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李邦彦谢起复表1124年4月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北海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倚庐梓里,方深何怙之怀;
出綍枫宸,遽复频虚之促。
以仅存之残息,而使之陪国论;
以已试之空官,而责其赞治功。
恳避无从,兢惶罔措。
臣伏念奋身疏逖,逢时休明。
亲膺睿圣特达之知,服在左右畴咨之列。
俯殚末技,顾玩岁愒日以无闻;
仰跂清光,惟奉令承教之不暇。
知力微而胜重,果福过以灾生。
虽保全允赖于皇慈,而祸衅难逃于天罚。
未究循陔之养,忽缠陟岵之悲。
曲轸宸心,特优恤典。
冠隆名于五阁,肆推蜜印之褒;
庀襄事于九原,仍厚轺车之委。
改色,闾里生辉。
不忘孤苦之身,每示记存之意。
夺情以,捐日以需。
甫终哭踊之期,申命维纲之旧。
哀情累上,天听莫回。
夫何待尽之微生,乃冒非常之异数。
洒宝章而关天运,载纡紫诏之温;
颁驲骑以冀星驰,荐枉皇华之重。
扶力前趋于严召,疏恩亟对于便朝。
玉色赐怜,德音甚渥。
谕以显亲之大,勉其许国之方。
履地戴天,奚胜跼蹐;
摩顶至踵,尽出生成。
矧兹筦辖之司,实佐钧衡之任。
念龊龊备员之久,已愧罔功;
岂皇皇衔恤之中,敢云善职?
龙光之渥,更惭鼠技之穷。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礼以使臣,道无弃物。
深顾邦家之计,聿严辅翼之图。
矧制服以情,当致三年之爱;
然断恩以义,宁逃二事之嫌。
爰俾从权,靡容退处。
宠灵横被,感涕交流。
臣敢不恭体殊私,益坚素守。
收思虑于摧裂荒迷之后,劳筋骸于忧伤毁瘠之馀。
贪禄何心,忍死但从于王事;
教忠在耳,捐生期报于君恩。
上书诉父冤 南朝宋 · 陈文绍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四
私门有幸,亡大姑元嘉中蒙入台六宫,薄命早亡,先朝赐美人,又听大姑二女出入问讯。
父饶,司空诞取为府史,恒使入山,图画道路,勤剧备至,不敢有辞,不复听归。
消息断绝,姑二女去年冒启归诉,蒙陛下圣恩,赐敕解饶吏名。
诞见符至,大怒,唤饶入,交问:「汝欲死邪?
诉台求解」。
饶即答:「官比不听通家信,消息断绝。
若是姊为启闻,所不知」。
诞因问饶:「汝那得入台」?
饶被问,依实启答。
既出,诞主衣庄庆、画师王强语饶:「汝今年败,汝姊误汝。
官云小人辈敢持台家逼我」。
饶因叛走归,诞即遣王强将数人逐,突入家缚录,将还广陵
京口客舍,乃堕死井中,托云「饶惧罪自杀」,抱痛怀冤,冒死归诉(《宋书·竟陵王诞传》,嫌隙既著,道路常云其反。大明三年建康民陈文绍上书。)
鲜于侁父告词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栾城集》卷三二
敕:朕既得直谋多闻之士,而寘之礼乐之司,擢之谏诤之列矣。
乃者总章大享,来相于庭,因予严父之心,成尔显亲之愿。
具官某父某,怀抱美志,博通古文。
上自《河图》、《洛书》,下及天文地理。
无有不综,庶几古人。
卷怀而归,以遗后嗣。
金章紫绶,虽不及其平生;
蜜印闵书,示追荣于泉壤。
可。
李端愿母告词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栾城集》卷三二
敕:帝乙归妹,而交泰之功著;
王姬之车,而肃雍之礼成。
风化所由,恩礼当异。
具官某母某氏,渊源之盛,当世莫伦;
礼义之隆,至今传诵。
俨若姑章之奉,穆然闺壶之风。
车服下于王后,而不以骄人;
子孙众如螽斯,而要于守法。
故能奕世不坠,休声愈隆。
兹予大享之成,因尔故封之广。
闵书蜜印,宠数不渝。
可。
挽词二首 其一 北宋 · 傅察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仙李遗风远,高门积庆长。
及身仪禁路,有子耀岩廊。
不及(傅校作反)千钟乐,应留八叶昌。
凄凉封(四库本作密),髣髴映金章。
郑性之祖母陈氏赠文安郡夫人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五、《鹤林集》卷一○
敕:朕诵「莫莫葛藟」之诗,观「离离桐椅」之什,一则原世德之自起,一则喻孙枝之既蕃。
若非栽培,何以贻燕?
具官某祖母陈氏,淑谨恭俭,宜其室家;
硕大光明,芘在后裔。
推迹施于之祉,载流烝畀之荣。
前则鱼轩象揥,以新石窌之封;
今则蜜印丝言,以大任丘之宠。
昭悯饰,式慰孝思。
可。
翟朝宗弟崇故父显赠保康军节度使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六、《鹤林集》卷一○
敕:朕躬执瑄币,祗见泰坛。
喜与文武之臣,均共神天之庆。
用裒祭泽,申贲祢宫。
具官某,以武发身,以仁裕后。
戎容暨暨,生不侯封;
蜜印煌煌,没以子贵。
兹因宗祀,重衍庆条,再颁鹘绶之华,益侈鬣封之宠。
灵如未泯,休克歆承。
可。
钟震弟霖父将之宣奉大夫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六、《鹤林集》卷一○
敕:君子思孝,笃于亲而民仁;
圣人广恩,敬其父则子悦。
式裒祭泽,申贲祢宫。
具官某父某,撷儒之英,蹈道之正。
勤于讲学,撰先生之屦以从游;
志在济民,易大夫之箦而后已。
仕皆由礼,爵不满能。
是钟禁橐之贤,来相明庭之祀。
既合棣华之韡韡,宜加蜜印之煌煌。
上崇二品之阶,下漏九泉之泽。
灵其不昧,式克歆承。
可。
武泰军节度使刘锜故母王氏可特赠越国夫人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紫微集》卷一四
敕:某氏柔嘉其德,婉娈其容。
逮事舅姑,早奉执笄之馈;
无违夫子,有严举案之仪。
训教具修,闺门载睦。
虽三徙实资于陟屺,而重茵永悼于终天。
可无蜜印之章,用慰寒泉之念!
俾易封于汤沐,用益耀于褒荣。
可。
资政殿学士左中大夫富直柔故母刘氏可特赠普宁郡夫人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六、《紫微集》卷二○
敕:妇人有三从之义,服饰则系其夫;
国家广教孝之风,褒扬盖因其子。
属者大事获考,均釐万官,宜霈湛恩,以加泉壤。
具官某故母刘氏,山河其德,婉娈其容。
逮事舅姑,早奉执笄之馈;
无违夫子,有严举案之仪。
训教具修,闺门载睦。
虽三徙实资于陟屺,而重茵永悼于终天。
可无蜜印之章,用慰寒泉之念?
俾易封于汤沐,用益耀于春秋。
可。
有宋永兴军香城善感禅院主广慈大师海公寿塔记元丰元年九月 北宋 · 释慧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金石萃编》卷一三七
大师名智海字济叔姓刘氏耀州三原留册民家子也。
生于祥符三年庚戌之岁,既满月,张庆席,会亲于家,有善相者曰:「此儿异日非尘埃中物,但幼龄多患,而不利所天耳」。
甫八岁,果得疾,未瘳而父先朝露。
母王氏事佛尤笃,日常一食,以求其安。
越三年,夜梦梵僧抚师之顶,谓王氏曰:「此法器也,亟归诸释氏,则其病自愈」。
翌日王氏焚香像前,稽首而诺之,月馀病间。
天圣元年,始辞家入长安,依香城主僧承瑜习浮屠法。
八年,去氏削发。
明年,受具为比丘
从而植学经论之场,左右采获,深达义趣。
加之性行醇谨,多为宿德之所推许。
未几,举充庆安寺主,绳众以宽,集事以勤,上下称治。
由厥师顺寂还院,充维那,纪纲不紊,宾主胥悦。
寻以本府表叹阙员,又补师以尸其局。
皇祐三年,殿前太尉许公怀德德师素深,遂荐章服。
嘉祐四年,又领府命,主澄矜院事。
熙宁三年,府尹左丞钱公明逸谓百塔兴教禅院,昔贤之遗迹,古都之上游,宜于诸寺择高行僧以董其众。
师首膺其选,佥谓得人。
居凡二年,度门弟子七人,以善感主僧承诰化去,乃徇众命,归嗣院事。
其为治也,安而不扰,简而有成。
尝患院之旧井卤不可用,一日领其徒于中门之外,东北之隅,以卜井地,恪诚再拜,祈佛冥加,果得甘泉,觱沸清泠,殿中丞侯可记之详矣。
师能以四摄归人,故辅翼之俦,乐宣其力。
致院务多暇,披揽贝书,手不释卷。
阅《大藏经》一遍,《法华》、《金刚经》各周一藏,并营蒲塞以庆之。
既而名闻上都,美传戚里,都尉王公诜奏号广慈,以旌行业。
师尝念新新生灭,駃于奔马,岂以后事累其徒耶?
于万年县龙首乡浐水西原,预卜葬地,垒塔既成,走介抵洛,丐余文以次其实。
余两游长安,皆馆师之院,粗稔其迹,故直书不让也。
祥符庚戌元丰戊午,师之寿六十有九,师之臈四十有九。
两院度门弟子共二十六人,后之纪者,非余所知,在师之贤,二三子而续之云。
时元丰改元秋九月重阳前一日,寓三陵永昌文辩大师慧观记。
师弟赐紫沙门德邕立石,安民师刊。
偈颂四十二首 其四十 南宋 · 释祖先
 押词韵第三部
不坐空王殿,不挂本来衣。
何须更恁么,切忌未生时(受密印师号)
胡太傅二首 其二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路车申伯去,白马庾公归。
殄瘁人相吊,哀歌露易晞。
石麟森立木,蜜印锁泉扉。
絮酒惭徐孺,回看旅雁飞。
宋司空丞相二首 其二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蜜印加泉室,哀箫去国门。
降龙严冕服,画鹿并车轓。
山甫中兴业,臧孙既殁言。
定应天壤内,长与日星存。
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康国公韩绛可特赠太傅馀如故制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八、《彭城集》卷二一
股肱之臣,社稷是卫。
生则体貌尽礼,以示老成之贵;
没则哀荣称情,以著云亡之叹。
非其盛德,曷膺异数?
具官某大器有容,直道自任,举厝见乎事业,忠厚发于性情。
再登上宰,称为贤相。
周公师保万民,惠泽浸广;
召伯弼亮四世,嘉绩维多。
告老里居,乃心王室,风猷所竖,毗益仍远。
天不慭遗,奄至沦丧,朕用伤悼,莫可逭赎。
宜加悯策,进崇赠典。
帝傅之宠名,贲衮章之襚服,泥书蜜印,以光泉壤。
灵其有知,膺是休命。
示成修造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五
蒋山门下,无禅可说,无道可传,虽聚半千衲子,唯以个金刚圈栗棘蓬,跳者著力跳,吞者用意吞,莫怪没滋味、太险峻。
或若蓦地体得,如昼锦还乡,千人万人只仰羡得,要且觅他所从来不得,所谓人人本分事也。
才生心动念,承当担荷,早是不本分了也。
直得万机休罢,千圣不携,亦犹有依倚在,快须摆拨透脱那边去始得。
所以道,但有纤毫即是尘,举意便遭魔所挠。
成就一切,总只由他,破坏一切,亦只由他。
奇特殊胜缘,恒沙功德藏,无量妙庄严,超世希有事,皆所成就。
悭贪憎妒,情识执著,有为有漏,垢染杂乱,解路名相,知见妄情所破坏也。
唯它能转一切物,一切物不能转它,虽无形段面目,而包括十虚,舍凡育圣。
若作相取之,即堕见刺,卒摸索不著。
诸佛开示,祖师直指,唯此妙心。
径捷承当,不起一念,透顶透底,无不现成。
于现成际,不劳心力,任运逍遥,了无取舍,乃真密印也。
佩此密印,如暗藏灯游戏世间,不怀欣怖,尽是我大解脱场,永劫穷年,曾无间断。
所以道,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用,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岂有他哉!
雪峰道:「是什么」?
云门道:「须弥山」。
洞山道:「麻三斤」。
赵州道:「吃茶去」。
岩头嘘,投子恶,临济喝,德山棒,擎杈举指,打鼓拽磨,一一显向上宗风,头头示本分草料。
大达之士一觑便透,一举知落处,堪绍宗风。
懵底数沙,当面蹉却,是故须得俊流,乃作种草。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终。
示民上人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
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死生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他生或若论入异类,转更千生万劫,无出彻处。
幸而今富有春秋,正好著力,念念趣向,心心不移,向根脚觑捕到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处,蓦然透彻,如桶底子脱。
有欢喜处,极奥穷深,蹋著本地风光,明见本来面目。
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坐得断,把得住,以无心无为无事养之,二六时中,更无虚过底工夫。
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便是个了事衲僧也。
不图名,不苟利,壁立万仞,滴水滴冻,办自己透脱生死事,不管诸馀。
不动声色,不惊群众,翛然独脱,真出尘罗汉也。
切宜信而履践。
蒙山惠明道人黄梅趁遂卢老,到大庾岭及之,遂咨禀不为衣钵来,只为法来。
卢乃令坐于磐石冥心,因语之云:「汝但善恶都莫思量,正当恁么时,一物不思,还我上座本来面目来」。
依言歛念,寻有省发,乃复问卢:「为只这个为当,更别有密意」?
卢云:「我若向你道,既不密也。
只如上说,汝若会,既密在汝边矣」。
蒙山乃了了无疑。
将知密意即是密印,若体得老僧所示,心地豁然,密印岂在别人边?
密说显證,皆只于刹那顷,才生心动念,即没交涉也。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终。
巨济了然朝奉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
根脚下各具此段,惟宿植深厚之士于世谛缘,轻有力量,能自摆拨,长时退步,孤运独照,洁清三业,端坐参究,妙省明脱。
向自己分上,离见绝情,壁立万仞,放舍无始劫来,深习恶觉,摧碎我山,枯竭爱见,直下承当。
千圣莫能移易,万象不可覆藏。
辉天焯地,乃佛乃祖,直指妙严清净,本有金刚正体,向百匝千重不能辨别处著得眼,八纵七横了无分割处下得刃,机出物先,言超意表,洒洒落落,湛湛澄澄,转变自由,力用活脱,于从上来克證上流,同得同用,无异无别。
等闲地只守静默,初不露锋铓,似个痴兀人。
随缘放旷,饥餐渴饮,与常时无以异。
所谓不惊群动众,密密显用发大机,久之到纯熟安闲稳实之地。
更有甚闲东破西,烦恼生死可拘束得?
是故古之有道宿德,令人既脱根尘,当弘密印,三十二十年,做冷寂寂地工夫,才有纤毫知见解路,随即扫摒,亦不留扫摒之迹。
撒手那边,全身放下,硬纠纠地,得大快活。
唯恐知有如是作略,知则祸事也,始是真实践履也。
不见三老师赵州洞山、投子皆赞重无心境界,实欲后学也与么去。
若呈机关语言,辩慧知解,正是染污心田,卒未能可以入流。
灵山拈花,少林面壁,多少人穿凿,不依本分。
殊不知将口头声色扪摸作用,大似刺脑入胶盆。
若是俊流,他应不尔。
已能探讨,必意其远者大者,到结交头,验谛实,所以得底人,雪鼻涕亦无工夫,且道他向甚处行履。
将知教外单传,不是造次承当,望空抟邈,一一透顶透底,盖天盖地,如师子儿游戏自在,轩豁时直是轩豁,绵密处直是绵密。
虽只是一段脚跟,到究竟,须自著精采,乃为实头受用。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始。
吴教授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四
佛祖以禅道设教,唯务明心达本
况人人具足,各各圆成,但以迷妄,背此本心,流转诸趣,枉受轮回,而其根本初无增减。
诸佛以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盖为此也。
祖师以单传密印而来,亦以此也。
若是宿昔蕴大根利智,便能于脚跟直下承当,不从他得,了然自悟,廓彻灵明,广大虚寂。
从无始来,亦未曾间断清净无为妙圆真心,不为诸尘作对,不与万法为侣。
长如十日并照,离见超情,截却生死浮幻,如金刚王坚固不动,乃谓之即心即佛。
更不外求,唯了自性。
应时与佛祖契合,到无疑之地,把得住,作得主,可不是径截大解脱耶?
探究此事,要透死生,岂是小缘。
应当猛利诚志,信重如救头然,始有少分相应。
多见参问之士,世智聪明,只图资谈柄,广声誉,以为高上趣向,务以胜人,但增益我见,如以油投火,其炎益炽。
直到腊月三十日,茫然缪乱,殊不得纤毫力,良由最初已无正因,所以末后劳而无功。
是故古德劝人参涅槃堂里禅,诚有旨也。
生死之际,处之良不易。
唯大达超證之士,奋利根勇猛,一往截断,则无难。
然此段虽由自己根力,亦假方便。
于常时些子境界中,转得行,打得彻,不存解,不立见,凛然全体现成,践履将去,养得纯熟,到缘谢之时,自然无怖畏。
只有清虚莹彻,无一法当情,如悬崖撒手,弃舍得,无留恋。
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觅生了不可得,岂有死也!
是故古德坐脱立亡,行化倒蜕,能得勇健,皆是平昔淘汰得净洁。
香林四十年得成一片,涌泉四十年尚有走作,石霜劝人「休去歇去,如古庙里香炉去」,永嘉云「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盖业业竞竞,念兹在兹,方得无碍自在。
既舍生之后,得意生身,随自意趣,后报悉以理遣,不由业牵,所谓透脱生死耶。
报缘未谢于人间世上,有如许参涉交互,应须处之,使绰绰然有馀裕始得。
人生各随缘分,不必厌喧求静,但令中虚外顺,虽在闹市沸汤中,亦恬然安稳。
才有纤毫见刺,则打不过也。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终。
西溪草堂桂花 清 · 顾维鈊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可是如来蜜印身,宝珠璎珞散来频。
微尘世界花同碎,匝地天香品自真。
斫树何人留月窟,折枝无路问秋旻。
故携红烛端详处,一夕西窗最怆神。
按:梁溪诗钞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