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释之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五
张释之论秦之敝,曰:「其敝徒文具,亡恻隐之实」。
呜呼
文具之弊,非特秦之所以亡,实古今通患也。
昔之为治者,实未具则文亦不具
未能防民之伪,则不为作乐之文;
未能约民,则不敢为恭俭之文;
未能行惠,则不敢为宽恤之文。
以至于政教赏罚有毫釐之不备诚心恻然,务从施惠,初未尝虚饰焉。
故其过人得以议之,其失人得以指之,见其偏则可以矫之使正,见其阙则可以修之使全。
按脉治病虚实燥湿缓急浮沉,无锱铢不见然后随其病而投之汤剂,加之针石,其不瘳者鲜矣。
至于末年之弊,无其实而有其文。
家挟之书,而俗益薄;
人治司马之法,而兵益懦;
人诵之清,而行益污;
人负之名,而政益乱。
问其诏令,则典谟也;
问其典章,则成周礼乐也。
入其国,观其朝,其文焕然,虽治古之时有所不及,然徐考其实,乃与幽、厉同出一辙
上以虚名取下,下以虚文欺上,上下相欺,以罔天下,虽有忠臣义士正言极谏,亦无所容其喙矣。
欲言任贤,则君已先言举元凯矣;
欲言去邪,则君已先言流共鲧矣;
欲言勤劳,则君已先日昃不食矣;
欲言敦朴,则君已先茅茨不剪矣。
谏诤之辞而先自言之,开其口而夺其气,覆藏润饰,使无过之可讥,而无失之可指,无偏之可矫,无阙之可修,偃然自以为得计必至鱼烂瓦解然后不能文焉。
释之之言,诚天下公患也。
尝以西汉观,文宣之世,汉之盛也;
平帝之世,汉之季也。
文帝宽仁,有野不加辟之诏,有水旱疾疫之诏,有结难连兵之诏。
宣帝之名,而有屯戍未息之诏,有百姓失职之诏,有盗贼不止之诏。
岂非恻隐之寔而不为文具耶?
乃若平帝之世,观其文辞兴灭国,继绝世,立明堂辟雍休祥嘉应颂声并作,而大业潜移王莽
文具之害乃至于此,后之为治者,其知所去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