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晦日置酒林亭(是宴凡二十一人,皆以华字为韵,陈子昂为之序。) 唐 · 高正臣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正月符嘉节,三春玩物华。
忘怀寄尊酒,陶性狎山家。
柳翠含烟叶,梅芳带雪花
光阴不相借(一作惜),迟迟落景斜。
拟古赠陈子昂 初唐 · 乔知之
引用典故:绝弦
茕茕孤形影,悄悄独游心。
以此从王事,常与子同衾。
别离三河间,征战二庭深。
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
节物感离居(一作别),同衾违(一作还)故乡。
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
孟秋七月时,相送出外郊。
海风吹凉木,边声响(一作暗)梢梢。
勤役千万里,将临五十年。
心事为谁道,抽琴歌坐筵。
一弹再三叹,宾御泪潺湲。
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
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696年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新乡市
入卫期之子,吁嗟不少留。
情人去何处?淇水日悠悠。
恒碣青云断,衡漳白露秋。
知君心许国,不是爱封侯。
座右铭(《陈伯玉集》未收)678年 唐初 · 陈子昂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四、全唐诗续补遗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事父尽孝敬,事君端忠贞。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
待士慕谦让,莅民尚宽平。
理讼惟正直,察狱必审情。
谤议不足怨,宠辱讵须惊?
处满常惮溢,居高本虑倾。
诗、礼固可学,郑、卫不足听。
幸能修实操,何俟钧虚声?
白圭玷可灭,黄金诺不轻。
秦穆饮盗马,楚客报绝缨
言行既无择,存殁自扬名(《文苑英华》七九○《铭》)
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 初唐 · 卢藏用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
孔宣父以天纵之才。
自卫返鲁。
乃删诗书述易道而修春秋。
数千百年文章粲然可观也。
孔子殁二百岁而骚人作。
于是婉丽浮侈之法行焉。
汉兴二百年。
贾谊马迁为之杰。
宪章礼乐。
有老成之风。
长卿子云之俦。
瑰诡万变。
亦奇特之士也。
惜其王公大人之言。
溺于流辞而不顾。
其后班张曹刘
随波而作。
虽大雅不足。
其遗风馀烈。
尚有典型。
宋齐之末。
盖憔悴矣。
逶迤陵颓。
流靡忘返。
至于徐庾。
天之将丧斯文也。
后进之士若上官仪者继踵而
于是风雅之道。
扫地尽矣。
易曰。
物不可以终否。
故受之以泰。
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
君讳子昂
字伯玉
蜀人也。
崛起江汉。
虎视函夏。
卓立千古。
横制颓波。
天下翕然。
质文一变。
非夫岷峨之精。
巫庐之灵。
则何以此。
故其谏诤之辞。
则为政之先也。
昭夷之碣。
则议论之当也。
国殇之文。
则大雅之怨也。
徐君之议。
则刑礼之中也。
至于感激顿挫。
微显阐幽。
庶几见变化之朕。
以接乎天人之际者。
则感遇之篇存焉。
观其逸足骎骎。
方将抟扶摇而陵太清。
躐遗风而薄嵩岱。
吾见其进。
未见其止。
惜乎湮厄当世。
道不偶时。
委骨巴山
年志俱夭。
故其文未极也。
呜呼。
聪明精粹而沦剥。
贪饕桀骜以显荣。
天乎天乎。
吾殆未知夫天焉。
昔尝与余有忘形之契。
四海之内。
一人而巳。
良友殁矣。
天其丧予。
今采其遗文可存者。
编而次之。
凡十卷。
恨不逢作者。
不得列于诗人之什。
悲夫。
故粗论文之变而为之序。
至于王霸之才。
卓荦之行。
则存之别传。
以继于终篇云耳。
陈子昂别传 初唐 · 卢藏用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
陈子昂字伯玉
梓州射洪县人也。
本居颍川
四世祖方庆
得墨翟秘书
隐于武东山
子孙因家焉。
世为豪族。
元敬
瑰伟倜傥。
年二十。
以豪侠闻。
属乡人阻饥。
朝散万钟之而不求报。
于是远近归之。
若龟鱼之赴渊也。
明经擢第。
文林郎
因究览坟籍。
居家园以求其志。
饵地骨鍊云膏四十馀年。
嗣子子昂
奇杰过人。
姿状岳立。
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
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尝从博徒入乡学
慨然立志。
因谢绝门客。
专精坟典。
数年之閒。
经史百家。
罔不该览。
尤善属文。
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初为诗。
幽人王适见而惊曰。
此子必为文宗矣。
年二十一。
始东入咸京。
游大学
历抵偫公。
都邑靡然属目矣。
由是为远近所籍甚。
进士对策高第。
唐高宗大帝崩于洛阳宫
灵驾将西归。
子昂乃献书阙下。
时皇上以太后居摄。
览其书而壮之。
召见问状。
子昂貌寝寡援。
然言王霸大略。
君臣之际。
甚慷慨焉。
上壮其言而未深知也。
乃敕曰。
梓州陈子昂
地籍英灵。
文称伟曜。
麟台正字
时洛中传写其书。
市肆闾巷。
吟讽相属。
乃至转相货鬻。
飞驰远迩。
秩满。
随常牒补右卫冑曹。
上数召见。
问政事。
言多切直。
书奏
辄罢之。
以继母忧解官。
服阕。
右拾遗
子昂晚爱之言。
尤耽味易象。
往往精诣。
在职默然不乐。
私有挂冠之意。
契丹营州叛。
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
台阁英妙。
皆署在军麾。
特敕子昂参谋帷幕。
军次渔阳
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
三军震慑。
子昂进谏曰。
主上应天顺人。
百蛮向化。
契丹小丑。
敢谋乱常。
天意将空东北之隅以资中国也。
大王以元老懿亲。
威略迈世。
受律庙堂。
吊人问罪。
具精甲百万。
以临蓟门
海陵之仓。
陇山之马。
积南方之甲。
西山
倾天下以事一隅。
此犹举太山而压卵。
建瓴破竹之势也。
然而张元遇王孝杰等不谨师律。
授首虏庭。
由此长寇威而殆战士。
夫寇威长则难以争锋。
战士殆则无以制变。
今败军之后。
天下侧耳草野。
倾听国政。
大王冲谦退让。
法度不申。
每事同前。
何以统众。
如儿戏
如儿戏
岂徒为贼所轻。
亦生天下奸之心。
圣人威制六合。
故用声尔。
非能家至户到。
然后可服。
兵贵先声
今发半天下之兵以属王。
安危成败。
在百日之内。
何可轻以为寻常。
大王若听愚计。
即可行。
若不听。
必无功矣。
须期成功报国。
可欲送身误国耶。
伏乞审听。
请尽至忠之言。
凡军须先比量智愚众寡勇怯强弱。
部校将帅士卒之势。
然后可合战求利。
以长攻短。
今皆同前不量力。
又不练。
暗驱乌合败后怯兵。
欲讨贼。
何由取胜。
仆一愚夫。
犹言不可。
况奸贼胜气十倍。
未可当也。
且统众御奸。
须有法制。
亲信若单独一身。
朱亥金锤有窃发之势。
不可不畏。
人有负琬玉之宝行于途。
必被劫贼。
何者。
为宝重人爱之。
大王位重。
又总半天下兵。
岂直琬玉而已。
天下利器。
不可一失。
一失即后有圣智之力。
难为功也。
故愿大王于此决策。
非小让儿戏可了。
若此不用忠言。
则至时机已失。
机与时一失。
不可再得。
大王熟察。
大王诚能听愚计。
乞分麾下万人。
以为前驱。
则王之功可立也。
建安方求斗士。
子昂素是书生。
谢而不纳。
子昂体弱多疾。
感激忠义
尝欲奋身以荅国士。
自以官在近侍。
又参预军谋。
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他日。
又进谏。
言甚切至。
建安谢绝之。
乃署以军曹
子昂知不合。
因钳默下列。
但兼掌书记而已。
因登蓟北楼
感昔乐生燕昭之事。
赋诗数首。
乃泫然流涕而歌曰。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时人莫之知也。
及军罢。
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
天子优之。
听带官取急而归。
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閒。
种树采药以为养。
尝恨国史芜杂
乃自汉孝武之后。
以迄于唐。
为后史记。
纲纪粗立。
笔削未终。
文林府君忧。
其书中废。
子昂性至孝。
哀号柴毁。
气息不逮。
属本县令段。
贪暴残忍。
闻其家有财。
乃附会文法。
将欲害之。
子昂荒惧。
使家人纳钱二十万。
而意未塞。
数舆曳就吏。
子昂素羸疾。
又哀毁。
杖不能起。
外迫苛政。
自度气力恐不能全。
因命自筮。
卦成。
仰而号曰。
天命不佑。
吾其死矣。
于是遂绝。
年四十二。
子昂有天下大名而不以矜人。
刚断强毅而未尝忤物。
好施轻财而不求报。
性不饮酒。
至于契情会理。
兀然而醉。
工为文而不好作。
其立言措意。
在王霸大略而已。
时人不之知也。
尤重交友之分。
意气一合。
虽白刃不可夺也。
友人赵贞固凤阁舍人陆馀庆殿中侍御史毕构监察御史王无竞亳州长史房融右史崔泰之处士太原郭袭徵道人史怀一皆笃岁寒之交。
藏用游最久。
饱于其论。
故其事可得而述也。
其文章散落。
多得之于人口。
今所存者十卷。
尝著江上丈人论。
将磅礡机化。
而与造物者游。
遭家难。
亡之荆州
仓曹槐里马择曰。
择昔从父友王适陈君
欣然忘我幼龄矣。
榆关之役。
君筹其谋。
戎安累年。
不接晤语。
圣历初
君归宁旧山。
有挂冠之志。
予怀役南游。
遘兹欢甚。
幽林清泉。
醉歌弦咏。
周览所记。
倏遍岷峨
予旋未几。
陈君将化。
悲夫。
言绝道冥。
杳然若丧之。
延陵心许。
而彼已亡。
天丧斯文
我恨何及。
君故人范阳卢藏用
集其遗文为序传。
识者称其实录。
呜呼陈君
为不亡矣。
遂为赞曰。
岷山导江
回薄万里。
浩瀚鸿溶。
东注沧海
灵光氛氲。
上薄紫云
其瑰宝所育。
则生异人。
于戏。
才可兼济。
屈而不伸。
行通神明。
困于庸竖。
子曰道之将丧也。
命矣夫。
陈拾遗715年 唐 · 张九龄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
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陈子昂射洪人,少读书金华山,后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山之读书堂侧。)762年 唐 · 杜甫
 押灰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
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
雪岭日色(一作光)死,霜鸿有馀哀。
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
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陈子昂引谚 唐 · 佚名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欲知其人,观其所使(见《陈拾遗集》卷八《上军国利害事》。)
陈拾遗子昂感遇二首 其一 唐末 · 司空图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高燕飞何捷,啄害恣群雏。
人岂玩其暴,华轩容尔居。
强欺自天禀刚吐信吾徒。
乃知不平者,矫世道终孤。
陈拾遗子昂感遇二首 其二 唐末 · 司空图
 押麻韵
阳和含煦润,卉木竞纷华。
当为众所悦,私已汝何誇。
北里秘秾艳东园锁名花。
豪夺乃常理,笑君徒咄嗟。
陈拾遗子昂 唐末 · 司空图
 押有韵
丑妇竞簪花,花多映愈丑。
邻女恃其姿,掇之不盈手。
量已苟自私,招损乃谁咎。
宠禄既非安,于吾竟何有。
陈子昂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学者议子昂作《大周受命神凤颂》,乃诡悦武氏,而不忠于唐。
始亦嗤鄙其文,后因数四䌷绎其旨,则知子昂之颂,乃讽谏武后,而保佑中宗之微旨也,其扬雄《剧秦美新》之亚乎!
何以名之?
子昂《表》云:「先有唐基,以启周室,不改旧物,天下惟新,皇王已来,未尝有也」。
此言自古未尝有妇人革命之事,又欲武氏不改唐室旧物,乃不显谏之义也。
又《序》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陛下受天之符,为人圣母;
皇帝仁孝,肃恭神明,可以纂武承业」。
以承武氏而有天下,谓不可传于武氏子孙,此子昂之微旨也,孰谓谄悦武氏而为之哉?
子云美新室,柳开辨之,而世之人方知子云之心;
今辨子昂,亦开之意。
然则贤者立言,必俟后世之智者。
噫!
士君子仕于乱世,以此微文而全身远害者可也。
然而子云之美新,子昂之颂周,不为之愈于为之也,若遇不知言者,则直佞人尔。
陈子昂韩退之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二、《九华集》卷九
国初深于道者,其惟柳子乎!
开之自名,曰吾将开天下之耳目也,明先王之道于时也,一代之文开于今也。
之文一传而为穆修,穆修传于尹洙尹洙传于先正欧阳公。
人知者以古文非倡之,实肇于欧阳,不知欧阳之本承于也,斯亦善原文哉!
夫唐之文亦犹是也,所谓欧阳则韩愈似之,所谓柳氏则子昂似之。
文传太原卢藏用藏用苏源明源明退之之所师友也。
不知者以退之倡古文于唐,知者以为无陈而无以为之也。
故其言非苟也,为可传也;
其道非妄也,为可继也。
卢藏用曰:「道丧百五岁而起子昂」。
其此之谓与!
虽然,君子独行则无徒也,独唱则无和也,其后善继退之之力也。
杜牧曰:「唐三百岁而有退之」。
其此之谓与!
盖常辩之,学正则识正,识正则文无往而不正也。
子昂《贻夷碣》,为辨议之正;
《徐君》之议,为笺表之正;
《神凤》之章,为辞章之正;
其《感遇》,则正于诗者也。
子昂之文惟正则取,不正不学也。
然则相承而至退之,亦其有力哉!
退之亦畏之,盖尝曰:「唐兴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杜甫李白,皆其善鸣者」。
此之谓也。
虽两君之才纵横颠倒,而卒亦可贬,何者?
以其才可穷也。
退之穷于识,子昂穷于权。
穷于识,其弊也讲之不精;
穷于权,其弊也处之不智。
讲之不精,故知斥佛老,不知斥墨也;
处之不智,故不死于国,而死于下吏也。
呜呼,通于大道而识进退存亡者,惟三代之英,与二子何预焉!
丘子服弟韵呈储行之明府伯玉卓丈及坐上诸友1194年12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我是溪山旧主人,归来鱼鸟便相亲。
一杯与尔同生死,万事从渠更故新。
陈子昂无端帖赞 南宋 · 岳珂
 押真韵
麟台正字垂拱臣,手持鸿笔扶金轮。
喔咿自拟教牝晨,尚欲圭璧全其身。
笔精墨妙虽有神,千载乃作无端人。
以人废言古所闻,尚可展卷书吾绅。
陈推官伯玉母钟氏八十一岁受封恭人 元 · 刘诜
 出处:桂隐诗集卷二
相君□花馔万羊,不如卮酒娱高堂。
黄金三组车载道,不如荣亲受封诰。
陈公美政多平反,有母八帙乘锦轩。
公馀谈政母色解,春风满颊晨加餐。
天门晓暾光万丈,圣人锡类恩波荡。
凤花鸾纸动高屋,鹤发翟袆照华障。
官僚车马填巷衢,耆老进寿争携壶。
庭中轰轰椎大鼓,诸公能歌公自舞。
共言遐算古所稀,共叹激劝逢清时。
致君泽民要两尽,此母福泽无穷期。
斑衣儿啼作欢喜,借问何如老莱子
奉亲从此位近臣,借问何如万石君
自赞并赠写真陈伯玉 元 · 黄玠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四 写真类
有形本皆幻,聊与影相从。
于兹未能忘,更欲求其同。
我神夫岂远,故在阿堵中。
灵景合内外,逍遥方未终。
唐陈伯玉荆门望楚 明 · 章珍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一
乱峰前路迥,旅况正纷纷。
落日荆门望,青山楚国分。
孤城连树,独棹入蛮云。
谁念天涯客,西风见雁群。
金华山玉京观中有陈子昂书台 其一 明 · 杨慎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巴峤亭前立,涪江槛外斜。
雪堂开洞府,云木上烟霞。
叶响非关雨,林香不是花。
玉京如可到,从此问丹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