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郭子仪等表请宣示俭德诏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三
俭德之恭。约失者鲜。
格言为重。理道在兹。
朕志复淳源。用济海内。
振其元化。镜以至清。
非谓艰难之时。自崇朴素之本。
无声之乐。庶闻于四方。
曳地之衣。将比于前古。
且率人而自我。亦揉木而销金。
为君之难。事当乎增惕。
股肱之义。务在乎弼违。
期于启沃之勤。不在延君之誉。
为人上者。此道惟常。
岂可付以史官。宣于中外。
载循来表。殊匪朕怀。
郭子仪汾阳郡王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三
命将之选。
当仁实难。
非夫文可经邦。
不能安人和众
武可禁暴。
罔以剋敌成功。
允藉宏才。
爰申锡命。
司徒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副大都护持节充朔方节度关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副大使知节度事六城水运使兼邠宁鄜坊等道节度副大使上柱国代国公子仪
河岳閒气。
岩廊重宝。
器量深识。
宽而有谋。
术应通方。
用而无滞。
自经艰阻。
实拥旌旄。
遂能克复二京。
折冲千里
厥戎将殄。
时乃之功。
久勤启沃。
载竭忠谠。
人之望也。
天实赉予。
今残寇未宁。
兴师颇广。
镇守经制
巳有区分。
而筹画指麾。
必资专制。
将军辞第。
无以家为。
丞相忧边。
思平国难。
固以吁谋之用。
申总统之威。
其将戡定外虞。
澄清列郡。
光膺藩屏之寄。
式崇社稷之勋。
对扬休命。
以永终誉。
封汾阳郡王
知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兴平定国兵马副元帅
仍充本管内观察处置使
馀如故。
郭忠武王祠庚子 清 · 钱载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四十二
乔林大道古城东,祠屋巍然塑令公
唐室山河凭再造,建陵松柏表元功。
门前华岳流云碧,檐北潼关返照红。
太息百年无尚父宦官藩镇竟相终。
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李嗣业镇西北庭兵同郭子仪安庆绪安西镇西旧名也。) 其一 758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引用典故:老马
(一作西)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
还闻献(一作就)士卒,足以静风尘。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一作著人。
临危经久战,用急(一作意)(一作使)如神。
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李嗣业镇西北庭兵同郭子仪安庆绪安西镇西旧名也。) 其二 758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
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
竟日留欢(一作观)乐,城池未觉喧。
即事乾元二年回纥郭子仪相州,不利,奔还西京四月回纥死,欲以宁国公主殉葬,因无子得归。)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一作鬓),腰支胜(一作剩)宝衣
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近闻永泰元年郭子仪回纥约,共击吐蕃次年二月吐蕃来朝,诗纪其事。)766年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云阳县
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侵临洮
渭水逶迤白日净,陇山萧瑟秋云高。
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
似闻赞普吐蕃称王为赞普,相为大论、小论)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文成、金城二公主,先后降吐蕃
尚父谥昭烈武成王诏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一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
以武勘乱,七德著其善经;
丰功在人,百世存乎明祀。
师尚父,实赞隆周,总九伯以专征,演六韬而垂法。
盖自天之攸纵,乃言兵之所宗。
义叶弛张,运更休否。
钦崇龙豹之略,敷述虎罴之祥。
肇建严祠,增加显号,与国庠而并设,纪时祀之彝章。
施及我朝,祗若前典。
今以省方辑瑞,报贶陟封。
瞻锡履之旧邦,封圻俯迩;
稽钓璜之遗烈,篇籍可求。
爰贲威灵,详求茂实,恭陈备物,昭荐徽名。
宜加谥昭烈武成王,仍于青州特建祠庙,春秋委长吏致祭,宜付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按:《太常因革礼》卷八一。又见《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六,《宋会要辑稿》礼八之二一。第一册第五二八页、礼二一之五四。第一册第八七七页
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780年 唐 · 钱起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和羹 披云
盛业山河列,重名剑履荣。
珥貂为相子,开閤引时英。
美景池台色,佳期宴赏情。
词人载笔至,仙妓出花迎。
暗竹朱轮转,回塘玉佩鸣。
舞衫招戏蝶,歌扇隔啼莺。
饮德心皆醉,披云兴转清。
不愁欢乐尽,积庆和羹
郭子仪吐蕃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四
臣某言。
今日吴承倩至。
奉宣进止。
示臣关内河东副元帅司徒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奏捷状。
李怀光盐州界积石川大破吐蕃一万馀众。
生擒斩首共六千馀级。
获牛马及器械不可胜数者。
伏以圣略远加。
制胜前定。
神功不测。
告捷如期。
吐蕃忘国厚恩。
岁犯边境。
陛下料其进退。
知其无策。
亲以规模。
授于诸将。
以盐夏之路。
地旷人稀。
尝语臣曰。
此贼秋中必来扰盐夏。
今睹成擒之处。
果于所料之中。
俘馘既多。
羊马甚众。
此皆宸心悬照。
不差毫发。
天威远被。
克壮师徒。
遂令智勇云起。
妖氛电扫。
合符圣断。
有此丰功。
子仪状又云。
计日追踪。
必当再捷者。
臣以蕃丑久逋圣诛。
从此气衰。
必当瓦解。
坐观无外之庆。
载美即叙之勋。
罢柝可期。
戢戈有望。
亲承睿算。
忽验于今。
奉睹戎捷。
不胜庆快之至。
郭子仪请孙守亮代男行营事状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五
右。臣前日面奉进旨。
前件男领兵马赴灵州。伏以朔方军幕
宿将颇多。任以兵权。
合先勋旧。非独藉其时望。
亦以厌㐲众心。男晞年才成立。
素不更事。虽薄闲骑射。
而未有智谋。军政弛张。
或非详练。昨缘逆徒在近。
畿甸多虞。令统先军。
以当大敌。仓皇之际。
不可固避。毕力捐躯。
幸摧坚阵。此天威所及。
非童子有成。欲速赴边陲。
实恐未堪专任。右厢兵马使开府孙守亮。
出身入仕。皆在军行。
将校畏威。士卒怀惠。
智能料敌。勇可摧凶。
使与浑日进同行。必冀免贻圣虑。
又男晞自幼及长。首末随臣。
常在私庭。未曾远行。
深愿容其濯浣。许以旬月休闲。
他日更有任使。敢不奔波道路。
臣位崇寄重。效浅恩深。
常恐委任失人。以速官谤。
知子者父。敢不上陈。
伏乞天慈。俯哀诚请。
崔仆射郭令公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六
某月日。
某官某谨奏记令公阁下。
幽风固阴。
月纪将暮。
伏惟尊安福履。
万寿无疆。
幸甚幸甚。
某远镇方隅。
蕃蛮未靖。
力微寄重。
忧虑交煎。
虽无暇自谋。
终分心远难。
一昨中使飞驲。
王命急宣。
特论西戎
侵偪郊甸。
即日奔走。
以副庙谋。
神往形留。
岂遑夙夜
近知辇下人无动摇。
复闻朝廷劳师薄伐。
朱相公以幽燕劲骑。
先启戎行。
令公以朔汉旧军。
暂分兵要。
始则圣略不世出。
而推心与人。
终则上台应时须。
而同力戡难。
朱公禀命而有进。
令公遣戍而不疑。
是皆存大业于至公。
遂表无私以奉已。
太白所以食昴。
鲁阳所以回晖。
斯乃协和万邦。
岂必因依一代。
昔者范宣子让德。
晋君以霸。
蔺将军避怒。
兵不侵。
书之缣缃。
名亦不朽。
令公勋冠天地。
力存宗社。
每当一军。
隐如敌国。
若涉大川
令公能济。
若火燎原。
令公能灭。
厚德及行苇。
太和合阳春。
谦尊而光。
直方以载。
四方延颈。
万邦立程。
当今执事
在具瞻之上。
将自下而弥高。
欲从损而弥益。
一诺而千万人说。
一谦而千万人让。
况作相三朝。
行师二纪。
东征西怨。
远怀迩安。
是以苍海之隅。
莫不率俾。
膏雨既滋于百谷。
人伦复正于五常。
当今日之嘉猷。
何邃古之能拟。
齐晋之际。
其大此乎。
某区区不才。
谬司戎律。
每欲刳心示众。
尝胆酬恩。
侧听远方。
有行君父。
忘寝与食。
思奉前人。
矧辱在下风。
特荣恩奖。
欣逢千载之事。
窃贺两君之好。
感慕书绅。
未知其极。
谨遣某官某奉献情言。
书非尽言之具。
盖陈赤实拳拳之分。
某顿首再拜。
郭令公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六
汾阳王令公阁下。
伏惟戡乱定祸。
勋载王府。
致君行已。
德冠当时。
讲信修睦。
敦叙旧好。
悉为古今第一。
则小子在数科之一。
而不能上达。
以自布露。
九泉之下。
何以塞责。
顷年令公先府君刺史于渭。
家世出牧于岷。
二境相接。
数年修好。
睦为弟兄。
契以金石。
令公之所闻见也久矣。
初以专经逊业。
常假籍于渭之渚。
于时使君又特以礼送。
问以时务。
许以大名
为之下榻。
教之改业。
复归以报命先人。
从而诲焉。
天宝中
忝以进士及第
其年判入超绝科。
校书
此则使君负人伦高鉴。
施及小子。
不其神乎。
永怀报德。
何日敢忘。
庆流后嗣。
日以昌大。
及兹匡救。
莫之与京。
谬从庶官之列。
黜于众人之下。
爰自起居郎署省闼。
未为令公所顾。
以职在下位。
不敢干进也。
殊不知江海纳细以为大。
山岳积壤以为高。
斯道日显。
人皆是效。
以不待扫门。
愿陪下拜。
有若公之令弟少府监知之为人。
工部赵侍郎赏之为文。
户部李郎中列之为友。
皆朝廷俊选。
而不相鄙弃。
庸可诬乎。
夫有开必先。
先兆所感。
如小子者。
使先文字之已足于此。
令弟爱之贵婿终眷之及于此。
而不能再登龙门。
礼叙世旧。
未之有也。
谨奉尺书。
尘黩执事
转于内屏以待命。
死罪死罪。
某再拜。
郭子仪兵马副元帅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七
制。
伊尹与汤合。
傅说高宗合。
尚父与周合。
故哲后良臣。
莫不至合。
非贤不乂。
有开必先。
久大之业也。
公上略宏才。
惇信明谊。
受我旄钺
辑宁区夏。
典器铭勋。
高视前古。
实邦家之杰。
岂独为予。
社稷之卫。
可独弼子。
节制咨谋。
安危斯属。
惧朕之不称也。
往钦哉。
司空子仪兵马副元帅
主者施行。
郭子仪尚父 唐 · 刘乃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维大历十四年五月甲子。皇帝使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彭城郡开国公太尉刘某持节册命曰。
惟尔太尉中书令汾阳郡王某。其听命。
于戏。上天孚佑下民。
若保赤子。弗俾罹此于毒螫。
伊昔殷卒秦季。万姓愁苦。
时则有太公望留侯良。毗武翼高。
为之请命。若颠覆而跻。
执热斯濯。其在天宝至德之际。
二叛称兵。犬戎孔亟。
则公投袂电赴。捍我于艰。
方其忧乱。化为安靖。
然后燮和徐进。清广安和。
繄公之勋业。盖于张吕矣。
悯予小子。哀煢在疚。
公又熙帝之采。纳于轨度。
小大谋猷。罔不率服。
实赖公羽翼。为师为保。
岂龌龊常典。拟于春秋之褒。
今故持册公尚父之号。钦哉。
公左右三朝。年与德耆。
尚迪古训。匡予不及。
节顺风雨。参知鼎实。
天人之任。将以仰成。
公其念哉。惟公克享黄发。
优游广堂。颐神导和。
克绥予任。勖哉。
敬听诰言。尚父
用成其明德。钦哉。
光膺宠命。可不慎欤。
郭令公请停亲征表765年9月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
经略副使太子右谕德傅涛至。
伏承銮驾。
欲有亲征。
恭闻圣旨。
载惶载惧。
臣以薄劣。
谬总元戎。
受命于朝。
成师以出。
虽志期静难。
而力未摧凶。
邦甸多虞。
有贻圣虑。
遂使六军雷动。
七萃天行。
臣实无能。
万死馀责。
然臣面辞之日。
已具奏闻。
假令寇贼猖獗。
犹愿陛下务于持重。
安宗
外固人心。
臣之素怀。
正在于此。
纵微臣智力浅短。
终无所成。
陛下仍须别择英才。
授之师律。
岂有事非至切。
便欲亲戎。
诚恐上国衣冠。
自生震恐。
远方士庶。
更有惊疑。
以臣观之。
窃谓非便。
凶虏伤沮。
其势式遏。
天威赫赫。
所向皆靡。
陛下责成之日。
愚臣死难之
伏望付臣以专征。
委臣以集事。
回銮上国。
端拱中朝。
岂惟微臣受赐。
抑亦万方幸甚。
谨奉表以闻。
郭子仪等表请改元立号第三手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六
年叶五纪。成岁以授时。
君临万邦。向明而听政。
体元不润其色。处实不为其宾。
朕若昔大猷。允怀恭己。
务于易。岂曰崇高
常深负荷之忧。敢忘祖宗之烈。
卿等总括群议。昭升旧章。
周爰典籍之文。钩校天人之理。
对扬耿命。进劝皇图。
请踰年而改元。益正位以加号。
敢废春秋之义。用谐启沃之心。
敬允乃诚。良多惭德。
郭子仪进诏敕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六
朕不德不明。
俾大臣忧疑。
朕之过也。
朕甚自愧。
公勿以为虑。
郭子仪等表请改元立号手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六
朕嗣守洪名。钦承丕搆。
克清多难。奄甸四方。
圣灵在天。元德敷佑。
南面恭己。朕何有焉。
巨猾削平。非予之武。
言念海内。生人至艰。
兵锋犹虞。暴骨未掩。
日旰忘食。宵分疚怀。
遽称成功。良谓虚美。
元宫甫毕。岂宜即及改元。
宝位至尊。何以更言加号。
宰臣之任。职在辅弼。
劝进之词。深所不取。
郭子仪吐蕃书手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七
卿忧深虑远。殊沃朕心。
始终倚赖。未可执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