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又次李之安诗韵 其四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十○第九
青山数朵佛陀头,春水如蓝欲染鸥。
回首江南无限景,不知曾似画图不。
偈颂十首 其六 南宋 · 释昙密
 押尤韵
一身浪宕无拘捡,闹市门头恣意游。
汉地不收秦不管,不风流处也风流。
健则坐,困则休,信任从教雪满头。
寄语宣和政和元和佛陀张僧李达磨,老聃孔丘,照顾沩山水牯牛。
马雨耕住相图 清 · 姚鼐
 押歌韵 出处:惜抱轩诗集四
自有天地驱羲娥,风云变灭流江河。
我昔婴稚今发皤,如箭逝弩丝运梭。
直逮建翣嘶《虞》歌,焉得停晷容婆娑。
君取住义将云何,君言变者自迁讹。
有不变者常无他,心如死灰身槁柯。
所住非中非四阿,须弥蚊睫谁么么。
稊米万物非寡多,万劫靡辨于刹那。
了无未来与已过,此为住义奚可诃。
我闻尘根相荡磨,应无所住传佛陀
须菩提闻涕滂沱,今始知道异昔科。
况君涉世犹同波,画成戴发为优婆。
忽然念起火焚和,恐君禅病容未瘥。
因言生义皆网罗,住与不住同偏颇,更请断臂求达摩
如来八相二十四依图赞 其十六 佛陀难提 北宋 · 沈辽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六
难提乾乾,应化有缘。
天雨甘露,含润大千。
佛子相承,牛口是传。
不有辩慧,正法谁诠?
摧伏诸魔,其孰敢前?
虽云分别,乃归一源。
如来八相二十四依图赞 其十七 佛陀密多 北宋 · 沈辽
 押侵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六
佛陀密多,功德甚深。
善巧方便,开导孔壬。
彼国之王,外道如林。
我持朱幡,欲移厥心。
竭彼才智,其口乃瘖。
化尼乾,有如球琳。
《长阿含经》序 十六国 · 释僧肇
 出处:全晋文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
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
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
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
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
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
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
四分五诵契经,《四阿含》藏也。
增一阿含四分八诵,《中阿含》四分五诵,《杂阿含》四分十诵,此《长阿含》四分四诵,合三十经,以为一部。
阿含,秦言法归。
法归者,盖是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
其为典也,渊博弘富,温而弥旷,明宣祸福贤愚之迹,剖判真伪异济之原,历记古今成败之数,墟域二仪品物之伦。
道无不由,法无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归,故以法归为名。
开析修途所记长远,故以长为目。
习兹典者,长迷顿晓,邪正难辨,显如昼夜,报应冥昧,照若影响。
劫数虽辽,近犹朝夕;
六合虽旷,现若目前,斯可谓朗大明于幽室,惠五目于众瞽,不窥户牖,而智无不周矣。
大秦天王涤除玄览,高韵独迈,恬智交养,道世既济,每惧微言翳于殊俗。
右将军使者司隶校尉晋公姚爽,质真清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上特留怀,每任以法事。
弘始十二年岁次上章掩茂,请罽宾三藏沙门佛陀邪舍出《律藏》四分四十五卷(一作四十卷。案今藏本四分律藏六十卷与此卷数不同)
十四年讫。
十五年岁次昭阳奋若,出此《长阿含》讫。
凉州沙门佛念为译,秦国道士道含笔受,时集京夏名胜沙门,于第校定,恭承法言,敬受无差,蠲华崇朴,务存圣旨。
余以嘉遇,猥参听次,虽无翼善之思,而豫亲承之末,故略记时事,以示来贤焉(《释藏克一》,又九。)
吴亲寄瓷枕香垆颇佳以诗答之 瓷垆1120年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华藏初游愿力坚,宝垆已现佛陀前。
神通何似维摩诘,熏习聊同白乐天
沈水香焚烟缕细,卷云花透月轮圆。
愧烦远示将何用,聊伴虚堂晏坐禅。
修行地不净观经序 南朝宋 · 释慧观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三
夫禅典之妙,盖是三乘之所游;
反迷悟惑者,托幽途以启真城。
堑三业之固宅,广六度以澄神,散结贼于旷野,研四变以游心,焰三慧为炬明,浪中源以殊分。
金刚戟以练魔定慧相和,以测真如。
是智依定则痴妄亏而霄落,定由智则七渊湛然而清。
清融九服,则玄庭有阶,阶级相乘,则炉冶成妙义之本。
本之有方,寻根传训,则冥一俱当。
虽利钝有殊,济苦一量。
若契会同趣,则圣性同照。
圣性同照,则累患永辽。
故知禅智为出世之妙术,实际之义标也。
夫禅智之为道,言约理备,究析中道,对治万法,善恶相乘,迭转孰止,互有废兴,馆窥匠彻,略位其宗,以揆大方,异世同文。
上圣为慈悲之主,留法藏于千载,示三乘之轨辙,知会通之至阶。
汰粗蚌于曩劫,曲成众艳之灵蠙,密典相传以至今,接有缘以八背。
未始失其会,随机犹掌回,所谓澹智常寂,而不失照。
虽万机寂化一用,故能穷诸法宝,拟想玄扉。
游志妙极,蹑神光于无间者哉。
禅典要密,宜对之有宗;
若漏失根源,则枝寻不全。
群盲失旨,则上慢幽昏,可不惧乎?
若能审其本根,冥训道成,实观会古,则万境齐明,冲途豁尔而融,体玄象于无形。
然后知凡圣异流,心行无边。
然弃本寻条之士,各以升降小异,俱会其宗。
遂迷穴见隅,变其津途,昏游长夜,永与理隔,不亦哀哉。
自顷来禅,训实鲜)得其中,每以殊形难保,迁动不常,便启诚三宝,搜求玄要,依四百论,扣其关旨。
会遇西来宗匠,综习大法,寻本至终,冥隅一开,千载之下,优昙再隆,可不欣乎?
遂乃推究高宗承嗣之范,云佛涅盘后,阿难曲奉圣旨,流行千载,先与同行弟子摩田地,摩田地传与舍那婆。
斯此三应真,大愿弘覆,冥构于昔。
神超事外,慈在宁济,潜行救物,偶会无差。
佛在世时,有外学五通仙人,往至佛所,请求出家,乘俗高胜,志存远寄,便言若我入道,智慧辨才,与身子等者。
尔乃当于至尊法中,修习梵行。
佛知其本根,于后百年,当弘大事,便答仙人。
汝今出家,智慧浅薄,不及身子,仙人即退。
后百年中,其人出世,奇识博达,遇物开悟,遂出家学道,寻得应真。
三明内照,六通远振,辩才无碍,摧诸异论。
所度人众,其量无边,于诸法藏,开托教文。
诸贤遂见,乃有五部之异。
是化运有方,开彻有期,五部既举,则深浅殊风,遂有支派之别,既有其别,可不究本,详而后学邪。
此一部典,名为《具足清净法场》,传此法至于罽宾,转至富若蜜罗,富若蜜罗亦尽诸漏,具足六通,后至弟子富若罗,亦得应真。
此二人于罽宾中,为第一教首。
富若蜜罗去世已来五十馀年,弟子去世二十馀年,昙摩多罗菩萨与佛陀斯那俱共咨得高胜,宣行法本。
佛陀斯那化行罽宾,为第三训首。
有于彼来者,亲从其受法教诲,见其涅槃,其涅盘时遗教言,我所化人众数甚多。
入道之徒,具有七百。
富若罗所训为教师者十五六人,如今于西域中炽盛教化受学者众。
昙摩罗天竺来,以是法要传与婆陀罗,婆陀罗传与佛陀斯那,佛陀斯那悯此旃彤无真习可师,故传此法本。
流至东州,亦欲使了其真伪,途无乱辙,成无虚构,必加厚益。
斯经所云:开四色为分界,一色无量缘宗归部律,则发趣果然,其犹朝阳晖首,万类影旋,师子震吼,则众兽伏焉。
圣王轮宝,诸雄悚然,览斯法界,廓清虚津。
入有不惑,处无不沈。
自非道起群方,智鉴玄中,孰能立无言之辩,于灵沼之渊,寄言述于先觉之林,可谓无名于所名,而物无不名;
无形于所形,而物无不形,无事于所事,而物无不事者哉(《释藏》迹九。)
来汉地四部序录 其二 昙无德四分律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一
昙无德者,梁言法镜,一音昙摩毯多。
如来涅槃后,有诸弟子颠倒解义,覆隐法藏,以覆法故,名昙摩毯多,是为四分律,盖罽宾三藏法师佛陀邪舍所出也。
初邪舍于罽宾诵四分律,不齐梵本,而来游长安
秦司隶校尉姚爽,欲请邪舍于中寺安居,仍令出之。
姚主以无梵本,难可证信,众僧多有不同,故未之许也。
罗什法师劝曰:「邪舍甚有记功,数闻诵习,未曾脱误」。
于是姚主即以药方一卷,民籍一卷,并可四十许纸,令其诵之。
三日,便集僧,执文请试之,乃至铢两人数年纪,不谬一字,于是咸信伏,遂令出焉。
肇法师作《长阿含序》云:「秦弘始十二年,岁上章掩茂,右将军司隶校尉姚爽,于长安中寺集名德沙门五百人,请罽宾三藏佛陀邪舍出《律藏四分》四十卷,十四年讫十五年,岁昭阳奋若,出《长阿含》,凉州沙门佛念为译,秦国道士道含笔受
余以嘉运,猥参听次,虽无翼善之功,而预亲承之末,略记时事,以示来贤」。
又答江东隐士刘遗民书末云:「法师大寺(辇九作「什师于大石寺」)
出新至诸经,法藏渊旷,日有异闻。
禅师瓦官寺教习禅道,门徒数百,夙夜匪懈,邕邕肃肃,致可欣乐三藏法师于中寺出律,本末精悉。
若睹初制,毗婆沙于石羊寺出舍利弗阿毗昙梵本。
虽未及译,时问中事,发言奇新(辇九作「新奇」。)贫道一生,预参嘉会(辇九作「猥参嘉运」。)
遇兹盛化。
自不睹释迦祇洹之集,馀复何恨。
但恨不得与道胜君子,同斯法集耳(案此下有脱文。)
故撮举肇公书序,以显其证焉(同上)
禅要秘密治病经记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四
河西王从弟优婆塞大沮渠安阳侯于阗国衢摩帝大寺金刚阿练若住处,从天竺比丘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其人天才特拔,诸国中独步,日诵半亿偈,兼明禅法,内外综博,无籍不练。
故世人咸曰人中师子
沮渠亲面禀受,忆诵无滞,以宋孝建二年九月八日于竹园精舍书出此经,至其月二十五日讫,尼慧浚为檀越(《释藏》善三,又迹九。)
罗汉赞十六首 其三 第三尊者1088年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我观西方,度无量国。
佛陀耶,在我掌握。
右顾晔然,汝则皆西。
随我所印,识道不迷。
续画品(案,此续谢赫古画品也,文称湘东殿下,盖梁武时所撰。) 其十六 释迦佛陀吉底俱、摩罗菩提 南梁 · 姚最
 出处:全陈文卷十二
右此数手,并外国比丘,既华戎殊体,无以定其差品。
光宅威公,雅耽好此法,下笔之妙,颇为京洛所知闻。
析疑论 隋末唐初 · 释慧净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
披览高论。博究精微。
旨赡文华。惊心眩目。
辩超炙輠。理跨联环。
幽难勃以纵横。掞藻纷其骆驿。
非夫哲士。谁其溢心。
瞻彼上人。固难与对。
轻持不敏。宁酬客难。
来论云。一音演说。
各随类解。蠕动众生。
皆有佛性。然则佛陀之与先觉。
语从俗异。智慧之与般若。
义本元同。习知觉若非胜因。
念佛慧岂登妙果。答曰。
大哉斯举也。深固幽远。
理涉嫌疑。今当为子。
略陈梗概。若乃问同答异。
文郁郁于孔书。名一义乖。
理明明于释典。若名同不许义异。
则问一不得答殊。此例既升。
彼并自没。如有未喻。
更为提撕。夫以住无所住。
万善所以兼修。为无不为。
一音所以齐应。岂止绝圣弃智。
抱一守雌。泠然独善。
义无兼济。较言优劣。
其可伦乎。二宗既辩。
百难斯滞。论云。
彼此名言。遂可分别。
一音各解。乃玩空谈。
答曰。诚如来旨。
亦须分别。窃以逍遥一也。
鹏鴳不可齐乎九万。荣枯同也。
椿不可齐乎八千。而况爝火之侔日月。
浸灌之方时雨。宁有分同明润。
而遂均其曜泽哉。至若山豪一其大小。
彭殇均其寿夭。莛楹乱其横竖。
施厉混其妍媸。斯由相待不定。
相夺可忘。庄生所以绝其有封。
非于未始无物。斯则以余分别。
攻子分别。子亡分别。
即余亡分别矣。君子剧谈。
幸无谑论。一言易失。
驷马难追。斯文诫矣。
深可慎哉。论云。
诸行无常。触类缘起。
复心有待。资气涉求。
然则我净受于熏修。慧定成于缮剋。
答曰。无常者故吾去也。
缘起者新吾来也。故吾去矣。
吾岂常乎。新吾来矣吾岂断乎。
新故相待。假熏修以成静。
美恶更代。非缮剋而难功。
是则生灭破彼断常。因果显其中观。
斯实庄释元同。东西理会。
而吾子去彼取此。得无谬乎。
论云。续凫截鹤。
庸讵真如。虫化蜂飞。
何居弱丧。答曰。
夫自然者报分也。熏修者业理也。
报分已定。二鸟不羡于短长。
业理资缘。两虫有待而飞化。
然则字象易疑。沈冥难晓。
幽求之士。沦惑罔息。
乃道缘四果。尚昧衣珠。
位隆十地。犹昏罗縠。
圣贤固其若此。而况庸庸者乎。
自非鉴镜三明。雄飞七辩。
安能妙契元极。敷究幽微。
贫道藉以受业。家门朋徒是寄。
希能择善。敢进刍荛。
如或铿然。愿详金牒。
红卫兵行 清末至现当代 · 洪存恕
五千年国馀旧俗,一举廓清仗少年。
城阙青襟称闯将,气粗胆大善攻坚。
奴役长者施棰楚,丑诋先民燔简编。
毁祠不许事神鬼,废谱安用记祖先。
莲座佛陀推倒地,蒲团衲子放归田。
旧家珍宝俱乾没,华胄门楣尽拆捐。
剪断深闺绿云髻,捶碎洞房白玉奁。
如此横行功乃大,特许乘传去朝天。
浩浩荡荡双阙下,鹳鹅列队十里延。
铙歌嘹亮行云遏,戎旆鲜明傍日悬。
军容虽肃衔枚暂,天语殊温挟纩偏。
拊循况如新子弟,恩宠不让羽林专。
仰面哆口呼嵩罢,王城如海任流连。
获瞻圣颜愿已满,关山万里飙轮旋。
英勇头衔宣梓里,崭新服色耀茅檐。
觌面家人笑开口,伫足邻童羞比肩。
但恐一饮狂药后,狼奔豕突更无前。
广析疑论 隋末唐初 · 释法琳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
李远舍人者。曾读斯论。
意所未详。便以示沙门法琳
请更广其义类。乃答曰。
蒙示辛氏与净法师齐物论大约两问。词旨宏赡。
理致幽绝。既开义府。
特曜文锋。举佛姓平等之谈。
别偫生各解之说。陈彼此之两难。
辨元同之一门。非夫契彼寰中。
孰能震斯高论。美则美矣。
疑颇疑焉。何者。
寻上皇朝彻。始流先觉之名。
法王应物。爰标佛陀之号。
智慧者。盖分别之小术。
般若者。乃无智之大宗
分别缘起。所以强称先觉。
无知性寂。于是假谓佛陀
分别既于外有数。无知则于内无心。
于外有数。分别之见不亡。
于内无心。诱引之功莫匮。
甚秋毫之方巨岳。踰尺鴳之比大鹏。
不可同年而语矣。庄生云。
吾亡是非。不亡彼此。
庸讵然乎。所以小智不及大智。
小年不及大年。惟彭祖之特闻。
非众人之所逮也。况三世之理不差。
二谛之门可验。是以圣立因果。
凡夫有得圣之期。道称自然。
学者无成道之望。从微至著。
凭缮剋而方研。乘因趣果。
藉熏修而始见。彼既知而故问。
余亦述而略答。详夫一音普被。
弱丧由是同归。四智广覃。
真如以之自显。自显也者。
唯微唯彰。同归也者。
孰来孰去。盖知随业受报。
二鸟不嫌其短长。因湿致生。
两虫无择于飞化。不存待与无待。
明即待之非待矣。请试论之。
阚泽有言。孔老法天。
诸天法佛。洪范九畴。
承天制用。上方十善。
奉佛慈风。若将孔老。
以匹圣尊。可谓子贡贤于仲尼
跛鳖陵于骏骥。欲观渤澥。
更保涓流。何异蔽目而视毛端。
却行以求前路。非所应也。
王导周顗。宰辅之冠盖。
王濛谢尚。人伦之羽仪。
次则郗超王谧刘璆谢容等。并江左英彦。
七十馀人。皆学综九流。
才映千古。咸言性灵真要。
可以持身济俗者。莫过于释氏之教。
宋文帝与何尚之王元保等。亦有此谈。
如其宇内并遵斯教。吾当坐致太平矣。
尚之又云。十善畅则人天兴。
五戒行则鬼畜绝。其实济世之元范
岂造次而可论乎。中舍学富才高。
文华理切。秦悬一字。
蜀挂千金。法琳徒砺铅刀。
何以当兹奇丽也。不量管见。
轻陈鄙俚。敢此有酬。
示麻续组耳。李舍人重释。
涣然神解。重疑顿消。
仍以斯论。广于视听。
故得二文双显。各其志乎。
圆觉阁记淳熙十年十一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二、《渭南文集》卷一八、《咸淳临安志》卷八三、《经山志》卷七、嘉庆《馀杭县志》卷一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淳熙十年某月某日,径山兴庆万寿禅寺西阁落成。
会是岁某月某日,诏赐住持僧宝印御注《圆觉经》,且命某为之序。
于是道俗咸曰:「赐经与阁成同时,宜榜曰圆觉之阁,且刻石以侈盛事」。
于是又咸曰:「陆某宜为记」。
宝印以众言来谕某于山阴大泽中,某蹴然不敢辞。
恭惟圣天子以聪明睿智之资,体尧蹈舜,深造道妙,悟一心于万法之中,既已博极皇坟帝典羲图鲁史之秘,而象胥所传,木叶旁行,亦莫不究极。
以大圆觉为我世界,悼士之陋,多岐私智,昧乎大同,乃以万机之馀,亲御训释。
凡十二士之所问,调御之所说,佛陀波罗之所译,宗密之所注,裴休之所言,皆冰释缕解于宸笔之下。
十日并照,物无遁形,百川东归,海无异味,如既望月,无有缺减,如大宝镜,莫不照了。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霜露所坠,日月所照,莫不共此大圆觉中。
鲁之逢掖,楚之黄冠,竺乾之染衣祝发,平时相与为矛盾为冰炭者,亦莫不共在此大圆觉中。
不偏不欠,不迷不谬,垂之千万亿世,亦莫不然。
宝印以山林枯槁之士,名彻九重,得以大觉禅师怀琏入侍仁宗皇帝故事,觐清光,承圣问,受好赐,序巨典,又此阁壮丽,首冠一山,费至三十万钱。
其落成也,适当赐经之时,山川动色,神龙踊跃,呜呼盛哉!
方阁之未建也,东偏有千僧阁。
绍兴中大慧禅师宗杲,法门之杰,方住山时,众溢千数,故以是名阁。
然自今观之,虽阿僧祇众,犹为有限量也,岂若圆觉之广大无边也哉!
顾某衰且病,学问废落,文思局涩,而名山盛事,本末闳阔,非区区笔力所能演述,实以为愧惧云。
淳熙十年十一月十四日朝奉大夫主管成都府玉局观陆某记。
渔歌子十首 颂尊宿付杲山人 其二 慈明 北宋 · 李彭
掌握千差都照破。
石霜这汉难关锁。
水出高源酬佛陀
哩棱逻。
须弥作舞虚空和。
哭华姜一百首 其九十六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研泪为书告佛陀,才多不忏忏情多。
生天莫使为天女,八月休教作月娥。
岁旱邑人祷第五罗汉得雨乐先生有诗次韵1151年 南宋 · 范成大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海山之湫龙所宫,溅瀑下赴声琤琮
碧矑大士何许主,爱此匹练飞冥濛。
偶然宴坐百千劫,神力悲愿俱无穷。
向来火云挟日走,沙煎日烂千山童。
陆浑风高煽热属,泾川草肥閒雨工。
万口嗷嗷叫此士,炉燎未吐诚先通。
暮尘捲地羊角暗,朝霞横天鱼尾红。
商羊摩霄鸢起舞,居然一澍歌年丰。
人言佛陀入三昧,断取世界如旋蓬。
指麾释梵骏奔走,况尔风伯并雷公。
风骚老将亦赞喜,笔阵独扫诗坛空。
嗟余啸咏不释手,一曲何啻歌三终。
上八位 其一 一切常住佛陀耶众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九
谓此为佛,是事理障。
谓此非佛,是断灭相。
事理既融,断灭亦空。
佛自现前,如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