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刘府君神道碑铭 中唐 · 裴度
押职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八
公讳太真。字仲适。族彭城。晋永嘉末。衣冠南渡。遂为金陵人。一代祖悱。隋伏波将军桂阳太守。高祖关。皇襄州别驾。曾祖轸。皇沂州刺史。祖际。皇洪州录事参军。考若筠。皇赠谏议大夫。蹈道轻世。为儒澡身。庆流后昆。追荣幽壤。公十有五而志于学。弱冠以行义修洁。词藻瑰异。名声藉甚于诸公间。当时文士兰陵萧茂挺。才高意广。诱接甚寡。一见公。便延之座右。以孔门高第。不在兹乎。天宝中。与伯氏太冲迭升太常第。议者荣之。属被虐虏包祸。中原俶扰。潜心坟素。退迹村庐。乐以忘贫。安乎终养。至广德二年。江淮宣慰使御史大夫李公季卿荐授左卫兵曹。永泰二年。河内副元帅太尉李公弼闻风加礼。致望参赞。除大理评事。辟书诏命。謺至里门。初感招弓之遇。犹怀捧檄之惠。及溯淮而北。稍远家庭。以干戈未弭。乱离斯瘼。倘贻忧于一夕。又焉用乎三牲。乃飞咫尺之书。布方寸之心。而理归棹。李公初甚迟之。迄用嗟悼。谏议府君尝被热疾而为疽。医者之言。手不可触。公乃自吮。至于良巳。则刘瓛之药渍指伤。胡可比也。后因与元兄营甘鲜之膳。自城邑而归。未至所舍。而遇曛黑。则有偷者。引弓遮道。公遽告之名居。且曰。身惟所取。无害吾兄。盗者乃愕然自失曰。不谓是刘家兄弟。乃惭而退。则赵孝之争死让生。不是过也。故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浙西观察使御史大夫李公栖筠闻之。表为常熟令。公以为入则安亲。出则养人。斯可矣。既到官。不逾岁而一邑自化。未几。再罹家祸。乌鸟之叹若此。齐斩之哀何极。除服。浙东观察使陈少游虚右职而勤请焉。公以陈之镇宣城也。实厚于谏议府君。岁时礼遗。不绝于道。乃从之。奏授监察御史。及陈之移镇扬州。又为节度判官。再迁至侍御史。正违理烦。不负知者。德宗皇帝即位。徵拜起居郎。载笔丹陛。休风蔼然。改尚书司勋员外郎。寻转吏部员外郎。综覈流品。练达程式。藏奸立见。析滞如流。名著南宫。望归西掖。迁驾部郎中知制诰。焕发人文。昭宣帝命。典谟载晖于紫闼。讽议独立于清朝。以称职赐绯鱼袋。建中四年夏正授中书舍人。是冬狂寇窃发。乘舆薄狩。奔走陪扈。遑恤其家。兴元反正。拜工部侍郎。属两河兵旱。徭费骚然。慎选名臣。往劳来之。乃召入内殿。亲承中旨。德宗嘉之。遂赐金紫。充河东泽潞恒冀易定等道赈给宣慰使。是行也。将之明之。阴雨膏之。与山甫召伯。同具歌诗矣。贞元元年转刑部侍郎。详刑议狱。无复烦累。改秘书监。遗编脱。有以刊正。三年拜礼部侍郎。天下宾王之士。尚实远名者窃相贺矣。秉公心而排群议。履正道而杜私门。以为耸善兴能。试言考艺。若求虚誉。护小嫌。是全身之计。非取士之方也。乃贬抑浮伪。仍岁不回。适值时栋变更。朝柄夺移。怒不在公。而及于公矣。遂因嚣嚣之口。成是贝锦。出为信州刺史。求仁得仁。不以屑意。则下惠焉往而不黜。子文三巳而无愠者。于是信焉。亦既按部。风行化洽。劳罢者息。离散者来。易政成。剽轻俗革。官刑不用。阖境熙熙。呜呼。黄霸未徵于颍川。贾谊不闻于宣室。移疾去郡。以贞元八年三月八日。薨于馀干县之旅馆。春秋六十八。朝廷遂亡其宿重。士子俄失于津涂。故哭于寝丧于心者。寄声相吊。其恸也极。嗣子讽。祇服严训。可谓成人。衔哀致毁。几于越礼。以言归兆域。未叶蓍龟。权窆于丹阳县之别墅。至贞元十八年十月十九日。方从理命。克葬于宣城郡溧水县方墟之古原。夫人赵郡郡君李氏。皇许州刺史崇俭之孙。皇申州罗山县令遐之女。昔之嫔则。今也母仪。以讽从事于浙东连帅府。授试金吾卫仓曹参军。学由断织。禄可供赡。不幸又夭。谓之何哉。孤孙曰祐。仅毁齿矣。夫人抚视而哭无时。非不知短长之命也。其所哭者。公之谮愬。巳消于晛见。公之徽烈。将示于来裔。而高碑未刻。良允继没。于是门生之在朝廷者。谏议大夫杜羔。中书舍人裴度。起居舍人卢士玫。殿中侍御史李修。光禄少卿卢长卿。右司郎中韦乾度。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在藩牧者。浙东观察都团练使御史中丞李逊。黔中观察经略使御史中丞李道古。泽州刺史御史中丞卢顼。嘉州刺史王良士。复州刺史郑群。沔州刺史严公弼。慈州刺史刘元鼎。其在幕府者。侍御史田伯。殿中侍御史卢璠马逢。监察御史冯鲁杨巨源。其在畿者。栎阳令麻仲容。蓝田丞崔立之。盩厔尉曲澹等。咸怀赏鉴。自悼遗阙。以为沂川表德。鲁□生徒。岘首铭□荆州僚吏。况公忘家体国。正心诚意。历位崇显。而惟欲下人。应事该明。而未尝矜巳。虚和善守。廉俭好施。至于开诱后学。旌别群才。时皆见其奖之之过也。而莫知其辨之之精也。故始异论。终共称。其为实乎。观于今可知矣。其为名乎。传于后可必矣。若不升台座。不及期颐。将时邪命邪。岂道至人不至邪。如羔辈。被蒙拔。附丽墙宇。树之贞石。贲此元扃。匪报也。永以为泣拜之所焉尔。铭曰。
行高世兮才经国。学以聚兮文以饰。奉丝纶兮诒楷则。宰宾贡兮宏鉴识。人丑正兮我好直。时风谬兮天听侧。隼为𣄣兮鹏对臆。不俾屏兮长太息。门下诸生愤何极。惟有修业为报德。德之馨兮间谗慝。石之贞兮垂万亿。
封还刘士泾授太仆卿诏疏 中唐 · 韦宏景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臣等伏观制书。授前件太仆卿者。伏以司仆正卿。位居九列。在周之命。伯囧其人。所以惟月膺名。象河称重。汉朝亦以石庆之谨愿。陈万年之行洁。皆践斯职。谓之大僚。今士泾戚里常人。班叙散秩。徒以父任将帅。家富赀财。声名不在于士林。行义无闻于朝野。忽长卿寺。有渎官常。况以亲则人物未贤。以勋则宠待常厚。今更显任。诚谓谬官。传曰。唯名与器。不可假人。盖士泾之谓。臣等职司违失。实在守官。其刘士泾新除太仆卿敕。不敢行下。谨随状封进。
铜雀台(一作相和歌辞 铜雀台)。(一作刘长卿诗) 中唐 · 王建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
娇爱更何日,高台空数层。
含啼映双袖,不忍看西陵。
漳河东流无复来,百花辇路为苍苔。
青楼月夜长寂寞,碧云日暮空徘徊。
君不见邺中万事非昔时,古人不(一作何)在今人悲。
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
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往来处。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一作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一作刘长卿诗) 中唐 · 李延陵
押霰韵
引用典故:不知有汉 琴堂 青鸟
石林媚烟景,句曲盘江甸。
南向佳气浓,峰峰遥隐见。
渐临华阳口,微路入葱茜。
七曜悬洞宫,五云抱山殿。
银函意谁发,金液徒堪荐。
千载桃花春(一作空桃花),秦人深不见。
东溪喜相遇,贞白如会面。
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
一从化真骨,万里乘飞电。
萝月延步虚,松花醉闲宴。
幽人即长往,茂宰应交战。
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严绶可太子少傅制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东朝保傅。历代尊荣。汉择名儒。任先疏广。晋求耆德。选在山涛。实资六傅之贤。用宏三善之道。检校司徒兼太子少保严绶。文雅成器。恭谦致用。出领重镇。以帅诸侯。入为具寮。以长卿士。历践中外。备尝艰虞。殆三十年。勤亦至矣。况理心以体道。知命而安时。是谓教诲之人。可领调护之任。由保迁傅。尔其敬之。可太子少傅。
沃洲山禅院记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沃洲山在剡县南三十里。禅院在沃洲山之阳。天姥岑之阴。南对天台。而华顶赤城列焉。北对四明。而金庭石鼓介焉。西北有支遁岭。而养马坡放鹤峰次焉。东南有石桥溪。溪出天台石桥。因名焉。其馀卑岩小泉。如子孙之从父祖者。不可胜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晋宋以来。因山洞开。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焉。次有高僧竺法潜支道林居焉。次又有乾兴渊支遁开威蕴崇实光识裴藏济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高士名人有戴逵王洽刘恢许元度殷融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霞袁彦伯王蒙卫玠谢万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或游焉。或止焉。故道猷诗云。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谢灵运诗云。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安可寻。盖人与山相得于一时也。自齐至唐。兹山寖荒。灵境寂寥。罕有人游。故词人朱放诗云。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江边。刘长卿诗云。何人住沃洲。此皆爱而不到者也。太和二年春。有头陀僧白寂然来游兹山。见道猷支竺遗迹。泉石尽在。依依然如归故乡。恋不能去。时浙东廉使元相国闻之。始为卜筑。次廉使陆中丞知(一作和)之。助其缮完。三年而禅院成。五年而佛事立。正殿若干间。斋堂若干间。僧舍若干间。夏腊之僧。岁不下八九十。安居游观之外。日与寂然讨论心要。振起禅风。白黑之徒。附而化者甚众。嗟乎。支竺殁而佛声寝。灵山废而法不作。后数百岁而寂然继之。岂非时有待而化有缘耶。六年夏。寂然遣门徒僧常贽自剡抵洛。持书与图。诣从叔乐天乞为禅院记云。昔道猷肇开兹山。后寂然嗣兴兹山。今日乐天又垂文兹山。异乎哉沃洲山。与白氏其世有缘乎。
答李生第二书 中唐 · 皇甫湜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五
湜白。生之书辞甚多。志气甚横流。论说文章不可谓无意。若仆愚且困。乃生词竞于此。固非宜。虽然。恶言勿从。不可不卒。勿怪。夫谓之奇。则非正矣。然亦无伤于正也。谓之奇。即非常矣。非常者。谓不如常者。谓不如常。乃出常也。无伤于正。而出于常。虽尚之亦可也。此统论奇之体耳。未以文言之失也。夫文者非他。言之华者也。其用在通理而已。固不务奇。然亦无伤于奇也。使文奇而理正。是尤难也。生意便其易者乎。夫言亦可以通理矣。而以文为贵者非他。文则远。无文即不远也。以非常之文。通至正之理。是所以不朽也。生何嫉之深耶。夫绘事后素。既谓之文。岂苟简而已哉。圣人之文。其难及也。作春秋。游夏之徒不能措一辞。吾何敢拟议之哉。秦汉以来。至今文学之盛。莫如屈原宋玉李斯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其文皆奇。其传皆远。生书文亦善矣。比之数子。似犹未胜。何必心之高乎。传曰。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生自视何如哉。书之文不奇。易之文可谓奇矣。岂碍理伤圣乎。如龙战于野。其血元黄。见豕负涂。载鬼一车。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此何等语也。生轻宋玉。而称仲尼班马相如为文学。按司马迁传屈原曰。虽与日月争光可矣。生当见之乎。若相如之徒。即祖习不暇者也。岂生称误耶。将识分有所至极耶。将彼之所立卓尔。非强为所庶几。遂雠嫉之耶。其何伤于日月乎。生笑紫贝阙兮珠宫。此与诗之金玉其相何异。天下人有金玉为之质者乎。被薜荔兮带女萝。此与赠之以芍药何异。文章不当。如此说也。岂为怒三四而喜四三。识出之白而性入之黑乎。生云虎豹之文非奇。夫长本非长。短形之则长矣。虎豹之形于犬羊。故不得不奇也。他皆仿此。生云自然者非性。不知天下何物非自然乎。生又云物与文学不相侔。此喻也。凡喻必以非类。岂可以弹喻单乎。是不根者也。生称以知难而退为谦。夫无难而退。谦也。知难而退。宜也。非谦也。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生以一诗一赋为非文章。抑不知一之少便非文章耶。直诗赋不是文章耶。如诗赋非文章。三百篇可烧矣。如少非文章。汤之盘铭是何物也。孔子曰。先行其言。既为甲赋矣。不得称不作声病文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生既不以一第为事。不当以进士冠姓名也。夫焕乎郁郁乎之文。谓制度非止文词也。前者捧卷轴而来。又以浮艳声病为说。似商量文词。当与制度之文异日言也。近风教偷薄。进士尤甚。乃至有一谦三十年之说。争为虚张。以相高自谩。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矣。笔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书字未识偏傍。高谈稷契。读书未知句度。下视服郑。此时之大病。所当嫉者。生美才。勿似之也。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曰射乎。问于湜者多矣。以生之有心也。聊有复。不能尽。不宣。湜再拜。
将度故(一作固)城湖阻风夜泊永(一作水)阳戍(一作刘长卿诗) 唐 · 许浑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行尽青(一作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水嵯峨。
楼前归客怨(一作愁)清梦,楼上美人凝夜歌。
独树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使帆凌白波。
唐时为八诗人语(题从《古谣谚》卷十二) 唐 · 佚名
押纸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唐才子传》卷二《刘长卿传》。)。
送张諲之睦州(一作送张栩扶侍之睦州)。(一作刘长卿诗) 唐 · 周贺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引用典故:五柳 栽花潘令
遥忆新安旧,扁舟往复还。
浅深看水石,来往逐云山。
到县馀花在,过门五柳闲。
东征随子去,俱隐薜萝间。
长沙春望寄涔阳故人(一作春望寄王涔阳)。(一作刘长卿诗) 唐 · 李群玉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清明别(一作前)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黯黯(一作点点),云中远树黑(一作墨)离离。
依微水戍闻疏鼓,掩映河桥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一作似)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请卢尚书撰曾祖妣志文状(故相州安阳县姑臧李公夫人范阳卢氏)。(北祖大房)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夫人姓卢氏。曾祖讳某。某官。父讳某。兵部侍郎东都留守。夫人兵部第三女。年十七。归于安阳君。讳某。字叔洪。姑臧李成宪荥阳郑钦说等十人。皆僚婿也。安阳君年十九。一举中进士第。与彭城刘长卿中山刘慎虚清河张楚金齐名。始命于安阳。年二十九弃代。祔葬于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美原讳某。字既济。其墓长乐贾至为之铭。一子。邢州录事参军讳某字叔卿。始夫人既孀。教邢州君以经业得禄。寓居于荥阳。不幸邢州君亦以疾早世。夫人忍昼夜之哭。抚视孤孙。家惟屡空。不克以邢州归祔。故卜葬于荥阳坛山之原上。俾自我为祖。百世不迁。后十年。夫人始以寿殁。诸孤且幼。亦未克以夫人之柩合于安阳君。怀郑相望。二百里而远。仍世多故。茔兆尚离。日月遄移。将逾百岁。曾孙商隐。以会昌二年由进士第判入等。授秘书省正字。所以称家。尅谋启合。罪戾增积。降罚于天。卜吉之初。再丁凶舋。永唯残喘。寄在朝夕。惧泉阡乖隔。松槚摧残。衔哀抆血。尽力襄事。尅以来年正月日。启夫人之榇。归合于怀之东原。永瞻贻厥之恩。讵忘论撰之义。閤下我祖妣之族子。今天下之文宗。深惟托分之重。实仰锡类之旨。敢祈刊勒。荐慰尊灵。叩心献状。辞不宣德。谨状。
唐风集序 晚唐 · 顾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大顺初。皇帝命小宗伯河东裴公掌邦贡。次二年。遥者来。隐者出。异人俊士。始大集都下。于群进士中。得九华山杜荀鹤。拔居上第。诸生谢恩日。列坐既定。公揖生谓曰。圣上嫌文教之未张。思得如高宗朝拾遗陈公。作诗出没二雅。驰骤建安。削苦涩僻碎。略淫靡浅切。破艳冶之坚阵。擒雕巧之酋帅。皆摧撞折角。崩溃解散。扫荡词场。廓清文祲。然后有戴容州刘随州王江宁。率其徒扬鞭按辔。相与呵乐。来朝于正道矣。以生诗有陈体。可以润国风。广王泽。因擢生以塞诏意。生勉为中兴诗宗。生谢而退。次年。宁亲江表。以仆故山偕隐者。出平生所著五七言三百篇见简。咏其雅丽清苦激越之句。能使贪吏廉。邪臣正。父慈子孝。兄良弟顺。人伦纲纪备矣。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吞贾喻八九于胸中。曾不虿介。或情发乎中。则极思冥搜。游泳希夷。形兀枯木。五声劳于呼吸。万象悉于抉剔。信诗家之雄杰者也。美哉裴公之知人。为不诬矣。于戏。旌别淑慝。史臣之职也。仆幸得为之叙录。视其人齿尚壮。才力未尽。讴吟之兴方酣。视其继作。得如周颂鲁颂者。广之为唐风集。老而益精。留次序(一作别为之次序)。景福元年壬子夏述。
乐椽(疑当作掾)自淮南回示新诗 北宋 · 梅尧臣
押庚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淮南历览还宣城,囊多嘉句何冰清。
入门先叫十年兄,袖中大卷持来评。
我虽暗愚眼不盲,要识合如刘长卿。
举头不言笑且惊,此兄议论颇称情。
我亦感君知我名,阮籍从呼作老兵。
和谢学士泛伊川浩然无归意因咏刘长卿佳句作欲留篇之什(明道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久不见南山,依然已秋色。
悠哉川上行,复邀城中客。
木落山半空,川明潦尤积。
飞鸟鉴中看,行云舟中白。
夷犹白蘋里,笑傲清风侧。
极浦追所(周本、宋本校:疑)远,回峰高易夕。
觞咏共留连,高怀追昔贤。
惟应谢公兴,不减向临川。
欧阳氏谱图 其二 谱图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一
景达(生一子)/僧宝(生三子)/頠(生二子)/纥/(生四子)询/亮/德/器/约/(生一子)胤/盛/(阙)邃/(阙)询/(生四子)长卿(阙)/肃(生一子)/伦(阙)/通(生二子)/幼明(生一子)/昶(生二子)/璟/琮/幼让/(阙)自琮已下谱亡,至其八世孙曰万,始复见于谱。
万/(生一子,名亡)某(生一子)/雅(生二子)/效(生三子)/谟/托/远/楚/(生三子,二名亡)某/某/戌/托/(生三子)鄠/(阙)郴(生八子)/俊(生一子)/翱/(生一子)葛/(三)伸(生一子)/宏(生二子)/至/起/仪(生四子)/猛(生二子)/丽/绶/谷/(生二子)焕/炳/宽/(生五子)曦/炜/晃/晓/煦/载/(生一子)鉴/伾(生一子)/素/(生三子)霈/晓/蔼/信/(生一子)端(无子)/偃/(生三子)观/(生二子)炳/修/旦/(生二子)宗古/宗道/晔(生三子)/宗颜/宗闵/宗孟/佺(生二子)/剪(生三子)/暹/凯/勋/羽(无子)/仿(生三子)/颖(生二子)/景/昱/顗(生一子,名亡)/顼(生一子,名亡)/邦/(阙)惟欧阳氏自得姓以来,子孙众多,而谱随亲疏,宜有详略。其上世远而支分疏者,事或具于史,或各见其家谱。今自吉州府君而下,具列如左:
吉州府君讳琮,葬袁州之萍乡,而子孙始家于吉州。当唐之末,黄巢攻陷州县,府君率州人捍贼,乡里赖以保全,至今人称其德。
安福府君讳万,事迹阙。
处士讳雅,字正言。高年不仕,德行称于乡里。夫人龙氏。
韶阳府君讳效,字德用,为韶州韶阳主簿。夫人周氏。
处士讳托,字达明。隐德不仕,乡里称之。凡民有争决之官府者,后多复诉讼;有从处士平其曲直者,遂不复争。夫人王氏。
令公府君讳郴,字可封。仕南唐,为武昌令、吉州军事衙推,官至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性至孝,兄弟相友爱。有紫芝,一茎两葩,生于楹。乡人以为孝德所感,为著赋颂。享年九十有四,葬欧桂里横溪保之燕湖。夫人刘氏。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夫人累封楚国太夫人。
屯田府君讳俊(第三十六),仕南唐,为洪州屯田院判官,享年五十七,葬栗源。夫人李氏。
处士讳伸(第三十七),守道不仕,享年七十有三,葬滁陂。夫人萧氏。
屯田府君讳仪(第三十八),字象之。仕南唐,举进士及第,官至屯田郎中。府君之登进士第也,父母皆在乡里,荣之,乃改庐陵之文霸乡安德里为儒林乡欧桂里,其所居履顺坊为具庆坊。享年五十有五,葬官山。夫人王氏。
处士讳雅(第三十九),守道不仕。夫人王氏、张氏。
静江府君讳信(第四十),仕南唐,为静江军团练使(据宋奭所撰《安福太君墓志》,列序八子官封云:「信为静江军团练使兼宪秩。」南唐官品疑与今异。),享年二十有五,葬曾家庄。夫人郭氏。
令公府君讳偃(第四十一),少以文学著称南唐,耻从进士举,乃诣文理院上书,献其所为文十馀万言。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享年三十八,葬吉水之回陂。夫人李氏。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夫人累封吴国太夫人。
处士讳雅(第四十二),晦迹不仕,享年四十有七,葬东田。夫人陆氏。
工部府君讳仿(第四十三)。仕皇朝,为许田令,葬奉新,累赠工部侍郎。夫人李氏。
处士讳雅,事迹阙。
处士讳宏,事迹阙。
处士讳猛,葬马家坑。夫人郑氏。
水部府君讳谷,为筠州团练副使,官至检校水部员外郎,葬傅家坑。夫人王氏。
封州府君讳宽,为封州司理参军,葬早禾坑。夫人边氏。
工部府君讳载,字则之。淳化三年进士及第。欧阳氏自江南归朝,以进士登科者自府君始。为人方重寡言,真宗皇帝尝自择御史,府君以秘书丞拜监察御史。后知泗州,毁龟山佛寺,诛妖僧数十人。为政清廉简静,所至官舍不窥园圃,至果烂堕地,家人无敢拾者。官至尚书工部郎中,享年六十有八。
夫人金坛县君米氏。
处士讳素,事迹阙。
处士讳端,事迹阙。
崇公讳观,字仲宾。事具《泷冈阡表》,享年五十有九,葬吉水沙溪之泷冈,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崇国公。夫人彭城郡大君郑氏,累封魏国太夫人,享年七十有二,祔葬泷冈。
处士讳旦。隐德不仕,事母以孝,为乡里所称,葬乌龟塘。夫人彭氏。
兵部府君讳晔,字日华,咸平三年进士及第,官至都官员外郎。历知桂阳监,端、黄、永三州。所至有能称,尤长于决疑狱。所得俸禄,分养孤遗。其兄之子修少孤,教之如己子。享年七十有九,葬安州应城之彭乐村。夫人福昌县君范氏。其后兄子修者以参知政事遇今上登极恩,赠府君兵部员外郎。
处士讳剪,事迹阙。
处士讳羽,事迹阙。
职方府君讳颍,字孝叔。咸平三年进士及第,官至尚书职方郎中,历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八州,为政务严明,有威惠。以本官分司。享年七十有三,家于荆南,遂葬焉。夫人广陵县君曾氏。
奉职府君讳顗,为三班奉职。
殿直府君讳顼,为右班殿直。
谱例曰:姓氏之出,其来也远,故其上世多亡不见。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如此,世久子孙多,则官爵功行载于谱者不胜其繁。宜以远近亲疏为别,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此人情之常也。玄孙既别自为世,则各详其亲,各系其所出。是详者不繁,而略者不遗也。凡诸房子孙,各纪其当纪者,使谱谍互见,亲疏有伦,宜视此例而审求之。
按:诸房谱皆以此图为首。
欧阳氏谱图 其四 谱图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
景达(生一子)/僧宝(生三子)/頠(生二子)/纥/(生四子)询/亮/德/器/约/(生一子)胤/盛/(阙)邃/(阙)询/(生四子)长卿(阙)/肃(生一子)/顗(阙)/伦(阙)/通(生二子)/幼明(生一子)/昶(生二子)/璟/琮/幼让/(阙)自琮以下七世,其谱亡。琮之八世孙曰彪,彪弟曰万,万生某,某生雅。自万以下世次具如左:
万/(生一子,名亡)某/(生一子)雅(生二子)/效(生三子)/谟/托/远/楚(生三子,二名亡)/长子(名亡)/第二子/(名亡)戌/托(生三子)/鄠(阙)/郴/(生八子)俊(生一子)/翱(生一子)/葛/伸/(生一子)颙/(生二子)至/起/仪/(生四子)猛/(生二子)绶/丽/谷/(生二子)焕/炳/宽/(生四子)曦/炜/晃/煦/载(生一子)/鉴/伾/(生一子)素(生一子)/霈/信(生一子)/端/(无子)偃/(生三子)观(生二子)/炳/修/旦/(生二子)宗古/宗道/晔/(生三子)宗颜/宗闵/宗孟/佺/(生一子)剪(生二子)/凯/勋/仿(生三子)/颖(生二子)/景/昱/顗/(生一子)顼/(生一子)右自亭侯蹄因封命氏,自别于越,其后子孙散亡,不可悉纪。其不可纪者,千乘渤海之后。盖其后亡在乎人,有其人,虽历千载不绝;其人无所称,其世辄没不见,可不勉哉!千乘之族以《尚书》显于汉,自生传歙八世,歙子复无后,世绝,经不传家,其他子孙亦遂微弱不复见。而渤海之后独见于今,然或微或绝,中间失其世次者再。盖自质奔长沙,至于景达,七世而始见。自琮至于安福府君,又八世而始见,其后遂不绝。安福府君之九世孙曰修,当皇祐至和之间,以其家之旧谱问于族人,各得其所藏诸本,以考正其同异,大抵文字残阙,其言又不纯雅。然取其所同多者,并列其世次,为《谱图》一篇,而略存其旧谱所载。旧谱前列魏司空清河崔林、宋太保王弘齐、太尉王俭、梁御史中丞王僧孺、尚书兵部马将臣贾贽等上。又列唐吏部尚书高士廉、中书舍人徐令言等重定。其谱多载千乘之族,至歙而止,魏晋已后,无复次序,疑其脱乱不真。其尤可疑者:《汉书》曰「生子和」,而谱自涿郡太守而下列其十世而无生。太守亡其名字,有其夫人曰楚春申君之女也,生子曰睦,字公安。睦夫人陈氏,生子曰钦,字子敬。钦夫人张氏,生三子,曰容、曰述、曰兴,皆不著其字,而云同受业于济南伏生。容为博士,其夫人夏侯氏,生子曰巨,字孝仁。巨夫人戴德之女,生子曰远,字叔游。远夫人倪宽之女,生子曰高,字彦士。高夫人孔安国之女,生子而亡其名,有其字曰仲仁。仲仁夫人赵氏,生子曰地馀,字长宾。地馀夫人戴氏,生二子,曰崇、曰政。政字少翁,夫人孙氏,生子曰歙,字正思。汉氏以歙为和伯八世孙。然今谱无生而有容,又云容受《尚书》于伏生,自容至歙八世。疑汉所谓欧阳生者以其经师谓之生,如伏生之类,而其实名容。容字和伯,于义为通。此其可疑者也。《汉书》曰「高字阳」,而谱字彦士,小不同,此不足怪。其夫人世家无可考證,莫知其是非,故存之。至于他说可知其缪者,皆不录。渤海之族自景达以下至于通,事见于史记,谱尤详。自幼明以下至于今,或见于谱,或得于家,而多阙,谨录乎左,以俟乎将来(自此后历序谱中名字、官爵、寿数、丧葬及夫人名氏,有事迹可纪者,名随其人纪之。)。
谱例曰:姓氏之出,其来也远,故其上世多亡不见。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玄孙而别自为世。如此,世久子孙多,则官爵、功行载于谱者,不胜其繁。宜有远近亲疏之限,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此人情之常也。玄孙既别自为世,则各详其亲,各承其所出。是详者不繁,而略者不遗也。凡诸房子孙,各纪其当纪者,使谱谍互见,亲疏有伦,宜视此谱为例而审求之(《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一。)。
又集本《谱图序》自「以其族奔」至「则具于谱」有大段异文,今录于后:「以其族南奔。已而晋室大乱,欧阳氏之诸族曰举、曰迹、曰绳,亦以其族随晋渡江,散居丹阳、吴郡、豫章,然皆不显。而质之族居于长沙。其七世孙曰景达,仕于齐无所称。至其孙頠,頠子纥,纥子询,询子通,仕于唐,四世有闻,遂显。自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刺史,子孙因家于吉州。自琮八世生万,万又为吉州安福县令。其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或居吉水,而谱著庐陵县儒林乡欧阳里为定者,因其旧也。初,景达家于长沙之临湘,故自頠至通,史皆以为临湘人。而询之旧谱,则以渤海之重合县都昌乡仁贵里为著定者,亦因其旧矣。自修皇祖,始居吉水之沙溪。至和二年,分吉水置永丰县,而沙溪属永丰。今谱虽著庐陵,而修之世实为吉州永丰人也。自唐末之乱,士族亡其家谱,今虽显族名家,多失其世次,谱学由是废绝。而唐之遗族,往往有藏其旧谱者,时得见之。而谱皆无图,岂其亡之,抑前世简而未备欤?因采太史公《史记》表,郑玄《诗谱》,略依其上下、旁行,作为《谱图》。上自高祖,下止玄孙,而别自为世。使别为世者,上承其祖为玄孙,下系其孙为高祖。凡世再别,而九族之亲备,推而上下之,则知源流之所自;旁行而列之,则见子孙之多少。夫惟多与久,其势必分。此物之常理也。凡玄孙别而自为世者,各系其子孙,则上同其出祖,而下别其亲疏。如此,则子孙虽多而不乱,世传虽远而无穷。此谱图之法也」。
砚谱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二
端石出端溪,色理莹润,本以子石为上。子石者,在大石中生,盖精石也。而流俗传讹,遂以紫石为上。又以贮水不秏为佳。有鸲鹆眼为贵。眼,石病也,然惟此岩石则有之。端石非徒重于流俗,官司岁以为贡,亦在他砚上。然十无一二发墨者,但充玩好而已。歙石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其石理微粗,以手摩之,索索有锋铓者尤佳。余少时又得金坑矿石,尤坚而发墨,然世亦罕有。端溪以北岩为上,龙尾以深溪为上。较其优劣,龙尾远出端溪上,而端溪以后出见贵尔。
绛州角石者,其色如白牛角,其文有花浪,与牛角无异。然顽滑不发墨,世人但以研丹尔。
归州大沱石,其色青黑斑斑,其文理微粗,亦颇发墨。归峡人谓江水为沱,盖江水中石也。砚止用于川峡人,世未尝有。余为夷陵县令时,尝得一枚,聊记以广闻尔。
青州紫金石,文理粗,亦不发墨,惟京东人用之。又有铁砚,制作颇精,然患其不发墨,往往函端石于其中,人亦罕用。惟研筒便于提携,官曹往往持之以自从尔。
红丝石砚者,君谟赠余,云此青州石也,得之唐彦猷。云须饮以水使足乃可用,不然渴燥。彦猷甚奇此砚,以为发墨不减端石。君谟又言,端石莹润,惟有铓者尤发墨;歙石多铓,惟腻理者特佳。盖物之奇者必异其类也。此言与余特异,故并记之。
青州、潍州石末研,皆瓦砚也。其善发墨非石砚之比,然稍粗者损笔锋。石末本用潍水石,前世已记之,故唐人惟称潍州。今二州所作皆佳,而青州尤擅名于世矣。
相州古瓦诚佳,然少真者,盖真瓦朽腐不可用,世俗尚其名尔。今人乃以澄泥如古瓦状作瓦埋土中,久而斲以为砚。然不必真古瓦,自是凡瓦皆发墨,优于石尔。今见官府典吏以破盆瓮片研墨,作文书尤快也。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而今人罕用矣。《文房四谱》有造瓦砚法,人罕知其妙。向时有著作佐郎刘羲叟者,尝如其法造之,绝佳。砚作未多,士大夫家未甚有,而羲叟物故,独余尝得其二:一以赠刘原父,一余置中书閤中,尤以为宝也。今士大夫不学书,故罕事笔砚,砚之见于时者惟此尔。
次韵吴可权题馀干县白云亭 北宋 · 黄庭坚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曩谁(翁校作时)筑孤亭,胜日有感遇。
永怀刘随州,因榜白云句。
遗老不能谈,岁月(文集作新陈)忽成屡。
绿阴斤斧尽,华屋风雨仆。
吴侯七闽英,宰县有真趣。
弦歌解民愠,根节去吏蠹。
材收佛宫馀,工有子来助。
厦成燕雀贺,水满凫雁翥。
四海名士来,一笑佳客聚。
云兴(文集作与)碧山留,云散(文集、山谷集作随)清江去。
斯须成苍狗,皆道不如故。
至人观万物,谁有安立处。
寄语吴令君,但遣糟床注。
题刘法直诗卷(原注:《年谱》元祐间馆中作。) 北宋 · 黄庭坚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往日刘随州,作诗惊诸公。
老兵睨前辈,欺诋阮嗣宗。
才卿望长卿,岁数未三百。
岂其苗裔耶,诗句侵唐格。
慨然古人风,乃作逐客篇。
朝廷重九鼎,政欲多此贤。
虎豹九关严,漂零落閒处。
空馀三百篇(山谷集作百篇诗),不随夜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