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祠堂壁上赞 明 · 金洵
四言诗 出处:冶隐先生言行拾遗卷下
秉彝之天,人所同得。
古今几人,能全其德。
噫我先生,淑慎不忒。
既臣王氏,之死靡慝。
念昔夷齐,采薇而食。
饿死不渝,纲常扶植。
噫我先生,是效是则。
生于千载,优入其域。
盖我箕子,封于我国。
敷陈八教,粲然昭晢。
噫我先生,光修其职。
纵曰天性,岂非教力。
皇极之训,俾民咸识。
谁能寔遵,无偏无则。
噫我先生,而康而色。
守节不二,忠烈挺特。
我王眷褒,商容闾轼。
乃蠲家役,使安耕织。
噫我先生,自靖自饬。
众口同辞,赞称不惑。
我来遗墟,祠宇有侐。
伫立阶下,敬拜向北。
噫我先生,使我矜式。
愀然见墙,膝行匍匐。
颂声之作,不须碑刻。
凤水流长,乌山峻极。
噫我先生,清风不息。
万世传闻,孰不叹忆。
近名论1036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范文正公集》卷五、《皇朝文鉴》卷九四、《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八、《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一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言人知爱名,不如爱其身之亲也。)」,《庄子》曰「为善无近名(言为善近名,人将嫉之,非全身之道也。)」,此皆道家之训,使人薄于名而保其真。
斯人之徒,非爵禄可加,赏罚可动,岂为国家之用哉!
我先王以名为教,使天下自劝。
汤解网,文王葬枯骨,天下诸侯闻而归之。
是三代人君已因名而重也。
太公直钓以邀文王饿死于西山仲尼聘七十国以求行道,是圣贤之流无不涉乎名也。
孔子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
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夫子曰:「疾没世而名不称」。
《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然则为善近名,岂无伪邪?
臣请辩之。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性本仁义。),三王身之也(躬行仁义。),五霸假之也(假仁义而求名。)」。
后之诸侯,逆天暴物,杀人盗国,不复爱其名者也。
人臣亦然。
有性本忠孝者,上也;
行忠孝者,次也;
假忠孝而求名者,又次也。
至若简贤附势,反道败德,弑父叛君,惟欲是从,不复爱其名者,下也。
人不爱名,则虽有刑法干戈,不可止其恶也。
武王克商,式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是圣人敦奖名教,以激劝天下。
如取道家之言,不使近名,则岂复有忠臣烈士为国家之用哉!
退斋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六、《鹤林集》卷三六
李伯阳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
列禦寇学壶子,观影而知持后矣。
守柔、持后,皆退之说,则不但翳然山林、往而不返者为退也。
老氏之门,大抵要鞭辟从退步上入。
然有术焉,故欲上民也,必以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身后之。
以静胜壮,以弱屈强,以不争挫其锐。
方其收敛而不欲放也,则若冲若啬,若畏与事物接;
逮其发达而不可禦也,则有奇有正,直欲以无事取天下也。
此真是以退为进者,而扬子云乃属之颜子,岂不厚诬吾圣门之大贤哉?
仲尼天地,颜子具天地而小者也。
一岁之运,其中有信有屈,阴进则阳减,阳长则阴退,进退交相养而岁功成焉,然天地实无心也。
圣贤进退之道,即天地阴阳之理。
知而不失其正则为圣,学而不踰其度则为贤,若进止行违一有系吝之情,则非孔氏家法也。
吾友张直夫道韵冲澹,旧号拙轩,今又以「退」名斋,且自叙其历官状为之记,于名利杂糅之关而猛歇焉,是亦难矣。
然犹惧夫退之夙而未至于履而安也,故复著孔老之辨,使之明有所决择焉。
殷三仁祠(彊圉大荒落) 清 · 舒位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瓶水斋诗集卷六
微子作客箕子奴,比干心血红模糊。
三人行事不相类,令我旷世长嗟吁。
殷王壑谷饮长夜,遂赐天下三日酺。
孟津诸侯乘醉入,鹿台散财偿酒逋。
毕荣望奭功佐命,飞廉善走杀海隅
三仁斯时奈何许,或生或死风景殊。
微子怀中抱祭器,箕子口内谈洛书。
比干墓木拱马鬣,虽欲伤心心已无。
东山禄父初发难,实惟管叔相觊觎。
顽民不随九鼎徙,义士况使三军扶。
当年心迹信无异,后世口实繁有徒。
朝鲜一舸自缥缈,旌夏一舞空支吾。
荒祠傫然傍故土,宁知故土为殷墟
老臣不愿见此事,回车去式商容闾。
考正尚书武成自序 北宋 · 胡洵直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五三、《经义考》卷九五
按《武成》之书,自伏生口传,失其次序。
王氏《新义》尝加考正,说《书》者愈疑。
且以式者,在车所行之礼也,「式商容闾」岂当在归至于丰之后?
洵直以《乐记》考之,孔子宾牟贾以《大武》迟久之意,首言「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则庶邦冢君受伐商之命于周,乃其时也。
故其克商也,有未及下车而为之者,有下车而为之者,有济河而西然后为之者。
至其终也,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
裨冕󲦤笏,而虎贲之士说剑也;
祀乎明堂而民知孝;
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
耕籍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以此五者为天下之教,其先后有伦如此,则《武成》之次序可概见矣。
是以验之以孔子之言而次第之,庶有所本云。
癸丑九月,六十自慨四首 其一 清 · 张之纯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不埋黄土不黄冠,敢说纲常大节完。
父有遗言惭未践,家无恒产幸能安。
同沾雨露商容易,重整乾坤夏靡难。
此后未知何景象,任他日月走双丸。
治术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六、《柯山集》卷三二、《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一、《古文集成》卷三八、《文章类选》卷一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呜呼!
治天下之难也,其为物也大而难举,其为情也杂而不类,为之不得其要,用之不中其节,用力劳而功不成,是故圣人本诸道而明于术。
凡吾所以为术者,制物以使入于吾之道也。
然则何其不直致吾之所欲,而为是委曲迂缓而使之从也?
夫人之情,使之从我而劫之以刑,则成功难;
阴用以役其心,使之不得不从我,则成功易。
今夫欲天下之畏也,而陈之以刀锯,欲天下之爱也,而陈之以金帛,此直致其畏爱者也。
夫刑戮赏赐,非不足以立畏爱也,使必陈其物,设其具,则刀锯金帛亦不给矣。
且天下固有不爱金玉之赏者,则赏之所不能悦也;
有不畏刀锯之刑者,则刑之所不能惧也。
故欲求吾欲而直遂焉者,其事繁,其教粗,吾与物以力相胜,而物之从之也,内有不伏之心,而吾力之所不周者,乱之所从起。
今夫驷马之于车也,奔骤舒迟至难齐也。
夫人之于马,必待夫躬临之而后如意耶,则一车而四驭未能足也。
今以一御,而驷马之迟速惟十指之听者,以吾所执者辔也。
以一辔之约制驷马之节者,执马之要,虽欲不我听而不可得也。
是先王之所以役天下者,执天下之辔也。
今夫桥衡之举水也,右仰则左俯,左抑则右扬。
夫曷不欲俯则卑之,而仰者何与焉?
欲扬则举之,而抑者何与焉?
夫惟卑者有不能使之卑,而后仰者用也;
举者有不能使之举,而后抑者用也。
先王知天下之卑高,有不可以刑为也,故为其所以卑高者,而不为其刑。
古之知是道者,执天下之所必从者如辔,而制物理之必应者如衡。
四凶,天下之巨蠹也。
商容、比干、箕子,商之望也。
舜能使天下不犯于有司,而度罪之不可以尽刑也,取天下之巨蠹者而击之,天下虽有悍强不化者,知所畏矣。
舜非徒能施刀锯也,能沮其不畏之情也。
武王得商,而善者未可尽赏也,取世之望者三人而尊礼之,而商之为善者悦矣。
武王非徒知尊贤能也,能动其悦我之心也。
故舜、武王执天下之辔者也。
梁惠王以利问孟子,而孟子非之,然其终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何必曰利」?
夫使不遗其亲,不后其君,利之大者也。
梁惠王以为利而孟子非之,何也?
孟子者以为不求不遗于民,而后民守之;
不求不后于民,而后民先之;
彼以利而责望于民,则民散而惟利之从,而卒不获吾之所求。
梁惠王之术疏,而孟子之术精;
梁惠王之事拙,而孟子之事微。
老子之道,绌术者也。
其言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又曰:「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夫将翕而合之,将取而夺之,行其私以成其私,是以暑徵暑,以寒致寒,阴阳之所不能为也。
天之将寒也,不以霜雪为之也,金石烈、土山焦者,所以为今日之霜雪也。
天之将暑也,不以蒸郁为之也,震风积雪者,所以为今日之炎烈也。
故邀其反物之功不能远,守其复物之情不能伏。
孟子之术,低昂天下之衡者也。
夫术有小大,道有邪正。
天下之士,徒见夫世之浅人执小术、踽邪径而流入于谲诈之域,而曰圣人无术,直道而已矣。
呜呼,亦惑矣!
圣人之所谓直道,非无术之言也,过乎术者之言也,故其道平易而有成。
惑者之所谓直道,不及乎术者之言也,故其道疏鲁而多败。
文王以仁义而王,宋襄以仁义而亡。
均为仁义,而存亡异,何也?
乌获之力,弛而不用,遇盗而三揖之,则盗知服矣。
乌获之力,遇盗而揖焉,则死矣。
文王过乎术者也,宋襄不及乎术者也,而况圣人之未必不出乎术也。
樊山叠万寿阁韵庚子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赁庑何妨伴伯通,式闾犹欲访商容
软红可是宣南土,太白依然仗外峰。
终古盘承仙露冷,几人衣染御烟浓。
不堪回首年时事,骄马春游过濯龙。
咏怀 其三 明 · 梁有誉
 押尤韵 出处:兰汀存稿卷二
林居窥衡度,代谢良悠悠。
玄化岂不仁,物情各恩雠。
怨生岂必微,倚伏难瞬休。
尺坂能摧轮,积羽自沉舟。
冲波激宣房,起自涓涓流。
萤爝不见灭,柏梁遂成丘。
蓼虫习忘返,桂蠹昧淹留。
所以达士怀,委运复何求。
壶丘说持后,商容明守柔。
道丧邈中古,何以销我忧。
次韵王得之方池父子玩月 宋 · 葛胜仲
先生夜不眠,爱月真痴绝。
呼儿饮文字,聊一雪。
清光入酒堕胸次,照见万卷非涉躐。
商容颢气寒彻骨,况是冰轮圆不缺。
中宵影倒万顷池,上下金盘两澄彻。
广寒灵媛多飞琼,烟凝露暧收群声。
鱼冷跳波闻静岸,鹊惊绕树当前楹。
辞直道山来膝上,郎君吟兴纷纵横。
诗成父子定知已,门有佳儿真宁馨。
不须灵液玻璃碗,一梦瑶台亦非远。
策问(三八)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五、《艾轩先生文集》卷四
问:武王其于下车也,而式商容之闾;
晋文公以区区伐国为意,而戒之无入僖负羁之室。
武王以公心待天下,而重耳为是剪剪不足道者,此王霸之所以较然为易见耳。
北海胶西,则为齐、鲁之乡;
由新蔡、临汝,则为陈、郑之墟;
武当而溯伊洛,由秦陇而指关辅,是皆中州故壤,衣冠爵里之所自来也。
昨者兵车之役,日辟国百里,未暇橐弓,而旌旗束帛,且将旁午四出矣。
岂为弦歌之俗乃杂于侏𠌯,冠带之民乃沦于左衽!
是必有孤愤长叹,逃名窜伏,不以嗟来一饱而易吾之终身者。
李谧、郑修,未尝有一日自售之意,夸视诏书,谓何足以此劳国士也!
张文诩尝叹老且至矣,而修名不自立,其于间关百战之日而不屑不洁者,又岂能无所闻于世乎?
或者谓新都未焚,薛方于是危行而言逊,逢萌又所谓见几而作者,周党且托疾不出户,王霸至于褫冠带、谢交官。
及乎区宇再平,天子侧席,有以见求贤如不及之意,又何薛方、逄聘而不肯至,周党、王霸至而不能屈?
异时故人如严子陵者,且或如是,以今准古,鹤书所出,是果有翻然而来者乎?
是特未定乎?
广东李帐干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七、《缘督集》卷一一
曳裾邂逅,已尝倾意于一见之间;
转首差池,岂料同官于十年之后。
并时来上,托契则终。
书尺过于殷勤,礼数似乎颠倒。
恭惟某官好学成癖,与书忘形。
灯火新功,半出科第之后;
旂常远业,初试州县之间。
不轻一尉而安之,可见平时所养者。
未露厥颖,已雷其声。
梅福南昌之官,浩然期于有立;
汉朝虚东观之选,疑以直而不容。
复此斜飞而南,何时稳步而上?
知音不少,待价未迟。
某有志无资,始勤中勌。
谓道可自文章而入,试浪用工;
然学不为性理之归,终难传远。
方悔少作,而收初心。
技忽痒而复为,喜至狂而莫禁。
关键遍求于前辈,源流肯徇于专门。
青出于蓝,误以师道为坡公之派;
白守其黑,幸几商容老子之机。
大道得新闻,公家直馀事。
梁启超(编者按:《清议报》题作〈泰风一首寄赠卓如〉,《清诗纪事》、《章太炎集》均题作〈艾如张〉,据其序言:「归自夏口,沿于大江,而作〈艾如张〉一篇,以示孙宝瑄,瑄韪之。」可知此诗非在台之作,乃章氏旅台之际,以「台湾旅客」之名,发表在《清议报》。)(发表于1898年 清末 · 章炳麟
 出处: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荟》,又载《台湾日日新报》,「文苑」栏,1898年12月27日,第一版、《清议报》第八册,诗文辞随录,1899年2月1日、吴德功《瑞桃斋诗话》、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钱仲联《清诗纪事》、《章太炎集‧文录》。
(编者按:「泰」,《台湾诗荟》误作「」,据《台湾日日新报》、《清议报》、《瑞桃斋诗话》、《章太炎集》改。)风号长杨,白日忽西匿。
南山不可居,啾啾鸣大特(编者按:「特」,《瑞桃斋诗话》误作「笛」。)
狂走上城隅,城隅无栖翼
中原竟赤地,幽人求未得。
昔我行东越(编者按:「越」,《清诗纪事》、《章太炎集》作「治」。),道至溪知(编者按:「溪」,《台湾诗荟》误作「知」,据《台湾日日新报》、《清议报》、《瑞桃斋诗话》、《清诗纪事》、《章太炎集》改。)穷。
洒酒(编者按:「酾酒」,《台湾诗荟》误作「洒泪」,据《清议报》、《清诗纪事》、《章太炎集》改。又:「酾」,《台湾日日新报》、《瑞桃斋诗话》均误作「洒」)共和(编者按:「共」,《台湾日日新报》、《瑞桃斋诗话》均误作「苦」。)在海东。
谁令诵诗礼,发蒙成奇功。
今我行江汉,候骑盈山邱。
借问杖节谁,云是刘荆州。
绝甘厉(编者按:「厉」,《台湾诗荟》误作「属」,据《台湾日日新报》、《清议报》、《清诗纪事》、《章太炎集》改。)朝贤,木瓜为尔酬。
至竟盘盂(编者按:「盘盂」,《台湾诗荟》误作「盂盘」,据《台湾日日新报》、《清议报》、《瑞桃斋诗话》、《清诗纪事》、《章太炎集》改。)书,文采欢田侯。
去去(编者按:「去」,《瑞桃斋诗话》误作「夕」。)不复顾,迷阳当我路。
河图日以远,鸱枭(编者按:「枭鸱」,《台湾诗荟》误作「鸱枭」,据《台湾日日新报》、《清议报》、《瑞桃斋诗话》、《清诗纪事》、《章太炎集》改。)日以怒。
安得起槁骨,掺袪共驰步。
驰步不可东,驰步不可西,驰步不可南,驰步不可北。
鉴皇穹(编者按:「鉴皇穹」,《清议报》、《清诗纪事》、《章太炎集》均作「皇穹鉴」)黎庶,均平无九服。
顾我齐州产,宁能忘禹域。
击磬(编者按:「磬」,《台湾诗荟》误作「石」,据《台湾日日新报》、《清议报》、《瑞桃斋诗话》、《清诗纪事》、《章太炎集》改。)一微秩,志屈逃海滨。
商容马徒,志在诛纣辛(编者按:「志在诛纣辛」,《清议报》作「誓将除」。又:「誓」,《清诗纪事》、《章太炎集》均作「逝」。)
怀哉殷周世,大泽宁(编者按:「宁」,《台湾诗荟》误作「岂」,据《台湾日日新报》、《清议报》、《瑞桃斋诗话》、《清诗纪事》、《章太炎集》改。)无人(施懿琳撰)
壬寅重阳九龙山定都阁壬寅 当代 · 幻庐
自性厌所羁,七十从所欲。
九字应重九龙山应常俗。
古道逐蹄窝,佻佻入山独。
飒沓回屦音,身融幽谷。
之后复行之,山阴觞九曲。
云幻旋洋流,龙骧争起伏。
风湍任游宕,镜天勤拂拭。
丛栌馈初丹,岩窔补青绿。
果熟攒火齐,采撷饫枵腹。
秘语百虫稀,锦雉冲林麓。
积泼悬通景,马夏推尺幅。
化育何言新,物我堪新读。
商容去妍巧,大美宁存朴。
垂翼偕图南,悠然放高瞩。
曷辞声色累,养耳尤养目。
略工赋兴亡,枨触固沈郁。
仰窥一隙明,跻颠终在即。
兀出云中阁,莫若雄城克。
九龙闹脚底,六龙驰毂速。
俯仰合一气,暂藉栖迟足。
乐本肇乐端,苦究无苦极。
万缘俱愿舍,戒之仍在得。
欲界诸美好,他生不恋续。
可持抱膝吟,忍罢临歧哭。
一意拥自然,少慰脱桎梏。
山阙列墟井,衔日先肃。
恭次沚斋夫子自寿八十韵为祝 当代 · 毛进睿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出处:抗风轩诗文钞
太古谁能复,群才运属休。
行吟归楚泽,洁志起离忧。
怀璧人多罪,高明鬼所尤。
馨香诚萎蜕,日月可淹留。
晓梦山中露,轻躯海上沤。
未凋岭树叶,独注道南流
耽脱犹思返,觥罍即我谋。
庄言违世虑,畸节合天侔。
菁蓼在中沚,柏杨知载浮。
不因趋势要,何以托林幽。
此理良深怪,当时感夕蜉。
民元奔畏偪,夫子祷生陬。
龙战玄黄野,楚盟江汉沟。
国光嘉姓锡,纷美静宜修。
零卉随波去,琼思未悔投。
秦黄欺贺晏,星烛警衾帱。
厉涉空遗佩,宵征肃抱裯。
所嗟人异雁,莫与子同舟。
斯世沦千劫,徒闻更九洲。
奠楹终有觉,式好不相犹。
采藻于斯盛,倾筐可自由。
纠然臻大治,俨若及私仇。
耀武接丹凤,逐炎驱白貅。
作耕皆舜泽,粉黛变枯髅。
数子从朱傅,专心恣讨搜。
春衫多酒涴,高咏谢诗囚。
津观连龙虎,杯盘犯斗牛
若堪群鸟兽,何亦辍锄耰。
二世禋无祀,诸凶簸或蹂。
神都擒女主,衡岳驩兜
十载沦周鼎,三公登褊瓯。
几家成一错,兹泪已千秋。
初服云将返,仇荃实党莸。
就新捐故命,舒啸侣朋俦。
恭立商容闾,砚同初雠。
设祠乘赤鲤,还圃扰青邱。
极意原孤往,涵辉截众流。
述删如耿耿,知罪任悠悠。
昔者争为帝,轰然触不周。
数飞潜赫怒,于缉缚渝州
九牧收残冶,一夫听作猷。
吊民宣胜遏,执恶尽虔刘。
淑瑟梨园伎,娇猧木画
儿皇亲入侍,贺袭己何瘳。
屡结宾夷好,安知筑者讴。
阴阳谋短景,僵代运长筹。
道哭逢新表,菱光映好头。
积金忧负箧,赌墅笑藏钩。
圣谕承高祖,著书富邺侯
风雷诛巨蠹,游衍决悬疣。
不是严苛细,焉能止堕偷。
敛臣宁有盗,计相未全收。
款塞九霄佩,清虞万戛球。
蓬莱窥钓客,浩荡起边愁。
举座倏齐袂,争鸣杂楚咻。
饫刍诃立仗,练世达常尤。
诗史真淳上,深辞岂费锼。
淋漓元气出,精粹鬼神羞。
书以清刚重,德尊兴祭优。
假文而损益,路阱与根蟊。
时雨春沾座,新枝户夜抽。
往还函丈益,昕夕电传邮。
驯弄尚忠奋,跳踉趋马猴。
嗟人忘识义,犹乘弗安辀。
小我元非世,雄观已倦眸。
愿言怀老幼,力问克箕裘。
南徼销洪夏,祝融鞭赤虬。
文章经国手,造化致和揉。
列炬忽擎宇神乌待访诹。
主盟岭雅盛,全辑诗鸠。
伫想霜芙碧,瞻仪丽泽遒。
尘机追野马,形迹泯沙鸥。
条畅钦风采,从容对献酬。
翥桐随凤引,迁木效莺求。
园俯来西翠,斋晨念北楼
论交推简恕,敦化总温柔。
劬业分阴惜,垂声桑土缪。
词华珍悱恻,诗律诵咿嚘。
于沼恒于沚,在心还在喉。
次之因介寿,夫子许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