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舒州周将军庙碑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四、全宋文卷二八、《徐公文集》卷一一、《全唐文》卷八八四
将军讳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吴史列传,功炳乎丹青;皖城遗祠,颂阙乎金石。呜呼!皇天有造物之柄,有爱民之仁,必待圣人而后行;王者有承天之德,有济世之量,必待圣人而后发。故天人合应,圣贤相须,民之司命,阙一不可。虽复凌云之构非一木之材,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然其建大号,运长策,总览英杰,弘济艰难,亦一二人而已。故革夏者九有之师,而伊尹为阿衡;剪商者三千同德,而吕望为尚父。秦为无道,高祖诛之,则酂侯盖于群后;莽据闰位,光武正之,则仲华冠于四七。汉宗失御,孙氏奋发,破虏、讨逆,继志勤王,而将军倾盖于千载之期,濡足于百六之会。策名江左,宣力中朝,殊勋盛烈,旷代齐契,何其伟哉!于时王业始基,群凶方炽,国难荐及,人心屡摇。将军情发于中,义形于色。履艰危之际,贞节弥坚;率振荡之众,伸威方厉。推诚以明大义,故逆折游说之锋;屈身以表至公,故首定君臣之敬。摧赤壁之阵,势动九州;建汉中之谋,量包四海。于是强敌摄迹,群生延颈。奸雄之智,无所施焉;汉室之隆,未可量也。呜呼!天未悔祸,国之不幸,修涂止于偏帅,大命殒于巴丘,流恸于当时,遗恨于终古。岂四百之祚,历数难移;三分之基,疆宇有限?不然,何雄才大略,神授之如彼;短命促龄,天夺之如此?忽乎茫昧,不可得而详也。夫英声由于茂实,元功出于全德。威棱所及,非勉强之攸能;绩用斯存,岂毁誉之可夺!有吴为新造之国,柴桑乃观望之师,大帝非争衡之才,子布有私室之顾。将军投袂而起,横戈以出。魏、蜀二主,天下英雄,或垂翅而宵奔,或俛首而求救。降兹以往,乌足道哉!至于分财推宅之仁,观乐审音之妙,知人先觉之哲,存交服物之怀,实天縰其能,亦行有馀力矣。嗟夫!民坠涂炭,真主所以臞瘠;天造草昧,良佐所以驱驰。非君臣同体,不足以济大业;非帷幄共断,不足以制横流。将军能沮幼生之谭,而吴主亦能拒敌国之间;将军能画不世之策,而吴主亦能破群疑之心。故得丕显霸功,若斯之盛。当此时也,如赵士之碌碌,汉相之龊龊,徒使有若林之会,安能施一绳之维?又况于市道之交、署门之客哉!此义夫节士所以感激于风云,惆怅于时运者也。呜呼!微管之绩既耀于中区,盛德之祀遂崇于东夏。历世逾远,善庆弥彰,翼子谋孙,徙封移社。而支庶繁衍,故在舒庸,召树犹存,鲁堂无坏。光灵不泯,实生太尉、中书令、西平恭烈王焉。半千之运,悬符祖德;万夫之望,允济时屯。始为定乱之雄,终为佐命之老,而仁风所被,多在故乡。王与嗣子邺,皆节制庐江;今仲子祚,复刺举潜部。过里门而载轼,瞻庙貌而长怀,命梓人以新其堂奥,督里宰以除其径术,教祝史以洁其笾豆,率宗属以荐其孝思。肇建丰碑,以永前烈。懿哉!象贤之美、共理之勤,民用接和,岁则大有。戾夫不佞,敢作颂云:
皇天上帝,敷佑下民。既命贤主,亦生贤臣。有若将军,救时之屯。仗义秉信,资忠辅仁。堂堂定策,謇謇忘身。雄飞夏口,横荐江陵。将军犹生,汉室不倾;将军既殁,天下三分。盛德之享,严祠未堙。壮夫击节,义士沾巾。猗欤旧国,赫矣云孙!嗣勋纂服,长戟高门。寿宫有焕,灵貌如存。我纡兰佩,来挹牺樽。怀贤慷慨,用献斯文。
周道士本簪裳世家龆年便慕真教今为庐江黄冠与余有中表之好千里见访恻其孤立因告别也为小诗以劳其志 北宋 · 宋庠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亲见乌衣竹马年,如何便学草楼仙。
长安名利非真趣,好趁春膏种玉田。
初至颍州西湖(一作到颍治事之明日行西湖上)种瑞莲黄杨(一作因(周本、曾本作日))与郡官小酌其上聊书所见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运许主客(皇祐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
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
啼(一作鸣)禽似与游人语,明(一作本好)月闲撑野(一作小)艇随。
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卮。
和出省(国朝之制,礼部考定卷子,奏上字号,差台官一人拆(原作折,据周本、宋本改)封出榜 原校:一作和公仪上马有作 至和二年)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僮奴(一作奴僮)襆被莫相催,待报霜台御史来。
晴陌便当联(续校:一作连)骑去,春风任放百花开。
文章纸贵争(一作看)驰誉,朝野人言庆得才。
共向丹墀侍(一作待)临选,莫惊鳞鬣化风雷。
按:以上《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卷一二
宋司空(一作元宪公)挽辞(治平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文章天下无双誉,伯仲人间第一流。
出入两朝推旧德,周旋三事著嘉谋。
从容进退身名泰,宠锡哀(一作褒)荣礼数优。
棠棣(原缺,据周本补)从来敦友爱,九原相望接松楸。
感事(治平丁未正月二十有六日)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故园三径久(原作人,据宋本、周本、曾本改)成荒,贤路胡为此坐妨。
病骨瘦便花蕊暖(自注:嘉祐八年,于阗国王遣使来朝贡,恩赐宰臣已下于阗所献花蕊布,柔韧洁白如凝脂,而禦风甚温,不减驼褐也。),烦心渴喜凤团香(自注:先朝旧例,两府辅臣岁赐龙茶一斤而已。余在仁宗朝作学士兼史馆修撰,尝以吏院无国史,乞降一本以备检诗,遂命天章阁录本付院。仁宗因幸天章,见书吏方录国史,思余上言,亟命赐黄封酒一瓶、果子一合、凤团茶一斤。押赐中使语余云,上以学士校新写国史不易,遂有此赐。然自后月一赐,遂以为常。后余忝二府,犹赐不绝。)。
号弓但洒孤臣血,忧国空馀两鬓霜。
何日君恩悯衰朽,许从初服返耕桑。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 其二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清晨下直大明宫,驰马悠然宿露(续校、周本:一作雾)中。
金阙云开沧海日,天街雨后绿槐风。
岁华忽忽双流矢,鬓发萧萧一病翁。
名在玉堂归未得,西山画阁兴何穷。
答梅圣俞 北宋 · 欧阳修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寒日照穷巷,荆扉晨未开。
惊闻远方信,有客渡江来。
开缄复何喜,宛若见琼瑰。
一尔乖出处,未尝持酒杯。
官闲隐朝市,岁暮惨风埃。
音书日可待,春雁暖应回(周本、续校:《奉酬圣俞》、《答梅圣俞》二诗多同而韵异,故两存之)。
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宝元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
太华之松千岁青,尝闻其下多茯苓。
地灵山秀草木异,往往变化为人形。
神仙不欲世人采,覆以云气常冥冥。
台郎何年(一作处)得真诀,服饵既久毛骨清。
汝阳昔见今十载,丹颜益少方瞳明。
郡斋政成樽俎乐,高谈日接无俗情。
诏书忽下褒美绩,使车朝出行属城。
职清事简称雅(一作高)意,蠹书古箧(一作灵丸(原作九,据周本、宋刻改)满笥)晨装轻。
洛阳花色笑春日,锦衣昼归闾里惊。
自云就欲(一作欲就)谢官去,乌纱白发西台卿。
他年我(一作终)亦老嵩少,愿乞仙粒分馀馨。
送黎生下第还蜀(庆历二年) 北宋 · 欧阳修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黍离不复雅,孔子修春秋。
扶(原作抆,据周本改)王贬吴楚,大法加诸侯。
妄儒泥于鲁,甚者云黜周。
大旨既已矣(曾本校:家本作失),安能讨(一作计)源流。
遂令学者迷,异说相交钩。
黎生西南秀,挟策来东游(一作州)。
有司不见采,春霜滑归辀。
自云喜三传,力(一作方)欲探微幽。
凡学患不彊,苟至将焉廋。
圣言简且直,慎勿迂其求。
经通道自明,下笔如戈矛。
一败不足衄,后功掩前羞。
按:以上《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卷一
班班林间鸠寄内(庆历五年) 北宋 · 欧阳修
创作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班班林间鸠,谷谷命其匹。
迨天之未雨,与汝勿相失。
春原洗新霁,绿叶暗朝日。
鸣声相呼和(一作呼相谐),应答如吹(一作若吕应嘉)律。
深栖柔桑暖,下啄高田实。
人皆笑汝拙,无巢以家室。
易安由寡求,吾羡拙之佚。
吾虽有室家,出处曾不一(原校:一本有岂如鸣鸠乐,天性免乖咈两句)。
荆蛮昔窜逐,奔走若鞭抶。
山川瘴雾深,江海波涛䫻。
跬步子所同,沦弃甘共没。
投身去人眼,已废谁复嫉。
山花与野草,我醉子鸣瑟。
但知贫贱安,不觉岁月忽。
还朝今几年,官(周本、续校:一作宦)禄沾儿侄。
身荣责愈重,器小忧常溢。
今年来镇阳,留滞见春物。
北潭新涨渌,鱼鸟相聱耴(自注:鱼乙切,原校:一作欢声逸)。
我意不在春,所忧空自咄。
一官诚易了,报国何时毕。
高堂母老矣,衰发不满栉。
昨日寄书言,新阳发旧疾。
药食(一作石)子虽勤,岂若我在膝。
又云子亦病,蓬首不加髴。
书来本慰我,使我烦忧郁。
思家春梦乱,妄意占凶吉。
却思夷陵囚,其乐何可述。
前年辞谏署,朝议不容乞。
孤忠一许国,家事岂复(一作暇)恤。
横身当众怒,见者旁可慄。
近日读除书,朝廷更辅弼。
君恩优大臣,进退礼有秩。
小人妄希旨,论议争操笔。
又闻说朋党,次第推甲乙。
而我岂敢逃,不若先自劾。
上赖天子圣,必未(一作未必)加斧锧。
一身但得贬,群口息啾唧。
公朝贤彦众,避路(原校:一本作让)当揣质。
苟能因谪去,引分思藏密。
还尔禽鸟性,樊笼免惊怵。
子意其谓何,吾谋今已必(原校:一本有试思忧与乐,便可齐升黜两句)。
子能(一作如)甘藜藿,我易解簪绂。
嵩峰三十六,苍翠争耸出。
安得携子去,耕桑老蓬荜。
和谢学士泛伊川浩然无归意因咏刘长卿佳句作欲留篇之什(明道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久不见南山,依然已秋色。
悠哉川上行,复邀城中客。
木落山半空,川明潦尤积。
飞鸟鉴中看,行云舟中白。
夷犹白蘋里,笑傲清风侧。
极浦追所(周本、宋本校:疑)远,回峰高易夕。
觞咏共留连,高怀追昔贤。
惟应谢公兴,不减向临川。
乞别选人封崇义公以奉周祀奏(熙宁四年十二月)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续通典》卷七一
比部员外郎、崇义公、分司西京柴咏管勾周陵祭祀,不遵依式,无肃恭之心。周本郭姓,世宗以后侄为郭氏后,在位之日,父守礼但以元舅处之。及太祖受禅,其周朝祭享,皆命周宗正少卿郭玘行礼。国家若欲存周后,恐宜封郭氏子孙。若以郭氏绝后,须取于柴氏,虽不得如微子之贤,窃谓其宜择人为之。而咏本出班行,不知典故,性识庸猥,加之老病,侮慢宪章,简忽祭祀,岂可承周后作宾皇家?欲乞朝廷考详典礼,别选人封崇义公以奉周祀。
策问 其十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临川先生文集》卷七○
问:《诗》论商之所以王,本之契,论周本之后稷。夫成汤、文武之仁圣而以当桀、纣之天下,此夏商所以破灭而商、周得之也,彼千岁之稷、契何功焉?其本之也,不有说邪?
书论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三、《云溪居士集》卷一八
《易·系辞》言上古圣人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者,自庖牺氏至尧舜止矣,夏商周不与焉。孔子曰:「商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商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何不及唐虞?盖圣人制作,帝王之法度,自伏羲氏以来,历神农,更黄帝,通其变使之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至尧舜氏则成矣。后世虽有圣人,亦无以加焉。夏后氏以来,适世之变,趣时之宜,新则因之,弊则损益之,而天下治矣。故救忠以质,济质以文,文弊尚忠,循环无穷。因二帝之成法,通之以三代之变,帝王事业,万世之理备矣。昔者圣人之作《书》也,将以载帝王之道,达之于后世者也。故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夫六事设而天下之物举,三统备而百世之变尽。唐虞之时,羲和奉天,司空平土,后稷足食,契敷五教,皋陶典刑以纠慝,龙作纳言以防奸,文之以伯夷之礼,和之以后夔之乐,垂善百工,而虞谐上下。亲亲以及物,修身以平天下,有德者进,有罪者诛,黜陟不违,而幽明无僭,足以亮天工,熙庶绩。帝王之法,可谓成矣。禹、汤、周公本之内,敦忠质之尚;美其外,致文采之饰。忠质用而诚素之德形矣,文采明而表著之道尽矣。世态之异,又安能外于此哉!是故圣人基本《典》、《谟》,渊源《贡》、《范》,掇英华于《训》、《诰》,挹《誓》、《命》之清流。片善寸长,罔有遗逸。昔周平王失宗周之业,依晋、郑而东迁,扼险河洛之间,下等列国,故《黍离》之诗,参《邶》、《鄘》之列。帝王衰微,莫甚于此,而《文侯之命》在焉。伯禽、鲁公,列国之君也,缮甲胄,完城壁,庤糗粮,禁越逸,诸侯之事,非善之大者,而《费誓》在焉。秦穆,衰世之诸侯,五霸之微者,悔过自咎,未为纯德,而《秦誓》在焉。盛时之嘉谟,圣王之典训尽矣。季世之君,有可观者,斯取之,帝王之言、朝廷之事殚矣。下国诸侯,有可观者,斯取之,明昌之时、邦君之美具矣。衰乱之际,强霸之主,苟有志于善者,虽微而不弃。由是观之,前圣后圣,德义事辞,有在于帝王之道者,宁复有孑遗者哉,故足以为万世之宝训。扬子曰:「仲尼多爱」。爱,义也。愚于定《书》,见雄之言为不诬矣。
寄题浔阳周氏濂溪草堂(周本江华人,名敦颐,字茂叔,仕至尚书郎,累使岭表。中年投节,退居湓城之南溪上,因名濂溪以自况。二子,寿字元翁,焘字次元,相踵第进士。丙子五月,余舣舟汉阳,始与元翁相际,求余赋此诗) 北宋 · 贺铸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濂溪之水清,未足濯公缨。
平生抱苦节,成就此溪名。
长啸置符传,孤云归思轻。
溪头四壁居,溪下百亩耕。
量汲奉晨盥,课樵共夕烹。
希逢杖屦游,但听弦歌声。
为客剪(小集作开)三径,传家通(小集作惟)一经。
双珠交照乘,合璧倍(小集作价)连城。
被褐(原作褐被,据清抄本、四库本乙)有馀乐,问缣无隐情。
桂林两枝秀,借尔俗眼荣(四库本作明)。
昔仰名父子,今推难弟兄。
不应文范裔,遽谓公惭卿。
如袭带砺封,毋为权利倾。
地实寝丘比,有力安得并。
勒诗高岸石,敢告后代生。
与张明仲书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嵩山文集》卷一五
说之启:前日蒙临访,语及说之所行解潜辞不当用「四之日」,众口纷然指笑。说之即谢吾友曰:前已略闻于江子之,继又闻于富季申,是二君者皆说之平生之畏友也,其德我于今日者宜厚,不同众人也。说之八月十四日据兵房请辞状,称解潜初一日至初四日与贼力战云云。说之虽不能文,辄行辞曰:「坚战终夕者,其勇在行伍之外。况四之日锋镝接夜,参伐为我动摇,而斗杓阻我势力,我鼓鼙自震而戈矛加厉,宁论白日照明之烈哉」!愚意辄与其昼夜战也。其所谓四之日者,盖见自昔文辞称一之日如何,二之日如何者甚多,不胜举也。彼何男子,虽家不藏书,宁无数策唐人文集可检乎?夫何作者之常谈,特以身非作者,遂禁不得道之耶?或曰:是有害于《诗》义,奈何?吾友不谢之曰:是诗谓《豳》诗乎?夫《豳》诗于风俗气候制度仪物,皆本诸豳国而条理顺事也,而独于日月参差错出,其语何耶?大凡著述家必谨日月,说者以日为月,何以告当世之民,而视后世之人哉?其义果何在耶?上自国家政令,下及农夫稼穑,虽有改正朔之异,其本诸夏正则无改也。有《夏小正》者,周公本之为《月令》,不幸吕不韦攘以为书,学者遂因《吕览》而薄之。豳诗于农事日月何可少差忒耶?《豳》诗六月则夏正也,说者谓一之日周之正月,二之日商之正月,三之日夏之正月,于理于事果何归耶?说者谓三之日于耜者夏正月也,四之日举趾者周四月也,其修农器于夏之正月,则其举足而耕者夏之二月也。不曰夏之二月而曰周之四月,必善贸乱,于历如此,何耶?「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如彼说者,则是藏冰于十二月,二阳之临,用事之卦,冬至水泉动之后,果容冲冲之意以凿冰乎?且既凿冰矣,必待暴之于路一月之久,乃纳之于室,果当人情,果适事理乎?昭公四年申丰之言曰:「日在北陆而藏冰」。是建丑月藏冰,岂若说《豳》诗者,谓藏冰在建寅之乖戾也?说《豳》诗谓出冰于建寅之月,不太早乎?又不若申丰谓西陆朝觌而出之,实在建辰之月为允会也。不知执事者果何从耶?夫公刘于豳,商之诸侯也,方在商之世,而宁有周正之可论哉?借以为周公之所追言也,周公于豳土责农民必谨气候,而于商王使诸侯不奉正朔,又复何耶?凡此七者,吾畏友岂不能白之,必待老仆之费言辞乎?老仆三十年前作《诗传》,所辩详矣,特以王氏之学方炽于世。王氏于先儒之善者,因而更变以取胜,其不善者忽略不能正之。顾仆一身之微,敢当一世之怒气,少出所学哉?因循不为吾畏友而有言,则其罪也。又如某之言皆无所当,而昔之人于《诗》也,未尝胶固底滞如此也。闻关关者必责之以《关雎》之好德,闻采采者必责以《卷耳》之勤劳,可不可耶?嗟夫,世无《鲁诗》、《齐诗》、《韩诗》,以与《毛诗》辩,而欧阳公、刘仲原父尝有所辩正,而偶不此之及,唯吾二三畏友之是赖也。如何如何?病目不果亲书,薄遽中草略,不宣。八月三十日,说之上明仲学士足下。
栖岩寺四至记 宋 · 李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一
栖岩寺自魏永熙之季,大隋太祖武元皇帝之所敕建,仁寿元年建舍利塔,命寺主僧明达禅师定其疆界四至,周围约二十馀里。南至阿奴谷底,分水为界;西至谷口过路,北至新罗岭,东至鹞子岭东凹底。乾化五年,西平王命寺主僧藏启重止认疆界,差牵拢官十将张重进十人巡林一月。至清泰潜龙之日,亦差牵拢官十将李重遇七人巡林一月。至乾祐元年,周高祖与寺主僧洪泰出榜:今后应有房廊屋宇及近寺园林,军人百姓辄不得斫伐一根一条,并坼拽屋宇,便仰本寺收捉,申送本府,当行严断。至显德五年,张太师令主僧希远,并差亲事官节级王延嗣五人,竖立标竿,出榜二道,巡林一月。至郭令公出榜,亦差都头李进七人巡林一月,兼贴河东县勒近寺耆长所由巡检,不得采斫林木。至太平兴国三年,蒙知府李补阙出榜,亦差马军节级罗崇嗣,与县司弓手耆长等九人巡林半月。至太平兴国五年,蒙知府王学士与主僧希海出榜,贴差耆长巡林。到至道元年七月内,蒙柴给事出榜,亦贴河东县近寺耆长所由常切巡检。至咸平二年六月内,蒙杜太傅与主僧元夔出榜,亦贴河东县耆长三人巡检。应有入山采斫柴薪军人百姓等,并须勒于元系属寺园林界畔外远处采斫,不得辄令侵著近寺园林斫树木。如有故违,便仰本寺收捉,申送上府,痛行决责,的无容恕。
论始祖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四、《梅岩文集》卷五
按诸本多以明经为始祖,而三公附见。其上发本先以三公为始祖,其后改依诸本,而以三公为远祖。周本于谱前载一条云:亲奉先公贡元面谕,以三公为始祖非是。焱恭睹柳湖先生焚黄祝文,以明经为始祖;又睹积善居士熙宁间亲录祖墓山水,以明经为一代祖,而以三公为上高祖,则先公之言有自来矣。焱切谓,始明经则于三公为寡恩,始三公则于明经为失实。通判撰承事行状,与自志其墓,皆曰「明经遂冒胡姓」,谓之冒,则非为父子审矣,安得以三公为始祖耶?称远祖、称上高祖始明经,而于三公则未有处也。且三公载明经以归,方在襁褓,鞠育教诲,恩均怙恃,况又行位排第十七,意其雁行必多。明经公单孑一身,兄弟终鲜,今其行位若此,盖如今所谓义兄弟云者,其于三公当为义父子矣。猥见欲以明经为始祖,三公为义祖,往来于怀,未敢自信。一日,得太伯祖嘉定四年所作《庆源图跋》,读之,有义养为子之说;又一日,得时发太伯祖建中靖国元年所作《积善居士墓铭》,亦曰义养为子。然则明经为三公义子,则明经子孙的然当以三公为义祖无疑矣。《五代史》因养子立《义儿传》,而李升先过房徐温,遂奉温为义祖,亦一證云。
何氏祖谱序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三、《潜斋集》卷六
何氏祖于韩。韩,晋出也。晋,唐叔虞之适胤,周武王之裔绪也。周本后稷,稷本黄帝公孙氏,其所繇来远矣。叔虞为成王同母弟,成王即位,虽曰剪桐戏封以有土于唐,然兄为天子,为之弟者纵不得食于唐,独无分土而已乎?再世而燮父为晋侯,亦惟王命故也。桓叔封于曲沃,为晋谋则不臧,所以开韩侯三晋之业者,其在是欤。越十一世,而不幸遭虎狼之秦,蚕食六国,韩灭,固力不竞也。安王子允易姓遁身,实为千万世子孙兴亡绝续之会,千钧一缕,亦危矣!夷考厥后,在西汉则何并守颍川,在东都则何敞守汝南,曹魏则晏侯关内,江左则充录尚书。曾、劭父子继仕西晋,或进爵太宰,或庀职司徒。尚之父子济美刘宋,或位列台辅,或抗志自高。虽人品高下不可以一槩律,而其簪绂蝉联,冠盖相望,汗青简册,代不乏人。自汉末逮晋、齐,椒房之贵,照映三朝。原其谱系,虽不皆出一派,然史传所录,大抵出于庐江、扶风、陈留、南阳,要皆安王子允之子孙散在四海而绵诸历代者也。本派自晋吏部侍郎相士,肇基于永嘉八年间,盖千载于此矣。独恨的公以下、茂公以上,中间不续者数世,使人掩卷欷歔,感慨不能已已。然有绝谱而无绝人,天未覆坠,式克至于今日。夫以一人之身所以上承祖宗,下开后嗣者,悉系于此,其事顾不甚重欤!以昔视今,则前日之祖宗,今日之一身也。由今视后,则今日之一身,他日之祖宗也。以一人之身分而为百千万人,人见其为百千万人,而不见其一人之身也。故兄弟而为比邻者有之矣,再世三世而为路人者有之矣,四世五世数世而为仇雠者有之矣,又安知百世千世万世上下,其初不过一人之身而已?祗今二子之在吾膝下,以至他日子子孙孙读吾谱,而退省其私,或有似吾前所云者,可以恻然动心,以亟反其初矣。祖宗在天,实闻斯言。某年某月日,汉牧亭侯三十九代孙、前承议郎、监察御史某斋沐百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