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同庵元丰八年冬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四、《无为集》卷一○
同庵,前睦州江令尹家圃,元丰八年冬钱塘净慈本禅师为题其名,又请余铭。
云:
宫令尹,结庵桐庐
泯绝一致,森罗万殊。
纳须弥,像入明珠。
窗壁户牖,几杖屏盂。
动静语默,夕寝朝餔。
可卷则卷,可舒则舒。
孰得而亲,孰得而疏?
其小无欠,其大无馀。
强为之名,圆同大虚。
同庵绍兴十五年 南宋 · 耿延禧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成都文类》卷三九
禅老然心以同名庵,常携其榜随所居而揭焉。
盖师佛家流也,而游戏于篇章翰墨之事,出入乎公卿󲦤绅之间,以儒世同于一法。
师,西蜀人也,而泛江湖,涉岭峤,不鄙夷瘴疠蛮獠之俗,以远近同于一乡。
虽然,此殆见其小者尔。
方其晨而升堂,暮而入室,皆杨岐、圜悟之密旨也,而与钟鱼鼓板同为一音。
以衣冠来周旋应对,及可阇梨合掌问讯,皆随缘世谛之馀事也,而与万象森罗,同为一印
是犹五百大阿罗汉各解内外,中间之言不当佛意,而皆本乎佛之正理。
又如众大菩萨谈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而不出乎维摩之一默。
盖饼盘钗钏,吾见其为金,而查梨橘柚,吾知其为味尔,恶睹其异耶?
或问儒与老庄同异,阮瞻对将无同
或问儒与释迦同异,罗浮生对以直则同。
咄哉!
曲不失其为同,直何足尽同?
有同何伤,乃必曰无同为贵乎?
是未可与言同也尔。
时太秀居士说是法已,重说偈曰:彭殇秋毫太山齐,举筵与楹厉西施
一指一马无两岐,此语太粗师所嗤。
含裹十方真学知,观十方空手所持。
一切有物皆菩提,此涉言诠师所离。
肇法师空怪奇,南泉庭花示全机。
要知觌面当机提,如麻三斤时所疑。
语默不犯离与微,江南三月鹧鸪啼。
大同无我大音希,言语道断绝百非。
世人未识同庵师,欲识同庵参语辞。
绍兴乙丑记。
民表同庵 宋 · 吕希纯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翠竹庵前久不疑,雨花岩畔更忘机。
何人得似江居士,在定时多出定稀。
同庵1120年 北宋 · 释惠洪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石门文字禅》卷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大沩山
空印之庵,圆何所同?
睨而视之,同太虚空。
弗设户牖,无南北东。
而庵中人,来无所从。
廓然现前,以道为容。
我此法界,遇缘即宗。
自受用境,出生无穷。
使令服玩,地狱天宫。
各各无碍,如空行风。
我非文殊,齿豁头童。
以问法来,罄折其躬。
而师应机,如随扣钟。
聊观此老,游戏神通。
不起于座,瞬两漆瞳。
以大千界,置于针锋。
以香水海,藏于睫中。
一切人天,之与鱼龙。
不觉不知,如盲如聋。
万像欢呼,声摩苍穹。
天魔外道,以手捣胸。
欲折困之,面为发红。
如环轮上,寻其始终。
于是雌伏,仰此法雄
我虽衰退,气犹如虹。
未甘见删,终依禅丛。
斯文之作,荡除执封。
当以理胜,文则非工。
沩山之阴,磐石可砻。
书以刻之,昭示童蒙。
叶元吉1218年 南宋 · 杨简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元吉三更非鼓声,慈湖一夜听鹅鸣。
是同是异难声说,何虑何思自混成。
炉炭几番来暖热,天窗一点吐圆明。
起来又睹无穷景,水槛澄光万里清。
叶元吉请书1218年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二○、《慈湖先生遗书续集》卷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皋陶曰:「兢兢业业」。
孔子「发愤忘食」,「为之不厌」,又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叶元吉妣张氏墓志铭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二、《慈湖先生遗书》卷五
某之至契叶元吉祐之之母孺人张氏,讳景昭,故将作监丞允恭之女。
孺人孝敬明悟,自幼不独治女工,常亲书史,事亲竭情备养,有孝女之称。
后归司农寺簿讳大显字仲谟,有异质,尝亲薛士龙郑景望,官居守正民悦。
湖海群寇,仲谟每有韬略,用事者虽不行其策,而舆论谓善。
孺人以夫家司计者倜傥广费,孺人长虑,亟出玩服,治田太湖上。
厥后祖业果告罄,而孺人所治之田遂为祭祀伏腊之需。
祖姑适台倅孙君,老而无子,女子之子曰「传」,或疑其名,孺人曰:「是出乐天之诗『留与子孙传」』。
孙君大惊,他皆类此。
平居亦不切切,读诵过目辄记。
元吉谓其虚明静一,如鉴中象,自然毕照。
未尝作文章,曰:「非妇人所当为」。
寺簿历官中外,言不及政,曰:「非妇人所当为」。
太湖之田虽不多,孺人铢积寸累,调度有方,日需不阙,醯醢殽核备具。
宾客至,不知其为。
事姑如母,惟所欲,不问难易。
常储以供,而自奉甚约。
岁时佐寺簿羞馈,祀必躬以严,必丰以洁,如是者二十有四年。
姑殁,独春秋之事勤劳怵惕如初,他皆付幼子。
米盐靡密则二女为之。
曰:「他日为妇人亦所当知」。
孺人言必端庄,事必谨审,高明而色柔,严正而气和。
尊者不以贫贱废礼,卑者不以贵盛降意。
奴婢不笞,困乏必恤。
二女择配甚严,或以为太过,曰:「不然。
是家故尝有了斋陈公为婿,不可使俗坏其素风」。
士之有愿学请者,令诸子与之游,而远其张皇虚矫者。
虽或以科第进,每以为戒。
元吉曰:「祐之由是不敢苟专试业,闭门不妄交」。
某至吴,元吉来访,执礼甚恭。
自言:「弱冠志于学,而未得其方。
凡先儒所视者依而行,所诃者必戒,如是者十有七年,然终未相应。
中间得先生《子绝四》碑一读,知此心明白广大,异乎先儒缴绕回曲之说,自是读书行己不敢起意。
后寐中闻更鼓声而觉,全身流汗,失声叹曰:『此非鼓声也』。
如还故乡,终夜不寐。
夙兴,见天地万象万变,明暗虚实皆此一声,皆祐之本体。
光明变化,固已无疑,而目前若常有一物。
及一再闻先生警诲,此一物方泯然不见」。
元吉弱冠与贡,孺人不以为喜;
闻声而大警悟,孺人虽喜,而未至于甚。
元吉见某后归,道某言,且谓「若不见先生,止于半途」,于是喜甚。
某访元吉孺人已疾病。
命二女听于屏间,尽记某之言以告。
孺人举手曰:「幸甚,吾儿得此于先生也,吾死无憾矣」。
垂绝,神气清明,无一语之差。
时嘉定十有一年十有一月乙未,终于正寝。
卜以明年正月庚午祔于吴县至德乡陆公原寺簿之墓。
子五男:祐之、辅之、涣之,二夭。
四女,二夭,其一许嫁迪功郎、新台州宁海县尉陈自牧。
孙男一:潜。
元吉泣血请志铭于某,遂为之铭。
铭曰:
孺人张氏,识高行懿。
孝敬至矣,众善兼美。
子顿悟觉,常情大喜。
孺人虽喜,以其微蔽。
逮其蔽除,始不胜喜。
精明若此,古今鲜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