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陈季常(七)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三
郑巡检到,领手教。
具审到家尊履康胜,羁孤结恋之怀,至今未平也。
数日前,率然与道源过江,游寒溪西山,奇胜殆过于所闻。
独以坐无狂先生,为深憾耳。
呵呵。
示谕武昌田,曲尽利害,非老成人,吾岂得闻此。
送还人诸物已领。
按:《易》义须更半年功夫练之,乃可出。想秋末相见,必得拜呈也。近得李长吉二诗,录去,幸秘之。目疾必已差,茂木清阴,自可愈此。馀惟万万顺时自重。
五代至宋初 · 释德韶
 押阳韵
暂下高峰已显扬,般若圜通遍十方。
人天浩浩无差别,法界纵横处处彰(以上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五)
鲜于子骏(三)1078年9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故人刘格,字道纯,故友刘恕道原之亲弟。
读书强记辨博,文词粲然可观,而立节强鲠,吏事亦健,君实颇知之,馀人未识也。
欲告子骏与一差遣,收置门下,公若可以踏逐辟召,幸先之,敢保称职也。
旦夕归南康军待阙,公若有以处之,他必愿就也。
某非私之也,为时惜才也。
偈一首 后周 · 释延寿
 押纸韵
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六)
五代 · 释玄应
 押沃韵
今年六十六,世寿有延促。
无生火炽然,有为薪不续。
出谷与归源,一时俱备足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四)
刘道原1072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五、《邵氏闻见后录》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道原要刻印七史,固善。
方《新学经解》纷然,日夜摹刻不暇,何力及此!
近见京师经义题:「国异政,家殊俗」。
国何以言异?
家何以言殊?
又有「其善丧厥善」,「其」、「厥」不同,何也?
又说《易·观》卦本是老鹳,《诗·大小雅》本是老鸦。
似此类甚众,大可痛骇。
其二 北宋 · 释省念
万里神光都一照,谁人敢并日轮齐(以上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三)
儒者可与守成论(以下二首俱程试)1056年8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名世文宗》卷二六、《渊鉴类函》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
譬之江海,百谷赴焉;
譬之麟凤,鸟兽萃焉。
虽欲辞之,岂可得哉?
禹治洪水,排万世之患,使沟壑之地,疏为桑麻,鱼鳖之民,化为衣冠。
契为司徒,而五教行,弃为后稷,而烝民粒,世济其德。
至于汤武拯涂炭之民,而置之于仁寿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
此三圣人者,盖推之而不可去,逃之而不能免者也。
于是益修其政,明其教,因其民不易其俗。
以是得之,以是守之,传数十世,而民不叛。
岂有二道哉!
周室既衰,诸侯并起力征争夺者,天下皆是也。
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
智既无以相倾,则力夺而已矣。
至秦之乱,则天下荡然,无复知有仁义矣。
汉高帝以三尺剑,起布衣,五年而并天下。
虽稍辅以仁义,然所用之人,常先于智勇,所行之策,常主于权谋。
是以战必胜,攻必取。
天下既平,思所以享其成功,而安于无事,以为子孙无穷之计,而武夫谋臣,举非其人,莫与为者。
陆贾讥之曰:「陛下以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
叔孙通亦曰:「儒者难以进取,可与守成」。
于是酌古今之宜,兴礼乐之中,取其简而易知,近而易行者,以为朝觐会同冠昏丧祭一代之法。
虽足以传数百年,上下相安,然终不若三代圣人取守一道源深而流长也。
夫武夫谋臣,譬之药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养生。
儒者譬之五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
宋襄公争诸侯,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以败于泓,身夷而国蹙。
此以五谷伐病者也。
秦始皇焚诗书,杀豪杰,东城临洮,北筑辽水,民不得休息,传之二世,宗庙芜灭。
此以药石养生者也。
善夫贾生之论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夫世俗不察,直以攻守为二道。
故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禹、汤、文、武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
谨次朱子感兴 其二十 戊寅 清 · 南有容
 押元韵 出处:䨓渊集卷之六
吾闻东蒙子,不解世俗言。
端居谢朋俦,旧闻得自温。
避世鹖冠子,两耳无一喧。
寒泉用自洁,不受尘垢昏。
枯木被簪缨,而无态色繁。
好观天人学,颇亦洞道原
又挽祝屺怀 现当代 · 庞俊
对联 出处:养晴室遗集卷五
呼尊甫御归装,汲汲类前知,面光翻失韩宗彦
史渐成绝学,茫茫谁后劲,腹笥空悲刘道原
题司马温公书临本1188年1月12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三、《省斋文稿》卷一五、《益公题跋》卷八、《佩文斋书画谱》卷八一、《平津馆鉴藏书画记》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右温文正公刘道原手书,今藏范梦得曾孙蒙处,此纶所临也。
淳熙戊申正月十二日,某记。
圣驾南巡恭纪二十首 其六 丁丑 清 · 钱载
 押侵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十七
孔子之川上,表迹为泉林。
仁皇道原,惟圣会圣心。
春风周览际,翠辇一再临。
环山萃秀色,列树交芳阴。
泉流无浅深,泉流无古今。
圣心澈洙泗,文王见于琴。
乞赐故修书官资治通鉴劄子(二十一日)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九、《范太史集》卷二四
臣先与故秘书丞刘恕编修《资治通鉴》,在职十馀年。
臣昨受诏校定板本,奏御颁行,校对官皆蒙赐书。
有子前池州华容县羲仲,见丁母忧,有书与臣,以不被赐为其先人之辱,欲臣奏请,义不可抑。
臣检会故中书舍人刘攽及恕皆自英宗朝开置书局,即预编修,不幸亡殁,不及受赐。
伏望圣慈特降指挥国子监,印造《资治通鉴》并《目录》、《考异》二部,赐其家子孙,则泽及渊泉,存殁荣感,他人亦难以援例。
取进止。
尤氏遂初堂藏书目录序后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三
余生晚,不及拜遂初先生,闻储书之盛,又恨不能如刘道原所以假馆于春明者。
宝庆初元冬,得罪南迁过锡山,访前广德使君,则书厄于火者累月矣,为之徬徨不忍去。
因惟国朝以来藏书之盛,鲜有久而弗厄者。
长孺唐僖宗为榜「书楼」二字,国朝之藏书者莫先焉。
三百年间,再燬于火。
江元叔江南吴越之藏凡数万卷,为臧仆窃去,市人裂之以藉物。
其入于安陆张氏者,传之未几,一箧之富仅供一炊。
王文康、李文庐山刘壮舆南阳幵氏,皆以藏书名,凡未久而失之。
宋宣献兼有毕文简、杨文庄二家之书,不减中秘,而元符中荡为烟埃
晁文元累世所藏,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灾,尺素不存。
斯理也,殆不可晓。
圣贤不遇,托之宪言以垂世示后,所以共天命而植民彝也。
兼收并蓄,博览精索,以淑其身,以待后之人,此何辜于天而厄之尔极也!
使子孙不能守如江、张、王、李诸家,是固可恨;
若孙、宋、晁氏则子孙知守之矣,而火攻其外。
尤氏子孙,克世厥家,滋莫可晓。
虽然,是穮是蓘,虽有饥馑,亦有丰年,吾知有穮蓘耳,丰凶非我知也,尤氏子孙其尚思所以勿替先志云。
闻重修孔庙石宪副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礼殿辉煌照寝园,隆师一代仰宸尊。
再从海岳开形胜,谁向图书识道原
文献不须徵杞宋,规摹从此陋金元
提刑石介人争羡,独著贤劳满圣门。
跋彭道原嘉泰元年六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五、《诚斋集》卷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吾族与萧氏世姻也,而未闻有所谓敦节堂者。
因观彭道原此诗,问堂无恙,则化为荒烟野草久矣。
曾不百年,而物之废兴如此,是可叹也。
至于昭甫之名节,则千载凛然也,堂何与焉!
嘉泰元祀六月庚子诚斋野客杨某书。
赋夏肯父所性堂 南宋 · 杜范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心外非吾有,区间忝尔生。
道原无欠剩,物与共流行。
绳瓮谁言辱,旂常未足荣。
反躬深体认,莫浪付诗情。
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熊鉌
 押词韵第三部
道原出于一,秩祀安有二。
作俑唐开元,损益端有俟。
杨马彼何人,周程列其次。
论议轻一时,典祀误来世。
梦石真赞 南宋 · 释慧空
王母梦中,石佛象骨。
峰前鳖鼻,僧蓝棋布。
闽山神秀,尽钟于是。
提石蛇,与夺出其掌握。
居德云,大千乃其游戏。
使著书辅教,则联珠贯璧,不作道原作伫灵。
使俨临万众,则雷轰电激,不为德山为临济
天其有意于斯文,则无使袖手云山,友麋鹿而混吾曹于此世。
同时出家,先我闻道。
既为我友,又为我兄。
浮云会散,初无定踪。
晚喜其归,雪山之东。
长松片石,相对两翁。
遽乘六牙香象,雨后峨嵋扫空。
冰片满街留不住,使人不能无所慕。
欧阳子传后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五、《三刘家集》附录
高安希仲壮舆,序列欧阳文忠公之文章,论次荀卿扬子云之后;
又考其行事,为《欧阳子列传》。
余三读其书而告之曰:昔壮舆之先君子道原,明习史事,撰《十国纪年》,自成一家。
壮舆富于春秋,笔端已有史氏风气,他日当以不朽之事相传也。
司马谈之子迁、刘向之子歆、班彪之子固、王铨之子隐、姚察之子简、李大师之子延寿、刘知几之子餗,皆以继世,功在汗简。
而旧史笔法之美,刘氏再显。
今使壮舆能尽心于《春秋》之旧章,以考百世之典籍,斧藻先君子之凡例,著是去非,则十国之事虽浅,笔法所寄,自当与日月争光。
壮舆尚勉之!
之楚而南辕,道虽悠远,要必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