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选德殿圣问乾道七年八月六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周文忠公奏议》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贞观十六年太宗魏徵曰:「朕克己为政仰止前烈
至如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四者,常以为称首,朕皆庶几自勉
人苦不能自见不知朕之所行何等优劣」?
曰:「德、仁、功、利陛下兼而行之。
然则内平祸乱外除戎狄,是陛下之功。
安诸黎元,各有生业,是陛下之利。
由此言之,功利居多
德与仁,愿陛下自强不息,必可致也」。
即位以来于今十年,功则未能有成
至于安养黎元,俾遂生业正今日之急务,朕未尝不以为自治良策,然所行优劣不自知,卿各极陈其当否。
凡有未至,悉情毋隐
若夫仁德帝王高致,朕亦不敢自居,方以魏徵之言为龟鉴耳。
臣仰惟陛下万几馀暇,无所嗜好,惟书史是观,惟前言往行是监。
乃者阅《贞观政要》,见太宗魏徵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四者之优劣,亲御翰墨宣示臣等,且自谓「即位十年,功则未能有成
至于安养黎元,俾遂生业正今日之急务未尝不以为自治良策」,俾臣等「极陈其当否,凡有未至,悉情毋隐」。
顾臣智识浅陋何足以知此?
清问俯及敢不竭其拳拳
臣观自古人君或溺于宴安,或乐于盘游,或喜谗邪而恶忠直,或始勤政事而终怠惰
陛下不然清心寡欲进贤退佞出于天性临政愿治,愈久而愈勤,此固中外所共悉也。
然治效未及贞观者,殆时不同欤!
昔隋末盗贼蜂起天下大乱,民无定居,国无定主。
高祖义师一起,有摧枯破竹之易。
太宗受禅,则中外廓然无事于是一意抚民自致太平
陛下虽乘中兴之后,然北方地大人众,非隋末四方分裂之比。
敌酋虽曰不德,然亦未至虐用其民,又非如隋之失人心也。
彼所据者中原我所有者东南耳。
以今准古,图治固难。
然而练兵以图恢复,而用将之道或未尽
择人以守郡国,而责实之方或未至。
今之急务无乃在此乎!
不敢泛引古事,姑以近事言之。
夫若内若外屯兵百万,卒伍之勇怯,器甲利钝教习精粗人主安得尽知?
不过责成大将而已
所谓大将不过数人,其择之也当审,其任之也当久。
今颇不然,进或失之太简,退或失之太遽。
彼既未尝为煖席计,则其下视之亦将如转石矣,号令何由可信纪律何由而可明乎?
且如江州一军,自陛下即位始付苗定,其后戚方继之,甫一年而定复至,又数年而王明继之,才半年皇甫倜又继之。
池州一军,始付时俊其后王琪继之,甫半年而用秦琪,才十月吴总继之,又十月郭刚继之。
数易如此平居自守,臣犹虑其乏事何暇进取哉?
陛下谓功则未能有成,而臣所以疑用将之未尽者此也。
陛下深居九重,所赖以宣布惠泽者莫切于郡守
奈何循良者十无二三,贪残昏缪常居六七。
是以仁心德意无由下达良法善政无由奉行
其间号称能吏者,知巧名色趁办财赋而已
民之失业,彼何恤焉
遐方僻郡,姑置勿言
临安者,陛下行都也,耳目易接,虚实易考,观于酒课一事可见矣。
夫酒者,国家利源
令得其人则课增,令非其人则课亏,亦理之常,以此殿最赏罚可也
奈何顷年为守者乃以增羡之数加诸岁入之额,岁额之外复求增羡
既得增羡,又添岁额展转不已,殆且倍蓰于初。
不幸令又非人,则多方渔取以充其数。
夫民非昔贫而今富也,饮者非昔寡而今多也,顾取之如此安得不困?
近畿尚尔远方何如
又诸州长吏条来忽去,迎送靡定,且以二浙言之。
婺州四年之间易守者五,平江四年之间易守者四,又其甚则秀州一年四易守矣。
用度何为而不窘?
吏奸何为不滋
民瘼何由而可苏?
陛下安养黎元,俾遂生业,臣所以疑责实之未至者此也。
继今以往,愿陛下择将择守,审于其初而久于其后
其命之也,必使条具如之何治军如之何治民,几年而某效可著,某弊可革,几年而某事可成,某害可除。
要之必致之期,示之以劝沮,兵庶几可强,民庶几可富。
自治之策,孰急于此
未有自治不能治人者也。
凡此二者,陛下因《政要》而问臣,臣亦因陛下俯询而献言,他固未敢及也。
抑臣观《政要》凡十卷四十篇既以魏徵论为君之道为首,又以魏徵克终之道为终。
太宗时,惟为善谏。
上有所问,必指近事以为据,而不为泛滥迂阔徼讦之言。
是以太宗乐闻而喜从之,治几功为多。
吴兢所取,厥有旨哉!
臣愿陛下太宗广谏诤之德,择忠实无他顾、通明而知大体者引以自近,使嘉言日闻治道日兴何患不贞观如也?
若夫仁德帝王高致陛下既以徵言龟鉴自强不息矣,臣复何云。
狂愚冒昧,惟明主择焉。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