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洞仙歌 其二 太易 宋 · 朱敦儒
 押词韵第八部
风流老峭,负不群奇表。
弹指超凡怎由教。
把俗儒故纸,推向一边,三界外、寻得一场好笑。

尘缘无处躲,应见宰官,苦行公心众难到。
这功名富贵,有也寻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待接得、众生总成佛,向酒肆淫房,再逞年少。
踏莎行 其一 太易生日 宋 · 朱敦儒
 押词韵第七部
倚江娥,日舒宫线。
老人星唤群仙宴。
泛杯玉友暖飞浮,堆盘金橘光零乱。

听命宽心,随缘适愿。
痴狂赢取身长健。
醉中等看碧桃春,尊前莫问蓬莱浅
秋夕文宴得遥字870年 唐 · 皮日休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啼螀衰叶共萧萧,文宴无喧夜转遥。
高韵最宜题雪赞,逸才偏称和云谣。
风吹翠蜡应难刻,月照清香太易消。
无限玄言一杯酒,可能容得盖宽饶
易讲义 其三 原旨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三三
列禦寇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
此异端之说,非儒者之所宜言。
自唐孔氏引之为疏义,而后之学《易》者遂祖之。
吁,是岂羲、文、周、孔四圣之旨哉!
盖昔者圣人之作《易》也,本就阴阳而取名,以阴阳交错而理流行,不容以一定拘,故以《易》命之。
其为字,从日从月,亦阴阳之谓也。
而其所以为义,则代换变易之称,即「生生」之谓者,不惟天地造化之为然,而在书之为蓍卦辞义及人事之理,莫不皆然也。
今以造化而言,太极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子月,六阴极而退于上也,而一阳复生于下焉。
午月六阳极而退于上也,而一阴复生于下焉。
昼阳之盛也,而阴已生于午焉;
夜阴之盛也,而阳已生于子焉。
其代换有如此者。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自元而亨,亨而利,利而贞,贞而复元
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复春。
一辟一阖,一消一息,循环而无端,周流而不穷,其变化有如此者。
即所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者是也。
在书之所谓卦者而言,自一奇一耦而为两仪,加倍而为四象,又加倍而为八卦,又加倍而为六十四卦。
阳奇交乎阴,阴耦交乎阳,互相参错而成其代换有如此者。
自乾至泰,由一乾而变;
自履至临,由一兑而变;
自同人至明夷,由一离而变;
自无妄至复,由一震而变;
自姤至升,由一巽而变;
自讼至师,由一坎而变;
自遁至谦,由一艮而变;
自否至坤,由一坤而变。
其变化有如此者。
即所谓「圣人之作《易》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者是也。
而言,自一变所归有奇耦而为两仪,自三变奇耦有多少而为四象,至十八变而后卦成,则亦不外乎四十九策,更互分合往来而为之,其代换有如此者。
或得一爻而变,或得二爻而变,或得三爻而变,或得四爻而变,或得五爻而变,或得六爻而变,六十四卦能变之所之,其变化有如此者。
即所谓「四营而成《易》」者是也。
以辞义而言,或刚上而柔下蛊,或柔上而刚下咸,或内健而外顺泰,或内柔而外刚否,或柔进而上行鼎,或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无妄,或柔外而文刚,或刚上而文柔贲,其代换有如此者。
卦各随时,为义不同,如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则其进为亨吉,否;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则其进为不利,而六爻于其中,又各随位取义不一。
如《泰》之初九,群阳始进,则「拔茅茹征吉」,九二以刚中为立信任,则治泰之道「得尚于中行」;
九三泰将极而过乎中,则以「艰贞」为戒;
六四泰已极,而入乎阴类,则以「翩翩」「其邻」为警;
六五为泰主,能任九二,成治泰之功,则有「帝乙归妹」之祉;
上六泰极而复否,则有「城复于隍」之吝。
凡卦爻之例皆然。
其变换有如此者,即所谓「六爻之义以贡」者是也。
在人事之理而广推之,凡日用动静、语默、屈伸、进退、大小、粗精、隐显等类,应一切相对待者,皆莫不各有阴阳分属。
张忠定公所谓公事未判者属阳,已判者属阴。
二端常相因相禅而无穷,虽极千条万绪之不齐,而莫不各有当然一定之则参错于其间,惟当与之相为流通尔。
方其成己为仁,成物为智,则仁主内而智主外矣。
及学不厌为智,教不倦为仁,则又智主内,而仁主外焉。
方其「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则义主先而礼主后矣。
及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则又礼主先而主后焉。
其代换有如此者。
当揖逊则揖逊,当征伐则征伐,当与贤则与贤,当与子则与子。
在禹、稷之地则当出,在颜子之地则当处,在曾子之地则当去,在子思之地则守。
在三仁之地,去者去,奴者奴,死者死;
孔子之地,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可久则久,可速则速,于乡党则恂恂,于朝廷则便便,与上大夫言则訚訚,与下大夫言则侃侃,而皆不可以一律焉。
其变化有如此者。
即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者是也。
而总皆不离乎阴阳之所为也。
此圣人于《系辞传》必曰「天尊地卑,乾坤矣;
高卑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所以取造化阴阳之实,与卦爻无二致也。
又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配日月,简之善配至德」。
又所以即卦爻阴阳之旨,与天地人同一揆也。
故庄周谓「易以道阴阳」,亦窥见乎此矣。
然合而言之,所谓太极者常流行通贯,皆无不在焉。
在造化,则阴阳二气之中,各具一太极;
在书,则六十四卦之中,每象每爻,亦各具一太极也。
四十九策之中,每揲每变,亦各具一太极也。
在人事千条万绪之中,无小无大,又无不各具一太极也。
即所谓「易有太极」及三极之道也。
故占者于此,各随卦爻阴阳奇偶,与太极周流以决吉凶悔吝之几,而不滞于一隅。
程子所谓「随时变易以从道」。
圣人有圣人之用,贤人有贤人之用,众人有众人之用,学者有学者之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
若拘于一,则三百八十四爻,但为三百八十四事而止也。
在学者之学《易》,平心以观其象而玩其辞,如筮者之筮事,每虚心以观其变而玩其占,于逐位之下视阴阳消息盈虚,以察其所值之时,又于逐爻之中,视刚柔进退偏正以考其所主之,使万理粲然一定,如森如列,脉络不乱,而分毫不差。
然后能体之在我,而动静无非《易》,于寂然不动之时,则合万殊为一本,而浑然太极之全体,常昭融于方寸间;
及感而遂通之际,则散一本为万殊。
而纵横曲直,莫非太极大用之所流行,又何有一物之不会于极哉!
故曰「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至是则羲、文、周、孔之传,始知其真不吾欺矣。
天文契轴 明 · 金净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冲庵先生集卷之一
金兰太易,伐木咏周诗。
十载司天榻,三春习氏池。
趣应云月见,心许竹松知。
题轴他时意,休忘皓首期。
贺太皇太后同听政表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文山全集》卷四
绥寿而右文母,高拱慈宸;
肖德而有神孙,共临几政。
徽音洋溢,光训昭宣(中贺。)
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功迈涂山德高妫汭。
施于帝祉,已深庆锡之源;
保我后生,益衍寿宁之福。
章宪垂帘于天圣宣仁称制于延和,绍昔大猷,为今懿范。
臣属縻守绂,欣听俞纶。
太易太始太初,莫测无为之化;
四门四聪四目,共观有道之朝。
叶云心注清净经序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八、《后乐集》卷一七
关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
果不可言欤?
经以载道,圣贤立言以明道,训故者复以之正讹辨惑,发挥圣贤之言而道乃无蔽,则言恶乎可废?
当知口耳之所及者,道之筌蹄,而得于神融心会,则言皆糟粕耳。
《常清净经》,道藏之上品,学道之户牖也。
余尝诵阅,至老而未究其奥。
云心居士一日过我,袖出《解义》,玩绎数章,简易而明白,似于经旨已无馀蕴,不觉击节,自谓弗如也。
诧以示诸同志,或有难之者曰:「所释无形无情无名然矣,不区以别之,则生天地、运日月、长万物,皆可以形情而互迁,于此得无遗论乎」?
予答之曰:「擘肌分理而析其义,则易流于穿凿;
举纲撮要而归诸理,则不失于浑融」。
继有难之者曰:「太上此书幽眇玄邈,未易窥测。
而欲以儒者之辞发其秘,显其微,亦难矣夫」。
予又语之以王辅嗣老子解《易》,郭象解《庄子》似庄子,议者非之。
今以简易明白之说而阐幽眇玄邈之旨,则亦奚病?
然尝闻之,道不可闻,不可见,矧可言?
故关子可以言归之有道者,而且喻之以如吹影,岂厚诬哉。
湛然澄水,纤翳不留,混茫太虚,群动俱息。
爰清爰静,是特入道之端倪。
而语其至极,则窈乎寥乎,超乎太易之先,且无朕迹可求,况得以笔舌拟议形容耶?
云心于真常之蕴固以深造而自得之矣,而不免于言者,盖欲为后学筌蹄耳。
学者茍能繇其所言以推寻其所不容言者,潜通默识,籥乎太上之,则是经亦糟粕也。
然则太上著其所而为是经,云心演其义而为是辞,与夫人之问难、仆之辨释皆赘也,又从而为之序,不尤赘乎!
曷若一付之忘言。
西川青羊宫碑铭 唐 · 乐朋龟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四
原夫八十一天。
比太上之半寿。
六百万岁。
元始之初年
道渺邈以难穷。
体希夷而莫究。
在无象无形之内。
居太初太易之前。
龙汉之劫再成。
凤纪之文未立。
藏萌芽于浩素。
隐根干于庞鸿。
二神赑屃以俱来。
凿开造化。
三气氤氲而互进。
朴散胚浑。
元黄流而未凝。
清浊分而乍结。
日月星辰之内。
化出灵宫。
川源山岳之中。
变成洞府。
则知道为万气之祖。
德为百物之宗。
以二仪两曜为子孙。
以五行四象为枝叶。
当其洪肇先启。
紫极后成。
仰其高而弥高。
考其上而无上。
八公皓首。
当时之未有乾坤。
九老白眉。
厥后而初生天地。
探至真之理。
臻大道之元
列仙之境界延洪。
上士之齿龄逾远。
以六千春为两月。
尚叹浮生。
以七万岁为二年。
仍嗟短景。
智者见之谓之智。
仁者见之谓之仁。
和光而众曜皆惭。
挫锐而攒鍭尽碎。
元珠匪颣。
真璞无瑕。
学而知之者为中。
生而知之者为上。
三君五老。
睹兆人如醯鸡。
七圣九皇。
视百姓为刍狗。
煦千古而冰释。
成众善而泉流。
至明若蒙。
蒙间而万物俱照。
大巧若拙。
拙中而万事皆成。
为于不为。
用于无用。
黜口爽于五味。
杜耳聪于八音。
忘象忘言。
脱一时之屣。
无关无楗。
难开众妙之门
九万灵仙。
聚集于一毛之孔。
三千儒术。
荒芜于独角之端。
故知道儒二门。
经纶一揆。
立清净为理。
体虚无为师。
以上天为大车之轮。
以列宿为大车之辐。
驾之以乾马之马。
挽之以坤牛之牛。
搬运无为之功。
覆载自然之道。
光而不曜
养正于蒙昧之中。
简而能廉。
修真于仄陋之内。
不可得而疏矣。
离之而匪遥。
不可得而亲焉。
用之而逾远。
不可退而让。
不可进而求。
被褐怀玉之人。
美之又美。
罔象求珠之士。
斯焉取斯。
移世界而入壶中。
维摩方丈之室。
缩地形而藏术内。
掩悉达王舍之城。
有道之根。
修作立天之址。
无名之朴。
标为镇化之元
三千威仪。
恭谨于文风之教。
五百戒行。
肃清于释氏之门。
张天为弓。
调之以阴阳寒暑。
直道如矢。
激之以春夏秋冬。
一夫用之而无馀。
兆人用之而不竭。
日窟月窟。
隐身而曾作穴居。
南溟北溟。
遁迹而聊游水府。
桃源蓬岛
从古有而今存。
槐市杏坛
见朝荣而暮落。
仙图秘密。
五千载而三传。
圣道灵长。
百万年而一代。
容易而学之者。
似纽石以为绳。
侮慢而求之者。
如钻冰而待火。
绝巧弃利。
显微阐幽。
坎离震兑之宫。
宫内而咸居羽客。
东西南北之斗。
斗中而皆住真仙。
身驾德车。
轮转于混茫之外。
手持寿柄。
指挥于开辟之前。
寂尔无营。
澹然自得。
化其不化。
则万化而皆成。
生其不生。
则偫生而尽遂。
虚怀待物。
旷意承时。
泰山于秋毫之中。
秋毫仍大。
纳昆崙于黍米之内。
黍米犹宽。
大象无形。
五岳空空而立也。
大信不约。
四时默默而行焉。
真宗之教皆成。
不宰之功益著。
太上金阙元元天皇大帝
则我巨唐之高祖
按国语曰。
周平王七载洎于秦。
至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即三十六代之圣孙。
赫赫日苗。
布荫于普天之下。
明明国叶。
垂芳于率土之滨。
当其幽原既开。
九气陶蒸而未已。
元化大阐。
六虚流转而勿休。
设不二之教门。
稽真一之宗本。
浩风吹海。
三回之重作飞尘。
劫火销山。
五度之却为平地。
先逍遥于青运。
青运既周。
后汨没于赤明。
赤明复毕。
九十九万亿岁。
贮在弹丸。
五千五百重天。
藏于卵壳。
殷高宗御极之际。
周文王演易之初。
神光流入于琼胎。
瑞彩结成于金骨。
不坼不副。
诞弥于八十馀龄。
降瑞降祥。
过期于二万馀昼。
足蹈不灭之理。
手握长生之文。
包乾裹坤。
把日捉月。
额列参午。
圆穹。
耳开三门
鼻立双柱。
白血紫脑。
苍肝青脾
项引三十五光。
齿含四十八贝。
七色青莲而随步。
千年白鹿以呈休。
田变双桧不彫。
江河枯而九井不竭。
苦县赖乡之里。
灵迹长存。
陈国涡泉之滨。
神踪不泯。
七百弟子。
指扶桑为故林。
九五帝君。
开日宫为旧馆。
详其元始。
稽彼厥初。
俯窥溟涬之前。
下视浑沦之后。
随机设教。
作九古之楷模。
应变无方。
为百王之轨范。
若乃岁起摄提。
肇开气象。
一十三圣之践祚。
万八千年之应图。
我太上圣祖应运降迹。
与天皇为师。
上清下浊之初开。
相离未远。
六合八纮之乍坼。
相去未遥。
正方圆上下之形。
定洪荒朴略之状。
川新融而水仍晦。
山始结而石未坚。
种天上之白榆
初生历历。
植月中之丹桂
乍出依依。
配四海于四神。
付五行于五帝。
是时乾象犹低。
坤形仍薄。
立极定位。
敷化建功。
我太上圣祖屑迹下降。
与地皇为师。
分配刚柔。
制定寒暑。
地增博厚。
天益高明。
圣力难穷。
神功靡测。
万木甲坼。
万草勾萌。
羽族毛偫。
区别于兑离之位。
介虫鳞类。
支分于坎震之宫。
四溟之水皆空。
未生鱼鳖。
五岳之形俱静。
未吐云霞。
已逾清海之年。
又离清海之岁。
二圣既理。
四表生光。
我太上圣祖博施济众。
与人皇为师。
三百六十之川。
初分血脉。
万一千五百之策。
乍配偶奇。
三壬三乙之神。
离胎于水木。
六丙六辛之将。
出孕于火风。
一百五十六代。
四万五千馀年。
始称通元天师
再号金阙帝君。
三名盘古先生
洎乎庖羲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以道宏济。
降迹为师。
仰观圆盖之文。
俯察方舆之理。
教之以画八卦。
指之以分三才。
助之以造书契之文。
制之以代结绳之政。
典坟自我而出。
经籍自我而生。
以佃以渔。
盖取明离之象。
一索再索。
用乎出震之功。
凤凰呈瑞于帝庭。
龙马负图于河洛。
享国一万八千岁矣。
洎乎连山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救时屈已。
下为帝师
付之以五运。
分之以四时。
助之以正万机。
明之以辨百谷。
变饮血茹毛之化。
移蒉桴土鼓之音。
毁穴焚巢。
上栋下宇。
范金合土。
燔黍擘豚。
制耒耜以济兆人。
作陶冶以利万物。
天雨以呈瑞。
地芸稼而彰稔。
农食嘉谷
山出器车。
洎乎有熊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隐身于崆峒之中。
放心于杳冥之外。
乃亲降辇路。
礼展师资。
能抠衣以趋隅。
遂屈膝而问道。
当是时也。
榆罔凌虐。
蚩尤作乱。
化鱼鳖为兵士。
以助王师。
变云雾为神祇。
潜扶军阵。
能弭兵于鹿。
致偃戈于阪泉。
东游青邱之乡。
北到洪堤之境。
受丹经于王屋
登苍冥于鼎湖
屈轶既生。
蓂荚复出。
若非大道。
孰可致斯。
洎乎金天氏之王天下也。
承姬水之源。
熊山之录。
告天类帝。
缵绪守文。
我太上圣祖乘九龙之辇。
降以为师。
号太极先生
说庄敬之典。
教之以顺时迎气。
昭配神明。
禋于六宗。
秩于偫望。
乾乾翼翼。
得礼之宜。
羽族呈休。
命之以鸟官为理。
分布九鳸。
以统八司。
景合璧以表灵。
凤衔图而示贶。
悉由至道。
彰此模。
逮至高阳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教之以解纷塞兑。
治国安民。
涤荡九黎。
陟明八凯。
有龙野紫髯之凶丑。
有蛇身赤发之巨魁。
力拔不周。
首触山碎。
天低西北。
致日月之西行。
地亚东南。
使江海而东注。
追呼六甲。
役御百灵。
训之以微言之经。
教之以大顺之道。
乘元虬之迅驾。
或适幽陵。
御素螭以遐游。
或臻蟠木。
观吾仙
万年而一度开花。
睹我灵爪。
四劫而一回结实。
及乎高辛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敷道布化。
下济为师。
谭黄庭之妙言。
隐日遁月。
绿图之嘉号。
迁邑移城。
制九州之名。
作六英之乐。
封勾芒以佐苍帝。
敕蓐收以翼白方。
岱岳而印金泥。
照寰区而开玉镜。
饮大活之井。
不夜之乡。
燔青鸾之膏。
充下仙之次馔。
擘黄骐之脯。
为上客之珍羞。
逮至陶唐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暂垂至理。
下降为师。
讲元德之经。
道巳匡于元化。
应丹灵之瑞。
名冀列于丹邱。
和煦清风。
不作鸣条之响。
雍熙黄发。
时闻击壤之声。
庖厨之肉脯自生。
胾肴失味。
山谷之醴泉潜涌。
曲檗无功。
达四聪以辟四门。
立五事而敷五教。
披鹿裘以食粝馔。
端拱于土阶。
挂鹤氅而饮流霞。
凝思于瑶圃。
有虞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谭无为之理。
讲离合之经。
三苗克悛。
四罪咸服。
百揆时序。
五典慎徽
怀明神之珠。
昭华之玉。
眉与发等。
表践祚之嘉祥。
寿与天齐。
彰延龄之景福。
甄一十六相。
用二十五臣。
致百辟以协和。
如鱼在水。
感兆人之归凑。
如蚁慕膻。
化灵气为天书。
何劳笔力。
结卿云为宝殿。
不假人工。
夏后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克匡王道。
爰作帝师
谭德戒之经。
行为国之法。
栉沐风雨。
刊槎山林。
九年理水之功。
为四载勤王之业。
卑宫陋室。
尽力于沟洫之时。
褴服缕衣。
饰身于黻冕之礼。
导马颊而奔流竹箭。
龙门而迅激桃花
救兆庶而皆免为鱼。
济陆土而永非成海。
胸罗玉斗。
挂天文之在躬。
手展瑶图。
悬国命之由已。
故知大道者三教之冠冕。
上德者百圣之宗元
成汤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权离左极。
下为王师。
说长生之经。
体自然之道。
去三面之网。
开一目之罗。
兽远逝而莫萦。
禽高翔而不罥。
引万方而罪己。
六事以责躬。
话之以八素七真。
讲之以六虚十诀。
千岁桃花之蜜。
味掩朱浆。
九垓薤叶之蔬。
滋沾红露。
乘三光而电转。
驾六气以烟腾。
窥海渎如涓涔。
视嵩衡如茧栗。
餐风饮露。
跨空摄虚。
以十洲为少游之宫。
以六极为暂别之馆。
驱徭中士
役试上仙。
素发一茎。
悬起万斤之石。
绿筠数尺。
变成百丈之龙。
得之者七祖超升。
失之者一身迷误。
必在坚修慎习。
弃苦忘辛。
可以陶冶二仪。
埏填九土。
青羊肆者。
按本纪则太上元元大帝第二降生之所。
自殷道否闭。
周德凌夷。
陆海沸腾。
百川振动。
山鸣谷吼。
雨啸风号。
历藏史以同尘。
弃柱下而隐迹。
东离魏阙。
西度函关
乘青牛宛转之车。
驾白凤逍遥之辇。
徐甲执御。
从仙以爰来。
尹喜占风。
知道君之必至。
暂别而三千甲子。
曾作赤童。
相逢而八百年龄。
永依黄老。
潜传妙诀。
暗付微言。
重为千日之期。
再结一时之会。
暂朝元始。
却上天中之天。
永奉宗师。
重归象外之象。
开寒灵之丹殿。
登众宝之琼台
坐紫金之床。
凭碧琳之机。
太清仙伯。
仗星光锦文之旗。
太极仙翁。
执月华命神之节。
皆拜手稽首。
以心观心。
于是敕青帝之青童。
化羊于蜀国
乘紫云于紫府。
降瑞于王宫。
将停不嗄之声。
须及来斯之乳。
闻喜至。
顿止婴啼。
爰初从赤子之声。
却变白头之士。
顷刻而身馀十尺。
须臾而面放五光。
头戴七曜玲珑之冠。
肩垂九色离罗之帔。
卫士逾亿。
从仙成偫。
感十方之众真。
遍满寥廓。
应八表之瑞气。
充塞虚空。
香散九微之烟。
花飞六出之雪。
将离蜀土。
欲化胡风。
远适流沙。
长移犷俗。
及身毒罽宾之国。
教头陀阿柱之王。
恣刚强愎戾之心。
起烹焚錾刺之意。
巨锜然以沸地。
我则入之如凉泉
积薪烈火以连天。
我则坐之如绀雾。
挟白挺者观如蓬草。
持赤刃者视若铅刀。
四天之兵众俱来。
声喧霆霹。
万里之神威共护。
力转山河。
八十一种之獯戎。
皆归清化
二千馀国之犷悍。
永革昏风。
俗既变矣。
道既成矣。
分身作佛。
济如来千劫之功。
降迹为师。
救王者万机之务。
至若铜浑测运。
玉历推祯。
天七五而一三。
及九乃满。
地八六而二四。
到十乃盈。
变通阳九之灾。
穷研百六之数。
宓羲轩昊之代。
无以免斯。
高辛唐虞之朝。
不能避此。
粤以广明元祀。
岁在上章。
月当大蜡。
巨猾开衅于天邑。
渠魁俶扰于国步。
兵缠九野。
偫臣咸议于省方。
蛇起陆风。
四岳齐迎于巡狩。
长鲸呀口。
闻欱沣吐镐之声。
封豕横牙。
冲列刃攒鍭之队。
牛蛇未搏。
食吾黎庶之膏。
象蚁未除。
穴我楼台之地。
尘蒙华盖。
盗梗天衢。
九龙齐驾于云舆。
玉轮西转。
万乘同回于坤轴。
金阙南开。
涉水则波神捧舟。
登陆则地祇扈跸。
太元城内。
化出行宫。
濯锦江边。
权安正殿。
执玉帛者数盈万国。
列鹓鹭者位满千官。
鸡林之郡来朝。
鳌山解缆。
鹤拓之城入贡。
象驾来王。
当戎夷率服之辰。
诚文轨混同之日。
苗人未格。
方资益赞之谋。
扈氏延诛。
正赖允师之力。
熊韬豹韬之将。
俯立军功。
龙角羊角之山。
可追圣瑞。
二十八化。
犹乘白鹤而来。
一百六灾。
必跨苍虬而救。
潜扶宗社。
幽赞子孙。
赤光照灼于庭台。
太平显兆。
紫气晶莹于筱。
元吉尤彰。
稽彼变通。
明兹感应。
寻其灵迹。
果获宝砖。
上有古篆。
文曰太上平中和灾。
于是验其六字。
表此百祥。
击之即声类鸣璆。
观之则状如宏璧。
历周秦魏汉之代。
玉篆仍新。
经晋宋梁隋之朝。
银钩不故。
藏诸韫椟。
秘其缄縢。
克盛皇猷。
显标青史。
岁代绵邈。
疆井变移。
旧址苔封。
古坛芜没。
仙乡故里。
半落俗家。
真境馀风。
惟残瓦砾。
枯松夜月。
稀闻元鹤之声。
暮草秋烟。
空听莎鸡之响。
当时云洞
多隐狐狸。
昔日芝田。
尽生禾黍。
遐追灵迹。
显验休祯。
皇帝特下明诏。
创造灵宫。
恩赐内外。
行用库钱二百万。
爰徵班匠。
乃速厥功。
于是木神选材。
九层重构。
地祇献土。
百堵俱兴。
水伯进泉以为池。
山灵走石而作础。
巍峨云阁。
乍似化成。
岌嶪霞堂。
初疑涌出。
檐张羽翼。
栋压虹蜺。
粉壁霜凝。
丹楹火亘。
窗笼倒景。
户辟长霄。
塑像新成。
仪形乍降。
神情欲语。
似讲五千之文。
意貌将行。
远化十方之士。
金炉芬馥。
宝伞回旋。
乍睹出槛之羊。
犹疑跪乳。
初观如练之马。
尚虑嘶风。
庭剪蓬茅。
重生瑶草。
园除槿。
再吐琼花
冈阜崔嵬。
楼台显敞。
齐东溟圆峤之殿。
抗西极化人之宫。
剑阁之灵威。
尽归行在。
簇峨嵋之秀气。
半入都城
烟粘碧坛。
风引清磬。
故得五老下降。
四真俱来。
画地而成其江湖。
撮土而作其山岳。
坐致风雨。
可以倒洛倾河。
立起云烟。
可以反昼作夜。
化草木以成军旅。
变士马以成丛林。
如斯出师。
岂惟百胜。
如斯伐叛。
何啻七擒。
是以天灾流行。
尽彼盈虚之理。
历数倚伏。
禀其否泰之宜。
左慈呼召于神兵。
鞭笞偫盗。
许逊指挥力士
剪荡狂妖。
所以阴骘兆人。
弥纶万里。
祁瞒丹水
累陈馘告之功。
牧野昆阳
累献遗俘之捷。
戈甲耀乎八水。
营垒塞乎四郊。
阵势云横。
军声雷动。
血洒空而骤雨赤。
沙涨野而飘云黄。
困兽摧牙。
长蛇畏尾。
效鄾人之宵溃。
观楚幕以昼空。
德均而义士致身。
气直而王师难老。
度日而长鸣金鼓。
曾不告劳。
终年而不解铁衣。
未尝言苦。
既而凤城光复。
龙德昭明。
枉矢当弦。
穿月之功奚用。
长竿在手。
撞天之势何为。
遂至修鲵脱泉。
狂兕入匣。
师道运末。
断领于赤心之徒。
禄山数穷。
劈腹于苍头之辈。
况逆巢干纪。
悖气凌空。
鸣蝼蝈七百馀龄。
聚豺狼数十万众。
伤残九土。
凌犯二京。
盖因祝天网以缓诛。
布仁风而宽戮。
遂偷生之五载。
并除恶于一时。
蚩尤之冢既成。
坚埋铁额。
长狄之喉已断。
永戢雕戈。
立此神功。
实资道力。
我太上金阙元元天皇大帝为天地父母。
王宗师。
历教三皇。
皆万八千岁。
候乎四气交会。
五运合同
国位永付于子孙。
圣祚上齐于日月。
克绍万八千之岁矣。
高祖神尧皇帝应天受命。
历数在躬。
以乡观乡。
去仙乡之无远。
上德不德。
增帝德以弥高。
辍九尺之班符。
封山印海。
追八景之仙辂。
辗雾盘云。
负扆垂旒。
当阳阐化。
太宗文武皇帝握乾阐坤。
修文偃武
大礼无体。
百礼而尽执根元。
大音希声。
一声而振动金鼓。
天锡勇智。
絷虎豹如束刍。
神助皇威。
跧蛟螭如结蚓。
还真返素。
游艺依仁。
以无绳为绳。
缚六雄与五霸。
以不器为器。
笼四海与九州。
然后争于不争。
则战争而永息。
欲于不欲。
则嗜欲而长消。
方士众臻。
真公来格。
安期异状。
大若匏瓜。
园客之茧殊形。
磊如盆盎。
垂衣一百五十代。
享国一万八千年。
伏惟圣神聪睿仁哲明孝皇帝陛下克绍丕图。
统兹大业。
心悬寿镜。
身享福庭。
道中兴。
国根深固。
永保神器。
长正皇纲。
虎牙将军
领八千之勇士
龙头元帅
提百万之精兵。
永以镇定区中。
永以削平天下。
巨鳌毙而形躯塞海
长鲸戮而鬐鬣插天。
或炙或焚。
尽千山之木。
以烹以饪。
竭五湖之泉。
紫焰腥膻。
青萍膏血。
祅日堕落。
孛星陨坠。
苍旻开豁。
黑气消亡。
献巨逆之三颅。
告行朝之九庙。
耀武威于英代。
立京观于神州。
岁越大椿。
年逾巨浸。
天眷北顾。
备法驾以返庭。
泽东流。
乘仙舆而怀魏阙。
集偫牧以颁瑞。
朝诸侯于明堂。
摭逸搜沈。
兴灭继绝。
八龙云篆。
降禹稷之天书。
二武圣文。
商周之帝德。
中阶平而国泰。
德正而时雍。
宝祚之神功。
由太上之圣力。
端拱垂衣。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剑南西川节度使太尉中书令颍川郡王陈敬瑄
夏日高悬。
吐赫曦之可畏。
德星永聚。
实祥瑞以明标。
遥辟龟城。
远迎龙驾。
献璿玑以酌大化。
如转碧天。
移蓬莱以作行宫。
似离沧海。
郭琪扇摇于行伍。
阡能搔动于山林。
韩秀升聚蚊为雷。
阳师古积萤斗日。
生擒者有同缚鼠。
诛戮者无异刲羊。
舞百兽于庭前。
堪标玉牒。
役五丁于麾下。
可碎铁山
文翁武侯之才。
萧猷浚之策。
未可与俦。
昔韦南康镇成都
二十馀载。
郭汾阳为辅弼。
二纪在朝。
比其勋庸。
量其惠化。
则请留九闺之储。
一裘之岁。
未为多矣。
耀陈氏剑南之政。
裴度淮西之功。
具载典彝。
永光勋绩。
行在都指挥使左神策军中尉十军军容田令孜
昆冈玉柱。
独力扶天。
大华金莲
张心捧日
佐圣而出。
为国而生。
有逾千越万之才。
有闻一知十之智。
暧然和气。
助青帝发生之仁。
卓尔高情。
仰素王垂训之道。
符而五贼皆见。
握人镜而万象难逃。
聪可听其无声。
明可察其未眹。
弼时立德。
开国承家。
赏罚无私。
九土之诸侯怀惠。
恩威普度。
十军之将帅归心。
克已推诚。
虔心奉道。
古原层构。
敬之而无异丹台。
旧贯规绳。
仰之而如升白日。
礼无上之主。
事威仪之法王
神兽八千。
冲犀象如蝼蚁。
天丁三亿。
转海岳如萍蓬。
尚父之成功。
身居第一。
汉酂侯之著绩。
才独无双。
镂鼎铭钟。
纪勋颂德。
左仆射平章事萧遘
器业绝伦。
神秀贯古。
笔海压淮湖之浪。
学山凌衡霍之峰。
天植国桢。
文滋相业。
一匡皇化
八秉洪钧。
函丈之间。
布奇兵之亿万。
跬步之内。
安率土之蒸黎。
黄鹤频鸣。
召公之可控。
青牛不喘。
邴吉以难知。
吏部尚书平章事韦昭度
重器。
社稷令臣。
当昴位以星悬。
镇台阶而山立。
蕴圭璋特达之德。
植松贞固之心。
穷训典以立心。
正风正雅。
调盐以味道。
肥国肥家。
仲父上公
空就九三之位。
大临梼戭
虚垂二八之名。
兵部尚书平章事裴澈
泽马表瑞。
天骥呈祥。
雄节贯时。
清风涤俗。
银汉横空而高朗。
玉绳垂象之英华。
学川则四渎波澜。
书林则五松烟雨。
正气凛于朝野。
直道贯于羊肠。
自辍职瀛洲。
登庸昭代。
重持傅说之舟楫。
再秉皋陶钧衡
皆磨智刃而裁莽腰。
尽淬文锋而刳卓腹。
飞龙使杨复恭
甲门华冑。
鼎族令名。
三教精通。
九流澄澈。
体物则左张却立。
缘情则鲍谢推先。
论昆仲而八龙掀鬐。
谈经史而五鹿折角。
秉枢衡于累代。
贯名氏于百家。
吴季札之仙姿。
孔文子之敏惠。
青山蕴玉。
发偫岫以光辉。
绿水怀珠。
起一川之晶彩。
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苗允礼。
四渎比位。
五星炳灵。
清掩玉壶。
义轻金诺。
智圆若月。
长垂助日之光。
辩注如川。
每凑为王之海。
秉气正直。
执心温恭。
王佐宏才。
帝臣重器。
当轴而身回地纪。
持枢而手正天文。
宿禀道门。
素钦直教。
信言不美。
常行质奏之词。
法语可尊。
每契和平之理。
枢密使骠骑大将军李顺融
三杰挺生。
千山发秀。
元礼龙门之峻。
及令孙。
少君鹤驾之高。
福兹灵叶。
掌万机之密务。
济一国之黎人。
公清而水镜含虚。
正直而朱绳让美。
博学则邱坟著绩。
操觚则锦绣成文。
实腹守真
弃百虑于襟怀之外。
虚心待物。
纳八荒于方寸之间。
监军使骠骑大将军兼三川制置都监刘景宣。
景宿呈祥。
卿云布彩。
风骨俊迈。
才量宏深。
淮南王之琼林。
骖鸾不远。
河上公友。
跨鹤非遥。
赞护克勤。
勋庸永著。
左街威仪明道大师尹嗣
大仙灵苗。
高族茂叶。
太上元元之上足。
文始真君之哲孙。
七岁悟道。
十三逢师。
紫玉之骨将
终游阆苑。
黄书之文已究。
即上朱陵
道士李无为。
国源清派。
天叶芳阴。
真诀千里。
穷研咸达。
仙经万卷。
讽览无遗。
皆同在师门。
结为道友。
三天凤玺。
化灵㤅以成书。
一粒龙丹。
驻童颜而劫。
星冠月帔。
上礼于元皇
虹辔云舆。
前朝于大帝。
金蚕五斛。
暗吐仙丝。
琼节一双。
遥迎真侣。
自昔忠臣明主。
咸理国以升天。
应历运以救时。
苏生灵而毕绩。
少昊颛顼
皆上紫微之
太公。
俱乘碧霞之辇。
其宫室牖户。
台榭池塘。
似云雾之结成。
如丹青之写出。
七十二之福地。
三十六之洞天。
神仙之窟宅相连。
青城为户牖。
真境之风烟不杂。
嶓冢为坛台。
可以济渡四迷。
开宏七部
仙衣非制而自有。
岂假纫针。
仙车不驾而自行。
曾无辙迹。
九重天上。
白玉为京。
千雉城中。
黄金作殿。
披衮服而身挂日月。
戴冕旒而坐镇乾坤。
天纲正而四气和。
国步而三元序。
手执长生之柄。
制定白驹。
心藏要道之根。
控乘赤鲤。
况乎代变时迁。
绵历于三千馀岁。
建邦立国。
峥嵘于四万馀年。
门巷新成。
人烟渐炽。
当时阛阓。
髣髴如存。
今日宫庭。
精新尤盛。
七色凤辇。
驾幸仍频。
九班龙舆。
巡礼弥敬。
太虚天馆。
常开不夜之门。
天极福堂。
永对长春之
气连碧落。
光掩赤城
臣职忝禁林。
身叨词客。
海而素浅。
渡文河而不深。
董仲舒五彩之蛟。
稀来笔下。
杨子云三清之鴳。
少到毫端。
愧无黄绢之才。
难纪紫烟之瑞。
词曰。
洪源肇开。
浩劫无际。
恍惚大道。
希夷象帝
太初既隐。
太始来继。
元黄在壳。
清浊未蜕。
天地之前。
亿千万岁。
山比我久。
如电之逝。
海比我大。
如丝之细。
与释比较。
空门永闭。
并功。
章甫无势。
昭德塞违。
解纷挫锐。
设教随机。
应变无滞。
三皇益明。
五帝增睿。
率土皆泰。
偫生咸济。
楼观发轫。
函关挂轊。
罽宾阐化。
身毒布惠。
无状之状。
无声之声。
去莫可送。
来莫可迎。
强字之字。
强名之名。
太虚之上。
黄金为城。
杳冥之外。
白玉作京。
焕赫六极。
牢笼八纮。
万国同酌。
百壑咸倾。
莫得而竭。
莫得而盈。
浅而行者。
长居利贞。
深而行者。
永致太平。
凛凛烈气。
化作天丁。
郁郁劲草。
变为神兵。
火刀电耀。
霜剑虹明。
戮封豕。
瓜剖长鲸。
地古风变。
俗阜时清。
年代绵邈。
岁月峥嵘。
新宫是建。
永观厥
赫赫高祖
明明圣孙。
开凿造化。
刳剔胚浑。
把捉日月。
包裹乾坤。
鸾跄凤跱。
虎步龙蹲。
鸟卵之中。
可纳穹旻。
黍粒之内。
能藏昆崙。
尘波澄澈。
智浪渊沦。
迷罗自解。
莹镜难昏。
万象俱尽。
惟道独存。
三教争长。
惟道独尊。
心藏五贼。
国静九门
逢逢谏鼓。
汛汛衢樽。
五方入贡。
八表争奔。
车徒川骛。
租赋云屯。
巍峨玉皇。
焕赫金箓。
灵宫八海。
水府四渎。
宝位。
天禄。
巨寇枭殄。
神州克复。
去召千神。
来臻百福。
天转碧轮。
地旋黄毂。
献玉十珏。
贡金九牧。
寒暑运行。
祯祥倚伏。
害蛟毙刃。
狂兕殪镞。
轩镜在握。
殷绳当木。
琼台九层。
银蚕五斛。
手指青牛。
骑白鹿
洞启括苍
天开王屋
皇根国叶。
天族。
明堂端拱。
元臣启沃。
四海万方。
无思不服。
九虬夭矫。
双凤回旋。
鹤驾清汉。
鸾骖紫烟。
累行盈百。
积功满千。
丹琼楼高。
上接九天。
碧玉坛峻。
下降八仙。
犬吠蓬岛
龙耕芝田。
地有谦道。
东走众川。
人居上德。
南御偫贤。
大活之井。
长生之泉。
延洪圣祚。
万八千年。
涅不缁
乌非染黑。
然于自然。
得于自得。
何以发蒙。
内辨其惑。
何以开悟。
中修其
如车指南。
似星拱北
隐见无常。
变化不测。
大象难包。
二仪益塞。
大智难展。
六合陋仄。
长生之柄。
永寿之域。
朝服刀圭。
暮生羽翼。
庙献三颅。
风清万国。
灵观新构。
偫仙来格。
琼宫宝台。
玉书金策。
丰碑岳立。
巨龟鳌逼。
词惟颂美。
文匪诞饰。
鸾鹤翘蹲。
龙蛇腾掷。
紫气氤氲。
赤光歙赩。
七圣握图。
九皇执敕。
梵宇无光。
失色。
端冕明堂。
垂旒御极。
运齐三五。
庆延万亿。
开辟寰宇。
咸仰道德。
永致中兴。
皆从帝力。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其九 唐末 · 李咸用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引用典故:太玄 俗眼白 姜子牙 太易
太玄太易小窗明,古义寻来醉复醒。
西伯纵逢头已白,步兵如在眼应青。
寒猿断后云为槛,宿鸟惊时月满庭。
此景得闲闲去得,人间无事不曾经。
奉制文武诗其十四 明 · 徐溥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莫道兵家不是儒,太公韬略胜孙吴
试观大易师贞戒,仁义从来是远图。
转对条上三事状1088年5月1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七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三年五月一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状奏:准御史台牒,五月一日文德殿视朝,臣次当转对,虽愚无知,备位禁林,怀有所见,不敢不尽,谨条上三事如左。
一、谨按唐太宗著《司门令式》云:「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
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祖宗之制,自两省两制近臣、六曹寺监长贰,有所欲言,及典大藩镇,奉使一路,出入辞见,皆得奏事殿上。
其馀小臣布衣,亦时特赐召问。
非独以通下情,知外事,亦以考察群臣能否情伪,非茍而已。
臣伏见陛下嗣位以来,惟执政日得上殿外,其馀独许台谏官开封知府上殿,不过十馀人,天下之广,事物之变,决非十馀人者所能尽。
若此十馀人者,不幸而非其人,民之利病,不以实告,则陛下便谓天下太平,无事可言,岂不殆哉!
其馀臣僚,虽许上书言事,而书入禁中,如在天上,不加反复诘问,何以尽利害之实,而况天下事有不可以书载者,心之精微,口不能尽,而况书乎?
恭惟太皇太后以盛德在位,每事抑损,以谦逊不居为美;
虽然,明目达聪,以防壅塞,此乃社稷大计,岂可以谦逊之故,而遂不与群臣接哉!
方今天下多事,饥馑盗贼,四夷之变,民劳官冗,将骄卒惰,财用匮乏之弊,不可胜数,而政出帷箔,决之庙堂大臣,尤宜开兼听广览之路,而避专断壅塞之嫌,非细故也。
伏望圣慈,更与大臣商议,除台谏、开封知府已许上殿外,其馀臣僚,旧制许请间奏事,及出入辞见许上殿者,皆复祖宗故事,则天下幸甚。
一、凡为天下国家,当爱惜名器,慎重刑罚。
若爱惜名器,则斗升之禄,足以鼓舞豪杰。
慎重刑罚,则笞杖之法,足以震詟顽狡。
若不爱惜慎重,则虽日拜卿相,而人不劝,动行诛戮,而人不惧。
此安危之机,人主之操术也。
自祖宗以来,用刑至慎,习以成风,故虽展年磨勘、差替、冲替之类,皆足以惩警在位,独于名器爵禄,则出之太易
每一次科场,放进士诸科及特奏名约八九百人,一次郊礼,奏补子弟约二三百人,而军职转补、杂色入流、皇族外戚之荐不与。
自近世以来,取人之多,得官之,未有如本朝者也。
吏部一官阙,率常五七人守之,争夺纷纭,廉耻道尽,中材小官,阙远食贫,到官之后,侵渔求取,靡所不为。
自本朝以来,官冗之弊,未有如今日者也。
伏见祖宗旧制,过省举人,御试黜落不少,既以慎重取人,又以见名器威福专在人主。
至嘉祐末年,始尽赐出身,虽文理纰缪,亦玷科举,而近岁流弊之极,至于杂犯,亦免黜落,皆非祖宗本意。
进士升甲,本为南省第一人,唱名近下,方有特旨,皆是临时出于圣断。
今来南省第十人以上,别试第一人,国子开封解元,武举第一人,经明行修举人,与凡该特奏名人正及第者,皆著令升一甲。
纷然并进,人不复以升甲为荣,而法在有司,恩不归于人主,甚无谓也。
特奏名人,除近上十馀人文词稍可观外,其馀皆词学无取,年迫桑榆,进无所望,退无所归,使之临政,其害民必矣。
欲望圣慈,特诏大臣详议,今后进士诸科御试过落之法,及特奏名出官格式,务在精覈,以艺取人,不行小惠以收虚誉,其著令升指挥,乞今后更不施行。
诸葛亮法正论治道,其略曰:「刑政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
宠之以位,位极则贱。
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
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也」。
唐德宗蒙尘山南,当时事势,可谓危急,少行姑息,亦理之常,而沿路进瓜果人,欲与一试官陆贽力言以为不可。
今天下晏然,朝廷清明,何所畏避,而行姑息之政!
故臣愿陛下常以诸葛亮、陆贽之言为法,则天下幸甚。
一、臣于前年十月内曾上言,其略曰:「议者欲减任子以救官冗之弊,此事行之,则人情不悦;
不行,则积弊不去。
要当求其分义,务厥中,使国有去弊之实,人无失职之叹。
欲乞应奏荫文官人,每遇科场,随进士考试,武官即随武举或试法人考试,并三人中解一人,仍年及二十五以上,方得出官,内已曾举进士得解者免试,如三试不中,年及三十五以上,亦许出官,虽有三试留滞之艰,而无终身绝望之叹,亦使人人务学,不坠其家,为益不小」。
后来不蒙降出施行,切虑当时圣意,必谓改元之初,不欲首行约损之政。
今者即位已四年矣,官冗之病,有增无损,财用之乏,有损而无增,数年之后,当有不胜其弊者。
若朝廷恬不为怪,当使谁任其忧,及今讲求,臣恐其已晚矣。
付乞检会前奏,早赐施行。
右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劄子1087年9月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八、《皇朝文鉴》卷五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九、《黄氏日钞》卷六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一、《文编》卷一七、《右编》卷二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七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二年九月八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劄子奏:臣窃见近者熙河路奏生擒鬼章,百官称贺,中外同庆
臣愚无知,窃谓安危之机,正在今日。
若应之有道,处之有术,则安边息民,必自是始。
不然,将骄卒惰,以胜为灾,亦不足怪。
故臣区区欲先陈前后致寇之由,次论当今待敌之要,虽狂愚无取,亦臣子之常分。
昔先帝用兵累年,虽中国靡弊,然夏人困折,亦几于亡。
横山之地,沿边七八百里中,不敢耕者至二百馀里。
岁赐既罢,和市亦绝,虏中匹帛至五十馀千,其馀老弱转徙,牛羊堕坏,所失盖不可胜数,饥羸之馀,乃始款塞。
当时执政大臣谋之不深,因中国厌兵,遂纳其使。
每一使至,赐予、贸易无虑得绢五万馀匹,归鬻之,其直匹五六千,民大悦。
一使所获,率不下二十万缗,使五六至,而累年所罢岁赐,可以坐复。
既使虏因吾资以德其民,且饱而思奋,又使其窥我厌兵欲和之意,以为欲战欲和,权皆在我,以故轻犯边陲,利则进,否则复求和,无不可者。
当时大臣因虏之请,受其词不纳其使,且诏边臣与之往返商议,所获新疆,取舍在我,俟其词意屈服,约束坚明,然后纳之,则虏虽背恩反覆,亦不至如今日之速也。
虏虽有易我意,然不得西蕃解仇结好,亦未敢动。
阿里骨,董毡之贼臣也。
契丹公主以弑其君之二妻。
董毡死,匿丧不发,逾年众定,乃诈称嗣子,伪书鬼章温溪心等名以请于朝。
当时执政,若且令边臣审问鬼章等以阿里骨当立不当立,若朝廷从汝请,遂授节钺阿里骨真汝主矣,汝能臣之如董毡乎?
若此等无词,则是诸羌心服,既立之后,必能统一都部,吾又何求,若其不服,则衅端自彼,爵命未下,曲不在吾。
彼既一国三公,则吾分其恩礼,各以一近上使额命之,鬼章等各得所欲,宜亦无患。
当时执政不深虑此,专以省事为安,因其妄请,便授节钺阿里骨自知不当立,而忧鬼章之讨也,故欲借力于西夏以自重,于是始有解仇结好之谋。
而鬼章亦不平朝廷之以贼臣君我也,故怒而盗边。
夏人知诸羌之叛也,故起而和之。
此臣所谓前后致寇之由,明主不可以不知者也。
虽既往不咎,然可以为方来之鉴。
元昊本怀大志,长于用兵,亮祚天付凶狂,轻用其众,故其为边患皆历年而后定。
今梁氏专国,素与人多不协,方内自相图,其能以创残呻吟之馀,久与中国敌乎?
料其奸谋,盖非元昊、亮祚之比矣。
意谓二圣在位,恭默守成,仁恕之心,著于远迩,必无用武之意,可肆无厌之求,兰会诸城鄜延五寨,好请不获,势胁必从,猖狂之后,求无不获,计不过此耳。
今者切闻朝廷降诏诸路,敕励战守,深明逆顺曲直之理,此固当今之急务,而诏书之中,亦许夏人之自新。
臣切以谓开之太易,纳之太速,曾未一战,而厌兵欲和之意已见乎外,此复蹈前日之失矣。
臣甚惜之。
今既闻鬼章之捷,或渐有款塞之谋,必将为恭狠相半之词,而继之以无厌之请。
若朝廷复纳其使,则是欲战欲和,权皆在虏,有求必获,不获必叛,虽媮一时之安,必起无穷之衅。
故臣愿明主断之于中,深诏大臣,密敕诸将,若夏人款塞,当受其词而却其使,然后明敕边臣,以夏人受恩不赀,无故犯顺,今虽款塞,反覆难保,若实改心向化,当且与边臣商议,茍词意未甚屈服,约束未甚坚明,则且却之,以示吾虽不逆其善意,亦不汲汲求和也。
彼若心服而来,吾虽未纳其使,必不于往返商议之间,遽复盗边。
若非心服,则吾虽荡然开怀,待之如旧,能必其不叛乎?
今岁泾原之入,岂吾待之不至耶?
但使吾兵练士饱,斥候精明,虏无大获,不过数年,必自折困,今虽小劳,后必坚定,此臣所谓当今待敌之要,亦明主不可以不知者也。
今朝廷意在息民,不惮屈己,而臣献言,乃欲艰难其请,不急于和,似与圣意异者。
然古之圣贤欲行其意,必有以曲成之,未尝直情而径行也。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夫直情而径行,未有获其意者也。
若权其利害,究其所至,则臣之愚计,于安边息民,必久而固,与圣意初无小异。
然臣窃度朝廷之间,似欲以畏事为无事者,臣窃以为过矣。
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
譬如无病而服药,与有病而不服药,皆可以杀人。
夫生事者,无病而服药也。
畏事者,有病而不服药也。
乃者阿里骨之请,人人知其不当予,而朝廷予之,以求无事,然事之起,乃至于此,不几于有病而不服药乎?
今又欲遽纳夏人之使,则是病未除而药先止,其与几何。
臣于侍从之中,受恩至深,其于委曲保全与众独异,故敢出位先事而言,不胜恐悚待罪之至。
取进止。
逍遥咏 其八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离男坎女甚清廉(原注:日月英华,阴阳大道,育养群品,生化万灵。故《老子》云:道生之。德畜之。各尽其清谨之用也。),金鼎分毫上火炎(原注:大药在鼎,用五行四象以陶镕至道,藏身以亡彼,去我为玄妙,差之纤毫,必炎炽欻作矣。)
莫把馀心怀利用(原注:失道于动,起念于心,欲期不乏之功,永作济世之用,即去道远矣。),古先学士诫无厌(原注:常思往古学道高人,尤诫无厌,冀臻于玄要也。)
深藏异宝参详理(原注:万汇禀灵,皆蕴道性,若能详究渊深,必得遇其妙旨。),已渐成形旋要添(原注:日月一年十二度合,圣人取象。三十日月,月次开鼎,添洗药物,方渐成灵丹大约矣。)
运转但教经岁月(原注:初自太易之始,洎乎卦象火记之终,其间一飞一伏,一佐一助,阴阳互相含养,遂经长久矣。),光扬溢目众人瞻(原注:玄功既就,光彩辉华,溢目动人,灿然可重矣。)
逍遥咏 其十三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还知受气禀天然(原注:道与气凝,故道气混然,是以气住神住,神住形存,乃天然也。),百法方为事理全(原注:金丹之术百数,其要在神水华池配合混融,方全事理,)
假合都来归至道(原注:天地动用之玄,阴阳运转之妙,五星四象,总合虚无也。),修持远大理通玄(原注:爰从太易,直至坎离二卦,其间从无生有,从有生无,递相含养,乃更通玄妙矣。)
二仪交感成祥瑞(原注:日盈月满,互为相生,阴阳数就,方成丹矣。),八卦刚柔被俗牵(原注:圣人托易象,立卦候,发智者而悟真英,岂彼浮俗而能消息焉。)
何谓此中生恍惚(原注:志修大药,动契天机,何在狐疑,强生恍惚也。),直须款曲细精研(原注:静而思之,精而鍊之。直须通幽洞微,必證彻视远听者也。)
大宋新译三藏圣教序端拱元年十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
大矣哉,我佛之教也!
化导群迷,阐扬宗性。
广博宏辩,英彦莫能究其旨;
精微妙说,庸愚岂可度其源?
义理幽玄,真空莫测,包括万象,譬喻无垠。
综法网之纪纲,演无际之正教,拔四生于苦海,译三藏之秘言。
天地变化乎阴阳,日月盈亏乎寒暑。
大则说诸善恶,细则比于恒沙。
含识万端,弗可尽述。
若窥像法,如影随形,离六情以长存,历千劫而可久。
须弥纳藏于芥子,如来坦荡于无边。
达磨西来,法传东土,宣扬妙理,顺从指归。
彼岸菩提,爱河生灭,用行于五浊恶趣,拯溺于三业途中。
经垂世以难穷,道无私而永泰
雪山贝叶,若银台之耀目;
岁月烟萝,超香界之自远。
巍巍罕侧,杳杳难名!
所以道资十圣,德被三贤。
至道起于乾元,众妙生太易
总繁形类,窍凿昏明,绝彼是非,开兹蒙昧。
有西域法师天息灾等常持四忍,早悟三乘,翻贝叶之真诠,续人天之圣教。
芳猷重启,运偶昌时
润五声于文章,畅四始于风律。
堂堂容止,穆穆辉华。
旷劫而昏垫重明,玄门昭显;
轨范而弥光妙法,净界腾音。
利益有情,俱登觉岸,无成障碍,求诸疲羸。
冥昧慈悲,浩汗物表,柔伏贪很,启涤昏愚。
演小乘,声闻合其仪;
论大乘,正觉立其性。
灵悟而蒙福,藏教缺而重兴。
幻化迷途,火宅深喻,虽设其教,不知者众。
善念而无量潜臻,恶业兴而随缘皆堕。
词御四众,积行十方,澍华雨于金轮,护恒沙于玉阙。
有顷之风不可坏,无际之水弗能漂。
澄寂湛然,圜明清净之智慧;
性空无染,妄想解脱之因缘。
可以离烦恼于心田,可以得清凉于宇宙。
朕惭非博学,释典微闲,岂堪序文,以示来者。
如縻萤爝火,不足比之于皦日;
将微蠡量海,未能穷尽于深渊者哉!
端拱元年岁次戊□,□月甲寅,七日庚申建。
推□□□□臣、涪州管内观察使检校太保、知永兴军府事、兼提辖五州兵士公事柴禹锡起居舍人陕西转运使□□□,□□中丞陕西转运副使郑文宝崇仪使永兴等州兵马驻泊都监王审钧,殿中丞陕西转运提点刑狱□□□□□,□候高班内品提点酒税方保言,殿中丞通判军府王扶供奉官兵马监押元范殿直、同监押□□□□□度,行军司马水丘隆,观察判官臧恕,观察支使崔宪节度推官赵湘立石,李邈题衔。
按:《金石萃编》卷一二五。又见《隆兴释教编年通论》卷二八(《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三套第四册),《父子合集经》卷一(《续藏经》第一编第一套第一册),《佛祖历代通载》卷一八(《大正藏》卷四九)。
杨柳枝词四首 其二 明 · 沈鍊
 押麻韵 出处:青霞集卷五
生憎杨柳性柔邪,才见东风舞未涯。
土长根生何太易豫章七岁始萌芽。
第五道 唐 · 吴师道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
问。
朕以紫极暇景。
青史散怀。
眇寻开辟之源。
遐览帝王之道。
或记载遥邈。
无其处而有其名。
或坟籍丧亡。
有其号而无其事。
将求故实。
以伫多闻。
至如化被柱州。
创基刑马。
两代之事谁远。
五德之运何承。
石楼之都。
见匪均霜之地。
穷桑之壤。
元非测景之区。
时将域彼偏方。
惟一隅而独王。
轻兹中土。
弃九洛而不营。
大夏之时。
化臻禁甲。
隆周之日。
道致韬戈。
而七十一征。
翻在风皇之运。
五十二战。
更属云官之期。
斯则偃伯之人。
无闻于太古。
推锋之弊。
反息于中叶。
浇淳之道。
名实何乖。
欲令历选前圣。
远稽上德。
采文质之令猷。
求损益之折衷。
何君可以为师范。
何代可以取规绳。
迟尔昌言。
以沃虚想。
对。
臣闻一剖为三。
始鸿濛于太易
九变于七。
渐茫昧于无为。
既分清浊之仪。
乃列君臣之位。
则有天皇首出。
瞰柱州而宅土。
地皇革命。
俯刑马以开都。
年匪异于万八千。
号稍殊于七十二。
既云木德。
亦曰火行。
开于天地之初。
录自帝皇之纪。
至若石楼远界。
穷桑延壤。
非万邦之土中。
为二代之天邑。
斯乃时犹鷇饮。
道上鹑居。
谁知风雨之均。
能建皇王之宅。
亦分长于九域。
岂独王于偏方。
乃观象垂衣。
化穆羲轩之代。
剪商伐扈。
人浇周夏之年。
而皇德方隆。
未弭战争之患。
王道才著。
复存韬偃之日。
是则怀柔伐叛。
取乱侮亡。
虽钟大道之行。
终伫胜残之战。
是政劣于太古。
非事优于中代。
陛下选芳列辟。
垂范千年。
王化既平。
能事斯毕。
亦何必损益今辰之政。
师谟往圣之规。
抚和琴而促柱。
御夷途而止辙。
因循勿失。
臣谓其宜。
谨对。
三请父在为母服期疏 唐 · 卢履冰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五
臣闻夫妇之道。
人伦之始。
尊卑法于天地。
动静合于阴阳。
阴阳和而天地生成。
夫妇正而人伦式序。
自家刑国。
牝鸡无晨。
四德之礼不僭。
三从之义斯在。
即丧服四制云。
天无二日。
土无二王。
国无二君。
家无二尊。
以一理之也。
故父在为母服周者。
见无二尊也。
准旧仪。
父在为母。
一周除灵。
再周心丧。
父必三年而后娶者。
达子之志焉。
岂先圣无情于所生。
固有意于国家者矣。
原夫上元肇年。
则天已潜秉政。
将图僭篡。
预自崇光。
请升慈爱之丧。
以抗尊严之礼。
虽齐斩之仪不改。
而几筵之制遂同。
数年之间。
尚未通用。
天皇晏驾。
中宗蒙尘。
垂拱之末
果行圣母之伪符。
载初之元
遂启易代之深衅。
孝和虽多反正。
韦氏复效晨鸣。
孝和非意暴崩。
韦氏旋即称制。
不蒙陛下英算。
宗庙何由克复。
易云。
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斯之谓矣。
臣谨寻礼意。
防杜实深。
若不早图刊正。
何以垂戒于后。
所以薄言礼教。
请依旧章。
恩敕通明
蒙付所司详议。
且臣所献者。
盖请正夫妇之纲。
岂忘母子之道。
诸议多不讨其本源。
所非议者。
大凡祗论罔极之恩。
丧也宁戚
禽兽识母而不识父。
秦燔书后。
礼经残缺。
后儒缵集。
不足可凭。
岂得与伯叔母服同。
岂得与姑姊妹制等。
三王不相袭礼。
五帝不相沿乐。
齐斩足为升降。
岁年何忍不同。
此并道听途说之言。
未习先王之旨。
又安足以议经邦理俗之礼乎。
臣请拟经义以明之。
所云罔极之恩者。
春秋祭祀。
以时思之。
君子可终身之忧。
霜露之感。
岂止一二周之服哉。
故圣人恐有朝死而夕忘。
曾鸟兽之不若。
为立中制。
使贤不肖共成文理而已。
所云丧也宁戚者。
孔子林放之问。
至如太奢太俭。
太易
皆非礼中。
苟不得中。
名为俱失。
不如太俭太焉。
毁而灭性。
犹愈于朝死夕忘焉。
此论临丧哀毁之容。
岂比于同宗异姓之服。
所云禽兽识母而不识父者。
禽兽偫居而聚麀。
而无家国之礼。
少虽知亲爱其母。
长不解尊严其父。
引此为论。
则亦禽兽之不若乎。
所云秦燔书后。
礼经缺残。
后儒缵集。
不足可凭者。
人间或有遗逸。
岂亦家户到而燔之。
假若尽燔。
苟不可信。
则坟典都谬。
庠序徒立。
非圣之谈。
复云安属。
所云与伯叔姑姊服同者。
伯叔姑姊有筵杖之制。
三年心丧乎。
所云五帝不相沿乐。
三王不相袭礼。
诚哉是言。
此是则天怀私包祸之情。
岂可复相沿乐袭礼乎。
所云齐斩足为升降者。
母齐父斩。
不易之礼。
三年问云。
将由修饰之君子与。
三年之丧。
若驷之过隙。
遂之则是无穷也。
然则何以周也。
曰。
至亲以周断。
是何也。
曰。
天地则已矣。
四时则已变矣。
其在天地之中者。
莫不更始焉。
以是象之也。
然则何以三年。
曰。
加重焉耳。
故父加至再周。
父在为母。
三年心丧。
今者还同父没之制。
则尊严之律安施。
丧服四制又曰。
凡礼之大体。
体天地。
法四时。
则阴阳。
顺人情。
故谓之礼。
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
非徒不识礼之所由制。
亦恐未达孝子之通义
臣谨按孝经。
以明陛下孝治之合至德要道。
请论世俗訾礼之徒。
夫至德谓孝悌。
要道谓礼乐。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
又礼有无体之礼。
无声之乐。
按孝经援神契云。
天子孝曰就。
就之为言成也。
天子德被天下。
泽及万物。
始终成就。
则其亲获安。
故曰就也。
诸侯孝曰度。
度者法也。
诸侯居国。
奉天子法度。
得不危溢。
则其亲获安。
故曰度也。
卿大夫孝曰誉。
誉之为言名也。
卿大夫言行布满。
能无恶称。
誉达遐迩。
则其亲获安。
故曰誉也。
士孝曰究。
究者以明审为义。
士始升朝。
辞亲入仕。
能审资父事君之礼。
则其亲获安。
故曰究也。
庶人孝曰畜。
畜者含畜为义。
庶人含情受朴。
躬耕力作。
以畜其德。
则其亲获安。
故曰畜也。
陛下以韦氏构逆。
中宗降祸。
宸衷哀愤。
睿情卓烈。
初无一旅之众。
遂殄九重之妖。
定社稷于阽危。
拯宗枝于涂炭。
此陛下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
无所不通。
使诸侯得守其法度。
卿大夫得尽其言行。
士得资亲以事君。
庶人得用天而分地。
此陛下无体之礼。
安上理人也。
上元已来。
政由宁氏。
文明之后。
法在凶人。
贼害宗亲。
诛灭良善。
勋阶岁累。
酺赦年频。
佞之则荣华。
正之则迁谪。
神龙景云之际。
其事尤繁。
先天开元之间
斯弊都革。
此陛下之无声之乐。
以移风易俗也。
臣前状单略。
议者未识臣之恳诚。
谨具状重进。
请付中书门下商量处分。
臣言若谠。
然敢侧足于轩墀。
臣言不忠。
伏请窜迹于荒裔。
古风 其十三 753年 盛唐 · 李白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引用典故:上汉槎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
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
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
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沈冥。
草创大还赠官迪744年 盛唐 · 李白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引用典故:纵横
天地为橐籥,周流行太易
造化合元符,交媾腾精魄。
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
罗络四季间,绵微无一隙。
日月更出没,双光岂云只。
姹女乘河车,黄金充辕轭
执枢相管辖,摧伏伤羽翮。
朱鸟张炎威,白虎守本宅
相煎成苦老,消铄凝津液。
髣髴明窗尘,死灰同至寂。
(一作铸)冶入赤色,十二周律历。
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
白日可抚弄,清都在咫尺。
北酆落死名,南斗上生籍
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
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
吾求仙弃俗,君晓损胜益。
不向金阙游,思为玉皇客。
鸾车风电龙骑无鞭策。
一举上九天,相携同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