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王枢密谦仲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五、《性善堂稿》卷七
四月一日,具位度正谨薰沐裁书,再拜献于宫使枢密相公执事闻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以言乎三者,虽天下之所共尊,而其实固不一也。
爵焉者施于朝廷而不及于乡党,齿焉者行乎乡党而不及乎朝廷,惟夫所谓德焉者,合内外,一贵贱,而通行乎天下者也。
然爵之与齿,盖有偶然而得之者。
偶然得之在人,虽貌敬而心不服。
若夫仕极乎公卿之贵,历佐累朝,号为元老,而又盛德大业书行于竹帛而流于天下,若是者不独士大夫尊之而凡民尊之,不独中国尊之而四夷尊之,不独一时尊之而举天下万世尊之矣。
恭惟执事德量如河海,践履如金石,行满天下而益谦,名满天下而益恭
其进而立乎朝廷之上也,危言正论日闻于人主之前;
其退而处乎乡党之间也,盛德大业日播于四方之远。
蜀之书生,少从先生长者游,固已获闻大人君子之盛德。
及长,周游四方,泛楚泽,趋吴会,讲业闽中,而翱翔乎江汉之间,当世之所谓大人君子者亦既略识之矣,独未能窃伏下风而拱听议论之末,深以为恨。
夫古之士所以汲汲然自善其身者,岂独诵诗读书而后为学哉?
凡天下之士,道义之可师,德业之可范,巍巍然出于一世之表者,苟能亲其颜色,接其词气,薰习渐染,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
况议论之馀,正气消蚀,首白而尾黑,首阳而尾阴,首君子而尾小人者比比皆是,至于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夷险一心,始终一操,如相公者几何人!
士不为君子则已,士欲为君子而不见天下道德之士,听一言观一行以自矜式,宁不为自弃乎?
虽然,志于富贵者,富贵则趋之,贫贱则去之;
若志于义理者,贫贱由是,富贵由是。
正之立志素不甚浅,相公其俯而纳之,引而道之,察其所以而警诲之,幸甚幸甚。
谨再拜上。
次韵俞好问庆予七十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固穷早类从心孔,懒读今如便腹边。
时制堪惊小戴记,初筵敢拟卫公篇(自注:《小戴礼》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卫武公九十五入相于周,作《抑》之诗以自警,今《毛诗·宾之初筵》是也。此诗五章,其前陈古饮酒有礼,其后刺时饮酒无度,有威仪抑抑之句,故《国语》名此诗曰《抑》。《韩诗异义》则曰:《宾之初筵》,卫武公饮酒悔过也。九十五方悔饮酒之过,无乃晚乎,当从《毛诗序》文为是。)
云何此老偏令寿,其或斯文遂有传。
见一庵前碧溪在,花瓢归饮许仙泉(自注:予买得宋尚书贶宅基以居,有见一庵址。花瓢,许宣平也。)
宋贶召命疏1171年 南宋 · 范成大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三、《范成大佚著辑存》第二二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伏睹中书省黄指挥宋贶召赴行在。
臣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欲见一臣寮,何所不可?
天鉴之下,将无所逃,用舍废置,皆未可知,固无必不可见之理。
但臣采之公议,有不得而默者。
契勘宋贶秦桧柄国之时,号为亲昵用事,为世指目,章章尤显者。
士大夫丑其姓名,于今有年矣。
臣取会前后章疏,奸污之状,固不一端,为奉使则兴贩北货,摄京府则强略倡优,任版曹则买诸军之银,领赡军则受辟官之赂,司建康留钥,则专为权门起造园宅。
如此之类,未易概举,亦未暇论也。
究其始初罢逐之由,正缘司计不职,以致左帑阙乏,支遣不行,至用临安公使库及激赏赡军等库钱物那移。
又勘虚旁令军人自往漕司支请。
漕司无钱,几致生事。
臣寮论其身为计臣,经画如此。
是时犹无恙,而已斥矣,则其才术已试大缪,明白如此。
今闻忽有召命,窃恐或谓其有富国才术欺陛下者。
考元户部因由,则是非虚实,灼然可见。
臣闻人才难得,弗忍终弃,圣人之用心也。
使君子之人而偶挂宪网,固当抆拭而进之;
使小人而有才,亦可覆其玷缺,驾驭以驱使之。
今以为君子而偶挂网耶?
则平生奸污之声,遍于海隅矣。
以为小人而有才者耶?
则当兵衅未开之前,朝廷积富之后,从容版曹,而使帑藏空乏,至以虚旁拨遣军人,亦可骇矣。
窃恐一旦进用,不惟无益于国,其馀党类帖息伏潜者,皆将动心经营,侥幸复进,徒使疑议四起,又费弹压。
臣恭惟陛下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正欲安靖国人,统一风俗而已。
将来或有所除授,必致众议纷纷,以发其不靖之机。
臣蒙被陛下擢置西掖,正典书命,比之诸臣,尤不当缄默。
伏惟圣慈储神委照,揽臣此章,特留圣念,别赐处分,不胜幸甚。
谢御制书损斋记表(三 代吴漕)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省斋别稿》卷二
殿庐辟室,揭先难后易之名;
睿藻摛词,述据旧鉴新之语。
刻坚珉于天上,锡副墨于人间中谢。)
闻山不自高,乃成九仞;
泽惟善下,斯会众流。
因二象之益谦,画六爻而为损。
仲尼读《易》,深虞持满而目贤;
陆贽抗言,力论裕人而约己。
未有据域中之大宝,立天下之广居。
即蜎蜎蠖濩之宫,制为璇榜;
著洁净精微之语,亲御宝跗。
究日月之盈亏,体乾坤之简易。
内颁百执,外及多方。
圣谟云汉之昭回,妙墨龙鸾之蟠翥。
恭惟皇帝陛下持盈有道,守位惟仁。
以清心寡欲为先,以黩武穷兵为戒。
舍宫寝而即大庭之馆,得黄帝之斋心;
衣弋绨而罢百金之台,迈汉文之躬俭。
尚虑莅官之众,未知惩忿之方。
爰出宸文,俾孚帝德。
臣敢不服膺大训,竭节外台
韦三绝以深思,诵之无斁;
龟十朋而自效,奉以有为。
太上感应篇至言详解序绍定六年四月 南宋 · 郑清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
臣窃观大《易》一书,包罗天地万物之变,而自始至终称必者仅四语: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曰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曰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曰阴疑于阳,必战。
阳则为善、为君子,阴则为不善、为小人。
自古及今,天下治乱不一端,人物贤否不一律,而所以为治乱贤否之分者,善恶而已。
至于善积而庆钟,恶稔而殃集,感召之机,随触而应,施报之迹,以类而从,则曰:非我也,天也。
夫亏盈益谦,消息之理也,天非有所厚薄而增损焉;
栽培倾覆,逆顺之势也,天非有所好恶而予夺焉。
视听明威,非蚤莫督察之也;
吉凶影响,非祸福惊动之也。
行孚于己,则效著于物;
过萌于心,则咎形于事。
此作而彼应,有不期然而然。
《易》之所谓必者,盖善恶报应之际,断虖其不可易。
此《感应篇》之所繇作虖!
恭惟皇帝陛下圣性高明,英姿凝厚,而加以问学缉熙之功,故能取善如舜,拜善如禹,夙夜行善如宣王
一言之善无不听,一事之善无不为。
臣曩岁获侍龙潜之讲,视听言动,稔于朝夕,好恶取舍,窥所趋乡,盖未尝一息不出于也。
劝诵之暇,汎及它书,或未经见,必立致之。
是以经史之外,虽百家杂说,有片善可观者,靡不采访。
一日,语及善恶之报,因谓李昌龄所注《感应篇》该贯殚洽,信而有證,亦可助教化者。
翼日讲毕,则是书已列几间。
盖平时汲汲于尊所闻类如此。
太一宫旧有摹本,转假留外,燬于辛卯
鉴义臣胡莹微再谋锓梓,遂语以李注,引事以为證,乃传也。
将欲述赞以明理,庶几涓埃之助,日力困于应酬,期年而未偿。
去岁冬,得目眚甚异,伏而思之,未省贻谴造物者。
偶记高迈长明灯颂事,念有负于《感应篇》赞久矣,亟斋心研思,日裁数章,疾良已。
既以授蕊宫,刊未竟帙,干办御药臣陈洵益因醮祭见之,锐于进善,即以奏呈。
圣语有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乃是书之大要」。
可谓简而切,坦而明矣。
且御书二语冠诸篇首,得日赐禁钱百万助工墨费,不日而成。
异哉!
祝融回禄之相是书也,即烬而大显,暂逸而永存。
太上立言,阅千百载,未闻表章于昭代者。
今简在圣心,见之行事,布诸天下之耳目,何其伟欤!
必有庆,恶必有殃,小人之必召乱,犹阴疑于阳之必战,不可逭已。
是书所主,不过致严于善恶、君子小人之间,与大《易》同指。
传则随事以稽验,赞则援理以推广,又将以善诱习俗,使皆为迁善远罪之归。
其有徼福而为善,惧祸而不为恶,利行勉行,皆足以助赏罚之所不及,亦神道设教之意云。
绍定癸巳孟夏吉日通奉大夫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郑清之拜手恭书。
按:《太上感应篇至言详解》卷首,宋刻本。
舜五弦琴铭1157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七、《词科旧稿》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五弦琴,有虞氏所作也。
既辟四门,明目达聪,放殛之罪,得元、凯之相举,垂拱无为,坐视民阜。
乃命后夔大备庙享之乐,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
既来格矣,犹以为未也,别制琴歌《南风》焉。
琴具五弦,弦具五声。
角触而商章,徵祉而羽宇,合是四者,宫以总之。
上以写事亲之心而念长养之恩,下以宣爱民之情而解暑雨之愠。
呜呼,斯亦孝之至仁之尽矣!
参诸《箫韶》,无惑乎凤凰之来仪也,又岂至志在山水,而誇六马之仰秣哉?
惟商盘卫鼎,为器轻眇,尚勒铭诗,震耀无穷。
是琴也,兼述事亲爱民之志,乃徒见于《乐记》而杂出于史氏之书,兹非翰林主人子墨客卿过欤!
谨追美舜德而为铭曰:
大哉虞舜重华帝尧
功去四凶,德格三苗。
曰元曰恺,服休于位。
曰夷曰夔,乐作礼制。
八音既谐,神人既和。
六府三事,时皆可歌。
帝心益谦,不有其美。
思制雅琴,以寓厥旨。
乃命峄阳,输尔孤桐。
乃命海岱,檿丝其供。
良材告备,大智以创。
薄言鼓之,疏越憀亮。
帝在岩廊,拱手垂裳。
乃奏斯琴,其音远扬。
叩商叩宫,小廉大浊。
心和手敏,愉醳深攫。
孰匪制器,孰匪审音?
事亲爱民,则惟斯琴。
事亲伊何?
歌此《南风》。
长养恩厚,如风之功。
爱民伊何?
薰风是咏。
既阜尔财,亦解其愠。
琴具五弦,弦具五声。
五声之间,有孝有仁。
在昔庖牺,制琴之始。
惟孝与仁,极其美。
厥后周文,足琴之弦。
惟孝与仁,莫如先。
乐由心作,德以音著。
勒铭昭之,万世无斁。
资政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庆元元年1195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吴郡范氏自文正公起孤童,事仁宗皇帝,当庆历癸未参大政,后百三十有六年,公复参孝宗皇帝政事。
虽谱牒不通,俱望高平,派南阳之顺阳,盖鸱夷子苗裔也,今为郡之吴县人
公讳成大字至能
曾祖泽,赠太子少保,妣昌元郡夫人夏氏。
祖师尹,赠太子少傅,妣咸安郡夫人陆氏、咸宁郡夫人蒋氏。
考雩,终左奉议郎秘书郎,赠少师
秦国夫人蔡氏,莆阳忠惠公之孙,而潞忠烈公外孙也。
公在怀抱,已识屏间字,少师力教之。
年十二,遍读经史,十四能文词。
是岁秦国薨,明年少师薨,公茕然哀慕,十年不出,竭力嫁二妹,无科举意。
欲买山无赀,取唐人「只在此山中」之语,自号此山居士
又慕元鲁山为人,一字幼元
友生御史王公彦光勉之曰:「子之先君期尔禄仕,志可违乎」?
因课以举业,遂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调徽州司户参军
历三守:李植潘莘洪文惠公
李御下严,独霁威待公,会迁提点坑冶,辟公干办公事,不就。
潘格郊赦不弛诸军粮欠,众言纷纷,将校告急于公,公径为免符白守行之,乃定。
洪公博洽精明,每以讼牒付公,必问一牒几人,姓名云何。
公由此究心,熟吏事。
洪公喜,日与公商榷古今。
常曰:「吾视君齿必致两府地,其自爱」。
用举主升从仕郎
三十二年,入监行在太平惠民和剂局
堂吏丐药不获,以朝旨下所隶大府,蒐细故杖吏逞憾。
白户部侍郎汪公应辰,杖大府吏,已能大其官矣。
寿皇受禅,命宰臣编类高宗圣政。
隆兴元年四月,以公为检讨官,又兼敕令所,近世局务无修书者,人以公为宜。
诏百官条时弊,公举十事,极论文具非所以为国,执政奇其才。
二年四月,除枢密院编修官
居数月,自以铨格改左宣教郎
馆职定员,有诏公与王道候阙召试。
十二月郑升之不试先除,牵联并除公秘书省正字
公不可,必试策而后就。
乾道元年三月校书郎六月国史院编修官十一月著作佐郎二年二月尚书吏部员外郎
言者以不先摄为超迁,宰相曰:「著廷间擢左右史,顾不可为郎耶」?
九月言者罢,乃主管台州崇道观
三年十二月起知处州,陛对论力之所及有三:一曰日力,寸阴是也;
二曰国力,资用是也;
三曰人力,思虑知术所及者是也。
三者有限,今尽以虚文耗之。
公前应诏上封事及试策反复论此,至是方见上,力以为言。
上曰:「卿能激昂如此,朕当行之」。
四年八月至郡,松阳民争役,公晓之曰:「吾闻东阳县有率钱助役者,前婺守吴侯义之,为易乡名,揭碑褒劝。
尔与之邻,独无愧乎」?
民既感谢,则推广其制,谕乡人视贫富输金买田,择信义之家掌其事,储岁入助当役者,命曰义役,许自第名次,有司勿预。
数月间,人皆乐从,一县二十五都悉以办告,甲乙相推,远至二十年,诸邑争效之。
处多山田,梁天监中詹、南二司马作通济堰松阳遂昌之间,激溪水四十里外,溉田二十万亩。
溪远田高,堰坏已五十年。
公寻故迹,议伐大木横壅溪流,度水与田平,即循溪叠石岸,引水行其中,置四十九闸以节启闭,上源用足乃及其中,次及其下而堰可复。
议定,官为雇工运石,命其傍食利户各发丁壮,分画界至。
五年正月同日兴工,四月而成,水大至如初议。
适公被召,躬往劳之。
父老欢呼曰:「堰成,公忍去我耶」?
公曰:「吾能经始,安能保其无坏」?
为立詹南庙,作堰规刻石庙中,尽给左右山林为修堰备,至今蒙其利。
公入对,因及义役。
上大喜,颁其法诸路。
公曰:「此可助法,非以为法,顾守令行之何如耳」。
初,上命宰相陈正献公文士内制正献荐知遂宁府张震及公,至是上曰:「卿文学词翰宜直禁林」。
公惩前迁郎致谤,恳辞,退复告执政
会上目疾,不御朝久之。
内殿奏事,上首及公除目,正献道公意。
上曰:「不专在内制,正要士人宿直备顾问」。
乃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上令更加清职,遂兼国史院编修官
会从兄成象为工部郎官,公援故事乞班其下,从之。
内直数宣对,尝谕公:「朕治心养性,以求知道」。
公曰:「知道莫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孔。
其静而圣,存心养性是也;
动而王,治天下国家是也。
汉、唐之君功业固有之,道统则无传焉」。
上嘉奖数四。
十二月,擢起居舍人侍讲直前谢,上曰:「卿宏深博约,因有此除」。
又兼实录院检讨官
公奏:「狱案淹延,当贷者多瘐死,乞严程限」。
于是自三省至大理皆定经由之日。
公先尝论二浙丁钱,至是诏递减之。
乾道令以绢计赃,估价颇轻,论罪过重。
公奏:「承平时绢匹不及千钱,而估价过倍。
绍兴三年递增五分,为钱三千足。
今绢益贵,当倍时值」。
上惊曰:「是陷民深文也」。
遂增为四千,而刑轻矣。
后又奏:「勤政而不省其成否,治具虽多,何益?
古者君臣相戒,既曰率作兴事,又曰屡省乃成,二《典》之治,如斯而已」。
上喜曰:「卿言切治道」。
已退,复招公曰:「为朕寻绎经传与此论协者条上」。
公即摘取《书》、《易》、《左传》《、国语》、《孟》、《荀》等书上之。
初,大臣与上谋移侍槔马军金陵,示将进取,先遣使请祖宗陵寝河南故地;
隆兴再讲和,名体虽正,失定受书之礼,上常悔之。
六年五月,迁公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讲丹阳郡开国公,充金国祈请国信使,为二事也。
上语公曰:「朕以卿气宇不群,亲加选择,闻外议汹汹,官属皆惮行,有诸」?
公曰:「无故遣泛使近于求衅,不戮则执,臣已立后,仍区处家事为不还计,心甚安之」。
上曰:「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
啮雪餐毡,理或有之,不欲明言,恐负卿耳」。
国书专求陵寝,而命公自及受书事。
公乞并载书中,朝廷不从,公遂行。
虏遣吏部郎中田彦皋、侍御史完颜德温迓客。
彦皋文儒,深敬慕公,至求巾帻效之。
燕山,公知虏法严,附请不可达,密草奏,具言他日北使至,欲令亲王受书,其词云云,怀之入觐。
初跪进国书,陈谊慷慨,虏君臣方倾听,公随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之礼未称,昨尝附完颜仲李若川等口陈,久未得报,臣有奏劄在此」。
󲦤笏出而执之。
金主大骇,厉声谓其宣徽副使韩钢曰:「有请当语馆伴,此岂献书启处耶?
自来使者未尝敢尔」。
连呼绰起,钢惶恐,以笏来绰公。
公不为动,再奏云:「奏不达,归必死,宁死于此」。
金主欲起,左右掖之坐,又厉声云:「教拜了去」。
钢复以笏抑公拜,公跪如故。
金主曰:「何不拜」?
公曰:「此奏得达,当下殿百拜以谢」。
金主乃令纳馆伴处,公即袖下殿,望殿上臣僚往来纷然。
后闻太子欲杀公,其兄越王不可而止。
顷之,引见如常仪
既归,馆伴果宣旨取奏去。
是日,钢押宴,谓公早来殿上甚忠勤,皇帝嘉叹,云可以激励两国臣子。
后数日朝辞,金主令其臣传谕云:「盟好已固,汝国乃以帛书密与夏国任德敬结约,此何理也」?
公答以界外奸细伪为之。
俄馆伴持蜀中蜡书来,指印文示公。
公曰:「御宝可伪,况印乎」?
德敬者,夏王外祖,号任令公,再世用事,欲篡其国,事败族诛,而四川宣抚司尝与通问,为夏人所获,致之虏廷云
十月公还,金主答书有曰:「抑闻附请之辞,欲变受书之礼,出于率易,要以必从」。
上于是知公竭节尽忠,奖劳之馀,有「终始保全」语,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赐紫章服。
副使以下皆迁两官,惟公不预,盖大臣不乐公尝言其轻信西夏也。
上励精政事,患风俗委靡,书崔寔《政论》赐辅臣。
公讲《礼记》「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上曰:「此成汤祝网意也」。
公遂奏:「德莫大于好生,陛下得之矣。
乃者御书《政论》,意在饬纪纲,振积弊,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上大喜,曰:「卿知言,闻临安已观望行事矣」。
讲退,侍讲张君栻谓公深得纳约自牖之右史君济曰:「当书之记注」。
后数日,公进故事,复申其说。
自公使北,狂生上书迎合恢愎事,补官十馀人。
公奏:「倖门不可开,继此臣必缴奏」。
上曰:「诚然。
书已满屋,朕皆弗省」。
公每事正救,大率类此。
七年,以知閤门事、兼枢密都承旨张说签书院事,公当制,知空言不可回,明日袖词头纳上前,且曰:「閤门官日日引班,一旦骤寘二府,正如州郡以典谒吏为倅贰,观听谓何」?
明日罢。
后月馀,公求去。
上曰:「卿言引班事甚当,朕方听言纳谏,乃欲去耶」?
公自是数有缴奏。
会召宋贶,公又论之,章不下,寻除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
明年春竟拜签枢
九年,公始赴镇。
广西荒远窘匮,承平时仰湖南北及封桩钱七十馀万缗裨岁计,此外惟恃盐货,其法屡变,大要官般为便。
建炎后,中原士族富家避地辐辏,尝一行客贩。
其后客皆北归,邻道岁给亦停,稍许折苗招籴,旋以病民而罢。
诸郡专藉运盐之利,漕司取十六,以其四充郡计,已复尽取之,于是属州有增价抑配之弊。
诏复行钞盐,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守令束手无措,极边如邕州至经年无吏俸,禁军逃亡不补。
公入境曰:「利害有大于此乎」?
日夜讨论,连奏疏数千言,大略谓法久或弊,救之在人。
诚能裁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不在改法。
上亟从之。
后二年,广州一盐商上书,乞复客贩。
吏部侍郎詹君仪之以为然,宰相入其,请下诏示必行,大出朝廷钱银助之。
人多以为非,屡下有司议,皆谓公前疏不可易,久之卒如其旧。
交趾间进驯象,绍兴二十六年有大僚为帅,自诣驿礼其使。
至是遣尹子思来,公曰:「吾经略诸蛮,陪臣安得亢礼」?
受其庭参而犒之,遂为定制。
旧法马以四尺三寸为限,诏加至四寸以上。
公谓互市四十年,不宜骤改,论奏再三,仍条马政革弊事,皆报可。
有沿边巡检常恭者诱南丹莫延葚开路市马,直达帅司,自以为功。
张说犹在枢庭,引恭见上,诏委李宗彦措置马事。
公奏:「南丹宜州已非法,今并舍帅司,边防坏矣」。
疏恭罪恶,密遣人擒归。
去位,流恭江州
公以溪洞猺人出没不时,请选官团结省民毋得外交,寇至勿俟官兵,径禦之。
次及熟猺在省地者亦为保伍,明开博易之路,毋得私易。
又遣人深入蛮境,谕以约束,自是无敢犯法。
兴安县界盗伤人,公密设方略掩捕。
中秋,同诸司泛舟赏月,命取大卮酌酒置案间。
提刑郑丙问故,公笑曰:「欲饮至尔」。
俄岸上欢噪,乃将官沙世坚执贼首来,即以卮酒饮之,诸司骇服。
瘴乡多旅柩,公择城北坑冶故墟为冢瘗之,揭名氏于傍,微者别为二大冢。
凡仕族落南,使自言给归资,至今以为法。
淳熙元年十月,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稍凿夔峡山路以避湍险,人以为便。
会复置宣抚使,以命枢臣,改公成都路制置使
未几,废宣抚司,公复专四路之寄。
初及境,言:「吐蕃、南诏昔为唐患,今幸瓜分,西南无警二百年。
近者,雅州碉门蛮入寇,败官军。
乾道九年吐蕃、青羌两犯黎州,而奴儿结蕃列等尤桀黠,轻视中国。
臣当内教将兵,外修堡寨,仍讲明寨丁,教阅团结之法,使人自为战,三者非财不可」。
上手札奖励,赐度牒钱四十万缗。
公日夜阅士,制器甲,督边郡,次第行之。
时摘兵赴帅司,按其精粗。
以黎为要地,奏置路分都监,增五寨,籍少壮五千为战兵。
经理岁馀,凡吐蕃扰边径路十有八,悉筑堡置戍。
奴儿结借诸部兵二千扣安静寨,公发飞山军千人赴之,料其三日必遁,戒勿与争,已而果然。
白水寨将王文才私娶蛮女,常导之寇边。
公重赏檄群蛮,使相疑贰。
俄蕃牙擒文才以献,公命即黎州教场斩之,兵威大振,于是专意恤民矣。
初,蜀之财用止以赡蜀,自屯大兵,始竭民力,公私俱困。
公略计成都在城建炎三年酒税岁才四万缗有奇,后增十倍,县镇酒税、场店民户买扑课利总十五万有奇,后累至四十万,他郡可知,即具以闻。
诏岁减四十八万缗。
公随额重轻,躬为裁定,人呼舞,即寺观为感恩祝圣道场。
公复言和籴之害。
凡西兵十万,岁用米一百四十七万斛,兑买省计营田之外阙五十二万斛,括兴元、阶、成、西和、凤、文、龙等州民户家业而均科之,每石予钱引四道有半,其二分折,实给三引,耗费斛面不与焉。
诏与总领李蘩议。
密计本所馈遗乾没岁约百万,隐而不言,独奏乞朝廷降本招籴。
执政怒,诏公劾违制不同议。
公遣人语感惧,始出羡数。
是岁遂以此钱所在招籴。
其后上疑岁歉或防阙,公谓:「脱不得已,权科一年,岁丰如故,不犹愈于常扰民乎」?
上曰:「善」。
令每岁降旨挥,而科籴遂止。
文州蕃部间扰边,公奏:「乞预为文告,崛强者讨击之,善良者抚摩之,使知畏慕,不可专示弱启侮」。
上以公深知事体,即日施行。
蜀用陕西旧法,料简强壮民丁三万寓之于农,号曰义士,以待缓急。
岁久,监司郡守杂役之,都统司又令守关隘烽燧,且乞与大军更戍。
公力言其不可,诏遵旧法。
路提刑岁候朝命疏决,诏到率以,公请五月举行。
解试取士以四月五日锁院后十日引试,公请避盛暑递先一月
皆著为令。
高宗庆寿,赦举引年致仕而才力不衰者。
公奏名士樊汉广年五十九,孙松寿六十六,先已纳录,尤宜旌异。
诏令赴阙,二人俱不至,进职赐服,蜀士归心焉。
凡人才可用者,公悉罗致幕下,用其所长,不以小节拘之。
杰然者则露章以荐,往往光显于朝,或至二府
三年,公大病求归。
上令先进敷文阁直学士,明日乃下诏命。
公列上兵民十五事,上曰:「范某已病,尚为国远虑,可趣其来」。
公疾愈而行,送客数百里不忍别。
后公谢病吴门,往来者伺候谒舍或经月,必一见乃去,其得士心如此。
十一月入对,除权礼部尚书,赐上方珍剂。
五年正月知贡举,开院,侍御史奉诏启封,吏承例牒拆号官而不云何官,御史疑薄己,有后言。
公寻兼直学士院
四月中大夫参知政事,又权监修国史、日历
才两月,前御史亟论公,公即出门。
明日宣押奏事,引咎而已。
上曰:「朕不忘卿,数月讯至卿家矣」。
资政殿学士、知婺州
公请以本官奉祠,诏如所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九月,果有使来传诏抚问,密赐累珠、金鼎、金合,实香其中。
六年二月魏王薨于明州,起公代之,兼沿海制置使
公未复职,遇阙,依前执政例,中使郊劳,赐银合茶药,仍许服毬文带,特御后殿引见,赐茶。
上曰:「人思卿如慈亲,故付卿以海道」。
公奏:「张津、伯圭、魏王皆国懿亲,时节奉海物于两宫。
臣外朝臣也,不敢效尤」。
上命停贡而罢进奉局。
又乞权阁魏王移用诸司钱数万缗,宽民力。
诏除之。
七年二月,除端明殿学士
三月改帅江东,兼行宫留守,奏事毕,陛辞,诏明日辞选德殿
近例赐宰执酒止传觞,至是特设几开宴,酒三行,命侍行过西小轩,曰:「此朕清坐处也」。
再坐,上曰:「劝卿一杯,且有以为侑」。
公饮讫,二内侍奉缣素来,上有「石湖」二大字,御墨尚湿。
公拜赐,奉觞进酒谢。
上满饮,复袖御书苏轼诗一轴以赐,自未至酉乃罢。
石湖平江盘门西南十里,盖太湖之派,范蠡所从入五湖者。
夫差姑苏前后台,相距半里,为城三重,宴游忘归。
其前有溪,今号越来溪,勾践由此攻
濒溪筑城,与吴人夹水相持,遗址俨然。
公随高下为亭观。
花竹莲芰,湖山胜绝,绘图以传,至是携宸奎过家刻之。
四月开府金陵岁旱,公招徕商贾,损阁夏税,请于上,得军储二十万石赈饥民。
苗额二十万斛,是年蠲三之二,而五邑受粟总四万五千四百馀户,无流徙者。
盗发柴沟,去城二十里,又劫江贼徐五称静江大将军,公皆设策捕获。
在镇二年,以馀财代输下户秋苗及丁钱一年。
九年,公以积勤寖苦头眩,自徂秋五上章求閒。
上不得已,进资政殿学士,再领洞霄。
里居七年,十六年十一月起知福州,引疾固辞。
诏令奏事,又辞。
上先遣医官张广卿传旨灼艾,既对,劳公曰:「卿南至桂广,北使幽燕,西入巴蜀,东薄鄞海,可谓贤劳,宜其多疾」。
袖丹砂以赐。
皇太子参决庶务,公得见东宫,坐论治道移时,太子谕公:「不敢暇逸,日惟读书作字」。
公曰:「石湖已拜宸翰,有寿栎堂,愿得宝书」。
太子欣然曰:「是庄子栎社事耶」?
公既出关,上复赐药甚厚,至家,又遣使赐御书苏轼诗二首,太子亦送「寿栎堂」三大字。
俄寿皇内禅,公行至婺州,以腹疾力请奉祠,从之。
寿康皇帝初政,特诏求言。
公疏乞述重华广孝治,执仁术以守家法,坚国本以定规模,节经费以苏民力,精觇谍以应事机,审选任以求将材,修堡障以固西南,议盐筴以安二广,严钱禁以榷官会,广屯田以实边储,皆当世要务。
绍熙三年,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公辞数四,优诏不允。
下车踰月,幼女将有行而逝,公追悼切至,遂请纳禄,复得洞霄而归。
先以石湖稍远不能日涉,即城居之南别营一圃,阅杜光庭《神仙传》记胡六子自昆山风海至范老村遇陶朱公事,大喜曰:「此吾里吾宗故事,不可失也」。
题曰「范村」。
刻两朝赐书于堂上,榜曰「重奎」。
其北又葺古桃花坞,往来其间。
四年九月,公疾病,语门人曰:「吾本不待年告老,今不济矣,亟为我剡奏」。
诏下,而公以是月五日薨。
积官至通议大夫,爵自吴县开国男,累封吴郡公食邑三千二百户,实封一百户
享年六十有八。
遗奏闻,赠银青光禄大夫
自公曾祖葬吴县至德乡上沙之赤山少师尝戒子侄:「他日葬我毋远先茔」。
后葬稍南小丘。
公尝营寿藏百步间,以十二月十三日归窆。
和义郡夫人魏氏,前公几月薨,至是祔焉。
夫人承直郎信臣女,绍兴参知政事敏肃公之犹子。
敏肃知公深,一见以远大期之。
二子:华,承务郎
兹,承奉郎
女:长从事郎、新监行在车辂院张蒙
次封孺人,即没于当涂者。
公天性孝友,事少师工部如严师;
爱二弟,教而抚之,待成绩尤至,今为朝请郎通判建康府,成己前卒。
郊恩官群从弟侄五人。
历典名藩,所至礼贤下士,仁民爱物,凡可兴利除害,不顾难易必为之。
乐善不厌,于同僚旧交喜道其所长,不欲闻人过。
去思遗爱,所在歌舞之。
公天资俊明,辅以博学,文章赡丽清逸,自成一家。
尤工诗,大篇短章传播四方。
初效王筠一官一集,后自裒次为《石湖集》一百三十六卷,别著《吴郡志》五十卷,使北有《揽辔录》,入粤有《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出蜀有《吴船录》,各一卷。
公蔡氏所自出,故书法兼真行草之妙,人争藏之。
寿皇尤爱赏,相与极论古今翰墨,数被赐予。
因虏使为馆伴王侍郎秬详言公奉使时事,益简上心,以公羸疾,赐药无虚岁,至口授导引修养秘诀,亲厚非群臣比。
辅政既日浅,每出镇辄以病免,故虽大用而未尽,议者惜焉。
与公齐年,御史王公予外舅也,以是与公善
壬辰春,自春官去朝,过平江游城西诸山。
公访余灵岩,同宿石湖望夜小舟共载湖心,风露浩然,尝有六十挂冠之约。
其后或同朝,或相遇于外,每以未践言为恨。
今公云亡,二子以主管吏部架阁文字龚颐正行状来请铭,其敢以老悖辞?
铭曰:
应龙将翔,滃以云雾。
圣君勃兴,赉以丞辅。
伊昔重华,治谨厥与。
洵美范公,心期致主。
皇初好文,公笔燕许。
皇念典学,公业马褚。
皇资专对,公节骞武。
皇命征镇,公犹方虎。
他人偏长,公力交举。
经营四方,不遑启处。
衮职有阙,帝命公补。
才六浃旬,谁实公沮?
岂无藩维,每以疾阻。
时非不逢,施迄未普。
刻铭幽墟,尚诏终古(《平园续稿》卷二二。)
药:原脱,据明抄本、四库本、傅校本改。
南北十一酒店等隶左右司绍兴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二○、《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之一九(第六册第五一四二页)
南北十一酒店并充赡军激赏酒库左、右司,令宋贶依旧兼点检。
程伯起舍人杂说 宋 · 廖刚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九九、《高峰文集》卷一三
《书》云:「位不期骄,禄不期侈」。
言贵则不期于骄而骄,富则不期于侈而侈。
惟是平居常存恭钦之心,自然虽贵极而不骄;
常持谨戒之心,自然虽富极而不侈。
故王通常称周公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
孟轲亦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盖骄则心无所忌惮,故多侮人;
侈则奉己常不足,故多夺人。
为德之累,将孰大焉。
帝舜谓禹曰:「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太子恭俭之德固出于天性,要之,如前古圣贤相告戒之语,当不忘,所以养德。
荀卿曰:「学者以圣王为师」。
扬雄曰:「学之为王者事,其已久矣」。
古帝王,其初未尝不务学,而其臣亦未尝不劝之学,然多诵习古人之糟粕而已,未必直以圣王为师。
盖其心以谓圣人之事,须是生知,非学可到,此最不可。
善学必以圣人为之则,犹之射焉,必立之的也。
虽其力之有至有不至,要之,无的则无以为准。
圣人固未易到,然舍圣将何所学乎?
学而不以作圣为期,非大学之道也。
孟轲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荀况曰:「涂之人可以为禹」。
天纵之资,本与人异,自圣人以下事,不须学也。
《书》称文王、武王「出入起居,罔有不钦」,盖君子之养其德,常使暴慢邪僻之气不摄于身体。
为人上者,语默动静系天下之观感,可少忽乎?
唐褚遂良修起居注太宗问曰:「朕有不善,亦当记之乎」?
遂良曰:「使臣不书,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
盖欲以善恶之名动太宗也。
此对固善,然徒使人主惟名之恤耳,未广也。
君子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故君子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
史官不记,天下之人复不记,而其应违如此,言行之枢机,可以不谨乎哉?
凡观圣人之书,当极其旨意之所到,乃方有益。
若但据其句语所及而不加思焉,则非善学。
且如《颐》卦言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其义亦大矣。
而其象止曰:「君子以谨言语,节饮食」。
夫谨言语所以养德,节饮食所以养体,亦莫非养也,然不可认以为养止于此。
何则?
事之至近而所系至大者,亦莫过言语饮食。
在身为言语,于天下则凡命令政教出于己者皆是也,谨之则当理而无失;
在身为饮食,于天下则凡货资财用仰于己者皆是也,节之则适宜而无伤。
推养之道,莫不然也,可以不深思乎?
昔人有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者也。
邹忌者亦美,一日衣冠谓其妻曰:「我孰与徐公美」?
其妻若妾皆曰:「君美甚」。
旦日以问客,客亦曰:「徐公弗如也」。
及见徐公,熟视之,自以为弗如。
取鉴而窥之,弗如远甚。
明日入朝,告于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宾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是观之,王之蔽甚矣」!
于是威王善其言,设三赏以求谏。
夫为人上者,不患乎人之不己从,独患乎善之莫我告耳。
《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
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又曰:「仆臣正,厥后克正;
仆臣谀,厥后自圣」。
盖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诸人以为善。
大舜之所为也,可不法诸?
《易》曰:「天在山中,大畜。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言修身之道,亦须多识古人言行之实,察言以求其心,考迹以观其用,默而识之,乃所以畜成己之德也。
然前言往行固多不同,惟当求识其大者而已。
故以畜其德,是谓大德。
何则?
德有小有大,若矜小廉,行小道,运小才,效小智,则其见于事业亦不能大。
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
又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
盖有所谓君子之大道,畜之于己,则为大德,以智则为大智,以勇则为大勇,以仁则为大仁,以义则为大义,藏之于身则为大器,措之于事则为大业,夫何小者之足道哉!
太子养德,亦在养其大者耳。
德成其大,则天下之能事毕矣。
尝考《易》卦,损上益下谓之《益》,损下益上谓之《损》。
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故孔子尝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则是上可损而下不可以不益也。
故世徒知益己之为益,而不知损己者乃所以自益,故益未可得也,而损莫甚焉,亦未尝思圣人设卦之意故也。
《易》六十四卦,惟《谦》一卦为最吉。
其卦曰:「谦,亨,君子有终,吉」。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故他卦亦有不言凶者,然未尝全无悔吝。
至于《谦》则言吉,言有终,言无不利而已。
以此知谦之为德,如是其美且大也。
昔或人问文武于扬雄对以训与克,曰:「事得其序之谓训,胜己之私之谓克」。
夫日月星辰,天之文也,三纲五常,人之文也。
人之文亦犹天之文,各循其自然之理而不逆乱。
所谓训也,岂非文之至乎!
若焕乎其有文章之类,事得其序者也。
若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之类,事失其序者也,此甚易晓。
乃若论武必曰胜己之私,何故?
盖用武而怀己之私,是争利而已,非圣人之所谓武也。
唯圣人平居之心,出怒不怒之表,而其或怒也,盖出于不怒,故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有如武王,后世言武者必稽焉,以其无所私于己也,顺乎天而应乎人而已,故为武之至。
乃若后世,如汉议伐匈奴,行人王恢以为可击者再三,御史大夫韩安国以为不可击者亦再三,而孝武卒用言,劳民动众,以至于悔。
安国之言岂不甚明,而孝武不能用者无他,贪利之心不能自胜故也。
然则若汉武之所谓武与武王之所谓武,可同日论哉?
扬雄之言,君子以为尽文武之道也。
尝谓有治君无治臣,昔晋文侯问于叔向曰:「桓公九合诸侯,一正天下,其君之力乎,抑臣之力乎」?
叔向譬以剜割削缝绝缘之事,实管仲隰朋宾胥无为之,桓公知衣而已。
师旷以为不然,请譬之以五味,断割煎熬齐和之事,管仲之徒实能之。
羹以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强之?
师旷之言则是也。
唐太宗亦尝谓侍臣曰:「自古或君乱而臣治,或君治而臣乱,二者孰愈」?
魏郑公对曰:「君治则善恶赏罚当,臣安得而乱之?
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
盖郑公之言则是也。
由是观之,昔晁错有三王臣主俱贤之说,此固君臣相资之道,不可偏废,然天下未尝无贤,而圣明之主不世出,故有三王之君而后有三王之臣,亦安得而齐功并论哉?
孔子曰:「为君难,为臣不易,而继之以一言之得失,或几乎可以兴丧其邦」。
则独主君而言之,抑亦见为君之犹难,而千载或一遇也。
脩身之道,不可不知所本。
正心诚意,修身之本也。
意诚心正矣,天下国家即此可为也。
是故古人言,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则继之以行之者一。
一者何?
诚而已矣,正心诚意之谓也。
意诚心正,则天下之能事毕矣。
孟轲言禹、稷、颜回同道。
夫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国家,本之正心诚意。
颜子之正心诚意,推之可以为天下国家,其实一道也。
欲明此理,当熟读《中庸》,深究其义。
孟轲善论王道,每曰「保民而王」,故常欲时君世主省徭役,薄赋歛,以休息安养之。
夫岂区区以是为可以结民心、沽民誉而为之哉?
盖谓君以民为体,邦以民为本,得失安危之理实在是也。
魏文侯尝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
将爱其毛,不知里尽毛无所恃也。
今吾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民也。
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此非所以贺我也」。
文侯者,庶几悟先王薄歛之意。
唐太宗尝诏群臣论事,魏郑公以为:陛下比贞观之初,渐不克终者凡十条。
其间一条以为,顷年以来,轻用民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未有因百姓逸而败、劳而安者也。
此恐非兴邦之至言。
太宗深加奖叹,已而列诸屏障,朝夕瞻仰。
太宗者,庶几悟先王轻徭之意。
呜呼!
苛政猛于虎,重歛毒于蛇,古人之所深戒,安有蛇虎其政而民有不叛者乎?
正心诚意有道,亦在于择善而固执之耳。
何谓善?
中是已。
何谓中?
吾心以为然者是已。
夫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以中者性所有也。
人惟迁于物以汩其天性,故中者亡焉。
非亡也,反而求之,亡者存。
故正者中也,偏则失之;
公者中也,私则失之;
无心者中也,有心则失之。
惟心无适莫,惟善之从,则不期中而终矣。
是天下之大本也,自古帝王为天下国家之大要也。
故尧授舜,舜授禹,皆以「允执厥中」为言,考之《书》及《论语》可见也。
《书》曰:「惟天生聪明时乂」。
又曰:「惟天聪明,惟圣时宪」。
又曰:「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又曰:「无作聪明乱旧章」。
夫人君居亿兆之上,岂可无人之聪明?
其曰「天生」,则言其自然之德也。
故所谓聪明,宪天而已。
宪天之聪明,则任理而不任情。
如任情以为聪明,则一人之耳目岂足以胜天下之众多乎?
何谓任理?
视远、听德是也。
视远而不任察,听德而不任事,则聪明无所作,而亦莫之能蔽矣,非聪明之至乎?
且如人之听讼,必欲揣知其情状是非以为聪,臆度亦或时中,要非任理。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人君如不听德无事,即揣知其情状是非,虽屡中亦小矣,非人君之道也。
《书》曰:「永底烝民之生」。
夫民固自有生养之道,惟上之人无乱政以扰之,使之各安其生,各遂其养,则所以底民之生至矣。
如帝者之民,耕田食,凿井饮,谓帝力何有于我,是也。
若重歛数役以困苦之,又为姑息之政以慰悦之,天下始不安其生矣。
齐桓公出见父老,赐之食,曰:「愿遗天下食」。
赐之衣,曰:「愿遗天下衣」。
公曰:「吾府库有限,焉得而给诸」?
父老曰:「不夺民耕则有食,不夺民蚕则有衣」。
唐太宗尝曰:「朕为兆民之主,皆欲使之富贵。
若教以礼义,使之少钦长,妇钦夫,则皆贵矣。
轻徭薄赋,使之各治生业,则皆富矣。
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太宗之言,庶几知君人之道矣。
为善之道,必以诚为主。
古人云「为善无近名」,恶其或不出于诚也。
昔尧土阶茅茨,大禹卑宫菲食,史以垂训万世。
元帝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可谓似矣,而世不以为然者,诚不素著故也。
故曰,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
夏后氏未施钦于民,而民钦之
商人作謺,而民始畔。
周人作会,而民始疑。
苟无礼义忠信诚懿之心以涖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故为善要足以动化天下,亦在乎诚而已矣。
《诗》言文王之圣,方施政焉,而在位者皆化,则亦非政之力,诚之至则然也。
若言政而不及于诚化,非圣人之所谓政也。
《书》曰:「惟汝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夫圣人以天下为度,务在与人为善,而未尝自有其善,是故谦冲退托以尽下之情,将以来天下之善而合并以为公者也。
后世不明此道,如唐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朕为人主,常兼将相之事」。
给事中张行成退而上书,以为:「陛下拨乱反正,群臣诚不足以望清光,然不必临朝言之。
以万乘之尊,而与群臣校功争能,窃为陛下不取」。
太宗初未之思大舜之取人以为大也。
大抵人主不当与臣下争善能
如晋宋间,人主不知务学,为人君之所为,至与臣下争作诗写字,故鲍照多累句,王僧虔用拙笔书以避祸。
悲夫!
一至于此。
汉文帝言:「文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乃不及」。
此非独无损于文帝,乃所以为之盛德也。
魏明乃不能堪,遂作《文贾生论》,此非独求胜其臣,乃与异代之臣争善,其无君人之度甚矣!
为人上之道,最在于所好尚。
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盖上之所好尚,初若甚微,而天下化之,其末流有至于不可禁遏者。
故古人尝谓:「失于此者毫釐,而加于彼者寻丈」。
言上下之势,其顺如此。
谚有之曰:「长安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长安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长安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此特好尚之末,犹不足道。
若清虚盛而晋乱,斋戒修而梁亡,可不戒哉,可不谨哉!
《记》曰:「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言事不素习则不可以径为。
工技且尚如此,而况君子之精于道乎!
道之所在,不思则不得,不行则不至。
故《记》曰:「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
然则如之何?
亦在精思之,力行之,若《书》所谓「允怀于兹」,则道积于厥躬矣。
终始典于学,则厥德修罔觉矣。
故《记》亦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昔者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
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夫一言之得失,或可以兴丧其邦,乃独在于知为君之难与夫乐于莫违。
是故古之人兢兢业业,上谨难谌之天命,下畏难保之小民,每舍己以从人,而不敢阻威以自肆,诚以言及于此,犹或可以兴丧其邦。
审遂行之,则足以兴丧其邦必矣。
唐太宗尝论为君之难也,以为:「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众,或以勇力,或以口辨,或以谄谀,或以奸诈,或以嗜欲,辐凑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宠禄。
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则危亡随之」。
唐太宗此言,贞观之治,岂无自然哉?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吏,无不曰吾圣者;
侍御数百,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此又莫之违则足以丧其邦之验也,可不戒哉!
古人有言,君子处其厚,不处其薄。
盖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事物之理,莫不贱薄而贵厚。
陶朱公之璧,色相如也,径相如也,而其一千金,其一五百金者,侧而视之,千金者其厚倍耳。
德之在人,独不以厚为贵乎?
是以君子之秉其德,临下则以简,御众则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是君子之用心已。
三月初五日具奏乞归田里开庆元年1259年3月5日 南宋 · 吴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二、《许国公奏议》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臣辄沥危衷,仰干圣听。
臣一介疏远,祗事圣明,三纪于兹,旁无蚍蚁之报,自顶至踵,悉由陛下拔擢,悉由陛下保持,以至今日。
伏念臣起自书生,叨尘宰辅,分量已极。
壬子去国,坐享禄秩,优逸山林,即是臣上戴陛下始末之恩,结裹此生,了无遗欠矣。
丙辰初夏,忽蒙陛下曲加纪录,起之鄞阃。
臣再三恳免,直涉季秋,叠奉宣谕,谓目今海道不异边险,且诏乡守谕旨准发。
臣上受主知,缅怀国事,感激流涕,遂不敢以衰病辞。
虽知勉竭疲驽,竟亦何补毫发!
去秋侥踰再考,复被因任之命。
时适东海告警,连准密院奉旨行下,调遣兵船,申严海备,日不暇给,臣不当于此时乞身,黾勉就职,又越半岁矣。
然未尝不力告宰臣,乞赐密启,蚤俾归休。
近又尝以残躯百疾,死期三證,祈吁宰臣,其衰实非旋为饰说。
今春令已深,风色向顺,洋海保无它虞。
如昨承朝命,团结三郡海艘,悉以办集,其数不下三数千只,见以籍册奏申。
其他兵政民务,无虑数十条,亦皆圆备。
且帑有馀赀,仓有馀,凡可以为此郡经久之计者,已无馀策,自此凋郡,恐成乐国,□臣复何贪恋,更不知止,矧重之以疾證死期乎!
《易》之《谦》卦曰:「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鬼神祸盈而福谦」。
盖天地人特具其理,而鬼神则直著其事,甚可畏也。
是用殚沥悃忱,归命君父。
欲望圣慈恢天地好生之仁,广日月无私之照,念臣久侍帷幄,曾获备心膂股肱之寄,在内在外,不敢少负国家;
怜臣年事浸迫,血气已衰,譬之闲厩老马,惟有悲鸣,难任鞭策;
察臣粗知消息进退之义,即非诡激以欺陛下,特出圣断,许臣挂神武之冠,或俾奉祠,退伏田里,获遂首丘之愿。
又臣窃伏惟念先帝在御三十年,凡十放进士之榜,其被亲擢膺首选者俱已殂谢,惟独臣仅存。
陛下上轸丰芑之遗,次轸帷盖之旧,必赐兴恻,俯垂圣允。
臣干犯宸严,无任瞻天望圣、真切恳祈之至。
蔡觉轩哀辞 宋 · 熊庆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四、《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戊集卷五、《蔡氏九儒书》卷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七
西山之阳有名儒,曰觉轩先生姓蔡氏西山隐君子之子也。
西山是为庆元之党人,紫阳朱子题其墓,尊之曰先生
乃今有孙,是似其祖,人复以先生尊之。
先生行甚高,度甚夷,所学盖自孔氏,将进而未止,隤然处顺,渊乎似道,是可谓能世其家矣。
人士敬之,府公聘之,诸公贵人又荐之。
自山中特起为命士,将典教于州郡,以觉后学。
先生辞焉,有避莫得,使者书币在门,先生惊焉。
已而得微疾,钩深探微,涵茹古今,穷昼夜益不懈,心怦怦以悸。
越数日,竟正襟危坐而逝。
呜呼!
先生者,可谓顺理安常者矣,顺受其正者矣。
山中之君子野人,皆惊呼失声甚哀。
豫章熊某,其同门婿也,是有世旧,哀有甚焉。
思昔求道未获,盖将以紫阳之敬程子者请事于左右。
先生曰:「子知言也,益友也,奚师之足云」?
顾念斯言,辅仁服义,庸非得易道之益谦也欤!
斯文日衰,吾道如线,良可哀已。
于是修其辞曰:道之大原兮在天,待夫人兮弘焉。
维圣贤之述作,斯有觉于民先
慨先觉之寥寥,传后觉兮于一编。
凛正性而不踰,妙探赜而无前。
蹇濩落而不偶,将白首于山泉。
方抱道之将进,忽随化而溘然。
岂斯世之纷庞,不可得而参肩。
抑闻道而既早,不复畀其耆年。
将定命之有终,斡旦昼而推迁。
仰高天而难问,慨神理之幽玄。
繄修名之有立,尚磅礴于八埏。
与秋山李教授(一)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六、《无文印》卷一八
春初舟泊庐山下,满眼皆故人,不敢独纳谒。
过宋而不见元城,可笑。
然文气烂然,光燄万丈,与山争长,则未尝不见也。
谢君泽、闵益谦自山中回,出唱和诗,极言从游周旋之乐,甚恨不着蹒跚𨁝之人于其间耳。
蜀客来,出秋帖,喜甚忘寐。
今之言时文者口不挂理学,谈理学者不屑意时文,殊非絜矩之道。
府教二学并行而不悖,可以为训矣。
某顷游白鹿,同舍可爱敬者惟陈长卿、傅震可二人焉。
震可已收笔砚之效,长卿老矣,尚衷甲场屋间。
长卿,筱坞先生孙,筱坞尝与晦翁讲席,而受文法于厚斋,官清行古,以贫遣子孙。
长卿受之,而老益固,其文行则几于祖矣。
石田荒凉,不足以饭,嗣岁得馆于坡李氏,竭其入,饭几不足也。
郡庠廪给有馀地府教能授之以宾职,推升斗以足之乎?
长卿守义甚笃,不求多于造物也。
某与长卿别三十年矣,摩捋白髭须,相视而笑。
伊川谓才言乞字,便自可羞,某守此戒甚严,今不得已,遂以累长卿矣。
府教念之。
《醉傲石说》佳甚,益谦所作固顿挫,然傲非难能事,未敢以为然。
某病且眩,无意绮语,时有不得已而鸣者,谨录一二求印可。
不得面请所以教,欠事欠事。
有中峰为地主,有秋山为郡博士,而不能往从之游,欠事又孰有大于此者!
一笑。
宋朝散大夫字溪先生阳公行状(下) 南宋 · 阳少箕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一、全宋文卷八一五五、《字溪集》卷一二
初为科举文,一本理学,不为时尚。
丙子乡举,有司拟置首选,而复下之。
冯太夫人殁,公益无仕进意。
端平甲午,公年垂五十矣,曰:「进取非吾愿也」。
女兄引龙潭居士责望意勉之,强而后可,遂冠乡选。
庚子,类省奏名,公泣曰:「禄不及亲,乌足为荣。
姑罗青衫,以酬先志足矣」。
怀敕五年,退居不调。
樵隐余公玠闻其学其德,檄分教广安,而以昌州酒正寄绩,然非公志也。
故谒谢有诗曰:「一名绊脚真成笑,五载弹冠尚觉忙」。
时郡境旱,公条弭灾事,以十自悔为劝,时守赵君汝廪倾心焉。
境内啸聚相扇,众不下千,首恶谋掠府,公劝以计执之。
有欲营救者,公曰:「除恶务本,若渠魁罔治,患其已乎」?
乃置之法。
贼之系狱也,告匿赃家白金者累千计,公白府曰:「贼未刑有證对,犹惧蔓延,况已刑乎。
若穷诘,必殃无辜。
纵得赃,阃台将以郡利其财而入之罪也」。
守悟,举牍焚于庭,人情乃安。
公又请榜谕乡邑,凡能捕寇,以赃代赏。
胁从之人能斩贼首以告者,除罪行赏。
由是佩犊之风稍息。
公尝鞠囚,有杀妻自诬者曰:「盗杀吾妻若子。
里正惮追捕,冤久不获伸」。
公察其文辞,视其衷,服犹有血污,公白府审鞠,遂伏辜。
是岁歉,而阃籴不免焉。
公曰:「当于不得已之事,求得已之策。
请先量户产高下,均敷籴数,然后分委仁廉之官体访旱荒。
如一分旱,则十分免其一,馀视旱之轻为差役」。
籴办而民无怨矣。
郡庠规矩,一本白鹿,先德行,后文章,尚理致,黜浮薄。
时学廪久乏,核积弊,乃沛然令官俸给悉举以俾掌计
比还故里,朋旧候诸途,睹敝箧中,尚不满千钱。
大阃继檄大宁秋官,公不得已承命。
瞿唐,赋曰:「可奈红尘飞白羽,不容黄叟卧青山」。
暨至官,有丽于狱者,公于其始至之初,引问矜恻,以诚信开谕之,人无不感悟,以实情自达,故未尝施一刑而狱具。
由是案无淹滞,千里不冤。
赵侯汝廪寘公郡幕,遇数十年盘错之讼,公一再翻阅,不一二日之间,明辨剖决,迅雷不及掩耳,而予夺无不得情。
吏无所容其奸,民不可施其嚚险,健讼之徒皆相告曰:「阳公廉明,事一经其手,则他日无复措翻腾之辞者。
吾曹谨毋以讼至公府也」。
时掌纳,公辟其场,广数十步,令纳者聚米其中,植旗以识而退,毋喧嚣纷争。
然后探筹呼名,纳者始得入,令自概量,自入仓,胥吏但于场外唱筹书数而已。
从前转移输纳之苦,填拥抄撮之患顿息。
公职教黔中,其教以讲学为本,课试为末。
择乡老之有望者,悉加尊礼以仪,后进由是逐末知本,尚吻者革心。
黔之文物,至今彬彬然也。
黔民火种刀耕,禾仅充腹。
阃例行籴饷,公请蠲之,以少苏民力。
岁霖潦,公以书诣府曰:「千里之地,无土稔金穰之證,有木饥水毁之灾。
虽天心未必非仁,然人事尤当加勉。
窃谓赋敛致沴之本,除常赋外,悉宜蠲免;
讼狱致沴之由,除重辟外,悉宜疏放;
力役致沴之端,除城缮外,悉宜停罢。
灾伤之处,悉宜加体量;
艰厄之家,悉宜加优恤。
古者水旱皆祷于社,非但索之绀宇琳宫而已」。
太守王公谨礼纳其言,嗣岁书有年,来牟生于芹宫,三歧一,两歧二,守归美于善教所召,诗载郡谱中。
公在端平初,万里寻师入京。
时端人正士布满朝廷,皆天下人望,而未有建明。
乃以书谒平斋洪公咨夔,略曰:「朝廷有正心诚意之君臣,则天下有正心诚意之善治。
厥今在廷之臣,正心有言,诚意有言,《中庸》、《大学》之外,洗心以《易》,又有言。
君臣讲磨不为不至,然求之治道,则吏不免于贪鄙,士不免于浮薄。
民力困匮,军实隳废,循至楮币日轻,货泉日竭,中外岌岌,末如之何。
推原其故,则制度纲纪不立之故也。
夫乱生乎小人,治生乎君子,是理也,三尺童子皆知之。
曩者大往小来,天下之不治,无足怪者。
今也端人正士云合辐辏,相与聚精会神,兴利除害,既逾年矣。
天下举手加额,引领东望,计太平之在旦夕也。
而害日以生,弊日以甚,天下善类皆窃叹而疑之。
其间不肖者,往往指以为经生学士无益于人国,而小人遂得以幸君子之罔效,而肆其诋议之口,其机甚可畏也」。
平斋称叹,问以当世之务,公对曰:「今朝廷虽有用君子之名,而无用君子之实。
所谓用,只在用得着用不着尔。
晦翁云:『汉武若用董仲舒为相,汲黯御史大夫,是甚次第』?
今时那有此差遣耶」?
尝上鹤山魏公了翁书曰:「今日大开斯道兴起之一大幸会,而亦伏斯道消靡之一大危机。
圣天子躬亲万几,愤积年憸壬之蠹国,一切扫去,尽收召名德宿望,儒术老成之士,布列朝宁,侧席倾心,希冀太平,此斯道兴起之一大幸会也。
然一二年间,弊日益甚,治日益远,上之心苟厌且疑,则小人乘间群起而投之,岂非斯道消靡薄蚀之一大危机哉?
尝思今日之事,不患天下之积弊靡而深,惟患士大夫之积习专而忌。
专则任己意而常失于私,忌则忽人言而易违乎理。
所以君臣上下,竭思尽谋,而弊终如故。
此无他,未能公天下之心也。
今日之事,岂一智一能,一手一足所可为乎?
高宗中兴,虽得一傅说,而旁求俊乂,必合天下材能,此所以为傅说
成王守成,虽得一周公,而常任常人,必合天下之智力,此所以为周公
圣人之心,何一毫专与忌之有哉」?
淮东信庵赵公葵书曰:「窃闻胜不可有矜心,负不可有沮心。
胜者负之所倚,负者胜之所伏。
一胜一负,皆有机焉,惟善于用势者能识之耳」。
淮东西岩杨公恢书曰:「知一心与天同其大,而天下之事不足为矣。
夫万事根于一理,万理根于一心。
是人之一心,统万理而应万事,其大与天地等。
世之人不知大其心,徒汩汩于事,事日以众,心日以小,屈于嗜欲,屈于富贵,屈于贫贱,屈于患难生死,纷纶杂揉,莫知纪极,盍亦以天地之大立其心哉」?
时洛帅既还,公是以切切言之也。
楼山李公鸣复中执法,倒屣延公,问以时务之要,公对曰:「窃闻庙堂在恢疆,愚以为所急者在厚根本。
士大夫积习私欲,渐染成风。
朝廷戢贪训廉之诏虽屡下,奈何此弊疣痼三十年矣。
夫在位者,刚恶与柔恶均为害民,如欲天下平治,在乎守令得人。
而择守令,又在乎监司得人。
盖守令者养民之本,致治之基,监司则又守令之表也」。
楼山极叹服。
淳祐丙午,上克斋游相国书,略曰:「扶立世道,开物成务,在乎士大夫之心。
今日士大夫之心何如哉?
物欲疣痼,而正谊明道之心隳;
声色薄蚀,而好德乐善之心隳;
己私蔽塞,而由行天理之心隳。
前日之心皋、夔,今颠沛而共、驩矣;
前日之心夷、齐,今好乐而桑、孔矣。
滂、纲不廉察,龚、黄不抚字,颇、牧不战斗,下僚委吏莫肯官官,抱关击柝莫肯事事,上下小大暧昧掩覆,苟且朝夕。
间有以效官振职称者,不过总于货宝,为身之防,岂真立其心以为天下国家哉!
廉顽立懦,暴者畏而戢,贪者耻而革,一赏百劝,一威百惩,在相公一心主乎至公至正,终始惟一,以要事功之必成而已矣」。
内翰沧洲程公许书,略曰:「吾夫子道可兴周,其答仲弓之问政,以举贤才为要;
于子游之为宰,必以汝得人为急;
至于臧文仲展禽之贤而不与立,则以不仁斥之。
使夫子一日而得邦家,其为治不过如此。
孟子生于战国尧舜亲贤之,任贤使能之,贤者在位之,反覆不厌。
功利横流之冲,盖知为天下立道,为万世开太平,实在乎此」。
渎山谢公方枚书曰:「太子天下本,所以系属人心而负荷大器者也。
君子小人之进退,即阴阳消长之大机。
阳过而亢,则阴之生也必壮;
暑炽而炎,则寒之始也必烈。
《大壮》四阳浸盛,圣人乃以壮于前趾为忧;
《夬》以五阳决一阴,《大易》深以壮于頄为戒也」。
艮斋左史刘公应起书曰:「天子以史为友,虽万乘之尊,未有不须友以成者。
而必以史氏为之,岂非资其直谅多闻,忠告善道,辅吾仁而成圣德也欤」?
公寓夔门时,旱暵为灾,谓夔守曰:「淳祐丁未钱塘旱,朝廷遣官诣天竺灵隐请祷。
愚尝曰:『每思今时水旱凶荒,率诣琳宫梵宇。
世俗习,自东汉佛老之教兴,方有此事。
但因仍既久,人皆以为当然。
夫释老之奉,间亦偶与雨旸之机相值,岂真可倚恃者哉』?
时读《云汉》之诗,反复宣王救旱弭灾之道,尝为书曰:『君者天地之子也,民者天地之心也。
世未有为子而不知父母之心者。
今湖港枯涸,此君德之未洽,而民不被其泽也。
井泉枯竭,此国脉之不纡,而民不遂其生也。
草木枯槁,此邦本之不繁,而民不被其养也。
旱既太甚,乃不咏《云汉》之什,以侧身修行,爱民畏天,骏奔走者不适方社群望,而适天竺灵隐
披缁衣黄者流,群行通衢,顷而片云忽兴,则曰此和尚雨也,甘泽霏溦,则曰观音雨也。
抑不思桑林祷旱,云汉遇灾,果如是乎』?
大率《云汉》之诗,以侧身修行为本。
至于祷祈,则曰:『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圭璧既卒,宁莫我听』。
又曰:『不殄禋祀,自郊徂宫。
上下奠瘗,靡神不宗』。
则惟以祭为重,而不靳于圭璧牲牷之用。
事天以不以文之大训。
《周官》荒政十二,无非便民之事。
至于索鬼神,则以祭而享之。
盖鬼神者造化之功用,雨旸其所司,于佛老乎何与?
今既已请祷在寺观,不可改也已。
宜恪恭祀事于社庙灵享,庶几反本合礼,可召至和。
若责己省咎,举行荒政,则公必能讲求之矣」。
又与当途书曰:「窃思居今之事,在上者以知言为难,在下者以进言为难。
人藏其心,不可测度,言固难知也。
然贵贱分而意向异,进言亦未易也。
士方未达时,碌碌亡奇,与稠人为伍,往来郡邑,出入乡井,人莫畏惮而肆其所欲言。
闾里之诵说,四方之传道,交游识知,相与把臂促膝,共谈当世,凡民情休戚,吏治善否,讼狱争斗,是非曲直,与夫府史胥徒邪正善恶,咸得其实,胸次豁如也。
一行作吏,事大不然矣。
前日之与我伍而无畏惮者,疑忌矣。
前日之忠告相与谈议论辨者,缄默矣。
闾里之诵说,四方之传道,不接于耳矣。
昼坐厅事,夜居邃室,郡邑乡村,不可得而出入往来。
凡民情政治争斗讼狱,府史胥徒,其休戚利病,是非曲直,善恶能否,皆无自以得其实。
虽孜孜求言,汲汲访问,百虚而一真。
至于闺门之内,堂陛之间,亦将伺候颜色,嗫嚅委曲,而不以告。
其故何也?
一者分位有间,恐致撄拂,招愆咎,而不敢言也;
一者利害所关,恐生是非,召仇怨,而不肯言也;
一者务为掩蔽,欲倚权势,窃威福,而不复言也。
三者,今世之患,疣痼坚积,牢不可破。
欲以言取人,以言决事,以言立政责效,岂不难哉!
然尝求其而得之,大抵君子之言主于义,小人之言主于利。
君子之言公正明白,诚实洞达,言为善,言积德,言循理守法,言长虑远计。
其偏为鲠直激烈,古方执一,要皆归于义而已。
小人之言,私曲将顺,柔佞机巧,欺诳覆护,言击搏,言掊克,言违理越法,言一切计较。
其甚则为侮玩凌僭,暴横把握,要皆趋于利而已。
哲人洞察,如见肺肝。
间有效力忠,输款信,随意顺,承风旨勤敏,任仇怨了辨,伺意旨机警,应烦缛忍耐,不过伪为足恭,可暂而不可久。
上之人少有惑焉,根脚轻挂,则圆机便捷,随吾之忿懥好乐而肆其欲者,无所不至矣。
伊尹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
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辨君子小人之大法也。
孔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乎?
绎之为贵』。
察君子小人之要机也。
孟子曰:『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去之』。
莫非精思极虑,熟究详观,求以得夫君子小人之真,而为去取之决。
果能此道,天下事何往而不理哉!
窃思方今一路一州一县,治少乱多,日龌龊而日彫敝,皆根原于上之人不能尽知人而官之,官不能尽知吏而任之。
能知监司,则一路清。
能知牧守,则一州治。
能知县宰,则一县理。
监司、守、令又以知吏为难。
官无吏固无与任事,而不知吏亦所以败事。
吏无廪禄可资,无庆赏可慕,其日夕给口腹,肥妻孥者,率皆取之于民。
而其所以得行其所愿欲者,莫非蒙蔽聋瞽,欺诳媚惑致之。
士大夫以藐然一心,当众枉纷遝之时,纵有十分聪哲,未能尽烛。
况骄惰懈弛,人欲胜而天理微者乎。
当今大务,只以贤材类进为急,须是在王所者无非薛居州,而布列有位,散之郡国,棫朴薪槱举皆吉士,然后可以美新善治也已」。
淳祐三年二月,天子命余公谕蜀,公条十二事上之。
一曰控扼形势,二曰防遏间道,三曰信赏必罚,四曰吊死恤孤,五曰训练士卒,六曰聚小屯,七曰精明间牒,八曰行反间,九曰革籴弊,十曰清浊流,十一曰招贤士,十二曰读书治心。
季年,边将有不能运掉者,公以书遗之曰:「今日之用蜀,不难于靖乎外,而难于靖乎内;
不难于一乎人,而难于一乎天。
天者非高高在上之谓,乃事务当然之理也。
为大公,为至仁,根诸心,见诸事,措则正,施则行,惟在乎识见之明。
持守之固,动静作息,举无非天,何人之不信而从,何患之不弭而息哉」!
「至不一者人,所至一者天,则日用常行,尤不可不于公与仁而加之意也。
公者存此心之理于事物未应之前,而使无一毫之或私。
仁者推此心之德于事物当应之日,而使无一物之不爱。
好恶喜怒得其中,仁也,亦公之布也。
赏罚予夺当其节,仁也,亦公之发也。
用舍建置其宜,仁也,亦公之推也。
故以是而抚军颁廪,轻重视功,必无赏轻之忧;
以是而诛暴禁乱,小大当罪,必无罚偏之怨。
训练精,号令明,威信立,而仁达乎军旅矣。
以是而恤民,赋敛徭役,得时之宜,劳来还定,惟日不足。
壮者安其业,老者得其养,鳏寡孤独废疾举得其所,而仁达乎田里矣。
尊爵厚禄,言听计行,以尽用贤之仁;
饩廪称事,旌淑别慝,以尽使能之仁;
搜举遗逸,招徕俊杰,以尽举材之仁;
穷理尽性,以达仁之奥;
清心寡欲,以端仁之本。
念念公则事事仁,纯而体之,天而不人,一而不二,则可以位天地,可以赞化育。
彼异己者,盖将冥然天运而窅尔神化矣,顾何为而不诚哉」!
时岁丁巳,金人谋大举入寇,公遗蜀幕书曰:「边患日起,当勉劳将士,厚加赏赐,使之同心戮力,以逸待劳。
商周弗敌,一和而已。
彼张皇声势,千撼百摇,知不可动,师老欲还。
因其困沮,我整锐而蹙之,则事功可立。
切不可以小队遏截,彼已尝试,必有深备。
今之所以活蜀上策,全在士大夫悔吝自新,同心戮力,而熟玩非常之变。
巧愈甚,贪愈深,可胜慨怅。
孟子有言:『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风俗枢纽,关系局势,更新之初,诚能革伪刬雕,戢贪砺玩,以慰军民之望。
其间钱神铜臭,梱载丰橐,不恤国事者汰之,庶遗黎膏血,不致百漏千渗,则蜀事犹可为也。
今既数月,而寥寥无闻焉。
差强人意,惟戊、己建置数事而已。
若只包裹牢笼,务息怨谤,则栖苴枯稊,日益暵修,不待回风震薄,而先自颠拔矣。
今之制阃,托虽重之重,而有可以反重为轻之理;
事虽难之难,而有可以转难为易之机;
势虽危之危,而有可以易危为安之道。
今之所急,在洗濯士大夫之心。
将军建置矣,粮饷措画矣,独士大夫无所激劝,泄泄沓沓,糜烂如故,深可叹也夫」。
约正黄君应凤持节东宪,公贻书曰:「喜知天之衢,方将坦夷四达。
惟至理融明,定方凝固,超然大观,一毫无以动其心。
爵禄可尚也,而不可贪也。
富贵可有也,而不可怀也。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不可忘情也,而不可得我而为之也。
称夫人之善,誉德之辞,可闻也,而不可好也。
异我而是,舍己从之可也;
同我而非,反己违之可也。
可行则行,可止则止,无必行必止可也;
可进则进,可退则退,无必进必退可也。
万事纷纠,而一念真正之不移;
万虑交集,而一心贞固之不易。
人欲至此消矣,天理至此安矣,学力至此定矣。
君子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所以处大过者也」。
景定甲子节使夏公主西事,两镇节相吕公俾炎卯与幕议,公酌而诏之曰:「今蜀人心怒敌思奋,敌运将衰,天道好还之时也。
在上者明赏罚,公意见,则闻风兴起,在在皆兵。
昔之反戈者,必倒戈而从我矣。
但当拯弊大坏之馀,葺理耕屯,难计近效。
宜急遣锐卒抄敌粮,分番迭出,使野不能耕,足不得逞,然后以重赏致其渠,以间谍携其心腹,伺衅而动,我得以制其命矣」。
公心乎忧国,论事切中时弊,而志恬退,不以利达为心。
擢第三十年,诺仕职教才四考。
年踰六十,即退休自适,隐居求志
蜀阃建学,宸奎赐「明心」二字以淑人心。
活安文公复之实长堂事,邀公振铎,因谢曰:「曩闻度㬊二公教以天理人欲界限,十年服膺,斯之未信,何足为人师耶」?
一时当途嘉公廉退,樵隐余公玠则以学博修行、恬于进取荐,学斋史公绳祖则以蕴于学识、无所竞絿荐,梓部使杨公令式以学问渊源、允为师表荐。
公视之澹如也,因致书活庵曰:「此事恐一溺官海,把握不牢,不无俯仰驰逐之迁,需首观颐,失良贵,秖深战惧而已」。
先是,公虽奉辛丑进士敕,而告身印纸,略不复问。
岁丙午子炎卯入对,访得之以呈。
公欲挂神武冠,适大参橘洲姚公希得为郎,阅考第仅四书,曰:「是未可及泉」。
在调。
绍庆学官以归。
己酉,较试忠南,衡文别省。
阃帅畀举改官,以侈得人。
公辞曰:「岁迫崦嵫,冒颜职教,第以为纳禄之阶,冀得赠典,光九原而已。
安敢更希异数,以速官谤。
明公风舟共济,才俊满前,效智效力者不少。
今公车之荐,首及陈人,非吾愿也。
乞收回荐牍,改俾时髦,俾衰朽得与鸢鱼共化机鼓舞中,如受赐也」。
樵隐曰:「世道奔趋,而廉退如此,可无崇奖以砺浮俗」?
议闻之朝,且致养老尊贤之礼,公固辞。
有劝以荐牍授者,公曰:「不用则已,又安敢龙断耶」?
黔教及瓜,守固以京秩荐,且以任赏增秩保申。
公辞之不就。
会郡贰阙人,守以阃命俾公摄事,公曰:「年老漫仕,大失本心,觊读遗书。
荐剡不受,次任不图,非伪也。
明公以愚不为庸谬人者,谓其恬退也,谓其廉也。
今举不就,任不图,而恋恋摄官,可谓恬退乎?
所当有之爵禄,不贪不嗜,乃营营于垂满之日,可谓廉乎?
心口日日林泉,而手足身体尚徬徨庖俎间,其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守不能夺。
吏部左曹刘公叔子守涪,会职教有阙,书曰:「昔伊川代大中贻书宇文中允典汉州学,有云:『贤者以类至,惟贤能致贤』。
某学伊川之学,守伊川传《易》之地。
执事高迈宇文。
今学掾虚席,多士愿执经焉」。
公辞曰:「尝读《易》至『亢龙有悔』,夫子系之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是以动而有悔』。
夫亢龙本无悔,只因动便有悔。
则当亢者,宜静不宜动也。
《离》之九三曰:『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是耋耄之年,只当投閒自乐,不可复有希望也。
《豫》之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夫子象之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是乐不可极,人贵知变,不可冥然蒙蔽而漫不知止也。
《蛊》之『上九』以不事王侯,不累爵位之为高。
《易》之『上九』以肥遁超然,心无疑顾之为得。
《否》则迷复之凶,过涉之凶,《震》索索之凶,有不可胜言之悔矣。
某视形桑榆,佩诵圣训,率履不越,投閒置散,不求仕进,炳炳此心。
若已致仕而复求仕,已挂冠而复弹冠,立心勿常,莫大于此,不敢闻命也」。
古愚公晦帅蜀,致礼来聘,公曰:「明公于艰危澒洞之中,不惟军旅之尚,而弓旌四出,不遗衰朽,高谊薄日月而齐盖壤矣。
向蒙度、㬊二老教以明理欲界限,服膺久矣,斯之未信。
只宜安分自适,委顺俟命,非隘轩冕,轻后学以为高也」。
黔南去官,居休之五年,二子请曰:「既巳投閒遗世,盍以请老闻,庶可荣祖祢」。
公曰:「以退休求进秩,是利而为之也」。
部使者黄公应凤以闻于朝,加升朝官,赐六品服。
公不以为喜,因答湖北漕使袁公鼎东书曰:「投簪之请,非愚夙心。
顽辈徒知光泉壤,而不思挂官得迁,大是贪名。
来教乃谓某有馀不尽,留馀地以遗后人,论未安。
夫积善之家,必有馀庆,道理自然如此。
而积善者,初不觊其有馀庆而为之也」。
答侄昂书曰:「乾健之学,安敢如此。
但拳拳自勉,希见气象而已。
所谓肥遁,岂易言哉。
吾实志嘉遁而未能者也。
夫肥遁是合下超出利名,不与世相接。
我则身场屋,取科第,但见世衰道微,慨然投簪。
嘉且未能,岂肥也哉」!
大监奉使程公逢辰以礼币寓招隐意,公曰:「某闻虽晚所学,粗知体用。
窃尝谓文公作《小山操》,正为素隐者设。
某又安敢膏肓泉石耶?
第违师三十年,乌头力尽,病痛百出。
加以衰朽侵凌,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
分当置散,于表仪乎何有?
请辞」。
有劝公俯为当途一出者,答曰:「吾非沽名以为恬退也。
惟日汲汲于此道,恐岁月之不我假,决不为枕石漱流素隐之事尔」。
大使常斋蒲公泽之继廪致饩,尊养有德,辞曰:「方庚癸急呼,焚竭已尽,捐不急之费赏功,犹惧不既。
散官长费,不知几披坚执锐者之禄?
顾愚何人,敢蝗太仓乎」!
景定庚申,以建青宫增秩朝奉郎,训辞曰:「一有元良,万邦惟庆。
赐为父后者爵一级,汉制可考也。
日者青宫肇建,缛礼崇成,馀庆溥将,燕及人老。
以尔有子列于朝籍,式敷殊渥,以劝天下之孝。
《诗》所谓『永锡祚胤』者,朕庶几焉。
往服宠光,益绥寿嘏」。
公谓炎卯曰:「我久避荣名,而异数迭至,非予本心。
然君恩也,其敢辞尔!
尚勉之,期无负国」。
甲子,理皇升遐,公号恸曰:「吾家蒙国恩深厚,第衰耋不能致毁,莫尽臣子之孝」。
乃辍食啜粥累月,书谕子侄之仕者取则焉。
公尝曰:「义利之间,即君子小人界限。
只争毫发,便判天渊。
切须辨别得精,判断得力」。
亲党邓清溪选之宰江津日,邀公与偕。
暮夜有袖赂求转语于邓者,公拒甚坚。
乡人自壁间窥见之,出抚公背曰:「今而后信君之节」。
丙申敌难,邓寓镒金于公。
敌退,归璧焉,邓就以馈。
公辞曰:「始寓以义,终馈以利,可乎」?
官于广安府,有吏当罪,以白金十五斤祈哀。
公坚却之,且以语同列,或曰:「盍举以闻」?
公曰:「吏犯法,以贿求救,吾固不可受。
若举金以多其罪,吾不忍也」。
守闻而贤之。
丁酉敌难,豪右率寓物郊舍,有散失者,责偿甚横。
公所丧多,寓人惶惧请偿,公艴然曰:「敌至之初,性命且不保,赀财岂暇顾耶?
今敌退而命茍存矣,又欲徵赀财,吾不忍为」。
一乡咸称长者。
公处己一以俭为德,官黔中,衣一褐以禦三冬。
有以皋比献者,辞曰:「吾夜卧一破帐,昼坐一胡床,尚觉不安,焉用是」。
生平所储,惟书数卷,琴一张,箱囊不贮资。
门人束脩,悉以赒困乏。
友人王济之赠以诗曰:「阳子穷居在颜巷,有田一廛宅一区。
师门立雪得心传,归来兀兀哦古书」。
子妇时以鲜丽甘旨为奉,公辄涕零曰:「先世艰难积累,以到于今。
我事亲时,居贫养薄,丧葬之礼,悉从俭约。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终身大痛也。
今吾父子一家,诞受好爵,天又使我享兹永年,长稚团栾,蔬食菜羹,已为至足,何敢自吾以奢启后人乎」!
子妇举贰膳常珍之礼以告,竟却不御,因手书训俭数条以示戒云。
公因游荆楚间,僦居白水,掩关玩《易》,训二子曰:「蜀祸如此,吾三世全活,岂非天耶?
宜谨操修,使对越无愧可也」。
公尝谓事亲者不可不知医,良医济人,功与宰相等。
壮岁即博极其书,凡亲识有疾者,躬治汤剂,虽小夫猥居,皆亲往诊视毋倦。
好倾囊以笼药,以疾告者辄予。
有疲软患,当用参附丹砂,公为之分剂必诚。
或曰:「彼贱尔,公待之如此,祇损之福而益其疾」。
公曰:「不然。
残疾颠连,民吾同胞,药可活人,何分贵贱」。
尝编类《本草集方》,积岁而后成。
晚年取《活人》、钱氏等书,精加较定而为之證辨曰:「吾不能以道济斯人,且愿以此少施活人之功尔」。
公文章皆胸中道义一派流出,故平易而造理,不尚奇怪,雅好谪仙诗体。
读《击壤集》,曰:「诚是洒然快活。
然有康节之心,则方会如此。
不然,有弊。
终不若学孔、颜、曾、孟大中至正快活无弊也」。
公幼时习书,作山谷帖,中岁善晋体,遂臻其趣,自成一家。
垂老,细字楷书,无一行草。
公至诚尽性之学,表里无间,险夷一节,终始惟一。
其动容也,色庄而辞温,坐端而行舒,喜不动心,怒不形色,粹和之气,盎于面背,皆诚之形著也。
望其仪,听其言,虽有鄙吝之心,不复萌矣。
乙未,舟过小孤山,风怒浪骇,舟中失色,有哭失声者,公神气自如。
存庵同舟,问其故,公曰:「患难起于瞬息之间,惟存诚俟命而已。
妄生恐怖,何为也耶」?
丙午,过瞿唐,舟几覆,公安然巍坐。
抵岸,炎卯问:「伊川存诚敬,与释老不若无心之言何如」?
公曰:「心岂可无,必有事焉是也。
事者,程子诚敬是也」。
尝苦疮,与侄子讲论不怠。
二子请少休,公曰:「痛自是疮痛,于吾义理之心何与耶」?
公教二子,先自洒扫应对,慈爱恭敬,迨有馀力,然后学为书数文章。
每以服劳之事加之,仆隶代焉,弗许也。
门人以问于公,对曰:「古之教者,歌九德以和其声音,诵六诗以和其性情,习六舞以和其气脉。
后人仅惟诵诗读书,虽咏歌之遗意,而所以教者,不过以为絺章绘句之具,大失古人歌诵之本心。
至于乐舞之教,则千载寥寥,不可复闻,人才之所以不如古也。
夫幼小之时,茍不服劳执事,周旋曲折于恭敬揖逊之间,则其心中既视小学以为浼己,敖惰之所养成,气质之所凝定。
比其既长,其不动肆于礼者几希。
而乃欲使之收敛其身心,以造入乎致知格物之学,明德止善之归,不亦躐等而捍格哉」!
暨冠,举龙潭居士所定《冠礼》,参之文公《家礼》而醮之曰:「循天理,法祖先,读书探道,吾之所望,而为人子者之所当勉。
吾不过择贤师,求益友,以尽吾为父之道而已。
而汝之贤不肖则天也。
魏徵有言:『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
吾于汝兄弟,则愿为慈父,不愿为严父」。
避地累年,箪瓢屡空,戒二子曰:「夫子言:『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
孟子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正要在用力,慎毋以患难厄穷丧良心」。
又曰:「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当思所以穷而不失,达而不离处,而深体认之」。
有劝公俾二子为养生计者,曰:「然。
但看孔门师干禄,须学稼,赐货殖,宪贫颜空,圣人当时之所与者谁欤?
后世之所称者谁欤?
且圣人岂不为养生计哉?
耕也,馁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
则其所计者,盖在而不在彼也。
向闻紫阳门人徐毅斋云:『学者须要咬得淡菜根,此中是一等真药』。
㬊莲荡云:『疏食菜羹,吾人之常』。
至哉论也」!
尝曰:「先世积善百有馀年,宗族后人多有贤哲。
只要勉学力行,诣彼道真,入见圣贤,了当己身。
复以传子孙而及他人。
仲尼、颜子乐处一件事」。
又曰:「后人之贫富贵贱穷达,吾皆不以为意。
惟立身行己于两间,能为天地干事,有益斯世,进学乐善,与前贤为徒,则所望也」。
又曰:「士当顾諟天之明命,贫贱富贵,得丧存亡,皆天所以命于我者也。
知天之所以命之,则当知所以安之」。
又曰:「遇顺境不必喜,令人志满而骄;
遇拂逆不必愠,令人慊而怠。
明道不计功,正谊不谋利,诚为可法」。
长子少箕、从子昆醴、族孙恪、义方,后先类省奏名。
壬戌入对,同时唱第。
公曰:「今方见祖先积累深远之验,而后人继踵为善之
然不可以而自满假,要当愈勉愈励,付成败利钝于自然,方是圣贤用心,庶几天道之福善者可保其有衍未艾也」。
台阃为炎卯发举,以旌平反,公戒之曰:「举之有无,当听之自然。
人生天地间,能与三才办得事,便是不负盖载生成之恩,如何去向上徼觊酬赏。
但亦有报应道理,然决不可存在心中,便有私意少间,便有得则喜,失则愠的血气生出来矣」。
炎卯滥恩叨五品,列男封,公戒之曰:「爵秩日穹,益务卑牧。
在上不骄,以长守贵。
制节谨度,以长守富。
官弥高而身弥损,爵益进而行益谦
圣人格言,汝则行之。
更当念天地祖先扶相我家,以至于,何以报之?
祭祀烝尝,只外心。
要只大著胸襟,尽循天理。
不可容者容之,不可忍者忍之,不可能者能之。
以忠君为心,以子民为念,饬己爱躬。
使俯仰隐显,毫无愧恨,则穹爵厚禄,又不足进,而日积月累,自然与天地相似。
功名富贵,可有可无。
毋徒以禄养,当求以养,此父之所责望也」。
凡诲子弟宗族,皆随其才器而语之。
今各集训辞成编,以传后人。
公寿而康,终身不曾扶杖。
年七十四,卧病累月。
《病间》诗曰:「识个凝阴消又长,喜些真火熄还生」。
至是发童者茁,齿脱者儿。
岁甲子,少箕调官归,筑室于黄溪,公就养焉。
每良天佳月,亲朋往来,迎候引觞,赋诗讲学无倦色。
鹤氅角巾,编《易》张琴,水边林下,行吟坐啸,其自乐。
守岁》诗有云:「从儿豹变当斯世,喜我鸥閒著此身。
学《易》假年天若许,横书长作傍梅人」。
年八十,谓二子曰:「吾夜寝惺惺,澄神静虑,以观万化之变,所谓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者,庶几近之」。
又曰:「我思先圣尼父德配乾坤,功垂万世,得年七十有奇。
先师晦翁心传圣贤之道统,学诏万世而无穷,亦不过七十有奇。
祖先之高年者,止七十有七。
自计吾年加之以闰,则去九十将不远矣。
何以得
日夜惶惧,不敢康宁。
只是此心无刻不在圣经,念念与义理不相释,而万事不足以动吾方寸。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如是而已」。
丁卯中元,公作歌示儿,略曰:「白尽蒹葭,衰从蒲柳,我只松筠节。
君民尧舜,老翁揩眼,勋业每燕居」。
申夭子孙娱侍,则缓酌微醺,命炎卯鼓琴以写真,因曰:「每常讲亢龙,只是说过。
今亲履之,但心神虽健,而所学不加,虚度光阴尔。
勉为善以绳祖武,答造物,则在汝兄弟。
若曰寿康,吾安敢比望五福耶」?
亲旧升堂,请质所疑,尝恐尊者坐倦,少选辄辞。
公命留,训诲谆切,语极微妙,则欣然命觞,亹亹终日,或至夜分乃已。
是岁,公年八十一矣。
揆度前七日游涂山,矢词吁天,备述滥膺五福,莫报劬劳之意,拂石漱泉,逍遥累日。
公平生于《易》学用功最深,《乾》、《坤》以下逐卦,各有问答。
独《未济》卦未尝出口。
从子昴至是疏《未济》之以请益,公乃书曰:「上经之《坎》、《离》,乃全体之《坎》、《离》,而《坎》在《离》上。
下经《未济》之《坎》、《离》,乃分析之《坎》、《离》,而《离》在《坎》上。
夫坎离交则天地生物之功由是而成,坎离不交,则天地闭物之功于此而息。
古今盛衰、得丧、存亡、死生、昼夜,皆不出乎
天地一阴阳也,人物一阴阳也。
阴阳一气也。
理反元气不反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十月甲寅朔,筮遇《未济》,顾谓炎卯曰:「是上下经六十四卦之终。
夫子言物不可穷,是以理而言。
然天下之物,未始有不穷底。
未济男之穷,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终穷二字,亦太明白矣。
吾寸心昭昭,自见得死生昼夜之道,盈虚消息之理,皆是自然,更不以动心矣。
汝徒期我高寿,爱亲真情,自是如此,然望实不到也」。
因偶书曰:「白云无心閒渡水,清风何意自开花」。
闻友人赵公景纬宗卿,侍经帷,致书曰:「方今内修政事为第一义,宜体和靖守其师说之意,而接续吾师性善开陈未尽之学。
性善道传正宗,职跻礼侍,犹未有谥。
门人事也,吾友其图之」。
先是盛山克复,戊午,王师大捷于宁西,公曰:「国之福也,蜀證其瘳乎」!
乃为诗入贺制阃,备述丙申以来蜀事之艰。
公忧国爱君,尊师尚友,盖殁身不忘如此。
己未感异梦,呼子孙,竟日欢欣。
辛酉,炎卯被旨护别省,悲涕不忍离侍。
公诏曰:「君命也,不可违。
明鉴裁,公去取,为朝家得人,即忠孝也,焉用作儿女态」。
时亲朋云集,登省者咸升公堂。
公连日谈论,起居如常时。
癸亥,子妇诸孙问安,公正襟兀坐曰:「夜寝甚适,神思极清,肢体无恙」。
乃呼诸孙娱于前,且诏家事甚悉。
语既,忽作謦欬声。
左右请问,不应,则溘然而逝矣。
呜呼痛哉!
不肖孤弟兄叩地号天,百死莫赎。
长逝之容色,虽仅及见,而永诀之训辞,不可得闻。
宇宙有终,哀痛无极。
然后知前日《未济》之旨,乃绝笔之书;
忠孝之言,即终天之诲。
怆距摧裂,尚忍言之。
公享年八十又一,积官至朝散大夫
其书有《诗辞》一卷,《讲义》一卷,《图象问答语录》一卷,《书说》、《中庸》、《辨惑正言》、记序题跋、《家训》各一卷,《易正说》二卷,《本草集方》一卷,藏于家。
明年戊辰二月丁酉,合葬。
痛惟少箕、炎卯,罪未即死,躄踊涕血,谨识吾先公生平行与事之不可泯者,姑叙梗概,以告葬于同盟。
茕疚荒迷,脱略不次,惟不敢一辞溢美,以取诬亲之罪。
咸淳丁卯冬十二月,不孝孤少箕、炎卯泣血百拜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