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饶良辅”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新喻县王仲华少府见贻 南唐 · 李中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事简开樽有逸情,共忻官舍月华清。
每惭花欠河阳景,长愧琴无单父声。
未泰黎元惭旷职,纵行谦直是虚名。
与君尽力行公道,敢向昌朝俟陟明。
故唐大理司直鄂州汉阳卫尉少卿樊公神道碑988年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徐公文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潜,字仲明京兆万年人也。
昔者虞仲垂孙谋之庆,肇启我封;
山甫昭补职之勤,实大吾族。
或则游圣门而称达者,或则冠仙籍而号真人。
丰沛功臣,经营于大业;
南阳外戚,佐佑于中兴。
传祀百世,流光万国。
而我之占籍,世茂西京樊川之居,抗衡韦、杜。
曾祖澄,以七世同爨,孝德升闻,大中制恩,特加旌表,峨峨石阙,至今存焉。
祖称,濮州司户参军
考谕,光化中池州至德,时天下已乱,因家池阳,终润州金坛
公中和禀粹,形器夙成。
好学之勤,本由天赋;
至孝之性,不坠家声。
始及弱冠,并违怙恃。
绝浆泣血,哀感州闾。
负土成坟,终丧庐墓。
言子道者,以为美谈。
于时唐祚沦胥,宗室称制,江淮之地,不失旧章。
公以射策高等,补润州丹阳,试吏之课,书考为优。
庐陵之民,古称多讼,加以亩籍违制,乱狱滋丰。
守臣上言,求拯其弊。
有命择堪其事者,闻公之能,因而命之。
公既至,乃相五土之沃瘠,察夫家之众寡,采古之制,酌今之宜,创为新规,众皆悦服。
而复出械系之者,穷两造之辞,雪当死者数十人。
使还议赏,增秩进等,迁寿州寿春县主簿
既而庐陵之政日理,南楚之人耸观。
久之,以公为光州光山县,加大理评事,犹以前效也。
于时南北分裂,县临敌境,有争桑之女,多探丸之吏,比闾之众,罕尝宁居。
公于是纠集义勇,分守要害,推以恩信,济之强明,三载之中,一邑用乂
池州石埭
县有大姓,侵挠细民,岁比不登,俗乃重困。
公绳之以法,董之以威,豪右震悚,相与逃匿。
于是启请出官以赈乏,绝省力役,以济农功。
慈抚仁薰,视之如子,岁丰俗阜,政用大成。
就加大理司直,旌能政也。
秩满,迁鄂州汉阳
未几遇疾,壬子岁某月日,终于县之正寝,享年五十有七。
丙辰岁某月日葬于池州贵池县永泰乡保静里之原,礼也。
夫人王氏,鸿胪卿滔之女。
轩冕之族,闺房之秀,室家垂训,惠问风行。
长子若讷,不事王侯,自全高尚。
次子知古,才艺毕给,际会昌朝,践历台省,交修繁剧,今为右谏议大夫河北转运使,扬名之业方茂,显亲之数遂优。
公累赠秘书丞户部员外郎卫尉少卿
夫人封琅耶县太君
惟公生而岐嶷,长而学问,穷九经之奥旨,综百氏之微言。
率是古道,施于为政,行之以直,守之以廉,事亲以孝,饰躬以礼。
士元之器,命屈于生前;
臧孙之忠,庆贻于身后。
君恩饰壤,世禄传家,咸京之旧表未堙,秋浦之丰碑复立,俗有遗爱,吾无愧辞。
其铭曰:
南山崇崇,樊川溶溶。
剪商之烈,补衮之功。
百代之后,流光不穷。
爰有孝德,克生我公。
猗欤我公,显允君子。
投此利刃,行于百里。
有惠于民,何必贵仕;
垂庆于后,何必在己!
庆霄之泽,自叶流根。
殁垂中佃,生驾鱼轩。
二子殊志,俱大吾门。
僾僾愚谷,英英谏垣
九峰之下,贵池之口。
覆斧马鬣,金鸡玉狗。
民即桐乡,碑如岘首
江水长流,令名同久。
钱惟治孙承祐李继捧加恩制雍熙元年郊恩)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宋大诏令集》卷一○三
门下:泰坛昭事,迎上帝之降祥;
魏阙覃恩,答诸侯之助祭。
矧价藩之倾竭,奉王室以恭虔。
爰被宠章,式昭优渥。
具官钱惟治,勋门绍庆,侯国传荣。
阅礼敦诗,宛是承家之器;
分茅胙土,寻膺列辟之封。
具官孙承祐,义府修身,斋坛受寄。
临戎抚士,早彰英伟之才;
问俗宣风,蔚有循良之举。
具官李继捧,金方禀锐,玉塞知名。
大旆高牙,不坠弓裘之业;
文茵畅毂,克承钟鼎之勋。
而皆辅翊昌朝,镇临雄阃。
忠同金石,励尊主之深诚;
操尚松筠,懋殿邦之丕绩。
圜丘之大飨,沛丽泽以无私。
金辂还宫,遽听采菲之曲;
瑶阶锡福,咸增采邑之封。
仍推进律之恩,并赐褒封之号。
宜各膺于朝奖,当善守于藩条,用答宠绥,载彰休问。
惟治可特授、承祐可特授、继捧可特授(阙)
安远军节度使钱惟浚加恩制淳化元年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宋大诏令集》卷一○四
门下:带砺同盟,西汉宠王侯之位;
江山挺秀,东吴生俊杰之臣。
殊功则奕世貂蝉,美誉而一庭兰玉,早膺异礼,别举徽章。
具官钱惟浚孝则因心,忠惟令德,佩服诗书之训,张皇阀阅之门。
旧邦曾殿于两藩,上国联荣于三镇
加以谦而好礼,贵不骄人。
拂雾朝元,备尽肃恭之节;
宣风镇俗,遥分抚养之名。
向以在疚端忧,夺情有命,迁凤池之二品,兼虎节之十连,爱戴益坚,齐庄无逸。
是用因献岁改元之始,乃溥天覃庆之辰,奉邑真封,并加懋赏,崇官重录,愈称新恩。
于戏!
尔先之积德累功,垂于信史;
尔身之英才令望,播在昌朝
勉思三世之嘉猷,翼我千龄之景运。
可。
西郊讲武赋(以「顺时阅兵,俾民知战」为韵。)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咸平集》卷八、《历代赋汇》卷六五、《古今图书集成》戎政典卷七四、嘉庆《洪雅县志》卷一七
吾皇帝以品物咸宁,方隅砥平,当北阙之无事,幸西郊而讲兵。
万乘天旋,按和鸾之节奏;
六师鳞萃,分部伍以纵横。
盖以安不忘危,先王之训;
理不忘乱,圣人所慎。
虽宝祚之重熙,当昌朝之应运。
《礼》称秋狝,法无爽于威加;
《易》贵师贞,动必遵于豫顺。
于是纶綍宣词,西郊戒期,中谒者传出兵之令,大司马陈讲武之仪,甸人奉职以奔走,军吏宵征而陆离。
观象于天,当太白垂芒之际;
陈师于野,协金风肃物之时。
于是驾太一之帝车,出兑方之近甸,声容海荡以川振,扈从风驱而电转。
宣传号令,若骊山之阅兵;
分布陈行,比滇池之教战。
百万之众,如虎如貔;
三千被练,如熊如罴。
或圆阵以右布,或方阵兮左施;
或灵鼍以进矣,或金钲以却之。
喧喧阗阗,天地为之震荡;
乍离乍合,山岳为之分披。
武皇威,詟四夷而尽恐;
军般兵勇,肃万里以咸知。
既而臣下山呼,天颜兑悦,罢鹅鹳之行伍,散鱼丽之布列。
蚩尤扈跸以遵路,风后陪乘而中节。
乃舍爵以赏赉,迨策勋于功烈。
古称耀德,我则克己以虔恭;
孰可去兵,我则以时而讲阅。
夫武有七德,修之于君;
天生五材,用之于民。
靖乱四方,必以武而底定;
怀柔万国,必用文以经纶。
是知武辅于文,若雷霆表昊穹之怒;
文经于武,犹舟航济巨川之津。
宜乎仁君纂嗣于丕图,睿德方臻于至理。
总兵三百万,括地万馀里。
康济黎元,混同书轨。
然《春秋》有阅兵之礼,仲尼垂教战之旨。
故神武耀乎区域,天威震乎遐迩。
《书》云:「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伏睹禁林新成盛事辄思歌咏不避荒芜上李学士 北宋 · 李沆
七言排律 押侵韵
禁庭多士列华簪,严乐辉光冠古今。
御笔腾骧题玉署,宸章照耀咏辞林。
虚堂挂后传千载,翠琰刊成直万金。
振复文明知圣作,尊崇儒术见天心。
增修一院烟霞丽,曲宴群英雨露深。
自我昌朝为盛事,鳌山清峻重难寻宋洪遵《翰苑群书》卷上)
真宗乞置东宫师保天禧元年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六○、《玉海》卷一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二
臣伏见皇太子光践承华,照临方内。
荐雷成象,正位于青宫;
五辂和铃,炳仪于清庙。
惟宾寮之具尔,独师保之阙如。
且夫师者,师法其规模;
保者,保安于德义。
茍旷厥任,未协前经,臣是以展转三思,揣摩群籍,冀有确论,上赞昌朝
粤自五帝选贤,三王授子,虽揖逊之或异,在训导以攸同。
虞舜之书则曰「教胄子」,姬周之典则曰「延冲人」,著于格言,莫重尊教。
虽然,服冕裘、陈卤簿,此可以庄礼容于外也;
至若就道德、敦孝恭,此可以发智理于内也。
伏愿陛下隆邦家之本,考沿袭之文,延揖公台,充备师傅,体二圣之基绪,副三灵之宅心。
人谋大同,知有尊于调护;
神器光属,亦共贯于守成。
又惟陛下颁列藩房,夙昭圣范,历试京邑之繁重,备尝稼穑之艰难。
虽勿用以居潜,已重晖而合照。
太宗皇帝英心奋断,大略制权,谓六传而可虚,俾庶务而从简。
皇太子适膺储位,方在妙龄,是宜设彼师臣,丰其礼数。
恢七教以兴之德业,广五行俱下之聪明。
春诵夏弦,遍遵行于故事;
左辅右弼,率永赖于正人。
臣谨按《汉书》,始元五年六月诏曰:「朕以眇身,护保宗庙,战战慄慄,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者。
是知保傅之重,不可不备也。
又伏睹唐贞观十七年散骑常侍刘洎以谓皇太子初立,宜尊贤重道,以昭圣德,遂上书论列,亦有宪章。
然而师傅之名,未闻沿革之制。
臣学识寡陋,罔测津涯。
伏乞陛下选载笔之洪儒,俾其检讨
秉钧元辅,计之长久。
庶使左右周储,赖之耆德;
羽翼汉嗣,蹑之高踪。
上符宗社之灵,下副华夷之愿。
臣适当暮齿,尚玷周行。
请老归田,案《礼》经而愧晚;
封章言事表臣节之有终。
傥蒙宸鉴俯回,离明增耀,不独臣死生幸甚,抑亦使兆庶同欢。
醴泉无源赋(王者之瑞,何有本原。)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小畜集》卷二、《历代赋汇》卷五四、《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三四
泉本灵长,皆从滥觞。
何无源而自涌,应有德以呈祥。
厥味孔甘,可饮九苞之凤;
其波不浊,宁朝百谷之王。
岂不以地乃至柔,水惟善下,不爱其宝,于以光乎圣人;
感而遂通,于以归乎王者?
沸渭以出焉,奚疏凿之谓也!
神化难知,汪洋在兹。
视之者孰分似带,挹之者咸谓如饴。
匪自高山,非贰师之刺矣;
不居绝塞,岂耿恭而拜之?
有以见德及于地,不期而至。
其润也,齐乎圣泽;
其涌也,偕乎睿知。
浪井不凿,我则同出而异名;
灵芝无根,我则重祥而叠瑞。
稽夫是泉也,其源不见,于义则那?
其味且旨,在理云何?
得非源之隐也,与凡流而有异;
味之美也,表圣德而靡他?
不然,又安得匪因掘地,而自可蠲痾者哉!
出鸟鼠者非吾之耦,产蛟龙者亦孔之丑。
鄙河水之九曲,笑泾泥之一斗。
自然而然,非有而有。
考乎枝派,应居水府之先;
效彼休祯,合列祥经之首。
是何不在高原,波腾浪翻。
孰知乎桐柏,孰谓乎昆崙?
大禹之功深,宁归畎浍
张骞之力尽,曷识根源。
士有自立身谋,非因世本。
桴学海以斯久,导言泉而渐远。
期作瑞于昌朝,免常流之一混。
贺册皇太子995年7月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小畜集》卷二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北楼
臣某言:今月二十八日,降到赦书一道,皇太子正位储宫,大赦天下者。
臣当时集军州官吏、僧道、百姓宣读施行讫。
礼崇储副,泽被华夷,凡在含生,罔不同庆
臣闻帝王之道,步骤殊途。
夏后所以传家,垂诸古典,姬昌之为世子,载于《礼》经,皆所以定人心而固国本矣。
由三代而下,实百王不刊。
洎乎唐室豆分,梁朝草创,庄宗则席未遑暖,明宗则日不暇给,联绵五姓,战伐百年,重念春坊,遂成阙典。
太祖神德皇帝揖让神器,司牧黎元,择上圣之才,副下民之望,人神允属,狱讼攸归。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传自日兄,升为天子,德化威伏,垂二十年。
文物声明,尽合经义;
礼乐征伐,不自诸侯。
始求主鬯之亲,用正副君之位,斯孟轲所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者也。
伏以皇太子生知忠孝,性禀温文,允符当璧之祥,宜正抚军之重,筮龟叶吉,简册增辉。
而又举荐雷之声,因而作解;
导少海之润,用以涤瑕。
必由旧章,降此大赉
纶綍四出,狴牢一空,率土普天,不胜庆幸。
臣出官禁署,承乏方州,目不睹朝廷之仪,手不当文翰之职,虽违素望,实偶昌朝
伏限郡政,不获奔诣天阙。
臣无任。
贺雪表989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小畜集》卷二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伏睹今月九月,腊雪应时,宰臣吕某等便殿称贺者。
伏以腊者四时之暮,所以成岁功;
雪者五谷之精,所以滋农亩。
实上玄之垂祐,表圣主之忧民。
凡在昌朝,共欣嘉瑞中谢。)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勤劳庶政,钦顺天时。
因百姓以为心,思跻寿域;
虑一夫之不获,常若纳隍
而自徂冬,密云不雨。
陛下念兆民之稼穑,忧七庙之粢盛,彻金石于尧轩,减荤膻于舜甑。
而又京师之内,鳏寡之徒,大颁金帛之资,用拯饥寒之累。
靡神不举,有感则通,遂令六出之祥,大副三农之望。
连宵委积,遍野沾濡,彰圣德以弥光,书有年而无愧。
臣方居假告,忽睹休祥,虽惭调燮之功,但乐丰登之望。
为寿宁节不任朝觐奏事状990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小畜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念沉痾未愈,圣节将临,顾筋力以不支,望云天而积恨,既乖修觐,莫敢宁居。
窃以臣自偶昌朝,久叨贵仕。
入则位崇于三事,累玷台司
出则名冠于诸侯,谬尘居守
凡关庆贺,皆合率先,而况寿宁嘉辰,节名新改。
当百辟称觞之日,是二年伏枕之馀,历夏经秋,有增无减,莫预欢呼之会,仅成病废之身。
天边空仰于流虹,床下尚迷于斗蚁
倾尧日而虽同葵藿,通虞泉而自念桑榆。
遐瞻北极之光,恨无迅翼;
善祷南山之寿,但有精诚。
臣无任祈天祝圣激切忧惶之至。
贺皇太子995年8月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小畜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
某言:今月日降到赦书一道,皇太子殿下光膺册命,正位储宫,凡在普天,不胜大幸。
伏以三代旧章,百年坠典,举兹盛礼,允属昌朝
伏惟殿下禀气涂山,诞祥甲观
蕴间平之茂德,早冠亲贤;
迈启诵之多才,式当储副
既协人神之望,永隆邦国之基。
某谬忝专城,尝叨内署
正衙宣册,陪鸳序以无阶;
僻郡效官,拜龙楼而尚远。
无任抃跃。
诏臣僚和御制赏花诗序990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小畜集》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周文灵沼,诗人著「鱼跃」之词;
汉武横汾,史氏载「雁归」之什。
义存《小雅》,语焕青编。
属在昌朝,继兹盛事。
我法天崇道皇帝诞膺骏命,光启鸿基,当千年下武之期,为一代好文之主。
皇坟帝典,穷步骤于宸机;
壁宿奎星,焕文章于御笔。
然而动循礼法,志尚忧勤。
来燕来宜,式叶《凫鹥》之咏;
弗洒弗扫,恐招《蟋蟀》之讥。
于时淳化之年,暮春之月,蓂荚初生于一叶,牡丹乍拆于千苞,乃召侍臣,爰开曲宴。
入内园而洞启,望绮席以霞舒。
风递鸣梢,乍见七香之辇;
波摇水殿,齐瞻八彩之眉。
欢呼方到于轩墀,侍从共登于栏槛。
亲承睿旨,竞剪宫花。
露湿冠缨,表君恩于湛露;
香笼襟袂,杂帝坐之天香。
次临积翠之池,咸举不纲之钓。
忽宣奇韵,俾赋新诗。
既奉诏以援毫,各争妍而构思
颜咫尺,强叩于芜音;
圣语褒扬,实同于华衮。
俄颁御制,复见宸踪。
、文、武之才,备、欧、虞、褚、陆之体。
咏歌无斁,传玩为荣。
恍若梦中,入阆苑瑶池之景;
浑疑天上,得金简玉字之书。
既而尚辇更衣,保章告刻。
乳鱼而罢钓,自契深仁;
思中鹄以为娱,未忘习礼。
于是奏《驺虞》之节,挽乌号之弓。
振振盘石之子孙,赳赳登坛之将帅
心平体正,发金镞以无虚;
目骇神惊,捧金罍而献寿。
尧樽潋滟,舜乐锵洋。
合经义于五豝,自同往诰;
逞雄心于一豕,堪诮前王。
不醉无归,尽欢而罢。
越明日,复出御制《赏花》之什十五章,五章章八句,十章章四句,首示辅臣,次传近位。
文含五纬,韵叶八风,锵乎治世之音,大矣经天之作。
《雅》《颂》之道,虽易俗而移风
「元首」之歌,亦君唱而臣和。
让章虽上,宸旨弗移。
两制三馆之臣,幸当文理;
美千载一时之盛,宁寝颂声?
各进数章,共成一集。
虽群星向日,更无嘒彼之光;
而众草偃风,亦助穆如之势。
其间有燃箕欲速,既醉成篇,或体律未谐,或风骚无取,上甄录,曾不弃捐。
亦犹朝百谷于沧溟,未尝辞露;
九江于云梦,足得包荒。
臣叙事非工,言诗鲜妙。
五吏写诏,无王勮之雄才;
百僚和诗,非太真之高等。
久在育材之地,躬承善诱之恩,用纪文明,辄为序引。
书之国史,何惭《天马之歌》;
垂作人文,不愧景龙之集。
谨序。
景德灵隐寺雍熙三年 北宋 · 罗处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
天地,体也;
乾坤,用也。
体不可以常寂,故以神而为名;
用不可以终动,故以静而为本。
是以境得之而为胜地,心得之而为妙道。
斗牛之下,有郡曰钱塘
浙水之右,有山曰武林
居山之寺曰灵隐,其得境之胜地乎!
居寺之徒曰禅侣,其得心之妙道乎!
观其群山环倚,一峰中断,平湖鉴物,鸿涛骇人,云生若趋,石怪欲语。
陆羽东晋咸和初,有梵僧慧理天竺而至,叹曰:「兹山灵鹫之一峰耳,何代飞来乎」!
所携白猿复识其处,睨彼故地,同乎新丰
繇是金布其田,宝新其刹,憩莲华之石,翻贝叶之文。
洞深有天,岩垂为室。
晋、宋已降,贤能迭居,碑残简文之词,榜蠹稚川之字。
唐大历六载,复新其大壮焉,谢亭岿然,袁多寿。
土运之季,国霸为钱,云措之规,则又过矣。
绣桷画栱,霞翚于九霄;
藻石雕楹,花垂于四照。
修廊重复,潜奔溅玉之泉;
飞阁岧峣,下瞰垂珠之树。
风铎触钧天之乐,花鬘搜陆海之珍。
有若碧树芳枝,春荣冬茂;
翠岚清籁,朝融夕凝。
呼猿风閒,卧龙石老。
汉南王籍彼土宇,归我昌朝
雍熙之二载,郡之四众请月禅师为之首,师印可禅那,深得其髓。
明年春,仆自苏台抵杭郡,弭盖灵鹫,濯缨冷泉,山光洗心,松声娱耳。
坚珉虽揭,好辞未刊。
余斐然者也,月禅师俾文其事。
噫,节彼灵山,奠兹吴土,秀极而为万状,翠钟而成一色,乍耸而还伏,将趋而却屹,岂造物者奇诡其势,与心而符契哉?
不然,胡以不为世咫尺,而若在溟涬,俾仁者乐之,其得静之乎?
矧如来密印犹饮光而传达摩,由达摩而付南能,厥后大有宗师,竞分枝派。
太虚无状,而《楞严》谓三界忽生;
湛寂本如,《易》义称万物自动。
故众生昧如如之性,住我我之所。
执指为,瞪目成花,不有导师,孰为法眼?
若言真于妄,则二妄以斯同;
破有归无,则一边而为见。
故融其妄法,是名真空。
真空不空,斯为妙有。
虽扬眉举足,则当体涅槃;
三界四生,则为心境界。
栖禅于此者,其殆庶几乎!
伟哉是境也,其将以静为君乎!
是心也,其得本来无物乎!
所谓得天地之体,乾坤之用,体用无原,水波圆融。
故若境若心,以寂静摄,实观道之妙乎!
或曰:以兹山得静之,斯不诬矣;
言飞来之事,何其怪哉?
余则曰:戴神之端,子真不语者也。
盖以力乘大教翼怪衰周,俾季世之人信道弥笃。
嘻,太极剖而为天地,游魂贤而知鬼神,岂非语怪者耶?
因不自揆而书之,犹季路之率尔也。
碑而铭之曰:
灵鹫一峰,飞来竺乾。
非夸娥负,神妙难筌。
巨灵擘,圣功自然。
谁识其异,慧理明焉。
翠微之前,曹溪之禅。
隐不违俗,静本乎天。
四时群籁,万古寒泉。
因书真石,用纪千年。
按:《咸淳临安志》卷八○,道光钱唐振绮堂汪氏仿宋重雕本。又见《武林灵隐寺志》卷六,《西湖志》卷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和进士田亚夫见赠 北宋 · 魏野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失意人方羡野人,因酬嘉句谢知闻。
都缘月桂终难舍,岂是烟萝不肯分。
且纵高情歌白雪,莫嗟下第负青云。
孤寒自古功成晚,那独昌朝只有君。
寄赠华山致仕韩见素998年 北宋 · 魏野
七言排律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
尽垂华发恋金门,独乞悬车未五旬。
清世一般为隐逸,碧霄两处应星辰
绣衣脱下宁妨贵,锦帐眠来不称贫。
潇洒易添新道气,光阴难改旧风(张本、四库本、章本、温校作散旧精,旧山楼本、傅校改作散)神。
老轻白傅方归洛,乱鄙黄公始避秦。
象简岂同青竹杖,廌冠争(四库本、赵本作宁)胜白纶巾。
世间名系昌朝客,物外衔称太华人。
醉指鳌头为别业,吟誇仙掌是比邻。
剑生尘土揩磨懒,书带烟岚(四库本作霞)㬠曝频。
石鼓晓听殊待漏,玉潭时看异迷津。
琴怜徽外声弥澹,酒爱篘中味更醇。
精细处方因疗鹤,等闲开食为迎宾。
芝田女仆皆能采,兰佩儿童亦解纫。
丹诀有灵还似性,诗篇无病恰如身。
要君计想嫌弘景,弃室翻应笑子真
预祝全家上升日,愿停绛节许相亲。
北岳安天玄圣帝碑铭(并序 大中祥符四年 北宋 · 陈彭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金石萃编》卷一三○、嘉靖《真定府志》卷一四、《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四二、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八、《恒山志》利集
臣闻天有成命,所以启贞期;
国有崇名,所以伸大报。
是知接丕统,拥元符,盖明灵之幽赞;
考画典,兴阙文,乃邦家之钦奉。
而况地有命岳,以奠于坤维;
岳有至神,以毗于乾化。
含泽布气,罔不蕃滋;
正位辨方,实分疆域。
若乃俯当坎位,仰应辰星,目以茂邱,奠兹朔易,宜乎礼秩之有盛,感应之无垠者也。
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膺玄历于上穹,继仙源于邃古,绍祖武宗文之烈,承天清地宁之基。
五营八校之兵,罔兴燮伐;
三德九事之政,靡不诞敷。
咸池濛汜之乡,出其底定;
楛矢没羽之贡,亦既来臻。
至道非子云之可谈,盛德岂吉甫之能颂?
故宜举列辟未行之典,祈生民无疆之休。
粤以灵文申锡之四年,鄈邱饮至之十月,上下之祀,于是交修,小大之神,以之咸序。
瞻言巨址,茂显明威。
由是考旷绝之鸿规,成钦崇之缛典。
以为奉徽称于王爵,未答炳灵;
增伟号于帝图,允昭辅德。
尔乃盘根千里,设险两河。
缠次直于虚危,是为神域;
形势邻于辽碣,信曰名峰。
神卉甘泉,灵蛇瑞璧。
礼述并州之镇,史传简子之符。
为皇朝受姓之区,迩先帝观兵之地。
肇隆基命,首冠群方。
德聪明,克膺丕律。
乃诏曰:「北岳天王可增号北岳安天玄圣帝」。
既而治历之士,涓吉日于惟良;
掌故之臣,练鸿仪于有秩
奉常布令,未央会朝,百执交趋,八音在御。
采章之色,炤耀于明庭;
云日之祥,焜煌乎昧旦。
上被华衮,秉镇圭,步自青蒲,临于黼坐。
出板诏,命輶轩,以尚书工部侍郎冯起太尉太仆少卿裴庄司徒,奉王册衮服于曲阳之祠。
上诚明内积,乾巩外增,缅想威灵,有同觏止。
恭册将升于文陛,即为之兴;
瑞节已出于端闱,然后乃罢。
于是列藻卫,引清笳,交戟夹于华辀,列纛抗于垣路。
六骖之驷,鸣朔吹而萧萧;
九旗之游,映朝霞而淠淠。
自神皋而肃驾,居灵趾而驻麾。
耆童聚观,袂成帷而汗成雨;
次舍所历,车不殆而马不烦。
载协元辰,顺扬大礼。
先之以嘉荐,是飨而是宜;
继之以祝辞,克诚而克信。
奉琢玉之策,上升龙之衣。
殿邦之臣,率官联而侍祀;
授命之使,达朝旨而报釐。
于是神鉴至勤,天垂元吉
纷纷而降六出,以滋良田;
莓莓而收千箱,终成稔岁。
致兹上瑞,属在乃神。
复以配磅礴之灵,挺婉嫕之德。
中馈之治,取象于牺经;
作合之功,齐声于周雅。
增号曰靖明后,思河洲之茂德,匹褕狄之美名,所以昭秘祉于咸宜,展徽章于尽善。
既而公输殚艺,仲将效工。
梁之规,以成其大壮;
题银榜之字,用示于方来。
当景铄之绍伸,必丕徵之叠见。
或发乎方地,为英为甘;
或丽于增穹,为庆为矞。
布之舆诵,积于珍图,足以见天地之心,耸华夷之听。
载念翕辟斯辨,融结云分。
丽宵极而著明,是名列纬;
峙方隅而定位,乃曰灵山
昭回之辉,既辅于临鉴;
峻极之势,亦助乎资生。
虽高下而殊形,盖生民而咸仰;
虽古今而异制,抑明祀而常修。
而况藏疾以昭仁,设险以为固。
出岫云而布泽,稼穑是滋;
育珍木而中材,斧斤斯取。
龙蛇所宅,瑶琨实繁。
植物之依,故无算也;
群生之利,良则多焉。
所以有邦,聿崇荐享。
《虞书》之典,既曰望于;
周之诗篇,亦云祈尔。
秦之创统,圭璧有加;
汉之承平,坛壝载辟。
岂独传云乎庪,礼谓之薶者哉!
矧复膺期运于千龄,为共主于万国,钦承乎上帝,丕冒乎蒸民。
天下归仁寿之封,海外同车文之迹。
丹书绿图之瑞,继乎温洛荥河
五玉两圭之祠,盛乎泰坛方泽。
人之多幸,千仓亿度之馀资;
史不绝书,景风甘露之嘉瑞。
盖两仪之所祐,百灵之所扶。
故当浚发宸襟,述宣丕祉,畴咨令典,顺考珍猷。
遵必报之言,协至公之举。
尊名嘉号,升帝箓之会昌
备物多仪,显国容之丰洽。
然则明人之识,默定于群伦;
元后之心,大庇于区宇。
灵爽攸执,盖黔黎之所依;
精意以伸,乃肸蚃之来鉴。
德之歆也,于以荐神;
神其听之,由夫享德。
今皇上以熙盛之德,祗达于克诚;
名山以正直之神,茂膺于徽典。
人祇吻合,福禄来成。
与夫岁奉三祠,闻于往日;
封百户,著于旧章。
此其盛哉,彼奚取也。
夫报况受职之应,高岳之鸿灵;
祈福庇民之心,昌朝之纯懿。
期亿载之传信,舍斯文而曷观?
金刻所凭,笔精攸属。
臣顾惭懵学,获侍凝严,虽罄谀才,何伸叹颂。
备副车之问,莫对于德音;
刊金石之铭,徒膺于恩诏。
既拜手而闻命,乃洗心而属辞。
铭曰:
茫茫后土,实载群伦。
奕奕峻,必有名神。
彰厥丕迹,佑此黎民。
咸秩之祀,旧史相因。
来同之应,多福常臻。
猗欤常山,奠兹朔土,其高累千,厥名兼五。
嘉卉实生,灵泉攸吐。
显灵储瑞,闻于往古。
飨德依人,辅于明主。
巍巍常运,赫赫大君。
王猷诞布,帝德升闻。
乃成至治,乃受秘文。
鸿仪舄奕,嘉应缤纷。
浃洽区宇,辉映典坟。
顺考旧章,肇扬邦礼。
言奉帝名,仰畴灵趾。
刻字温璧,遣使文陛。
载以斋车,翼之缇绮。
合吉元日,达诚洁祭。
流辉银榜,增号椒庭。
栋梁曲密,黍稷芬馨。
显兹景况,冠于祥经。
人神交感,命历嘉亨。
缣缃协美,琬琰刻铭。
大中祥符九年岁次丙辰四月甲戌朔二十一日甲午建。
臣王文秀刻。
东染院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知定州军州、兼制置营田管内劝农事、充镇定等路驻泊兵马钤辖、兼御史大夫骑都尉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臣刘承宗
寇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恩制景德元年八月己未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宋大诏令集》卷五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门下:朕继统二圣,光宅万方,旰食宵衣,爱民治国。
敢忘钦翼,仰奉燕诒,思得忠良,弼于机务。
三司使光禄大夫、行尚书兵部侍郎上柱国上谷郡开国公寇准,尝以公望,佐于昌朝,谠议嘉谟,清规直道,冠于当代,休有令闻。
自膺屏翰之权,洎商金谷之任,蔼然茂绩,副我精求。
用询朝佥,委以柄政。
允赖股肱之力,罄宣帷幄之谋。
往钦训词,勿懈于位。
可依前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食邑实封,改赐功臣
定百官俸诏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甲寅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宋大诏令集》卷一七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七之二八(第四册第三六六五页)、《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六
上真降格,景贶来同。
仰膺顾諟之祥,诞布厖鸿之泽。
眷惟多士,共赞昌朝,念尽瘁以在公,宜推恩于赋禄。
今定加文武职官月俸:三师三公百二十贯;
东宫三师、左右仆射九十贯;
东宫三少、御史大夫尚书左右常侍六十贯;
两省侍郎太常卿御史中丞左右丞侍郎五十五贯;
太子宾客给事中中书舍人秘书监光禄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监祭酒殿中监少府、将作监太子詹事司天监四十五贯;
谏议大夫四十贯;
少卿、监国子司业左右谕德、诸行郎中三十五贯;
太子少詹事二十九贯;
起居郎舍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诸行员外郎、四赤县令三十贯;
正言、监察、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国子、五经博士太常宗正秘书殿中丞著作郎大理正二十贯;
率更令六尚奉御太子中允赞善中允洗马十八贯;
司天监五官正十三贯;
秘书郎著作佐郎十七贯;
大理寺丞诸寺监丞十四贯;
大理评事奉礼太祝八贯;
诸卫上将军六十贯;
金吾大将军三十五贯;
诸卫大将军二十贯;
率、副率中郎将十三贯;
内客省使三十七贯;
宣庆、引进宣政四方馆昭宣閤门使二十七贯;
皇城已下诸司使二十五贯,副使二十贯;
内殿承制一十七贯;
内殿崇班十四贯;
供奉官十贯;
侍禁七贯;
殿直五贯;
奉职借职四贯;
閤门祗候供奉官殿直增二贯,侍禁三贯。
降军国政事进入文字手书乾兴元年二月癸亥 北宋 · 章献刘太后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宋大诏令集》卷一四、《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一○(第一册第二二五页)
丁谓以下:近以衅罚所钟,攀号罔极,上赖邦家积德,皇帝嗣徽,中外一心,永隆基搆。
先皇帝以母子之爱,有异常伦,所以遗制之中,权令处分军国事。
勉遵遗命,不敢固辞,然事体之间,宜从允当。
自今已后,中书枢密院军国政事进呈皇帝后,并只令依常式进入文书印画。
在内庭亦不妨与皇帝子细看览商议,或事有未便,即当与皇帝宣召中书枢密院详议。
中书枢密院有事关机要,须至奏覆,即许请对,当与皇帝非时召对,即不必预定奏事日限。
盖念先朝理命,务合至公。
其于文武大臣,内外百辟,推诚委任,断在不疑。
缅料忠贤,各怀恩义,必能尽节,以佐昌朝
顾予菲躬,得守常典,兴言及此,五内伤摧。
故兹示谕,咸使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