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 唐 · 释志静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二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者。婆罗门僧佛陀波利。
仪凤元年。从西国来至此土。
五台山次。遂五体投地
山顶礼曰。如来灭后。
众圣潜灵唯有大士文殊师利
于此山中汲引苍生
教诸菩萨。波利所恨。
生逢八难不睹圣容
远涉流沙。故来敬谒。
伏乞大慈大悲普覆。令见尊仪言已。
悲泣两泪。向山顶礼。
礼已举头忽见一老人。
山中出来。遂作婆罗门语谓僧曰。
法师情存慕道追访圣踪
不惮劬劳。远寻遗迹
汉地众生。多造罪业
出家之辈。亦多犯戒律
唯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能灭除恶业
未知法师颇将此经来不。僧曰。
贫道直来礼谒不将经来。
老人曰。既不将经。
空来何益。纵见文殊
亦何必识。师可却西国
取此经来。流传汉土
即是遍奉众圣广利偫生。
拯济幽明。报诸佛恩也。
取经至此弟子当示师文殊师利菩萨所在
僧闻此语。不胜喜跃
裁抑悲泪至心敬礼
举头之顷。忽不见老人
其僧惊愕。倍更虔心
系念倾城回还西国
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至永淳二年
回至西京。具以上闻奏大帝
大帝遂将其本入内请日三藏法师及敕司宾典客令杜行顗等共译此经。
敕施僧绢三十匹。其经本禁在内不出
其僧悲泣奏曰。贫道捐躯委命
取经来。情望普济偫生。
救拔苦难不以财宝为念。
不以名利关怀。请还经本流行
庶望含灵同益。帝遂留翻得之经。
还僧梵本。其僧得梵本
将向西明寺。访得解梵语僧顺贞。
奏共翻译。帝随其请。
僧遂对诸大德。共顺贞翻译
译讫。僧将梵本五台山入山
于今不出。今前后两本
并流行于世。小小语有不同者。
幸勿怪焉。至垂拱三年
定觉寺主僧志静因停在神都魏国东寺。亲见日照三藏法师
问其逗留一如上说
志静三藏法师咨受神咒法师于是口宣梵旨。
经二七日。句句委授具足
梵音一无差失。仍更取旧翻梵本勘校
所有脱错。悉皆改定
其咒初注云。最后别翻者是也
其咒句稍异于杜令所翻者。其新咒改定不错
并注其音讫。后有学者
幸详此焉。至永昌元年八月
于大敬爱寺见西明寺上座澄法师。问其逗留
亦如前说。其翻经僧顺贞。
见在西明寺。此经救拔幽显
不可思议。恐学者不知
故具录委曲。以传未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