州别驾
随州陷焉。
怀恩雅奇公才。
而惧公之不同。
所以待公与卫公者偕切。
公竟以智勇自脱。
投身京师
上方以怀恩为忧。
不啻于禄山思明之难。
遣公进讨。
公曰。
郭子仪领朔方之众。
人多思之。
怀恩因人之心。
以邀其势。
绐其众曰。
子仪鱼朝恩所戮。
劫而用之。
今若复子仪之位。
可不战而克。
上嘉而纳之。
其后怀恩父子皆败。
朔方有众。
洎西北两蕃。
望子仪而顿伏。
皆如公策。
殿中少监
擢缨清列。
泽盛当时。
卿大夫贤者从之游。
朝论美价。
于斯为重。
大驾幸陕。
欲遂都洛阳
公入陈娄敬子房之说。
且曰。
臣见犬戎今已遁去。
翌日。
长安告至。
如公之言。
代宗器公之才。
将试其用。
诏兼御史中丞充陈郑泽潞节度留后
公以所奉之主。
则从父兄司徒公。
乃深惟大雅明哲之义。
罢请留府。
愿效列郡。
优诏从之。
泽州换覃。
怀二邦之人。
得公失公。
皆如父母。
未几。
复统留府之政。
累加御史中丞左散骑常侍
并领磁邢二州。
增秩加邑。
国之报也。
今上即位
用聪明神武照临不庭。
方叔召虎镇卫四国。
是用授以黄钺。
俾以专征。
而方命之徒。
畏威先举。
田悦以暴兵五万。
寇我东鄙。
邢州
临洺
守将乘城。
如山不拔。
忿志且耻。
既悉索境内。
且乞师于邻。
掘地干云。
壕垒数合。
上绝飞鸟。
下及黄泉。
公躬执钲鼓。
屡挫其锐。
诏命太原节度使侍中马公与公合从。
且曰尽敌。
由是摧坚阵于双冈。
释重围于二城。
歼逆徒于洹水
凡三战三北。
退伏于
窘如囚拘。
逆将朱滔
诱今司徒王公。
范阳恒山之众。
来为援。
公与马公洎偫帅屯于魏桥。
相持卒岁。
无何。
京师朱泚之乱。
銮舆外次。
偫帅失图。
苍黄还师。
惟恐在后。
公徐统士马。
退次洺州
旋奉诏书。
俾勤所职。
于时将卒倦戍久矣。
及其还也。
如川壅而溃。
势不可遏。
公以至诚大义。
发为号令。
俾四郊激勤王之志。
三军忘思归之心。
进师漳河
独压强寇。
先是与公戮力太原朔方盟津洎神策四帅十万之旅。
一朝雨散。
孤军特立。
天下危之。
公忠贯天地。
机先鬼神。
动如雷霆。
峙若山岳。
销难于未眹。
成功于无战。
氛祲四廓。
豺狼坐驯。
上在奉天
勃兴之德。
曰万方有罪。
罪予一人。
发号改元。
与人更始。
公奉扬天泽。
浃于四邻。
增日月之明。
广雷雨之施。
由公而复爵位者。
司徒王公洎魏博青齐三帅
凡三道数十州百万旅。
归于圣理。
公之功也。
朱滔以幽燕劲卒。
獯虏骁骑
将欲横行咸洛。
崛强中原。
辅其兄
窥伺神器。
公以奇谋正义。
间说成德
成德与
重婚姻。
事同艰阻。
与公交锋对垒。
积为敌雠。
乃为国为公。
忿如向。
将欲自竭。
先诚于公。
投我以可疑。
报之以必信。
公与王公之相见也。
王公旌旆车骑。
亘如长云。
晦日蔽天。
风驱而至。
公以数骑。
径造其前。
王公叱去左右。
跃鞍而下。
交臂号謼。
声闻昊天。
即日两军亿万之师。
悉如兄弟。
公遂入其垒。
授之以画。
明日合势。
大破军于泾城之西。
鼠窜旧巢。
至死不振。
折臂。
偫凶夺魄。
诸将闻风益壮。
踵武献功。
既而妖彗灭。
星躔复。
鲸鲵戮。
海水清。
而振曜灵威。
兴复昌运。
自我而始。
其天启与。
公使将如臂。
使卒如指。
决胜于千里之外者。
则河中拔。
淮夷殄。
分彼成功。
什三四焉。
临洺之解。
工部尚书
洹水之胜。
兵部
魏桥之勤。
右仆射
漳滨之固。
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朱滔之败。
司空
食实封五百户。
贞元初
上有事于上帝列祖。
公得请会朝。
宣室受釐。
明堂布政
对扬丕显。
锡命蕃庶。
方寄股肱而藩屏是切。
方属周召而桓文是赖。
数月。
受命还镇。
公之镇于潞也。
垂三十年。
抚五郡四封之人。
作之医。
作之师。
生成之。
富庶之。
耆老诣阙。
愿刊金石。
诏俾时宰
扬其颂声。
乃者大梁东平
二帅交恶。
佥使上介。
质正于公。
公以天道助顺。
神明与直
裁而辨之。
司徒王公。
以不二心合公一德。
资禀明略。
有如元龟。
议者谓上党之俗。
地狭尚力。
气寒坚冰。
战国武卒之馀也。
故长于步。
冀之北土。
马之所生。
故长于骑。
而公与王公。
天下之杰也。
各因其俗之所长。
以伯诸侯。
呜呼。
使公将步。
王公将骑。
以征四方。
以奖王室。
乱臣贼子。
谁敢萌心。
上天为何。
而降公疾。
愿守谦损。
固辞崇高
请罢三公
拜章七还。
天子重违宗臣之请。
又迫苍生之望。
退授仆射
而安危注意之任。
犹以烦之。
十年六月一日
薨于位。
春秋六十有二。
皇上震悼。
辍朝三日。
所以赠襚之品。
礼极数殚。
中贵护丧。
达于洛泗。
冬十月九日
葬于渑池
祔先君太保之茔。
礼也。
公自生勋门。
幼被儒术。
长览太史公班孟坚书。
服从衡之言。
至于兵法。
尤其天性。
而体乾之刚
利坤之贞。
之仁。
之义。
蹈礼之节。
包乐之和。
是以文昭扶翊。
武著戡清。
行备九德。
政成百度。
忠与勋偕。
业与时并。
兵符相印。
与身终始。
开国传家。
与国无穷。
盛矣哉。
公再娶于郑。
华宗令德。
其偶如一。
前夫人荥阳郡夫人
洛阳伋之子也。
不幸早世。
后夫人国夫人
洛州壶关巩之子也。
昔以贤辅贵。
今以哀报荣。
既大公门。
且肥公室。
初公之弃三军也。
嗣子前殿中侍御史缄。
为堕泪所迫。
俾嗣公位。
缄曰。
为先人之嗣者。
苟生非忠。
冒死非孝。
深惟自免之计。
既而忠孝全焉。
次子幼成
季子幼清。
次女适清河崔宏
雅有干父裕母之美。
长女幼女。
并从西方之教。
各得其旨。
缄等以公成功盛德。
列于史策。
流于歌颂。
传于故老之口。
巍巍乎其不朽矣。
若丘壑迁化。
岁序超忽。
则贞石是赖。
不可以不识焉。
爰假菲词。
俾铺元壤。
铭曰。
阴阳成岁。
百物以生。
圣贤抚运。
天下以平。
神武嗣统。
朝阳启明。
照临万邦。
震曜不庭。
蠢彼昏迷。
乃命徂征。
风行主化。
雷动天声。
靡守不固。
何攻不倾。
狺狺豺武。
率驯忠真。
茫茫氛祲。
于变廓清。
入觐于王。
惟周之桢。
帝念藩翰
复我长城。
宜锡难老。
以主夏盟。
奈何昊穹。
天椓壮龄。
善积存没。
报穷哀荣。
勒勋王府。
遗业生灵。
归我真宅。
封山表茔。
永闭泉户。
与天壤并。
常山郡王田绪神道碑 唐 · 丘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五
维天以五星辨经纪。
维人以五常垂教化。
奉天者皇王。
牧民者侯伯。
故五星失次舍而天纲乖。
五常悖伦理而人纪坏。
非夫人神厌祸。
天地合德。
俾降英杰。
以静邦家。
则无以正纲纪。
成教化矣。
皇唐九叶。
今上驭历之五载。
得佐命戡难之臣。
田公讳绪字某
北平卢龙人也。
系自唐虞。
盛德载世。
祚于全齐。
醇仁酣和。
衰周鼎迁
暴嬴璧返。
刘项角逐。
正者得之。
齐王横去国陨身。
与义终始。
议郎畴立功逃赏。
兴让浇薄。
十数世家于北边。
议郎即公之十五代祖也。
至皇郑州别驾璟。
生公大王父安东合都护户部尚书
有遮虏护塞之勋。
而生不登贵位。
加之以齐王之秉节。
议郎之遗荣。
浚源茂本。
尚书克生太尉承嗣
检校户部尚书御史大夫魏博贝相沧德州节度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等使尚书左仆射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长史
封雁门郡王
殁赠太保
累赠太傅魏州大都督
太傅第六子也。
乘博厚之庆。
得坚刚之气。
君臣之大节。
理乱之形兆。
实天赋不言而知。
侯王之姿。
见于童孺。
太傅朗识。
异而器焉。
以诸侯之嫡拜京兆府参军兼五领骑士。
深得将略。
鸣弓上马。
雄棱挺然。
无何。
太尉寝疾。
或以措置故事。
不归于公。
圣朝载怀辑绥。
永顾勋绩。
爰命从子。
俾侯于蕃。
既履四封。
乃迁六官
付畀于天。
威惠在已。
主恩宠章。
赫赫煌煌。
孝未昭而忠隳。
正不悟而邪及。
志惟悖德。
动则无名。
是以河朔尘飞。
陇右雾塞。
青兖既叶。
幽冀未同。
见多垒于魏郊。
发天兵于陇坻
旷日持久。
连年不平。
履危者若安。
处祸者皆乐。
嚣然相视。
孰辨其非。
公断天下之疑。
达天下之务。
以为君亲可报也。
世德不可坠也。
犯是二者。
生将何为。
于是欷歔流涕。
冀其感寤。
靡有虚日。
而无正言
京师变生。
翠华顺动。
人望愈惑。
坚不可离。
星辰之间。
戎帅薨谢。
师人将士。
退迫公理军。
公清望威名。
众所欣戴。
且曰吾先公太傅之冢子也。
仁而能断。
严不至残。
当去祸就福。
化危使安。
敢以死请。
期乎息肩。
公虽恳辞。
人实诚奉。
于是三军之裨将
列城之守宰
及士吏卒伍。
大和会于旌门之外。
而听命焉。
公乃陈其逆顺。
晓其利病。
西向稽颡。
如对天颜。
万人欢呼。
式抃且舞。
公相誓。
如履夷途。
曾不崇朝。
而献状行在。
于时黄屋南巡于巴濮。
元凶僭盗于镐京
握兵者鳞差。
失节者踵武。
公挺身祸败。
拔迹危难。
扫氛祲之未开。
定危疑于已变。
乃分遣寮属。
结约诸侯。
回成德向阙之心。
昭义勤王之志。
渔阳之劲悍。
北虏之猖狂。
公精诚吁天。
锐气蟠地。
能走马实于魏壤。
朱滔于贝邱。
希烈势孤。
贼泚援绝。
讫于收复。
经启自公。
巍巍硕勋。
孰与公比。
由是捷书上闻。
未几而降优诏。
拜魏博节度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魏州大都督长史御史大夫
君臣之契运。
昭泰之元符。
千载一时。
灼见兹日。
及六龙驾返。
九有风清。
然后议刑赏。
颁庆赐。
则公之茂绩。
结于宸衷。
即日加工部尚书
节度等使如故。
上复以麾幢之任。
贤贤也。
腹心是托。
亲亲也。
亲贤之选。
简于帝心。
赐公姻戚。
嘉诚长公主
公主肃宗文明武德皇帝之孙。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之子。
今上之妹。
玉润贞质。
兰芳粹容。
德配元臣。
道光卿族。
降自九天。
归于列藩。
奖纳忠之诚。
重匡戴之绩。
由此见公之宠畀偫后也。
汉张敖曹窋。
皆因缘戚属。
称荣主第。
若公之分茅胙土。
树牙推毂。
上自振古。
迄于圣朝。
一人而已。
寻迁尚书右仆射
封常山郡王
食邑三千户。
明德也。
改封雁门
食五百户
袭庆也。
公惠训封圻。
桉部师律。
恢皇威以勉偫师。
敷渥泽以润蒸人。
礼让兴行。
廪积斯
修整人纪。
统和天常。
夷难戴君。
每为己任。
朝廷褒是休烈
爰咨弼谐。
以本官就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既参庙谋。
又统兵柄。
方将刳胎祸之未兆。
措理本于永贞
张三光之明。
调六气之府。
致君
身作夔益。
岂独锁结燕赵。
连衡齐鲁
嘉言有闻。
而遽婴寝疾。
贞元十有二年四月十日
薨于戎府。
享年六十有三。
天子震悼。
不临朝者三日
列辟相吊。
邦人大惨。
即日诏遣尚书职方员外郎房挺。
申赙襚之恩。
备君臣之分。
追是勋伐。
册赠司空
诏书褒宠。
礼加常典。
不踰时而命公令子节度副使都知马朝散大夫光禄少卿御史大夫季安。
纂厥戎政。
式光茂烈。
虽哀过乎礼。
而义贵从权。
宁息魏人。
藩翰王国。
禀君之命。
移孝作忠。
生而显荣。
殁有遗祉。
薰灼今昔。
在公一门。
越以其年十月四日
葬我公于魏州贵乡县金堤乡吴河原。
迩先太傅之茔。
礼也。
呜呼。
公精彩朗彻。
志气雄厉。
通事表。
达化权。
二十总戎。
三十作相。
俾魏博为顺本。
功以之高。
奉家国于正初。
孝以之大。
忠孝斯立
福寿攸归。
苍生失望。
国栋斯折。
古今之恨。
可胜言哉。
公有子三人。
长曰孝和
朝散大夫使持节澶州诸军事澶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本州防禦使
少曰季直
朝议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充魏博相贝澶卫等六州节度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季安。
公之次子也。
十五授钺。
唐名臣
河山叶奕之封。
奉贵主慈严之命。
光阐前烈。
其不朽与。
公左右王家。
厎静藩阃
功勋大略。
书于惇史。
若乃垂休声于开国之地。
申罔极于元侯之恩。
刊勒丰碑。
光显旧壤。
门人之事也。
追慕恩顾。
直而不文。
其辞曰。
三光昏霾。
两仪否闭。
爰资英杰。
用赞开济。
天人合符。
斯人命世(其一)
塞直卢龙
山横紫蒙
元精委输。
庆发于公。
其勋惟茂。
其德惟崇(其二)
建中季年。
两河难作。
淮圻怙乱。
燕赵济恶。
汹汹鲸奔。
狺狺兽搏(其三)
翠华顺动。
关右尘飞。
戎辂载驾。
苞茅不归。
且怀疑顾。
孰就是非(其四)
时惟我公。
拔迹艰阻。
率彼叛徒。
悉为王旅。
白日精贯。
丹诚自许(其五)
婪婪燕寇。
啬祸称兵。
动摇东夏
应援咸京。
旌旗蔽野。
獯虏连营(其六)
公仗天威。
修邻叶志。
忠见于时。
泰生于否。
十万奸凶。
一败涂地(其七)
帝嘉殊绩。
乃授藩维。
辑宁有土。
惠训成师
威令自肃。
仁风载驰(其八)
乃作官师。
真食茅土。
穷宠极贵。
封王尚主
恩光显融。
独映今古(其九)
既司右揆
爰作上台。
皇猷允穆。
俗阜爰来。
人望匡弼。
天胡降灾(其十)
册赠司空
念深宸扆。
道则致君。
人而知子。
帝命元侯
传封四履(其十一)
高坟峨峨。
先陇之旁。
河扫通气。
沙麓连冈。
殁而可作。
公其不亡(其十二)
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太傅董公行状799年5月18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
曾祖仁琬,皇任梁州博士
祖大礼,皇赠右散骑常侍
伯良,皇赠尚书左仆射
公讳晋。
字混成
河中虞乡万岁里人。
少以明经上第。
宣皇帝原州
公在原州
宰相以公善为文。
翰林之选闻。
召见。
秘书省校书郎
翰林学士
三年出入左右。
天子以为谨愿。
绯鱼袋
累升为卫尉寺丞
翰林
以疾辞。
汾州司马
崔圆扬州
诏以公为节度判官
殿中侍御史
以军事如京师朝。
天子识之。
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由殿中为侍御史尚书省主客员外郎
主客祠部郎中
先皇帝时。
兵部侍郎李涵回纥立可敦。
诏公兼侍御史
赐紫金鱼袋。
判官
回纥之人来曰。
唐之复土疆。
回纥力焉。
约我为市。
马既入。
而归我贿不足。
我于使人乎取之。
惧不敢对。
视公。
公与之言曰。
我之复土疆。
尔信有力焉。
吾非无马。
而与尔为市。
为赐不既多乎。
尔之马岁至。
吾数皮而归资。
边吏请致诘也。
天子念尔有劳。
故下诏禁侵犯。
诸戎畏我大国之尔与也。
莫敢校焉。
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
非我谁使之。
于是其众皆环公拜。
既又相率南面序拜。
皆两举手曰。
不敢复有意大国。
回纥归。
司勋郎中
未尝言回纥之事。
秘书少监
太府太常二寺亚卿
左金吾卫将军
今上即位。
以大行皇帝山陵出财赋。
太府卿
太府左散骑常侍
御史中丞知台事。
三司使选擢才俊。
有威风。
始公为金吾
未尽一月。
太府
九日又为中丞
朝夕入议事。
于是宰相请以公为华州刺史
华州刺史潼关防禦镇国军使
朱泚之乱。
御史大夫
诏至于上所。
又拜国子祭酒御史大夫
宣慰恒州
于是朱滔范阳回纥之师助乱。
人大恐。
公既至恒州
恒州即日奉诏出兵与战。
大破走之。
还至河中
李怀光反。
上如梁州
怀光所率皆朔方兵。
公知其谋与朱泚合也。
患之。
怀光言曰。
公之功。
天下无与敌。
公之过。
未有闻于人。
某至上所。
言公之情。
上宽明。
将无不赦宥焉。
乃能为朱泚臣乎。
彼为臣而背其君。
苟得志。
于公何有。
且公既为太尉矣。
彼虽宠公。
何以加此。
彼不能事君。
能以臣事公乎。
公能事彼。
而有不能事君乎。
彼知天下之怒。
朝夕戮死者也。
故求其同罪而与之比。
公何所利焉。
公之敌彼有馀力。
不如明告之绝。
而起兵袭取之。
清宫而迎天子。
庶人服而请罪有司。
虽有大过
犹将掩焉。
如公则谁敢议。
语已。
怀光拜曰。
天赐公活怀光之命。
喜且泣。
公亦泣。
则又语其将卒如语怀光者。
将卒呼曰。
天赐公活吾三军之命。
拜且泣。
公亦泣。
怀光卒不与朱泚
当是时。
怀光几不反。
公气仁。
语若不能出口。
当事
乃更疏亮捷给
其词忠。
其容貌温然。
故有言于人无不信。
明年
上复京师
左金吾卫大将军
由大金吾尚书左丞
又为太常卿
太常门下侍郎平章事
宰相位凡五年。
所奏于上前者。
二帝三王之道。
由秦汉以降未尝言。
退归
未尝言所言于上者于人。
子弟有私问者。
公曰。
宰相所职系天下。
天下安危。
宰相之能与否可见。
欲知宰相之能与否。
如此视之其可。
凡所谋议于上前者。
不足道也。
故其事卒不闻。
以疾病辞于上前者不记。
退以表辞者八。
方许之。
礼部尚书
制曰。
事上尽大臣之节。
又曰。
一心奉公
于是天下知公之有言于上也。
初公为宰相时。
五月朔会朝
天子在位。
公卿百执事在廷。
侍中赞百寮贺。
中书侍郎平章事窦参中书令
当传诏。
疾作不能事。
凡将大朝会。
当事者既受命。
先日习仪
于时未有诏。
公卿相顾。
公逡巡进。
北面言曰。
中书令臣某病不能事。
臣请代某事。
于是南面宣致诏词。
事已复位。
进退甚详。
为礼部四年。
兵部尚书
入谢。
上语问日晏。
复有入谢者。
上喜曰。
董某疾且损矣。
出语人曰。
董公且复相。
二日
东都留守
判东都尚书省事
充东都畿汝州都防禦使御史大夫
仍为兵部尚书
留守未尽五月
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汴州自大历来多兵事。
刘元佐益其师至十万。
元佐死。
子士宁代之。
畋游无度。
其将李万荣
乘其畋也逐之。
万荣节度一年。
其将韩惟清张彦林作乱。
求杀万荣不克
三年。
万荣病风。
昏不知事。
其子乃复欲为士宁之故。
监军使俱文珍与其将邓惟恭执之归京师
万荣死。
诏未至。
惟恭权军事。
公既受命。
遂行。
刘宗经韦宏景韩愈实从。
不以兵卫。
郑州
逆者不至。
郑州人为公惧。
或劝公止以待。
有自汴州出者。
言于公曰。
不可入。
公不对。
遂行。
宿圃田
明日中牟
逆者至。
宿八角。
明日
惟恭及诸将至。
遂逆以入。
及郛。
三军缘道欢声。
庶人壮者呼。
老者泣。
妇人啼。
遂入以居。
初元佐死。
吴凑代之。
及巩。
闻乱归。
士宁万荣皆自为而后命。
军士将以为常。
惟恭亦有志。
以公之速也。
不及谋。
遂出逆。
既而私其人。
观公之所为以告。
曰。
公无为。
惟恭喜。
知公之无害已也。
委心焉。
进见公者。
退皆曰。
公仁人也。
闻公言者。
皆曰。
公仁人也。
环以相告。
故大和。
初元佐遇军士厚。
士宁惧。
复加厚焉。
万荣
如士宁志。
及韩张乱。
又加厚以怀之。
至于惟恭
每加厚焉。
故士卒骄不能禦。
则置腹心之士。
幕于公庭庑下。
挟弓执剑以须。
日出而入。
前者去。
日入而出。
后者至。
寒暑时至。
则加劳赐酒肉。
公至之明日
皆罢之。
贞元十二年七月也。
八月
上命汝州刺史陆长源御史大夫行军司马
杨凝左司郎中检校吏部郎中观察判官
杜伦自前殿中侍御史检校工部员外郎节度判官
叔度殿中侍御史检校金部员外郎支度营田判官
职事修。
人俗化。
嘉禾生。
白鹊集。
苍乌来巢。
嘉瓜同蒂联实。
四方至者。
归以告其帅。
小大威怀。
有所疑。
辄使来问。
有交恶者。
公与平之。
累请朝不许。
及有疾。
又请之。
且曰。
人心易动。
军旅多虞。
及臣之生。
计不先定。
至于他日。
事或难期。
犹不许。
十五年二月三日
薨于位。
三日罢朝。
太傅
使吏部员外郎杨于陵来祭。
吊其子。
赠布帛米有加。
公之将薨也。
命其子三日敛。
既敛而行。
于行之四日
汴州乱。
故君子以公为知人
公之薨也。
汴州人歌之曰。
浊流洋洋。
有辟其郛。
阗道欢呼。
公来之初。
今公之归。
公在丧车。
又歌曰。
公既来止。
东人以完。
今公没矣。
人谁与安。
始公为华州
亦有惠爱。
人思之。
居处恭。
无妾媵。
不饮酒。
不谄笑。
好恶无所偏。
与人交泊如也。
未尝言兵。
有问之者。
曰。
吾志于教化。
享年七十六。
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
勋累升为上柱国
爵累升为陇西郡开国公
南阳张氏夫人。
后娶京兆韦氏夫人。
皆先公终。
四子。
全道溪全素澥。
全道全素皆上所赐名。
全道为秘书省著作郎
溪为秘书省秘书郎
全素为大理评事
澥为太常寺太祝
皆善士。
有学行。
谨具历官行事状。
伏请牒考功
并牒太常议所谥。
史馆请垂编录。
谨状。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使持节都督秦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御史大夫保义军节度陇西经略军等使上柱国彭城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尚书右仆射中山刘公神道碑铭808年10月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武有七德。
以先九伐。
圣王所以经邦也。
战有六器。
以先五兵。
贤侯所以述职也。
德威并运。
仁勇相宣。
功业见乎礼义之门。
将帅出乎诗书之府。
若有览古成败。
与时行藏。
道惟忠贞。
权利变化。
兵机生于尽性。
师律本乎修身。
饰怒之鈇钺有归。
当仁之疆场不让。
考诸名实。
何代无人。
公讳澭。
字某
其先帝尧之允。
事夏后者曰累。
随会之子。
咸阳者为刘。
秦灭六雄。
迁于丰沛。
汉有四海。
别封河朔
公即孝景帝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遭晋丧乱。
流寓幽平。
旧燕赵之朝。
不绝如线。
十一代祖后魏尚书左仆射燕郡公灵助
始有大功。
建兹元社。
遂为范阳人焉。
厥后逶迤。
世有潜德。
详在家牒。
略而不书。
曾祖特进检校司卫卿临洮军使宋州刺史讳宏远
恢持重之姿。
抚宁洮罕。
王父特进检校右金吾卫大将军太常大斗军使扬州大都督讳贡
厉摧坚之气。
震叠互羌。
烈考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带正省兵吏刑户四尚书左右仆射平章事御史大夫幽州卢龙军节度使累赠太师太保讳怦
以正有功。
以宽得众。
书伐盟府。
拥旄本邦。
于戏。
以二特进之志略。
用而不贵。
太保之忠勋。
贵而不寿。
水积而深。
纵壑之鳞跃。
风积而厉。
垂天之翼奋。
庆灵久郁。
必有勃兴。
公即先太保之次子。
侍中之介弟。
伯也嗣职幽都
仲也扬威陇坻
虎旂龙节。
交萃于一门。
开国承家。
并登于九陟。
倬绝天下。
辉动人伦。
勃焉之兴。
斯可信矣。
长源浚发。
自天钟美。
直尾箕之下。
别禀精英。
生峘崵之间。
得其全气。
显仁藏智。
勤孝朴忠。
大略小心。
寡言敏行。
虎抱崖屈。
莫能象其深沈。
鹗声青冥。
未足拟其超远。
幼挺奇节。
长有雄姿。
森武库之锋铓。
错文昌之光色。
悦礼之别。
惇诗之和。
观易象之元。
得春秋之正。
申商之法。
摭实而除苛。
孙吴之书。
取权而去诈。
行有馀力。
则遣词比兴。
多中于雅音。
材之旁通。
则骑射剑击。
皆穷其妙用。
真所谓多能博识。
允武允文者也。
公弱冠之岁。
朱滔败归幽陵。
狼顾未定。
太保时为行军司马
用公之策。
定计。
戢兵彻警。
洗舋归诚
致父于曲突之动。
拯人于坠涂之难。
由是山东侯伯。
始闻其名。
是岁孟秋
卒于镇。
幽人怀德
推奉太保
方执谦志。
允诚求。
公以为幽燕本负气之乡。
豪杰陷失节之地。
自新无路。
从乱如归。
安危生于俯仰。
逆顺决于指顾。
权必有济。
不可以假人。
贵不为荣。
岂嫌于在巳。
趋庭诤谕。
决策指麾。
正颓波于众心。
回白日于王命。
重氛载廓。
阖境昭苏
由是汉庭公卿。
始重其节。
太保既婴危疾。
侍中时镇莫州
总兵中权。
尝药内寝。
弛张在手。
上下宅心。
而见利不回。
临事能断。
推至公于门内。
度德惟钧。
申大义于军中。
以长则顺。
于是陟岗长望。
飞驲潜迎。
劝辍哭于创巨之晨。
托理命于纲纪之仆。
军府立定。
家国乂安。
然后退就丧庐。
而泣柴毁。
三军感叹。
四邻耸慕。
子之道弟之道备矣。
孝之难友之难至矣。
既而侍中泣曰。
金华无避。
吾岂获巳。
手足相卫。
尔何自安。
遂奏起公为涿州刺史
未几。
转领瀛州
东负沧海。
南驰诸夏。
地饶俗杂。
久号难理。
公乃简其约束。
峻其堤防。
均其有无。
一其劳逸。
心听而方断。
身践而后言。
令下于流水之源。
化行于偃草之势。
盗奔他境。
人复先畴。
亦既富庶。
聿观礼让。
日用吾道。
于何不臧。
其年兼御史中丞充本道节度瀛州兵马留后。
又兼御史大夫行军司马
丁越国夫人忧。
至性继酷。
终天穷感。
杖而后起。
殆不胜丧。
军士泣留。
王人逼谕。
起复旧职。
敬恭新命。
孝在方寸。
能尽其哀。
政有典刑。
不愆于素。
服阕。
银青光禄大夫
馀如故。
公高视前代。
志齐古人。
疾没世不称之徒。
慕其次立功之义。
去病无用家为。
卷常三复。
耿弇不以贼遗。
惜分阴
必欲悬旌黑山
饮马西海
气定百胜。
身先七擒
冒顿之慢书。
复犬戎之侵地。
有怀未果。
若耻在躬。
爰因大阅。
乃告于众曰。
吾剖符别统。
行已十年。
训齐之士。
不下一方。
而靡衣鲜食。
销锐刓锋。
籍父兄之资。
莫申丝发之效。
永言及此。
何以为容。
且东胡之强。
吾兄既雄其式遏。
西丑之类。
鄙志必期于殄歼。
一家勤王。
万里同力。
游于地下。
无负先公。
谁居谁行。
吾计决矣。
于是七营四校。
一呼三跃。
童儿奋臂。
女子褰裳。
奏章朝下。
牙旗夕出。
彀骑八百。
组甲五千。
次舍案部。
周旋成列。
云鸟递引。
龙蛇相追。
夜度关而不嚣。
晨涉川而如贯。
加以羸粮自给。
假道无烦。
历百城而馈饩皆辞。
居一夕而墙宇必葺。
憩林适去。
坠果犹存。
径由疾趋。
滞穗不犯。
军容之整。
故老莫传。
自燕抵秦。
扶路瞻叹。
初公躬率将士。
以先启途。
夫人抚其妻孥。
别次继进。
爰自建旆。
迄于解鞍。
行不接尘。
上不通问。
元帅去裘盖之逸。
小君罢膏沐之容。
在樵苏而必亲。
历寒暑而无替。
虽古名将。
未之能行。
德宗备礼劳迎。
虚襟相待。
一见升殿。
目送杰人之姿。
三接论边。
心许成君之事。
即日拜秦州刺史御史大夫
陇西经略军使
扶风普润县以处之。
倚为长城。
镇我近辅。
羽仪鼓吹。
西夏之雄藩。
屝屦资粮。
同北军之宠士。
而犹未赐齐履。
不拜汉坛。
抑为偏师
所以观自致之效。
假领侨郡。
所以激必取之心。
先皇将将。
厥有深旨。
公由是感悟神动。
精诚涕流。
知臣之明。
思求已之报。
砥砺壮节。
激昂雄图。
而地狭一同。
众才十旅。
偪介塞垣之下。
崎岖山谷之间。
因深为隍。
即险增垒。
剪蓬伐木。
以立营署。
凿石垦草。
以开屯田。
俸禄不入于私家。
子弟必从于公役。
缣缃之寻尺。
咸在军装。
金铁之锱铢。
尽归兵器。
无歌僮舞女之玩。
而讲训为娱。
绝良鹰异犬之求。
而骁果是务。
加以推诚待下。
爱士如身。
视疾临丧。
舆厮必至。
字孤养老。
骨肉何先。
遂令千夫一心。
积感思奋。
各捐躯而唯恐后死。
未见敌而争为前登。
公曰。
众知吾深。
其可用也。
于是驰使阙下。
请牧隍中。
出自凶门
入于死地。
衽席过兵之处。
咽喉制敌之冲。
威怀启闭之方。
耕战疾徐之节。
莫不封章定计。
裂素成图。
德宗览之。
废食兴叹。
属戎渠悔祸。
朝议许盟。
至诚达而允孚。
全策知而未用。
失机缓寇。
虽负于雄心。
违命有功。
且非其雅志。
尔乃慎固封守。
掩抑岁时。
狝狩蒐苗。
以寓军政。
拔拒投石。
以摅士愤。
枥马待骋。
夜风起而长鸣。
匣剑有灵。
秋气来而自动。
感物兴慨。
可胜言哉。
然而十五年间。
烽燧无警。
数千里内。
兵防倚重。
志虽不获。
赖则有馀。
篆迹图形。
我无愧色。
况又敦尚儒学。
慕亲贤才。
其妻子食淡。
而宾膳丰珍。
居室安卑。
而后馆华峻。
风声所及。
日月继至。
观夫危冠大带。
杂于介冑之间。
春咏夏弦。
不改胶庠之乐。
光名四达。
固有由焉。
贞元二十一年
顺宗嗣统。
中外增级。
就加检校工部尚书
崇陵晏驾之初。
太上传归之际。
公严兵近服。
警卫公室。
擒摘奸党。
黜遏邪谋。
人心不摇。
国隙遂闭。
流公妙简。
秘莫得闻。
帝嘉厥诚。
手制褒谕。
珍裘宝带。
文马雕弓。
以将殊恩。
不可胜笇。
明年秩进武部
封启彭城
建保义之雄名。
益良原之重众。
知始赐节钺
许之专征。
爰承宠灵。
得以入觐。
銮声戾止。
庭燎有辉。
缛礼繁锡。
率加恒数。
然后诣便殿。
奉温颜。
诉先朝未展之谋。
陈西疆必复之志。
膝马虚纳。
指期决行。
旋镇岁馀。
不幸遘疾。
犹能籍士马。
封府库。
表请新帅。
辇归京师
天惠寇雠。
夺我忠武
元和二年十二月日。
薨于岐山县之行次。
享年四十有九。
皇上震悼。
废朝彻乐。
未伺子明之疾。
遽迎任虏之丧。
悯册极词。
法赙优等。
尚书右仆射
谥曰景公
三年十月日。
列箫鼓虚仪。
赐温明秘器。
卜兆十里。
会车千乘。
葬我景公于万年县之少陵原。
备哀荣也。
夫人河东柳氏。
某官某之孙。
某官某之女。
清门华冑。
媚德馨行。
辅佐君子。
蔚为时祯。
抚训诸孤。
继立家道。
二南所美。
无以尚之。
有子五人。
长曰锐。
朝议太子洗马
周旋经训。
斧藻身文。
确有端操。
雅多奇略。
有识之士。
知其大成。
次曰师贞。
右武卫仓曹参军
次曰师礼。
商州司仓参军
次曰税。
前钦王府参军
次曰兑。
门子出身。
殊姿而共芳。
圭璋异质而同润。
百祥之庆。
其在兹乎。
洗马等相与谋曰。
夫步星气者。
无出于冯相之官。
考钟律者。
必求于伶伦之族。
我先人之业。
非志士不知。
以某早纂功名。
常窥阃奥。
辨用心之所至。
识行事之会归。
俾垂斯文。
以示来哲。
铭曰。
至精氤氲。
为勇为仁。
昭文德。
有此武臣。
猛而不残。
灵而能驯。
情厉秋霜。
气含阳春。
源由尧兴。
派自汉启。
承光祖考。
致美兄弟。
通刑练政。
达乐知礼。
行归有方。
用入无体。
中襟汤汤。
应变弛张。
开则雷电。
闭为金汤。
能求敌情。
善用已长。
威不可犯。
惠不可忘。
静言未宾。
忠愤慷恺。
翻翻燕海。
固护秦塞。
车无停轨。
衣不解带。
勤王万人。
瞻我大旆。
左汧右泾。
克壮其声。
目尽西极。
尘沙不惊。
行人如归。
战士且耕。
陇首烽断。
原川草生。
方提金鼓。
振国威武
建铭赤山
恢复旧宇。
促运僭夺。
奇功莫睹。
殁而不瞑。
足感明主。
诏葬九原。
宠昭幽魂。
介士班剑。
送于都门。
草陈霜来。
树拱烟昏。
万物有尽。
唯石独存。
唐故横海军节度齐棣沧景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使持节齐州诸军事齐州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左仆射傅公神道碑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八
傅为古姓。介子诛楼兰
封义阳侯。俊为二十八将。
功高称于两汉。而毅以文章显。
自汉以降。世累有人。
曾祖谏。易州长史
生大父定州司马韶。赠邓州长史
生父荣。赠刑部尚书
公讳良弼。字安道
清河人也。以善弓矢显。
仕于成德军。流辈称其朴厚。
博野乐寿。本隶瀛州
范阳成德间为要害。地每相攻。
以取两城。及王武俊破走朱滔
诏以博野乐寿与成德军。其后以公选为将。
而镇于乐寿。公善抚士卒。
与之同苦乐。得士卒死力。
长庆初幽州继乱。
范阳执其帅宏靖而扶克融。成德杀其帅宏正。
庭凑因盗有地。公奋曰。
吾岂可以为贼乎。遂誓众喻以逆顺。
闭城拒贼。潜疏以闻。
诏以乐寿为神策行营。命公以为都知兵马使
深州牛元翼博野李寰犄角相应。贼屡攻之。
卒不能克。会诏下。
以克融庭凑皆为节度使。公遂将乐寿之师。
及其妻子。拔城以出贼。
转斗且引。遂遇官军。
以免于难。以功迁沂州剌史。
未到。遽以为左神策军将军
数月拜郑州剌史。公本用武力进。
未尝治人。于是痛自刻凛。
清已率下。凡从公将卒。
本与公同立于乐寿者。皆饬惧不敢越条令以侵物。
郑州称理。虽他时文吏。
罕能过者。明年改为盐州剌史。
闵帝初以公为银夏绥宥等州节度使。居河阳濡。
民不耕织。党项千馀落。
以畜牛羊马代田业。先时将帅多贪。
至有盗其善马者。蕃落咸怨走。
以出他境。及公之至。
蕃人来见。或献马者。
公拒而不受。蕃人喜。
传以相告。未踰月。
而部落相劝皆归。蕃人之有罪者。
惧而来奔。故事皆使蕃人出马以赎。
公曰。吾将于此。
职当禁其逃亡。有罪何俟于赎。
皆执之以付其蕃落。蕃人益喜。
太和二年九月。以公为横海军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
俾治齐州。以图沧景之寇。
知兵者咸以为命将之当。必且有成矣。
旌旗及于陕而得疾。疾愈即路。
十月晦。薨于硖石驿。
春秋五十有六。天子悼痛。
为之废朝。赠尚书左仆射
明年七月。葬河南府洛阳县伯乐里。
夫人南阳张氏。柔立善断。
公以乐寿拒贼。暨转战以出。
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
用助公事。再封南阳郡夫人
三子守常守中守章等。皆孝谨寡过。
公方将立大功。以报于国。
不以男子之仕为念。故官甚卑。
有未官者。铭曰。
大夫致身。不赖前业。
遭变竭忠。奇节奕奕。
乃作剌史。乃作将军
乃统边兵。事绩昭闻。
廉以检已。严以督下。
蕃落完安。马牛在野。
大革前事。自我为初。
尔后之来。视此勿渝。
正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韩公行状824年12月2日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曾祖泰。皇任曹州司马
祖浚素。皇任桂州长史
仲卿。皇任秘书郎
尚书左仆射。公讳愈。
字退之昌黎人
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
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
年二十五上进士第汴州乱。
诏以旧相东都留守董晋平章事宣武军节度使。以平汴州
辟公以行。遂入汴州
试秘书省校书郎。为观察推官
卒。公从丧以出。
四日汴州乱。凡从事之居者皆杀死。
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奏为节度推官。得试太常寺协律郎
选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
为幸臣所恶。出守连州阳山
政有惠于下。及公去。
百姓多以公之姓以命其子。改江陵府法曹参军
入为权知国子博士宰相有爱公文者。
将以文学职处公。有争先者。
搆公语以非之。公恐及难。
遂求分司东都。权知三年。
改真博士。入省为分司都官员外郎
河南县。日以职分辨于留守及尹。
故军士莫敢犯禁。入为职方员外郎
华州刺史华阴县柳涧有罪。遂将贬之。
公上疏请发御史辩曲直。方可处以罪。
则下不受屈。既柳涧有犯。
公由是复为国子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考功郎中。修撰如故。
数月以考功知制诰上将平蔡州
先命御史中丞裴公度使诸军以视兵。及还。
奏兵可用。贼势可以灭。
颇与宰相意忤。既数月。
盗杀宰相。又害中丞不克。
中丞微伤。马逸以免。
遂为宰相。以主东兵。
安禄山起范阳。陷两京。
河南北七镇节度使。身死则立其子。
作军士表以请。朝廷因而与之。
及贞元季年。虽顺地节将死。
多即军中取行军副使将校以授之节。习以成故矣。
朝廷之贤。恬然于所安。
以苟不用兵为贵。议多与裴丞相异。
唯公以为盗杀宰相。而遂息兵。
其为懦甚大。兵不可以息。
以天下力取三州。尚何不可。
裴丞相议合。故兵遂用。
宰相有不便之者。月满迁中书舍人
赐绯鱼袋。后竟以他事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三年秋。以兵老久屯。
贼未灭。上命裴丞相淮西节度使招讨之。
丞相请公以行。于是以公因本官兼御史中丞
赐三品服及鱼。为行军司马
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
以拒官军。守城者率老弱。
且不过千人。亟白丞相
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必擒吴元济
丞相未及行。而李愬唐州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
果得元济蔡州既平。
布衣柏耆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
白丞相曰。淮西灭。
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
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
彼必服。丞相然之。
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
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
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
丞相京师。公迁刑部侍郎
岁馀。佛骨自凤翔至。
京师诸寺。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
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
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
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
帝王事之。寿不能长。
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
请烧弃佛骨。疏入。
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
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
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
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
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
直讲来。与祭酒共食。
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
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
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
国子监不寂寞矣。改兵部侍郎
镇州乱。杀其帅田宏正
征之不克。遂以王庭凑节度使
诏公往宣抚。既行。
众皆危之。元稹奏曰。
韩愈可惜。穆宗亦悔。
有诏令至境观事势。无必于入。
公曰。安有受君命而滞留自顾。
遂疾驱入。庭凑严兵拔刃。
弦弓矢以逆。及馆。
甲士罗于庭。公与庭凑监军使三人就位。
既坐。庭凑言曰。
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所为。
本非庭凑心。公大声曰。
天子以为尚书将帅材。故赐之以节。
实不知公共健儿语。未尝及大错。
甲士前奋言曰。先太史为国打朱滔
遂败走。血衣皆在。
此军何负朝廷。乃以为贼乎。
公告曰。儿郎等且勿语。
言。将为儿郎已不记先太史之功与忠矣。
若犹记得。乃大好。
且为逆与顺。利与病。
不能远引古事。但以天宝来祸福为儿郎等明之。
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梁崇义朱滔朱泚吴元济李师道。复有若子若孙在乎。
亦有居官者乎。众皆曰无。
又曰。令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
节度使。后至中书令
父子皆授旌节。子与孙虽在童幼者亦为好官。
穷富极贵。宠荣耀天下。
刘悟李祐皆居大镇。王承元年始十七亦仗节。
此皆三军耳所闻也。众乃曰。
田宏正刻此军。故军不安。
公曰。然汝三军亦害田令公身。
又残其家矣。复何道。
众乃欢曰。侍郎语是。
庭凑恐众心动。遽麾众散出。
因泣谓公曰。侍郎来。
欲令庭凑何所为。公曰。
神策六军之将。如牛元翼比者不少。
但朝廷顾大体。不可以弃之耳。
尚书久围之何也。庭凑曰。
即出之。公曰。
若真耳。则无事矣。
因与之宴而归。而元翼果出。
乃还。于上前尽奏与庭凑言及三军语。
上大悦曰。卿直向伊如此道。
由是有意欲大用之。王武俊太师
太史者。燕赵人语也。
吏部侍郎。凡令史皆不锁厅出入。
或问公。公曰。
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见也。
鬼如可见。则人不畏矣。
选人不得见令史。故令史势重。
听其出入。则势轻。
京兆尹御史大夫。特诏不就御史台谒。
后不得引为例。六军将士皆不敢犯。
私相告曰。是尚欲烧佛骨者。
安可忤。故贼盗止。
遇旱。米价不敢上。
李绅御史中丞。械囚送府。
使以尹杖杖之。公曰。
安有此。使归其囚。
是时方幸。宰相欲去之。
故以台与府不协为请。出江西观察使
以公为兵部侍郎既复留。
公入谢。上曰。
卿与李绅争何事。公因自辩。
数日复为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得病。
满百日假。既罢。
十二月二日卒于靖安里第。公气厚性通。
论议多大体。与人交始终不易。
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于嫂郑氏。
及嫂殁。为之服期以报之。
深于文章。每以为自扬雄之后。
作者不出。其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
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以至于兹。
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
莫不视公以为法。有集四十卷。
小集十卷。及病。
遂请告以罢。每与交友言既。
终以处妻子之语。且曰。
某伯兄德行高。晓方药。
食必视本草。年止于四十二。
某疏愚。食不择禁忌
位为侍郎。年出伯兄十五岁矣。
如又不足。于何而足。
且获终于牖下。幸不至失大节。
以下见先人。可谓荣矣。
享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
谨具任官事迹如前。请牒考功太常定谥。
并牒史馆。谨状。
刘悟谢上表821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朕闻上党亦天下之劲兵。昔者李抱真用之。
一举破朱滔。再举蹙田悦
训养十万。威声殷然。
人到于今。号为良将
夫以卿之勇义才略。犹将远慕
区区抱真。夫岂难继。
况以克融庭凑之狂脆小贱。比朱滔田悦之炽大结连。
是犹以孩婴而校也。蜂蚁相聚。
其能久乎。卿宜密运谟猷。
明宣号令。避强击惰。
取暴抚羸。勿争蛇豕之锋。
宜得鲸鲵之首。再图麟阁
永焕缣缃。无为他人所先。
当使功居第一。策勋在近。
勿复为劳。所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