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诚明论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三、《鲁斋集》卷一○
无妄之谓诚,不欺其次之,此反训也。子思子又以不二体之,又以纯亦不已体之。人之生也,禀此真实,有仁有义,有礼有智,粲然在中,无感不应,是曰诚明。人之一心,孰无知觉?气质物欲,或锢或蔽,必有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物来顺应,不妄不欺,是曰明诚。前篇曰天命,则性在命中;修道,则教在道中。然非诚则命不能立,非明则道不能行。此诚明之可以为纲,而不可以为目。次章曰至诚尽性,此圣人之诚也。其次致曲,此贤者之诚,学知之事也。杨氏学问思辨笃行之说,朱子于《辑略》亦取之。窃意颜子喟然之叹实似之。形著明动变化六字,程子推出于外,承上章言也。张子推入于内,起下章言也。曰成己成物,言所以为教也至诚无息,推而广之,言天地之诚也。至诚前知,与大舜、文王之所以兴相应,鬼神之德与武王、周公之达孝相应。哀公问政章移「修身」一节入前篇之外,举夫子之答问以起明善诚身之义。窃意夫子之言至「其政息」而止,此下皆子思子之言,申言其政之布于方策者,如亲亲之仁、尊贤之义、等杀之礼,其所以修身修道者,皆明善诚心之功。后之人欲举文武之政行于天下者,尤不可以不明善而诚身也。「博学之」以下,又明善诚身之本,所以为教也。曰「诚者天之道」,以释上「诚」字,「诚之者人之道」,以释下「诚」字。「不勉不思,从容中道」,此言圣人生知安行不待明而诚;「择善固执」,此言贤者必待明而后诚。非明不能择,非诚不能固,皆训释之词也。汉儒悉乱于上,岂有纲领未立,而训释已见?本末先后之无序,何足以为典则之文哉!一篇之中,此章为最长,所以舒徐容与,开亮彬蔚,尽明诚为教之义。复赞仲尼道传四圣,德参两仪,以结至诚尽性,其意已足而犹有馀思,其词已终而犹有馀力。再提至圣至诚,开而又阖,浑浑无涯。至圣以德言,推其所以能尽性配天地;至诚以道言,推大经大本之所自出也。盖能知天地之化育无所倚,惟见此诚肫肫渊渊浩浩而已,至此无得而名焉。故结之曰「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言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诚明、明诚两下极功,关键尤严,归宿尤密,无以加矣。子思子之书见于后世者,止此三篇。《大学》发明曾子之传授,《中庸》发明夫子之精蕴,此篇发明自己之所得。《大学》有三纲八目,为易见也,所以为初学入德之门。《中庸》推性命之大原,阐道德之明教,为难知也,所以为学者最后工夫。此篇以诚明为性,以明诚为教,无形无色,无声无臭,所以为尤难知也。盖其胚胎造化,橐籥贞元,理深而又深,辞密而又密,但见其铿锵乎振家庭之金石,雍穆乎开简策之仪刑。盛矣哉,后世不足以追策其遐躅矣!孟子亲受业于子思子之门,性善养气之论,真发前圣人之未发,可谓传得其宗。但其才高气雄,有英调伟论以驾其仁义之具,或抑或扬,奇采振耀,锋铓所向,石裂山摧。虽子朱子亦每叹服其文章何其妙也!然终未能尽涤濯战国之馀习,警悟超绝之意多,而和平醲郁之味䪥。其所以异于战国者,犹以师友见闻之懿而义利王伯之辨甚严,岂可望子思子之文章,自义理根原正面大体自然流出,淳粹笃厚,无一点疵颣之可指?今观七篇之书,述子思子传授之言,自「在下位不获乎上」至「人之道也」而止,乃《中庸》之残章断简也,「动」字之外,更无他语发明此诚。以是知孟子之得于子思子者尚浅浅,后世之知子思子者尤浅也。韩子知孟子醇乎醇,而不知子思子尤醇乎醇也。濂溪周子心传子思子之道于千五百年之后,而得于子思子者反深。其著于《通书》曰「诚圣人之本」,此以性言;次章曰「圣诚而已矣」,此以教言;曰「诚之源」,曰「诚斯立」,此以天道言;曰「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此以人道言。终其书,推明诚之义不一而止,精悫邃密,皆孟子之所未发。呜呼!道无古今,学无先后,亦在乎人之自勉而已。此仆之所以确然有俟乎后之朱子也。
掌祠府帖 南宋 · 郭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二
军府。据府学时中斋生王思文状:「曾大父著作蘋执经伊川先生之门,亲传正学。绍兴四年六龙南渡,行幸吴门,郡侯孙公佑以学行荐,令布衣上殿,奏对称旨,圣语有云:『王蘋起于草茅,议论若素宦于朝,通儒也』。蒙赐进士出身,迁至著作,国史有传。及《语解》、《文集》、《记善录》行于世,有如胡文定、尹和靖、张思叔三先生遗帖可考。陈唯室、曾文清皆门弟子也。前政实斋阁学王先生下车之初,首以吾乡六君子为问,以策于学。念先著作及唯室祠祀未备,绘像,并祠于郡庠,德至渥也。今唯室之孙陈之谅首祈请于判府史尚书,月有奉祠之赐,学有掌祠之职。其他先贤之后亦各有之,独是曾大父之祠缺然有愧。思文蒙前政江府教仅与沾污微俸,得尾殿祭之后。思文一介么么,粗安义分,不敢躁求。靖惟著作门人之后既已得职,傥不控陈,实维暴弃。兹盖恭遇判府、发运、提领、节制、待制、侍郎先生道传孔孟,业绍伊周。幸陶教育之恩,久被作成之泽。乞照先著作门人陈唯室先生孙陈之谅例,帮给使府奉祠职事」。奉前政判府魏侍郎台判库呈一日,继据公使库单子具呈,照得掌祠官月支钱三十贯。十七界官会所据府学掌祠学生王思文申乞帮支请给,奉前政判府魏侍郎台判索掌祠帖呈,仍契勘掌祠俸有无高下。又据公使库单子,据王思文称,见充掌祠,未曾给帖。提督官书拟:「王掌祠据称未曾给帖,然而著作之像既祠于学,则与陈唯室事体一同,合不合照例月给俸,仍给帖」?奉前政判府魏侍郎台判,牒学保明,府司已牒府学契勘去后,今承府学申,继送前郡契勘呈。今据正录直学、乡贡免解进士学生许东发等状申:「蒙送下府牒,为王秘校思文乞支月钱事。东等照得,王思文见肄业本学时中斋,其先世著作见祠于学。今据所陈,欲就使府给帖,支帮月钱。东发等保明诣实申乞,备申使府,取自指挥施行」。奉台判:本学既与保明,合与照朱秘校例支,自六月为始,须至行遣。右,今帖府学,时中斋生王思文,仰充王著作掌祠,先具遵禀状申。淳祐六年闰四月(阙)日帖。从事郎、两易平江府观察推官吴。迪功郎、特两易平江军节度推官蔡。宣教郎、差充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赵。承议郎、添差通判平江军府事余。承议郎、通判平江军府事、暂领府事郭庭坚台押。
按:《王著作集》卷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刘公子翚覆谥议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刘氏传忠录·正编》卷三
覆议曰:自源徂流,而后圣贤之道传;沿流溯源,而后君子之论定。晦翁,学者之师;屏山刘公,又晦翁之师。我宁考褒美先儒,易名曰文,而晦翁之道益尊。然天下知尊晦翁,而屏山之谥阙焉,沿流溯源,君子犹有遗憾。建安刘氏,三世五贤,以忠传家。公,忠显之季子也,天姿卓特,于诗书无所不读,自谓《易》之「不远复」,吾之三字符也。尝曰:「视听而知复,则匪易匪轻,悔吝不生」。故执父丧则哭墓三年,事继母则尤尽诚敬,怡怡于兄弟,偲偲于朋友,修于家庭者此学也。议平寇则使盗不作,论维民则当维其心,经制不恤小而忘大,州县先择守而化令,施于佐郡者此学也。复斋有铭,圣传有论,训诫数百言,文字二十卷,著于文字者此学也。年甫三十,称疾奉祠,屏山之下,潭溪之上,独处一室,自称病翁。或终日默坐,或咏歌自适,弹琴赋诗,考德问业,如是十有七年,安于命义者此学也。以公之学问,蚤夺于年,弗克措诸事业,其天乎!晦翁表公之墓,自叙所以游公门者,具有颠末。公始得疾,晦翁以童子侍问入道次第,公欣然告之曰:「吾道之大,体用之全,于《易》之《复》得入道之门焉,汝尚勉哉」!公之学于是得其传矣。善乎晦翁之言曰:「精微之学,静退之风,足以发蒙蔽而消鄙吝」。非渊源所渐、自知公之深者,孰能语此?太常定谥,有取于道德博文之谓文,宽乐令终之谓靖,其以晦翁之所以诵公者谥公欤?博士议是。谨覆议。
洞霄宫庄田记 南宋 · 家铉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二
《鼎》著养贤之象,凡学先王之道者,皆有养也。自释氏、老子之教兴,学其学者莫不待养于公上,丰其庐拟于校、庠、序,食其人优于俊、造、秀,是于古养贤之义合乎否邪?老子之道,黄帝之道也。羲皇继天立极,肇明伦纪,循天理之自然以为教,因人心之本然以为治,无为而无不为也。老子生于周之叔世,睹当时文弊之极,思返之淳古之上。故其为教本礼而尚德,其为学务主静守一以求之于内,要其成就合于圣人,诚之无为,非诡流俗以自异者也。自汉人以黄老名家,儒者病之,至于今以异端见称。夫岂知黄帝之道传为老子之学,与尧舜同,称之异端过矣。我理皇游情六艺,傍通百家之书,尝有契于神清之旨,故遇老氏独厚,为其近于儒也。洞霄为天下第一,自祥符已有锡田。淳祐间,上特出内府度道士牒赐本宫,俾易为缗,益市常产,以裨赡用之乏。奎画昭回,焜耀于九锁之下。住山孙君处道仰承天宠,治田义兴之野,罄己资,合群力,经度土功,再更寒暑,疆畎乃备,则常丰庄是也。宝祐间,寻被特旨,拨赐长兴田之在荻川者,孙君复率其徒垦辟荒秽,久乃就绪,而朝命有严,俾归其产于蒲泽之暴,更以乌程、归安二县官田申锡本宫。后先五年,重施程绩,费用亿秭,乃克登粟我庾,以篑于成,则万年庄是也。杭人相与言,昔岁资储屡空,官众百数弗克赡。自二庄既成,羽衣黄冠之士来游来歌,不远千里,食者倍蓰于昔,而资用不竭。是虽上恩衣被,而孙君师弟子坚苦不倦,瘠己裕人,其功不可没也。叶赞其事则有王君大年、贝君大钦,皆尨眉皓首,年八九十,道岸萧散,与孙君为山中三老,松间石上,人望而见者以为神仙人。予犹及识之,今皆衰谢,其所建置成就,自当与此山相为不朽。住山郎公道一慨孙君创缔之艰勤,求铉翁为之记,俾后有考,谨不敢辞。然念圣人之养贤与贤者之自为养,实交致而并举。上遇老氏甚厚,学为老子者当知所以自养,食焉而思,知其学所以同于尧舜,毋以异端自处而以圣道自期,夫然后无负圣皇尊礼老氏之意云。咸淳九年六月吉日,朝奉大夫、直宝谟阁、知镇江军府、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节制军马家铉翁记(《洞霄图志》卷六,知不足斋丛书本。又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九四。)。
为:《宋代蜀文辑存》改作「伪」,是。
有宋朝散大夫字溪先生阳公行状(下) 南宋 · 阳少箕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一、全宋文卷八一五五、《字溪集》卷一二
初为科举文,一本理学,不为时尚。丙子乡举,有司拟置首选,而复下之。冯太夫人殁,公益无仕进意。端平甲午,公年垂五十矣,曰:「进取非吾愿也」。女兄引龙潭居士责望意勉之,强而后可,遂冠乡选。庚子,类省奏名,公泣曰:「禄不及亲,乌足为荣。姑罗青衫,以酬先志足矣」。怀敕五年,退居不调。樵隐余公玠闻其学其德,檄分教广安,而以昌州酒正寄绩,然非公志也。故谒谢有诗曰:「一名绊脚真成笑,五载弹冠尚觉忙」。时郡境旱,公条弭灾事,以十自悔为劝,时守赵君汝廪倾心焉。境内啸聚相扇,众不下千,首恶谋掠府,公劝以计执之。有欲营救者,公曰:「除恶务本,若渠魁罔治,患其已乎」?乃置之法。贼之系狱也,告匿赃家白金者累千计,公白府曰:「贼未刑有證对,犹惧蔓延,况已刑乎。若穷诘,必殃无辜。纵得赃,阃台将以郡利其财而入之罪也」。守悟,举牍焚于庭,人情乃安。公又请榜谕乡邑,凡能捕寇,以赃代赏。胁从之人能斩贼首以告者,除罪行赏。由是佩犊之风稍息。公尝鞠囚,有杀妻自诬者曰:「盗杀吾妻若子。里正惮追捕,冤久不获伸」。公察其文辞,视其衷,服犹有血污,公白府审鞠,遂伏辜。是岁歉,而阃籴不免焉。公曰:「当于不得已之事,求得已之策。请先量户产高下,均敷籴数,然后分委仁廉之官体访旱荒。如一分旱,则十分免其一,馀视旱之轻为差役」。籴办而民无怨矣。郡庠规矩,一本白鹿,先德行,后文章,尚理致,黜浮薄。时学廪久乏,核积弊,乃沛然令官俸给悉举以俾掌计。比还故里,朋旧候诸途,睹敝箧中,尚不满千钱。大阃继檄大宁秋官,公不得已承命。过瞿唐,赋曰:「可奈红尘飞白羽,不容黄叟卧青山」。暨至官,有丽于狱者,公于其始至之初,引问矜恻,以诚信开谕之,人无不感悟,以实情自达,故未尝施一刑而狱具。由是案无淹滞,千里不冤。赵侯汝廪寘公郡幕,遇数十年盘错之讼,公一再翻阅,不一二日之间,明辨剖决,迅雷不及掩耳,而予夺无不得情。吏无所容其奸,民不可施其嚚险,健讼之徒皆相告曰:「阳公廉明,事一经其手,则他日无复措翻腾之辞者。吾曹谨毋以讼至公府也」。时掌秋纳,公辟其场,广数十步,令纳者聚米其中,植旗以识而退,毋喧嚣纷争。然后探筹呼名,纳者始得入,令自概量,自入仓,胥吏但于场外唱筹书数而已。从前转移输纳之苦,填拥抄撮之患顿息。公职教黔中,其教以讲学为本,课试为末。择乡老之有望者,悉加尊礼以仪,后进由是逐末知本,尚吻者革心。黔之文物,至今彬彬然也。黔民火种刀耕,禾仅充腹。阃例行籴饷,公请蠲之,以少苏民力。岁霖潦,公以书诣府曰:「千里之地,无土稔金穰之證,有木饥水毁之灾。虽天心未必非仁,然人事尤当加勉。窃谓赋敛致沴之本,除常赋外,悉宜蠲免;讼狱致沴之由,除重辟外,悉宜疏放;力役致沴之端,除城缮外,悉宜停罢。灾伤之处,悉宜加体量;艰厄之家,悉宜加优恤。古者水旱皆祷于社,非但索之绀宇琳宫而已」。太守王公谨礼纳其言,嗣岁书有年,来牟生于芹宫,三歧一,两歧二,守归美于善教所召,诗载郡谱中。公在端平初,万里寻师入京。时端人正士布满朝廷,皆天下人望,而未有建明。乃以书谒平斋洪公咨夔,略曰:「朝廷有正心诚意之君臣,则天下有正心诚意之善治。厥今在廷之臣,正心有言,诚意有言,《中庸》、《大学》之外,洗心以《易》,又有言。君臣讲磨不为不至,然求之治道,则吏不免于贪鄙,士不免于浮薄。民力困匮,军实隳废,循至楮币日轻,货泉日竭,中外岌岌,末如之何。推原其故,则制度纲纪不立之故也。夫乱生乎小人,治生乎君子,是理也,三尺童子皆知之。曩者大往小来,天下之不治,无足怪者。今也端人正士云合辐辏,相与聚精会神,兴利除害,既逾年矣。天下举手加额,引领东望,计太平之在旦夕也。而害日以生,弊日以甚,天下善类皆窃叹而疑之。其间不肖者,往往指以为经生学士无益于人国,而小人遂得以幸君子之罔效,而肆其诋议之口,其机甚可畏也」。平斋称叹,问以当世之务,公对曰:「今朝廷虽有用君子之名,而无用君子之实。所谓用,只在用得着用不着尔。晦翁云:『汉武若用董仲舒为相,汲黯为御史大夫,是甚次第』?今时那有此差遣耶」?尝上鹤山魏公了翁书曰:「今日大开斯道兴起之一大幸会,而亦伏斯道消靡之一大危机。圣天子躬亲万几,愤积年憸壬之蠹国,一切扫去,尽收召名德宿望,儒术老成之士,布列朝宁,侧席倾心,希冀太平,此斯道兴起之一大幸会也。然一二年间,弊日益甚,治日益远,上之心苟厌且疑,则小人乘间群起而投之,岂非斯道消靡薄蚀之一大危机哉?尝思今日之事,不患天下之积弊靡而深,惟患士大夫之积习专而忌。专则任己意而常失于私,忌则忽人言而易违乎理。所以君臣上下,竭思尽谋,而弊终如故。此无他,未能公天下之心也。今日之事,岂一智一能,一手一足所可为乎?高宗中兴,虽得一傅说,而旁求俊乂,必合天下材能,此所以为傅说;成王守成,虽得一周公,而常任常人,必合天下之智力,此所以为周公。圣人之心,何一毫专与忌之有哉」?上淮东帅信庵赵公葵书曰:「窃闻胜不可有矜心,负不可有沮心。胜者负之所倚,负者胜之所伏。一胜一负,皆有机焉,惟善于用势者能识之耳」。上淮东帅西岩杨公恢书曰:「知一心与天同其大,而天下之事不足为矣。夫万事根于一理,万理根于一心。是人之一心,统万理而应万事,其大与天地等。世之人不知大其心,徒汩汩于事,事日以众,心日以小,屈于嗜欲,屈于富贵,屈于贫贱,屈于患难生死,纷纶杂揉,莫知纪极,盍亦以天地之大立其心哉」?时洛帅既还,公是以切切言之也。时楼山李公鸣复为中执法,倒屣延公,问以时务之要,公对曰:「窃闻庙堂在恢疆,愚以为所急者在厚根本。士大夫积习私欲,渐染成风。朝廷戢贪训廉之诏虽屡下,奈何此弊疣痼三十年矣。夫在位者,刚恶与柔恶均为害民,如欲天下平治,在乎守令得人。而择守令,又在乎监司得人。盖守令者养民之本,致治之基,监司则又守令之表也」。楼山极叹服。淳祐丙午,上克斋游相国书,略曰:「扶立世道,开物成务,在乎士大夫之心。今日士大夫之心何如哉?物欲疣痼,而正谊明道之心隳;声色薄蚀,而好德乐善之心隳;己私蔽塞,而由行天理之心隳。前日之心皋、夔,今颠沛而共、驩矣;前日之心夷、齐,今好乐而桑、孔矣。滂、纲不廉察,龚、黄不抚字,颇、牧不战斗,下僚委吏莫肯官官,抱关击柝莫肯事事,上下小大暧昧掩覆,苟且朝夕。间有以效官振职称者,不过总于货宝,为身之防,岂真立其心以为天下国家哉!廉顽立懦,暴者畏而戢,贪者耻而革,一赏百劝,一威百惩,在相公一心主乎至公至正,终始惟一,以要事功之必成而已矣」。上内翰沧洲程公许书,略曰:「吾夫子道可兴周,其答仲弓之问政,以举贤才为要;于子游之为宰,必以汝得人为急;至于臧文仲知展禽之贤而不与立,则以不仁斥之。使夫子一日而得邦家,其为治不过如此。孟子生于战国,尧舜亲贤之说,任贤使能之说,贤者在位之说,反覆不厌。功利横流之冲,盖知为天下立道,为万世开太平,实在乎此」。上渎山谢公方枚书曰:「太子天下本,所以系属人心而负荷大器者也。君子小人之进退,即阴阳消长之大机。阳过而亢,则阴之生也必壮;暑炽而炎,则寒之始也必烈。《大壮》四阳浸盛,圣人乃以壮于前趾为忧;《夬》以五阳决一阴,《大易》深以壮于頄为戒也」。上艮斋左史刘公应起书曰:「天子以史为友,虽万乘之尊,未有不须友以成者。而必以史氏为之,岂非资其直谅多闻,忠告善道,辅吾仁而成圣德也欤」?公寓夔门时,旱暵为灾,谓夔守曰:「淳祐丁未,钱塘旱,朝廷遣官诣天竺灵隐请祷。愚尝曰:『每思今时水旱凶荒,率诣琳宫梵宇。此季世俗习,自东汉佛老之教兴,方有此事。但因仍既久,人皆以为当然。夫释老之奉,间亦偶与雨旸之机相值,岂真可倚恃者哉』?时读《云汉》之诗,反复宣王救旱弭灾之道,尝为书曰:『君者天地之子也,民者天地之心也。世未有为子而不知父母之心者。今湖港枯涸,此君德之未洽,而民不被其泽也。井泉枯竭,此国脉之不纡,而民不遂其生也。草木枯槁,此邦本之不繁,而民不被其养也。旱既太甚,乃不咏《云汉》之什,以侧身修行,爱民畏天,骏奔走者不适方社群望,而适天竺灵隐。披缁衣黄者流,群行通衢,顷而片云忽兴,则曰此和尚雨也,甘泽霏溦,则曰此观音雨也。抑不思桑林祷旱,云汉遇灾,果如是乎』?大率《云汉》之诗,以侧身修行为本。至于祷祈,则曰:『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又曰:『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则惟以祭为重,而不靳于圭璧牲牷之用。此事天以实不以文之大训。《周官》荒政十二,无非便民之事。至于索鬼神,则以祭而享之。盖鬼神者造化之功用,雨旸实其所司,于佛老乎何与?今既已请祷在寺观,不可改也已。宜恪恭祀事于社庙灵享,庶几反本合礼,可召至和。若责己省咎,举行荒政,则公必能讲求之矣」。又与当途书曰:「窃思居今之事,在上者以知言为难,在下者以进言为难。人藏其心,不可测度,言固难知也。然贵贱分而意向异,进言亦未易也。士方未达时,碌碌亡奇,与稠人为伍,往来郡邑,出入乡井,人莫畏惮而肆其所欲言。闾里之诵说,四方之传道,交游识知,相与把臂促膝,共谈当世,凡民情休戚,吏治善否,讼狱争斗,是非曲直,与夫府史胥徒邪正善恶,咸得其实,胸次豁如也。一行作吏,此事大不然矣。前日之与我伍而无畏惮者,疑忌矣。前日之忠告相与谈议论辨者,缄默矣。闾里之诵说,四方之传道,不接于耳矣。昼坐厅事,夜居邃室,郡邑乡村,不可得而出入往来。凡民情政治争斗讼狱,府史胥徒,其休戚利病,是非曲直,善恶能否,皆无自以得其实。虽孜孜求言,汲汲访问,百虚而一真。至于闺门之内,堂陛之间,亦将伺候颜色,嗫嚅委曲,而不以实告。其故何也?一者分位有间,恐致撄拂,招愆咎,而不敢言也;一者利害所关,恐生是非,召仇怨,而不肯言也;一者务为掩蔽,欲倚权势,窃威福,而不复言也。此三者,今世之患,疣痼坚积,牢不可破。欲以言取人,以言决事,以言立政责效,岂不难哉!然尝求其说而得之,大抵君子之言主于义,小人之言主于利。君子之言公正明白,诚实洞达,言为善,言积德,言循理守法,言长虑远计。其偏为鲠直激烈,古方执一,要皆归于义而已。小人之言,私曲将顺,柔佞机巧,欺诳覆护,言击搏,言掊克,言违理越法,言一切计较。其甚则为侮玩凌僭,暴横把握,要皆趋于利而已。哲人洞察,如见肺肝。间有效力似忠,输款似信,随意似顺,承风旨似勤敏,任仇怨似了辨,伺意旨似机警,应烦缛似忍耐,不过伪为足恭,可暂而不可久。上之人少有惑焉,根脚轻挂,则圆机便捷,随吾之忿懥好乐而肆其欲者,无所不至矣。伊尹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此辨君子小人之大法也。孔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此察君子小人之要机也。孟子曰:『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去之』。莫非精思极虑,熟究详观,求以得夫君子小人之真,而为去取之决。果能此道,天下事何往而不理哉!窃思方今一路一州一县,治少乱多,日龌龊而日彫敝,皆根原于上之人不能尽知人而官之,官不能尽知吏而任之。能知监司,则一路清。能知牧守,则一州治。能知县宰,则一县理。而监司、守、令又以知吏为难。官无吏固无与任事,而不知吏亦所以败事。吏无廪禄可资,无庆赏可慕,其日夕给口腹,肥妻孥者,率皆取之于民。而其所以得行其所愿欲者,莫非蒙蔽聋瞽,欺诳媚惑致之。士大夫以藐然一心,当众枉纷遝之时,纵有十分聪哲,未能尽烛。况骄惰懈弛,人欲胜而天理微者乎。当今大务,只以贤材类进为急,须是在王所者无非薛居州,而布列有位,散之郡国,棫朴薪槱举皆吉士,然后可以美新善治也已」。淳祐三年二月,天子命余公玠谕蜀,公条十二事上之。一曰控扼形势,二曰防遏间道,三曰信赏必罚,四曰吊死恤孤,五曰训练士卒,六曰聚小屯,七曰精明间牒,八曰行反间,九曰革籴弊,十曰清浊流,十一曰招贤士,十二曰读书治心。季年,边将有不能运掉者,公以书遗之曰:「今日之用蜀,不难于靖乎外,而难于靖乎内;不难于一乎人,而难于一乎天。天者非高高在上之谓,乃事务当然之理也。为大公,为至仁,根诸心,见诸事,措则正,施则行,惟在乎识见之明。持守之固,动静作息,举无非天,何人之不信而从,何患之不弭而息哉」!「至不一者人,所至一者天,则日用常行,尤不可不于公与仁而加之意也。公者存此心之理于事物未应之前,而使无一毫之或私。仁者推此心之德于事物当应之日,而使无一物之不爱。好恶喜怒得其中,仁也,亦公之布也。赏罚予夺当其节,仁也,亦公之发也。用舍建置合其宜,仁也,亦公之推也。故以是而抚军颁廪,轻重视功,必无赏轻之忧;以是而诛暴禁乱,小大当罪,必无罚偏之怨。训练精,号令明,威信立,而仁达乎军旅矣。以是而恤民,赋敛徭役,得时之宜,劳来还定,惟日不足。壮者安其业,老者得其养,鳏寡孤独废疾举得其所,而仁达乎田里矣。尊爵厚禄,言听计行,以尽用贤之仁;饩廪称事,旌淑别慝,以尽使能之仁;搜举遗逸,招徕俊杰,以尽举材之仁;穷理尽性,以达仁之奥;清心寡欲,以端仁之本。念念公则事事仁,纯而体之,天而不人,一而不二,则可以位天地,可以赞化育。彼异己者,盖将冥然天运而窅尔神化矣,顾何为而不诚哉」!时岁丁巳,金人谋大举入寇,公遗蜀幕书曰:「边患日起,当勉劳将士,厚加赏赐,使之同心戮力,以逸待劳。商周弗敌,一和而已。彼张皇声势,千撼百摇,知不可动,师老欲还。因其困沮,合我整锐而蹙之,则事功可立。切不可以小队遏截,彼已尝试,必有深备。今之所以活蜀上策,全在士大夫悔吝自新,同心戮力,而熟玩非常之变。巧愈甚,贪愈深,可胜慨怅。孟子有言:『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风俗枢纽,关系局势,更新之初,诚能革伪刬雕,戢贪砺玩,以慰军民之望。其间钱神铜臭,梱载丰橐,不恤国事者汰之,庶遗黎膏血,不致百漏千渗,则蜀事犹可为也。今既数月,而寥寥无闻焉。其差强人意,惟戊、己建置数事而已。若只包裹牢笼,务息怨谤,则栖苴枯稊,日益暵修,不待回风震薄,而先自颠拔矣。今之制阃,托虽重之重,而有可以反重为轻之理;事虽难之难,而有可以转难为易之机;势虽危之危,而有可以易危为安之道。今之所急,在洗濯士大夫之心。将军建置矣,粮饷措画矣,独士大夫无所激劝,泄泄沓沓,糜烂如故,深可叹也夫」。约正黄君应凤持节东宪,公贻书曰:「喜知荷天之衢,方将坦夷四达。惟至理融明,定方凝固,超然大观,一毫无以动其心。爵禄可尚也,而不可贪也。富贵可有也,而不可怀也。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不可忘情也,而不可得我而为之也。称夫人之善,誉德之辞,可闻也,而不可好也。异我而是,舍己从之可也;同我而非,反己违之可也。可行则行,可止则止,无必行必止可也;可进则进,可退则退,无必进必退可也。万事纷纠,而一念真正之不移;万虑交集,而一心贞固之不易。人欲至此消矣,天理至此安矣,学力至此定矣。君子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所以处大过者此也」。景定甲子,节使夏公主西事,两镇节相吕公俾炎卯与幕议,公酌而诏之曰:「今蜀人心怒敌思奋,此敌运将衰,天道好还之时也。在上者明赏罚,公意见,则闻风兴起,在在皆兵。昔之反戈者,必倒戈而从我矣。但当拯弊大坏之馀,葺理耕屯,难计近效。宜急遣锐卒抄敌粮,分番迭出,使野不能耕,足不得逞,然后以重赏致其渠元,以间谍携其心腹,伺衅而动,我得以制其命矣」。公心乎忧国,论事切中时弊,而志恬退,不以利达为心。擢第三十年,诺仕职教才四考。年踰六十,即退休自适,隐居求志。蜀阃建学,宸奎赐「明心」二字以淑人心。活安文公复之实长堂事,邀公振铎,因谢曰:「曩闻度㬊二公教以天理人欲界限,十年服膺,斯之未信,何足为人师耶」?一时当途嘉公廉退,樵隐余公玠则以学博修行、恬于进取荐,学斋史公绳祖则以蕴于学识、无所竞絿荐,梓部使杨公令式以学问渊源、允为师表荐。公视之澹如也,因致书文活庵曰:「此事恐一溺官海,把握不牢,不无俯仰驰逐之迁,需首观颐,失此良贵,秖深战惧而已」。先是,公虽奉辛丑进士敕,而告身印纸,略不复问。岁丙午,季子炎卯入对,访得之以呈。公欲挂神武冠,适大参橘洲姚公希得为郎,阅考第仅四书,曰:「是未可及泉」。勉令在调。注绍庆学官以归。己酉,较试忠南,衡文别省。阃帅畀举改官,以侈得人。公辞曰:「岁迫崦嵫,冒颜职教,第以为纳禄之阶,冀得赠典,光九原而已。安敢更希异数,以速官谤。明公风舟共济,才俊满前,效智效力者不少。今公车之荐,首及陈人,非吾愿也。乞收回荐牍,改俾时髦,俾衰朽得与鸢鱼共乐化机鼓舞中,如受赐也」。樵隐曰:「世道奔趋,而廉退如此,可无崇奖以砺浮俗」?议闻之朝,且致养老尊贤之礼,公固辞。有劝以荐牍授季者,公曰:「不用则已,又安敢龙断耶」?黔教及瓜,守固以京秩荐,且以任赏增秩保申。公辞之不就。会郡贰阙人,守以阃命俾公摄事,公曰:「年老漫仕,大失本心,觊读遗书。荐剡不受,次任不图,非伪也。且明公以愚不为庸谬人者,谓其恬退也,谓其廉也。今举不就,任不图,而恋恋摄官,可谓恬退乎?所当有之爵禄,不贪不嗜,乃营营于垂满之日,可谓廉乎?心口日日林泉,而手足身体尚徬徨庖俎间,其为人贤不肖何如也」!守不能夺。今吏部左曹刘公叔子守涪,会职教有阙,书曰:「昔伊川代大中贻书宇文中允典汉州学,有云:『贤者以类至,惟贤能致贤』。某学伊川之学,守伊川传《易》之地。执事高迈宇文。今学掾虚席,多士愿执经焉」。公辞曰:「尝读《易》至『亢龙有悔』,夫子系之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是以动而有悔』。夫亢龙本无悔,只因动便有悔。则当亢者,宜静不宜动也。《离》之九三曰:『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是耋耄之年,只当投閒自乐,不可复有希望也。《豫》之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夫子象之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是乐不可极,人贵知变,不可冥然蒙蔽而漫不知止也。《蛊》之『上九』以不事王侯,不累爵位之为高。《易》之『上九』以肥遁超然,心无疑顾之为得。《否》则迷复之凶,过涉之凶,《震》索索之凶,有不可胜言之悔矣。某视形桑榆,佩诵圣训,率履不越,投閒置散,不求仕进,炳炳此心。若已致仕而复求仕,已挂冠而复弹冠,立心勿常,莫大于此,不敢闻命也」。古愚余公晦帅蜀,致礼来聘,公曰:「明公于艰危澒洞之中,不惟军旅之尚,而弓旌四出,不遗衰朽,高谊薄日月而齐盖壤矣。向蒙度、㬊二老教以明理欲界限,服膺久矣,斯之未信。只宜安分自适,委顺俟命,实非隘轩冕,轻后学以为高也」。黔南去官,居休之五年,二子请曰:「既巳投閒遗世,盍以请老闻,庶可荣祖祢」。公曰:「以退休求进秩,是利而为之也」。吏部使者黄公应凤以闻于朝,加升朝官,赐六品服。公不以为喜,因答湖北漕使袁公鼎东书曰:「投簪之请,非愚夙心。顽辈徒知光泉壤,而不思挂官得迁,大是贪名。来教乃谓某有馀不尽,留馀地以遗后人,此论未安。夫积善之家,必有馀庆,道理自然如此。而积善者,初不觊其有馀庆而为之也」。答侄昂书曰:「乾健之学,安敢如此。但拳拳自勉,希见此气象而已。所谓肥遁,岂易言哉。吾实志嘉遁而未能者也。夫肥遁是合下超出利名,不与世相接。我则身场屋,取科第,但见世衰道微,慨然投簪。嘉且未能,岂肥也哉」!大监奉使程公逢辰以礼币寓招隐意,公曰:「某闻虽晚所学,粗知体用。窃尝谓文公作《小山操》,正为素隐者设。某又安敢膏肓泉石耶?第违师三十年,乌头力尽,病痛百出。加以衰朽侵凌,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分当置散,于表仪乎何有?请辞」。有劝公俯为当途一出者,答曰:「吾非沽名以为恬退也。惟日汲汲于此道,恐岁月之不我假,决不为枕石漱流素隐之事尔」。大使常斋蒲公泽之继廪致饩,尊养有德,辞曰:「方庚癸急呼,焚竭已尽,捐不急之费赏功,犹惧不既。散官长费,不知几披坚执锐者之禄?顾愚何人,敢蝗太仓乎」!景定庚申,以建青宫增秩朝奉郎,训辞曰:「一有元良,万邦惟庆。赐为父后者爵一级,汉制可考也。日者青宫肇建,缛礼崇成,馀庆溥将,燕及人老。以尔有子列于朝籍,式敷殊渥,以劝天下之孝。《诗》所谓『永锡祚胤』者,朕庶几焉。往服宠光,益绥寿嘏」。公谓炎卯曰:「我久避荣名,而异数迭至,非予本心。然君恩也,其敢辞尔!尚勉之,期无负国」。甲子冬,理皇升遐,公号恸曰:「吾家蒙国恩深厚,第衰耋不能致毁,莫尽臣子之孝」。乃辍食啜粥累月,书谕子侄之仕者取则焉。公尝曰:「义利之间,即君子小人界限。只争毫发,便判天渊。切须辨别得精,判断得力」。亲党邓清溪选之宰江津日,邀公与偕。暮夜有袖赂求转语于邓者,公拒甚坚。乡人自壁间窥见之,出抚公背曰:「今而后信君之节」。丙申敌难,邓寓镒金于公。敌退,归璧焉,邓就以馈。公辞曰:「始寓以义,终馈以利,可乎」?官于广安府,有吏当罪,以白金十五斤祈哀。公坚却之,且以语同列,或曰:「盍举以闻」?公曰:「吏犯法,以贿求救,吾固不可受。若举金以多其罪,吾不忍也」。守闻而贤之。丁酉敌难,豪右率寓物郊舍,有散失者,责偿甚横。公所丧实多,寓人惶惧请偿,公艴然曰:「敌至之初,性命且不保,赀财岂暇顾耶?今敌退而命茍存矣,又欲徵赀财,吾实不忍为」。一乡咸称长者。公处己一以俭为德,官黔中,衣一褐以禦三冬。有以皋比献者,辞曰:「吾夜卧一破帐,昼坐一胡床,尚觉不安,焉用是」。生平所储,惟书数卷,琴一张,箱囊不贮资。门人束脩,悉以赒困乏。友人王济之赠以诗曰:「阳子穷居在颜巷,有田一廛宅一区。师门立雪得心传,归来兀兀哦古书」。子妇时以鲜丽甘旨为奉,公辄涕零曰:「先世艰难积累,以到于今。我事亲时,居贫养薄,丧葬之礼,悉从俭约。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此终身大痛也。今吾父子一家,诞受好爵,天又使我享兹永年,长稚团栾,蔬食菜羹,已为至足,何敢自吾以奢启后人乎」!子妇举贰膳常珍之礼以告,竟却不御,因手书训俭数条以示戒云。公因游荆楚间,僦居白水,掩关玩《易》,训二子曰:「蜀祸如此,吾三世全活,岂非天耶?宜谨操修,使对越无愧可也」。公尝谓事亲者不可不知医,良医济人,功与宰相等。壮岁即博极其书,凡亲识有疾者,躬治汤剂,虽小夫猥居,皆亲往诊视毋倦。好倾囊以实笼药,以疾告者辄予。有疲软患,当用参附丹砂,公为之分剂必诚。或曰:「彼贱尔,公待之如此,祇损之福而益其疾」。公曰:「不然。残疾颠连,民吾同胞,药可活人,何分贵贱」。尝编类《本草集方》,积岁而后成。晚年取《活人》、钱氏等书,精加较定而为之證辨曰:「吾不能以道济斯人,且愿以此少施活人之功尔」。公文章皆胸中道义一派流出,故平易而造理,不尚奇怪,雅好谪仙诗体。读《击壤集》,曰:「诚是洒然快活。然有康节之心,则方会如此。不然,有弊。终不若学孔、颜、曾、孟大中至正快活无弊也」。公幼时习书,作山谷帖,中岁善晋体,遂臻其趣,自成一家。垂老,细字楷书,无一行草。公至诚尽性之学,表里无间,险夷一节,终始惟一。其动容也,色庄而辞温,坐端而行舒,喜不动心,怒不形色,粹和之气,盎于面背,皆此诚之形著也。望其仪,听其言,虽有鄙吝之心,不复萌矣。乙未,舟过小孤山,风怒浪骇,舟中失色,有哭失声者,公神气自如。侄存庵同舟,问其故,公曰:「患难起于瞬息之间,惟存诚俟命而已。妄生恐怖,何为也耶」?丙午,过瞿唐,舟几覆,公安然巍坐。抵岸,炎卯问:「伊川心存诚敬,与释老不若无心之言何如」?公曰:「心岂可无,必有事焉是也。事者,程子诚敬是也」。尝苦疮,与侄子讲论不怠。二子请少休,公曰:「痛自是疮痛,于吾义理之心何与耶」?公教二子,先自洒扫应对,慈爱恭敬,迨有馀力,然后学为书数文章。每以服劳之事加之,仆隶代焉,弗许也。门人以问于公,对曰:「古之教者,歌九德以和其声音,诵六诗以和其性情,习六舞以和其气脉。后人仅惟诵诗读书,虽咏歌之遗意,而所以教者,不过以为絺章绘句之具,大失古人歌诵之本心。至于乐舞之教,则千载寥寥,不可复闻,此人才之所以不如古也。夫幼小之时,茍不服劳执事,周旋曲折于恭敬揖逊之间,则其心中既视小学以为浼己,敖惰之所养成,气质之所凝定。比其既长,其不动肆于礼者几希。而乃欲使之收敛其身心,以造入乎致知格物之学,明德止善之归,不亦躐等而捍格哉」!暨冠,举龙潭居士所定《冠礼》,参之文公《家礼》而醮之曰:「循天理,法祖先,读书探道,此吾之所望,而为人子者之所当勉。吾不过择贤师,求益友,以尽吾为父之道而已。而汝之贤不肖则天也。魏徵有言:『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吾于汝兄弟,则愿为慈父,不愿为严父」。避地累年,箪瓢屡空,戒二子曰:「夫子言:『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孟子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要在此用力,慎毋以患难厄穷丧良心」。又曰:「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当思所以穷而不失,达而不离处,而深体认之」。有劝公俾二子为养生计者,曰:「然。但看孔门师干禄,须学稼,赐货殖,宪贫颜空,圣人当时之所与者谁欤?后世之所称者谁欤?且圣人岂不为养生计哉?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则其所计者,盖在此而不在彼也。向闻紫阳门人徐毅斋云:『学者须要咬得淡菜根,此中是一等真药』。㬊莲荡云:『疏食菜羹,吾人之常』。至哉论也」!尝曰:「先世积善百有馀年,宗族后人多有贤哲。只要勉学力行,诣彼道真,入见圣贤,了当己身。复以传子孙而及他人。此亦仲尼、颜子乐处一件事」。又曰:「后人之贫富贵贱穷达,吾皆不以为意。惟立身行己于两间,能为天地干事,有益斯世,进学乐善,与前贤为徒,则所望也」。又曰:「士当顾諟天之明命,贫贱富贵,得丧存亡,皆天所以命于我者也。知天之所以命之,则当知所以安之」。又曰:「遇顺境不必喜,令人志满而骄;遇拂逆不必愠,令人志慊而怠。明道不计功,正谊不谋利,诚为可法」。长子少箕、从子昆醴、族孙恪、义方,后先类省奏名。壬戌入对,同时唱第。公曰:「今方见祖先积累深远之验,而后人继踵为善之实。然不可以此而自满假,要当愈勉愈励,付成败利钝于自然,方是圣贤用心,庶几天道之福善者可保其有衍未艾也」。台阃为炎卯发举,以旌平反,公戒之曰:「举之有无,当听之自然。人生天地间,能与三才办得事,便是不负盖载生成之恩,如何去向上徼觊酬赏。但亦有报应道理,然决不可存在心中,便有私意少间,便有得则喜,失则愠的血气生出来矣」。炎卯滥恩叨五品,列男封,公戒之曰:「爵秩日穹,益务卑牧。在上不骄,以长守贵。制节谨度,以长守富。官弥高而身弥损,爵益进而行益谦。圣人格言,汝则行之。更当念天地祖先扶相我家,以至于此,何以报之?祭祀烝尝,此只外心。要只大著胸襟,尽循天理。不可容者容之,不可忍者忍之,不可能者能之。以忠君为心,以子民为念,饬己爱躬。使俯仰隐显,毫无愧恨,则穹爵厚禄,又不足进,而日积月累,自然与天地相似。功名富贵,可有可无。毋徒以禄养,当求以志养,此父之所责望也」。凡诲子弟宗族,皆随其才器而语之。今各集训辞成编,以传后人。公寿而康,终身不曾扶杖。年七十四,卧病累月。《病间》诗曰:「识个凝阴消又长,喜些真火熄还生」。至是发童者茁,齿脱者儿。岁甲子,少箕调官归,筑室于桃花源之黄溪,公就养焉。每良天佳月,亲朋往来,迎候引觞,赋诗讲学无倦色。鹤氅角巾,编《易》张琴,水边林下,行吟坐啸,乐其自乐。《守岁》诗有云:「从儿豹变当斯世,喜我鸥閒著此身。学《易》假年天若许,横书长作傍梅人」。年八十,谓二子曰:「吾夜寝惺惺,澄神静虑,以观万化之变,所谓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者,庶几近之」。又曰:「我思先圣尼父德配乾坤,功垂万世,得年七十有奇。先师晦翁心传圣贤之道统,学诏万世而无穷,亦不过七十有奇。祖先之高年者,止七十有七。自计吾年加之以闰,则去九十将不远矣。何以得此?日夜惶惧,不敢康宁。只是此心无刻不在圣经,念念与义理不相释,而万事不足以动吾方寸。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如是而已」。丁卯中元,公作歌示儿,略曰:「白尽蒹葭,衰从蒲柳,我只松筠节。君民尧舜,老翁揩眼,勋业每燕居」。申夭子孙娱侍,则缓酌微醺,命炎卯鼓琴以写真乐,因曰:「每常讲亢龙,只是说过。今亲履之,但心神虽健,而所学不加,虚度光阴尔。勉为善以绳祖武,答造物,则在汝兄弟。若曰寿康,吾安敢比望五福耶」?亲旧升堂,请质所疑,尝恐尊者坐倦,少选辄辞。公命留,训诲谆切,语极微妙,则欣然命觞,亹亹终日,或至夜分乃已。是岁,公年八十一矣。揆度前七日游涂山,矢词吁天,备述滥膺五福,莫报劬劳之意,拂石漱泉,逍遥累日。公平生于《易》学用功最深,《乾》、《坤》以下逐卦,各有问答。独《未济》卦未尝出口。从子昴至是疏《未济》之义以请益,公乃书曰:「上经之《坎》、《离》,乃全体之《坎》、《离》,而《坎》在《离》上。下经《未济》之《坎》、《离》,乃分析之《坎》、《离》,而《离》在《坎》上。夫坎离交则天地生物之功由是而成,坎离不交,则天地闭物之功于此而息。古今盛衰、得丧、存亡、死生、昼夜,皆不出乎此。天地一阴阳也,人物一阴阳也。阴阳一气也。理反元气不反元。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十月甲寅朔,筮遇《未济》,顾谓炎卯曰:「此是上下经六十四卦之终。夫子言物不可穷,是以理而言。然天下之物,未始有不穷底。未济男之穷,故受之以《未济》终焉。终穷二字,亦太明白矣。吾寸心昭昭,自见得死生昼夜之道,盈虚消息之理,皆是自然,更不以动心矣。汝徒期我高寿,爱亲真情,自是如此,然望实不到也」。因偶书曰:「白云无心閒渡水,清风何意自开花」。闻友人赵公景纬除宗卿,侍经帷,致书曰:「方今内修政事为第一义,宜体和靖守其师说之意,而接续吾师性善开陈未尽之学。性善道传正宗,职跻礼侍,犹未有谥。此门人事也,吾友其图之」。先是盛山克复,戊午,王师大捷于宁西,公曰:「国之福也,蜀證其瘳乎」!乃为诗入贺制阃,备述丙申以来蜀事之艰。公忧国爱君,尊师尚友,盖殁身不忘如此。己未感异梦,呼子孙,竟日欢欣。越辛酉,炎卯被旨护别省,悲涕不忍离侍。公诏曰:「君命也,不可违。明鉴裁,公去取,为朝家得人,即忠孝也,焉用作儿女态」。时亲朋云集,登省者咸升公堂。公连日谈论,起居如常时。癸亥,子妇诸孙问安,公正襟兀坐曰:「夜寝甚适,神思极清,肢体无恙」。乃呼诸孙娱于前,且诏家事甚悉。语既,忽作謦欬声。左右请问,不应,则溘然而逝矣。呜呼痛哉!不肖孤弟兄叩地号天,百死莫赎。长逝之容色,虽仅及见,而永诀之训辞,不可得闻。宇宙有终,哀痛无极。然后知前日《未济》之旨,乃绝笔之书;忠孝之言,即终天之诲。怆距摧裂,尚忍言之。公享年八十又一,积官至朝散大夫。其书有《诗辞》一卷,《讲义》一卷,《图象问答语录》一卷,《书说》、《中庸说》、《辨惑正言》、记序题跋、《家训》各一卷,《易正说》二卷,《本草集方》一卷,藏于家。越明年戊辰二月丁酉,合葬。痛惟少箕、炎卯,罪未即死,躄踊涕血,谨识吾先公生平行与事之不可泯者,姑叙梗概,以告葬于同盟。茕疚荒迷,脱略不次,惟不敢一辞溢美,以取诬亲之罪。咸淳丁卯冬十二月,不孝孤少箕、炎卯泣血百拜谨状。
澹山岩 南宋 · 文子璋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舟舣澹岩前,岩扃不记年。
台高先得月,石透可通天。
洞古依禅刹,碑残纪昔贤。
胜游回首望,林麓锁云(自注:景定甲子仲冬,蜀东如斋文子璋自道之吉,舣舟岸下,挈家来游,男起传、道传侍。)烟。
按: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三五
浯溪 南宋 · 文子璋
漫郎直笔老文□,太师□(《金石补正》疑作结)字尤卓荦。
天然二妙刻苍崖,墨本传来重和璞。
三年流客居潇嶷,甚欲一来观此碑。
尽被前贤刚说破,手磨苔刻难为辞。
为子从来止于孝,古以敝屣匹天下。
□□神武妖氛清,南内凄凉泪血洒。
一时大业中兴唐,万世□□□虎狼。
从今罪案休拈起,祇挹□(自注:岁景定甲子仲冬壬寅,蜀东文子璋自濂溪来游,男起传、道传侍。)□与元郎。
按: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三
上刘后村书 宋末元初 · 吴龙翰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六、《古梅遗稿》卷六、《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四一
某谨斋沐裁书,百拜献于龙图大学士、尚书相公阁下:某尝谓台阁之文温润,山林之文枯槁。文,声也,各鸣其所以而已。温润之文,琴瑟鼗鼓,笙簧钟磬,可以奉神明,飨宗庙。文之枯槁,则如燕市夜鸿,华亭晓鹤,仅足堪听,而其下者则如露草寒蛩,不过自鸣其困穷耳。鸣其困穷,岂士之得已哉!然必得一代制作之主为之赏音,则蛙鸣为鼓吹也。昔孟郊之遇韩公,杨蟠之遇欧阳公,盖以是欤!抑尝诵「孟公古貌又古心,作诗冥默咸池音」之章,「卧读杨蟠一千首,乞渠秋月与春花」之句,而叹曰:女无正色,入目为娃;乐无正音,入耳为《韶》。俾郊、蟠困穷之鸣不遇韩、欧,安得挂其名于骚墨之门乎!某山林寒蹇,困穷而有其鸣也,请击缶于《韶》《濩》之旁而陈之。某家在屏山练水之西,先曾大父从游文公朱子之门,亲承謦欬。文公以扫墓归婺源,曾大父上所著《书说》,文公深嘉之。某束发以来,伊吾壁中遗文,隽永知味,遂下董帷,短韩檠,推研羲文周孔之书,渔猎诸子百氏太史之所录,上悼千秋治乱是非之故,而返归乎性命道德之原,以求其足。平生之愿,搰搰不休,虽举子之债未偿,学为小诗,不敢不自刻苦。故夫扁舟断岸,瘦马荒坡,夜雨孤灯,夕阳残酒,未尝不悲怆其鸣,然未能如郊、蟠之于韩、欧,操觚弄翰,宁不飘泛于唐求之瓢哉!某闻莆中山水甲天下,大块间气,扶舆磅礴,积几千年而生先生。先生道传亲灯,接西山正学之光燄,浚南省二魁之源流,名在鼎彝,诗在清庙,大篇短章,传狗监而诵鸡林。惟见汪洋大肆,奥衍宏深,粹然一正,如韩昌黎;简明信通,归之至理,以服人心,如欧阳公。是为文章之司命,吾道之权衡,在鲁之泰山、在天之北斗也。某生也晚,不得承钳槌,亲棒喝,听号令于旗鼓之下。岁在辛酉,先生判花西掖,监试右科,某得瞻末光,辱在陶铸。绳床草舍之作,略溷碧瞳,东阁二先生亦吹嘘而剪拂之,但不得残膏剩馥,一溉焦枯为歉耳。某不揆,谨献小诗一编,用请命于下执事,惟先生涵之以天地之量,恢之以造化之仁,宫商焦桐,青黄断木,不吝椽笔,赐之品题。俾黄茆白苇,勃然于生意之中;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之外。毋庸韩、欧专美于前时,而郊、蟠困穷之鸣不至汩没于后日矣。蚁躯蝉翼,难酬洪恩。干冒威严,俯伏俟罪。不备。
罩鱼歌 元 · 王恽
出处:秋涧集卷十一
稻秧针如溪可揭,春水桃花鱼失势。
野人乘捕趁农间,风暖溪深张水戏。
轻舠前漾撒巨网,后拥罩竿遮两际。
大鱼赤鲤如有神,一夕雷风先远逝。
终朝罩上尽常鳞,柳贯壶携不馀弃。
行观窟宅几一空,河伯波神为𢡖悴。
君不见天生万物盈两间,物物资人供所嗜。
用唯有节取有时,食不能胜非小惠。
山不幽来水无阻,智出羲皇结绳罟。
上焉神理下物情,以类相通无过举。
于戏三代根此心,后世胡为弃如土。
东轩归梦二李生,我梦何辜遽如许。
寿李承旨四十韵 元 · 袁桷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宝历开三祀,琼章集万神。
苍龙回插子,玉兔候交辰。
潞水丹腾渚,壶关气接旻。
道传莘野正,学比傅岩醇。
帝运昌文统,师臣秉国钧。
清宫高赞画,潜邸旧经纶。
意得超今古,才雄异等伦。
春浮霞错落,秋映玉嶙峋。
三执中书柄,重开大国畇。
黄钟阳脉脉,瑶圃雾氤氤。
仙鼎神膏秘,宫壶掌露真。
恩醲锡麟脯,味薄谢猩唇。
瞳碧光流漆,颜红色耀银。
垂绅凝泰岳,设席陋平津。
手挈重华古,心追贞观新。
至人专上寿,八表乐同仁。
非虎耆年并,犹龙祖谱亲。
息深忘蝶化,机静狎鸥驯。
荡荡心无竞,肫肫俗易淳。
极知调鼎餗,不惜污车茵。
竹帛千年事,桑麻万里春。
管商谋可鄙,房杜迹尝遵。
斟酌扶元气,弥缝护国珍。
倚风怜竹弱,听雪喜松皴。
玉署亲裁诏,青蒲独奉宸。
蜀江移戍罢,浙土减租匀。
榻净唯乌几,堂虚且角巾。
手挥廷下吏,目送幕中宾。
习隐时思许,题诗尚忆秦。
黍田溪溜溜,花坞涧粼粼。
问俗停车缓,贪贤倒屣频。
药囊储赤箭,水鉴彻青蘋。
沧海收毫末,空林绝隐沦。
籍功文馆定,约法论堂询。
出处关吾道,安危佩一身。
政须陈蹇蹇,直与纪麟麟。
绩艺惭班马,抽才颂甫申。
占天徒有管,望冶眇无垠。
阅岁桃成实,知年海拂尘。
扶疏惭小草,葱茜托灵椿。
舟次滆湖用柳博士梦薛玄卿诗韵寄倪元镇兼怀道传明德 元 · 张雨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思远重逢茅小君,香消酒尽路三分。
五湖归思浮天水,一霎秋阴过雨云。
柳子篇章浑可法,花奴弦索共谁闻。
唯应自洗唐溪石,填得金泥小篆文。
送文郎中奉使交趾 元 · 薛玄曦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天子龙飞统万邦,玉符封检下殊方。
远人尽是雕题獠,奉使唯应粉署郎。
翡翠飞时铜柱湿,鹧鸪啼处石门荒。
炎风苦雨烦珍重,蒌叶槟榔取次尝(《体要》、《正体》俱作柳贯,《待制集》中不载。)。
自灵岩登天平山次柳道传韵 元 · 胡助
押词韵第七部
维昔渡江跸,近在千里甸。
吴门治清静,西浙称道院。
兴怀庆历初,百岁如过电。
孰有范公贤,皋夔素同传。
天平表先茔,泉台封土竁。
巍巍忠烈祠,乡社春秋荐。
伊余从北归,老色日上面。
万象供冥搜,四维喜安奠。
重游会主人,奉尝益繁衍。
席珍柳太常,险语情眷恋。
我语上濑船,苦思劳挽牵。
征途春事残,僧窗夏阴转。
古木蟠夭矫,新篁剥葱茜。
水影澄心空,山色照眼绚。
冯高见黄云,残秋行饱面。
少饮有馀欢,遐览竟忘倦。
时惊苍石耸,閒悦晴禽转。
共惟吏部公,台斗不肯践。
颇好偕文士,幽讨穷林巘。
嵌崖白云泉,掬手玩清泫。
煮茗味独奇,醉来和月咽。
凉风吹客衣,激激散冰霰。
亦有星源尹,怡颜时自眄。
琢句近大雅,放怀即私燕。
文学吴越裔,书工篆隶变。
载道灵岩游,山路亦云便。
鸱夷去已久,西子宁复见。
徘回响屧廊,尚想吴王殿。
姑苏走麋鹿,会稽贡竹箭。
高唱《白苧》词,漓风日以扇。
邈哉季子心,阴述唐虞禅。
兴亡属时运,成败谈俚谚。
吴中美浮图,题榜率轻狷。
正尔涧谷惭,敧倾袭京卞。
故遂昌先生郑提学挽词 元末明初 · 王逢
押尤韵 出处:梧溪集卷四
处士星夜明,先生生严州。
□□□□□,伯氏目渔蒐。
笔绣丝五色,花样从骦求。
器大晚始成,两壁东诸侯(谓太尉张公)。
蹇予谢通显,客隐琳宫□。
偃仪杖履声,□过话旧游。
幼迁西湖学,淳祐馀前脩。
□□□□间,弦歌继觥筹。
甲科赵期颐,□□衣躬抠。
隅览姑苏台,遂成贾胡留。
克庄(廉使干)币远至,兼□礼逾优。
家立四壁寒,身视二顷秋。
健儿俗□□,□儒时赘瘤。
而父我所铭,傥死思我酬。
凉日照银杏,风鹤层云头。
罢酒一笑别,仰俯岁忽周。
超超郑玄迈,□□□浩休。
缅忆分教日,示藁雪灯篝。
联轩孝义什,磊落数名流。
□行世未能,诗挽泪莫收。
郁郁石门山,故陇阻且悠(曾祖克宗西川经略使祖开先知道州永明县)。
橘霜净屋洞,剑虹光虎□。
好骖于柳(待制柳公贯)辔,远拉虞(文清虞公集)黄(文献黄公溍)辀。
超然地下乐,邈矣尘中忧。
述怀 其一 元末明初 · 唐桂芳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耕凿吾逃世,文章谁荐贤。
艰难添白发,留滞隔青天。
雨暖花迷蝶,溪清柳贯鲜。
闽南米价贱,满拟放江船。
四时宫词 其一 春 明 · 江源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紫檀别院锁春光(马伯庸),万转千回懒下床(元祯)。
已托焦桐传密意(胡宿),却将团扇寄回肠(余靖)。
柳摇台榭东风软(阮逸女),花压阑干春画长(崔颢)。
蜂蝶纷纷过墙去(王介甫),只疑春色在昭阳(柳贯)。
柳塘杂兴四首 其一 明 · 边贡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华泉集卷七
汲水浇花柳贯鱼,草堂巢燕暮春馀。
要知开径诛茅意,不为浓阴好读书。
婺七贤诗 其五 柳文肃道传 明 · 胡应麟
押词韵第五部
文肃兴闾阎,挥毫走当代。
文事既渟泓,儒宗亦映带。
毫濡瀫川涘,研涤浦阳濑。
一传太史公,粘天决千派。
满江红 其五 湖上即景同王西樵赋柬宋荔裳 清 · 曹尔堪
押漾韵
六一祠边,槐火热、石泉微涨。
衣短后、来看西子,镜奁无恙。
檐瓦声中山雨到,墙桑影底溪云上。
望湘湖、三月熟樱桃,先贻饷。
蘋浪蹙,虫丝漾。
薄薄酒,红红唱。
说泥封柳贯,黄鱼白酿。
拟种绿蕉聊代楮,偶寻方竹裁成杖。
忆此时、海市在登州,纷千状。
金陵杂咏二十首 其十 清初 · 查慎行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慎旃集上
薜鸭袁羊匕箸馀,江鲜风味只如初。
年年八月随潮上,柳贯红腮燕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