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玄鉴” 相关资源
诗文库
修述邺宫新殿废佛诏对事 北周 · 任道林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四
周建德六年十一月四日,上临邺宫新殿,内史宇文昂、上士李德林收上书人表,于时任道林以表上之,上士览表曰:「君二教也,圣主机辩,特难酬答,可思审之」。
对曰:「主上锋辩,名流十方,林亦早闻矣。
正以闻辩故来,得辩无爽」云云。
乃引入上阶,御座西立,诏曰:「卿既上事,助匡治政,朕甚嘉尚,可条别目申,勿广词费」。
林乃上安抚齐余省减赋役事,帝备纳之。
奏曰:「林原誓弘佛道,向且专论俗政,似欲谄附宫父,其实天心护法,自释氏弘训,权应无方,智力高奇,广宣正法,救兹五浊,特拔三有,人中天上,六道四生,莫不皈依回向,受其开悟。
自汉至今,逾五百载,王公卿士,遵奉传通,及至大周,顿令废绝。
下治袭前王,化承后帝,何容偏于佛教,独不师古。
如其非善,先贤久灭,如言有益,陛下可行。
废佛之义,臣所未晓」。
诏曰:「佛生西域,寄传东夏,原其风教,殊乖中国。
汉魏晋世,似有若无,五胡乱治,风化方盛。
朕非五胡,心无敬事,既非政教,所以废之」。
奏曰:「佛教东传,时过七代,刘渊篡晋,元非中夏,以非正朔,称为五胡
汉魏晋世,佛化已弘,宋赵苻燕,久习崇盛,陛下下耻同五胡,盛修佛法,请如汉魏,不绝其宗」。
诏曰:「佛义虽广,朕亦尝鉴,言多虚大,语好浮奢,罪则喜推过去,无福则指未来,事者无征,行之多惑。
论其劝善,未殊古礼,研其断恶,何异俗律。
昔尝为废,所以暂学,决知非益,所以除之」。
奏曰:「理深语大,非近情所测;
时远事深,宁小机欲辨:岂以一世之局见,而拒久远之通议
方迷忽悟,不亦过乎!
是以佛理极于法界,教体通于外内,谈行自他俱益,辨果常乐无为,树德恩隆天地,受道广利无边。
见奇则神通自在,布化则万国同归,救度则怨亲等济,慈爱则有识无伤。
戒除外恶,定止内心,非慧照古今,智穷万物。
若家家行此,则民无不治;
国国行此,则兵戈无用。
今虽不行,何处求益」。
因重奏曰:「臣闻孝者天至之道,顺者极地之养,所以通神明,光四海,百行之本,孰先此孝。
昔世道将倾,魏室崩坏,太祖奋威,补天夷难,创启王业。
陛下因斯鸿绪,遂登皇极,君临四海,德加天下,追惟莫大,终身无报。
何有信己心智,执固自解,倚恃爪牙,任从王力,残坏太祖所立寺庙,毁破太祖所事灵像,休废太祖所奉法教,退落太祖所敬师尊。
且父母床几,尚不敢损亏,况父之亲事,辄能地轻坏?
国祚延促,弗由于佛;
政治兴毁,何关于法?
岂信一时之虑,招万世之讥!
地愚臣冒死,特为不可」。
诏曰:「孝道之义,宁非至极,若专守执,惟利一身,是使大智权方,反常合道。
汤武伐主,仁智不非,尾生守信,祸至身灭,事若有益,假违要行,傥非合理,虽顺必剪,不可护己一名,令四海怀惑,外乖太祖,内润黔元。
令水还俗,省侍父母,成天下之孝,各各自活,不恼地他人;
使率土获利,舍戎从,六合同一:即是杨名万代,以显太祖,即孝之终也,何得言非」!
奏曰:「若言坏佛有益,毁僧益民,昔太祖康晶,玄鉴万理,智括千途,必佛法损化,即寻除荡,宁肯积年奉敬,兴遍天下?
又佛法存日,损处是何?
自破已来,成何利润?
若实无益,宁非不孝」?
诏曰:「法兴有时,道亦难准,制由上行,王者作则。
纵有小利,尚须休废,况佛无益,理不可容。
何者?
敬事无征,招感无效,自救无聊,何能益国
自废已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之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若事有益,太祖存日,屡尝诗齐,何不见获?
朕坏佛法,若是违害,亦可亡身,既平东,胆知有益,废之合理,义无更兴」。
奏曰:「自国立政,唯贵于道,制化养民,宁高于德,了道消国丧,未有兵强祚久。
是以虐恃众,祸倾帝业;
周武修德,福集皇基;
夫差骄战,遂至灭身;
句践以道,危而更安:以此论之,何关坏佛退僧!
方平东夏,直是毁佛,当此托定之时,偶然斯会,妄谓坏法有益,若尔汤武有夏,文王灭崇,武王,秦并天下,赤汉灭经等诸君,岂由坏佛」?
自后交论,讥毁人法,或以抗礼君亲,或谓妄称佛性,或讥辩析色心,或重见作非业,或指身本阴阳,林皆随难消解。
帝虽构难重叠,三番五番,穷理尽性,林则无疑不遣,有难斯通。
帝曰:「卿言业不乖理。
凡有入圣之期,性非业外;
道有通凡之趣,此则道无不在。
凡、圣该通,是则教无孔、释。
虚崇如是之言,形通道俗,徒加剃剪之饰,是知帝王即是如来,宜停丈六;
王公即是菩萨,省事不文殊;
耆年可为上座,不用宾头;
仁惠真为檀度,岂假弃国;
和平第一精僧,宁劳布萨;
贞谨即成木叉,何必受戒;
俭约实是少欲,无假头陀;
蔬食至好长斋,岂烦断谷;
放生妙同无我,何藉解空;
忘功全过大乘,宁希般若;
文武直是二智,不观空有;
权谋终成巧便,岂待变化;
加官真为授记,无谢证果;
爵禄交获天堂,何待上界;
罚戮见感地狱,不指泥犁。
以民为子,可为大慈,四海为家,即同法界,治政以理,何异匡救,安乐百姓,宁殊拔苦,剪罚残害,理是降魔,君临天下,真成得道。
汪汪何残于净土,济济岂谢于迦维?
卿怀异见,妄生偏执,即事而言,何处非道」?
奏曰:「伏承圣旨,义博言深,融道混俗,移专散执,乃令触处乘真,有情俱道,物我咸适,千徒齐一,美则美矣,愚臣尚疑。
若使至道唯一,则无二可融,若理恒外内,则自可常别;
若一而非一,则半是半非;
二而无二,则乍道乍俗:是则缁素错乱,儒释失序,外内交杂,上下参伦。
何直远沈清化,亦是近惑氓俗。
是以阴阳同气,生杀恒殊,天地齐形,高卑当异,不可以其俱形,而使地动天静。
或者见其并气,而令阴生阳杀。
即事永无此理,虚言难可成用,所以形齐气一,可得言同,生杀高卑,义无不别,故使同而不同,一而不一,道俗之理有齐,无与无为自别。
又若王名虽一,凡一,正可以道废俗,如其俱益于世,则两理幽显齐明。
今则兴一废一,真成不可」。
诏曰:「卿言道俗天殊,全乖内外,亦可道应自道,无预于俗,释应自释,莫依儒生。
道若唯道,道何所利?
佛若独佛,化有何功?
故道俗相资,儒释更显。
卿不因朕言,卿俗何论?
是以内外抑扬,废兴彼此,今国法不行,王法所断,废兴在数,常理无违,义无常兴,废有何咎」?
奏曰:「仰承圣旨,如披云睹日,伏听敕训,实如圣说。
道不自道,非俗不显;
佛不自佛,唯王能兴。
是以释教东传,时经五百,弘通法化,要依王力,是知道藉人弘,神由物感,佛之成毁,功归圣旨。
道有兴废,义无恒久;
法有隐显,理难常存。
比来已废,义无即行,休断既久,兴期次及,兴废更迭,理自应机,并从世运,不亦宜乎」!
诏曰:「帝王之法,善决取舍,明断去就,审鉴同异,妙察非常。
朕于释教,以潜思于府内,校量于今古,验之以行事,算之以得失,理非常而不要,文高奇而无用,非无端而弃废,何爱憎于儒释」?
奏曰:「弘法之本,必留心于达人;
通化之首,要存志于正道。
勿见忤己以晋者,怀之以疏隔;
容己以美者,欢心以亲近:是则自于于所见,自乱于所闻。
不可数闻有谤正之言,遂便信纳,从唱而和,乘生是非,寻讨愆短,日怀憎薄,是则以伪移真,众声惑志,故令当疏者更进之,当亲者更远之,遂使谈论偏驳,取舍专非,斯乃害真之祸患,丧怀之妖累」。
于是帝不答,乃更开异途,以发论端,问曰:「朕闻君子举厝,必合于礼;
明哲动止,要应于机。
比频赐卿食,言不饮酒食肉,且酒是和神之药,肉是充饥之膳,古今同味,卿何独鄙?
若身居丧服,礼制不食,即如今赐,自可得食,可食不食,可食不食,岂非过邪」?
奏曰:「贪财喜色,贞夫所鄙;
好膳嗜美,廉士所恶;
割情从道,前贤所叹;
抑欲崇德,往哲同嗟:况肉由杀命,酒能乱神,不食是理,宁可为非」?
诏曰:「肉由害命,断之且然,酒不损生,何为顿制?
若使无损计罪,无过言非,饮浆食饭,亦应得罪,而实不尔,酒何偏断」?
奏曰:「结戒随事,得罪据心,肉体因害,食之即罪。
酒性非损,过由弊神,余处生过,过生由酒,断酒即除过,所以庶制不同,非谓酒体是罪」。
诏曰:「罪有庶性,酒体生罪,今有耐酒之人,能不醉,又不弊神,亦不生罪,此人饮酒,应不得罪。
斯则能饮无过,不能招咎,何关断酒,以成戒善!
可谓能饮耐酒,常名持戒,少饮即醉,是大罪人」。
奏曰:「制过防非,本为生善,戒是正善,身口无违,缘中止息,庶性两断,乃名戒善。
今耐酒之人,既不乱神,未破余戒,实理非罪,正以饮生罪酒,外违庶教,缘中生犯,仍名有罪,以乖不饮,犹非持戒」。
诏曰:「大士怀道,要由妙解;
至人高远,贵其不执。
融心与法性齐宽,肆意共虚空同量,万物无不是善,美恶何有非道?
是则居酒卧肉之中,宁能有罪?
带妇怀儿而游,岂言生过?
故使太子以取妇得道,周陀以舍妻沈沦,净名以处俗高达,身子以出家愚执,是故善者未可成善,恶者何足言恶?
禁酒断肉之奇,殊乖大道」。
奏曰:「龙虎以铦牙为能,猿鸟以超翔为才,君子以解行为道,贤哲以真实成德,故使内外称奇,缁素高尚。
若唯解而无行,同沙井之非润,专虚而不实,似空云而无雨。
是以匠万物者,以绳墨为正;
御天下者,以法理为本:故能善防邪萌,防察奸宄。
故使一行之失,痛于割肌,一言之善,重于千金。
若使心根妙解,则居恶为善,神智虚明,处罪成福,亦可移臣贱质,居天重任,回圣极尊,处臣卑下,是则君臣杂乱,上下倒错。
即事不可,古今未有,何异词谈忠孝,身恒叛逆;
语论慈舍,形常杀涂;
口间百技,触事无能,言通万里,足不出户:斯皆情切事奢,虚高无用。
是以才有大而无用,理有小而必适,执此为道,诚难取信」。
诏曰:「执情者未可论道,小智者难与谈真。
是以井坎之鱼,宁知东海深广;
燕雀篱翔,讵羡鹏凤之游:斯皆固小以为大趣,守文以害通途。
若以我我于物,无物而非我;
以物物于我,无我而非物。
我既不异于物,物复焉异于我。
我物两亡,自他齐一,虚心者是物无不同,遗功者无右而不可」。
奏曰:「仰承圣旨,名义深博,宗源浩汗,究察莫由。
事等窥天,谁测其广,又同测海,宁识其深。
若以小小于大,无大而不小;
以大大于小,无小而非大。
大无不小,则秋毫非小小;
小无不大,则太山非大大。
故使大大非大小,小小非小大,是则小大异于同,大小同于异。
无大小之异同,何小大之同异。
方知非异可异,同宁有同;
可同异无同,可同异非异;
同无异可异,同无同异:是故无同而同非同,无异而异非异,何同异而可异同,非异同而可同异」。
帝遂不答,于是君臣寂然,不言良久。
诏乃问:「卿何寂漠,乃欲散有归无,勿以谈不适怀,遂息清辩」。
奏曰:「古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
是以古有不言之君,世传忘功之士,所以息言表知,非为不适」。
诏曰:「至人无为,未曾不为;
知者不言,未曾不言。
亦有鹦鹉言而无用,凤凰不言成轨,木有无任得存,雁有不鸣致死,卿今取舍,若为自适」。
又曰:「士有一言而知人,有目击而道存。
亦有睹色审情,复有听言辨德。
朕与卿言,为日既久,其间旨趣,宁不略委,卿可为朕记录,在所伸陈,令诸世人,知朕意焉,是则助朕,何愧忠诚」!
林以佛法沦陷,冒死申请,帝情较执,不遂所论,辨论虽明,终非本意。
长安废教后,别立通道观,其所学者,唯是老庄,好设虚谈,通伸三教,冀因义势,登明释部,乃表邺城义学沙门十人,并聪敏高明者,请预通道观。
上览表即曰:「卿入通道观大好,学无不有,至论补己,大为利益」。
仍设食讫,曰:「卿可装束入关」。
众人前却,至五月一日,至长安延寿殿奉见,二十四日,帝往云阳宫,至六月一日,帝崩。
天元登祚,在同州
至九月十三日长宗伯岐公奏讫,帝允许之,曰:「佛理弘大,道极幽微,兴施有则,法须研究,如此屡奏,恐有稽违」。
奏曰:「臣本申事,止为兴法,数启殷勤,惟愿早行。
今圣上允可,议曹奏决,上下含和,定无异趣,一日颁行,天下称庆,臣何敢言」!
至大成元年正月十五日,诏曰:「弘建玄风,三宝尊重,特宜修敬,法化弘广,理可归崇」。
其旧沙门中德行清高者七人,在正武殿西安置行道,二月二十六日改元大象
又敕:「佛法弘大,千古共崇,岂有沈隐,舍而不行?
自今已后,王公已下,并有黎庶,并宜修事,知朕意焉」。
即于其日,殿严尊像,具修虔敬。
于是佛道二众,各诠一大德,今升法座,叹扬妙典,遂使人怀无畏,伸吐微言。
佛理汪洋,冲深莫测,道宗漂泊,清浅可知,挫锐席中,王公嗟赏。
至四月二十八日下诏曰:「佛义幽深,神奇弘大,必广开化仪,通其修行。
崇奉之徒,依经自检。
遵道之人,勿须剪发毁形,以乖大道,宜可存须发严服,以进高趣。
今选旧沙门中,懿德贞洁,学业冲博,名实灼然,声望可嘉者,一百二十人,在陟岵寺,为国行道,拟欲供给资须,四事无乏。
其民间禅诵,一无有碍,唯京师洛阳,各立一寺,自余州郡,犹未通许」。
周大象元年五月二十八日任道林法师同州卫道虔宅修述其事呈上,内史沛公宇文泽亲览,小内史临泾公宇文弘披读,掌礼上士拓拔行恭委寻都上士叱寇臣审覆(《广弘明集》十)
摄大乘论序 陈朝 · 释慧恺
 出处:全陈文卷十八
夫至道弘旷,无思不洽,大悲平等,诱进靡穷,德被含生,理非偏漏。
但迷涂易久,沦惑难息,若先谈出世,则疑性莫启,故设教立方,各随性欲。
唐虞之前,图牒简少,姬周已后,经诰弘多,虽复制礼作训,并导之以俗法,而真假妙趣,尚冥然未睹,故迹隐葱岭以西,教秘沧海之外。
自汉室受命,方稍东渐,爰及晋朝,斯风乃盛,梁有天下,弥具兴隆,历千祀其将半,涉七代而迄今,法兰导清源于前,童寿振芳尘于后,安睿骋壮思以发义端,生肇擅玄言以释幽致,虽并策分镳,同澜比派,而深浅竞驰,昭晦相杂。
自兹以降,笃好逾广,莫不异轨同奔,传相祖习,而去取随情,开抑殊轸。
慧恺志惭负橐,勤愧聚萤,谬得齿迹学徒,禀承训义,游寓讲肆,多历年所,名师胜友,备得咨询,但综涉疏浅,钻仰无术,寻波讨源,多所未悟,此盖虑穷于文字,思迷于弘旨,明发兴嗟,负心非一,每欲顺风问道,而未知厥路。
三藏法师,是优禅尼国婆罗门种,姓颇罗堕,名拘罗那他,此土翻译,称曰亲依,识鉴渊旷,风表俊越,天才高桀,神辩闲纵,道气逸群,德音迈俗,少游诸国,历事众师,先习外典,洽通书奥,苞四韦于怀抱,吞六论于胸衿,学穷三藏,贯练五部,研究大乘,备尽深极;
法师既博综坟籍,妙达幽微,每欲振玄宗于他域,启法门于未悟,以身许道,无惮远游,跨万里犹比邻,越四海如咫尺,以梁太清二年方届建业,仍值梁季混淆,横流荐及,法师因此,避地东西,遂使大法拥而不畅,未至九江,及游五岭,凡所翻译,卷轴未多,后适闽越,敷说不少。
法师每怀慷慨,所叹知音者希,故伯牙绝弦卞和璧,良由妙旨之典难辩,盈尺之珍罕别。
法师游方既久,欲旋返旧国,经途所互,遂达番禺
仪同三司广州刺史阳山郡公欧阳頠,睿表岳灵,德洞河府,经文纬武,匡道佐时,康流民于百越,建正法于五岭,钦法师之高行,慕大士之胜轨,奉请为菩萨戒师,恭承尽弟子礼。
恺昔尝受业,已少涤沈蔽,服膺未久,便致暌违,今重奉值,倍怀蹈舞,复欲餐和禀德,访道陈疑,虽殷勤三请,而不蒙允遂,恍然失图,心魂靡托。
衡州刺史阳山世子欧阳纥,风业峻整,威武贞拔,该阅文史,深达治要,崇澜内湛,清辉外溢,饮贤味道,笃信爱奇,躬为请主,兼申礼事。
法师乃欣然受请,许为翻译。
制旨寺主慧智法师,戒行清白,道气宏壮,志业闲赡,触途必举,匡济不穷,轮奂靡息。
征南长史袁敬,德履冲明,志托夷远,徽猷清简,冰齐质,弼谐蕃正,民誉早闻,兼深重佛法,崇情至理,黑白二贤,为经始檀越,辰次昭阳,岁维协洽,月吕姑洗,神纪句芒,于广州制旨寺便就翻译。
法师既妙解声论,善识方言,词有隐而必彰,义无微而不畅,席间函丈,终朝靡息,恺谨笔受,随出随书,一章一句,备尽研核,释义若竟,方乃著文。
然翻译之事殊难,不可存于华绮,若一字参差,则理趣胡越,乃可令质而得义,不可使文而失旨,故今所翻,文质相半,与僧忍等同共禀学,夙夜匪懈,无弃寸阴,即以其年树檀之月,文义俱竟,本论三卷,释论十二卷,义疏八卷,合二十三卷,此论乃是大乘之宗极,正法之秘奥,妙义云兴,清词海溢,深固幽远,二乘由此迷坠,旷壮该含,十地之所宗学,如来灭后将千一百馀年,弥勒菩萨,投适时机,降灵俯接,忘己屈应,为阿僧伽法师,广释大乘中义,阿僧伽者,此言无著法师,得一会道,体二居宗,该玄鉴极,凝神物表,欲敷阐至理,故制造斯论,惟识微言,因兹得显,三性妙趣,由此而彰,冠冕彝伦,舟航有识,本论即无著法师之所造也。
法师次弟婆薮盘豆,此曰天亲,道亚生知,德备藏往,风格峻峙,神气爽发,禀厥兄之雅训,习大乘之弘旨。
无著法师所造诸论,词致渊理,玄趣难晓,将恐后生,复成纰紊,故制释论,以解本文,笼小乘于形内,挫外道于笔端,自斯已后,迄于像季,方等圆教,乃盛宣通。
慧恺不揆虚薄,情虑庸浅,乃欲泛芥舟于巨壑,策骀足于长路,庶累豪成仞,聚爝为明。
有识君子,幸宜寻阅其道,必然无失坠也(《释藏》物六)
唐享昊天乐 第三(一作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昊天乐章 三) 初唐 · 武则天
六言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
闿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
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江州彭泽县修山观碑978年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徐公文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混元资始,玄造权舆,道以久而化成,朴既散而为器。
圣人在位,修之于天下,则有明堂清庙,表训民事神之方;
贤者贞遁,修之于身,则有名山福地,为朝真降灵之所。
小大则异,宗致惟均。
江州彭泽县有修山焉,瞰天险而高标,抗庐峰而特立。
气雄而势耸,翠积而光寒。
峻屺深岩,风云蓄泄;
茂林穹谷,材用繁滋。
游居之所走望,真隐之所栖息。
考诸图谍,昔静节先生游憩之地也。
交影,犹怀种柳之风;
山水清音,尚想素琴之意。
遗德所及,仙祠以兴。
梁大同元年,有句曲道士尉文光,灵气夙成,阴功将满,遐择胜地,以恢妙门,聿来此山,益广基构,制度无阙,标题载光。
越二年,尉君白日登晨,举邑咸觌。
人民未改,飙歘载还;
霓衣则殊,鹤貌如故。
税驾之地,甘棠永存,故今有尉驾池焉。
中山丹灶香炉,坛石室,俨然奇迹,若奉宴居,历代严恭,有如旦暮。
唐狄梁公履虎不咥,弦歌此邦,企仰仙游,重加崇饰。
又塑高宗大帝圣像,以伸送往之诚,朔望朝拜,不失常礼。
复以钱五十万,为田园,厨廪所资,至今犹赖。
季唐之世,临川宋震来为邑宰,掘地得药鼎、药合,因真人之室于东序,设像以奉之。
秩满还乡,遂入麻姑山道士
是知清心冥契,玄鉴孔昭,青天白日,孰云其远?
道士谢又能早参真箓,夙负时名,闲馆灵场,备尝践历,空谈秘诀,悉诣精微,克享修龄,言归庐岳
郡侯敦请,付以修山。
阐教之心,勤行匪懈,栋宇之制,日以增严。
端闱屹其穹隆,周庑纷其回合,焕然藻绘,蔼尔重染。
清澄之气攸充,汗漫之游斯在。
戊寅岁,谢君解化,弟子王省昂继之方行,才亦世出。
金石之刻,佥曰其宜。
铉也钦羡真猷,因为之颂。
其词曰:
大道混成,修之乃真。
必有胜境,以居异人。
南楚之域,玄风所臻。
邈哉修山,栖灵降神。
陶令高名,尉师仙卿,狄公元臣。
矫矫三贤,千祀齐声。
是相是宅,载经载营。
疏此翠巘,列为殊庭。
想像玄圃,规模赤城
瞻之者肃,处之者宁。
心之所至,道岂虚行?
刊名翠琰,永告诸生
大宋新修嵩岳天王庙碑铭(并序开宝六年十二月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金石萃编》卷一二四、《嵩岳文志》卷六、乾隆《河南府志》卷八四、乾隆《登封县志》卷一一、《说嵩》卷二五
《广雅》称「山大而高」者嵩也,诗人谓「峻极于天」者岳也,名义昭著,布在文籍。
齐德泰华而独峙于中方,俯视河洛而助成其秀气。
惟神是宅,炳灵孔昭
太史璇玑察乾文,知其协星辰之定域;
阳城土圭测日景,知其居天地之正中。
万山四顾而来向,峭壁高耸而直立。
太室少室,左右之势通;
朝阳夕阳,东西之分正。
神仙秘洞府,则浮丘、子晋隐别馆于岩峦;
帝王会众神,则秦皇汉武著古迹于坛庙。
眇观历代,厥有祭法,播在典故,垂诸礼文。
四簋六豋,崇其仪制
一祷三祀,著为彝章。
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平一六合,澄清四海。
精诚贯于白日,德教加于百姓。
凝旒顾问,侍臣预对,谓:「天设神府、阴主人事者何也」?
曰:「岳神也」。
「地迩王畿、位正中土者何也」?
曰:「嵩高也」。
嵩高何神也」?
曰:「中天王也」。
「中天之封何代也」?
曰:「唐玄宗天宝五载也」。
曰:「吁,我其念哉!
尝闻天垂玄鉴,神助阴骘。
合道则祐之,反是则祸之。
神以我为有道之君,故祈祷应;
神以我为求理之代,故风雨调;
神以我有爱民之心,故稼穑丰穰;
神以我有惠物之志,故烟尘扫荡。
我今虔意,思有报者。
夫祀事,恒典也,何以加焉;
封爵,旧制也,无以增焉。
将欲隆万人之瞻仰,莫若严绘塑;
必欲垂永世之崇重,莫若阐庙貌」。
乃命尽轮奂之美,先列于画图;
又命择贞干之臣,就护其力役。
厥功告毕,有司上言,复命勒铭贞珉,以尽纪录。
盛矣哉,圣人之德,冠古无伦!
以乾覆坤载为楷模,申之以周物;
以尧步舜骤为轨躅,益之以缓辔。
犹能不以运祚自大,而让德于元功;
不以治平自高,而推谢于神贶。
不以丰登开托骄其志,每志务乎允恭
不以祠祀斋庄邀其福,欲福臻于黎庶。
修建既备,瞻奉有所。
牲牢蠲洁,豋俎罗列,使四望之礼焕赫于典章;
绵彼岁月,垂诸碑碣,俾百王之道无逾于法则。
夫如是,则每言执大圭,登泰坛,柴燎一举而天神下降者,信矣。
则知岳神奉上天以安物,因我皇而昭应
惟仁是助,潜契宽恕之德;
惟明是赞,默协和平之道。
是故言必从,祈必应,泰吾国,安吾民者,岂徒然哉,盖人神交感之若是也。
上古称以待风雨,易之以宫室;
后世谓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
本以纯素,渐崇壮丽。
以至左平右墄,著为礼容;
范金合土,穷其华饰。
先王或留心祠祷,崇奉虚诞。
望仙作宫,遂极土木之费;
梦蛇立畤,大设庙堂之飨。
虽纪在方册,而无所取法。
今之建岳庙、奉岳神,大增其华而不在奢侈,曲尽其美而曾无劳役。
严殿宇,崇门垣,雕梁彩栋,连薨接庑,庭轩洞邃,瞻之肃然。
有以见我皇稽古守正,为民崇祀之心,形容于斯庙也。
不假探策,知神有延洪之贶;
不俟磨崖,知我有永久之法。
然而冠古立制,敷祐垂德,不有撰录,其何宣著!
微臣职备禁署,目睹盛事,奉命叙述,文不逮意。
岂独使四海一统,汉臣传华岳之碑;
百堵九成,周史终南之庙?
敢用实录,而为铭云:
惟天保民,在乎岁功。
惟圣治民,畅乎时风。
奉天助圣兮,感而遂通。
昭昭岳神兮,镇于寰中。
备物有秩兮,祀事是崇。
所以古礼之垂文兮,五岳视三公
惟民戴君,尊乎宝位。
惟神祐君,伸乎大义。
爱民奉神兮,洁诚以祭。
皇皇圣王兮,重彼明祀。
昭以灵贶兮,显乎嘉瑞。
所以汉帝之告功兮,嵩山万岁
三公兮,表崇重于荐神。
呼万岁兮,告延洪于圣人。
天地之中兮,嵩高磷磷。
寰海一统兮,景福无垠。
我之盛德兮,超彼前闻。
我之祈福兮,在于生民。
岂比夫献寿之声兮,标汉史而徒云。
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十二月辛巳朔日建。
太一宫祭回马上偶作寄韩德纯道士990年 北宋 · 王禹偁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去年暨今夏,承诏祠天神。
昔当摇落时,宫叶红纷纷。
此来芳春暮,宫草青蓁蓁。
三日奉斋洁,百骸祛垢氛。
御署致恭虔,天香何絪缊。
监祀黄门郎摄官紫微臣。
松枝拂剑佩,树影光搢绅。
灯烛晃白昼,香花蔼清芬。
金殿礼神仙,瑶坛醮星辰。
至诚不为己,玄鉴当福仁。
质明祀事毕,复命趋紫宸
扬鞭入村落,缓辔聊逡巡。
麦田少时雨,蚕月无閒人。
自惭怀禄仕,蠹此力穑民。
又抛三洞趣,来入九衢尘
不如韩道士,长此养天真。
大宋封祀坛颂大中祥符二年七月 北宋 · 王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金石萃编》卷一二七、《泰山志》卷一六、《岱览》卷一三、《山左金石志》卷一五
臣闻天地之文,著明含章,炳焕于庶物;
礼乐之用,象功崇德,昭格于至神。
王者宣淳耀之烈,建中和之极。
于是锡天瑞,出坤珍,觉悟于蒸民;
鲜不登泰山,□梁父,幸崇于明祀。
盖天地之文閟,下民何以法象焉;
礼乐之用废,后世何以祖述焉?
是知勒皇绩,腾茂实,交三神之欢,著一王之法;
述符命,继昭夏,申乎大报,示于无穷,极典章之备物,真帝王之盛节者也。
粤自遂初,始造书契。
高益厚,载九皇之德,朴略而难名。
时迈省方,垂六经之文,䌷绎而可举。
沿袭之规寖广,巡狩之仪□□,五载际于虞典,一纪因乎周制,所以彰善瘅恶,□民设教者矣。
尔后道非下济,德异升闻,或缄秘祝之辞,或黜诸儒之议,先治兵而释旅,乃肆□□□□□顺□□□□行殊为民祈福之意。
光武纪号,□石䃭于故封;
开元陈□,□玉牒之不秘。
典章斯在,风烈可观,□□难行,礼从兹绝。
洎四方之俶扰,属五代之陵夷,但恣寻戈,不遑置器。
俎豆之事,扫地将尽;
涂炭之俗,吁天无辜。
阴骘下民,诞□□□□□□□□□□□□□□□□圣,光启丕运。
宋王叶在□天下五十载矣。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圣文神德玄功大孝皇帝之创鸿业也,名膺帝箓,运契天飞。
轵道之降,鄙牧野之誓,以帝轩之神武,□汉□□□□□□□□□号,陟元后,集大勋,望风而海外骏奔,端扆而天下宁宴。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之恢宝图也,天纵多能,体膺上圣。
徇齐浚哲,居质以成德;
文明中正,开物以成务。
凝神□□□道□□度策贤良,率土致覆盂之安,丕基成磐石之固。
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圣道日跻,大明继照。
京邑也,神明之政,四方是则。
践承华也,元良之德,万国以贞。
图□□理,讼□咸格。
遵顾命而主神器,极孺慕而纂宗祊,守□□□□□□冠于百王。
熙庶政,叙彝伦,智周于万物。
□爵出禄,褒德念功,若临照之代明,法云雷之作解。
继志述事,树经久之规;
弛禁省官,布宽大之令。
□张文理,荐视学上庠
振举武经,□□□□近甸。
厚时风而敦世教,训戎昭而数军实。
尔者边吏致告,时巡□□□□□□□檄猋□扬天声,秉武节惇□□□□民继好。
一介交聘,靡宣金革之威;
六师不阵,还于衽席之上。
缓带噎哺,而式和民则;
韬弓□刃,而止严武备。
于是修坠典,缉遗文,命秩宗讲三王之礼,训奉常考六代之乐。
渴谠议则下周爰□诏□□□则申□□□□□□狱讼,申饬理官,简孚而用平刑,□□而行轻典。
敦叙公族,立建戚藩,犬牙之制是崇,《麟趾》之咏斯洽。
设狝狩之礼,止于从时;
修宴射之仪,于以观德。
劳身焦思,有文饰之忧勤;
革履弋绨,迈汉文之恭俭。
卜郊定位,案历上陵,□□极之□□久废之礼,易脂泽而哀恸,入石室而涕洟。
至性感于人神,玄德格于上下。
紫宸议政,励精于日昃;
金华侍讲,不寐于宵分。
校正兰台之书,增建石渠之阁,规模广于丽正,典籍备于宣明,深味道腴,以资治本。
帝尧稽古,虞舜好问,以声身而为律度,执规矩以定□□。
百姓为□,推恩而逮下;
万方有罪,引咎而在予。
德教被于无垠,皇明烛于有截,兵偃刑措,道茂化醇,百嘉阜昌,庶萌乐育。
独运陶甄之上,丕阐鸿均之祚,访空峒之道,采康衢之谣。
夷夏大和,天人交感,必彰嘉应,以表玄通
门号承天,节临献岁,真官奉其丕□,告以先期;
秘检焕于灵文,□于清旭。
受釐宣室,躬□丹书,锡无疆之休,谕大中之理。
繇是覃如之泽,易纪年之号。
且斯文未作,伏羲氏观象以画八封,有神马负图之瑞;
洪水方割,夏后氏底绩以导百川,受元夷使者之命。
比□相庆,异代同符。
□眉□□之氓,讴谣于外;
鸿笔丽藻之彦,颂美于内。
于是东土耆艾、阙里诸生,连袂而来,抗章以请。
洎思皇之士,即序之戎,藩岳大臣,缁黄众品,伏閤叩首请封禅者,无虚日矣。
佥以为祥瑞杂沓,天意也;
中外倾瞩,人事也。
牂牁、越隽朱崖象郡之地,俱入于提封□,□□、东鲧、江口、鄗之类,悉从于班贡矣。
群情悃愊,式伫于庆成
上帝顾怀,不可以谦拒。
书上者至于五,上不得已而俞之,诞告庶邦,载形明诏,将以奉扬先烈,非谓告厥成功。
申命辅弼之臣,谕以简易之道,经始勿亟,无扰于民。
且山为岳镇之宗,地□□礼之国。
垂教,乃始封载诞之邦;
阴阳相代,是育粹炳灵之府。
当僝工之际,蒇事之初,明诚以孚,玄鉴先答。
应龙有翼,蜿蜒而下垂;
醴泉无源,瀵沸而自涌。
含三秀,匝地而罗生;
日丽九华,得天而绚采。
鳞介之细,草木之微,□异效奇,纷纶叠委,而□游心粹清,凝思玄牝,乃因华胥之梦,再睹姑射之神
告以玉书,降于神房之麓;
著之黄素,得于季夏之初。
揆日奉迎,备礼祗若,爰畴咨于封祀,固吻合于穹旻。
亟命有司,草定大典,采摭清议,讨论旧章。
即事用希,其礼多阙,酌义训以革正,参制度以折衷。
古文逸礼之靡记,议郎博士之未达。
上资玄览,洞析于精微;
无望清光,悉臻于体要。
穆卜涓日,掌故奏仪。
申必告之诚,躬祠清庙;
以既盈之月,有事介丘。
先斋紫宸,载止禁籞。
屏箫韶之备乐,以极静专;
太官之常膳,以御菲薄。
清畿式道,云会星□,□□跸之启行,奉天书以先路。
备设仪卫,增置官属,极恭肃而尊天贶也。
采章之盛,藻缛原隰;
武卫之雄,震叠区宇。
八方述职,万旅腾装,让涂而行,外庐不闭。
奔走会同之际,端肃而无哗;
觱发栗烈之时,融和而可爱。
民绝札瘥之患,物有蕃庑之咏。
供帐不移而□,储供不戒而备。
东郡之属邑,抵澶渊之□□。
军国异名,修文事而有武备;
土诵夹侍,掌方志而道地图。
风伯清尘,招摇参乘,周览临濮,少留汶阳
戒誓庶官,申严执事,靖恭尔位,恪谨攸司。
羽卫具陈,乘舆乃出。
垂翠緌而鸣寒玉,载琼□而拥云罕。
天□景从,禁旅前驱,八神齐奔,万物咸睹。
卿云待族,仙禽成侣,俯法从而交荫,览德煇而翔舞。
□光下烛,抱珥腾芒,观云式瞻,奏牍狎至。
溢简编而不可载,考图谍而未始闻。
下诏肃祗,柴望而告至;
储精蠖濩,渊默而斋居。
祀前一日,未质明,备法驾至于山趾,更衣于帷殿。
上乃乘轻舆,陟绝巘,跻日观,出天门
筑圜台于山上,度地宜而循古制也。
升山之前夕,曾云蔚兴,严飙暴起,达曙振野而未已,有司失职而是忧。
洎宝箓先登,华盖徐至,焚轮止息,寥泬清霁,若胚浑之初判,状群灵之先置。
辛亥祀昊天上帝,设天书位于左次,登歌乐作,奉迎就位,显奉符而错事也。
二圣严配,定位侧向,以申恭事,表继志而奉天也。
亚献终献,作之乐章,以为礼节,一其仪而申昭事也。
祝史正辞,秘刻勿用,黎元蒙福,孚佑是祈,克其己而厚勤恤也。
裘冕俯偻,金石铿越,捧圭币,奠牺象,络金绳而斯毕,飞紫燎而上达。
舒迟暨礼,陟降尽恭,明德之馨,至諴之感,苾芬以荐,肸蚃如答。
常乡之岑寂,接云汉之昭回。
协气上浮,纤罗不动,神策锡灵长之祚,日卿奏殊尤之瑞。
垂绅委佩,蹈舞斋室之前;
鳌抃山呼,响震层霄之外。
山下设坛四成,如圜丘之制。
乃命茂亲,以承大祭,崇□□□以斯□,洁粢丰盛而在列,万灵咸秩,四隩来同。
九宫贵神,实司水旱,吾民是依,动系惨舒,厥职尤重。
命筑坛于山下封祀坛东,率礼吉蠲,诏大僚以尸其事。
壬子祀地祇于社首,百司承戒,慎之也。
三献尽诚,礼无违者。
翌日朝觐坛,觐群后,辑五瑞。
千品成列,万国胥洎。
英茎韶夏以遍作,僸佅兜离而次设,风行赦令,雷动欢声。
祝纲之仁普沾,《蓼萧》之泽遐被,大明之照遍烛于蔀家,崇朝之润周济于天下。
昭示圣作,以志元封。
日星炳其天章,鸾龙奋其仙翰,感祚德之玄贶,遂光表之鸿猷。
金玉其相,与典坟而并鹜;
神灵是保,揭日月以长新。
复有道济生民、名在祀典、功德兼茂、迹用尤著者,焕乎睿文,特形赞□,刊于翠琰,贻厥方来。
而乃祀高岳之灵,幸列真之宇,俾加贲饰,用极褒崇。
养老申合饮之私,劳□推□复之惠,命方纳贾,采诗观风,聘有道而省高年,平权衡而考制度。
官克用乂,黜幽之典靡行;
化洽可封,归厚之民咸若。
茕嫠攸恤,幽隐咸达。
乃翠华之旋轸,临曲阜之故墟。
升讲肆之堂,屈顺风之拜。
徘徊设奠,眷想遗风。
褒圣之礼有加,恤后之恩弥渥。
既经□□□□载□□□□邦。
周公旦真王之封,太公望昭烈之号,咸建庙貌,领于祠官
按节回銮,轼闾表墓,遍走群望,罔不遗灵。
河、济之区,海、岱之壤,南暨淮、汉,北际常、赵,梯航万国,冠带诸酋,四远云来,千里星属。
听清跸□□□□容得隮仁寿之□□□□□□事扶老□□□□□□六龙回御,七萃解严,太史揆辰,近臣奉祀,藏侑神之金匮,上加谥之宝册。
举归格艺祖之礼,亲飨太宫;
考攸至策勋之典,惠绥列辟。
尽圣人之能事,成天下之壮观。
前□所纪,才十二□;
□仪斯废,仅三百载。
□□□□□□□天命□□□□实惟其时。
烈祖造新邦,臻大定,经制而未遑;
神宗求至理,致升平,业成而中罢。
遗兹景铄,属在钦明,丕显诒谋,奉成先□□□大号永□□名□□昭姓考瑞,□大统也;
勒石垂□,昭茂功也。
人神以和,礼□□备,盛德也;
□□定位,祖考严配,大孝也。
报本穹昊,归功宗祏,谦尊而从众欲,礼毕而受徽称,克让之风,高视于前古矣。
下尺一之诏,严禁止之□□□行苇靡□□□好生之德□□于群心矣。
服纯衣而在□御□□□数□□别涤□□致美黻冕,减乘舆服御之物,罢周庐次舍之制,则惟新礼器,增饰坛壝,故翼翼之心,精意以享,有典有则,必躬必亲。
寅恭天至也,既如彼苍苍之意,惟德□□□□事□□□□瑞报况神速也□□此宜乎拥鸿休,介繁祉,后天而老,象日之升,垂万叶之耿光,为百王之称首者也。
臣位冠台衡,亲逢旦暮,承上公之乏,相盛德之事,与夫茂陵草遗忠之奏,《周南》》兴留滞之叹,非可同年而语矣。
矧又恭膺□□□□□□当□述。
兹所以绍帝皇之坟素,表金石之篆刻,嗣丕天之大律,□□世之鸿范者也。
之经术,无燕、许之才笔,大惧梼昧,不能发挥,徒踯躅于燥吻,实僶俛而塞诏。
赓歌舜德,曷继于皋陶
纪颂汉巡,有愧于亭伯
贻之来裔,以阐丕□。
其辞曰:
高益厚,王者上仪。
制礼作乐,莫大于斯。
应运接统,垂鸿逆釐。
兹事礼大,惟圣难之。
岱宗炳灵,岩岩峻峙。
和銮响绝,牲瑄礼弛。
缺其神欢,邈踰星纪。
乃圣挺生,乘时斯起。
惟宋肇兴,受天顾諟。
尽黜苛政,式叙彝伦。
以洗污俗,乃吊匪民。
革其不譓,被以至仁。
威灵有赫,轨迹易遵。
与民更始,其命惟新。
宝历日隆,神武不测。
厥角献琛,水詟陆□。
惠泽滂流,皇猷允塞。
阴骘下民,懋建皇极。
照被六幽,化行蛮貊。
累盛重光,乾乾翼翼。
展义省方,观风耀德。
偃伯灵台,济民寿域。
宝鼎增重,永协大同。
祯符荐锡,告厥成功。
谕乎至理,迪彼玄风。
保邦清净,锡祚□□。
化洽无外,道惟大中
百度以贞,六符斯正。
倾输群心,称述瑞命。
佥议勒封,以期升侑。
休烈日彰,神策天授。
徇民从欲,展寀告成。
属车时迈,法从天行。
济济鹓序,哕哕鸾声。
星言汶上,云会岱亭。
穹崇绝巘,密迩圆灵。
躬陟上封,聿申昭事。
祖考来格,礼乐昭备。
感以至諴,享其精意。
欸谒归功,谦谦至。
严配克诚,蒸蒸不匮。
柔祇昭报,毖祀聿修
二仪䜣合,百神怀柔。
帝容载穆,灵贶殊尤。
肆觐辑瑞,端委凝旒。
万国以朝,四夷接武。
《行苇》之仁兮敦洽,《蓼萧》之泽兮周溥。
茂遂群生,浸渍万宇。
庆集丕图,风还遂古。
腾茂飞英,超三迈五。
赫赫显号,穰穰鸿禧。
百禄是荷,万寿无期。
遂及黎庶,永洽淳熙。
法昊穹兮刚健不息,踵黄轩兮清净无为。
自天之锡,百世承之。
大中祥符二年七月十五日立。
谢圣祖降表一道 三清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玉京集》卷三
嗣天子臣某诚感诚庆、顿首顿首再拜上言:今月十七日、十八日,获于夕寐,得奉灵期。
二十四日,爰在禁庭,肇纡飙驾。
丕休所集,方册未闻,眇德载思,战兢罔措。
伏念臣绍承命历,临抚烝黎,夕惕靡忘,夙兴是念。
高穹之听,俯鉴于励精;
率土之滨,克谐于治定。
向者荐颁秘箓,恭展上仪,实愧冲人,遽扬盛节。
比者九天司命,天尊神游,预兆仙驭下臻。
仰觌睟容,俯闻宝训。
清都景祐,纷属于有邦;
紫府高真,诞恢于骏命。
此盖三神介祉,百福来同。
锡乃鸿禧,彰于玄鉴
敢不愈勤夙夜,益务恪恭?
庶增祗慄之怀,永报监观之德。
臣无任感幸激切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臣某诚感诚庆、顿首顿首,再拜谨言。
圣祖天尊大帝 其二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
伏以俯祐蒸民,允资神道。
上迥玄鉴,必励精心。
窃念嗣抚中区,内惭阙政。
去秋多稼,颇失于岁功;
今载甫田,益虞于天厉。
是以素衷下罄,鸿福仰祈。
伏冀风雨不愆,仓箱有望,恭俟昭彰之应,弥增战慄之怀。
臣无任恳倒之至。
谨词。
寇相公让恩命第一表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武夷新集》卷一四
臣某言:今月七日,内降白麻,伏奉制命,蒙恩授臣依前尚书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百户,仍赐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馀如故者。
宠灵自天,战跼无地。
臣某中谢。)窃以平章庶政,调燮大钧,镇抚四夷,弥纶百度,使卿士各任其职,阴阳不失其和,此宰辅之任也。
盖位峻公台,礼绝群后。
故成周论道之际,无其人即阙三公之官;
炎汉责实之秋,乏其才即虚丞相之府。
况今延鸿启祚,睿哲膺期,自非命世之贤,曷处持衡之地?
伏念臣识惭宏远,学愧淹通。
比肩诸生,谬中太常之第;
自结明主,误承先帝之知。
擢于等夷,置之宥密
一麾出守,未几岁以来朝。
复陪三事之班,获议万机之政。
属先皇求理之日,实下臣尽瘁之时。
心匪石以徒坚,众口铄金而弥甚。
先朝曲加覆露,终示保全,止解职于宰司,俾分忧于侯阃。
适遇重熙之运,益隆乃眷之人。
盟津境压于洪河,左冯地雄于秦甸,至于岐下,亦控陇西,莫非作翰之邦,并长人之寄。
暨言旋于魏阙,方厕迹于周行,忽进秩于秋卿,式剸烦于天邑。
浩穰为政,曾无利刃之可称;
僶俛从公,常惧素餐之兴谤。
总司于邦计,已荐革于岁华,徒竭诚明,莫裨旰昃。
岂谓特颁恩制,擢预宰衡!
况四海具瞻,一人注意。
谋无前箸,曷以承三接之颜;
智类挈瓶,岂足增九鼎之重?
谅諠哗之可畏,固踧踖之靡遑。
须沥恳诚,乞停宠渥。
伏望尊号皇帝陛下俯回玄鉴,式徇至公,申饬有司,追寝前诏。
傥丝纶之命特辍于已行,即名器之崇庶无于虚授。
情非饰让,言悉由衷。
仰渎宸慈,期于得请。
中书相公让恩命第二表1005年11月19日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武夷新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臣伏蒙恩制,寻拜让章,罄述丹诚,愿回玄鉴
降封泥之诏,备形出綍之言,曾未赐于允俞,实不遑于启处。
臣某中谢。)窃以受爵不让,前典之深讥;
为官择人,哲王之丕训。
西台禁掖,文昌法宫,侍从穆清,赞丝纶之密命;
详评政典,居喉舌之要司。
自非时髦,曷允公议?
如臣者谬尘鼎席,莫代天工,乏仲山补职之劳,昧商说绥民之略。
固弼谐之无取,已爵位之踰涯。
恭惟尊号皇帝陛下祗率旧章,躬修严祀。
合祭天地,纯锡之无疆;
大赍寰区,敷至仁于有截。
乃与策勋之典,聿先执政之臣。
名数崇高,既踰于列辟;
宠光渥缛,并集于微躯。
扪心但极于怔忪,闻命岂胜于陨越!
扣帝阍而沥恳,期寝鸿恩;
捧尺诏之飞文,未俞素志。
终莫安于方寸,须再黩于九重。
伏望陛下浚发宸慈,曲回殊造,特轸盖高之听,俯矜难夺之诚,申饬有司,追还成命。
如此即乡校之议,稍息于群言;
公朝之恩,更无于虚授。
臣之愚慊,实在于斯。
干冒冕旒,期于得请。
臣无任云云。
谢举主启 其一 北宋 · 毛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四、《东堂集》卷五
冀北之足已空,尚烦收致;
辽东之颡强献,盍取惭归?
颇哀蹭蹬之年,少借殷勤之论。
窃谓荐士虽古,知人甚难。
或者好龙非真,乌睹凌云之异?
不然相马失瘦,莫顾负辕之良。
欲观其人,当问所主。
初或收光而未耀,终有泣血以相明
至如钝顽,敢累明哲?
伏惟某官雅属时望,蔼为辞宗。
开卷绠长而汲深,故得百家之渊奥;
下笔芒寒而色正,独灿一天之星华。
未参高妙之游,尚屈澄清之寄。
方广洪河以容物,执玄鉴而照人。
魏王无堪,反浮沉而得所;
无盐之貌可恶,将刻画而难妍。
某肮脏寡谐,流落不偶。
几欲请玺而治邺,本非好竽而求齐。
平生多奇,固有定数;
际遇虽晚,亦岂偶然?
钻皮傥插以羽毛,蒸朽或出其芝菌
未能报德,何敢辱知!
詹司业运使 北宋 · 毛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七、《东堂集》卷七
某氏之廷有列钟鼓甚盛者,众客纷纷造之,聆歌起乐作,辄相与抚手叹曰:「佳乎声也」!
退而据案以食,羹胾杂进,又曰:「佳乎味也」!
某氏之主人喜曰:「是客果知声与味」。
某闻之,窃从先生长者问曰:「声与味,果尽于是乎?
客将无溺于音而害于饥渴者乎」?
先生长者曰:「听激楚之节,渔阳之掺,声非声矣。
异时闻下俚延露,亦能荡其思者甚众,闻朱弦疏越,则惟恐欲卧,此溺于音云尔,乌睹其知声?
食熊蹯之臑,豢豹之胎,味非味矣。
异时对小虫水草,尚有嗜之不已者。
试与之太羹玄酒,则必覆器而不食,此害于饥渴云尔,乌睹其识味?
故方其憛悇痒心、流涎被颐之时,处于中者无所守,交于外者有以夺之,于是时求至音正味,得无大谬乎?
世或曰如是为佳声,如是为佳味,将未可知也。
岂唯声与味如此,士有结发从学,屈首授经,而他日茫然求济乎道者鲜矣。
亦何以至此哉?
往日所用心者非为道故也。
彼有人焉,颉颃儒林,方以为学休显,则后进生望其采色,想其铿振,抠衣负笈,翕然从之矣。
顾岂知圣人之道果在是而不谬否耶?
一旦龃龉,跌不复振,则门生弟子相与讳所学,而更求其师。
盖方其从之非所喜,讳而谢去非所憎,彼区区之心,直求市而已。
扬子云无恙时,观其书者欲取以覆酱瓿
嗟乎,使子云于其时有卿相位,学者必翕然从之,弟子岂独萧然一侯芭哉?
班生云,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
审如是,则世皆曰某公也,某侯也,学不诡圣人,其道可师,其书可传后世,某谓此言特未定尔。
楚人有烹猴而召邻人,以为狗羹也而甘之,后闻其猴也,据地而吐之,尽泻其食。
邯郸有出新曲者,托之李奇,诸人皆传之,后知其非,皆弃其曲。
今日甘者,他日未必不吐;
今日学者,他日未必不吐。
此贵名而不求其实,彼以谓声与味者,亦强名尔。
犹贵学而不求其道,今日为师者,未必明日不骂而去之。
虽然,子云著书,将载而传之后世君子,于时人皆忽之,独桓谭以为必传,而卒传如意。
要之,必有知者,顾不应以此望于众人尔。
伏惟某公搢绅标的,词章司命,富贵不入于心,古今不易于意。
妍媸众作,定有玄鉴
至于登车揽辔之行,观风问俗之事,此特转丸覆手尔。
某忍穷不自勇决,投老于簿书间,苟为升斗计,旧学荒落,无分可采。
今成编而献左右,亦礼俗故事尔,是乌足比数哉?
独胸中有所约结,不可为俗人道者,慨然临纸,不能自休。
阁下驾言德音,滋味道腴,盖有日矣,亦将何以诏之?
干渎尊威,不任皇恐。
谢灵惠疏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七、《乐静集》卷二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一
佛果难量,法门无碍。
天龙人鬼,尽入总持;
地水火风,一归变现。
托化身于千劫,拔苦道于众生。
恭惟灵惠大师位證真乘,功深愿海。
自有唐开元之际,夙种妙缘;
由先帝熙宁已来,屡开灵感。
一方受赐,万目同瞻。
比者雨潦因仍,河流涨溢。
蛙鸣薪灶,十日不炊;
槎拥戍楼,四郊如海。
已危生于朝菌,将葬骨于湖鱼。
屡沥丹衷,果通玄鉴,威神所应,影响不违。
干巨浸以东倾,破重阴于一指。
天青日白,鹳鹤争飞;
野阔云平,牛羊可数。
凡在含生之类,共蒙再造之恩。
是用祗率属僚,肃陈净供,誓殚真信,上报深慈。
惟愿遍福德于未来,广津梁于不倦,使四时调序,百谷滋丰。
少完疮瘠之馀,永赖生成之赐。
星灯记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澹斋集》卷一五
乾道三年十有二月淮安郡守广汉张公洸与邦人修黄箓大醮于州治。
越三日,有星现于九真位前琉璃灯上,初若散徽,渐如编珠,芒采流焕,脉理贯错,疑有躔度,倏观或无,谛视愈明,缸涸烬零,灿烂如故,已事乃隐,在坛𡒌者莫不毕睹。
道人刘浩曰:「吾见之三夕矣,平生为人作醮,至此才四尔」。
噫嘻异哉!
夫天远人者也,以诚求之,其近乃在目睫。
《传》曰「惟德动天」,信乎其能动也!
盖公之为是醮,本以溉濯斯人之殃戾,而道迎其祉贶,初无私己之祝。
既捐俸帑,裨众施以办具,且跪起荐献,亡毫发不自尽。
凡百执事,谨于法象,亦奔走罄竭,罔有遗敬。
以是精意潜孚,玄鉴昭答,有此希阔祥异之应,是岂苟然?
公命史为图,而某职在文字,谓安可无记,辄稽首为之记。
顷以多言害道绝不作诗两日读大学诚意章有感至日之朝起书此以自箴盖不得已而有言云 南宋 · 朱熹
 押尤韵
神心洞玄鉴,好恶审薰莸。
云何反自诳,闵默还包羞。
今辰仲冬节,寤叹得隐忧。
心知一寸光,昱彼重泉幽。
(四库本作朝)来自兹始,群阴邈难留。
行迷亦已远,及此旋吾辀。
李监仓(希彭)祈安青词 南宋 · 林亦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二、《网山集》卷八
同此太空,孰是阴阳之患;
蠢然有物,莫逃疾病之攻。
身不自由,天其可问。
伏念臣爰自初仕,唯知有公。
官虽贱而薾尔忘疲,日不足而继之以火。
以是彫惫,忽如沉冥。
海角无医,途人试药。
几顷刻而莫救,偶喘息之仅存。
寡过未能,殆去生于一发;
扪心自咎,恐获谴于三官。
乃罄单辞,庶通玄鉴
念星辰之不远,问罪垢之自来。
微妙难穷,敢恃有涯之养;
生成可托,莫如无祸之长。
赵县伯达青词 南宋 · 林亦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二、《网山集》卷八
三月聚粮,曾有渺茫之请;
一年好处,敢忘橐籥之私。
辄罄丹衷,仰酬玄鉴
伏念臣某江湖短褐,杞菊枯肠。
空山矻矻以为劳,青云悠悠而不偶。
非敢望于金闺之彦,殆有同于山泽之癯。
昨者微官,本自太上。
重熙之日,终焉中第。
又惟隆兴旷世之恩,自视无他技焉,莫非有造物者。
敢凭真诰,用款苍灵。
谓千年有此遭逢,岂一艺得于鞶帨。
兹大德以罔报,愧单辞之甚微。
白马青袍,已见长年之有托;
双松钜,更祈他日之无惭。
曹钱监夫人青词 南宋 · 林亦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二、《网山集》卷八
大化晦冥,奚有万殊之辨;
至仁恻怛,或怜匹妇之愚。
俯尽微衷,仰投玄鉴
窃念妾陈氏未过壮岁,早丧良人。
顾只影以自怜,断此生之长毕。
谓是嫠独,庶无咎殃。
岂为残朽之年,有此疕疡之苦。
雄黄石胆,已尽索于方书;
倍阿鲑蠪,恐或侵于梦寐。
无所告诉,徒切呻吟。
敢凭仙笈之琅琅,有睹明星之皓皓。
伏愿帝车遥降,魁象来临。
于有无恍惚之间,得璀璨翩跹之状。
人情不远,穷必至于呼天;
道体难名,福莫长于无祸。
石镜 元 · 傅若金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傅与砺诗集卷四
方石开玄鉴,寒辉截古铜。
映天浑欲迥,含物坐疑空。
云影无时度,江光尽日通。
往来多自照,妍丑莫相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