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张和公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澹斋集》卷一一
尝谓师圣贤于其所闻,不若师之于其所见;
得圣贤于言议之域,不若得之于其所行。
盖妙道神德,藏其倪于至微,括其精于至幽,虽圣贤身以河汉之辩,善譬巧说,不能自发其难见之情、不可测知之状,而况托之笔舌,寓之传闻,吾独乌乎造其极而穷其涯,以为自得不疑之学,笃信于心而安行于其躬?
必也身出乎其时,目睹乎其人,察其自然而观其所止,视其偶然而循其所如。
因步趍也,可以见道德之全体;
因謦咳也,可以窥仁义之至情。
于是焉会以凝然之神,通以寂然之感,则唇未鼓而意领,席未迁而解颜。
雕龙千词,不及曾生一唯之要;
充宇万轴,不及子祀一笑之微。
呜呼神乎,吾于圣贤,其可不师之,于其所见而求之于其所行乎?
南荣趎老子,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
荣趎惧而顾其后。
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谓也」。
荣趎俯而惭、仰而叹。
老子之所谓偕来者,诚指何人也。
荣趎始而昧然,终而昭然,则知其为偕来者,亦果何人也,卒之师弟子欣然心相印许。
夫子讲道于洙泗,从之游者三千,唯回也独见之为甚察,得之为甚真,盖其求之也,常在于声音目睫之间,动容周旋之际,而初不在于屑屑语言之粗,区区义理之徼也。
子尝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趍,回乃喟然而叹,以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敬齐衰、敬冕衣裳、敬瞽者,何预于夫子之圣与回之所学,而回于此乃矍然自以为有得而不能已,至发于心声,形于叹颂,岂非以其诚一之性、忠厚之心,合内外而无间,居造次而弗失,所以为圣实寓焉,而彼诚于是而得之欤?
不然,使二人于当时非出于其所亲见与得之于其所自行,则第求之《道德》五千遗言,何有于老子
求之六经十馀万言,何有于夫子哉!
是故若孔、老可谓善教,若荣趎、若回可谓善学者矣。
然则当今之世,有斯人为荣趎、为回,可不急见而疾师之乎?
恭惟学为帝师,智为帝谟,见于开济之勋,经纶之业者,特太仓一稊而太山木耳
至于承列圣之道统,振千载之绝学,中和之功,皇极之用,位天地而育万物者,盖未可以笔舌授而传闻得也。
而某也幸为里人,且先世蒙知遇,门阑有持帚之地,使其在远,犹当裹粮疾趍,自比隶圉,以幸朝夕乎其前,而况万里来归,岌嶪岱华,突然临前,粲焕星斗,炯然在目,则求师之于其所见与夫得之于其所行,顾不在兹?
是以辄借前说以进。
恭惟钧慈倘遂哀其愚有志,使得执鞭弭奉盘匜以步趋末节,謦咳微音,略警诲之,用开其愚,进其学,斥其偕来之累,则某喟然之音,不在俯惭仰叹而后作也。
诗文一篇,姑用代贽而已,而所以学不在焉,惟钧慈进退之。
俞好问交乐轩记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三、《陵阳先生集》卷一○、《南宋文范》卷四六
俞好问名其轩曰「交乐」,以问于吾。
吾曰:「是何居」?
好问曰:「吾得之蒙庄书」。
吾曰:「岂非老子之语南荣趎,所谓交食于地,交乐于天者欤」?
他日子綦以语九方歅,则又曰:「邀食焉,邀乐焉,何也」?
夫交者,同也;
邀者,求也。
试就其说而言之曰:交是矣,交食于地,人乐也;
交乐于天,天乐也。
人乐,与人为徒者也;
天乐,与天为徒者也。
人游乎天地之内而未出乎天地之外,是故人物同宇而物易汩乎人,利害同域而害实生乎利,四者盖同行而异情。
天而不人,则相安以恬,乐也;
人而不天,则相争以夺,不乐也。
乌乎,安得至人而与之论天乐!
好问胸襟洒落疏快,无町畦,无留藏。
居敢溪之上,萧爽数椽。
堂有老母,以志为养,菽水尽欢,有如甘旨,一可乐。
其性喜书,昼抄夜诵,有四犹子,时来讲说,二可乐。
又喜为诗,操笔立就,有佳客至,相与吟哦,三可乐。
隙地杂植有香之花,四时皆春,芳菲不断,四可乐。
好问每曰:「我交食于地,不与地争崄巇之利;
交乐于天,不与天争阴阳之和。
孰为人与物?
孰为利与害?
惟其无四者之累,是以有四者之乐。
未尝力邀而强取之,如子之云者,天耶人耶,人耶天耶」!
吾闻之叹曰:吾于好问,托其交而不知其乐,吾其至愚哉,何足与论天乐!
虽然,至愚同至人,其亦可乐,吾所乐乎哉!
腐儒甲寅 清 · 黎简
 押虞韵 出处:五百四峰堂诗钞卷二十四下
老马不识路,达人成腐儒。
昔时北宫黝,老作南荣趎
白发江湖迥,青云学术迂。
论诗还中肯,其义窃康衢。
广成子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山,故往见之。
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
敢问至道之精。
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
道固有是也,然自是为之,则道不成。
道者不问,问道者未得也。
道者无物无我,未得者固将先我而后物。
夫茍得道,是我有馀而物自足,岂固先之耶。
今乃舍己而问物,恶其不情也。
故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
言其情在于己欲长生,而外托于养人民、遂群生也。
夫长生不死,岂非物之实,而所谓养民人、遂群生,岂非道之馀乎?
自而治天下也,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天作时雨,山川出云。
云行雨施,而山川不以为劳者,以其不得已而后雨,非雨之也。
春夏发生,秋冬黄落,而草木不以为病者,以其不得已而后落,非落之也。
今云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虽天地之精,不能供此有心之耗,故荒亡之符,先见于日月,以一身占之,则耳目先病矣。
而佞人之心,剪剪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真人之与佞人,犹谷之与稗也。
所种者谷,虽瘠上堕农,不生稗也。
所种者稗,虽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今始学道,而问已不情。
佞伪之种,道何从生!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弃世独居,则先物后己之心,无所复施,故其问也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
来,吾语汝至道。
广成子至此,始以道黄帝乎?
曰:否。
人如黄帝而不足以语道,则天下无足语者矣。
吾观广成子之拒黄帝也,其语至道已悉矣。
是以閒居三月而复往见,蹶然为之变,其受道岂始于此乎?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窈窈冥冥者,其状如登高望远,察千里之毫末,如临深俯幽,玩万仞之藏宝也。
昏昏默默者,其状如枯木死灰,无可生可然之道也。
曰:道止于此乎?
曰:此窈冥昏默之状,乃致道之方也。
如指以为道,则窈冥昏默者,可得谓之道乎?
人能弃世独居,体窈冥昏默之状,以入于精极之渊,本有不得于道者也。
道者患其散且伪也,故窈窈冥冥者,所以致一也,昏昏默默者,所以全真也。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
形将自正,必静必清。
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
自此以上,皆真实语,广成子提耳画一以教人者。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则无为也。
心无所知,则无思也。
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则无欲也。
三者具而形神一,形神一而长生矣。
内不慎,外不闭,二者不去,而形神离矣。
或曰:广成子之于道,若是数数欤?
曰:谷之不为稗,在种者一粒耳,何数不数之有。
然力耕疾耘,不可废也。
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
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窈冥昏默,长生之本。
长生之本既立,亦必有坚凝之者。
二者如日月水火之用。
所以修鍊变化,坚气而凝物者也,盖必有方矣。
然皆必至其极,不极不化也。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
广成子以窈冥昏默立长生之本,以无思无为无欲去长生之害,又以至阴至阳坚凝之,吾事足于此矣。
天地有官,自为我治之;
阴阳有藏,自为我蓄之。
为之者在我,成之者在彼。
慎守汝身,物将自壮。
言长生可必也,物岂有稚而不壮者哉。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曰:「来,余语汝。
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极」。
物本无终极,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
物未尝有死,故长生者物之固然,非我独能。
我能守一而处和,故不见其分成与毁尔。
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
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见土。
皇者其精,王者其粗也,生者明,死者幽,幽者不知明,明者不知幽。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盖将有以示化去世形解入土之意也欤?
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南荣趎挟三人以见老子老子诃之,则矍然自失,人我皆丧。
夫挟人以往固非也,人我皆丧亦非也。
故学道能尽死其人独存其我者寡矣。
可见、可言、可取、可去者,皆人也,非我也。
不可见、不可言、不可取、不可去者,是真我也。
近是则智,远是则愚,得是则得道矣。
故人其尽死而我独存者,此之谓也。
古今语异,吾不知缗之所谓也。
以文意求之,其犹曰明也欤?
范漕仲武季克云坡 南宋 · 洪咨夔
 押词韵第四部
西来一鹤山泽臞,春风六辔闲且都。
公馀镜月昼阴寂,睡起手校群芳图。
海棠酣透燕王邸,豹血深染重氍毹。
昌南别派更奇绝,丰容靓饰香生肤。
牡丹鼎盛汉川谱,行辈近许天彭俱。
翠微㔩叶光照路,马上秦虢须人扶。
凤州杨柳足佳思,苒苒百尺青流苏。
黎州华抱劲节,濯濯一丈黄襜褕。
老成典刑识菌桂,晚出姓字闻珊瑚。
石蝉风味更清烈,比屋梓益梁夔巫。
丰年乐事与民共,浣花寻胜时骑驴。
珍葩异卉价如玉,烂买西产归东吴
云坡手种五色锦,遍地步障金谷无。
花光深处澹容与,碧瞳如水霜髯须。
公家鸱夷老仙伯,功成始去浮江湖。
中原赤子未奠枕,而忍独乐盟鸥凫。
湘江之西勒浯石,瀚海之北封狼胥。
归来岸帻坐想雪,太白万里峨眉孤。
气平德全纪渻子,宇定光发南荣趎
不随造物共流转,玉立堂下千株。
德清县元开元宫所尝藏元门十子图歌戊子 清 · 钱载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三十
一坐像连十立像,师坐弟立夸吾儒。
磐石脱屣老者坐,混元皇帝庞眉须。
西游出关关尹喜,喜传其书乃著书。
邱辛钘亦师事,计筹山尚闻西吴
庚桑楚者亦其役,畏垒大穰三年居。
死灰槁木能也不,庚桑弟进南荣趎
救民之斗救世战,华山冠高谭老乎。
重趼而见士成绮,仁义撄心告崔瞿。
周卿士又有矩,并道其道为其徒。
禦风而行来郑圃,初事壶邱后卒符。
寓言十九要归本,蝴蝶之周尤蘧蘧。
赵荣禄画既锓刻,华君唐卿重手摹。
文逸真人寄眉叟,玉麈山尝藏此图。
昔游德清越二纪,真馆花竹回思纡。
岂知流转值京国,兼得楷法供幽娱徵君彦晖各书小传于老子下十子像后。)
清溪惝恍灯火外,迢递作歌报二徐陶尊、谷函。)
张隐居庄子指要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三
今之畸人。
隐居张氏者。
庄子内外杂篇。
以向郭旧注未尽采其旨。
乃为之训释。
犹惧学者之荡于一端。
泥于一说。
又作三十三篇指要以明之。
盖宏道以周物。
阐幽以致用。
内外相济。
始终相发。
文约
其旨明。
累如珠贯。
涣若冰释。
既而以予尝所蕲向。
俾叙而辨之。
为道之用也。
经天地。
该万物。
内化者可以泽四海。
外化者可以冥是非。
䜣然顺物。
内外偕化。
得其环中。
以应无穷。
古之善为道者如此。
洎乎性命耳目之相轧也。
不胜于物。
则相辨相劘。
徇乎无涯。
气耗乎名声之域。
心斗于彼是之境。
陈蠹滑湣。
封执逆旅。
惧力不足。
而偫奔舛驰。
庄生哀其如是。
乃退广柱下之说。
弛张变化。
未始离乎道。
用虚静恬淡无为为本焉。
故其言后王抚世也。
则曰静而圣。
动而王。
无为也而尊。
其言君子行道也。
则曰时命。
大行乎。
则返一无迹。
大穷乎。
则深根宁极。
窒乎欲。
则曰休影息迹。
达乎生。
则曰外形委蜕。
其放言大观也。
则齐彭殇。
一尧桀。
周公于猿狙。
比大舜于豕虱。
或至大适以为累。
或至细乃牵乎用。
斯岂穷乡一曲者所能通。
故有内外杂篇之异。
然则道之于物。
无不繇也。
行之者视其分随其方而揭厉之。
则为家为邦。
为仁为智。
游之泳之
日渐渍之。
化与心成。
不知所自。
则昧者皦。
躁者静。
循之而愈照。
冥之而愈妙。
撄宁悬解。
岂远人哉。
隐居之意。
明此而已矣。
隐居九垓
别号浑沦子
老于是学。
遍游名山。
无常居。
不粒食。
与土木鸟兽同其外。
而中明也如是。
向使与漆园同代。
邱明受经于仲尼矣。
其颜成子南荣趎之徒与。
予抠衣于君。
实所辱命。
粗举庄子之略。
直书隐居之志。
以冠于篇。
举逸民议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六、《龙云集》卷二五、《古文集成》卷七四
探射隐伏,妄意必得,是前识者之诡性也,要之以达道则踬矣。
贱近贵远,比所从悦,是小智者之私婴也,槩之以公心则屈矣。
古之人于贤者有一言焉,必曰求乎云尔,而未始置疑于前识。
小知则非,以夫幽必诣,远必索,然后显乃可用,近乃可得故邪?
斯举逸民之意也。
盖贤者退藏于深渺,如罩罩之鱼,未易得也;
洁白不污,如皎之驹,不徒来也。
应而非曲徇也,出而非虚觏也,翔而非苟集也,永矢以逝,而非不得已也。
彼将臣之,必先宾之,彼有馈焉,必曰献焉,则何世而无逸民哉,则亦无时而不举矣。
窃尝谓潜德之士,如五噫之梁鸿,三黜之下惠,无适而不有。
彼惟耻与世俗子浪自沾激,规巾糈末利,转徙蛮触之域,是以蝉蜕嚣埃,谢缘人封。
而在上者或不得而知之,知之或不得而加审,非必高逝独往,皆投渊洗耳徒也。
亦犹古人藏肆埋名,自谓陆沉,则岂率在宽闲之野、寂寞之滨也邪?
然人君之求之也,不取之众,而直取之寡,不丰昵狎近,而先诸振拔之所不逮,释此稔熟之后尘,伫彼方驰之来轸,则亦逸民者,诚在所急故也。
时无有莘之躬耕,则三往之币聘为虚礼;
人非傅岩之操筑,则惟肖之物色为徒饰。
必有臧丈人之贤,然后可载而与之俱;
必有南阳之高卧,然后可以起而与之共事。
彼汉之君尝知此矣,至其久也,弊卒乘焉。
武帝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偃而叹息,然犹不免有方朔之尚容。
光武委礼于故旧之严光,势适然耳,未见有助也,而樊英杨厚之徒激其颓波,至三阅顺帝之聘而不少屈。
李固朱穆以谓处士纯盗虚名,良亦有由也。
至于唐人,则殆又甚焉。
士之既文而不既实,非士成绮,则公文轩之比也;
徇物而徇己,非南荣趎,则满茍得之类也。
李渤隐少室,韩愈诋以索价高,而终南、嵩少区区穷绝之域,至号仕涂捷径。
逸民之弊,可一至于此!
孔子所谓天下之民归心焉者,果若是乎?
国家由祖宗已来,士之荫长松而藉丰草,仵猿鹤而辈鹿豕,以逸民自占者,时有人焉,如杨朴种放辈,或召而不至,或至不爵不留,故大中祥符之制曰:「颁一尺之诏,方俟于来庭;
驰驷马之车,未闻于戒道」。
其急得人乃如是。
圣上侧席异人,惟恐弗及,譬犹剖璞穷崖,洗去埋蚀,披豹濛雾,发彼幽姿,下取文木之殚残,更增青黄之新饰。
往岁至有徒步繇处士而起颍阴者,未能阅岁,旋见蹑文石、摩螭头,而厕侍从之列矣。
士于斯时,翕然向慕,甚于远壑之赴隆墀,一何盛哉!
迨今盖历稔矣,卒未有嗣其后者,岂遂无其人邪?
且技养之卜肆,不无拔俗之君平,末业之鱼盐,时有晚出之胶鬲,则况万里之海隅乎?
直求之未悉耳。
然贤者耻于自进,则惟恐人知,而未尝从人而求知;
缓于必得,则惟恐利合,而未尝赴时而合利。
东海之滨有贤人焉,吾得而知之然后举;
北海之滨有贤人焉,吾得而知之然后举。
则是知之每审,而举每随之也。
既已举之,则贤否不待较而明矣,方复曹搜伍比,角之以无益之空文,则犹科举若也。
彼来游来歌者,能勿望望而惊乎?
前日之敦遣是已。
为今之说也,莫若于每岁之终,县委之令而举诸守,州委之守而举诸监司监司于是乎举而升诸朝。
朝委二三执政大臣相与诹逮而稽察之,信乎其不窾于实也,然后即其地给传遣行,亦若古人之所谓劝驾之为者。
率一道无一人焉,虽勿举可也;
率数人而聚一道,虽遍举之亦可也。
及其用也,然犹视是人适事之材否,而加举者之惩劝焉,则奇伟拔出之士,宜有出而应上之求矣。
齐之纨,楚之绡,会稽之竹箭,豫章之金铁,陈之髹漆,穷巴之文梓,阿井之沉液,与夫丹砂赤箭,或生蛮蜒,或产儋耳,初非近人也,惟其人近之,是以中国无一物之阙,而富家巨室卒取盈焉,又况于逸民者乎?
顾上之人所求如何耳。
香篆(婆律出波斯国膏香在木心中酉阳杂俎一木五香根旃檀节沈香花鸡舌叶藿胶薰陆又龙脑香出婆利国有婆律树高八九尺瘦者出龙脑香肥者出婆律香与龙脑同生一树) 元 · 洪希文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续轩渠集卷五
尘霏婆律屑旃檀,四勿□销宇泰宽庄子庚南荣趎老子之所愿闻卫生之术老子云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福祸无有乌有人灾也字泰定者发乎天光)
昼几回文荣锦字(晋书列女传符坚时窦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妻苏氏织锦为回文凡八百四十字以赠滔云),夜炉养火伏金丹(古嵩子丹砂行伏丹诀丹砂五两结永为砂子养火七日为玉笋屑之为银)
啜空茗碗云初动,坐厌蒲团夜向阑(韩诗坐厌亲刑柄)
俗虑湛然如止水,试将心向此中安(传灯录惠可谓达摩曰我心不安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与汝安心竟黄山谷诗云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万兵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意思自佳)
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 其一 庚桑楚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寘韵
兵莫憯于志,镆铘为下利。
寇莫大阴阳,心则使之至。
畏垒祝庚桑,庚桑宜远避。
亲誉及畏侮,其来必以次。
简发而为栉,数米而为饵。
使民相盗轧,岂不由贤智。
贤者建人杓,犹令人交刺。
是以南荣趎,蹙然悲生寄。
七日裸粮求,三言求一义。
此义终抱一,卫生宁可二。
侗然儿子初,安得人鬼忮。
宇宙出天门,有无分两位。
自无之有难,自有归无易。
名实介眉閒,死生失交臂。
天和既可同,人好安足累。
无为无不为,万物无不治。
李容甫归北都 南宋 · 释斯植
先生读书不下堂,堂上有客语浪浪。
弟子出观如堵墙,怪君眉彩生光芒。
北都晁夫子,一别久相望。
君来道信问,使我开肺肠。
三日不改服,犹觉兰香。
平生寡投分,一笑且云乐。
慇勤发黄卷,钝吻悭应酢。
大杵撞哑钟,已厌音响恶。
更惭河伯观,未易穷海若。
索寞岁华晚,飕飕黄叶秋。
归心剧流水,忽忽不可留。
固知此鳣鲸,肯托寻常沟。
直须见老聃,可化南荣俦
海州岁有冲天鹄,卵如萍实光琢玉,蜀鸡眇然何敢伏。
羽成不须求日浴,一举将惊万人目(以上宋陈起《江湖后集》卷二三)
杂感八首 其一 明 · 孙一元
 押庚韵
白日下悲泉,瑟瑟寒风鸣。
群芳悴中野,岂不怀孤英。
冥运有兴没,主者亦何情。
朅来南荣趎,还当抱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