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劾奏太子太保王延太子洗马张季凝托故旷班状 唐 · 赵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九
台司奉去年四月敕。西京留司官员。
虽有留台点简。故闻多不整齐。
宜令太子太师卢文纪都更提辖。今有自去年五月后至今。
每称疾请假。最多太子太保王延太子洗马张季凝。
旧例朝臣百日假满落班簿凝。
每遇百日将满。即一度赴拜表行香。
俱是拜跪不任。昨高祖神主祔庙之时。
留司班列至彭婆镇。奉迎其主。
只到五凤楼前。凝称有疾不出。
陈力就列。往圣之明规。
拜表行香。留司之常务。
既疾疢不任于出入。筋骸难彊于扶时。
所宜上禀宪章。内思贪冒。
虔沥退休之恳。用循止足之文。
虽优宏系自于朝廷。而弹举敢隳于职业。
张释之传后 北宋 · 曾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四
张释之逢世主所好,论秦汉之事,可谓信道不笃,而趋于苟合者也。
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辞不可。
盖舍己之范,而为彼之诡,虽御者不为也,况于行先王之道,其肯绌其所学,以偷合于世哉!
释之不能自信于此,亦其所学者有所不足尔;
不然,何为以此而易彼欤?
及为廷尉,为天子守法,则固善矣。
文帝曰:「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
以此迪上,则未忠也。
何哉?
先王之于刑,未尝敢以私于己,故曰:天讨有罪。
其有犯法者,自五听至于三宥,自狱吏至于三公,然后以告于王。
而其罪果众之所弃也,于是杀之,故曰众人杀之也。
虑之之详如此,安有肆一朝之忿,专意妄杀,不以付有司者乎?
推其灭先王戒慎之意,此秦所以亟亡也。
释之不知虑此,反开人主好杀之端。
文帝仁厚,不惑其言。
使遇时君信而用之,其为世祸,可胜道哉!
王肃以谓,重于为己,而轻于爱君,非忠臣所宜陈也。
虽其失如此,至于沮啬夫之辩,则其论不为无得也。
又引秦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无恻隐之实,可谓切于一时之患矣。
盖深辩之俗胜,则岂弟之风熄;
督察之术用,则奸伪起而狱讼繁。
秦汉之敝如此,先王之所大禁也。
释之之言,虽失于彼而得之于此,岂非其学固有所不足,故不能无失得欤?
前史善其害法,而不明其得失,故予并著之,使览者择焉,不独为空言而已矣。
张释之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杨龟山先生集》卷九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利口捷给,古人贱之。
上林居其位,不知其任,至十馀问不能对,是谓不任职,非讷于言者也,释之绛侯张相如方之,过矣。
文帝绛侯,天下一岁决狱几何,绛侯不能对;
又问天下钱谷一岁出入几何,又不能对。
帝以问陈平条析甚辨,文帝善之。
绛侯愧汗洽背,自以其能不及平远甚。
若是以绛侯为贤,为喋喋,可乎?
余谓上林真亡赖,而虎圈啬夫虽口对响应亡穷,然上所问乃其职事,非利口捷给也,岂足深过之欤!
汉张释之奏犯跸当罚金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六、《杉溪居士集》卷一○
臣闻立法者存不易之规,丽法者有不齐之情。
善识法者原情以定罪,因罪以用法,不随事而为轻重,则无适而不得其平矣。
文帝行出中渭桥,有犯跸者,以属廷尉释之奏当罚金,帝怒其轻,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其言信美矣。
又曰:「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言至于此,何其疏也!
廷尉者,天子之吏,用法不可以倾,而天子乃可以妄诛乎?
若曰:「陛下不即诛之而以属廷尉,正以法之所在,不敢轻也,臣岂敢阿意以屈法乎」?
如此,亦因以将顺其美,岂不优哉?
张季良适性斋 北宋 · 傅察
 押词韵第四部
扬雄家无甔石储,闭门作赋相如
邺侯插架多异书,牙签万卷石渠
吾友张子斯人徒,嗜好酸咸与众殊。
被褐怀宝老不癯,收拾万卷以自娱。
但愿生为蠹书鱼,咀嚼英华味道腴。
挥毫落纸惊群儒,佳处往往凌子(四库本作太)虚。
网罗秦汉包唐虞,上下千载归指呼。
自言此乐世所无,不羡潭潭卿相居。
方今清庙收璠玙,肯使沧海遗明珠。
高名他日播天衢,行看旌帛来庭除。
张释之奏犯跸当罚议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三、《竹溪先生文集》卷八
汉张释之文帝时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
既出,见车骑,即走」。
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
廷尉乃当之罚金」!
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
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唯陛下察之」。
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议曰:张廷尉持法之平,后世无得而议。
至谓文帝「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无乃失言乎?
君侧之言,甚哉其不可苟也!
田千秋一言而帝悟,袁盎一言而错诛。
梁公一言,庐陵还而三思罢;
李绩一言,王后废昭仪立。
兴邦丧邦,在于反掌间尔。
异时人君废法自用,以专诛杀,廷尉之言实启之也。
王肃以谓:「廷尉天子吏,犹不可以失平,而天子之身,反可以缪惑乎?
斯重于为己而轻于为君也」。
谓之不忠,虽已甚,然举其失以救魏明好杀之弊,亦知言乎!
李伯时画十古图郑尚明作诗诗辞多振绝因为同赋 张释之文帝 宋 · 刘子翚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四 故实类
扰扰椎埋遍(原作偏,据四库本改)九原,因(李本作南)山独有霍陵存。
孝文俭德虽天纵,亦赖忠臣效一言。
张释之文帝 南宋 · 陈长方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乐极生悲倚瑟歌,一言悟主亦何多。
晏婴往日规齐景,廷尉风流更不磨。
与夔漕张季良演劄子(一 淳熙九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书稿》卷九
某窃以炎暑可畏,恭惟运使秘书台候动止万福。
远勤诲翰,感戢无已。
秘书一代名士,已尝登瀛,昨缘祥琴初御,姑即家而畀符节,行且召矣。
十连性太刚,甚烦调护。
金字牌既到,必能深体上意,相与释然。
既宽顾忧,亦惠一道,高明自当得之。
其馀章考功必能具布,忍乃有济。
赘言知罪,末由会晤,切几顺令保颐,以承天宠。
某特枉缄书,申以别幅,展诵数四,欣慰亡斁。
巫峡奇峰,又蒙传写为寄,平生未省有此伟观,亟排壁间,恍如接谈麈于白云楼之下,感幸不可言也。
向睹公文论羡盐补三费事,日夜念之,所以未敢遽行,正缘有不足复科之语。
既无定数,他时弊将若何?
恐非徒无益而已。
又李帅所欠民户钱既支用无几,若便降支还指挥,不知何以酬之?
望详加䌷绎,蚤赐垂报,幸甚。
与夔漕张季良演劄子(二 庆元元年1182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书稿》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某悚息拜启冲佑直阁少卿台座:中冬凝凛,恭惟卷怀贤业,台候万福。
瀛州再直,闽祠均劳,虽适雅志,然通明练达,中外扬历,固已简眷知,孚人望,而渊源之学、黼黻之文未施演润,搢绅共叹淹抑。
更几致和宣滞,导迎时祉,以对趣召。
不宣。
某悚息再拜。
自顷通问,寻婴拙恙,经涉累月,自度不能再堪吏役,恳还旧隐。
涉夏,屡濒于殆,今尚疲乏不能食,此亦衰老常理,无足怪者。
开岁年及纳禄,无嫌矣。
六一公集此间宜有善本,乃大不然。
少卿顷刻版左绵,裒类特详于他本,非博物洽闻,岂能致是?
然书类不一,虽公诸子编定时亦淆乱无伦理,方力加整比,重为刊刻。
第闲居难得可委督责匠者,未免迟缓。
他时逐旋摹印,从令婿转致,惟恨无由求正于左右。
河东河北奏议及自馆阁谪夷陵时百馀日舟行所记,所在皆无本,今偶得之云。
某皇恐再拜。
向蒙委次先大夫行事,固知盛德君子岂妄庸所敢措词。
迨详王漕行状,乃知先父既附戊戌榜,又顷同事朔垂,可谓绸缪之契。
虽欲以骪骳为辞,谊有不可,辄勉强撰述,敬授使者,未知入台意否?
三世广汉,岂独近世所稀,古亦鲜俪,是以表而出之,他时当为衣冠盛事。
才元侍郎笔札妙天下,莫可求书丹否?
向欲跋《礼院遗事》,今并见之志文,并幸台察
张季子妄庵 宋 · 章甫
世间种种无非妄,云何以妄为庵榜。
君欲舍妄却求真,展转思维增妄想。
即妄即真君勿疑,真妄俱忘也大奇。
笑我猖狂今老矣,因君聊复妄言之(以上《自鸣集》卷三)
张释之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五
张释之论秦之敝,曰:「其敝徒文具,亡恻隐之实」。
呜呼!
文具之弊,非特秦之所以亡,实古今之通患也。
昔之为治者,实未具则文亦不具。
未能防民之伪,则不敢为作乐之文;
未能约民,则不敢为恭俭之文;
未能行惠,则不敢为宽恤之文。
以至于政教赏罚有毫釐之不备,诚心恻然,务从施惠,初未尝虚饰焉。
故其过人得以议之,其失人得以指之,见其偏则可以矫之使正,见其阙则可以修之使全。
犹按脉以治病,虚实燥湿,缓急浮沉,无锱铢之不见,然后随其病而投之汤剂,加之针石,其不瘳者鲜矣。
至于末年之弊,无其实而有其文。
家挟之书,而俗益薄;
人治司马之法,而兵益懦;
人诵之清,而行益污;
人负之名,而政益乱。
问其诏令,则之典谟也;
问其典章,则成周之礼乐也。
入其国,观其朝,其文焕然,虽治古之时有所不及,然徐考其实,乃与、幽、厉同出一辙。
上以虚名取下,下以虚文欺上,上下相欺,以罔天下,虽有忠臣义士欲正言极谏,亦无所容其喙矣。
欲言任贤,则君已先言举元凯矣;
欲言去邪,则君已先言流共鲧矣;
欲言勤劳,则君已先言日昃不食矣;
欲言敦朴,则君已先言茅茨不剪矣。
猎谏诤之辞而先自言之,开其口而夺其气,覆藏润饰,使无过之可讥,而无失之可指,无偏之可矫,无阙之可修,偃然自以为得计,必至于鱼烂瓦解,然后不能文焉。
释之之言,诚天下之公患也。
尝以西汉观,文宣之世,汉之盛也;
平帝之世,汉之季也。
文帝之宽仁,有野不加辟之诏,有水旱疾疫之诏,有结难连兵之诏。
宣帝之名,而有屯戍未息之诏,有百姓失职之诏,有盗贼不止之诏。
岂非有恻隐之寔而不为文具耶?
乃若平帝之世,观其文辞,兴灭国,继绝世,立明堂辟雍,休祥嘉应,颂声并作,而大业潜移于王莽
文具之害乃至于此,后之为治者,其知所去取矣。
张季清文1176年3月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九、《东莱吕太史文集》卷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永乐大典》卷一四○五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石岩寺
呜呼!
游于师友之间,敛然自持,岂其无人!
舍业而归,耳目改前,移养铄夺,不失其初心者,盖或寡矣。
子之在吾门,侃侃和饬,执经不怠,于是时犹未知其为独异也。
自我不见,于今五年,有来自西者,皆道子于兄弟无违言,于里闾无违行,安常谨礼,不受变于俗。
吾方喜于得子,迨此暇日,将过子之庐,而子则死矣。
呜呼!
庠序之籍日增,而务实之士不加。
益一觞之恸,岂独故旧之情而已哉!
张释之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十先生奥论注》后集卷七
君子之用法不可贬,亦不可僭。
贱而屈乎贵者,贬也;
疏而间其亲者,僭也。
夫贬也偏国之政,而僭也亵君之威。
为法者固不可以害政,然君威亦奚可损哉?
昔者周公相成王,其叔父也,成王有过可以禁矣,而弗禁也,挞伯禽以愧之者,盖尊之也。
至于设官以秩事,唯王及世子之用不会,则亦示群臣,无敢议焉者。
孔子作《春秋》,殊王子于诸侯之会,且不敢列而盟之。
周公孔子其欲重君之威也如此哉!
而后之人过苛而好名,持一切之论,以加乎其上之子弟。
吁!
其亦何果于此也?
夫政自执而一,纵焉未颇也,而君威不可以替。
彼今日君之家嗣,而它日天下之君者也,而专以法绳,岂重国之道耶?
吾尝观江充戾太子之使,其始与释之景帝等尔,而卒以谮杀太子,汉果大乱,至今冤之。
然于释之犹贤焉。
彼充之诛固也,而释之之贤亦或不在此也夫。
魏绛杨干之仆,卫鞅太子之傅,识者亦韪庄子之能刑而虐商君
以予论之,则忍矣,而亦伤恩,何者?
君子之尊尊也,亟规而缓讨,规之不行,则讨之未失,而胡若是遽也?
以匹夫之责行于其君,而长奸臣之祸心,惜也,亦未纯乎君子矣。
呜呼!
江充固一也,若释之之过也欤!
临川簿张季海序淳熙十一年八月 南宋 · 杨冠卿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四、《客亭类稿》卷七
君子之学,贵乎力行,不贵乎迁就。
商鞅孝公以帝道,不开悟,复说以王道,而未入,于是变以彊国之术,此迁就说也。
司马公以修身之要三、治国之要三,初献之仁宗,次献之英宗,又献之神宗,凡此六言,终始不变,此力行说也。
力行之说虽若难合,迁就之说虽若易从,要其成效,则有天冠地屦之不相侔,是可不知所决择而审处之乎?
张季鄱阳奇士也,胸蟠万卷书,议论谹博,昕廷大对,剀切详尽,务欲尊所闻、行所知以吾君,跻一世于泰和之域,季海诚不负所学矣。
有司失于选抡,千仞翔鸾,俾暂栖于枳棘间,识者为之太息。
或又从而尤之曰:「天下之理落落难合,平平者易从。
与其危言有所拂于时,孰若巽顺使之甘于听?
季海从宦盍亦吹齑于此乎」?
仆曰:「不然。
以水旱辍耕者非良农,以折阅不市者非良贾。
君子之学又岂以科目高下遽变所守乎?
力行其说可也。
季海勉乎哉!
天子规恢远图,乐闻谠论,一旦入觐宣室,羽仪天朝,献纳论思,建万世长策,似亦未为不遇。
季海勉乎哉」!
故其赠行,敬以司马公终始不变之说为之请。
淳熙甲辰中秋日江陵杨冠卿梦锡序。
张季忠书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四、《象山集》卷七
元忠说,友朋间唯季忠笃志不懈,甚为之喜。
人苟有志于学,自应随分有所长益,所可患者,有助长之病耳。
虽古圣贤,尚不能无过,所贵能改耳。
《易》称颜子之贤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由是观之,则颜子亦不能无不善处。
今人便欲言行无一不善,恐无是理。
往往只是好胜,每事要强人,要人点检不得,不知此意已与古人背驰矣。
若无此意,但宽平随分去,纵有过,亦须易觉易改。
便未觉未改,其过亦须轻。
故助长之病甚于忘。
忠之意,志病自少,所患有助长之病,虽未加益,亦自平稳,况必不能不有益耶?
张季海书 其一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七、《象山集》卷一○
久欲诣谒,坐此涂潦,政尔未遂,缺然斯怀。
金溪西北临川处,率多早田,耕必三𬬁,秋乃可望。
常岁及今再耜挟矣,今阻寒冻,曾未举趾,农者凛然有无年之忧。
雷先启蛰,泉源已动。
泉之盛,一甲子而止,动早则及夏浅,动晚则及夏深。
泉与雨泽亦相表里,故动早旱徵,动晚稔徵。
今先启蛰而动,则不及夏矣。
比年货泉日缩,民生日贫,谷价虽廉,往往乏食。
重以冬春仍雪积雨,畦涂陇败,无所施力,困亦剧矣。
霖霪未止,为之柰何?
浦城小寇,幸已成擒,警候之事,尤非今日所能堪也。
邑民以公事至廷者,莫不称颂贤德。
而游谈之士往往以听信百石为疑,虽其无根,不足深据,然形似则有以致之,更惟加察。
张季海书 其二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七、《象山集》卷一○
久以道泞,不遂往见。
既望,常作一纸以致区区。
寻以少霁,欲留面剖,又不果达。
今并往一观。
新宰既不果来,吾邑遂可以久被贤者之泽。
向来不作久计,深为足下不取。
古人于事,无小大,无久近,其处之一也。
居一日亦当尽吾道。
学绝道丧,所从来久矣,放利而行者滔滔也。
比尝与主簿论喻义喻利之说,语次曾及之否?
弊邑之陋,风俗未还于正。
所幸主簿意向甚美,第未甚更历耳。
外此不复有正人,区区亦不能不为左右深虑。
要当卓然以古人自期,悯恻流俗如失心者,而后能无所陷溺。
人患无朋友,无闻见。
与其亲不正之人,闻不正之言,则宁其无也。
若见不贤而内自省,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则皆吾师也。
张季悦书 其一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九、《象山集》卷一二
盛仆凌云致书,发缄快读,辞旨焕然,深见进学之验,何慰如之!
比来三日,乃济登兹。
雨意未怠,而登车辄霁,独垂至而值雨。
至此踰四日矣,白云缱绻,日相周旋,犹未即安。
云台仅一再见,南山亦时至,于玉田中缥缈呈露数峰,风练诸瀑淙淙自振,犹未及一顾之也。
应、朱二公书,未及即治,更三四日,可遣盛仆来取。
盛亲贤德如此,此所乐为二公言者。
传来之文,诚如雅谕,宜不逃所见。
观其首尾,皆窃用山翁平日言辞,独其旨趣乖违缪陋,览之深有假寇兵、资盗粮之愧。
然六艺圣人作也,小人犹假之以文奸言。
天下无小人异类则已,诚未能绝去小人异类,何言而不可假也。
惟此道之明,善人之众,彼无所施,则自熄绝矣。
城狐社鼠,托夜以神其奸,使遇正人,自无所施。
惑之者,必其心之素邪,所谓物各从其类也。
虽然,彼其心之本然,岂其然哉?
惟其陷溺而不能以自还,故至于此。
要当开其改过之门,恳恻而开导之。
凡陷溺之未深,而自以其声气相求应者,尤当恳恻而开导之。
发明剖析,使是非邪正判无所疑,则小人异类、妖狐孽鼠无所逃其形,而陷溺之未深者,安知不幡然回心而乡道哉?
大禹平水土,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以入山林川泽,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古人所贵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辩者,政欲究知人情物理,使之通达而无所蒙蔽窒碍,小人异类无所窜其奸,于其言论施设,如见肺肝,则彼亦安得而不熄绝乎?
季悦所到,其于大概,可谓明矣。
政当益尽精微,使蒙蔽者有所赖,是所望也。
张季悦书 其二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九、《象山集》卷一二、《江右文钞》卷四
承谕新工,但觉健羡。
第流俗凡鄙之习,谬妄之说,止可哀怜伤悼,当有开导扶掖、摧陷廓清之功,乃为进学之验。
若视之如雠方敌国,苟以不为所摇,为吾效验,恐未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