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皇古猪壬戌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四
哈密以外,旧皆准噶尔地,惟产牛马骡驼犬羊,初无豕也。我朝剿洗准夷后,设兵屯田于乌鲁木齐伊犁等处,兼听内地人占垦。于是甘、凉民争趋之。有携牝牡豕往孳育者,日益蕃息。今豕肉每斤三十六钱,比牛羊肉虽稍贵,然已遍街市矣。土人因指最先孕种之豕曰皇古猪,立庙以祀,亦新疆盛事也。余甥张潮海奇台,其弟凤超自尉署归,为余言如此。爰作诗记之。
洪荒一开无太古,物物脱胎循旧谱。
岂知孳育千万年,复有人间猪鼻祖。
玉门关物产雄,膻獯偏不生豝豵。
既无辽东头白诧异状,并缺挹娄膏涂禦凛
胡为豕肉卖盈市,云自荡洗准夷始。
当年战垒呼癸庚,今日屯田尉戊己。
屯不尽者听占耕,多少秦民皆乐徙。
耰锄已遍车师庭,收穫更越轮台址。
地力沃衍亩二钟,尽改穹庐作闾里。
遂有人载娄艾豭,移居略彷村夫子。
当其出塞离故乡,方恐迁地弗能良。
迩来蕃息四十载,不但圈养且谷量。
种殊黄橘淮甸,事等白袍破天荒
回溯最先两刚鬣,得不推本初发祥。
故应数典不忘祖,尺五小庙隆烝尝。
我思中原此物最繁夥,豜䝈肥腯䝐么么。
楚豨齐𧱻名不同,脍腥腊乾味皆可。
家家乌鬼入橧眠,处处屠门鼓刀剁。
豪家大嚼誇乳烝,壮士生吞亦颐朵。
操蹄田叟祝瓯篓,择虱村媪呼勃贺。
竹篱茅舍何处无,贱与犬羊同碎琐。
兹独身入异域以罕珍,三千騋,九十犉,一齐下风拜路尘。
遂如树瘿儿启高昌地板楯蛮衍槃瓠孙。
杜主魂占鱼凫国,竹郎族遍牂柯村。
从此居然不祧祖,香火世奉乌将军
抚兹坎畜炽遐裔,弥见国家版宇极厚坤。
异哉此猪有何德,生在中原长遐僻。
只因无豪遂易高,竟占隆称肇开辟。
定霸犹是商家臣,化身亦祇夏津伯。
彭亨岂是浑沌形,混号荒唐宜早革。
不然日久将传讹,冠戴进贤作妖孽。
我为艺苑徵故实,易以嘉名最典核。
袁淑曾册大兰王,坡公亦志猪母佛。
李仲元貌言行如何论 南宋 · 萧易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论学绳尺》卷八
论曰:古之君子,其不可传者,与其人俱往矣,尚论者每叹之,而亦或疑之;
虽疑之,而终不敢少之也。
夫人而非贤则已,果贤也,其言论风旨,岂无一二之足闻者!
而所为饬躬厉行,不使非礼加乎其身也,固以待后世之夷考焉耳,何至与声容辞气俱超忽而寂寥哉?
意者素隐行怪,议论施为,不少概见于世。
身隐矣,焉用文之?
故当时亦不得而述欤。
夫既已可见矣,可闻矣,可观矣,谓之不文不可矣。
其时得而识之,非其时则不得而稽焉。
然则古之人好修而名不称者,何限也?
不然,则言无證不信,而声闻之过情者,皆可疑也。
君子宁阙其疑,而不敢厚诬后世之无人,惟曰是其不可传者,与其人俱往矣。
如《法言》之述李仲元,其貌言行之动人有若此者,而求其所谓貌言行者,卒无可指也。
非史失其传,则子云之言誇矣。
李仲元貌言行如何,其然岂其然乎?
仲元之为人,书固有阙矣,世次之先后,则吾将安考?
以其接于子云之见闻,殆亦西都末造之隐者欤。
何以验其隐也?
彼其卓尔大雅见称于子云者如此,而后世无传焉,是以知其为隐也。
抑古之流芳千祀者,岂必皆遭遇其时,而嘉言善行,班班史牒者,如将见之?
世降俗末,是固无贤者也,有则史必书之。
昔隋之乱,唐之未兴也,河汾之间有隐君子焉,其书曰《中说》者载其言行为详,学者得其书而读之,犹可彷佛其人。
独怪夫隋氏之史出于门人之所论撰,而不为其师立传,是以后世君子未能释然于其间,甚者至以为无是人也。
吁!
以为无是人则不可,而使人不能释然于文中子者,则王福畤之家传实启之。
何则?
扬之太过者,疑之所从生也。
今以文中子之动容正色,而庶几于貌孔子之貌,文中子之出辞吐气,则庶几于言孔子之言,而文中子之造次施为,起居动履,其行之不肖于孔子者几希。
又举其事以实其说,固以必人之信也,而反以甚人之疑也,吁!
指实而言,人犹以疑,言又不实,谁则信之?
子云之称李仲元是矣。
盖自史迁尚势利而扬货殖,抑道义而进游侠,班固论次西汉,无能改于其失。
彼山泽之癯儒,容貌不足以动人,括囊而遁,虽有言而莫之或听,惟其德行道义之富,而势利蔑如也,是子长、孟坚之所抑而不尚者,无惑乎仲元之徒无得而称焉。
呜呼!
美晰之张苍而大书,木讷之周勃而特书,无行如陈平辈而不一书。
而鲁有大臣,史失其名,非以其不显欤?
夫必显者而后书,则隐居求志,姓名湮灭者何可胜数,真可惜也。
使也不见书于《法言》,则天下后世,谁复知有李仲元哉!
虽然,后世之知仲元者,以《法言》也,后世之疑仲元者,亦以《法言》也。
尚友千载,于古人中得仲元者焉。
果如扬子之所称,恨不获振太史公之屐,历乎鱼凫蚕丛之墟,物色益州之祠尚无恙乎。
想夫英爽如生,眷兹宇而踌躇也,兰萎玉沈,莫写我心,则寻绎其议论,察其立身行己之大槩,意其犹有足證而阙如也。
夫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徒曰貌云乎哉!
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而答问训告,散在二十篇之中者,皆至言矣。
若其德行,则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从游而速肖者,非躬行之化畴克尔。
仲元者何人斯?
貌足以肃人之见,言足以愀人之闻,行足以穆人之观,而其貌其言其行果何若也?
虽曰浮沉乡里,栖迟山林,影响昧昧,可即而不可求,故人莫得而纪焉。
然世惟无若人也,诚有若人,亦梼、乘之光也。
子房者證之画工,史家之法,固有纤悉于容貌之书者。
君平、子真之流,其微言笃行,时时见于他传,尚多有之,至于仲元,何独不然。
仲元者未几,而疑仲元者继之,必自子云之言始。
或曰:仲元以自况也。
「不夷不惠,可否之间」,古无是论也。
见而肃,闻而愀,斯不惠之验欤?
观而穆,斯不夷之验欤?
草《玄》著《新》,自附于可否之间欤?
信若此,则不无可议也。
或曰:仲元子诚齐人也。
家世蜀,仲元之为人,当世岂无其辈,而此独亟称者,以其为蜀之人耳。
若然,则喜而溢美,未足据也。
或又曰:仲元取其内外一致,表里俱符也。
司马相如、王褒皆蜀产也,雍容閒雅者,不足覆窃赀之丑;
造作语言,缀成歌颂者,正当以贡谀献佞为羞耳。
弘之擅美,正以其行欤?
是亦未可知也。
今既无以质说之是,而亦无以辨说之非,与其以誇诞而议,宁若以传而议史,犹可景行古人,而不失为忠厚之论耳。
尝试摭仲元之遗事,而为之补传曰:李仲元,不知蜀之何许人,其名曰
语在陈寿《蜀志·秦宓传》,其出处当在元、成、哀、平间
扬雄同郡,又同时也,雅敬之,今其载于《渊骞篇》者是已。
释《扬子》者,以为详见《华阳国志》,而秦宓以为「不遭《法言》,令名必沦」。
未远也,而言若此,则其事已不可考矣。
常璩增益而附会之,殆皇甫谧撰《帝王世纪》之类,其说难据。
盖没后且二百年,刘璋益州,乃为之立祠云。
断之曰:扬子云以为仲元在夷惠之间,今虽未可也,仲元将不得在君平、子真之间乎?
谨论。
蜀王本纪 其二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案《初学记》八、《艺文类聚》六、《御览》一百六十六引作「次曰伯雍」,又次曰鱼凫」。)
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
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御览》一百六十六,又九百一十三。)
送曹素为令新都二首(素为,余癸未礼闱分校所得士也。) 其一 清 · 王文治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六
马首春深指绿芜,江山今古识鱼凫
峰迷白雨千盘峻,栈入青天一线孤。
帘肆有人还待访,芋田无税不须输。
微闻父老相传语,只望文翁再剖符。
题冼玉清海天踯躅图卷 其四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续集
苑游麋鹿无家别,国破鱼凫望帝哀。
那得此间不思,烟花无际宋王台。
杨允恭金明桥晚眺韵 元 · 刘永之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六十七
杨烱多才爱碧流,金明桥上对汀洲。
日沈水屋蒹葭晚,凉入山衣薜荔秋。
草色浅深行处合,岚光明灭望中浮。
鱼凫零乱扁舟集,浑似东湖钓石头。
永宁诸贤送至鱼凫 明 · 杨慎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远送鱼凫外,离情若何。
今晨岐路泣,昨夜烛房歌。
西上滇云影,东流蔺水波。
生还如有日,相伴老渔蓑。
丹棱县白塔寺塔与吕竿川同赋 明 · 杨慎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窣堵岧嵉出半空,蔚蓝天界接刚风。
鱼凫彊域遥瞻外,龙鹄山川近览中。
乍似潜虬穿坎窞,俄惊飞鸟出樊笼。
登高胜侣归来晚,楼阁烟花紫翠重。
天池夜宿对榻炅庵 明 · 杨慎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永宁三百六十滩,顺流劈竹上流难。
来宾霜雁岁方晏,唤客荒鸡星未残。
羸躯肯容老巴国,濯发真如到洧盘。
明日鱼凫关外路,绿缨清泪对君弹。
与交代范才叔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二、《嵩山集》卷一八
鱼凫蚕丛之开国,道此阻修;
鸡犬图书之共船,困于偪仄。
瞻承在近,沿溯忘劳。
某官才猷静深,器宇凝重。
隐几而卧,顾名望之自尊;
闭閤不言,已封部之大治。
谅比屋之太息,念折辕之将行。
某预忧迂疏,莫继忠厚。
至是邦也闻其政,皆称刑罚之何施;
惟有德者能以宽,但抚规模而永叹。
鱼凫 明 · 杨慎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鱼凫今日是阳关,九度长征九度还。
何补干城与心腹,枉教霜雪老容颜。
流寓黔中杂咏 其一 明 · 杨慎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界首飞泉瀑练悬,红岩迥异绛霄连。
关名彷佛鱼凫国,桥记分明傅颍川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贵州总部
龙江驿晓发 明 · 黄省曾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明诗纪事 丁签·卷十二、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一
朱门欲开犹未开,烟花已簇凤凰台
龙江棹歌天上去,鱼凫春色镜中来。
星流宝匣青霜剑,拂长亭绿酒杯。
白狗赤鸡何处去,王孙原上起尘埃。
为郭总戎题长江万里图 明 · 沈周
 押阳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 地理类
元戎大开宝绘堂,紫锦荐几霞幅张。
手披牛腰之甲卷,水墨迤𨓦踪微茫。
我从鱼凫吊往古,灌口玉垒烟苍凉。
青城雪山蔽亏处,导江之岷不可望。
三水合流锦官当,三娥九顶递接翠,楼观缥缈天中央。
渝涪城高宛相峙,嘉陵跳江吹枕傍,阵迹齿齿石作行。
风云惨澹开瞿唐,黄牛滟滪难舟航。
青天仰漏一线光,峡穷江广汉阳,黄鹤赤壁相低昂。
庐山五老天下观,顺流渐见迎风樯。
大姑小姑交妩媚,何年争嫁彭家郎。
三山九华连建康,南都宫阙何煌煌。
大明定鼎龙虎合,万古巩固皇图昌。
真州润州列两厢,金焦嶪巀当喉吭
直吞天派纳海口,有若万邦来会王。
座中指点皆历历,鲛绡数丈万里长。
老夫困顿今白首,欲往游之无裹粮。
徒然感嘅在牖下,捕影捉风消热肠。
心摇摇兮怅徬徨,佩有兮袭瑶芳。
江兮汉兮不可度,望美人兮天一方。
少陵东坡二豪者,风流在在留文章。
英雄割据未暇论,卧龙独数人中彊。
元戎元戎将之良,此卷兼与韬钤藏。
南征西伐或有事,按图索程犹取囊。
非惟供玩托深旨,居安虑危心不忘,呜呼居安虑危心不忘。
田心大宅上梁文 宋末元初 · 罗椅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三、《涧谷遗集》卷二
子云有宅,幸嗣守于一区;
公艺同居,更远期于九世。
惟方寸地,赖吾翁之积累;
故三数椽,遂今日之经营。
乃画其界限,以尊遗训之严;
乃敞我室庐,以处同堂之众。
将新燕厦,式举虹梁。
恭惟苍崖主人,少尝相作室之劳,晚薄遂题桥之愿。
尊前巴月,照人甫上于金闺;
门外无船,乘兴偶游于雪棹。
未去了鱼凫之公案,且归访麟凤于家山。
念先庐方四十年,而阖室今三百指,顾栋楹之腐墨者挠折者,乃纲纪而盈缩焉、整顿焉。
虽潭潭固非韩子之诗,而朗朗或似晋人之语。
埙篪鼎立,阶砌星环。
能为赋之,左顾吾之大弟;
可言诗矣,右昭我之少公
儿趋学礼之庭,孙有读书之塾。
仰高坚之卓,夫子之墙,毋赐之墙;
察善利之间,伯夷所筑,蹠所筑。
于以大溪园老子之门户,于以继印山世学之箕裘。
云孙而至耳孙,全家孝友;
修天爵以从人爵,馀事功名。
合吾长幼之欢,助尔儿郎之伟。
东,云外青山是乳峰。
拟向溪翁泉畔过,门庭依旧对金钟。
南,南邻宅舍倚晴岚。
静听夜深弦诵处,吾伊声过毵毵。
西,三两亭台瞰小溪。
莫话瞿塘并滟滪,叶舟方自险中归。
北,眉间边事谁知得?
见说华明出蜀来,早去江头问消息。
上,一段羲轮如火样。
先生拟办徙居诗,好把雨来苏万象。
下,未说高门容驷马
室如或暗可欺乎,屋还有漏须知也。
伏愿上梁之后,心心仁宅,步步义门
龙光俨对于九重,鹏运齐看于万里。
杗桷欂栌椳扂楔,材惟宰相之登;
楩楠枫柞樟,世有异人之出。
当善居室,毋负肯堂。
杜鹃行 明末清初 · 李邺嗣
春风漫漫百草绿,登台独展伤春目。
惜别初弹蜀国弦,怀归再理巫山曲。
巫山迢遥隔万里,怨鸟一声空裂耳。
但知今日鳖灵尊,还念当时旧天子。
蚕丛之国辟何年,鱼凫城郭随飘烟。
赤楼嵯峨不可见,碧鸡金雁俱茫然。
故国兴衰不复数,中夜号呼亦何补。
北向犹哀洒血多,倒悬更诉髡毛苦。
世间代谢须臾事,汉寝唐陵尽何处。
鸿雁终依岁往来,山川难促人归去。
江头细鸟抑何仁,千年礼节尚人臣。
愿采琅玕饲天种,阿阁为巢以奉君。
垂虹桥 元末明初 · 王逢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梧溪集卷一
长虹垂绝岸,形势压东吴
风雨三江合,梯航百粤趋。
葑田连沮洳,鲛室乱鱼凫
私怪鸱夷子,初心握霸图。
创筑羊马城记 五代 · 李昊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粤若蚕丛启国。
鱼凫羽化于湔山。
望帝开基。
鳖灵复生于岷水
然则疏凿巫峡
管钥成都
而犹树木栅于西州
跨土田于南越。
其后兼并梁汉。
睥睨巴賨。
猎骑奔驰。
秦王褒谷
石牛来去。
路于剑门
空惊化玉之微。
宁获粪金之利。
爰自朔分秦历。
声接华风。
代有雄豪。
迭为侯伯。
运当奇特。
子阳乘虎踞之机。
时遇非常。
元德负龙蟠之势。
若乃张仪之经营版筑。
役满九年。
杨秀之壮观崇墉。
功加一篑。
洎我唐临御。
圣德昭融。
武威雷骇于百王。
文德日辉于四海。
惟兹益部。
扼彼邛关。
蒙王肆猾夏之心。
坦绰苞乱华之志。
时或窥吾卧鼓。
觇我韬戎。
弯弧学射之山。
饮马沈犀之水。
玉帛子女。
漂流凿齿之乡。
珠翠绮罗。
散失雕题之域。
累朝是忘逸乐。
深轸殷忧。
梦卜良臣。
控弹巨屏。
南康王以儒术柔服
教习诗书。
燕国公以将略威怀。
淬磨斧钺。
息波澜于锦水。
创制度于罗城
踰百雉之恒规。
补一隅之阙事。
有备无患。
庇蜀人以金墉。
避狄蒙尘。
安僖皇之玉辇。
云蛮稽颡。
遣使来朝。
航滇河以献珍。
沈黎而纳款。
当庙社阽危之际。
銮舆出狩之秋。
坐制南荒。
终无北寇。
乃燕公之力也。
往以元穹告变。
天禄中微。
夷门方转其斗魁。
王氏遂分其鼎足。
既而庄宗继绝。
皇祚中兴。
灵旗西指于巴庸。
蜀主东朝于伊洛。
先帝以初复地土。
怀远人
须仗权谋。
乃眷勋戚。
于是诏飞丹凤。
何晏于并门。
节立苍龙。
杜悰于井络。
即我太尉侍中平原公分茅金阙。
受瑞彤廷。
帐移竹马之邦。
轮辗木牛之路。
星驰十乘。
雾廓三川。
宣皇风于上事之初。
慰人望于下车之日。
且以城邑自经剋复。
势尚搔摇。
公来如太华之安。
寄得磐石之固。
益民多福。
而遇贤侯。
公旷度涵空。
英风旷古。
袭门冑则重侯累将。
保勋荣则带河砺山。
会族而象简盈床。
奕叶而貂冠满座。
其为盛也。
无得名焉。
顷者以龙战元黄。
虎争区夏。
杀气昼昏于日月。
阵云宵蔽于星辰。
天柱倾欹。
海波动荡。
鼓鼙未息。
干戈日寻。
公是时斡运璇枢。
端持瑶镜。
赞神谋于不测。
断人事以无疑。
献替经纶。
折冲樽俎。
决胜庙堂之上。
制敌掌握之间。
借箸为筹。
举无遗算。
内则翊戴天子。
外则承宁诸侯。
言正色庄。
有犯无隐。
少康之德。
光武兴炎之功。
再造巨唐。
削平新室。
历数允集。
神器知归。
皆由公协和元勋。
光辅洪业。
是知取威定霸。
崇文教以兴隆
安上治民。
修理容而镇静
足以神交旦奭。
士抚平参。
力致大同。
宜亨广运。
以之首扬红旆。
式遏锦川。
古有遗机。
待乎作者。
公临镇之始年。
中兴之四载也。
岁在丙戌春正月十有一日
杖钺而至。
无何期月。
逆帅康延孝
普安窃兵叛乱。
矫诏窥觎。
犯我鹿头营于雒县
势将率众。
必寇近郊。
公白。
清野待敌。
于民何罪。
坚壁而守。
谓我无谋。
况城虽大而弗严。
隍已平而可涉。
众情忧恟。
公意晏如。
飞羽檄以会兵。
伐林木而立栅。
森然棨戟。
密尔横箫。
环以深沟。
屹如断岸。
五日之内。
四面寻周。
民一其心。
士百其勇。
于是精选将领
分部熊罴。
电激妖巢。
火熏狡窟。
一鼓而元凶气丧。
载攻而同恶疲颓。
邓艾于轞中。
庞涓于树下。
长蛇碎首。
封豕析骸。
献捷功于王廷。
扫逋秽于侯甸。
一除芽蘖。
大定疆陲。
公于是提振纪纲。
恢宏典法。
六条已正。
七德兼修。
言出令行。
家至日见。
未几。
先皇厌世。
今上纂图。
圣政惟新。
睿思求旧。
不改山河之寄。
繄社稷之臣。
一年而加珥貂
再岁而升掌武
将军幕下
列虎豹之爪牙。
丞相府中。
排鸿鹄之腹背。
犹且爵盈而不饮。
肴乾而不食。
诊疗生灵。
讨论狱讼。
固以忠为令德。
孝出因心。
奉国家。
勤修职贡。
琛赆萦纡于剑栈。
包茅旁午于玉京。
史不绝书。
府无虚月。
阅其庭实。
标出偫芳。
晋文尊奖之诚。
诏齐桓纠合之业。
天子得以居南面之贵。
销西顾之忧。
万里长城
岌然存矣。
公一旦谓诸将吏曰。
华阳旧国。
宇内奥区。
地称陆海之珍。
民有沃野之利。
郛郭则楼台謺映。
珠碧鲜辉。
江山则襟带牵连。
物华秀丽。
闾阎棋布。
廛陌骈罗。
不戒严陴。
是轻武备耳。
乱臣贼子。
何尝不窥。
南诏西羌。
会闻入寇。
将沮豺狼之意。
须营羊马之城。
吾已揣之。
众宜协力。
封章上奏。
揆日量工。
分界绳基。
辨方画址。
百城酋壮。
呼之响答以云来。
十万貔貅。
令之风行以雾集。
杵声雷震。
版缘云排。
王猛鬻畚于城隅。
傅说飞锹于岩下。
公间日巡抚
役者忘疲。
周给米盐。
均颁牢酒。
如效五丁之力。
才踰三旬而成。
克就厥功。
不愆于素。
远而望也。
象众山之迤逦。
俯而瞰也。
若峭壁之斗悬。
掘大壕以连延。
增长堤而固护。
鸷鸟搏兮可
武夫勇兮莫干。
摩垒者谅之摧心。
守陴者由之示暇。
旧城峥嵘而后竦。
新城崨嶪以前蹲。
势而言之。
泰岳之与梁甫
亚而称矣。
若夫子之与颜回
重门开而洞深。
危楼亘而翼展。
至若八月之江澄寒碧。
七星之桥架晴虹。
伟乎津梁。
成兹壮丽。
公以罗城虽设。
智有所亏。
重筑大敌镇于四角。
嵚岑挂兔。
突屼栖乌。
俨楼橹于泬寥。
悬刁斗于天表。
其东南也。
直分象耳。
迥眺蛾眉。
云霞敛吴楚之天。
烟水送黔夔之棹。
其西南也。
旁连玉垒。
平视金堤。
宵瞻火井之光。
晓望峰之彩。
其东北也。
树遥云顶
郁金堂
雨收而叠嶂屏新。
霭薄而重峦昼暗。
西北也。
襟袖广汉
肘腋天彭。
鱼龙跃万岁之池。
鸾鹤舞阳平之化。
其或碧鸡啼晓。
金马嘶风。
拥旄戟以登临。
睹山川之形胜。
有以见公心同轩镜。
窜詟鬼神。
手秉汉钧。
锱铢造化。
能于昭代。
树此丰功。
鄙金瓯为漏卮。
铁瓮为凡器。
其兴也已当农隙。
其罢也不害农时。
旨咨嗟。
王纶奖录。
诏书敕知祥。
省所奏。
重修葺当府城池。
已取十二月一日兴功。
事具悉。
卿宠分玉节。
荣镇锦城
守富贵以无疆。
慕功名于不朽。
特峻金汤之固。
以威蛮貊之邦。
况属年丰。
复当农隙。
既暂劳而永逸。
尤豫备于不虞。
益见庙谋。
允符朝寄。
省阅陈奏。
嘉叹殊深。
公犹归善于君。
让功于下。
诸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彭州刺史上柱国李仁罕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汉州刺史上柱国赵廷隐右厢马步军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守州刺史上柱国张知业等。
家传义烈。
世袭丕勋。
拓弓而霹雳声乾。
挥剑而鱼丽阵破。
曹景宗鼻头火出。
薛延陀髭尾烟生。
英毅无俦。
智谋咸博。
左都押衙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蜀州刺史上柱国潘在迎等。
或鼎钟盛族。
或书剑名门。
佩鞬执弭以从戎。
凭轼搴帷布佐理。
至于华皓。
不坠忠劳。
是能领袖雄藩。
表仪会府
而皆躬临卒列。
统摄庶工。
扬干之乱行。
绝赵罗之辞役。
明兴晦息。
日就月将。
巨绩告母。
偫才叶赞。
天成二年丁亥岁十二月一日起工版筑。
至三年正月八日毕手。
公再飞章上奏。
诏曰。
敕知祥。
省所奏。
修治城壕毕功。
事具悉。
百堵皆兴。
四旬而毕。
罗城而云矗。
引锦水以环流。
外禦蛮夷。
中权帷幄。
公家之事。
相业可观。
备览奏陈。
殊深嘉奖。
于以表纶綍褒扬之宠。
知朝廷倚注之恩。
新城周围凡四十二里。
竦一丈七尺。
基阔二丈二尺。
其上阔一丈七尺。
别筑陴四尺。
凿壕一重。
其深浅阔狭。
随其地势。
自卸版日构覆城白露舍四千九百五十七间。
内门楼九所。
计五十四间。
至三月二十五日停运斧斤。
其版筑采造军民。
共役三百九十八万工。
执事糇粮。
及役罢赏赉。
斗支秤给。
缗贯囊装。
其数凡费一百二十万。
其诸将大校。
出良驹于皂栈。
解重带于腰围。
选其纤柔。
释其好玩。
曾无顾爱。
一以颁酬。
其县大夫及寮佐已下。
或赏之器帛。
或给以缗钱。
咸有等差。
无不均普。
公却奢从俭。
节事省财。
马如羊而不入私门。
金如而不藏私橐。
悉肆公家之利。
尽充王事之资。
图有谓之功。
非无度之费也。
公诚欲为而不载。
朴而无文。
众意未然。
墙进固请。
四民喧阗于衙阃。
万口号沸于阶墀
父老曰。
公侯政洽神明。
慈如父母。
前年定延孝之乱。
今岁防蛮蜑之虞。
尽力城隍。
务安井邑。
遂使我等保家庇族。
养老宁冲。
如是者功德在民。
忧勤报国。
安可不叙述休烈
雕篆贞珉。
岂不美欤。
何容辞也。
公谓诸宾佐曰。
抑闻乘人之约。
义士犹或不为。
贪天之功。
智者宜然不取。
边备。
式耀国威。
将欲罄臣节于一时。
彰帝猷于万古。
殊非已力。
难遏人情。
谁当游夏之才。
请纪见闻之事。
昊相门牢落。
堂构萧条。
翁归文武之材。
明时待问。
荀息忠贞之志。
暗室不欺
寐酣而白凤昂藏。
染翰而墨龙夭矫。
嗟乎。
邓禹秉钧之岁。
虽庆承家。
陛机赴洛之年。
不堪观国。
空馀壮节。
退卜良知。
驱车幸返于故园。
提笔谬登于华馆。
金台玉帐。
敢差彦之肩。
绿水红莲
获继鹓鸾之踵。
酷惭薄技。
莫赞雄猷。
杜征南以矜大平吴。
沈碑汉水
窦车骑以章明出塞。
勒碣燕山
犹能炳著简书。
发撝功业。
宁偕巨制。
永固坤维。
尚乏黄绢之辞。
孰拂白圭之玷。
受恩禀命。
纪事表年。
巍巍乎不骞不崩。
何患于为陵为谷。
题张总戎四时佳兴图为朴斋太守 清 · 严遂成
 出处:海珊诗钞补遗卷上
蚕丛鱼凫天西头,山魈踯躅猿猱愁。
白云一望渺何极,寻亲直到宁羌州
呼天不应音尘绝,黄蒿如柱麻如雪。
泪落平羌江水流,迷离花作啼鹃血。
一朝烽燧南云扰,兵阻乡关归梦杳。
剑阁鸮张霸李雄滇池豨突王庄蹻。
天兵上陇堂堂来,呈身得隶将军讳良栋。)
黄皮褶裤大食刀,曲踊三百如龙跳。
旋随诸葛挝铜鼓,忽报韦皋渡铁桥。
百战论功开幕府万里长城天北户。
马埒青晓试鹰,围场月黑秋剸虎。
十年池馆乐升平,谱按群芳妙写生。
手擘山川归阵势,眼明草木识兵声。
恒阳太守绍述,留题半属公卿笔。
黑王呼出怖儿啼,孝思况是番阳(亦张姓寻亲于蜀者。)
披图花气暖如云,门外雪飞深尺一(总戎年十七,寻亲于宁羌州,遂入。吴叛,路梗从戎,积功总兵,宣大十年,图其时所作也。总戎面深黑。观图日值大雪。)
何使君出守牂柯 其二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八十
刺史行边析守圭,青孤山险杂羌氐。
鱼凫尽处遮三峡马援前时过五溪
部远不辞穿赤甲,官廉常禁采朱提
使星未许长留蜀,幢盖还朝望岂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