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陈崇草奏称莽功德 新朝 · 张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
窃见安汉公自初束修,值世俗隆奢丽之时,蒙两宫厚骨肉之宠,被诸父赫赫之光,财饶势足,亡所《午吾》意,然而折节行仁,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特立;
恶衣恶食,陋车驽马,妃匹无二,闺门之内,孝友之德,众莫不闻;
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于故旧,笃于师友。
孔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公之谓矣。
及为侍中,故定陵侯淳于长有大逆罪,公不敢私,建白诛讨。
周公诛管蔡,季子鸩叔牙,公之谓矣。
是以孝成皇帝命公大司马,委以国统。
孝哀即位高昌侯董宏希指求美,造作二统,公手劾之,以定大纲。
建白定陶太后不宜在乘舆幄坐,以明国体。
《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圉」,公之谓矣。
深执谦退,推诚让位。
陶太后欲立僭号,惮彼面刺幄坐之义,佞惑之雄,朱博之畴,惩此长、宏手劾之事,上下壹心,谗贼交乱,诡辟制度,遂成篡号,斥逐仁贤,诛残戚属,而公被胥、原之诉,远去就国,朝政崩坏,纲纪废弛,危亡之祸,不隧如发,《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悴」,公之谓矣。
当此之时,宫亡储主董贤据重,加以傅氏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结雠中山,则必同忧,断金相翼藉假遗诏,频用赏诛,先除所惮,急引所附,遂诬往冤,更征远属,事势张见,其不难矣!
赖公立入,即时退,及其党亲。
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乘其未坚,厌其未发,震起机动,敌人摧折,虽有贲育不及持刺,虽有樗里不及回知,虽有鬼谷不及造次,是故董贤丧其魂魄,遂自绞杀。
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非陛下莫引立公,非公莫克此祸。
《诗》云「惟师尚父,时惟鹰扬,亮彼武王」,孔子曰「敏则有功」,公之谓矣。
于是公乃白内故泗水相丰、令邯,与大司徒光,车骑将军舜建定社稷,奉节东迎,皆以功德受封益土,为国名臣。
《书》曰「知人则哲」,公之谓也。
公卿咸叹公德,同盛公勋,皆以周公为比,宜赐号安汉公,益封二县,公皆不受。
传曰申包胥不受存楚之报,晏平仲不受辅齐之封,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公之谓也。
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父子之亲天性自然,欲其荣贵甚于为身,皇后之尊侔于天子,当时之会千载希有,然而公惟国家之统,揖大福之恩,事事让退,动而固辞。
《书》曰「舜让于德不嗣」,公之谓矣。
自公受策,以至于今,亹亹翼翼,日修其德,增修雅素以命下国,俊俭隆约以矫世俗,割财损家以帅群下,弥躬执平以逮公卿,教子尊学以隆国化。
僮奴衣布,马不秣谷,食饮之用,不过凡庶
《诗》云「温温恭人,如集于木」,孔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公之谓矣。
克身自约,籴食逮给,物物卬市,日阕亡储。
又上书归孝哀皇帝所益封邑,入钱献田,殚尽旧业,为众倡始
于是小大乡和,承风从化,外则王公列侯,内则帷幄侍御,翕然同时,各竭所有,或入金钱,或献田亩,振贫穷,收赡不足者。
令尹子文朝不及夕,鲁公仪子不茹园葵,公之谓矣。
开门延士,下及白屋,娄省朝政,综管众治,亲见牧守以下,考迹雅素,审知白黑。
《诗》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易》曰「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公之谓矣。
比三世为三公,再奉送大行,秉冢宰职,填安国家,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书》曰「纳于大麓,列风雷雨不迷」,公之谓矣。
此皆上世之所鲜,禹稷之所难,而公包其终始,一以贯之,可谓备矣!
是以三年之间,化行如神,嘉瑞叠累,岂非陛下知人之效,得贤之致哉!
故非独君之受命也,臣之生亦不虚矣。
是以伯禹玄圭周公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揆公德行,为天下纪;
观公功勋,为万世基。
基成而赏不配,纪立而褒不副,诚非所以厚国家,顺天心也。
高皇帝褒赏元功,相国萧何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奏事不名,入殿不趋,封其亲属十有馀人。
乐善无厌,班赏亡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是故公孙戎位在充郎,选由旄头,壹明樊哙封二千户
孝文皇帝褒赏绛侯,益封万户,赐黄金五千斤。
孝武皇帝恤录军功,裂三万户以封卫青,青子三人,或在襁褓,皆为通侯。
孝宣皇帝显著霍光,增户命畴,封者三人,延及兄孙。
绛侯即因汉藩之固,杖朱虚之鲠,依诸将之递,据相扶之势,其事虽丑,要不能遂。
霍光即席常任之重,乘大胜之威,未尝遭时不行,陷假离朝,朝之执事,亡非同类,害断历久,统政旷世,虽曰有功,所因亦易,然犹有计策不审过征之累。
及至、戎,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
课功绛、霍,造之与因也;
比于、戎,地之与天也。
而公又有宰治之效,乃当上与伯禹、周公等盛齐隆,兼其褒赏,岂特与若云者同日而论哉?
然曾不得蒙等之厚,臣诚惑之!
臣闻功亡原者赏不限,德亡首者褒不检。
是故成王之于周公也,度百里之限,越九锡之检,开七百里之宇,兼商、奄之民,赐以附庸殷民六族,大路大旂,封父之繁弱,夏后之璜,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白牡之牲,郊望之礼。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
子父俱延拜而受之。
可谓不检亡原者矣。
非特止此,六子皆封。
《诗》曰:「亡言不雠,亡德不报」。
报当如之,不如非报也。
近观行事,高祖之约非刘氏不王,然而番君得王长沙,下诏称忠,定著于令,明有大信不拘于制也。
春秋晋悼公魏绛之策,诸夏服从。
郑伯献乐,悼公于是以半赐之。
绛深辞让,晋侯曰:「微子,寡人不能济河。
夫赏,国之典,不可废也。
子其受之」。
魏绛于是有金石之乐,《春秋》善之,取其臣竭忠以辞功,君知臣以遂赏也。
今陛下既知公有周公功德,不行成王之褒赏,遂听公之固辞,不顾《春秋》之明义,则民臣何称,万世何述?
诚非所以为国也。
臣愚以为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
所赐之品,亦皆如之。
诸子之封,皆如六子。
群下较然输忠,黎庶昭然感德。
臣诚输忠,民诚感德,则于王事何有?
惟陛下深惟祖宗之重,敬畏上天之戒,仪形虞、周之盛,敕尽伯禽之赐,无遴周公之报,令天法有设,后世有祖,天下幸甚(《汉书·王莽传》上)
孝武不毁议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
臣闻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猃狁最强,于今匈奴是也。
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猃狁,至于太原」。
又曰:「啴啴推推,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荆蛮来威」。
故称中兴
及至幽王,犬戎来伐,杀幽王,取宗器
自是之后,南夷与北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线,《春秋》纪齐桓南伐楚,北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是故弃桓之过而录其功,以为伯首
汉兴冒顿始强,破东胡,禽月氏,并其土地,地广兵强,为中国害。
南越尉佗总百粤,自称帝。
故中国虽平,犹有四夷之患,且无宁岁。
一方有急,三面救之,是天下皆动而被其害也。
孝文皇帝厚以货赂,与结和亲,犹侵暴无已。
甚者,兴师十馀万众,近屯京师及四边,岁发屯备虏,其为患久矣,非一世之渐也。
诸侯郡守匈奴及百粤以为逆者非一人也。
匈奴所杀郡守都尉,略取人民,不可胜数。
孝武皇帝湣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骠骑、伏波、楼船之属,南灭百粤,起七郡;
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
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
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鬲婼羌,裂匈奴之右肩。
单于孤特,远遁于幕北。
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馀郡。
功业既定,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实百姓,其规模可见。
又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祠,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侯之制,永无逆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
单于守藩,百蛮服从,万世之基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
高帝建大业,为太祖
孝文皇帝德至厚也,为文太宗
孝武皇帝功至著也,为武世宗
孝宣帝所以发德音也。
《礼记·王制》及《春秋·谷梁传》,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此丧事尊卑之序也,与庙数相应。
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春秋左氏传》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
七者,其正法数,可常数者也。
宗不在此数中。
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
故于殷,太甲太宗大戊中宗武丁高宗
周公为《毋逸》之戒,举殷三宗以劝成王
繇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以劝者之功德博矣。
以七庙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
以所宗言之,则不可谓无功德。
《礼记》祀典曰:「夫圣王之制祀也,功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救大灾则祀之」。
窃观孝武皇帝,功德皆兼而有焉。
凡在于异姓,犹将特祀之,况于先祖?
或说天子五庙无见文,又说中宗、高宗者,宗其道而毁其庙。
名与实异,非尊德贵功之意也。
《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邵伯所茇」。
思其人,犹爱其树,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
叠毁之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德,固以亲疏相推及。
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文虚说定也。
孝宣皇帝举公卿之议,用众儒之谋,既以为世宗之庙,建之万世,宣布天下。
臣愚以为孝武皇帝功烈如彼,孝宣皇帝崇立之如此,不宜毁(《汉书·韦玄成传》: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议,上览其议而从之,制曰:「太仆舜、中垒校尉歆议可。」又略见《御览》八十八引刘歆《宗庙议》。案此议列名先王舜,以位尊也,据下文云又以为,明是刘歆文。)
隗嚣杨广 其二 东汉 · 马援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七
车丞相高祖园寝郎,一月九迁为丞相者,知武帝恨诛卫太子,上书讼之(《文选·□□□□□□》注引《东观汉纪》)
解三酲 明 · 屠隆
 出处:六十种曲 䌽毫记 第六出
外末小外:赋秋风才凌汉武
咏齐纨思比班妤。
皇娥白帝应欢聚拊孤桐江渚踌躇。
七襄文锦天孙杼。
五彩神光洛浦合前小生
七略 其一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孝武皇帝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
故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汉书·艺文志》如淳注、《北堂书钞》十二、又一百一两引、《初学记》十二、《艺文类聚》十二、《文选·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注、《御览》八十七、又二百三十三、又六百十九。)
刑罚务中疏 东汉 · 梁统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臣窃见元帝初元五年,轻殊死之刑三十四事,哀帝建平元年尽四年,轻殊死者刑八十一事,其四十二事手杀人者,皆减死罪一等,著为常法。
自是以后,人轻犯法,吏易杀人,吏民俱失,至于不羁。
臣愚以为刑罚不苟务轻,务其中也。
君人之道,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是以五帝有流、殛、放、杀之诛,三王有大辟、刻肌之刑,所以为除残去乱也。
孔子称「仁者必有勇」,又曰「理财政辞,禁民为非曰义」。
高帝受命诛暴,平荡天下,制约令,定法律,传之后世,诚得其宜,可常施行。
文帝宽惠温克,遭世康平,因时施恩,省去肉刑,除相坐之法,他皆率由旧章,天下几致升平。
武帝值中国隆盛,财力有余,出兵命将,征伐远方,军役数兴,百姓罢弊,豪杰犯禁,奸吏弄法,故设首匿之科,著知从之律,以破朋党,以惩隐匿。
宣帝聪明正直,履道握要,以总御海内,臣下奉宪,不失绳墨,因循先典,天下称理。
元帝法律,少所改更,天下称安。
至孝成、孝哀,承平继体,即位日浅,扣断尚寡,丞相王嘉等,轻为穿凿,猥以数年之间,亏除先帝旧约成律,凡百有余事,或不便于理,或不厌民心。
臣谨表取其尤妨政体害善良者,傅奏如左。
伏惟陛下苞五常,履九德,权时拨乱,功逾文、武,德侔高皇,诚宜博施济时。
而反因循季世之末节,衰微之轨迹,诚非所以还初反本、据元更始也。
愿陛下回神明察,考量得失,宣诏有司,悉举初元建平之所穿凿,考其轻重,察其化俗,足以知政教所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定不易之典,施无穷之法,天下幸甚(《后汉·梁统传》,《晋书·刑法志》,《通典》一百六十三。又袁宏《后汉纪》六,与此小异。)
史记论 东汉 · 班彪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三
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于诸侯,国自有史。
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春秋》,其事一也」。
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胆论集其文,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二十篇,由是《乘》《梼杌》之事遂暗,而《左氏》《国语》独章。
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
春秋之后,七国并争。
秦并诸侯,则有《战国策》三十三篇。
汉兴定天下,太中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
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国语》,删《世本》《战国策》,据楚、汉列国时事,上自黄帝,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
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则以绝其功也。
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闯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
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
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
道游侠,而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
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
诚令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
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
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
司马迁帝王则曰《本世》,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卿士特起则曰《列传》。
又进项羽陈涉而黜淮南衡山细意委曲,条例不经。
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
一人之精,文重思烦,故其书刊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
若序司马相如,举郡县,著其字,至萧、曹、陈平之属,及董仲舒并时之人,不记其字,或县而不郡者,盖不暇也。
今此后篇,慎核其事,整齐其文,不为世家,唯纪、传而已。
传曰:「杀史见极,平易正直,《春秋》之义也(《后汉·班彪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三,有删节。)」。
冀州(《水经·荡水注》,《艺文类聚》二十八作「游居赋」) 其一 东汉 · 班彪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三
夫何事于冀州,聊托公以游居。
历九土而观风,亦悯人之所虞。
遂发轸于京洛,临孟津而北厉。
想尚甫之威虞,号苍兕而明誓。
既中流而叹息,美周武之知性。
谋人神以动作,享乌鱼之瑞命。
赡淇澳之园林,善绿竹之猗猗。
常山之峨峨,登北岳而高游。
孝武之乾乾,亲饰躬于伯姬
建封禅于岱宗,瘗玄玉于此丘。
遍五岳与四渎,观沧海以周流。
鄙臣恨不及事,陪后乘之下僚。
今匹马之独征,岂斯乐之足娱?
且休精于敝邑,聊卒岁以须臾(《艺文类聚》六,又二十八,《初学记》八)
招复流亡户口檄 宋 · 郑少微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
哲王御时,宁无凶荒水旱之变;
使者率职,当有还定安集之勤。
惟兹幽冀之邦,最号富强之地。
人淳而毅,慷慨尤存;
俗俭且勤,忧思尚在。
傥河流润下,或雨露适时,则吠犬鸣鸡,自堵安于乐土,而遗秉滞穗,可波及于穷民。
粤陛下总览之初,遘此方憔悴之始。
徒然沉马,鄙汉武之德衰;
特不爱牲,陋周宣之文具。
夙霄轸虑,听采留神。
股肱之臣,项背相望。
既优直以僦力,又贷种以劝耕。
料简老羸,懋迁米粟,人事至矣,天意恻然。
冻馁之民,已生死而肉骨;
流离之子,复摩义而渐仁。
况乔木之阴未迁,而故乡之蹄可乐。
携尔妇子,招尔亲朋,缉抒柚于既空,辟污莱于久废。
即臻富庶,勿惮劬劳。
今则朝廷专委使臣,郡县悉知上意。
将明殆遍,奔走靡遑。
尚恐愚蚩之氓,未谕招徕之惠,聊凭檄语,必信毋疑。
战城南 汉 · 两汉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
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
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
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
驽马裴回鸣。梁筑室。
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莫不夜归(○《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六。《文选》补遗三十四。风雅翼。选诗补遗下。广《文选》十二。《诗纪》五。○逯案。梁筑室句不辞。上梁字乃衍文。以字虚声。原文当作筑室河南梁河北河。今作河。假借字耳。《汉书》卫青传。遂定河南地。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苻离云云。魏文帝典论。孝武征元以迄征和。征匈奴四十馀举。逾广漠。绝梓领。封狼居。禅姑幕。梁北河云云。皆言定河南梁北河事。当梁汉人习语。如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梁孙原云云。是其比。汉取河南。置朔方郡。故筑室以为屯戍。并以讨胡。遂有梁北河之事。此歌筑室河南梁河北。即指此乎。又思子良臣。子乃哉之假借字。与下圣人出美人子之子同例。)
奏议不举孝廉者罪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七
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
贡士,壹则黜爵,再则黜地,三而黜爵地毕矣。
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恶也。
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
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
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诏议不举孝廉者罪,有司奏议云云,奏可。)
上书言宜立昌邑王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七
周太王太伯王季文王伯邑考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
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汉书·霍光传》: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郎有上书言云云,擢郎为九江太守。)
上圣道德仁义如何论 南宋 · 李雷奋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论学绳尺》卷三
论曰:备是理之体于一身,而溥是理之用于天下,非圣之盛者不能也。
大抵体用同一原,而吾身之与天下初无二本。
人君出而为天地人物之主,岂曰独善其身而已哉!
固将达己之所有,以副天地人物之望,使无远迩,无疏戚,悉囿于道化之中者也。
夫统摄万善谓之道德,而曰仁与义,则其著见于事物者也。
体不博则用固不能周,而用有所未博,则所谓体者亦虚而已矣。
圣人岂若是哉!
彼其一身之微,众理俱备,既无一毫之亏欠,而覆载之间,苟有一之不获,则戚然忧,怛然念,急起而拯之,以尽吾天地父母之责。
呜呼!
此其体用之兼举欤!
此所以为圣之盛欤!
汉之武帝何如主也?
于是理之全体且未能备,于天下之大用又岂能充周而无所遗者哉!
相如以是称之,或者将药其穷兵远夷之病也,如武帝之不悟何?
上圣道德仁义如何,请申之。
愚尝求仁义于杨、墨矣,其弊也至于无父无君,以其非道德之仁义也。
又尝求道德于佛老矣,其弊也至于清虚寂灭,以其非仁义之道德也。
呜呼!
天下岂有外道德而可以言仁义,亦岂有弃仁义而可以为道德也哉!
昔之圣人,本之于精神心术之微,达之于四方万里之远。
吾见其体用一原也,物我一本也,遐迩一辙也,勉强所以充此体,而思天下之溺者、饥者,则所以达此用也。
修身所以立此体,而视民物之伤如己伤,则所以溥此用也。
曷尝有二理耶!
况夫代天理物而曰君,此三才之所赖也,夷夏之所宗也,遐陬僻壤之所仰而望也。
吾有是道而不能明通公溥,使举天下皆游泳于仁义之中,是道其所道,非圣人所谓道也。
吾有是德,而不能长驾远抚,使通内外皆休息于仁义之域,是德其所德,非圣人所谓德也。
天地人物之望于我者果如是耶?
呜呼!
此论者所以有恨于后世之人君也。
且无方之谓道,有诸己之谓德,实万善之所宗,而众理之所会者也。
见之爱物则为仁,见之制事则为义,而仁义实不离乎道德也。
有是体则有是用,特在乎君人者充之而已矣。
何则?
天之生物,一本而已,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亲者当爱,疏者独不可爱乎?
迩者当怀,远者独不可怀乎?
在中国者当使之得所,在异域者独可使之失所乎?
均此云霓之望,则必均此甘雨之润泽也。
同此来苏之徯,则必同此恩波之渐被也。
越南燕北,一春风和气,日照月临,一家人父子,盖至是而后可以为仁之至,可以为义之尽,可以为道德之极。
是故有苗弗率,所宜征也,而舞干两阶,惟欲使之自格,以苗民即吾民也;
有崇叛命,所宜伐也,而退修文教,惟欲俾之因垒而降,以崇人即吾人也。
后之言道德者予帝王,而言仁义者亦予帝王,非以其体博用周若此欤!
汉之武帝,非不上嘉下乐也,非不欲闻大道之要也,然不能惩忿窒欲,而有好大喜功之累,北讨强胡,南征劲越,西通诸夷,而内外为之骚动。
相如目睹一时之害,于是因蜀父老之辞,而为文以讽之,且深寓其意于道德仁义之语。
相如若曰:「普天王土,率土王臣。
迩者被吾仁,而远者不被吾仁,是未为道之极也。
中国归吾义,而外域不归吾义,是未为德之盛也」。
帝而幡然于此,则必将偃甲兵,息征伐,使遐迩一体,中外禔福矣。
又何至扰扰,以贻后日轮台之悔哉!
甚矣!
帝之不足与知道德,而且不与言仁义也。
虽然,相如之爱帝固厚矣,而其言理则未精也。
夫道德仁义非二理,而亦无二用,今乃以创涂归之道德,垂统归之仁义,则未免岐而为二物矣。
岂体用一原之论乎!
善夫董子之言曰:「道者适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
吁!
此所以为儒之醇。
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八年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
《周礼·职方氏》:「河南山镇曰华」,谓之西狱。
《春秋传》曰:「山岳则配天」。
乾坤定位,山泽通气,云行雨施,既成万物,《易》之义也。
《祀典》曰:「日月星辰,所昭卬也。
地理山种,所生殖也。
功加于民,祀以报之。
《礼记》曰:「天子祭天地及山种,岁遍焉」。
自三五迭兴,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诸侯,是以唐虞畴咨四岳,五岁一巡狩,皆以四时之中月,各省其方,亲至其山,柴祭燔燎。
、商则未闻所损益。
周鉴于二代,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亦有事于方岳,祀以圭璧,乐奏六歌。
高祖初兴,改秦淫祀,大宗承循,各诏有司,其山川在诸侯者,以时祠之。
孝武皇帝修封禅之礼,思登假之道,巡省五岳,禋祀丰备,故立宫其下,宫曰集灵宫,殿曰存仙殿,门曰望仙门。
仲宗示之世,重使使持节者祀焉,岁一祷而三祠。
后不承前,至于亡新,浸用丘虚,讫今垣趾营兆犹存。
建武之元,事举其中,礼从其省,但使二千石以岁时往祠。
其有风旱,祷请祈求,靡不报应。
自是以来,百有馀年,有事四巡,辄过享祭,然其所立碑石,刻纪时事,文字摩灭,莫能存识。
延熹四年七月甲子弘农太守安国亭侯汝南袁逢,掌华岳之主,位应古制,修废起顿,闵其若兹,深达和民事神之义,精通诚至,示勺祭之福,乃案经传所载,原本所由,铭勒斯石,垂之于后。
其辞曰:
岩岩西,峻极穹苍。
奄有河朔,遂荒华阳
触石兴云,雨我农桑。
资粮品物,亦相瑶光。
崇冠二州,古曰雍梁。
冯于豳岐,文武克昌。
天子展义,巡狩省方。
玉帛之贽,礼与岱亢。
六乐之变,舞以致康。
在汉中叶,建设宇堂。
山岳之守,是秩是望。
侯惟安国,兼命斯章。
尊修灵基。
肃共坛场。
明德惟馨,神歆韵其芳。
遏穰凶札,揪敛吉祥。
岁其有年,民说无疆。
袁府君肃恭明神,易碑饰阙,会迁京兆尹
孙府君到,钦若嘉业,遵而成之。
延熹八年四月廿九日甲子就。
按:袁府君讳逢字周阳汝南女阳人孙府君讳璆,宇山陵,安乎信都人。时令朱颉字宣得甘陵鄃人,丞张昉字少游河南京人。左尉唐佑,字君惠河南密人。主者掾华阴王苌,字德长京兆尹敕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遗书佐新丰郭香察书。刻者颍川邯郸公修苏张工阙君(阙)。(旧拓碑本《隶释》二)
李太白杂言 北宋 · 徐积
噫嘻欷奇哉,自开辟以来,不知几千万馀年。
至于开元间,忽生李诗仙
是时五星中,一星不在天。
不知何物为形容,何物为心胸。
何物为五脏,何物为喉咙,开口动舌生云风。
当时大醉骑游龙,开口向天吞玉虹。
玉虹不死蟠胸中,然后吐出光焰万丈凌虚空。
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
雪霜冰霰,晨霞夕霏。
万化千变,雷轰电掣。
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
有如此之人,有如此之诗。
屈生何悴,宋玉何悲。
贾生何戚,相如何疲。
人生胡用自缧绁,当须荦荦不可羁。
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耸清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
戴乌纱,著宫锦,不是高歌即酣饮。
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
嗟君逸气何飘飘,枉教谪下青云霄。
大抵人生有用有不用,岂可戚戚反效儿女曹。
蟠桃于海上,寻紫芝于山腰。
汉武之金茎沆瀣,吹弄玉之秦楼凤箫。
上疏难范升奏左氏不宜立博士 东汉 · 陈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九
陛下拨乱反正,文武并用,深悯经艺谬杂,真伪错乱,每临朝日,辄延群臣讲论圣道。
知丘明至贤,亲受孔子,而《公羊》《谷梁》传闻于后世,故诏立《左氏》,博询可否,示不专己,尽之群下也。
今论者沉溺所习,玩守旧闻,固执虚言传受之辞,以非亲见实事之道。
《左氏》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
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血。
仲尼圣德,而不容于世,况于竹帛余文,其为雷同者所排,固其宜也。
非陛下至明,孰能察之!
臣元窃见博士范升等所议奏奏《左氏春秋》不可立,及太史公违戾,上十五事。
案升等所言传受之辞前后相违,皆断截小文,媟默微辞,以年数小差,掇为巨谬,遗脱纤微,指为大尤,抉瑕擿衅,掩其弘美(本传作「私美」,从《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诗}》注改),所谓「小辩破言,小言破道」者也。
升等又曰:「先帝不以《左氏》为经,故不置博士,后主所宜因袭」。
臣愚以为,若先帝所行而后主必行者,则盘庚不当迁于殷,周公不当营洛邑,陛下不当都山东也。
往者季武皇帝好《公羊》,卫太子好《谷梁》,有诏诏太子受《公羊》,不得受《谷梁》。
孝宣皇帝在人间时,闻卫太子好《谷梁》,得学之。
及即位,为石渠论,而《谷梁氏》兴,至今与《公羊并存。
此先帝后帝各有所立,不必其相因也。
孔子曰:「纯俭,吾从众;
至于德行下,则违之。
夫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听者独闻,不谬于清浊,故离朱不为巧眩移目,师旷不为新声易耳。
方今干戈少弭,戎事略戢,留思圣艺,着顾儒雅,采孔子下德行之义,卒圣独见之旨,分明黑白,建立《左氏》,解释先圣之积结,洮汰学者之累惑,使基业垂于万世,后进无复狐疑,则天下幸甚臣元愚鄙,尝传师言。
如得以褐衣召见,俯伏庭下,诵孔氏之正道,理丘明之宿冤。
或辞不合经,事不稽古,退就重诛,虽死之日,生之年也(《后汉·陈元传》)
奏除亲庙 东汉 · 张纯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陛下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
窃以经义所纪,人事众心,虽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
元帝以来,宗庙奉祠高皇帝为受命祖,孝文皇帝太宗孝武皇帝世宗,皆如旧制。
又立亲庙四世,推南屯君以上,尽于舂陵节侯
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即事大宗,则降其私亲。
今禘祫高庙,陈序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意。
设不遭王莽,而国嗣无寄,推求宗室,以陛下继统者,安得复顾私亲,违礼制乎?
高帝以自受命祖不由太上,宣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
臣愚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后汉·张纯传》,「以宗庙未定,昭穆失序,十九年,乃与太仆朱浮共奏言」。又略见《续汉·祭祀志下》。)
奏宜封禅 东汉 · 张纯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自古受命而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禅,以告成功焉。
《乐动声仪》曰:「以《雅》治人,《风》成于《颂」》。
有周之盛,成、康之间,郊配封禅,皆可见也。
《书》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则封禅之义也。
臣伏见陛下受中兴之命而帝平海内之乱,修复祖宗,抚存万姓,天下旷然,咸蒙更生,恩德云行,惠泽雨施,黎元安宁,夷狄慕义。
《诗》云:「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今摄提之岁,苍龙甲寅,德在东宫
宜及嘉时,遵唐帝之典,继孝武之业,以二月东巡狩,封于岱宗,明中兴,勒功勋,复祖统,报天神,禅梁父,祀地祇,传祚子孙,万世之基也(《后汉·张纯传》,又袁宏《后汉纪》八,「太尉司空纯上书」,即此约文。)
巡行汴渠诏(十三年四月乙酉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汴梁决败,六十余岁,加顷年以来,雨水不时,汴流东侵,日月益甚,水门故处,皆在河中,漭瀁广溢,莫测圻岸,荡荡极望,不知纲纪。
今兖、豫之人,多被水患,乃云县不先人急,好兴它役。
又或以为河流入汴,幽、冀蒙利,故曰左堤强则右堤伤,左右俱强则下方伤,宜任水势所之,使人随高而外,公家息壅塞之费,百姓无陷溺之患。
议者不同,南北异论,朕不知所从,久而不决。
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陶丘之北,渐就壤坟,故荐嘉玉洁牲以礼河神东过洛漼汭,叹禹之绩。
今五土之宜,反其正色,滨渠下田,赋与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庶继世宗《瓠子》之作(《后汉·明纪》)
经史法戒诗 其七 清 · 张鹏翀
神仙有无何恍惚,黄帝广成但传说。
秦皇汉武慕长生,方士怪迂始百出。
安期卢敖去不来,文成五利徒喧豗,神君未下鬼先集。
世上乌有神仙哉!
蓬莱可望不可即。
但愿人人足衣食,升平乐过华胥国(此戒求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