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将乐县奏立龟山书院咸淳三年 宋 · 冯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九、嘉靖《延平府志》卷一九
臣切见龟山杨文靖公立雪程门,载道而南,一传而罗豫章,再传而李延平,又再传而朱晦庵,理学大明,有功往圣。
延平晦庵皆有书院,独我龟山旧宅仅存,精庐未建,委为百年之阙典。
臣闻党庠术序为周之隆,至汉则称盈门之盛,国朝以儒立国,而文教大行,后孟子千五百年,而道统以续,濂溪阐其端,伊洛洪其源,至武夷而集诸子之大成,脉络其间,则延平先生在焉。
然「道南」一语,独归于龟山,是则师表东南,为斯文倡,实自龟山始,可不尚乎!
咸淳三年八月,钦准御笔:「国朝勋贤之家,泽不能延者,宜录其后。
可令侍从、台谏访问参酌,必灼然可录,人无异词,乃可奏闻」。
圣天子追录先哲而昌其世,以厚风教,盖我龟山于先朝实左右之,海内称诵,有光信史。
臣后出龟山之乡七十馀年,虽不获亲炙先生之教,高山仰止,乔木具存,枝叶刊落,蔑可缫籍,而荐之公朝者,实无其人。
臣不自揣量,私谓尚可对扬圣君贤相褒崇先生之命,乞创书院龟山旧宅之右,继风露夜檠之读,存江汉秋阳之思,相与讲磨,如聆謦欬于龟山,愿朝廷嘉惠四方学者,特赐涵育之造。
仍请公田,永为养士之美利,亦我朝崇贤重道之盛事也,惟陛下鉴之。
太中大夫集英殿修撰张公行状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五、《范忠宣公集》卷一六
曾祖谊,皇任中书舍人、累赠左仆射
曾祖母太君李氏。
祖去华,皇任尚书工部侍郎、累赠司徒
祖母郡君王氏、郡君王氏、郡君高氏。
父师德,皇任左谏议大夫、累赠太尉
郡君潘氏、陇西郡太君李氏。
本贯开封府襄邑县锦绣乡濯锦里。
公讳景宪,字正国太尉公第二子。
其先河朔人,七代祖达,唐末为亳州刺史,遂家于襄邑
司徒公,始为洛阳人
天圣四年,以太尉公薨,授守将作监主簿
明道元年,迁太常寺太祝西京商税院,局事修举,吏不敢欺。
大理评事卫尉寺丞
康定初河东始籍民兵,慎择宰。
公以安抚使天章阁待制吴遵路秘阁校理石延年荐,擢知并州榆次县
榆次素号剧邑,前令多以不职免,公至则大治。
大理寺丞
庆历四年丞相杜正献公参政丁文简公连章荐公,超迁通判棣州,改太子中舍
以本路职司避亲,就移通判齐州
齐多盗贼,而狱讼繁夥。
公谓「民迫于饥寒,不能远罪。
若一置于法,则何所措其手足」?
由是原其情之轻者,皆释不问,自此盗贼衰而狱讼简少。
公以辞学,尝预贡士之选,而见遗于礼部,遂不复再举。
丞相程文简公两荐公,乞召试出身,公曰:「君子进以道,仕以义,何必假此而后奋乎」?
卒辞不就。
八年,改殿中丞、知梁山军
梁山介于川陜,民俗乖戾,至有父子异居、而杀人以祭鬼者。
公以谓虽远方,亦当齐其风教,即峻加惩革。
未期月,而民不敢犯。
以祀明堂恩,迁国子博士,赐五品服。
皇祐五年,以尚书虞部员外郎海州
州有富民,丐子以养,而为凶人教其怨家讼之,累岁不决。
公亲讯其事,尽得诬枉之状,即流所教人于远州,其连系几百人,尽释之,莫不欢呼而去。
比部
嘉祐初仁宗患茶税不均,遣使诸路较定。
公被命湖北,凡一年,悉按园户虚实,以定其税,所入不减旧,而民无不均之患。
四年,使还,权三司开拆司提点催驱公事。
未几,改开封府判官
天府浩穰,自非通才敏识,则不足以胜其任。
公发奸摘伏,洞见情伪,老胥猾吏,傍视惕息,畏之犹神明。
时豪宗大姓犯法者,尝请托于府僚,有与故尝往还者,亦阴为之地。
公持之益坚,而于法终不少挠。
自是都下翕然称之,以为一府之望。
开封捕盗赏法,获贼于旧城者比新城为厚。
时有杀人于新城外,而捕者乃云获于旧城,以觊厚赏。
辞已具,公密讯其囚,乃捕者日以饮食恩意诱使杀人,且邀于旧城而执之,遂置捕者于法。
有忌公者乃讽言路,谓公侵擅尹权。
仁宗察公之直而不听。
驾部、充淮南转运副使
山阳郑昉贪赃累十万,监司以其亲族多在显要,莫敢按。
公曰:「法当先于贵权,而于凭藉声势者有所不行,则法尚可存哉」?
乃穷治其状。
英宗登极赦,得以不死,犹除籍,流窜岭南
自是贪吏震畏引去者数人。
淮南发运司常预借滨、淮廪米,以充诸路上供之数,虽有文具,而不即偿。
公以谓诸路漕挽,各有所职,不容相侵,即戒郡县,不复得借。
因此衔怨,搆飞语于三司,务为中伤。
公曰:「我职当尔,岂可诡随以苟自安?
三司不我察,我何恤哉」!
八年,英宗即位,迁主客郎中,又迁金部
九年,移京西转运使丁母忧
公至性过人,一夕号恸,髭发尽白。
终丧,哀毁若不胜服。
治平三年,服除,授京东转运使
今上即位,恩迁司勋
某官王逵尝累任监司,以苛酷闻。
及致仕还乡里,而贪恣不法,为乡邑之害。
妄称受朝廷密旨,察郡县过失,以胁持上下,因取贿货。
一路畏之,莫敢与校。
公悉条其罪上之,遂羁徙宿州乡邑莫不称快。
所部郡守有以贪污闻者,未至官,先谒公,公曰:「君昔在齐州,已为民患,今又欲为兖州患邪」?
其人惧,即请老而归。
未踰年,移江南东路,因奏议漕挽之弊,盖由主者皆三司冗吏,本无廉隅,与舟人侵攘为奸,甚者沈其舟以灭迹。
宜代以命官,且明其赏罚之格,则可以绝其弊。
朝廷行其议,迄今为便。
熙宁二年,移成都府转运使,过阙,上嘉公才,留为三司户部副使
未几,奉使北鄙。
还,复使西陲,按视啰兀、府宁二城。
公受命,即奏曰:「二城不可守,臣固不待到而后知」。
既而行,未半道而府宁果已失守。
及还朝,更陈啰兀不可守之状,且曰:「边防本无事,皆王人生事邀功,罔惑朝听,以至于罪。
非严行惩戒,则疆埸无由安静」。
一日,上谓公曰:「河东凋瘵,卿当出总漕事」。
集英殿修撰河东都转运使,仍赐金紫。
时朝廷方行民输钱免役之法,议法者有希司农旨,欲以佣直之外,广增其数,以宽剩为名者,公折之曰:「免役之法,正欲惜民力,可因以重敛乎?
河东地多山瘠,民情俭啬,多取之则虐矣」。
迨所议定,总一路岁费,佣直之外,才取数万缗,以备凶岁,朝廷从之。
常平新法之行,州县多不晓法意,而失于宣布。
司农奏请下诸路监司覆按所部,行之差谬者悉俾正之。
他路或即加按劾,群吏讻讻。
唯公所部,但改正而已,未尝有所劾也。
议者欲以河东分为两路,朝廷以问公,公曰:「河东之田,肥硗不同,郡县财赋两属,不能相通而用矣,分路为不便」。
朝廷从之。
时民力疲困,仓廪虚匮,公均其税赋,乘岁丰为储积。
未逾年,民力遂宽,而兵食有羡。
逮公之去,虽穷边小垒,皆有数年之蓄。
六年,改太常少卿
七年,擢授右谏议大夫,再任。
明年,移高阳关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瀛州
先是,雄、霸之间,岁出金帛购谍者,以揣知虏情。
公下车未久,谍者自雄踰莫而至,公谓幕府曰:「谍者远来,徒觊厚赏,若不抑之,殆且生事」。
即醉以酒,夜遣亲信吏载还雄州,俾雄守以状闻。
他日王人锡冬服,部将有被酒后至,公召立庭下责之,由是军中肃然。
有掌庾吏曹谏恃戚里不法,累赃至死,监司庇之,犹欲荐举。
公悉按其罪,无所顾避。
元丰二年,召赴阙、因登对,具奏:「熙宁以来,岁多凶歉,百姓积逋甚众。
今岁一小登,州县督促,使偿累岁之负,道路流言,以谓其害甚于凶岁,愿少假以纾元元之急」。
天子可其奏,以付有司。
因自乞便郡,就差知河东
陛辞日,从容奏曰:「臣愚误蒙陛下拔擢,猥备法从,常愧绵力,不能补报。
今犬马齿衰,恐一旦捐沟壑,不复再望清光。
区区之诚,终欲竭尽。
臣闻圣人以天下为,其于四夷,何所不容!
以陛下英武,宜无不服。
比来西南远羌,乃敢跳梁犯边,殆边臣扰之耳。
若进兵远讨,则恐粮饷不继,坐困我师,亦恐交相杀伤,干犯和气,将致饥疫之灾,则迩人先受其弊矣」。
上曰:「卿言是也,盖朝廷有不得已耳」。
三城为京辅要郡,每郡岁秋夏常以大河为忧,水官务省近费,而不计远功,故连年决溢,以为民害。
公至,请增岁费,又展北埽,以当水冲,其害遂息。
俄以本路转运使亲嫌,乞移他郡。
元丰三年,徙知同州,坐失举,左迁朝议大夫、知房州
踰岁,上惜其才,复太中大夫、知兖州
未赴,感疾,以是年十月十五日考终于房陵之正寝,享年六十有七。
公天资英特,少有大志。
方为儿时,从母夫人过外氏李文靖公家,与群儿游,独不好戏弄,外家异之。
太尉公捐馆,公方十二岁,处丧已如成人。
母夫人尝有疾,公忧形于色,寝食兼废,躬治药剂。
为杵伤指,亟以衣覆之,惧贻母夫人之忧。
母夫人李氏父太傅公,有人伦之鉴,尝抚公背曰:「此儿风骨秀异,发言不妄,必能大张氏之门」。
相国王沂公亦以太傅公言为然。
及长,侍奉母夫人,竭力养志,凡四十馀年,未尝少有颜色之忤。
龙图尹公师鲁,负天下重名,爱公之才,两以女配之。
公既游师鲁门,益好《春秋》学,与朋友论辨古今,至忠义名节之际,必慨然叹息,常欲身行之。
故历官所至,无不称治。
虽有积弊素不振者,于谈笑间决之,莫不当理。
退食宴坐,披玩图史,淡然视轩冕,若无足以动其心者。
又其自奉甚薄,所得俸禄皆均施内外亲族,故历仕虽久,而家无馀赀。
视兄弟之子,情均己子,有少孤者,必先己子而保任之。
家居有法度,尝戒诸子曰:「汝曹立身行己,当以孝悌忠信为先。
茍不由礼义而进,虽富且贵,亦吾所耻矣」。
方其副三司也,士论已为即当进用,而公守道自信,非公事未尝及执政之门,故居三司最久而不迁。
凡出仕五十年,扬历三期,其所设施,皆可为法。
然公性谦厚,既不自矜异,复不妄许可,故独为当世贤者所知,杜祁公、富韩公尤所信重。
及坐失举,谪守房陵,虽僻陋无医药,怡然顺适,家人不见有忧愠之色。
疾革,召诸子属以后事,神色不乱。
先夫人追封天水郡君,今夫人封长乐郡君
子五人:长塾,通直郎河东转运司勾当公事
次量,前定州唐县主簿
次益,承务郎、权知郓州寿张县
次重,承务郎
次直夏,进士
女六人:长适宣德郎签书集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石熙,次适前颍州团练推官李坚,次适通直郎审官西院主簿李士京,次适承务郎韩宗质,二女在室。
孙男三人,孙女七人。
将以元丰六年某月某日,卜葬公于北邙之原,以先夫人天水郡祔焉。
公之大节,始终可纪,以直道事君,方正率下,传家清白,而信于朋友。
位虽居两禁,犹未足以究其才,今不幸已矣。
某勉从诸孤之请,直叙所闻,为公行状,托当世名公大人以为之志,而垂不朽焉。
谨状。
四书纂疏序 宋末元初 · 洪天锡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经义考》卷五二
或问尹和静读《易传》之法,和静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李延平闻之曰:「此语固好,然学者须理会六十四卦、三百六十四爻皆有归着,方可及此」。
二先生岂异旨哉!
言各有当也。
盖学不可以徒博,亦不可以径约,徒博则杂,径约则孤,此约礼必先之以博文,而详说乃所以反约也。
文公朱子之于《论》、《孟》,既成《集义》,又作《详说》,既约其精者为《集注》,又疏其所以去取之意为《或问》,其后《集注》删改日以精密,而《或问》遂不复修。
文公自谓《集注》乃集义之精髓,一字秤轻等重,不可增减,读《论》、《孟》者,取足是书焉可也。
格庵赵公复取文公口授及门人高弟退而私淑与《集注》相发者,纂而疏之,间以所闻附于其后,使读之者如侍考亭师友之,所问非一人,所答非一日,一开卷尽得之。
博哉书乎!
然非约之外有所谓博也。
人莫不饮食也,知味者鲜,文公一生精力多在此书,一章之旨,一字之义,或数年更易而后定,或终夜思索而未安,学者以易心读之,岂能得圣贤之意哉!
如援先儒与诸家之说,有随文直解,不以先后为高下者;
有二说俱通,终以前说为正者;
有二说相须,其义始备,不可分先后者。
设非亲闻,未易意逆,此《纂疏》所以有功于后学也。
仆晚未闻道,加以衰聩废学,公不鄙辱教,且命之曰序以幸子。
窃惟《论》、《孟》二书,文公凡几序矣,仆于《要义》而得熟读深思优游涵泳之说,于《训蒙》而得本末精粗无敢偏废之说,又于《集义》而得操存涵养体验充广之说,终身受持,犹惧不蔇,何敢复措一辞?
抑文公曾有言曰:「《大学》一书,有《正经》,有《注解》,有《或问》,看来看去,不用《或问》,只《注解》足矣。
久之,不用《注解》,只《正经》足矣。
又久之,自有一部《大学》在吾胸中,《正经》亦不用矣」。
此文公吃紧教人处也。
仆于《集注》《纂疏》亦云。
清源洪天锡序。
按:《四书纂疏》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传贻书院 宋 · 文及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万历《崇德县志》卷七、《南宋文录录》卷一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九四
有宋受命,肇基立极,艺祖皇帝一日洞开诸门,曰:「此如我心,少有私曲,人皆见之」。
识者谓得三圣传心之妙。
又一日,问世间何物最大,时元臣对以道理最大,识者谓开万世理学之原。
猗欤盛哉!
自时厥后,天下凡四书院,通今学古之士彬彬辈出。
庆历间诏州县皆立学,道化大明,儒风丕振。
濂溪子建图著书,微显阐幽,明道、伊川二程子实得其传,程门高弟如杨、如游、如尹、如谢,皆天下英才。
中原板荡,载道而南,杨、游、尹、谢数子实大有力焉。
龟山杨文靖公一传而罗仲素,再传而李延平朱文公受学于延平,见之《师友问答》可考也。
文公门人遍天下,中更伪禁,岁寒,疾风劲草,磨󶸅而不磷缁者绝无而仅有。
于时潜庵辅公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自祠官报罢,归隐语溪,题读书之堂曰「传贻」,盖将以传之先儒、贻之后学为己任。
著书满家,《易》、《书》、《诗》、《春秋》、《礼记》有注释,《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有问答,《通鉴》有说,师训有编,日新有录,杂著有稿,袭藏于家。
至今语溪之人薰其德而善良不知其几,祠而奉之,尸而祝之宜也。
尝谓太极一而阴阳分,有阳则有阴,有善则有恶,有君子则有小人。
以孔孟大圣大贤不免叔孙、臧仓之毁,元祐诸贤而指为奸,元符上书而指为邪,庆元道学而指为伪。
呜呼,此未定之天也。
乃天者定,人者泯,元祐诸贤、元符上书、庆元道学,至今光明硕大,照耀汗青,一时憸壬,万世遗臭。
剥烂复反,否极泰亨,君子小人之界限,事久论定,此潜庵褒赠之典,日星垂而河汉流也。
崇德县大夫家之柄,以元祐同门、元符上书故家,习闻诗礼,及见典刑。
洋洋舆诵,挺挺祖风,于簿书期会整暇之馀,思所以彰善瘅恶,表厥宅里,树之风声,此传贻书堂所繇建也。
堂成,移书谒记,敢拜手稽首,对扬我朝道学源流之盛以谂同志,庶学者于善恶之几、正邪之别、义利之判、人心道心之危微、天理人欲之消长,知决择而定趋向焉,不至为君子之弃、小人之归,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岂曰小补之哉!
若夫讲习堂规、书粮工筑、创造岁月,详记备载,则有司存。
《春秋》之法,常事不书,贤者识其大者而已。
咸淳五年阳生十日朝请郎直华文阁、权知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节制澉浦金山水军文及翁记。
按:《至元嘉禾志》卷二五,道光十九年刻本。
初颐园通政福建学政戊午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十二
大东表海文星照,闽㠐英光积秀抡。
仲素相传愿中绪,道园曾共彦方论。
棹回九曲穿云气,篆剔三山访字原。
时复城南横卷梦,月窗斜界墨池痕。
京城茶场司奏水磨茶事诏崇宁二年十月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五、《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之三五(第六册第五三三六页)
依所申。
其客人贩到诸路经涉水磨茶场地分,到在京茶场愿中卖入官者,不限斤数收买,却许客人兴贩水磨末茶往鄜延环庆泾原永兴路货卖。
若末茶不足,许以本场客人商量,不成,交易草茶赴榷货务翻引兴贩前去。
如客人已指别路州军,若到所指地却愿往陕西者,并令先赴京场。
宋芝山以所摹罗浮画册廿八幅属题捡箧中辛卯旧草和诗韵与此册同题者录之 其十七 丙申 清 · 翁方纲
 押东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三
四贤卑不见,寥寥空穴风。
昔闻弼唐占,龙德而正中。
以况四先生,文明气所通。
乐行忧则违,天道如张弓(洞有周濂溪罗豫章李延平陈白沙四先生庞弼唐讲学于此。黄龙洞。)
以上供未到额斛责罚吕淙等诏宣和五年十一月八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六
今年上供未到额斛数多,有误中都岁计,发运司官及最多路分漕臣,当示惩戒。
吕淙徐宏中、陈汝锡李侗并落职,俞赒向子諲各降两官,范仲、柴梦得李孝昌各降一官,蔡杰、蔡蒙休、胡端平、郑待问各降一官冲替。
系事理稍重逐司职级手分,有官人降一官;
无官人送置司州,各决杖一百。
仍具合降官并决人姓名申尚书省
吕淙等并其馀两浙、江西、湖北路、蔡河拨发司,并限一月据未起斛斗,尽数躬亲催督起发上京
如限满不到,并将上取旨远窜,内发运司属官别选能吏。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四七。第四册第三二五八页
福州谢学正无疑南剑州 宋末元初 · 方回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问知桑梓处,师祖李延平
往正三山学,看驰四海声(原缺,据清抄本卷三七补)
新吟严更典,老貌古兼清。
上水过衢信,闽溪却顺行。
了翁墨迹靖康二年四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梁溪集》卷一六二
政和乙未岁尚书郎谒告,迎亲霅溪,时了翁天台通州,与之相遇于姑苏
一再见,有忘年之契。
后四年,当宣和之初,余以左史论事谪沙阳了翁方居南康
其族人陈渊几叟往见之,余因寓书通慇勤,且以序送,并致意焉。
既而了翁答书,辞意恳恳,至举狄梁公及本朝李文靖王文正二公事业以相勉。
予窃怪公相期太过,非所敢当也。
又后七年,靖康改元岁次丙午,天子初内禅,金寇犯阙,余蒙异恩,自奉常不旬日擢参大政,实总军旅之事。
踰月寇退,宗社以安,四方敉宁,叨处枢辅,追感知己,恨公云亡,不及见也。
未几出使宣抚河北、河东两路,月馀而罢。
旋即窜贬,由建昌再谪川峡。
适盗据荆南,路梗,少留长沙,前京畿提刑王君以宁不知于何处得公答余书稿,独阙其首数句,示余,俾追思补亡。
慨念平生,为之流涕。
教授吴君致尧复出公墨迹数帖求余跋。
开卷读之,凛然如对面而听其亹亹之言也。
吴君尝从公游,笃善好学,因录余书序及公所答书并以遗之,以答其意,且见公知余之厚云。
靖康二年四月三日武阳李纲谨跋。
陈莹中书简集卷绍兴七年八月1137年8月15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一、《梁溪集》卷一六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故赠谏议大夫陈公与先公太师同年登科,相好之情,如兄弟然。
某为儿童时,固已熟知公名。
政和乙未岁,纲自尚书考功郎谒告迎侍先公于霅上,时谏议公自通州徙居天台,邂逅相遇于吴门,得一再见,遽沐称赏。
宣和己亥岁,纲自左史以言事谪官沙阳
沙阳谏议公乡里也。
时公在星子,因其侄孙渊往省公,寓书以通殷勤,蒙诲答良渥,直以狄梁公李文靖王文正公事业相期,愧不敢当,然窃不自意公见知之深也。
靖康初,蒙恩识擢于变故扰攘之际,公已捐馆,不及见。
每感知己,未尝不泫然流涕。
绍兴丙辰岁,被命帅守豫章,以渊摄机幕,暇日出示公平生往来书简,凡若干卷。
翰墨如新,庆吊问劳,外多论《易》象、佛书及行己立朝之大节,信笔辄千馀言,理致条畅,文不加点。
信乎道学渊源,自其胸襟流出,特立独行之操,非众人之所能跂及也。
是可宝藏,传之云来,以俟后世君子。
绍兴七年八月望,具位李纲书。
静学 其四 明 · 庄昶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定山集卷二
古今吾道本难精,每与空虚佛老争。
肯识一毫千里意,人间真拜李延平
沈希周泉州人 其四 明 · 王渐逵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添承抽铅吾自有,作灶起炉何所求。
我爱延平深晦养,好将真诀契前脩李延平不事表暴,只暗地做去,而明著自不可掩盖,即是笃实光辉如此。)
南剑双峰书院记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七、《须溪集》卷二
将孙客授南剑,而顺昌诸生双峰书院介吾儿以请曰:「邑之有廖氏,犹楚申、戴也。
绍兴中丞公刚以谏显,至庆元间运使公义刚为朱文公高第,又百有馀年而其孙邦杰持乡节过之,乃以运使公配中丞公祀,为双峰书院,养生徒。
于是两公皆得谥为文靖矣,于是龟山杨文靖公豫章罗文靖公延平李文靖公,五公矣。
代变风移,有北来寄公屋书院旧基而家有之,乃郡府判某过为眷,而赎之以吾俸,不可。
廉使汴梁李公果力主某请归赎,今而后乃得复为双峰书院
屋虽旧,礼殿新,诸君子之业勤矣,愿有记。
将孙又言:剑学之重新,延平之修理,龟山双峰之克复,皆府判力也。
余闻而说之,为双峰言曰:师友之际难言也。
夫子于尧舜,祖述之师也;
颜子于夫子,父事之师也;
子贡于颜子,兄事之师也。
若文公之所祖述、之所严事、之所陶铸,如服衰缌,心所自尽也,岂后人可拟而议哉!
文章之于性、天道末矣,而或谓其参天地之运,关盛衰之数,有诸贤不可得而与者。
若生同乡,学同门,倡明斯道,上接河洛,为世之大宗,其后讨论从祀,后先揆一,则自周公以来未睹有若此郡三先生文靖之为谥者也
其于天地之运不知磅礴几千百年,而后一合乎此。
商以前,飂叔安之后,廖以国氏,又数千年,其间生才名世,岂皆魁奇。
迷溺如衡山师,而必待中丞公而后显,又必待运使公而后合。
二刚节惠俨然与三先生壹,则微文公之泽不及此。
建为东南洙泗,及门之士星连吴蜀,孰非语录,而跻为先贤,疏为封公,翼为书院,坠而复振,而又有台若府共光复之以有宁宇,溯观前代,其不谓之盛耶?
不谓之数耶?
剑视建为小,然道统之传发于延平,则延平为大。
顺昌延平小,双峰尤小,然一姓两公最称世嫡,则双峰顺昌大。
呜呼!
予论师友祖孙之际,不胜其慨然也。
太史公言:林之先岂有天禄哉?
何廖氏之文历异代而尤盛也!
傅忠简(一一)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五、《复斋集》卷一一
某伏以金行尚稚,火候未清。
恭惟某官道望益尊,海内模楷,神明叶相,台候起居万福。
某庸陋无堪承之,典郡救过,日不给暇,尺书久缺,岂谓隆谦逮贱,当此炎暑,亲洒下贻,而宠荐有能吏所不敢当者。
顾惟疏谬,曷副奖期,敬寘座右,用为刻戒,感激奋励,不知所裁。
上郡近复旱乾,盖沟洫不浚,山陇居多。
闭阁省循,祷于境内山川,旬日来两获甘霔,少宽目前,未知攸济,尚望务诲。
某少禀,延平龟山授业之地,自罗仲素愿中三传而至朱文公,实分派于伊洛。
士论谓宜即城南创书院,若白鹿之为者。
某以非才不敢当此,偶择地南山,距城百步,一水间之,万山环抱,众咸曰宜。
乃立屋辟地,为礼殿,为道南堂,取龟山自洛辞明道归,明道有「吾道南矣」之语。
其上为尊经阁,阁之东为诸先生祠,西为四斋,曰中和、曰忠恕、曰明诚、曰敬义,斋各三房,别为职事位四。
经始三月,此月甲子告竣事,合大夫士释菜于先圣先师。
向庆之新刻三书申纳,恐尊慈欲知此郡士风之知好尚,而某之不揆妄作之所由也,不胜惭悸。
某蒙颁赐蕈脯,百拜感荷,禀谢不能尽意,仰乞倍万保颐以彊国脉,下情至祷。
申请延平书院敕额劄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四、《复斋集》卷六
窃谓事有关于斯文之统纪,风化之本原者,守臣之所当上闻也,惟道统之传,远自羲黄,迄于孔孟,秦汉以来,不绝如线。
至皇朝之盛治,有濂溪周敦颐、明道程颢伊川程颐相继挺出,而孔孟之统以续。
传之杨时杨时传之罗从彦罗从彦传之李侗李侗传之朱文公熹,而其学益盛。
杨时自崇观以来,历事三朝,居法从,入谏省,侍经筵,嘉言善行,学者师之。
朱熹蚤蒙孝宗简知,光宗屡加擢用,遭遇圣明初政,尝以《大学》入侍,亲蒙顾问,俞音琅然。
至于发明正学,辨析群议,著为成书,其有功于斯文也尤备。
从彦、曰则固穷守道,肥遁山林,虽显晦殊迹,而道统赖以有传,其揆一也。
爰诹谱谍,杨时罗从彦实本郡将乐人李侗剑浦人朱熹虽居邻郡,亦生于本郡尤溪之寓舍。
伏自汉唐以来,几二千年而未有与道统之传者,今以斗大之州,不数十年之内,出而宗主斯文者有四,岂惟一邦之创见,实皇朝之盛美也。
至今文献典刑犹有存者,士大夫过其境,慨叹兴慕,而祠像弗立,诚为阙典。
况其山川秀杰,人物英毅,自陈忠肃公瓘而下,名人辈出,使有以风厉而作新之,必有相继而兴起者矣。
某忝窃郡符,职在宣化,惟是到任以来窘于荒政,今稍宁息,始得地于州城之南,创延平书院一所,援白鹿洞比。
建立礼殿,旁祀杨时师生遗像,以慰往来士君子之思。
分立四斋,以聚生员,薄储廪给以待读书脩身,不屑课试之士。
以俸钱两月为之经始,继节浮费以落成之,少见尊崇道统之意,于圣朝风化或有小补。
载惟白鹿嵩阳睢阳、岳麓所谓四书院者,皆蒙祖宗崇尚褒表,分之官书,赐之扁榜,矧此师儒之乡,道统所系,又非四书院之比,而隐默不闻,某则有罪。
谨昧死条陈,除已具录奏闻外,欲望朝廷特赐敷奏,乞敕赐「延平书院」四字为额。
如或可行,乞下礼部谏议施行。
劝学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闽四海东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自注:汉武帝欲伐闽越,淮南王刘安上书:闽越非有城郭邑里,皆草木篁竹之地,多蛇蝮猛兽。)
无诸曾拥汉入秦,归来依旧蛮夷俗(自注:秦末,闽越君无诸,曾以兵随汉高帝,后灭秦有天下,封为闽越王汉高帝不事诗书,至武帝用儒。)
未央长乐不诗书,何怪天涯构板屋。
人民稀少禽兽多,云盘雾结成烜燠。
楼船横海未入境,淮南早为愁蛇蝮。
自从居股江淮,鸟飞千里惟溪谷(自注:武帝元鼎六年闽越王居股东越王馀善作乱。武帝遣楼船将军杨仆、横海将军韩说伐之。居股乃杀馀善,斩其头以降。武帝居股,以闽越地数反覆,悉徙其民江淮间,而虚其地。居股即无诸孙。今长溪、温、处是也。)
经历两世至孙氏,始闻种杏匝庐麓。
依然未识孔圣书,徒能使虎为收谷。
异端神怪非正学,但可出野惊麋鹿(自注:三国时董奉侯官人也,卖药庐山下,不取钱,只各令种杏一株。数年,生山谷,一斗卖一斗谷,令人自采,其人若贪多不止,辄有虎出逐之。庐山在吴境内。其时侯官,今闽县侯官长乐福清古田连江侯官地也。庐山江州。)
三分南北又几年,匹士单夫无可录。
开元天宝唐欲中,阑干始见盘中蓿(自注:长溪薛令之唐开元中东宫官,作诗曰: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但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明皇见之怒,以诗逐之曰:若嫌寒,任逐煖。遂归不仕。)
日南韶石出名公,新罗二士非碌碌(自注:姜庶子公辅,日南爱州人,近交趾德宗时左庶子张九龄韶州人,开元贤相新罗有二人,曰张保皋郑年,有郭子仪李光弼之才。郑年入海,水底行五十里不噎。新罗国东海中。)
七闽转海即洙泗,仅有令孜与思勖。
令人不忍读唐书,不胜林壑溪山辱(自注:唐僖宗时田令孜宦者之魁,致黄巢之乱,唐以之亡。开元时宦者三千人,高力士为首,次即思勖。二人皆福州人也。)
天心地气信有时,二三百年渐堪目。
述古大年创发迹,义理文章相接续(自注:陈襄字述古怀安人也。先为浦城主簿,后知杭州东坡同时为通判杨亿字大年建州人宋真宗时为神童,以文章名世。)
蔡襄风任獬廌司,陈烈气压龙虎伏(自注:蔡襄兴化人。仁宗时同欧阳修余靖王素谏官号四谏陈烈,隐士,福州人蔡襄福州,尚严,因作诗曰:溪山龙虎蟠,六月夜衾寒。传言祝舟子,移棹过前滩。蔡襄见之,威严顿减。)
介夫当仁竟不让(自注:郑侠字介夫福清人。先为王荆公弟子,公为相行新法,京县河北民苦免役钱,流离转徙。介夫时监东安上门,日阅流民出入过门,遂画为图献之神宗神宗见之大惊。荆公怒,窜之编管英州,后得赦归,为泉州教官。)了翁守义穷弥笃(自注:陈瓘字莹中南剑人哲宗时被党祸,守义不屈,在贬所自号了翁。)
天开道统游杨胡,一气北来若兰馥(自注:广平先生游酢字定夫建阳人龟山先生杨时字中立将乐人。皆二程门人。胡文定公安国字康侯,得二程之学于谢上蔡二子,五峰先生名宏致堂先生名寅,父子皆居崇安五峰。)
了翁责沈先识程(自注:陈了翁范淳夫祖禹同在京为考试官,因讲《论语》。淳夫曰:不迁怒,不贰过,当今惟伯淳一人。了翁曰:伯淳为谁?淳夫曰:不识程伯淳乎。了翁曰:生长东南,实未知也。自是得明道之文,必焚香盥手读之,作责沈文以示子孙。沈即叶公沈诸梁也。不识孔子,问于子路子路不对。)子容闻风亦知肃(自注:苏颂字子容泉州人哲宗时政府东坡兄弟忌程伊川声名,子容尝见子由毁伊川子容曰:公未可如此言,观过其门者,无不肃也。)
剑龙化作李延平,道理益明仁益熟。
遂生考亭子朱子(自注:延平先生李侗字愿中剑浦人龟山二程之学,传之豫章罗仲素仲素传之延平朱文公作同安主簿归,亲登其门问道。延平以书与仲素曰:得渠如此,吾复何忧。今《论语》中闻之师曰,即延平也。),撑拓三才开伭育。
植立纲常鳌戴地,开发蒙昧龙衔烛
三胡三蔡与五刘,新安建安如一族(自注:三胡见前。三蔡西山先生元定季通,二子节斋渊字伯静九峰沈字仲默。文公先居五峰致堂先辈,后居建阳三蔡邻近,目西山为老友。五刘,刘韐靖康死节,子羽子翚,文公幼时师;珙枢密,文公同时。草堂,文公妻父。)
直卿幸作东床客,照耀乾坤两冰玉(自注:黄勉斋干字直卿福州人。文公女婿也。初仕潭州,以捧香恩泽得酒库官。后知临江军新喻县,知汉阳军宝庆府,终沿江制置司参议官。)
四书才老多有见(自注:吴椷字才老建宁人。四书注中多用之。),楚辞全甫尤能读(自注:将琮字全甫古田人。明于音韵之学,文公注《楚辞》用之。)
正叔安卿亲闻道(自注:李果斋方子字正叔邵武人陈北溪名淳字安卿漳州人。皆文公门人。),稍后景元亦私淑(自注:真西山德秀字景元。稍在文公后,浦城人。)
礼书身后得直卿(自注:文公用心《礼书》未了,勉斋了丧、祭二礼。),遗经未了留杨复(自注:杨信斋名复勉斋门人。作《仪礼》注,福安人也。)
奎宿分野忽在兹,神光秀气相追随。
灯窗眉宇辙不同,金玉满堂珠万斛。
遂令四书满天下,西被东渐出九服。
方将相与作齐鲁,迩来微觉忘梳沐。
贤良文学偶未设,墙角短檠弃何速。
相看一一皆凤麟,相薰渐渐随鸡鹜。
古今最重是习气,圣贤为此多颦蹙。
一落千丈不可回,坚冰都在坤初六。
诗书自古不误人,明经不但为干禄。
聪明才智万景春,家国子孙千百福。
吾言喋喋徒费辞,自昭拱看扶桑浴(自注:《周易》晋卦大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虞师宪延平书院山长 宋末元初 · 仇远
 押词韵第三部
我师文靖公(自注:李侗。),一传子朱子。
佩服中庸书,静中识根柢。
秋月湛冰壶,莹彻无瑕滓。
延平建精舍,盛德宜世祀。
君往坐皋比,文行成粹美。
秋风送书船,南上二千里。
讶君来何暮,衿佩争倒屣。
鸣道铎方振,问字酒已俟。
九京如可作,文靖公亦喜。
予友有黄功(自注:子敏。),昔分教于此。
颇知文风盛,十室九儒士。
是行若登仙,剑气炯青紫。
只恐席未温,思归慕园绮。
南溪书院 南宋 · 李韶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四、雍正《福建通志》卷七六、嘉靖《尤溪县志》卷二、乾隆《延平府志》卷三八、《南溪书院志》卷四
嘉熙改元冬尤溪县新创二先生
祠成,县令李修以书抵曰:「按朱氏祖居新安,自韦斋尉政和始入闽,后再为是邑尉,罢官,馆于郑氏。
建炎庚戌秋实生文公。
今文公殁三十八年矣,凡畴昔游历之所,缙绅之士诵其书,想其人,鲜不像而祠之。
是邑韦斋宦游之乡,文公诞育之地,祠宇独阙,窃恧焉。
于是访寓馆之故址,而韦斋遗墨尚存,乃捐金赎之,作屋三楹,中设二先生位,翼以两斋,曰景行,曰传心,将延邑士相与读文公之书。
敞前楹,跨池为梁,中植蒲荷,左右竹松,背山面溪,景物自胜。
部使者郡守丞暨学士大夫先后捐助,自,役以告成,愿记其事」。
惟老且不文,何足以语此?
窃考《记礼》有春秋释菜先师之文。
释者谓如高堂、伏生之类,是古者专门名家之师,有功于经者,皆得祠也。
矧秦汉已来,士少知经,习章句者沦于浅近,谈义理者溺于虚无,未免人自人、书自书之病。
自我朝周、程倡明绝学,士始知以率性为道,明德为学,而支离识见互异,卑者言事不及理,高者谈体不及用,复有道自道、器自器之累。
及文公发挥下学上达之旨,辨格物致知之序,然后学者知尊德性必道于问学,致广大必尽于精微,极高明必道于中庸,精粗不遗,本末具举,圣贤立言之要始大彰明,流行于天下,视专门名家者,殆不可同日语。
沿流溯源,公之父事籍溪、草堂、屏山先生,实禀之先训,而师事延平先生,亦得之过庭所亟称者,爰配韦斋而祀,宁非先河后海之义?
虽然,维岳降神,生甫及申,风气之灵也。
鲁文学,犹其天性,圣贤之化也。
非风气所聚,不足以笃生圣贤,非圣贤所居,不足以转移俗化。
延平山川之秀,自龟山杨氏豫章罗氏、延平李氏三先生特出于数十年间,山辉川媚,复钟为文公,盖风气之极盛。
然是祠未建,新学小生知公之名,而不知公之于斯土者多矣。
及是祠之既建,小夫贱隶皆知韦斋仕于斯,文公于斯,自其实覃实吁,至于陈俎豆以为戏,风采仪刑皆可想见。
况平生惠顾是邦,心声心画,为邑之人士作者不一,则殁而祠于其乡,尚可觊也。
为士者苟知慨想企慕,如恐不及,则山川之秀,岂遽衰歇!
为从父弟,幼同家塾,已久知其志尚。
从父分阃江右,勉斋黄公时为临川得从之游,笃信力行,故尤溪之政,邑人安之。
建义廪,又新学宫,至是访遗迹,举阙典,其于尊道敬学、美化成俗,亦庶几知所务者。
用不敢以兄弟为辞,敬志其实。
是役也,邑尉三山赵昂夫相之,友人黄景旸实总其规画焉。
南平口号二首 其二 现当代 · 施蛰存
五言绝句 押庚韵
此道亦何用,时艰性命轻。
黄尘逐车骑,孰问李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