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北使还与永丰侯萧撝书 南梁 · 刘潜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一
足践寒地,身犯朔风,暮宿客亭,晨炊谒舍。飘飖辛苦,迄届毯乡。杂种覃化,颇慕中国。兵传李绪之法,楼拟卫律所治,而毳幕难淹,酪浆易餍,王程有限,时反玉关。射鹿胡奴,乃共归国,刻龙汉节,还持人塞。马衔苜蓿,嘶立故墟,人获蒲萄,归种旧里。稚子出迎,善邻相劳,倦握蟹螯,亟覆虾碗。未改(《初学记》,《御览》作「每取」)朱颜,略多自醉,用此终日。亦以自娱(《艺文类聚》五十三,《初学记》二十,《御览》七百七十九。)。
上皇帝论北事书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三、《鸡肋集》卷二五、《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六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九四、《四续古文奇赏》卷六、《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六五
臣晁补之谨斋戒择日,昧死上书皇帝陛下:臣穷年抱经,志愿局促,绿衣纻絮,多学无益。窃甘野人自曝之温,辄昧广厦重裘之燠。退无尸祝尊俎之位,进干庖人操刀之职。不计僭越,冒言天下之事,陛下赦其狂瞽,而矜其市井草莽有介然之心,一赐察省,天下幸甚!天下之治,莫大于制礼作乐。而臣之愚,以谓二事有在于施设之后者。其所先举者以定,天下晏然,则礼不制而备,乐不作而洽。凡此所缺,特北胡一事而已。臣思之至深,以谓陛下神道设教,纪纲既正,天下大定,燕居而高拱,百工安职,四民乐业矣,而不能无一朝之事,或经圣虑者,庶几在此。乃臣之狂瞽而深思所至,有取万一,则臣区区穷年抱经,志愿局促,犹不为绿衣纻絮、多学无益。夫岂惟天下幸甚,臣之师教臣亦若此也。北胡猖狂,敢冒故疆,使天下百年有为,兵不得藏。今四野肃清,边不告遽,而缙绅先生、四方寒士,或北首愤悱、争道利害者,非愿于太平无为之时生事觅功,特以中国之地、前王之旧,有未复而已。献言陈计者,踵相接于国,陛下优而容之,如假种借耕,久贷不偿,亦不以券责,岂非周慎再思、万举万全,以谓「将欲取之,必固予之」,不欲以所重试所轻哉!内治未具,不遑外忧;心腹既宁,手足当治。以今准昔,莫利此时。置而不念,何以异夫宿雨坳池、科斗所泳,不以时去,设不害事而蛙黾日暄,乃臣之所愿为陛下深思者。特曰:以中国之师,责中国之地,得地而师解,不为无名。如此而已。陛下知兵之道愈于黄帝,复古之功过于宣王,披图在目,长想远虑,则穷发龙堆,蝼蚁藏情,不待前箸。而臣私忧过计、窃不自揆,忘己之愚,不敢胶柱鼓瑟、御马以书。陛下一发天光,使得竭忠,则言而有罪,非臣所敢避也。夫北胡之盛,莫盛汉唐。而所以制胡,亦汉唐为得。三王以前,事则经见,战国之际,人自为防,遍举悉数,则孰与四库之书终始为备,百执之谋同异致详,故臣辄皆置而不论,论汉唐之所以制其彊者。其彊可制,则方其弱时不论可知。汉病匈奴,唐病突厥,至于畿内鸣镝,渭桥按辔,后宫辱于毡裘,宗室降于绝域,其形如此之逼也。然而列五单于,灭两突厥,擒回纥,制延陀,漠南塞北皆汉之赋,卢龙、松漠皆唐之府。臣深思至此,然后知北胡之盛虽莫盛汉唐,而所以制胡,亦汉唐为得也。冒顿、乌维,力足以弊汉,而武帝雄才,数战不倦。匈奴绝幕,自以汉不能至,而汉率二三岁一出,或二千里不见一人,故匈奴至于孕重堕殰,罢极苦之。夫搏鼠当庭,善遁易失;灌垣熏穴,则生无聊赖。故欲战在我,则不欲战在敌,此其情自昔然也。颉利、突利,进如飙风,而太宗知兵善战,虏在其术中而不悟。两阵驰语,二主坐携,六骑临水,群酋夺魄灵朔之境,曰:「我将灭之」!命有司更所与书为诏若敕。思摩孱懦,至感恩流涕,愿为一犬守吠北门,盖五十年无突厥患。臣尝壮二主,以谓得一时之权。置三王之事,则汉唐之事犹在中策,何遽无策乎!今臣又计之:耶律虽桀骜,其彊亦未有以过匈奴、突厥者。陛下神武不杀,高越前世,制之得术,可使绕指,惟上之命,何至越百馀年而不暇营哉!臣请为陛下言契丹可取之形五:古者,北胡无大君长,种落部族不相统摄,捽搏斗击,彊者为制,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胜不相推,败不相爱,尺地一民,不自保而有也。无城郭邑居,故其民迁徙难制;无耕田作业,故其人食足不劳;无文书约束,故其人一而易使;无营阵行伍,故其人战自趋利。彼以其智力之全,不治四者,而一之于鞍马射猎。中国亦以其智力杂治四者,日夜不息,而以应戎狄之至闲,故其自视,常以无法胜中国。利则乌合,噪而从人;不利则云散四去,欲追无所。自冒顿尽有北垂之地,胡人始不安其旧而有侈心,尺地一民,皆欲保而有之,不能去也。其后,卫律教单于穿井筑城,治楼以藏粟,或者以谓胡不能守。降及唐世,尤以合中国之好为重,至佩印绶,服爵命,废一置一,皆决于朝廷。亡虏之在中国者,或乐而忘归,胡人自是益杂中国之俗。乃臣以今料之,则卢龙、范阳中国故地,又非特如此而已。城郭邑居、耕田作业、文书约束、营阵行伍,四者皆因汉俗,而胡无一焉。杂处而交,治欲其胥,而胡不知彊勉之难堪。此其可取之形一也。冒顿、乌维,伊种皆席匈奴之始彊,能以其力为中国患。武帝中年力尽于北胡,而朔方之患无岁无之。然匈奴卒不能踰塞而南,以有汉尺寸之地;而阴山草木茂盛,单于之所依阻者,汉辄夺焉,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颉利、突利、延陀之兵,皆号精悍,数入寇唐。一旦至渭上、薄畿内,唐亦以其南征北伐之馀,力完不弊,日削月剥,至夺之地而隶都护府,不敢辄怨。盖未有坦然肆志,窟宅中国之地、臧获诸夏之民如耶律之侈者。臣尝计之:其君亦非有冒顿、颉利等辈沉毅雄勇之姿,阿保谨特有天命,而德光之暴,以谓晋之立自我,晋亦不胜其德而屈之。骄子不制,日益侈大,割地弗厌,至践中国。此如黔中之驴,土所不产,方其一鸣,虎为远遁,而其技止此,亦足悲也。夫人之情,胜则骄,骄则不自彊。乘秋未霜,则水滨之腐草犹足以争明于阴夜;天寒既至,万物将肃,则莫或使之一夕而零,其理然也。璟与明与贤,皆柔懦不事事。隆绪称多谋,不能复振焉。宗真好乐,两母争权,至内相残。当是时,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国不取,迄于今四十年。彼其君苟非有过人之才,臣知今日之治与璟、明、宗真未大异也。夫知敌之主、知敌之将,则每战不殆。彼曲我直,我整彼乱,此其可取之形二也。石氏之割地,当其需人之力,制命在外,无以异于晋惠公河外之列城买人而已。无积仁累义之资,一朝而有天下,举天下之大,偲偲然常恐其不能守,何暇重割地哉!穷室之人,骤获千金,不能经营,贩夫孺子皆得以起而制其弊。富家巨室,力足以仁其四邻,则四邻之外所衣食者犹我有也,尚谁得而啬之哉!石氏既亡,京师不守,中国为之一虚。当时人君,内忧其腹心,外病其四邻,中国狼顾自救之不暇,故胡人得以窃计其不及图己,而跳踉虚喝,求以坚中国不动之心。至于柴周,天下小定,以其享国之日浅,乃能用一朝之议,一战而胜,以复三关。由是言之,胡虽彊,中国虽积衰之绪,犹足以胜之,况治朝哉!耶律明时,胡已浸盛。柴周之取三关,盖人有告之者,曰:「此本汉地,何惜之有」?然则彼其平居骜然不顾,跳踉虚喝,岂固敢吝其非己有之分,为所常守之资哉?求以坚中国不动之心而已。今国家百年太平,而陛下神武不杀,高越前古,心有所怀,威动万里。柴周叔世,臣岂敢议?然以今天下言之,运偶圣人,时在千一,富万柴周,力万柴周,将贤则万柴周,士勇则万柴周,断而必行,鬼神且避,以慑小寇,势易破竹。此其可取之形三也。太祖龙兴,不折一矢,不驰一马,而有天下,天下稽颡而称臣,五国委命而下吏。夏商之兴,莫若此之捷也。当是时,举中国之兵十二万而已。太宗皇帝继以神武之资,经营四方,至于大定。并、汾之讨,师久于外,虽迄奏功,然仓廪之羡、士卒之锐,殚惫于河东。太宗为社稷长虑,慨然太息,有恢复心。士不弛弓,马不解勒,倍道兼行,越数百里。一日出塞,金鼓之声如在天上,虏不素备,而燕城遂围,分军收城,所向辄靡,天下以谓遂无胡矣。幽燕之人,老弱登埤而望,乘舆无意复战。虏之计,自谓力不足抗,乃为先声,张言兵至号五十万。太宗重爱民命,不肯以力服虏,欲退脩德以怀之。而师久翱翔,士马南首,亦有怠意,几举而舍。燕既释围,而诸将所下,辄复为胡。盖臣闻之,城中有谋执其帅而降者,王师既还,莫不泣下。虽然,胡人自是始有疑中国之心。四方已定,中国厌兵。景德之役,乘中国不虞,大举来寇。章圣北巡,天意助顺,彍弩窃发,遂陨达览。虏相顾自失,屈首请命,亦无复斗志。当时之议,以谓乘胜席卷,两翼遮前,大军从后,可使无遗噍。而天子嘉其既服,亦弃不戮,虏始痛自惩艾,以谓中国不可得而侮也。夫太宗以收并、汾之馀力,计议无素,仓卒北狩,然而一举几复。章圣以寇出不虞,至犯辅郡,出师逆击,然而一战遂却。况今陛下席祖宗积累之旧,虏不加彊,而中国之盛则倍前日,肉食之谋,刍荛之言,垂数十年,已审已备,计成而动,何虑不获!此其可取之形四也。太祖神武,有希世之谋,御将训兵,临机料敌,出人意表,举天下之众,宰制役使,如视婴儿。尝谓:「胡人之众不过二十万。吾以十缣购一胡,二百万缣足矣」。以太祖神武,左右之将不减卫、霍,灭越、灭吴、灭江南、灭蜀、灭河东。天下已安,四方之金帛充于内府。士卒平居无事,奕博超距,志意无所骋。当是时,中国特不举,设有为,虏孰能禦之者!天下百年无水旱兵革,法度致脩,人物阜安,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山积水委,汉唐所无,则成太祖之志,臣以谓固在于今日。陛下建学设科,使为士者知兵;颁教立法,使为兵者知战。十有馀年,墯慢疲软之气既复拯矣,而坚甲利兵羡于四边,偏州小戍不移而具。臣窃以北道三数者言之:通都要路,一库之藏足以衣被十万,况济之以大司马之备也。骠骑西征,艑师南略,河隍六城、交州九郡归命内附,而飞挽之烦不及于边民,此其美,古未有也。举事动众,宜百日之费者,今千日之费不忧乏;宜百金之赏者,今千金之赏不忧匮。盖非徒以厚费重赏为得也,要以为前世之所不为者,知今日之能为之而已。顺流建瓴,如风靡草,以临不加彊之虏,此其可取之形五也。兵法曰:「形,兵之极」。陛下亦既知形,则不图而何待?臣请为陛下言所以入胡之策。夫欲兴大事,所病者兵不众、食不充。天下之言者必曰:「举二十万众,度百日粮,鸣鼓而攻之,以临不加彊之虏,如孟贲之战婴儿,何往而不可入」!而臣独计,以谓非胜之难,所以入虏者实难。以樊哙之骁悍,自意得十万之众,足以横行于匈奴,而或者曰:樊哙可斩。夫使好奇之人不度是非,不量利害,高论而慷慨,其言固甚可喜,然空语无施于实事,则陛下尚谁取之!今臣则不然,举二十万众,度百日粮,非三年经营之不可。借使以国家之盛,一朝而可集,衔枚缚马口,千里奄至,虽计甚秘,而人固有知之者矣。绵十许州,塘水之浸,以彼入非易,故我入亦难。阻塞而阵,燕亦起而拒白沟之南。兵虽众,食虽充,非胜不能入也。臣请为陛下效臣之狂计:盖昔者尉陀畔越,汉兵出豫章,出会稽,而唐蒙独上书发巴蜀罪人下牂柯,以出越人不意,卒擒尉陀。蜀姜维拒剑阁,邓艾乃潜自阴平,驰无人之地七百里,卒降刘禅。两人者若校之以事而索其情,则皆近乎不知迂直之计。而臣则以谓论越与蜀者,不如是则不可得而入。今虏之势,亦何以异此?臣请先为楼船百艘、精甲万人,浮胶东,待渤海而勿发。使大军出次于王畿,声言以十万出瓦桥。瓦桥敌所备,出亦此,入亦此,在兵法则所谓以正合者也。潜军其东以五万,则自沧趋平州,同时而偕发。潜军其西以五万,则自代趋云州,同时而偕发。平、云非敌之所素备,则沧、代之兵宜易入。两翼偕纵,则燕之东西可扰矣。东军入平州,战且诱,以稍西行,附于瓦桥之大军;西军入云州,战且略,翱翔乎蔚、朔之间,而东以牵制敌势。敌必分军以禦云州,然后瓦桥之大军与东军合势而偕入,则涿州、新城不战而可收。东军既弃平州,平州备少懈,然后渤海之精甲可以乘閒入平州。平州下,则营并举矣。乃间使渤海之师通高丽,曰中国责故地,高丽宜以尔兵从。而析渤海之精甲三千,背道绝险以径中京之南,缭古北之后,夺关而守之,谨守勿战。虏狼顾自救,然后云州之西军鼓而东,以取易州,而与大军合。吾兵益张,乃稍乘胜逐北,则燕城可围矣。度燕城之大,二十七里而止,一人而守地六尺三,围之则满卒三万,守地无馀。以二十万众顿燕南,攻而围之,若适三万,则是野战以拒虏之大军者犹十七万也。度虏之大军,亦不过二十万,尽燕城之大,而以五万人实之不能容矣。虏之名统军在燕城者,其所护契丹、奚、渤海兵马数才满三万,而其曰侍卫在燕城者,骑一万、步一万而止。借使臣所闻未实,虏能益之,度燕城之大,不过容五万则既勃蹊矣。而大军相持,伧囊未决,其势不相救。以三万锐师,济以临冲云梯之械,并力而急攻。间使张良、陈平不爱千金,从反间,以啖城中臣虏之子孙,能以祸福喻其众,使内附者许以封侯万户之赏。彼其在虏,或身居将相,而服衣食饮不免于舆皂之贱,一闻德音,宜有发愤内应,如望并、汾之师者。一人有心,则举燕城之内其势摇矣。燕城可图,则山前后之地虽未尽复,可徐致也。臣又率臣之意料之:使虏能出上策,中国之师始动,虏无空国逆战,亦以二十万拒大军,而更练奇兵间道他径,反乘我隙。我大军远戍深讨,而虏兵出于不意。释燕而自图,则前功一发而尽废;欲勿释耶,而自治未可,安能治人?然而举塞上十许州言之,大军出瓦桥矣,又五万出沧,五万出代,虏亦以其军三析之而应我。沧翼其右,而霸与信安、保定介其间,使坚壁勿战,则虏虽出奇兵,亦必不能入霸、入信安、入保定。代翼其左,而保与广信、安肃介其间,使坚壁勿战,则虏虽能出奇兵,亦必不能入保、入广信、入安肃。何则?吾为之守者素也。置是数者,自渤海之东言之,操舟于水,固非虏之所宜便。而其所不当忽,万一可虞,意者其西北之疆乎?昔唐安禄山以范阳乱,称兵道胡中,犯京兆,不期月耳。臣尝考之图志,则禄山所行,自燕而西,其迹具存,不可不察也。国家方恢复河湟,全秦之力,河湟之所仰,或者思患而豫防之,益全秦之地,以待虏之出于不意,如此而已。臣又率臣之意料之:今单于之才,不闻其沉毅雄勇、敢为难制如冒顿、乌维、颉利、突利等辈比者,其左右贤王谷蠡,亦非有如张说所称阙特勒、暾欲谷之徒超卓过人之才,帖帖然慕中国,学文字,工语言,是口尚乳臭,安知出上策哉!虏计出于数者而皆不能遂,则臣之所料,不过举国兴师、乌合蚁聚而已。使虏先能扼古北口而守之,渤海之舟师无以伺其利,则我东军扼弥老、符家、私亭口之右,以西军扼挑峪、紫荆、金坡口之左,使其东西不能出奇,而后大军鼓行而阵,以挑其南。虏进不能拒,退无所逃,不力战求胜,则必有内顾自保之心。此在兵法,所谓「穷寇」,臣请勿薄勿逼,缓而持之,置曹王、居庸等关而无夺,以开其生路。我亦视白沟之南塘水之浸,所从归者狭,何以异于淮阴泜水之传餐?东西与北三面薄阻,而背阻塘水,则士卒无所往,其心宜固。当是时,陛下得人如韩信,使乘其会,则攘而扼之于井陉,莫利乎此,顾为陛下将者如何耳。临冲云梯,器械致修,士力致完,以中国之善攻,而加不能善守之虏,则二十七里之城而已,何为而不下!燕城下,空其积以赏战士,以臣度之,三年可以无飞挽。自京东西与河朔之列郡,更辇缗谷以实之,临以重臣,列亭障于外,燕可守也。陛下以河湟六城之富,孰与全燕?河湟辽远,城中素空匮,中国且能保而实之,则全燕之富,其易守可知也。惟其城郭邑居、耕田作业、文书约束、营阵行伍,无一不出中国之旧,今以中国之法守之,其民宜易安。燕城既守,则凡石氏之故地犹不尽举者,未之有也。虽然,臣犹有说者,则在乎先胜而后战。夫入人之地,欲其不迷,不可以不知地;索人之情,欲其不匿,不可以不明间。地可知,间可明,而军无选锋,则兵不可以交。有选锋而不较长短,不合外助,则虽多犹寡也。臣请为陛下言所以必胜之道:陛下诚得数十将用之,则何患夫四五者。为今之虑,士已知兵,兵已知战,而臣独过计,以谓今选于班列,以将名官者,患未试而已。夫将欲兴大事,不可以无重臣。重臣,君所信,功业已试,可使士卒素附,可使四夷知畏,可使位重德亦重,可使权重威亦重,可使举一军二十万之众。而重臣得其人,军之命定矣。千夫长、万夫长,才各不同,则举二十万之军,大吏偏裨二百人而后可也。夫安能皆得重臣者而使之?将委之有司之选耶,则天下必有萧何之至明,然后可以知韩信之未试。不然,则赵括之易言不穷,天下几何其不以言而信之?人之才,有不能治一妻一妾者,有不能耘三亩之宅者,持筹挟算,擐甲百万,守地千里,翛然不劳乎其间,忘昔之短也。平居自喜,袒裼而按剑,志如飘风,而闻金鼓之声,失气而死,此人之情也。然则,将其可以不试哉!天下之言兵曰「微妙者祖孙、吴」,然臣以谓是何以异于宋人之遗券,密数其齿,而曰「吾富可待」,岂不误哉!陛下知人能哲,兴大事,选大将帅,既已得其人矣。凡此,臣不敢议。然臣以谓举二十万众而为之吏者二百人,所试者在此而已。子文之治兵,终朝而罢,不戮一人;子玉之治兵,终日而罢,鞭七人,贯三人耳;然而君子与子文。李广之行军,逐水草,不击刁斗;程不识之行军,严斥候,击刁斗自卫;然而士卒乐李广。将之才固不可而一也。孙武之试于吴也,以妇人;孙膑之试于齐也,以上中下马。用之于妇人,用之于驰马,非将之常也。两人者,唯其无所不可用以成功,故卒之武能将吴以入郢,膑能将齐以却魏,岂不用其试哉!骊山之阅,天下擐戎服以令,贤如郭元振,几以失军容而诛;而薛讷、解琬,乃独有不动之军,教使然也。今天下之吏以将名官,握兵柄、习军事者,环列于辅郡,迨数十人。平居无事,大车驷马,洋洋乎国中,与之言兵而不能者几人?若此,臣岂敢以为遂乏才哉!凡所以必待试而后可用者,特不敢以能之于平居无事,而信其用之于仓卒扰攘也。陛下知人则哲,能官人。用人之仁,去其贪;用人之勇,去其暴;用人之智,去其诈。皆得其所以用,则向之四王者,凡可以委之夫将而已。以二十万之军,度百日而后罢,厮役在焉。人日糒二升,则率两日而食,非万石不可。百日则百万,千日则千万,边储不足以给,则不可不权而入之于民。今天下之买爵者,缗钱五千,高得一尉,下乃助教极矣。为之说者曰:「商贾之子孙,不可以揭而加之于民上」。此为说者之过也。天下无赖之民,游手不业,计穷力尽者,皆起而为兵,能犯矢石,致头首,有一日之劳则纡朱怀金,美爵厚廪,往往而加之民上者皆是也,何独至于民而疑之?天下之民,不幸而陷于盗贼,白日杀人而夺之财,亦可弃矣。甚者窜山林,晨夜聚啸,州里为之摇动。其中有一人焉,造利而自言,则赏千金而命之官,未始疑也。则夫商贾之子孙,虽其类则贱,矧未至于盗贼哉!臣请为卖爵如汉故事,惟勿为郎而已,其馀皆可易之以他秩。得比朝籍,与京师官,率能入粟于边满三万石者,为之等级以授,事定而止,不过假百人,粟可充也。昔武帝用晁错议,卒弱匈奴。乃臣区区意窃在此,陛下幸听焉,则其详,有司可得而讲也。何谓之地?夫四夷之与中国,其土地风俗刚柔险易之不同,犹之城市之与山林,并得其宜,各便其欲,未尝同也。百蛮之地,皆阻山负海,远者去王畿数千里。一隅有故,不得已而应。就其近者调之,则兵少不足以用;欲置大军,则病道里之辽,首尾衡决,仓卒不救。设或遂能致之,其土地风俗皆非国之所习知,萃百万之众而顿绝徼之下,欲深入不可,欲致敌不能,譬之逐兔丛林,遇穴而失,则良鸷逸足,犹翱翔傍徨,虽巧而无所效,其理然也。东南、西南群夷,皆绝远致险,论其近而与中国比者,则莫若北胡。古者北胡则本非与中国近且比也,踰塞而北,至于寒露远野,人迹所不至者,乃稍稍屯聚。盖李牧破林胡,虽斥地千里而胡不能吝。自汉至唐,迄于五代,始侵寻曼衍,寖有中国之地。自王畿而言,则白沟之南千里而近耳,置驿十数,则举朔漠之事,十日而传之可闻。城郭邑居,汉也;耕田作业,汉也;文书约束,汉也;营阵行伍,汉也。举山前后之地而言之,无为而非汉者。臣尝披图而观,起白沟趋燕城,二百里而止,居庸、曹王、大安、黍谷、崆峒之山环抱如箕,而燕城峙其中。自白沟而北,众山而南,燕城之四隅在箕中者,其地如掌。由燕城之三隅,东西与北,众山之塞,川关要害,远者不过四百里,近乃二百里而止。山非不可陟也,水非不可涉也,土地风气水泉百物之产,又非中国之所不习也。徒可徒,骑可骑,车可车,何动而不可图?正可正,奇可奇,伏可伏,何动而不如欲?顾为陛下将者如何耳!何谓明间?夫书生之论,以谓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此臣读《孙子》,至所谓「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臣始不信,今乃知之。夫使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则敌众我寡亦胜,敌彊我弱亦胜,敌实我虚亦胜,敌逸我劳亦胜,敌有备我无备亦胜,而圣人者何事乎「教民七年而后即戎」,而其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者,又何用也?夫仁义,王者所以无敌于天下,不得已而去焉,兵可去,而去仁义则不安。至于不得已而用兵,仁义非可忘。而所谓权焉者,盖圣人亦多有之,而未尝去也。孙武无王佐之才,而其言有用于王者之事。间,非平日之所宜先也,故「非圣智不能用,非仁义不能使,非微妙不能得其实」,如此而已。圣君参之,以获夷狄之心;贤将持之,以制三军之命;士卒获之,以幸封侯之赏;夷狄取之,则四境不能以是一日而安,其理然也。秦得由余而八国宾,燕入秦关而东胡破,汉厚阏氏而冒顿解,唐语突利而颉利疑,此中国之以间胜夷狄者也。韩王信在胡而匈奴入太原,卢绾在胡而匈奴入上谷,中行说在胡而汉不得美币市匈奴。以至于唐,突厥以万荣侍子而寇瀛州,回纥以仆固怀恩而入泾阳,此夷狄之以间胜中国者也。自昔兵家之用间者,一胜一负,不可得而数。姑以中国夷狄之制胜负者言之:在中国则夷狄忧,在夷狄则中国病,此其理易知而其事难成,不可不察也。今臣以北胡之势言之,山前后之民,大概皆思汉并、汾之事。王师在燕,有谋执其帅而降者,诚能得张良、陈平,不爱千金以致内应,犹反掌耳。唐周鼎失沙州,州人胡服而臣虏,岁时祀父母,衣中国之服,号恸而藏之。河广武梁故时城郭未隳,龙支城耋老见唐使者,拜且泣曰:「顷从军没于此,朝廷尚念之乎」?臣读史书至此,则慨然知燕之地,士大夫之子孙宜有发愤不辱、饮气南首而望王师者,徒患无以发之耳!以契丹之旧法言之,其得汉人皆仆妾役之,仕宦而显者归见其主如旧礼,杀汉人而以牛马偿之,弗诛也。迨萧氏乃始徙汉人益北居,而以契丹、奚、渤海之民杂处幽蓟,杀汉人者如杀人之罪,自以谓汉人之子孙可怀矣。然臣度之,燕之人皆谨厚朴茂,世汉种也,终不能胥而胡。白沟新城,崎立而相望,汉之俗良美也,不幸而子孙世世为虏。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势不可矣。天下诚不乏张良、陈平之智,不爱千金,仗社稷之神灵,所麾前移,所指前死,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裹幽蓟之城,百日而平,使彼粟实可因而食,使彼粟虚可因而墟也。地可知,间可明,夫然后合三军之士而表其技且勇者,此之谓选锋。越有君子五千人,秦之斗士倍于晋,若此皆选锋也。凡兵,尚义而保气。义之所胜,愚可明;气之所加,柔可彊。人之情非有钝利之殊也,顾上所以表之者何如而已。一夫当死市,袒裼而不呼,则千人为之失色。童子按剑而先登,则七尺之丈夫、全躯保妻子者犹为之却也。然则人之情岂固难知也哉?前有大壑临之,则魄堕而惧,狼顾却踵,则身在平地,夫谁肯举足而蹈其危?使为士卒者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夫然后顾平地不为安,蹈大壑不为惧,则攻何患坚城、战何患坚阵哉!吴起临阵,有一夫不胜其勇,遽前取首而还。吴起曰:「虽勇,非吾法也」。斩之。吐蕃逼奉天,浑瑊进单骑驰之,挟虏一将跃而出,一军皆噪。臣以为若此者皆可赏勿诛,而吴起反之,此用兵之过也。锋可选,然而不校长短,则臣以谓兵不可以交,何则?天下皆以北胡为善用兵,而臣独计胡非能出奇合变,循环无穷也,顾其长在骑射而已。自图志言之,多马之地半出于胡,而其能挽弓骑射,盖亦天性使然。赵武灵王变服从胡骑射,而由是以取中山。此其为策之得者,非以其所长制其长哉?冒顿控弦百万,白登之围,骍駹骊白,各以其方之色,自古以马战,未有如此之盛者也。汉武帝中年锐意马备,阡陌之间,盛或成群,比战数胜,匈奴罢极矣,而其后亦以马少不能复出。则度汉之能以其长弊匈奴,亦在骑不在徒,明矣。唐薛延陀不知以所长抗中国,而自恃其数以徒胜,执马者既收,而徒不能复为,卒以取败。胡人自是益自知其短于徒,而中国亦暴其所长而术制之。比者朝廷置骑射,又教民蕃马,意良而法美矣。而或者民之马虽蕃而未教,故臣以谓置义勇、置保甲,则民马皆可以假而习。夫马生其水土,则人心可知。然而教训之不安,以之当胡马之新羁,朝夕驰骋乎荆棘斥泽之地,体安而心调者,恐非敌也。陛下诚用臣说,则义勇、保甲之籍于民者,方其教时,皆使之习骑,骑不足,则更借之乎民马尝入而藉诸官者,番假之,则民力不劳而马不病。不过三年,天下皆可用之马。以是佐军,则汉之战何以易此!虽然,犹有所需者,则外助而已。自昔为国,未尝不以夷狄制夷狄,其说以谓海滨之蚌鹬,两自毙,而后人能并得之。匈奴方病汉,而乌孙、昆弥亦自以不得与中国通,汉藉乌孙抚诸夷,以孤匈奴之外援。校尉常惠护五将军兵击胡,而昆弥常力战为汉军锋,所杀过当,匈奴遂虚。于是丁令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而匈奴析其兵支三敌国,以南与汉争一旦之命,卒以困弱,至于裂五单于,昆弥与有助也。臣尝譬之乡邑之小盗,三人而为辈,则百不得以力擒一人焉;争财而不平,则二人者不制而自弊。何则?其素相知者审也。陛下南面负扆,冠带而朝百夷,四海之内、八荒之外心有所怀,唯上之所命。乃者高丽折于胡,不敢越辽而西,以效其一日之力于中国。陛下能抚之,至绝海蹈越,绵数千里而入贡阙廷。陛下嘉纳,遣赐报聘,增美于祖宗之礼。臣闻之,其国见使者至,皆欢喜拥道,自庆未始获也。彼其折于胡久矣,宜有以逞其志如乌孙、昆弥者,而臣未敢言焉。凡此数者,陛下得一重臣而委之,与在廷一二之士尝得预闻腹心者,皆可以使之杂而议,然后臣之策庶几乎可效也。兵既定,石氏之故地已复,臣请谨封疆,严斥候,戒边吏,无得以非中国之地而利丝毫以为功,且示圣人以天下为度,而致诚信以结之。虏虽失燕,知其本中国之旧而不以为吝,中国亦与之讲好修聘,欢犹昔时,可使如伯氏之夺邑,没齿而无怨言,此百世之计也。臣身未尝为吏,则凡国中之议,是非利害不知其果何从。姑以臣深思所得,发于畎亩愤悱之忠而不能以自掩者,献之阙下。陛下好问如虞舜,亦幸择焉。韩愈曰:「凡此蔡功,惟断乃成」。故臣至此犹愿致其愚者,则曰必行而已。以臣之幼而学、壮而欲行之心,而又幸出于圣人之世、三代之时,以戴非常之治,沐无穷之休,褒衣博带,学古人之事,而名诸生之列。每闻陛下德音,虽在市井草莽,欣喜自幸,如第五伦。其所愿伸喙道说、以求补于万一者,岂特此书之所叙而已!然臣窃以谓礼乐为大,而必其所先举者已定,天下晏然,然后礼不制而备,乐不作而洽。区区之愚,盖在于此。臣身贱迹外,其学甚野,辄敢不避鈇质之诛,而冒言其所不当预之事,怀不能忍,愤悱自致,无以异于传之所谓怒蛙,而幸人君之一式。陛下揭日月之光,而蔀屋之幽得以容,则臣疏远之言庶几乎可采而无罪。若乃安畎亩之贱,而不知圣人之世、三代之时、非常之治、无穷之休、亲逢之会为难遭,则臣之伥伥不出门庭,其失时亦极矣。伏惟陛下万机之閒,一留神听焉,天下幸甚,天下幸甚!臣无任俯伏待诏激切之至。臣补之诚惶诚恐,谨昧死再拜。
西汉杂论三 其九 司马迁雪李陵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三
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云云。)。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有国士之风。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右《李陵传第二十四》。武帝始不察路博德羞为陵后距,疑陵悔不欲出,固非矣。又竟不遣博德,使陵以少击众,尚杀匈奴数千人,单于震恐,亦名将矣。如迁之言:「其所摧败,亦足以暴于天下」,此知陵者之言也。至言陵「欲得当以报汉」,陵以匹夫没彊虏,何能为耶?使其有谋,不过投隙率边人拔身来归,必不能举匈奴内属明矣。又陵自为苏武言:「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庶几曹柯之盟」。陵诚自信才足以为此与,齐事与匈奴事异也。夷狄之俗,丧君有君。劫一单于可病吾国,则立一单于以信吾国。陵且与俱毙,何以报汉?故迁与陵之言皆非也。其劝武降而不得,泣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至此则陵知悔其身之不幸,复以自还而将死矣。然则陵有功耶,罪耶?曰:汉用陵不尽其才,兵少而数胜,亦功也。使如韩延年死,则后世复何议?忍死而降,曰「吾将有为」,孰明之?以谓「安知其不能有为」,则母诛,陵势不可还而可死,又竟不死,是陵于忠孝皆负矣,曰罪可也。
虏中作四首 其四 宋 · 刘跂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闻有官军士,生存仍宦胡。
羞言陇西李,忍对杜陵苏。
椎髻心何似,环刀意岂无。
陈汤那复得,卫律不胜诛(《永乐大典》卷一○八七七引《刘学易先生集》 按:《永乐大典》收《虏中作》共十八首,四库馆臣删去四首,改题《使辽作十四首》,收入《学易集》卷三。此四首原序列为第二、第六、第一二、第一八。)。
上黄相论迁都书 南宋 · 喻汝砺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三、《宋代蜀文辑存》续补
去年春,寇亟至城下,将相大臣皆谋避寇。是时惟阁下独以为不可,于是渊圣不果出,而虏乃退。至冬虏复来,朝廷持战守之议是矣,然不能踞城外数舍之地,列屯寨,深堑垒,亟使虏骑竟薄城下。其城之不坚,非守之过,特以守者非也。遂使士大夫之全躯保妻子者,以为虏当与和,不当与战,且昌言曰:二圣播迁,皆前日不弃三镇者之罪也。比年以来,学士大夫气节不高,虑事不熟,谓捐三镇可以弭祸,而不知乃所以速祸。七国削亦反,不削亦反;苏峻召亦乱,不召亦乱;则欲割地以弭无厌之虏,而冀胡马之不来,不已疏乎?戎猘之祸芽于李邦彦,炽于王云,主于耿南仲父子,而成于李擢,此有见之士所以啮齿而怒骂也。虏以往年十五日济河,而朝廷以初八日始召百官集议于延和。某非不知胡行如鬼,其势薄矣,虽不捐三镇,犹无一也。广廷大议,诵言弃者十八九,持不弃者十许人耳。朝之执事者乃以某骫骳不弃之词利害明白,置在诸人之右,渊圣是时特赐召对。某之心岂暇计虏之强弱而为之说哉?其所以为国家谋当如此,彼计利钝,较强弱,姑曰以纾目前之患,则近日卖国乞降,争为戎首,顽扈不臣,徼福异姓者皆是也。且虏岂真健者哉?谓秦无人,故以威劫之耳。使有一蔺相如,握璧睨柱,劫三镇不可劫,以河为界又不可,彼又安能诳二帝之出,取宫嫔宗室而北乎?城虽破矣,使有一田单者易亡为存,掘堑而守,排巷而战,病夫可使跳跃以搏虏,妇人可使齽龂以用命,彼虏虽强,又安能径入吾城乎?两宫虽出矣,使有一仲连者不肯帝秦,居调护、守管籥者,取天子之玺绶,授东宫而立之,否则择宗室之贤、握兵于外者而推尊之,遣使告虏人曰:「敝邑之士大夫死而死耳,若易姓改号,非敝邑之忧也。顾春宫如法章者在内,宗藩如代王者在外,非此立也,而尚谁立?敢以告执事,傥执事者不吾诚,提匹夫之手,坐黄屋之下,则自代邸来者,请以兵见矣。宗室之立,群豪倚之,非两国之福也」。如是则情夺矣,彼又安能帝楚乎?嗟夫!某屡为谋国者言,而终莫之从也。兹事一失,令人愤咤。今又复有迁都之议,某安能不为阁下一言乎?某窃尝妄商古今之势,寇可避,都不可迁。夫三镇不可弃,三镇者中都之根本也;汴都不可迁,汴都者天下之根本也。有中原,则割据。中原者正统也,割据者霸统也。诸葛亮之奇才而不能轧曹操,李克用之骁勇而不能抗朱温,何哉?曹魏、朱梁先定中原,庸蜀、晋人特劫劫然一方之霸者耳,何足以当中原之强大乎?尉陀谓陆贾曰:「我不居中原,故王此」。汉高祖曰:「吾安能郁郁久居此乎」?是不得中原之地而王之,虽有豁达大度,英杰神武之资,盖不足以一天下而臣之也。若舍汴都,都金陵,是一举而掷中原数十州之地。孽虏长驱,放手大猎,则山东、秦陇、京西、淮南之生人尽矣。使中州之士如王猛、张宾、苏绰之徒谋得行,说卫律、李绪之徒致其死,不知或者之议谓金陵可以居乎?傥孽虏之计不知出此,是岂不为四方奸雄豪桀之资乎?春秋时楚人大饥,群蛮叛之,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高,蔿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则苻秦常以万骑阵淝水矣,拓跋氏盖常以万骑绝淮水矣。昔之知天下大计者,必先定计于我,而奸雄寇贼不能劫而夺之也。曩者虏劫三镇,朝廷诸公低首下气,北面膜拜而与之劫,画河又辄与劫,二帝又辄与劫,宫嫔宗室又辄与劫,金币又辄与劫。此盖计不先定,而虏得以劫夺之也,使天下忠义偾骂之声,嘈嘈然满天下。今吾避虏而迁,非畏劫而何?是使天下忠义愤骂之声,复嘈嘈于后日乎?某窃料今日之势尚有可为者,诏一大将出朔方,诏一大将出河东,集土豪,会乡兵,酌险易,相原野,某关可以控遏,某地可以沟堑,某处可以设伏,某水可以限隔,列屯而居,扼险而守。然后朝廷视虏之远近以为进退,观兵之胜负以为出处,虏来我去,虏去我可守,有避寇之名,无丧地之实。历考昔人避虏而迁都,未有能复振者也。魏惠王畏秦迁于大梁,楚昭王畏吴迁于郢,顷襄王畏秦迁于陈,考烈王畏秦迁于寿春,皆趋于陵夷溃败之域。唐则不然,天宝而下,四世避寇,未始迁都为自蹴绝灭之计,故虽数遭变乱而不亡。使蒙安史之祸而亟迁焉,则唐亡久矣,又安能至于天祸而后已哉?突厥之难,议者欲迁楚、邓,而太宗不可;吐番之逼,唐人欲迁东都,而郭子仪不可。若是者,可谓知天下大计矣。惟阁下能定天下大计,故区区之私辄为天下公言之。
敬书先忠宣赐谥制书后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九、《盘洲文集》卷六二、《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五
臣闻足再刖而玉显其美,火百鍊而金知其精,人臣忠邪至身后而是非始判。发潜德之幽光,诛奸谀于既死,孔子作《春秋》之旨也。先臣当戎马纷纭之际,使不可测之绝国,十有五年然后归。陛下谓苏武不能过,且许笔赐其传。会先臣席不煖而逐,弗获藏奎璧之宝,今又十有五年。弟遵入对,陛下褒叹忠节,复道前语,恩隐再三,宠之令谥。生虽奇剥,芬香多矣。臣谓卫律、李陵屡说而武不降;先臣则为宇文虚中、韩昉所逼,三换官而不受。张胜事泄,武有拟剑幽窖之危;先臣则不同龚璹仕齐,宁蹈利刃。冷山无以异于穷海之北,糊口于悟室,无异于靬王。只影南翔,所不及牧羝者四岁。至若通永祐之表,朝长乐于燕,间道蜡书,其至有九,潜见王人,几偾牢户,问答往反,皆存阙庇民之语,投其诗文,篇篇以戢兵为意,此则武之所无者。陛下以为武不能过,圣训明哉!然燕王声霍光之罪,以武久絷而归,财得一典属国,杨敞无功,乃为搜粟都尉,遂谓光颛权自恣,疑有非常。而秦桧排妒先臣,不使一旬寓乎玉堂之直,致陛下有大用之意而不遂,终之流放丑地,九年不返,则得祸之酷特甚于武。武之一子党叛人而诛,汉廷怜之,为之远赎胡出,苏氏赖以不绝。而臣以先臣故获戾亡桧,至谓家传强暴,曲法免官。非遇天日清明,则亦禁锢就死。呜呼!一言华衮,万世不刊。易名崇终,匹休麒麟图画;诸孤不肖,咸叨录用。恩遍存没,又过苏氏。臣砻石以识异渥。泰龟逢吉,镇之松区,泄九京之冤,鼓忠义之气,于兹见之。
山西诸将孰优论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论学绳尺》卷五、《止斋论祖》卷上
论曰:习俗之移人,虽贤者不能免也。于贤者不能自免之中,而挺然特异者,是未可以习俗之移者而例论之也。何则?习俗之所积,士之气习迁焉。人惟迁于流俗,故皆诱于所长,而不知陷于所短。其间能有所见长立于品汇俦伍之中,盖艰其人。君子论人,乌可例取之哉?汉之诸将,山西之族居多。然其风声气习,喜功名而乏器识,优于勇敢而劣于涵养,虽贤者犹化之,而无深沉浑厚之习。独充国、苏武二子挺乎其中,似非山西人物。班固立论不能抑扬之,而猥以例取。汉山西诸将孰优?微二子吾谁与归?且论人于燕赵,不当取其慷慨而当取其深沈;论人于邹鲁,不当取其浮华而当取其朴野。盖举世皆有,则有者不足贵;俗之所无,则绝无而仅有者斯可喜也。大抵湍水无踪鳞,风林无宁翼,三家之市无千金之子,其居使之然也。习俗之移人,鼓舞变化,虽贤者堕其中而不自觉。齐人多诈,公孙儒者犹为之;楚人深于怨,虽屈原之贤不能免也。呜呼,孰谓山西之风声气习而有苏、赵二子者乎!自秦之兴,功利之说一开于商君之齿颊,诗书礼义之泽斩于李斯之手,士之雍容宽大之气又摧败困死于始皇敲朴之下。其民安于战斗,狃于攘夺,颉颃相高,争欲奋牙距而搏噬者,至汉犹未泯也。贤如李广,以敢目之可也;贤如辛子,以介目之可也;贤如傅子,以锐目之可也,其深沉浑厚何有哉?数子之馀,益不足道。孰谓山西之风声气习尚有如苏、赵二子者乎?夫充国佐方隆之汉,毙垂尽之先○,振兵压境,虽以无道行之,灭此而后朝食,谁曰不可。武也衔命敌庭之日,虽欲屈而臣之,以其碎首全璧之勇,死于一击,以寒毡裘之胆,似可快也。是何充国舒迟容与,以孩提视䍐开之属,方休兵屯田以厚吾之势,而独弱其力以徐伺有定;武亦鲜腆倨傲,以虚舟飘瓦视单于之横逆,虽滨于死者数四,终不肯为匹夫匹妇之谅,庄乎其容,浩乎其气者不衰也。呜呼,岂惟山西,虽汉之诸将,孰有出于二子之右者乎?为将之道,不忧其无功而忧其贪功,不贵其敢死而贵其能处死。故夫徼危幸衅,逞于一快之怒,非国家之福,而养威持重,忠于君命而不携贰者,真爱国之将也。孰谓山西之风声气习而有忧国之将如斯人者哉!况夫天下之事,沮于群议者易变,而咻于众人之口者不能夺也。充国上屯田之策,而破羌彊弩,诸将恶其成而乐其坏者多也。武之在匈奴,李陵、卫律之徒劫制耳语者非一人也。而二子视之若无,曾不加动,守之愈固,居之愈安,作之愈高,非有忧国之心出于天授,孰能至是乎?孟坚作史,不能轻重言之,噫!后世无君子之论,则二子亦山西人矣。谨论。
读苏武传 南宋 · 刘宰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李陵卫律两降人,大义相规几尽诚。
陵语不传传卫律,要令千载识交情。
葵花二首 其一 南宋 · 刘克庄
押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福州
植物虽微性有常,人心翻覆至难量。
李陵卫律阴山死,不似葵花识太阳。
忠贯日月祠堂记 南宋 · 赵汝腾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五
窃惟蹈不测之祸以徇国者,决非全躯保妻子者所办也。至若绝漠不毛之地,中国之音问隔绝,岁月推迁,滨死数四,卒全其志节而不可夺,是非天资忠义绝人,死生祸福一毫不足以动其心者能乎?在汉则苏中郎武,在国朝则忠宣公是也。然武为之犹易,盖匈奴不过汉一大县,汉威德又足以慑服之,是虽欲置武于死地而终不敢,故啮毡茹雪,卒赖以全。若忠宣所值,中原溃裂,国威薾甚,金虏席卷之势方张,使在其间,凛凛白刃之加颈。况公义不受爵,言不避祸,其去死者几希。由今观之,冷山之递,甚于海上;雪薪之尽,过于掘草。尼堪伪齐之胁,暴于卫律;韩昉换授之迫,峻于李陵。虽在乌实之馆,而持论枘凿,又不如靬之爱武也。是忠宣在虏十五年,甚于苏中郎之十九年也。武终始节旄,不敢忘汉。公于朝廷,乃能奏中兴之报于永祐,修燕地之觐于显仁,又数以虏事闻于中国,此武之所不能及也。武得归,李陵送之河梁,赋咏以羡之。公归,虏犹以七骑追之,幸已至淮舟中矣。是间关之甚,不尤难于武乎?武归,仅得典属国。公归,亦仅得翰林权直。武不过不为霍将军所知耳,公乃大为秦桧所挤陷鱼肉。盖公帛书至榻前,率誉胡公铨封事,张公浚名望,桧甚不悦。及归朝,又数言张丞相不休,桧愈不悦,遂出领乡郡。其后坐宦者向谔言公宜在相位,桧怒甚,遂窜公于英州,竟客死,身没而谤始白。其坎𡒄视武转甚,然直气又加于武矣。武有子罹上官之祸,公有三子,俱策异科,长为相,次枢府,次内翰。天之报公,其不百倍于武乎!
言志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押词韵第四部
九垠化为魅,亿丑俘为虏。
既不能变姓名卒于吴,又不能髡钳奴于鲁。
远引不如四皓翁,高蹈不如仲连父。
冥鸿堕矰缴,长鲸陷网罟。
鴳燕上下争谁何,蝼蚁等闲相尔汝。
狼藉山河岁云杪,飘零海角春重暮。
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
我生不辰逢百罹,求仁得仁尚何语。
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
妇女低头守巾帼,男儿嚼齿吞刀锯。
杀身慷慨犹易免,取义从容未轻许。
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
以身徇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素王不作春秋废,兽蹄鸟迹交中土。
闰位适在三七间,礼乐终当属真主。
李陵卫律罪通天,遗臭至今使人吐。
种瓜东门不可得,暴骨匈奴固其所。
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
已矣夫,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七歌效杜陵体 其二 宋末元初 · 丘葵
三宫北狩何时返,猿啼鬼哭尘沙远。
李陵卫律甘匪人,岂无蔡琰吹胡管。
江南江北骨成山,箭瘢纷纷剑痕满。
呜呼二歌兮歌未休,潸然出涕滂沱流。
跋苏武持节图 其三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五、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五 故实类
两行衰泪血沾襟,一节酬恩北海深。
卫律有知惭即死,更来游说此何心。
题李陵宴苏武图二首 其一 元 · 刘诜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五 故实类、桂隐诗集卷四
居延山下马成群,伎乐声高夜入云。
初志消磨如卫律,殷勤致酒教苏君。
李陵咏 明 · 张楷
押纸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十五
李陵入匈奴,自恃将家子。
眼空沙漠群,气弱天下士。
转战驱懦兵,贪功入深垒。
杀气惨云日,笳鼓昏未已。
苦将死敌争,坐使家声靡。
堂堂飞将军,夫岂卫律比。
远意欲有为,偷生以含耻。
对案不能食,殊方忍居此。
霜寒塞雁鸣,雪冻白草死。
迢遥望妻孥,灭没谁与理。
题任侯士洪屏风 其五 苏武牧羊 明 · 姜希孟
押阳韵 出处:私淑斋集卷之四
武皇雄略拓边疆,胡汉相斗多苍黄。
子卿衔命到虏庭,一朝奇衅缘虞常。
单于凶诈固欲降,举釰欲拟飞电光。
寸心宁负大汉恩,慢骂卫律如犬羊。
大窖茫茫不见日,饥餐雪旄聊充肠。
海上无人羝不乳,李陵况复言如簧。
降当富贵否当死,杀身取义其敢忘。
十九年来存汉节,麒麟图画两鬓霜。
哀苏武 其二 明 · 金时习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梅月堂诗集卷之二
降边卫律罪通天,虞杀辞连胜预焉。
拔剑虏庭宁自刎,牧羊海上孰相怜。
李陵纵道无归思,常惠何期诳雁传。
落日胡笳声更咽,他年未料得生还。
苏武赞 明 · 金时习
出处:梅月堂文集卷之十九
苏武使虏,手把旄节。
常杀卫律,连副坐律。
武自刎颈,几死复息。
律又拟剑,神色自若。
知其不伏,幽于大窖。
饥绝饮食,和旃啮雪。
海上牧羝,归望益绝。
饥堀野鼠,啖去草实。
坐卧起居,常杖汉节。
节旄尽落,向汉诚切。
李陵诱言,终不听阅。
惠语虏使,诬传书札。
生还汉地,愁肠斯割。
猗嗟苏子,忠诚贯日。
奉教。次匪懈堂四十八咏韵(匪懈堂。安平大君堂号。成宗命文臣和进。) 其十六 向日葵花 明 · 洪贵达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虚白先生续集卷之二
翠萼丹华去岁春,今年依旧见墙垠。
青天白日长倾向,怪草妖花不许亲。
道士黄冠妆就座,佳人红脸笑开唇。
凭君莫比閒桃李,卫律中行面只人。
胡人归朝歌 明 · 王鏊
儿胡儿,女胡女,女嫁胡儿娶胡妇。
唯有老身从汉来,椎结毡裘作胡语。
当时从驾土木间,匈奴驱我不得还。
朝看鹞儿岭,暮宿木叶山。
昔闻青冢今始睹,几过苏卿持节处。
胡风猎猎胡霜飞,听罢胡笳泪如注。
胡中洵乐汉自亲,呼韩犹作南朝宾。
款关不用通事语,三十年前我汉人。
奉天殿前拜天子,封爵归来认邻里。
南街北巷争聚观,家人见我还惊起。
男袭冠裳女绣襦,今日汉入昨日胡。
回思李陵并卫律,漠北高坟空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