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九老会诗三首 其一 在朝王大臣九人共六百七十七岁乾隆辛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六
九老会昉于唐而继于宋然宋自别名为耆英而唐亦始以七后乃成九且彼或朝野杂厕文武错参甚至淄流并预益无取焉我国家累洽重熙渐摩培养史称世如而人多寿信非虚语恭值圣母七旬庆辰命举九老之会用晋万寿之觞盖诸王与在朝文臣为一班武臣为一班致仕者别为一班各得九人统名一会合二十七人之岁得若干所谓三寿作朋如冈如陵诗不云乎孝思不匮万寿无疆万寿维祺志所宜然事或难必合廿七人若干岁以为圣母寿天其申命锡予乎朕成首倡三章诸臣自纪其事有不能诗者命内廷翰林代成并敕画院绘图于以熙鸿介祉永兹盛典将届圣母八旬九旬期颐以至若干寿则我朝臣之登眉耋鲐者必亦蒙庥近光与年并增朕当十年一举盛会其欢喜庆幸曷其有极哉
升平人瑞有天潢,会领文臣例柏梁履亲王显亲王并以年逾古稀为是会领袖视汉柏梁联句首赓者宗臣惟梁孝王一人实已过之)
总沐列朝厚培养,共看难老效劻勷。
元丰二相今犹在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康熙间旧臣年逾八帙较宋富弼文彦博之列耆英会荣有过焉),履道诸贤讵可方。
慈庆熙鸿欣锡类,群仙引进万年觞
山海关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二
并山临海守原固,辽矣长城那守齐。
重镇徒防永平左,大军早过顺天西(明设重镇守扼山海关以防我兵而我大军每从古北喜峰诸口入边明兵曾莫能禦即如天聪三年我袁崇大宗亲统六师征明驻营土城关进围燕京祖大寿始自关外仓猝赴援也)
彼非设险况失德(明自神宗以后朝臣惟门户纷争百姓以科敛愁怨纪纲陵替自远灭亡德之不务虽设险何益而我为恤众爱民上下同心共成鸿业实太宗天之所佑固非彼失德者之所能支今则中外一家陪京且在关外山海之险不过仅存关名耳),我以同心自受禔。
今日两京为坦路,小哉何用说丸泥。
梅德充见寄 北宋 · 毕仲游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前年离陕宴溪傍,白发苍颜各老郎。
亲意百年杨仲武(自注:杨仲武之姑嫁潘散骑,所谓潘杨者也。而某之外祖乃德充之大父也。),友情千里晋真长(自注:晋刘琰字真长,与王羲之雅相友善,孙盛作易论语,简文使殷浩难之,不能屈。帝曰:使真长来,固应有以制之。)
论诗手出都官(自注:圣俞都官员外郎,以诗名天下。德充之世父也。刘原父尝言,唐有郑都官,今有梅都官。),好事家传侍读(自注:德充之大父翰林学士侍读,在真宗朝臣,性善焚香,其在官所,每晨视事必焚香,至今人传梅侍读香方。)
书到并州何处觅,柳溪高会正传觞。
再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 其一 丽正门(行宫因山高下缭以石城正南一门曰丽正朝臣启事外藩入觐皆由于此)乾隆甲戌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
避暑山庄者玉塞之神皋金庭之奥域也我皇祖圣祖仁皇帝肇斯灵囿标三十六景题句绘图垂示册府朕既恭次元韵附刻篇末前秋周览胜槩复各赋五律一章仍就旧题成咏今年敬奉安舆来驻于此自夏至初过讫于处暑招凉延爽弦望再更几政之馀登临揽结乃知三十六景之外佳胜尚多萃而录之复得三十六景各题二十八字其中有皇祖当年题额者亦有迩年新署名者统前后计之得列仙福地之数匪谓泄造物无尽之藏盖即由旧之中寓知新之旨云尔
岩城埤堄固金汤,詄荡门开向午阳(避暑山庄门旧稍偏东因辟此门应当阳之义)
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
君臣服议1187年10月8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四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九、《文献通考》卷一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淳熙丁未十月八日太上皇帝上仙。
遗诰至州县,有司莫识衣冠制度,大率尽用令式斩衰之服。
哀临既毕,及被礼部所下符,则止当用布四脚、直领布襕衫、麻绖而已。
此符当与遗诰同日俱下,乃迟数日,有司不虔,惑误四方已如此,而于布四脚之下注云「系幞头」。
于直领布襕下注云「上领不盘」,则虽间有举哀稍缓之处,官吏传观,亦多不晓。
四脚幞头之说,予记温公《书仪》及《后山谈丛》所记颇详,乃周武帝所制之常冠,用布一方,幅前两角缀两大带,后两角缀两小带,覆顶四垂,因以前边抹额,而系大带于脑后,复收后角而系小带于髻前,以代古冠,亦名幞头亦名折上巾
其后乃以漆纱为之,而专谓之幞头,其实本一物也。
礼官以幞头解四脚,是矣,而又不肯详言其制,则未知其若马陈之所谓,周武之所制者耶?
抑将以纸为胎,使之刚强植立,亦若今之漆纱所为者耶?
至于直领布襕衫「上领不盘」之说,则众尤莫晓。
盖既曰直领,则非上领;
既曰上领,则不容不盘。
两言之中,自相牴牾至于如此,虽予亦莫识其所以然也。
乃有强为之说者曰,虽为上领,而不联缀斜帛,凑成盘曲之势,以就正圆,但以长布直缝,使足以绕项而已。
予谓礼官之意或是如此,亦不可知。
但求之于古,既无所考,则亦何敢信而从之耶?
疑此特生于古今之礼不同,礼官不能分别去取,而欲依违其间,是以生此回惑耳。
盖直领者,古礼也,其制具于《仪礼》,其像见于《三礼图》,上有衣而下有裳者是也。
上领有襕者,今礼也,今之公服上衣下襕相属而弗殊者是也。
窃意国恤旧章之本文,必有曰直领布衫者,而又有曰布襕衫者。
其服直领布衫,则兼服布裙而加冠于首;
其服布襕衫,则首加四脚而已。
盖其初虽合古今之礼,而犹各有所施,则亦未为失也。
今既不察其异矣,又但见公服之上领而有襕,遂解直领为「上领不盘」,而增「襕」字于「衫」字之上,文若迁今以就古,而不自知其实之误,反至于废古以徇今也。
又前此州县误用之礼皆著菅屦,而符乃无文,承用之者遂屦袜以赴临,殊乖礼意。
独无曰杖云者,于礼为粗合,而亦有所未尽。
盖《礼》,君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所谓达官,谓专达之官。
在今日则内之省、曹、寺、监长官,外之监司郡守,凡一司之长,尝任侍从以上,得专奏事者是也。
故今不杖之制施于僚佐以下则得之矣,至使其长官下而同之,而虽故相领帅家居者无异文,岂不薄哉?
又后数日,乃得邸吏所报朝廷冠服制度,则云皇帝初丧,服白罗袍、黑银带、丝鞋、白罗软脚折上巾。
成服日,服布斜巾、四脚、裙裤、冠帽、竹杖、腰绖、首绖、直领大袖布襕衫、白绫衬衫。
视事日,去杖、首绖。
小祥日,改服布四脚、直领布襕衫、腰绖、布裤。
大祥日,服素纱软脚折上巾、浅黄衫、黑银带。
群臣之服分为三等,上等布头冠、布斜巾、布四脚、大袖襕衫、裙裤、首绖、腰绖、竹杖、衬服。
中等布头冠、幞头、大袖襕衫、裤、腰绖。
其下等则布幞头、襕衫、腰绖而已。
详此帝服有冠,有裙,而衫曰直领,则是古之丧服,当自为一袭者。
又有四脚,有襕衫,则皆当世常服,又当别为一袭者。
而今乃一之,则果如予之所料矣。
然至于小祥之服,则衫直领而下不裙;
宰臣之服,则下虽有裙而衫非直领,此又不可晓者。
其馀亦多重复缪误,如斜巾、四脚、冠、帽乃四物,不当一时并加于首(四者皆首服,独冠为古制,斜巾乃民间初丧未成服时所用,既成服则去之。盖古者免之遗制也。今成服而与冠并用,其失一也。四脚之说,已见于前。盖宇文氏废古冠而为之,兼存而互用,犹不相妨。今同时并加,其失二也。帽,古今皆为燕服,与正服之用,亦各有所施。今与古冠、四脚并用,三失也。今天子之冠四:衮、冕、通天幞头、帽子。虽皆御服,如之何而可并用于一时乎?)
直领、上领、古裙、今襕,亦四物,不当一时并加于身(说已见前。)
冠当服以终丧,不当小祥而释(古礼,小祥改服练冠,但以熟布为之,其制不易也。今小祥便只服布四脚,不服练冠,非是。其去巾帽亦不知有何据也。)
四脚、幞头、折上巾,三名一物,不当错出而异其名(说亦见前。兼礼官亦云四脚系幞头,则知二者非异物。而于朝臣之服,上等曰四脚,中、下等曰幞头,不知何谓。)
其曰银带、丝鞋、白绫衬衫者,则尤非丧礼之所宜服,亦不待辨而知其非矣。
大抵其失在于兼尽古今,以为天子备物之孝,而不知考其得失而去取之,正天子议礼制度考文之事也。
然此等条目之多,欲一一而正之,则有不胜正者。
必循其本而有以大正焉,则曰斩衰三年,为父为君,如《仪礼》丧服之说而已。
其服则布冠、直领大袖布衫、加布衰、辟领、负版、掩衽布衬衫、布裙、麻腰绖、麻首绖、麻带、菅屦、竹杖,自天子至于庶人,不以贵贱而有增损也。
但《仪礼》之冠三梁,乃士礼
今天子通天冠二十四梁,当准之而去其半,以为十二梁。
群臣则如其本品进贤冠之数以为等。
大本既立,然后益考《礼经》,以修殡葬馈奠之礼,参度人情,以为居处饮食之节,行之天下。
凡诸吉凶之礼,有诡圣不经,如上领胡服之类者,一切革而去之,则亦庶乎一王之制而无纷纷之惑矣。
而前此议者犹或虑其说之难行,虽以元祐之盛时,而不能行范祖禹之论。
盖不知自汉以来,所以不能复行君父三年之丧者,一则以人主自无孝爱之诚心,而不能力行以率于上;
二则虑夫臣民之众,冠婚祠享会聚之有期,而不欲以是夺之也。
国家自祖宗以来,三年通丧实行于内,则其所以立极导民者,无所难矣。
独所以下为臣民之虑者未有折衷,是以依违于此而未敢轻议。
此亦虑之过矣。
夫古之所谓方丧三年者,盖曰比方于父母之丧云尔。
盖事亲者亲死而致丧三年,情之至、义之尽者也。
事师者师死而心丧三年,谓其哀如父母而无服,情之至而义有所不得尽者也。
事君者君死而方丧三年,谓其服如父母而分有亲疏,此义之至而情或有不至于其尽者也。
然则所谓方丧者,岂曰必使天下之人寝苫枕块、饮水食粥、泣血三年,真若居父母之丧哉?
今臣民之服如前所陈,则已有定说矣。
独庶人军吏之贫者,则无责乎其全,虽以白纸为冠,而但去红紫华盛之饰,其亦可也。
至如饮食起居之制,则前所谓参度人情者,正欲其斟酌古今之宜,分别贵贱亲疏之等,以为隆杀之节。
且以婚姻一事言之,则宜自一月之外许军民,三月之外许士吏,复土之后许选人,祔庙之后许承议郎以下,小祥之后许朝请大夫以下,大祥之后许中大夫以下,各借吉三日
太中大夫以上,则并须禫祭然后行吉礼焉。
官卑而差遣职事高者从高,迁官者从新,贬官者从旧,如此则亦不悖于古,无害于今,庶乎其可行矣。
或者又谓今之吉凶服上领之制相承已久,而遽尽革去,恐未为允,此不然也。
古今之制,祭祀用冕服,朝会用朝服,皆用直领。
垂之而不加绅束,则如今妇人之服,交掩于前而束带焉,则如今男子之衣,皆未尝上领也。
今之上领公服,乃夷狄之戎服,自五胡之末流入中国。
至隋炀帝时巡游无度,乃令百官戎服从驾,而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本非先王之法服,亦非当时朝祭之正服也。
今杂用之,亦以其便于事而不能改耳。
曷若准朝服、祭服之法,参取唐公服之制以为便服而去之哉(唐公服见《通典》《开元礼序例》下篇。)
民私丧,五服制度皆如此礼,但以亲疏分五等,而衣服之制不殊。
温公《书仪》但斩衰齐衰用此制,而大功以下从俗礼,非是。
惟高氏《送终礼》其说甚详。
当更讨论订正,别为公私通行丧服制度,颁行民间,令其遵守,庶几先王之礼大小由之,上下交修,可以久而不废。
且使大义素定于臣民之家,免至临事纷错,疑惑众听。
滇南凯旋歌六首 其六 清 · 王士禛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九
清时王会遍诸方,绝调升平嗣柏梁。
从此汉家新乐府,白狼添咏又三章今年上元朝臣宴于乾清宫效柏梁体赋升平嘉宴诗御书颁赐)
国家仿古制。置牧场于诸路。皆在洋中。每三岁遣朝臣。点阅其数。籍以藏之太仆。今年秋。星山李孝叔甫受是命。巡湖南右界。入海岛逾半月。吾州之别乘斯立。以监牧随行。备言菅蒯之危。遂作古风一首。粗叙其事。仰慰征怀。仍求和教 明 · 朴祥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讷斋先生集卷第一
大麓舜不迷,黄龙禹岂惊。
圣人有定操,蹈险如由庚。
李侯金闺彦,高挹姚姒英。
上以辅明主,下以树令名。
众星有北斗,众鸟有鹓鹏。
汉使觅天马,飘飘启南征。
沙苑渺炎洲,远搜房星精。
危樯拂朱雀,鳌背青纵横。
适遇大鹏徙,溟波激三更。
雪岳涌坐隅,飓威摧珠缨。
先生寄笑傲,缅怀二圣行。
宗悫是小竖,长风剑吷声。
叱咤伏狂螭,鞭笞逐奔鲸。
百怪尽遁迹,万里俄澄清。
挺身南海中,壮气高峥嵘。
孰云为物最,一杯输双明。
怯夫卧吐沫,睥睨真蚊虻。
至信出县水,圣言垂千龄。
莫道誇心胆,以彼求平生。
超入云锦屯,昂首皆悲鸣。
一一采龙种,天厩从此盈。
无复至神骨,饥立啮枯苹。
王事且既济,烟云收橐赢。
衰病徒凝伫,数月不出城。
一片井蛙天,形影何茕茕。
将以遗远者,江皋搴杜蘅(县。一本作悬。)
怀旧诗十三首 其八 大学士刘统勋汉大学士之足资倚任者张廷玉而后有刘统勋统勋山东诸城雍正甲辰翰林甫授职即直南书房官至庶子余即位初擢任詹事旋迁内阁学士荐陟尚书军机大臣乾隆甲戌协理甘总督乙亥冬以罪罢斥踰年复任尚书刑部吏部辛巳夏大学士癸巳冬肩舆入直至东华门痰忽涌上舁归而殁余闻其病遣使赍药驰视已无及矣即日亲临奠醊优恤有加并入祀贤良祠统勋练达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故凡谳大狱督大工悉命往莅事无勿治者惟在陜甘时闻阿逆之变议弃巴里坤所见虽谬然书生未娴军旅且遇事辄抒所见差胜于模棱怯避缄默自全者观过知仁固宜深谅之矣)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
从来举大事,要欲众志定。
小利亦何庆,小失亦何病。
阿逆之初叛,众论已纷竞。
统勋督陜甘,储需任所胜。
欲弃巴里坤,是殆乱军令。
治罪易廷桂,并命随军(叶妄统勋陈弃巴里坤之议恐其惑乱军心不可不斥革逮治因发往军营令以司员办理军需效力赎罪事平后念其心本无他复还原职仍加任用祸福惟视其自取实不稍存成见也)
五年大功成,释罪重从政
赏罚寓经权,顺应自取听。
十馀年黄阁,总兼部务仍(叶)
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刚劲。
进者无私感,退者安其命。
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南巡歌十二章 其一 二月第一皇太后颂奉銮舆时巡也) 清 · 陈廷敬
 出处:午亭文编卷一
圣驾亲视河工宏恤民隐恩膏广沛远迩同庥(臣)廷敬备员户曹于今六易年所每蒙天语垂问郡国水旱年岁丰歉仰见我皇上天覆四海子育兆民尊居九重虑周万里无时不以黎庶为念无事不以仁爱为心兹以黄运两河关漕挽之安危系民生之休戚乘舆临历指示规为翠华所莅皇泽覃敷(臣)所不及知者多矣以(臣)所领职事奉明诏而宣德意者邮驿所传源源靡已(臣)等谨循职守恭绎恩纶俯同官僚欣感圣政惟我皇上德盛功高仁深泽厚际天蟠地旷古振今生民以来所未有也(臣)等虽未获与扈跸之荣而实窃幸遭逢之盛每接诏旨仰遵宣布传示遐迩朝臣飏颂闾巷欢舞以及四远之人无不手额称庆佥曰圣德厚矣至矣无以加矣吾曹何幸而生圣人之世也(臣)伏惟皇上念切民依特事巡省恩波肆暨江海同沾而始也以河决不治患及吾民仰烦圣虑夫治河诚国之大事也(臣)尝稽之往古禹底九河之绩禹贡详其文汉筑宣房之宫作歌纪其事盖篇籍所传咏歌所述厥务亦綦重矣我皇上仰符天道俯惬舆情盼睐之间指挥斯定已收数十年不奏之功肇亿万载平成之绩圣谟广运媲隆神禹而恩泽宏普恤民之灾谋其生计悯民之乏免其正供贡之所不能载者扈从诸臣宜备书方册垂休奕祀矣若夫汉塞瓠子作宫其上是名宣房而作瓠子之歌章美其事载在汉书中(臣)以谓汉塞一决河耳且犹咏歌之我皇上治河上下数千里至于江海之广咸蒙圣恩诚有非汉代之所能几及万一者而乐府不作其何以阐扬盛美(臣)不揣固陋谨因(臣)部所奉诏旨每撰一歌仰识圣德神功于永永无极且以庆幸(臣)之荣遇焉至若宽恤有司矜释刑狱事下他部而(臣)所及知者亦谨并识焉词虽不文然其声调颇取汉魏以来乐府夫乐府之作皆以被之金石丝竹荐之朝庙用之家国非徒为文字观美而已今(臣)所撰虽不敢妄拟古之作者实欲俾奕世知我国家功德诚远侔三代之隆断非汉以来盛时所可比拟万一于治定功成播朝廷之美宣天地之和庶几其义有取焉尔(臣)不任兢惕不任忻忭以闻
岁二月巡狩,惟虞帝之则。
其始由岱宗,顺时布令德。
我皇握天枢,举事合经籍。
煌煌大业初,慈闱共夙昔。
及兹抚金瓯,九围睹式廓。
晨昏在帷銮,玉颜正怡怿。
孝理通烝民,欢心洽万国。
平滇雅三篇 其一 岳湖(逐寇也) 清 · 陈廷敬
四言诗 出处:午亭文编卷一
(臣)廷敬尝诵诗见大小雅六月采芑江汉常武皆言周宣王南征北伐兴治拨乱以定四方平天下之功(臣)尝窃叹以为如诗所载可谓盛哉后读柳宗元平淮雅表言宣王之形容与其辅佐由今望之若神人然直以雅之故也(臣)按宗元意以谓宣王定四方平天下苟非其臣尹吉甫召穆公辈作为雅诗传之于今今虽欲望宣王之形容及其辅佐之盛其道无从而宣王定四方平天下之功亦不能赫赫必传于后世乌虖宣王之功后罕匹矣乃推较往古验之方今功德盛隆迈于周雅而适无有尹吉甫召穆公其人播为声诗彰大其道其何以昭宣治绩丕扬成功传之于后然则雅之作厥义重矣哉(臣)伏见皇上文武神圣天锡智勇光宅天下奠安八荒仁威所加率土内外罔不詟服乃有孽臣潜伏伺衅煽搆祸乱震摇我疆圉俶扰我人民皇上赫然一怒命将授钺顷年以来定秦陇降闽海平两粤收巴蜀天兵所向次第告捷而滇逆窃据南楚实为乱首皇上神机中断指授规略埽湖湘进克黔南破坚摧险直薄滇城之下师久不解朝旨督进军麾一动氛祲消灭皆由庙堂动罔遗策是以疆场举必有功海外怖骇臣黎欢跃太平之会实当今日(臣)尝计滇逆之兴乱干诛也耗糜帑赋私籍甲兵招纳亡命擅行威福尾大不掉反势已成正如汉削七国唐纵藩镇蚤发则易图优容则难拔故三藩之事圣虑先觉不辞大创之劳永奠万年之治(臣)所谓功德过于宣王而大雅不作不胜惑焉顾朝臣至多岂无尹吉甫召穆公其人者以飏大清之盛美于无穷(臣)独何人敢专斯事然(臣)备员法从尤以文章为职业不得以能薄材谫不足以自效为解谨撰平滇雅三篇再拜以献(臣)廷敬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岳湖洋洋,我武洸洸。
谓南有藩,无敢撼我疆。
岳湖滔滔,我武嚣嚣。
谓南有藩,无敢阚我郊(一章)
我疆大矣,我圉溢矣。
牙蘖其间,竦棘合猬。
昔我南藩,化为异类(二章)
帝曰大君,以覆以载。
推食以食,解衣以衣。
迁之善地,勿剪勿拔(三章)
彼惟狂昏,狡焉生心。
肆为诛首,启戎于南。
如螳奋臂,如蚋决眦。
首仰臆张,如豕斯鸷(四章)
惟帝咨嗟,惠威是崇。
薄往禽之,孰佐予功。
予矜下民,救此一方。
取其残凶,是类是造。
祃于临冲,楛矢敦弓(五章)
我弓我矢,靡旌摩垒。
兵无遗镞,耕无失耜。
天堑茫茫,限此江水。
既断其趾,且斩其頍(六章)
盗负险阻,距趯跃踉。
翾飞饥啸,羽翅以张。
候在太白,占于天狼。
我泾我陇,是震是惊(七章)
维彼闽粤,波荡海垠。
帝屡下顾,哀此垫昏。
盗往连结,倚以父母。
乃饵乃诱,乃为盗守(八章)
帝援天矛,铩羽截鳞。
岭海革面,蒙羞来臣。
禽𧇭于威,柔肌于恩。
盗失厥助,飞魄殒命(九章)
老雄野死,枭雏栖栖。
巢湖饮江,倾摇于波。
尔居臲卼,我步逶迟。
大袒高骧,贼焉遁逃(十章)
洞庭汤汤,岳阳峨峨。
载驱载驰,爰拔厥家(十一章)
惟人归德,惟帝之谟。
穷经窟宅,是剪是屠。
我武燀耀,式廓鬼区。
百蛮万国,傒我来苏(十二章)
按:第八章谓耿尚二逆助吴逆反也。第九章谓三既死,贼势渐衰,而我师以神武临之也。
怀方密之 其一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密之中丞开府江汉时,则余幸得奉下风,称奔走吏,乃密之顾独好余,时时声相闻。即余上记幕府,未尝不时时称道密之也。亡何,柄人以愎瞀覆师,惧弗免,乃密上事螫中丞公,冀缓要领罚而剪所忌。盖先是中丞公策抚局必败,怫柄人旨,又元祐遗哲,非彼种族也,故薙锄益力云。余尾缇骑后,追送江皋,竟日呜咽不忍去。中丞公亦谬以季心剧孟相属,诚心愧未能,然每饭未尝忘长者意矣。会密之以高第奉廷对,伏阙讼中丞冤,愿得罢试,躬橐饘之役,上意为动。再逾岁,则楚事大裂,柄人者悸而殪死,上于是即狱释中丞公,然后乃令密之文学行谊擢史局,充王府讲官,稍稍荣遂矣。而余是时亦适以徵书至阙下,与密之呜咽相对,如送中丞时已。密之时时过余为文酒之戏,岸帻歌呼,各道少年事为娱乐,明星在天,下视酒人,其意气拂郁,有不可俯仰者。亡何,党祸发,江北诸贤,化为秋箨,余亦以狂言忤执政,趣汤提烹。密之为歌行唁余曰:「滟滪波涛君所能,君不见三年两度封黄绳。」终之曰:「白日当照大江北。」白日以存孤孽,黄绳以怵贵人。乃中丞公则慰籍尤至。盖向所谓柄人者,骨已饱狐蚋,而中丞俨然守其故官矣。密之与余始终交谊,患难不渝,有如此者。既余蒙恩薄谴,得逃死,为城旦舂,屐甫及乎旅门而都城难作。余以罪臣,名不挂朝籍,万分一得脱,可稍需以观变,遂易姓名,杂小家佣保间,短檐顾日,畏见其影。时密之舒章李子介子、吴子同戢身一破庙中,相视悲泣,若有思者。余从门隙窥之,谓必有异,亟过而耳语,各心许别去。越二日,同恸哭灵爽于午门。再越日,遂有伪署朝臣之事。余私念曰:「事迫矣!然我有恃以解免,以我逐臣,可无人也。」居停主人数为危语相吓,余即持是应之,乃唯唯退。至期,微闻诸公已于事而竣,方酌苦土床、贺复壁之遇,则密之适来,仓卒数语,面无定色,曰:「幸甚!我等自今以往,长为编氓以殁世矣。」余心疑其色,然不忍不信其言,遂跳而去。食有顷,户外白挺林立,欢噪入问谁何官者,余曰:「是矣,吾受死!」振衣而出。则密之又适来,遽曰:「孝升,吾与子同死!今吾君臣、夫妇、朋友之道俱尽矣,安用生为?吾且以头齿子剑。」至是始知密之为贼得,迫令索余,计画无之,强应耳。嗟乎!密之何负于余哉!既抵贼所,怒张甚,问:「若何为者不谒丞相选,乃亡匿为?」余持说如前。复索金,余曰:「死则死尔。一年贫谏官,忤宰相意,系狱又半年,安得金?」贼益怒,箠楚俱下,继以五木。密之为余宛转解免曰:「此官实贫甚,不名一钱也。」再逾日,追呼益棘,赖门人某某及一二故旧措金为解,始得缓死。密之亦以拷掠久,不更厚得金,贼稍稍倦矣,仅而舍去,创小间,遂弃妻子独身南翔,冀万一重茧哭师,以终上书讨贼之志。属有天幸,间行得达,不罹于危。余则四顾孑然,终以死誓,包胥往矣,其下从乎彭咸。方是时,向所号为执政者,则已悉索黄金明珠,蛇行蒲伏,以乞旦夕之命。嗟乎!密之何负于国哉!夫弑君大逆,古今最难受之名也,而《春秋》乃归之「亡不越境,返不讨贼」之赵盾,谓人臣身当事寄,不国贼是讨,罪且浮于贼耳。今拥重兵护诸大帅,受先朝讨贼之托于数年前者,晏然无一矢加遗,蟒玉焜耀,贝绯阑干,煽连凶朋,用屠刮我善类,国亡之谓何,因以为利,则逆贼之所施于若人不为不厚,而其党贼以仇杀贼之意不得不坚矣。顾乃责不死于橐笔之书生与被放之累臣,岂非覆倒行,代贼推刃者乎?今百史北走燕,密之南走,亡命踵接,彼苍皆知其,顾若人金注者昏冥然不觉耳。然不杀仇贼者,则弑君之毒不厚,而忠臣义士之不灰,嗟乎天哉!作忆方密之诗。
怪汝飘零事有诸,白衣冠又过扶胥。
渡江功业谁王谢,失路文章自庾徐。
杵臼裤怜无块肉,尉陀台喜有新书。
丈夫不死心何限,努力头颅烽火馀。
慈懿太皇后梓宫挽歌 明 · 彭时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十八
汉家推马邓,周室仰姜任。
名掩先朝懿,恩加四海深。
椒房留盛事,茧馆著徽音。
中外交垂涕,难忘报德心。
《田按:英宗遗诏定后妃名分。宪宗即位中官周贵妃旨,言子为皇帝,母当为太后。钱氏无子,不得称太后彭文宪时力持之,卒得两宫并尊。又请钱太后慈懿徽号。及慈懿崩,帝重违周太后意,不欲祔庙,时偕朝臣文华门泣请,帝与太后感动,卒得合葬裕陵,主亦祔庙。此当时挽歌也。
皇太后七十万寿诗(谨序) 其六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瓯北集卷九
绀宇琳宫祝福因,招提处处宝华新。
梵天花雨霏空界,经海钟鱼转法轮。
无尽灯燃光不夜,众香国护景长春。
貂蝉簪绂分行拜,祇候安舆度软尘朝臣设经坛祝嘏,诸命妇皆跪迎安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