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宝亮”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释道明书称释宝亮 南朝宋 · 袁粲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四
顷见亮公,非常人也。
比日闻所未闻,不觉岁之将暮,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车;
璧在邯郸秦王请以华国
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非复上人贵州所宜专也(高僧传八。)
宝亮法师涅槃义疏序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六
非言无以寄言,言即无言之累,累言则可以息言,言息则诸见竞起,所以如来乘本愿以托生,现慈力以应化,离文字以设教,忘心相以通道,欲使珉玉异价,泾渭分流,制六师而正四倒,反八邪而归一味,折世智之角,杜异人之口,导求珠之心,开观像之目,救灼烧于火宅,拯沈溺于浪海,故法雨降而焦种受荣,慧日升而长夜蒙晓,发迦叶之悱愤,吐真实之诚言,虽复二施等于前,五大陈于后,三十四问,参差异辩,方便劝引,各随意答,举要论经,不出两途,佛性开其本有之源,涅槃明其归极之宗,非因非果,不起不作,义高万善,事绝百非,空空不能测其真际,玄玄不能穷其妙门,自非德均平等,心合无生,金墙玉室,岂易入哉!
青州沙门释宝亮者,气调爽拔,神用俊举,少贞苦节,长安法忍,耆年愈笃,《齿儿》齿不衰,流通先觉,孳孳如也。
后进晚生,莫不依仰,以天监八年五月八日撰大涅槃义疏,以九月二十日讫,光表微言,赞扬正道,连环既解,疑网云除,条流明悉,可得略言。
朕从容暇日,将欲览焉,聊书数行,以为记别云尔(《高僧传》八,《艺文类聚》七十七,《广弘明集》二十。)
龙龛道场铭 武周 · 陈集源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
盖闻中天显迹。
千劫诚希遇之因。
(一𨒞)相腾晖。
三界表独尊之称。
悟其指则直心是道场。
契其源则净身为佛土。
可以神□事绝于筌蹄。
难以名言。
理归于真寂。
故八十种好。
不可以色睹真容。
十二部经。
不可以词诠至理。
然而烦恼郭重。
贪爱河深。
六趣轮回。
剑叶与刀山竞起。
四生湮没。
毒蛇将恶兽交驰。
由是法雨横流。
慈云普⿱(雨謢)
宏化城于崄路。
朗惠炬于迷津。
大乘小乘。
随浅深而悟道。
中茎中叶。
逐性分以含滋。
皆所以安乐偫生。
提孩众品。
施殷忧以无裹。
息多难以夷途。
大矣哉。
无得而名也。
此龙龛者。
受形于浑沌之□擢秀于开辟之日。
孤峰峻峙。
𦋐深径而出云霞。
危壁削成。
排日晨而轥霓汉。
峭崿秀丽。
为众岩之钦挹。
花药奇卉。
实先圣之安憩。
是故龙出龙入。
每脱骨于岩中。
仙隐仙栖。
屡承空于香气。
因得龙骨。
故曰龙龛云。
武德四年
有摩阿大檀越永宁县普光
因此经行。
遂回心口。
愿立道场。
即有僧惠积。
宿缘善业。
响应相从。
惠积情慕纯陀
巧自天性。
即于龛之北壁。
当阳像。
左右两厢。
飞仙宝塔。
罗汉圣僧
虽年代久远。
丹艧如□粉色凝沈。
采影犹在。
洪钟一叩。
响彻三十三天
石磬再鸣。
远闻十八地狱。
虬蟠外飏。
彩影乱于云霓。
香烟内腾。
素气通于迥□故得法流荒俗。
释教被于无垠。
元化遐覃
振锡穷于有截。
岂如白马驼经。
灵泉创于方丈。
缁衣阐教。
庐山顿其威仪者哉。
既而年代浸远。
石龛无毁坏之期。
岁序奄迁。
粉黛有沈湮之理。
昔之惠积。
早随劫而为灰。
宝亮亦投身于饿虎。
两僧勇猛。
志贯白云。
虽学不出境。
而精情自溢。
上元年。
先男叔琼。
不弃前踪。
龛中造立当阳连地尊像一躯。
近有交趾郡僧宝聪。
弱岁去家。
即诣江左
寻师问道。
不惑图南。
闻有此龛。
振杖顶礼。
睹佛寺之摧残。
心目悲眩。
共成胜因。
又檀越主善劳县陈叔圭陈叔□陈叔垓。
痛先君之肇建。
悲像教之淩迟。
敦劝门宗。
更于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一座。
遂得不日而成。
功德圆满
为七代之父母修六道之缘。
圣神皇帝御绀殿以抚十方。
动金轮以八表。
宏护大乘。
绍隆教。
覆载之恩。
(土夕)黔黎乎赤子。
云雨之施。
等润泽于苍旻。
地平天成。
河溓海晏。
虽复道被匡中。
而凝怀俗表。
将使比屋之化。
契法俗以●(荰全)菩提。
垂拱之风。
叶治真而成觉。
就日与慧日俱明。
油云共法云同覆。
远矣大矣。
无得言焉。
是知观夫秉气舍灵。
有生之类。
七识巳具。
六精斯起。
攀缘于虚妄之境。
驰骛于名色之间。
譬彼腾猿。
犹兹狂象。
栖托于爱河之内。
遨游于火宅之中。
方石几销。
冰炭之偫不息。
须弥屡尽。
鼎镬之报无穷。
轮回长夜。
终焉莫晓。
同亡异术。
岂不哀哉。
大矣能仁。
随机诱喻。
或宣四谛。
或导一乘。
润小枝而不遗。
净满●(一𨒞)以圆烛。
系想于方寸之间。
而神超于□尘之表。
喻起生死。
归乎寂灭。
其为净室禅龛者也。
□永镌勒。
以希不朽。
爰命解剑之夫。
运兹不斌之笔。
海变
终无毁日。
敬题年纪。
不文而质。
其词曰。
岩岩石室。
郁郁禅枝。
五门清净。
八解连漪。
神高习海。
道溢须弥。
欲求蝉脱。
良津在斯。
龛自天工。
室唯地络。
石磬长悬。
洪钟不著。
无假梁栋。
自然花叶。
掩室杜口。
何忧何乐。
爰饰金绳。
于兹胜境。
□□毕修。
雕龙咸整。
云起山窗。
花开莲井。
萧尔闲旷。
悠然虚静。
笃矣亲信。
共宏利益。
或舍衣资。
或倾银帛。
讵劳斤凿。
无烦匠石。
湛然真相。
嶷尔无斁。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佛日之日。
天宝之宝。
猛虎相宿。
波□降早。
阐六渡于迷津。
践三乘之悟道。
闰八月十日运使正仲大夫提刑若愚司封运判全玉朝奉游雨花亭 北宋 · 黄履
 押尤韵
闰月稍丰暇,清晨适逢休。
驱车偕群公,始为斯亭游。
钟山来艮维,大江西北流。
台成古到今,举目意已周。
晋有尸黎密,尝栖岗之幽。
君王怀高风,立刹旌往由。
法云生梁朝,云气如蟠虬(自注:法云初生,有云气之异。)
七龄依宝亮,俊发钦徐刘。
讲经此寺中,天花盈空浮。
纷纷白雪飞,柳絮未可侔(自注:状如飞雪,满空而下。)
近来有贤宰,亭于冈上头。
吴侯因名之,潜德光千秋(自注:周觉民命僧构亭吴仲庶名以雨花。)
昔人登泰山,芥视十二州。
余亦叹群雄,一毛争九牛。
岂知振大林(自注:保志尝目云为大林。),至有八龙留(自注:八龙来听,伏讲台下。)
因末为推本,秘思聊一抽。
灯明天人师,说法历劫悠。
欲放眉间光,洗足先双收。
入无量义处,身心安如丘。
陀罗与殊沙,普散千亿洲。
云公于此时,讲已不可俦(自注:有僧尝梦云云法师灯明佛时已讲此经,那可敌也。)
况当幽岩中,松拂久唱酬(自注:初,云住幽岩,讲斯□,以石为人,为拂,自唱自导,□通□□。)
所以善哮吼,保志称为优(自注:志尝赞曰,善哉微妙。)
谁言此华来,天地相应求。
帝释举手间,已入如来眸。
醉书贻群公,为我商声讴(自注:余既题是诗,有谓余曰:牛头未见四祖,百鸟衔华;云讲经雨华,未足多也。余曰:牛头见四祖后,讲灭净品,地为之动。然则讲经雨华,亦何损于为云也。维摩室中天女散华,结习尽者,华不著身,今延于堂内,升空不坠,则云之为云亦可知已。天监五年旱,帝请云讲胜鬘,讲竟大雪,岂非所谓诸所缘法,惟心所现者乎。昔须菩提说般若,天帝雨华,佛问此华从天得耶?从地得耶?天帝举手,而佛可之。华之所致如此,余是以有取焉。)
钟山道真觉大师1108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石门文字禅》卷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钟山
梁大菩萨僧宝公,以宋元嘉中生于金陵东阳
民朱氏之妇,上巳日闻儿啼鹰巢中,梯树得之,举以为子。
面方,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
七岁去依钟山大沙门僧俭,为童子,俭名之曰宝志
长而落发,专修禅观,坐必越旬。
久之,忽无定居,多往来𤾂山剑岭之下,发而徒跣,著锦袍,饮啖,同于凡俗。
恒以镜铜剪刀镊属挂杖,负之而趋,经聚落,儿童哗逐之。
或徵索酒殽,或累日不食。
尝从食鲙者求鲙,食者与而心笑之。
即起,吐水中,皆成鱼,相传始惊异。
时时题诗,初不可晓,后皆有验。
建元间,异迹甚著,丞相高嵩为武帝言之,以礼自皖山迎至都,舍于陈征虏之家。
辄自釐其面,分披之,出十二首观世音,慈严妙丽,倾都聚观,欲争尊事之。
武帝忿其惑众,收付建康狱,旦夕咸见游行市里。
既而检校,犹在狱中。
其夜又语吏:「门外有两舆,金钵盛饭,汝可取之」。
文惠太子竟陵王送供至建康
吕文显以事启帝,帝迎至禁中。
俄有旨,屏除后宫,为家人宴,公例常与众出。
已而犹见行道于景阳山比丘七辈从其后。
帝怒,遣使至阍,吏曰:「公久出,在省中」。
吏就视之,身如涂墨然。
武帝闻之大惊。
陈显达江州大司马段齐之从行,往辞公,公无他语,但引纸画鸦,画毕授之。
曰:「缓急可用此」。
显达叛,齐之遁去,显达大怒,遣骑追之,将及。
齐之窘甚,见鸦喧暮林,即匿其下,鸦翔集自如。
骑既失其踪,但见鸦林,必非人所寄,遂去,齐之方悟公意也。
鄱阳忠烈王饭公于私第,顾左右,觅荆枝,有折以献者,则以安门上而去。
俄有旨,以王领荆州
卫尉胡谐卧病,以书哀诉,幸以屈临,庶几疾有瘳。
公题其书尾曰:「明屈」。
翌日果卒。
僧法平欲以衣献公,不知所寓,遣使遍求之。
龙光、罽宾两寺皆曰:「夜宿此,黎明去矣」。
又尝所厚善厉侯伯家,侯伯曰:「公夜行于此,今睡未兴」。
使人视之,笑去。
公在华林园,忽重著三布帽,亦不知自何得之
俄而武帝崩,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相继崩,齐亦于此年□矣。
灵味寺沙门宝亮,欲以衲帔遗之,未及有言,公忽来牵帔而去。
蔡仲熊尝问仕何所至,公不自答,直解杖头左索绳掷与之,莫之解。
仲熊果至尚书左丞
永明中,住东宫后堂,旦门中出入,末年忽云:「门上血污衣」。
褰裳走过。
郁林见害,果以犊车载尸自此门舍故阉人徐龙驹宅,而帝头血流于门限焉。
建武中明帝诸王,高士江泌忧念南康王子琳以访公,问其祸福,公覆香炉示之曰:「都尽无馀」。
后皆如其语。
徐陵儿时,其父携诣公,公拊之曰:「天上石麒麟也」。
果名誉显于世。
文惠太子迎释僧惠至京师,惠过公,公拊其背曰:「亦龙子也」。
慧终以辩才显闻。
其徒屯骑偃,有不臣之心,公见之,戟手诟曰:「若乃欲反耶?
奈斫头穴胸何」!
偃汗下不敢仰视,遁去。
梁武帝受禅,尤深敬事。
前朝以超放动辄禁锢,至是下诏释之。
尝问曰:「弟子烦惑未除,何以治之」?
答曰:「十二」。
又问:「十二之旨在何」?
答曰:「书字时节刻漏中」。
又问:「何时得净心修习」?
答曰:「安乐禁之」。
又问:「年祚远近」?
答曰:「元嘉元嘉」。
欣然以为享祚倍宋文之年。
天监五年冬旱,雩祭备至,而雨不降,公谓左右曰:「吾病不差,就官乞活。
傥不奏白,官应得祸」。
即上启,愿于华光殿讲《圣鬘经》请雨,即命沙门讲之,终夕雨。
公又以刀横水盂良久,又雨。
初繁刑,公假以神力,令见高祖,受极苦于地下。
自是省刑。
诏画工张僧繇写公像藏禁中,僧繇下笔辄不自定,叩头哀恳,公笑曰:「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而今不得妙」。
偶与公临流纵望,有物溯流而上,公举杖引之,随杖而至,紫栴檀也。
供奉官俞绍雕公像,顷刻而肖,神情如生。
大悦,命置内庭,为子孙世世福田。
法云寺云光师讲经,天为之雨华,意其證圣,夜于含光殿焚疏,命公、云光、僧俭、傅大士齐。
翌日独云光不至。
公尝听法云讲《妙法莲华经》,至「假使黑风问『风果有否』,答曰『世故有第一义谛,故无』」,公曰:「若体是假有,此亦可解耶」?
法云默然,公则自为主客,辩难锋生,一坐尽倾,然莫有解者。
尝从容问国祚有留难否,公但指喉示之。
侯景之乱,尤追绎公言也。
有僧浮杯来谒方与客棋,吟曰:「杀之」。
棋罢命僧,侍卫奏曰:「适蒙旨,已杀之矣」。
嗟悼不已,以问公,公曰:「陛下前身,蚯蚓也,僧尝为薙草者,误杀之,今偿夙债耳」。
天监十三年,公移华林园,金像置所居房,闻之曰:「师将去我耶」?
是岁十二月,忽命奏丝竹彻昼夜,至六日,终于兴皇寺。
临亡,然一烛以付。
后阁舍人吴庆以闻,叹曰:「大师不复留矣。
烛者,将以后事嘱我乎」!
昔与公登钟山之定林,指前冈独龙阜曰:「此为阴宅则永」。
其后曰:「谁当得之」?
公曰:「先行者」。
至是念公以此言,以金二十万易其地以葬焉。
皇女永康公主薨,尽施其妆奁建浮图五层于其上,置以无价宝珠,仍建开善精舍,敕陆倕制铭于冢内,王筠勒碑于寺门,处处传其遗像焉。
毕工,驾御寺,公忽现于云间,万众欢呼,声振山谷敕谥广济大师
公显迹之著数可五六十许,及终亦不老,莫测其年。
有徐犍道者,年九十三,自言是公外舅弟,小公四岁,计其时九十七矣。
李氏有国日,谥曰妙觉
公作《四柱记》、《五公符》、《十二时偈》、《璧记》、《心镜图》数千言传于世。
本朝太平兴国七年舒州柯萼者遇异僧于岁山下,以杖指松根,令钁之,得瑞石,一篆文,皆谶圣宋国祚无疆。
进其石于京师太宗皇帝中使置斋于钟山,诏自今不可以名斥,以显尊异,赐号道林真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