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谢师直 北宋 · 范纯仁
去夏谒君时,踏雨溵川路。
癯然泣相吊,心苦别亦遽。
穷愁但急急,峥嵘岁还暮。
羁旅念友朋,天寒感霜露。
孤怀杂离忧,纷乱畴可诉。
计我之官期,迨君祥琴御。
邑馆临通途,车马当迎遌。
言笑释所愿,此喜良可预。
欲致情抱勤,音书岂能叙。
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奏(九 元祐四年八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尽言集》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二
臣等近以谢景温未曾受命,不合给告,乞行追改,未奉指挥
臣等所以累具论奏,烦渎天听者,固非自执偏见,上要朝廷,特以事系法度,不敢中辍。
况李常、景温均为近侍,差除迁徙,恩数略同,惟是告身付授独异,考之典故,实所未有。
议者谓刑部尚书之命犹已收还,今日空名,假之何益?
是天子之制,反以执政之喜怒而私其予夺也。
方二圣临御,仰成大臣之际,若庙堂之上不顾国体,沮遏公议,变易旧章,不防其微,将乱政事。
惟陛下早施睿断,特振主威,追取命书,毋尚姑息,使遂非之论不能胜至公之理,天下幸甚。
取进止。
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奏(一 元祐三年闰十二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尽言集》卷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第四册第三八八八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九
右,臣窃闻除谢景温权刑部尚书
臣近睹吏部关到本月十八日敕节文,六曹尚书并置权官,俸赐依侍郎守法。
新制既下,众谓未安。
臣窃惟用人之法,固有资级,是以两省卿监之中,择久次者以为侍郎侍郎久次而为尚书尚书久次而选执政,历试于职,足以见贤。
议者比患两省卿监难得资高之人,故向者立权侍郎之制,约用昔日三司副使资序,任之二年,取旨正授,所以重近臣之选,艰其进用之路也。
尚书之官,则异于此,位既崇重,即亚执政
若才德兼茂,资望并隆,处之八座,乃为宜称。
况随其阶职之高下,已有行守试之定规,苟未得其人,则官不必备。
兼自来诸部之无长官者,止命侍郎主行,未闻妨阙。
又先朝建官以来,除吏、户之外,他曹尚书,多不并置。
今朝廷创为新意,特设权官,󲦤绅之间,极有异论,皆谓必将援引资浅望轻、不协舆议之人,假此藉口,欲以弭谤。
臣方欲具士大夫之言上达圣听,乞罢新法,以杜侥倖,而遽闻景温除目,则众人所料果为不缪。
景温在先帝时为湖南安抚使,附会章惇,乞于徽城等州建置城塞,以开边隙,十年之内,所费不赀,湖南湖北广西并边之地,常被杀掠,无有宁岁,蠹国残民,莫此为甚。
近日朝廷知其无益有害,已令废罢渠阳等军,而景温系首事之人,未闻议罪,今反召用,何以示惩?
景温昨治开封,殊无善状,方二圣临御之日,辄以秽恶公事上黩天聪,止令罚金,已免斥逐。
又自高阳关将带女巫,置之都下
景温侥觊大任,日使子弟就其家考问,以至崇此妖人,目为圣母,辇毂之下,惑乱众听。
及以婢妾之子,用为左右之吏,辄恃势以醉殴人,景温殊无畏惮,释而不问,遂致言者弹劾,出之近藩。
然是时景温亲党方据权要,故知蔡州未几,即徙颍昌,既又擢守成都,而偃蹇不行,无人臣恭顺之礼。
陛下过示包容,不加黜责,犹从其请,改守扬州
故其后王安礼被命守蜀,不能无辞,攀援景温,以为比例。
意谓朝廷既已听景温之免,则必难加罪于己,然犹以人言之故,遂有宫观之命。
安礼之前,执政辞则尚得宫观景温两制辞,则不失名藩,物论喧然,为之不平。
在扬未久,又不因省部阙官,忽有今日不次之擢。
陛下详此数节,则景温诏除之下,能允公议乎?
伏望圣慈特垂省察,速降指挥,收还景温之命,且与外任差遣
仍诏三省罢尚书权领之法,以塞滥进之门。
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奏(二 元祐四年正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尽言集》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一
右,臣近尝论列除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今踰半月,未蒙施行。
景温天姿奸佞,素多朋附。
熙宁中王安石用事之日,擢为知杂御史,是时苏轼方忤安石景温迎合其意,辄具弹奏,谓丁忧归蜀,乘舟商贩,及朝廷下逐路监司体量,事皆无实。
章惇以开拓疆土,不次进用。
景温湖南安抚使,又欲附会,遂乞于徽、诚等州建置城寨,一开边隙,今已十年,有不赀之费,而无秋毫之利,徒使湖南湖北广西接境州县常被蛮寇,未尝休息。
止为进身之计,不顾国家之患,附上罔下,孰甚于此!
神宗皇帝初行官制,首用景温礼部侍郎,时王安礼任尚书右丞,乃景温之妹婿,谄事安礼,阴刺上意。
一日奏疏指陈边务,其言皆先帝近日与大臣谋议几微之论,景温借为己说,徼幸称旨。
缘所论之事非他人所能预闻,上既疑安礼漏省中之语,又怒景温交结执政,遂以本官出知潭州
景温韩维韩缜正是姻家,元祐之初宰相,首自高阳召归,亟加职名,尹正京邑
及嬖人子弟纵酒犯法,景温释而不问,为台察所纠,朝廷送大理寺取勘。
方正其罪,又于瀛州以女巫自随,置之都下,日令子弟考问祸福,小人乘势惑乱愚民,又为言者所发。
韩维方为执政,遂薄其责,止罢开封,出知蔡州,曾未席煖,复徙颍昌
既辞成都之行,仍窃扬州之镇,中外之论,固已不平。
顾临见任刑部侍郎,即是本曹元不阙官。
兼先帝建官之初,刑、工二部尚书皆不并置。
今来忽降新法,创添权官,󲦤绅之间,往往窃议,以谓大臣将欲援引私党,故先更张此制,而景温之名,预为众人所料。
盖以执政之内,有亲有旧,私分深厚,常欲提引,是以权官之诏墨未乾,而景温之除书已下。
使朝廷威福之柄可以为人窥测,甚可惧也。
近者高士英权工部员外郎,陛下犹以为因人挠法,别授差遣
执政欲引亲旧而先改国制,五日之内,首擢景温,上不能奉承陛下之美意,下无以慰塞多士之公言。
侥倖既开,进者日滥,臣虽愚暗,实为圣朝惜之。
伏望陛下详览臣奏,速降指挥,收还景温新命,依旧与在外差遣
仍诏三省罢尚书权官之法,庶存纲纪,以抑侥倖。
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奏(三 元祐四年正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尽言集》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一
右,臣近尝论奏谢景温差除不当,及乞罢六曹权尚书之制。
近日虽闻收还景温之命,而权官之法未蒙指挥,不避烦渎,再具论列。
臣伏寻典故,都省令仆之次,即列八座,位貌崇重,实亚执政,苟无其人,则阙之不常置也。
先帝命官之初,惟吏部之外,它曹官长多不并建,但以侍郎主行,未闻阙事。
考之前代,亦不见有权尚书之品,而遽兹创立,义实未安。
臣窃谓侍郎之资望最深者,真拜尚书,自允公议。
今若加以权字,即是未应正除。
以不可假人之名,授非所当得之士,欲望中外厌服,堂陛尊严,何可得也。
倖门一开,进者日滥,臣虽愚暗,窃为圣朝惜之。
况国家经费不充,正务裁省,而反无名设官,增益厚禄,则是朝廷政事自相违戾。
伏望圣慈详此事理,明敕三省,罢尚书权官之法,贵无虚授,以重国体。
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奏(四 元祐四年正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尽言集》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一
右,臣近尝论列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比闻已得圣旨,别与差遣,今踰旬浃,未睹明降指挥
󲦤绅之间,皆谓景温差除,全出宰臣范纯仁之意。
窃虑九重高远,无由知外议之详,辄具开陈,上裨听览。
臣闻谢景温范纯仁韩维素来相结,号为死党,而景温奸邪附会,罪状极多,臣于前疏已略言之矣。
昨在开封,又以私慝为言者所劾,出知蔡州
二年之间,三易差任,而贪进之心,殊未厌足,屡遣亲密敦迫纯仁,直露私求,欲得八座。
纯仁勇于效力,爱有所忘,不恤人言,先改国制。
近者忽降诏旨,六曹尚书并置权官。
士大夫素知纯仁与韩、谢二族私分深厚,见其无名变法,逆料必引景温五日之间,除书果下,挟情乱政,一至于此。
且陛下用文彦博平章军国重事,所总政目,明有定格,差除尚书已上,自合同议。
昨者创立权官,及除景温彦博初不预谋,不知三省安敢辄废定格?
议者皆谓吕大防等明知不协士论,而重违纯仁之意,是以雷同诡随,不能拒止。
纯仁既已逼胁同列,又欲陵蔑彦博,但令吏人以除目就第呈知,未尝禀其可否,意恐彦博沮难,故不与同共商议,止于次日,便具进呈。
彦博以外议沸腾,遽出造朝,遂得追寝。
纯仁尚忿形于色,屡发躁辞,且云待教辞免,即行寝罢。
彦博又折之曰:「此朝廷之事,执政岂可通私意,教他辞免」。
此语即时传播,闻者无不骇愕。
纯仁虽屈于正论,而终欲遂非,无故迁延,不追前命,盖欲景温赴阙,更为营求差遣
以朝廷之公器,为死党之私恩,有以见纯仁事上不忠,操心不正,力进奸慝,妄改宪章,若不辨之以早,异日必败国事。
纯仁凭藉门阀,素无他才,矫情饰诈,善取名誉,久在闲局,时以为贤,一入枢庭,固已改节。
陛下即政之初,罢青苗、免役之法,及司马光久在病告,纯仁遽以国用不足为言,复使州县俵散青苗,天下之人莫不疑惑。
既视事,争于上前,极言论列,方得寝罢。
此事甚近,陛下当悉记忆。
未薨半月之前,尝与臣言:「纯仁自为执政,言行反覆,阴怀顾望,止为全身之谋。
以名取人,其弊至于如此」。
见其奸状渐露,心实悔之,业已荐延,未能遽罢。
使存至今日,必不容纯仁久处廊庙。
臣窃惟陛下富于春秋,太皇太后陛下不出房闼,政事之柄,仰成大臣,犹是修明纪纲,谨守法度之日。
纯仁弃其素守,背公向私,非惟辜二圣委注之心,亦以失天下具瞻之望。
伏乞陛下详览臣言,博采公议,若未欲遽行罢免,即望常加防察,无使专恣,浸坏朝政,天下幸甚。
〔贴黄〕臣本欲上殿奏陈,适会左右省并无谏官,拘碍文法,不得独对。
臣既当耳目之任,日闻外议喧腾,不敢不具奏知,伏望圣慈详察。
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奏(五 元祐四年二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尽言集》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二
右,臣伏自去冬谢景温权刑部尚书,臣寻具疏奸邪罪恶,乞行寝罢。
伏蒙陛下特徇公议,外移郓州
近日閤门缴回告命,而尚书省却令进奏院遽付本官,中外喧传,无不骇异。
臣寻考故事,应朝廷除授,即无不经拜命而付告身者。
惟是纶言已下,其人亡殁,乃以命书就赐其家。
景温曾除秋官,因致人言,未尝祗受,閤门缴纳,自合毁抹。
昨者再行移郓之制,遽用刑部新衔,󲦤绅之间,固有疑论,今乃以不当给之告妄授景温,虽欲阴借称呼,暗累资序,而颠倒错乱,殊失旧章。
伏望圣慈特令追取,依例毁抹,所贵君命不私,国体无损。
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奏(六 元祐四年二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尽言集》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二
右,臣近尝论奏谢景温刑部尚书告身不合给付。
比闻景温自以无名,不敢辄受,谓宜因其辞免,遂令追还。
伏见已有朝旨,令依前降指挥,理实未安,须至论列。
臣伏睹朝廷自来常格,应在京新除职事官并须受告,方得系衔。
昨除景温刑部尚书,未曾拜命,而移郓之制遽列新职,有识之士,固已骇异。
今又遂非,再令给告,变乱典故,殊无义理。
况近日王汾谏议大夫,寻用人言而罢,未闻以命书赐之,何独景温遂废故事?
与之者不足为恩,受之者不足为荣,朝廷政事,岂宜如此!
臣区区之所惜者,国家之体不可妄变,非为景温而发也。
惟陛下谨守成宪,防微杜渐,追还景温告命,依例毁抹,所贵名实稍正,纲纪不紊。
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奏(七 以下系与左谏议大夫梁焘同言)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尽言集》卷七
谢景温除命录黄:「正月二十八日,三省同奉圣旨,谢景温差知郓州,其新除权刑部尚书告,令閤门缴纳尚书省
奉敕:机衡之任,内则八座为重;
方岳之寄,外则十连称贵。
慎选攸属,周材是应,将明所资,出处奚异。
宝文阁直学士正议大夫、新除权刑部尚书(自「新除」已下七字系白贴子添注在傍用印。)上柱国会稽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谢景温」。
李常除命录黄:「五月十八日,三省同奉圣旨,李常依所乞,差知邓州,其新除兵部尚书告令缴纳尚书省
奉敕持牍侍从之臣,入备论思,出殿方面,虽中外势异,所以奉承宠眷,简在朕心,其揆一也。
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御史中丞侍读李常」。
臣等伏见故事,应在京新除职事官并须受告,方得系衔。
昨者谢景温权刑部尚书,未曾拜命,因致人言,移郓州
元降圣旨,新除刑部尚书告令缴纳尚书省
臣等窃谓,移郓之制,只合用宝文阁直学士正议大夫、知扬州就除差遣
访闻尚书省再取事头,以白贴子添注「新除权刑部尚书」七字,用印付吏部书告,即不委本省因何于录黄之上辄敢增加?
后来閤门缴纳告命,即合依例毁抹,而欺罔天聪,以谓作差知郓州告内,系自新权刑部尚书除授,遂画圣旨,纳付本官。
日近李常罢中丞,除兵部尚书,未受命间,改知邓州,与景温事体正同,而常告内正用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御史中丞侍读旧阶,未尝加新除兵部尚书之名。
一等差除,而行遣顿异,任情乱法,无甚于此。
伏望圣慈下尚书省勘会,承准何处指挥,增注贴敕黄,如委实违法,即乞明正其罪,以为后来之戒。
取进止。
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奏(八)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尽言集》卷七
右,臣等近尝论列谢景温昨除权刑部尚书,未曾受命,不合给告,至今未蒙施行。
臣等窃谓兹事上系朝廷典法,不可轻变旧章。
伏望圣慈特降指挥,早令改正,以存国体。
依韵和师直仲春雪中马上1041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
自倚春风暖,轻袍犯雪来。
过塘迷绿水,拂树杂芳
山蔽峰难辨,樵通径易开。
野行方有味,缓辔不须催。
依韵和师直晚步遍览五垄川1041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
穷览川原胜,经行未厌频。
樵深但闻斧,谷暖自留春。
临水何妨坐,看云忽滞人。
谁家烟坞里,竹树远相邻。
谢师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绝句 押虞韵
古锦裁诗句,班衣戏坐隅。
木奴今正熟,肯效陆郎无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九引《零陵总记》)
谢师直1044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昔岁南阳道中别,今向华亭水上逢。
把酒语君悲且喜,流光冉冉去无踪。
师直早春雪后五垄道中作1041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屑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
来寻谷口,正值阴云结。
日暮冰霰繁,宿亭孤(冒校:疑菰)饭设。
侵晨登垄去,始见群峰列。
草冻未抽心松枯犹抱节。
川傍认飞鹭,林上坠残雪。
何意待芳菲,迟留未堪折。
谢师直1041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忆同仲春月,冒雨过穰亭。
聊酌山酒别,独吟夜灯青。
明朝上岭路,群岫张云屏。
忽入川谷秀,固非平生经。
绿竹间红萼,紫藤千扃
春塘水决决,野老发星星。
田父相与至,里言尚可听。
始闻丹砂岑,遂识五垄形。
傍瞻禹汤迹,竞信庙貌灵。
邀我陟巉巉,宿雾方冥冥。
暗沾衣裘湿,时袭草木馨。
栋宇敞绝顶,牲酒列幽亭。
竹杯占祸福,巫锦醉一咛。
日晏别云外,月出至近坰
仆夫疲不进,鞭策无暂停。
我马忽颠坠,君心同鹡鸰。
再驾体无伤,扣关烛已荧。
自兹期莫逆,未契心所铭。
匆匆操行袂,汎汎如水萍。
今来各一方,安得同醉醒。
回自青龙呈谢师直1044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先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共君相别三四年,岩岩瘦骨还依然。
唯髭比旧多且黑,学术久已不可肩。
嗟余老大无所用,白发冉冉将侵颠。
文章自是与时背,妻饿儿啼无一钱。
幸得诗书销白日,岂顾富贵摩青天。
而今饮酒亦复少,未及再酌肠如煎。
前夕与君欢且饮,饮才数盏我已眠。
鸡鸣犬吠似聒耳,举头屋室皆左旋。
起来整巾不称意,挂帆直走沧海边。
便欲骑鲸去万里,列缺不借霹雳鞭。
气沮心衰计欲睡,梦想先到蘋渚前。
与君无复更留醉,醉死谁能如谪仙。
谢师直南阳上坟1047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跃马清明前,行将拜孤垄。
松吹送悲声,缘缨泪如涌。
三岁宰南方,奠斝阻亲捧。
山下独徘徊,雨来云蓊蓊
奉和持国曼叔方叔师直归马上同赋之什1047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宋荦本作郭)李花,赤赤复白白。
为君歌古曲,行子在南陌。
众人各已归,春风送无迹。
安知春风送,到处花当客。
我病出独难,并请春风谪。
此情无远近,千里不能隔。
李审言相招与刁景纯周仲章裴如晦冯当世沈文通谢师厚师直(据残宋本,万历本、康熙本无)宝塔院1056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马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自君命我饮,朝暮雨倾瓦。
城东与城北,大道泥没马。
敢忘主人勤,颠扑困驭者。
众客亦如期,陈肴藉兰若。
冯裴与沈谢,辩论过终贾。
刁周事老成,危坐言语寡。
酒半时谑剧,揣状类模写。
或讥项(疑当作顶)发秃,或指舌端傻。
或将冠带身,劝作梁武舍。
谓我大耳儿,此实已见假。
又效井市态,屈强体非雅。
顺风手沙沙,逆风口哆哆
竟席屡绝倒,去忌肝胆泻。
规规岂无侪,达识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