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忠悯公送婿邢德昭归婺女诗后 宋末元初 · 释自闲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玉洁冰清五十六,北山草木亦含芳。
自如胡李堪同传,璧合珠联有耿光宋郑刚中北山文集》卷末题跋)
古挚墓铭绍兴二十四年十二月1154年12月 宋 · 王灼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七、《永乐大典》卷一○八八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
君讳挚,字通老古公亶父后,世为济州钜野人
朝奉郎、知峡州夷陵县尧卿之子,朝请大夫致仕冕之孙,赠朝请郎仲信之曾孙。
君少孤,政和初算学登第,授承信郎,调龙州清水县
麻仓金窟发,主者私献,祈勿举,君比退,以实闻。
关中乱,大盗史彬河池窥蜀,部刺史檄君筑山塞作保聚计。
王𤫉驻兵兴元君度必梗于𤫉,徒扰邑民无益也,力陈不可,坐慢令对移监本州市易务
邑父老诉请还任,从之。
官满,又借留三年。
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罢去,为邛州火井县
弓兵统制刘锜集诸尉习射,君挟一矢发中的。
成都府兵马都监,建言创药局惠民,至今不废。
石泉军沙知寨、监嘉州洪雅县酒税、成都九县巡检、邛雅州都巡检、邛之思安兵马都监,皆有称。
四川宣抚使郑公刚中干办官,郑去,奏为成都府等路第三正将
四川制置使李公璆奏知威州,未赴也。
初有旨,罢行僧道度牒,宣抚帑籍中馀在数百,郑靳之,作曩案牍付君变易,充边费。
御史劾郑诸过,诏江州起狱,君牵连就逮,狱具,夺修武、从义、秉义郎三官,勒停特除名。
绍兴二十四年九月戊辰卒,官叙秉义郎
娶张氏,职方员外郎器之女。
男曰邦材,承信郎合州广安军同巡检
曰邦宁,习进士举
女适承信郎、监普州商税务赵师圣
孙男各一人。
十二月丙子,葬于遂宁府小溪县成乡慈观山东岗。
君健敏解事,和易多可,以故势人每荐用,而所至宾客充凑。
尝董修成都谯门,掘出片石,款刻云:「五五二十五,五五复重数。
与君相见时,更待二十五」。
君曰:「吾既半百,岂寿当尔耶」?
至是乃信。
铭曰:
孕气之初,数随与俱。
寿过老传,先示厥符。
孰荣孰枯,孰避孰趋?
君其置恨,归此泉区。
蹋鞠歌赠刘叔芳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蹋鞠复蹋鞠,佳人当好春。
金刀剪芙蓉,纫作满月轮。
落花游丝白日长,年年他宅媚流光。
绮襦珠络锦绣裆,草裀漫地绿色凉。
揭门缚䌽观如堵,恰呼三三唤五五。
低过不坠蹴忽高,蛱蝶窥飞燕回舞,步矫且捷如凌波。
轻尘不上红锦靴,扬眉吐笑颊微涡。
江南年少黄家多,刘娘刘娘奈尔何!
只在当年旧城住,门前一株海棠树(《古乐府》载《蹋鞠篇为刘娘赋》云:「江南女儿花娟娟,五花绣出葵花圆,蹋花上下双文鸳。双文鸳,玉连琐。髻斜斜,马初堕。」)
大理寺题名记淳熙十一年六月 南宋 · 程宏图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四、《咸淳临安志》卷六
天象有星曰大理,古者以更廷尉名,示警也。
卿在汉唯长,魏置少以贰焉。
正、丞本商、秦官,司直评事主簿,乃因汉、魏、后齐所置,俱其属也。
国朝之制,左则断刑,有若直、评,按法详断,丞议正审;
右则治狱,有若丞颛推劾,簿掌案籍,少卿分领其事,而卿总之。
肆驻跸于此,沿革匪一。
厥今卿弗常置,率以少卿对掌。
一正二丞八评,详断、议、审如故,隶于左;
二丞分鞫二推,增一正以听成辞,隶于右。
簿通稽左籍,直兼纠右违,暨臧罚之事,皆止一员。
惟建置周密,罔有阙,是宜咸尽乃心已。
异日选抡,多尚法理之士。
属者钦恤有加,畀付愈益严,非通经议古、忠厚明清者,不以居守厥官。
能上叶星象,无负圣天子,顾不休哉。
凡庀事后先岁月宜有考。
比尝绵蕝,木刻所纪,仅自隆兴改元始。
毗陵吴公、广汉章公乃克更勒坚珉,益搜广中兴以后姓氏,悉登载之,且俾来者得以叙列左方,用咸托不朽。
淳熙十有一年岁次甲辰夏六月甲子
大名府天宁万寿观崇宁二年十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六
皇帝践祚之四年,昭阳协和之岁,九月癸巳宰臣京等建言,天下州军赐寺额,以为天宁万寿。
既得请,越十月朔丁未御史中丞石豫复请置观如寺。
比奏可,亦以崇宁万寿为名,唯节镇置之而已。
近臣继请于观置明离、天保二殿。
明离祠火德,天保奉本命,而天保之额,上为亲书之。
惠卿留守北京,既承命,即遣人诣京师,请成节正局观道士蹇昌辰掌观事。
昌辰经图其制,得府东真武院,斥大其故地,而更造之。
三辟前门,挟以侧堂,大殿中严,醮坛对峙。
明离、天保颛面乎东序,真室、道藏沓设乎西清,客舍、斋厅间列廊庑,讲堂、寝室深达疏漏。
以至道侣之所会集,童行之所休息,井庖浣沭、闲厩溲匽,莫不备具。
凡为屋一百八十有九间,惟真武殿临旧,馀皆创足焉。
其经始落成之年月与寺相先后,而吾皇之所以下下,群臣之所以报上,与夫北京之士民闻诏而乐施,已见于寺碑者,兹不复道也。
臣切以谓道未始有物,而生天生地,神鬼神帝,日月星斗得之以旋转者也。
孔氏之儒,释氏之佛,老氏之道未始不本于此。
而孔氏经世藏用而未之尝言,释氏救生体变而无乎不在,唯老氏则绝弃圣智,以复于无物,则不离于本宗而已。
是故其祠以三清为主,而上之玉皇大天帝、紫微昊天天皇、南极大帝、三十二天帝、诸仙、日月星宿、六甲十二辰,下之地祇岳渎、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莫不咸在,盖其所自生与其所以神者于是而有祈焉,固其宜也。
伏惟皇帝陛下以天纵之资,应帝王之运,故闻儒者祖述宪章、致治成法,则朝谟之庙堂,夕措之天下,而不以为难;
闻佛者之动容作相、扬眉瞬睛,一言足以悟人,则延序接引,而不以为诞;
闻老者宝珠如,万真之会,上无复祖,天中之天,则书镂传布而不以为疑。
故群臣请建寺僧、传妙法,置观藏真文,祠火德以崇兴,运本命以固生元,亦皆受之而不辞,凡以出于本宗而知其固有故也。
然则躬万机之繁,岂足以劳吾神;
极四海之奉,岂足以汩吾志哉!
臣固知惟慈能勇而躬持乎三宝之全,以道法天而成位乎四海之上。
方具致箸力之治于千载寂寥之后,养松乔之寿于九重蠖濩之中,臣虽归老丘园,犹冀旦暮之遇也。
昔者皋陶赓虞而舜德元,尹吉美周而宣功兴,臣窃晞慕焉。
因观之成,作铭以献。
其祠曰:
域中有物谁能名?
窈窈冥冥含其精。
孕乾育坤陶万形,运转两曜骑列星。
老氏得之以为经,其祠主之维三清。
天帝列真地群灵,乃所自神兴其生。
臣子祷君福寿增,于兹有祈理所应。
真人来应帝王兴,每闻妙理心已倾。
中虚万务莫足撄,养己乌能昏五情。
保持三宝唯勇行,道参天地位乃成。
尧南舜北皆此明,乔松不假离穆清。
衰迟非敢当能铭,作此庶几奉椿龄。
宇文蜀州墓志铭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嵩山集》卷五三、《南宋文范》卷六六、民国《华阳县志》卷一一
炎帝有尝草之功,北方谓尝草为俟,并人语转为宇文,子孙以为氏。
始著见于拓跋魏,其后建国,为尽有拓跋魏所有地,其族始大,以武功智勇闻者累累有焉。
至唐太和间,有讳籍者,为谏议大夫,佐武元衡节度剑南西川,有功,则以文显矣。
谏议之子讳从礼,终渠州司马,因家于益州
四传至讳真绪,从外邑广都
又四传则有讳粹中者,为尚书左丞
黄中者,为翰林学士
讳时者,为左中大夫直龙图阁华阳县,遂赫然为名臣家。
徽宗付天下于钦宗也,左丞公作诏,语惊人,其智不多耶!
建炎初,众闻女真皆胆掉,翰林公独请行,入不测之地,其勇何如!
华阳公守平阳,其有先自幽蓟来者,语汹汹,欲相扇为变,惮华阳公,不敢发,其武功又何如!
是三君子者,盖发于文而然。
夫为苇籥祭于豳之世者,必数百年,而后有周公制礼作乐之盛也,其信本炎帝欤!
华阳公长子讳师申,字德闻
其幼,华阳公诲之书,一诵辄不忘,则喜曰:「吾儿,才也」。
华阳公年未耄,归其乡,德闻尽以其禄奉之,得以益市利田宅,使华阳公可以归卧而不出,则又喜曰:「吾儿,孝矣」。
德闻之贤,岂特见于斯哉?
方诸方立于太平甚盛之朝,其时熟习见闻,孰有出于干戚俎豆之外者耶?
德闻独揣天下乱,常色忧。
宣和四年左丞公任为承务郎
四川马监牧司岁以锦市马于西南夷,绍兴三年,德闻为干办公事,或议用重锦冀多得良马。
德闻曰:「西南夷马不能皆良,今费十倍而马如初,若之何」?
其虑远矣。
宣抚副使胡世将奏为参议官,同时在幕府者有大吏,无敢与抗。
德闻每与事争,不阿。
其僚或以亲戚故人属诸将窜名伍籍,论战多辄得官。
德闻独无所属,诸将益敬服。
世将死,郑刚中继为宣抚副使,恨不能留之,乃上章言其才,使守资州,趣其行。
不得已,至资州,不越月,踰时有诏主管台州崇道观
德闻盖念不可以斯须去华阳公旁,先以请于朝,既奉诏,即其日以归。
已而,丧华阳公。
免丧,益治室庐,陈图书。
客至与执觞觚杯豆,留者馆之。
而裘,,时其朝夕,而笾豆既进矣。
其有急难,奔走赴之,久亦不厌。
弟师说蚤卒,迎致其嫠与孤抚之,终其身。
故德闻死,无内外哭之者必哀。
閒居殆十馀年,除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以谓:「仕为养也,吾今尚何仕?
况去先人丘墓耶」?
再除知合州,则曰:「君命不可屡违也」。
合州,见学宫坏,喟然而叹:「吾政出于是,其可不敬」!
既修缮之,已乃问前者州牧将所以劾数慢去,皆吏胥瞒谰隐没,则数其宿负廷戒之后无前然,听者皆伏,抑首之。
疏其事以白,即行之。
比岁多盗,取其魁渠寘于法,他盗惧,出境,郡遂大治。
总领财赋所论其最,德闻笑谢之曰:「守取诸民实有愧,何最也」?
汉中出甲三千屯荆、襄,德闻以私钱饷之,皆喜过望,相戒不敢哗。
宾客至者亦然。
移知蜀州,未行,以三十二年三月十四日病卒于合州之正寝,年五十二。
市者哭于肆,行者吊于途。
赤水,其乡聚皆哭曰:「使君吾所芘也,天何为夺之」!
是岁十二月八日,其子绍恭葬德闻于会同乡泉山之原,华阳公之墓次。
越四年乃请铭于予。
德闻前卒之七月十有一日,过合州与之语,知其贤也,且待予厚,可不铭之?
其世系则已载于华阳公之志,不书。
德闻初娶简州刘氏尚书郎泾之孙,再娶隆州何氏秘书丞棠之女。
德闻三子:绍恭,右迪功郎、监永康军崇德
绍庄,登仕郎
绍芳,将仕郎
五女:适右承务郎广汉张栻,馀未嫁。
孙景廉,将仕郎
铭曰:
始之受氏,肇自炎帝
登于武成,代魏以兴。
融因商利,遂相唐明。
厥绪则大,才惟未备。
至君诸父,实昌而炽
勇功智名,君子之文。
遭变不惧,君子之武。
君出就事,其才是似。
出少处多,弗克继继。
我作铭诗,告尔后人。
勿怠勿忘,庸笃厥庆。
忠悯公墓志后 南宋 · 徐木润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初心直欲复关河,保蜀功劳不自多。
诸葛大名垂宇宙,北山千古共巍峨(以上宋郑刚中北山文集》卷末)
三绝 其三 南宋 · 潘桂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千枝枯瘁剩残葩,雪虐风饕压不斜。
人道梅花似潘子,如何自不比梅花宋郑刚中北山文集》卷末附)
梅伯言二首 其二 清 · 曾国藩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曾文正公诗集卷三
单绪真传自皖桐,不孤当代一文雄。
读书养性原家教,绩学参微况祖风。
众妙观如蜂庤蜜,独高格似鹤骞空。
上池我亦源头识,可柰频过风日中。
无题 五代 · 张崇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群山起伏朝灵岳,恰似千官奉至尊。
吴蜀未平宜假手,愿将馀力致乾坤宋郑刚中《西征道里记》)
郑北山帖后(代鲁斋先生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五、《仁山文集》卷三
资政北山郑公,其言议在文集,其行事之伟在史传,乡里耆俊独多能诵其遗文,而吾氏于公家复有世睦。
以故所闻为尤多。
今又得见公之遗帙于其元孙某,皆与其义敬之书也。
人之称公者,大抵多其勋业,而某独谓公之勋业,百未一试。
今读公之帖,见其辞气间无一毫自惬者,而尤信也。
何者?
天下大势,惟关中可以举山东,次则蜀汉可以入关中也。
关中而举山东,周、秦、汉、唐咸以之;
蜀汉关中汉王之收巴蜀,定三秦,正用此也。
方寇之归我关河也,朝廷以公招抚京陕,由潼关入咸渭,人有劝其守要害据形便者,谓寇觉且复取矣。
时公为其属,闻之击节,亟请于朝,重为保关陕之计。
此恢复之第一筹也。
公言不用,而其事卒验。
及公之使西川也,时权奸又决计事雠,割地辱国,而公独争险隘,肃号令,营关外之田,以计军实。
使一旦得便而为之,出关陕也如探囊耳。
此恢复之第二筹也。
权奸忌之,罢公于蜀,寻以罪去。
失此二筹,遗憾大矣,而顾区区以保蜀为功,至前时入关保陕之计,又无能道之者,独子朱子尝致叹之。
今读公帖,亦复有田渭滨省水运之事,因有感焉,而书其后如此。
北望中州,如隔宇宙,而岩岩坤维,亦为墟矣。
后之君子,必有叹公之功不遂而悲予之所以书者,于戏!
咸淳丁卯二月初吉书。
郑北山之元孙扁其楼王适庄为书北山之英四字求跋为作诗北山之英,吉甫郑公也。因以勉其子孙焉)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四言诗
北山之高,屹屹南州
北山之英,尔公尔侯。(一章)

诞此郑公,维国之器。
有伟其才,有奇其气。(二章)

不屑以洁,不震以强。
权不离义,锻不柔刚(三章)

戎始归疆,人喜公虑。
谓戎未觉,亟固我圉。(四章)

既藩既宣,左秦右川
北仇方睦,西戎独严。(五章)

壮兹远猷,卓兹伟志。
一时之英,而不大试。(六章)

高牙大纛,虎节铜符。
东将宽民,乃公所馀。(七章)

相维权奸,公以才忌。
濒死荒陲,非公所悸。(八章)

孰是叔季,而有斯人。
孰是北山,而落其英。(九章)

嗟我思公,去之百岁。
思莫见之,见其后裔。(十章)

维公之英,育多闻孙。
尚继其志,而世其声。(十一章)

亦有适庄,景尔家世。
北山之英,表此大字。(十二章)

北山之英,郑公之人。
仰止攸同,矧其后昆。(十三章)

吉甫作颂,勉尔闻孙。
郑公是似,北山之英(右《北山之高》十四章,章四句。)(十四章)

陈抟 其三 北宋 · 赵炅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曾向前朝出(《渑水燕谈录》卷四作号)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
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宋郑刚中《西征道里记》)
《渑水燕谈录》:周世宗尝召见,赐号白云先生太平兴国初召赴阙。太宗赐御诗云云。
商州和尚原画界事再奏绍兴十二年二月 宋 · 胡世将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四
秦州元不系吴玠地分,合自秦州南以吴玠元管界至分画;
商州元不系吴玠所管地分,合自商州南以吴玠元管界至分画;
和尚原方山原两处,昨自建炎四年吴玠创立山寨,原不系刘豫所管地分界至,今来合行保守。
臣已牒郑刚中照应分画去讫。
和尚原系川蜀紧要门户,比之秦、商二州,所系利害尤重,臣已累具论奏,乞赐速降处分。
选德殿圣问奏乾道七年八月六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周文忠公奏议》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贞观十六年太宗魏徵曰:「朕克己为政,仰止前烈。
至如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四者,常以为称首,朕皆庶几自勉。
人苦不能自见,不知朕之所行何等优劣」?
曰:「德、仁、功、利,陛下兼而行之。
然则内平祸乱,外除戎狄,是陛下之功。
安诸黎元,各有生业,是陛下之利。
由此言之,功利居多。
德与仁,愿陛下自强不息,必可致也」。
朕即位以来于今十年,功则未能有成。
至于安养黎元,俾遂生业,正今日之急务,朕未尝不以为自治之良策,然所行优劣亦不自知,卿各极陈其当否。
凡有未至,悉情毋隐。
若夫仁德帝王之高致,朕亦不敢自居,方以魏徵之言为龟鉴耳。
臣仰惟陛下万几馀暇,无所嗜好,惟书史是观,惟前言往行是监。
乃者阅《贞观政要》,见太宗魏徵论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四者之优劣,亲御翰墨,宣示臣等,且自谓「即位十年,功则未能有成。
至于安养黎元,俾遂生业,正今日之急务,未尝不以为自治之良策」,俾臣等「极陈其当否,凡有未至,悉情毋隐」。
顾臣智识浅陋,何足以知此?
然清问俯及,敢不竭其拳拳!
臣观自古人君或溺于宴安,或乐于盘游,或喜谗邪而恶忠直,或始勤政事而终怠惰。
陛下则不然,清心寡欲,进贤退佞出于天性,临政愿治,愈久而愈勤,此固中外所共悉也。
然治效未及贞观者,殆时不同欤!
昔隋末盗贼蜂起,天下大乱,民无定居,国无定主。
高祖义师一起,有摧枯破竹之易。
太宗受禅,则中外已廓然无事,于是一意抚民,自致太平。
今陛下虽乘中兴之后,然北方地大人众,非隋末四方分裂之比。
敌酋虽曰不德,然亦未至虐用其民,又非如隋之失人心也。
彼所据者中原,我所有者东南耳。
以今准古,图治固难。
然而练兵以图恢复,而用将之道或未尽;
择人以守郡国,而责实之方或未至。
今之急务,无乃在此乎!
臣不敢泛引古事,姑以近事言之。
夫若内若外屯兵百万,卒伍之勇怯,器甲之利钝,教习之精粗,人主安得尽知?
不过责成大将而已。
所谓大将又不过数人,其择之也当审,其任之也当久。
今颇不然,进或失之太简,退或失之太遽。
彼既未尝为煖席计,则其下视之亦将如转石矣,号令何由而可信,纪律何由而可明乎?
且如江州一军,自陛下即位始付苗定,其后戚方继之,甫一年而定复至,又数年而王明继之,才半年而皇甫倜又继之。
池州一军,始付时俊,其后王琪继之,甫半年而用秦琪,才十月吴总继之,又十月郭刚继之。
数易如此,平居自守,臣犹虑其乏事,何暇议进取哉?
陛下谓功则未能有成,而臣所以疑用将之未尽者此也。
陛下深居九重,所赖以宣布惠泽者莫切于郡守
奈何循良者十无二三,贪残昏缪者常居六七。
是以仁心德意无由下达,良法善政无由奉行。
其间号称能吏者,知巧为名色,趁办财赋而已。
民之失业,彼何恤焉。
遐方僻郡,姑置勿言。
临安者,陛下之行都也,耳目易接,虚实易考,观于酒课一事略可见矣。
夫酒者,国家之利源。
令得其人则课增,令非其人则课亏,亦理之常,以此为殿最议赏罚可也。
奈何顷年为守者乃以增羡之数加诸岁入之额,岁额之外复求增羡。
既得增羡,又添岁额,展转不已,殆且倍蓰于初。
不幸令又非人,则多方渔取以充其数。
夫民非昔贫而今富也,饮者非昔寡而今多也,顾取之如此,安得不困?
近畿尚尔,远方何如?
又诸州长吏条来忽去,迎送靡定,且以二浙言之。
婺州四年之间易守者五,平江四年之间易守者四,又其甚则秀州一年而四易守矣。
用度何为而不窘?
吏奸何为而不滋?
民瘼何由而可苏?
陛下欲安养黎元,俾遂生业,臣所以疑责实之未至者此也。
继今以往,愿陛下择将择守,审于其初而久于其后。
其命之也,必使条具如之何而治军,如之何而治民,几年而某效可著,某弊可革,几年而某事可成,某害可除。
要之以必致之期,示之以劝沮之,兵庶几可强,民庶几可富。
自治之策,孰急于此?
未有能自治而不能治人者也。
凡此二者,陛下因《政要》而问臣,臣亦因陛下俯询而献言,他固未敢及也。
抑臣观《政要》凡十卷四十篇,既以魏徵论为君之道为首,又以魏徵论克终之道为终。
太宗时,惟为善谏。
上有所问,必指近事以为据,而不为泛滥迂阔徼讦之言。
是以太宗乐闻而喜从之,治几成、康,功为多。
吴兢所取,厥有旨哉!
臣愿陛下思太宗广谏诤之德,择忠实而无他顾、通明而知大体者引以自近,使嘉言日闻,治道日兴,何患其不贞观如也?
若夫仁德帝王之高致,陛下既以徵言为龟鉴而自强不息矣,臣复何云。
狂愚冒昧,惟明主择焉。
取进止。
故居 宋 · 郑刚中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北山三十里,忆得旧书堂。
小径通蔬圃,新醅压酒床。
晚凉荷叶嫩,细雨橘花香。
此梦今何许,随缘又一方。
幽趣十二首 其三 宋 · 郑刚中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幽趣无人会,须还我独亲。
开书风为揭,得睡懒相因。
雨后竹色净,月中意真。
北山小园景,莫怨未归人。
潘义荣 宋 · 郑刚中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去年两桨泛清深,正是随雏出凤林
䌽仗浑如天上去,寿光俄向斗边沈。
金花象轴恩虽在,云陇山原痛可任。
我亦堂前飞鹤起,强成哀挽倍伤心(以上《北山集》卷三)
方公美母夫人 宋 · 郑刚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太博先生志行全,夫人内助实称贤。
寡居勤俭五千日,享福安荣九十年。
已作芝兰绵后裔,却将金玉閟深泉(自注:如金玉藏深密,夫人铭诗语也。)
月卿手自栽松,远寄哀辞为惨然(以上《北山集》卷一八)
诸暨道中遇雪 宋 · 郑刚中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乱花催腊舞江干,村酒沽来岂问酸。
仙女云间休剪水,孤松岭上不知寒(以上《北山集》卷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