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黄槐卿太平楼乐府 宋 · 何恪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敬乡录》卷一○
一时之诎,亿载之信,其利害远近之相去,不待明者而后见,然其勇或不足者,亦不能待也。
方秦氏忌人之短己,既传重议以钳天下之口,而且以利啖之使告,往往床笫燕私之语无不发露,一可媒糵,言者或至杀身灭族,而告者遂有其富贵。
然秦氏死,肉未寒,是非乃定,凡异时以言罪者类物色旌崇之,而告者犬彘不食其馀矣,则诎信之长短何如哉!
予友黄槐卿,有胆略之士也。
当秦氏侧目磨牙以脔忠肉义骨之际,独不为威惕,成长短句以摩其须。
其仇因挟为奇货以控之且二十年矣,会秦桧下世,遂不及发,其脱于虎口者幸也。
凡前日黄氏之宗姻旧游皆幸其发之,后得免于祸,已而复惜其不假手于仇及秦氏在时发之。
槐卿虽暂阨,茍未至于死,迨今其名日甚矣。
予则未敢以为然。
夫所贵槐卿此言者,以其处韦布而不忘君耳,使果计其幸不幸之迟速而言之,则言虽忠而意何取焉?
然曩时仇固得其迹,屡欲发而不发,仇今岂能终抑之哉!
槐卿之言不患其不白也
南湖何恪茂恭父跋。
西园 宋 · 何恪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敬乡录》卷一○
乌伤而西多平畴沃野,亡名溪山赢十五里,少南有湖堤孔道曰南湖
四山墙立,一水蜿蜒贯之,清流掩映,山秀拔可喜,可舟可园,可屋而居。
凡濒湖而居者,举何氏也。
余居之西,林樾静深,源泉随之而委其地,视他山颇夷而多土,宜果蔬葩。
绕以藩垣紫荆,截水为限,曰西园
入门巨耸其巅,修杨沿其堤,短花细草夹径。
行可百步,有堂曰林堂。
枕冈西湖,峻岭对峙,如列屏障,而乱峰叠巘,又出其背,倒影湖中,翠光浮动。
浅则荷芰菰茨离披而去,望之不尽;
深则白波际天,微风过之,怒涛奔放,惊鳞泼剌,助为奇壮,水鸟族居,飞鸣上下。
云烟开敛,时雨晦明,四时朝暮,变态不齐,而所过皆可乐,尤于雪月为宜。
其东有亭曰湖阴,以湖水出其南也;
西曰横爽,以南岭横其前也。
其去堂阶五六十步,堂后有二堂:左所见惟,曰竹屋;
右香草被其砌,曰兰坡
二堂阶磩而登,有屋四楹,为燕寝之地,曰复斋
斋之西壁尽伐棂槛,依山升降而畦之,艺以杞菊。
上有老松几百株,皆合抱,枫楮错植其间无异也。
苍藤碧萝结树杪,石出林中,嵌空奇怪。
由石罅环行,媻姗而上,仅七十丈至绝顶,因其峻培而亭之,曰招隐。
围以岩花,花自地而升,犹不及于栏楯。
江梅数十株,耀白于青林中。
天寒木脱,心舒目旷,所见甚远。
径东三十步有曰亭,椽楹皆杉木而不斲。
径二十步有柏亭,悉为之,其郁烈不歇。
二亭皆可下瞰苍波,渺茫渔舟,上下鸥鹭,去来于乔木修篁之外。
亘亭之北,山益深,竹树阴翳,馀草不植。
亘溪皆檐卜。
约行百馀步,有堂屹然,聚书数千卷,曰读书堂。
堂前辟地以引山溜,有鱼数十尾行池中。
环池皆取草木之宜,阴者树之,幽邃阒寂,人迹所不及,惟青树萃蔓之所见,松声鸟语之所闻也。
稍东,木奴百树,亭于其中,曰景陆
少折而上,有亭岿然,在丛薄翳徐之间。
级而登之,遐瞩旁睇,遥岑隐见,肤寸数百里,云黄、葛仙之峰俱在望焉。
馀青并墙,逶迤而去,有别圃曰壶中。
穴墉以出其下,绝八十丈奇。
海棠翼之,柯叶蒙络,如行龛洞。
崖于其坳,曰野堂。
堂后益树以海棠数十百株,花时明艳,绮绾绣错。
有泉侧出石岸,泓澄盈咫,犹循涂堕湖中,潨然有声。
前一栏尽植芍药,栏下杂花卉,每种不过三本,识其名物而已。
湖岸多木芙蓉
山水至是益平远。
堂外地数十亩,其平如掌,橘柚各植以类,而坞列之。
支径旁午,络以诸花。
其西有坡垄崛起数丈,其高又二十尺,为台而屋其上。
前有两峰屹立,曰两峰亭,西园中之胜可一目而尽也。
降亭趋松径出湖上,绝湖抵南山
循湖而堤,遥见隔岸,台榭参差,出没于之末。
堤上有二亭,西曰清华,以其含水木之滋也;
东曰浸山,以其从西园而望,山与水平,若出于水中也。
水激岸断,略彴过之,有巨石出水际,可坐而钓。
遵南转山腹而北至其麓,有枯梅二杂立积莽中,下有两怪石如卧虎。
又数步,则石坎昌阳封其限堮。
水冽而甘,冬夏不枯。
临水,结茆三间。
云气出入牖窗,白云巢蔽其前楹,有木之前枝以见,水鸟皆视其背。
风起,木末万数皆和,猿声鹤唳,以助悽惋。
自是南则翳塞斗峭,绝不可通也。
余观林泉之乐,非仕者所能有,虽有,不能久也;
有且久,其隐者乎!
然余非隐者也,未能无意于当世之事,使果不可以有为,则亦终于隐而已,而造物者以是畀我厚矣。
今日读书堂中,间有得处,足以自娱,倦则掉舟散策,倘徉于两峰之间,一泉一石,一草一木,皆为吾真有也。
客至,具果蔬于山,取鱼鳖于湖,去者不留,留者径醉,亦何必仕哉。
且今之仕者,皆入而不能出,往往以官为家,而视其官家为传舍,一日去官,则遑遑无所之,而患失之心重。
若余之迂,岂能必合于世哉,故于其出者自为太平计。
茍得是以老,则将益疏治其园池而赋之,姑摭其凡,而辄为之记。
永新县修学记 宋 · 何恪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敬乡录》卷一○
永新故有学,占县治之左,岁月多,栋桴蠹挠将压,丸腐垦落,成夷甃阙,象貌默昧,学徒散逸。
阅三岁,令熟视逡巡,揆不可撑,又重改营。
濮阳马侯淙来,一日祗谒庙下,顾瞻,喟然叹曰:「饰学宫、教秀民,此下车政也。
我碌碌为簿书钱谷倥偬,故未遑,今终更才四月,使果不及新斯宫而去,吾则不无负于邑人」。
邑人达而贤者闻,而谂其乡大姓曰:「是故吾结发所游者,且导吾后人焉。
苟学遂废不嗣,以坠教基,不惟令君之责,亦吾属之差」。
于是可动以义者二十人,因争出力,刳木陶瓦,凿石辇土。
既具,乃以乾道丙戌夏六月庀工,一撤而新之。
凡为屋五十楹,重门夹庑,而殿次讲堂,直庐列肄舍,两翼庖湢库庾,各以序为。
绘象精严,服器整饬,不侈不陋,各中法程。
秋八月上下释奠于新宫,以落其成,百里之士聿来观礼。
礼成,以长少立堂上下,簿南湖何恪揖而进曰:「诸君知今日学之易于昔欤,其亦知所自幸也欤?
自周之衰,塾庠序学之隳,人自为学,虽两汉盛际,亦不过建学于首善之地。
至郡邑之有学,则系长吏之良。
唐常定三等生员数,而教养之法卒不立。
借不幸出僻绝贪陋之乡,虽有聪明朴茂之资,未易以学也。
非若今日甲令,薄海内外,俱立学宫,以幸多士,虽今荒郡远县,毕置教官谕长□增弟子员。
室庐既禀,图史资用,一物以上,悉给之官,就学者如归。
令佐守贰主学事,又以部刺史提举之。
诸君学于此时,岂不为易且幸耶!
然自五六十载以来,士之守所闻而施于用者,顾不如昔人者何耶?
殆又病在乎学之过易也。
大抵学之难则识之也坚,而其行也亦不苟;
学之易,则识之也不固,逮行,已忘之矣。
故今之学者类如学之科举而已,科举外则无所用学。
在学诸君知学之幸,而无忽于学之易,稍能用意于科举之外,以事其难,则一二父兄之不爱费以乐从,佳令君之敦明昭代兴学之至意,与今抗颜之言,及诸君所自处者为几」。
佥曰:「唯唯,愿托先生之文以记」。
不获辞,其记后日戊寅也。
仰山庙乾道二年六月 宋 · 何恪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敬乡录》卷一○
江西之俗,禨鬼病,却翳药不御,惟巫史禳禬是信,不爱费,死且勿悟。
故一草木之妖、一狐枭之祥,往往尸而祝之。
既久,祈不验,始觉其非,不足以惊动祸福人,辄斥不祝,所过颓祠僵像,无一堠地无之。
至若庙教岿然,而能奔走数百里之地,事在若不及,是必其神有大功德于此土,受其报祀为无怍也。
仰山二王,按图牒肇于晋永嘉中,降于宜春仰山之下,袁人即其所祠之远近,因以地号其神。
历唐五季,庙食不绝。
逮我宋受命,悉主百神,遇国有大庆,必封锡,今爵为八字王,庙殿额「孚惠」。
境有水旱、螟螣、疾疫、兵火,祷之辄应,故民戴神赐,承永无穷已,自大江以西,家有其像,饮食必祭。
韩退之行行焉,守道自信,讳怪不语,其守袁也,尝以不雨祷于祠下,有祈报二文见集中,则神之威灵并孚于世尚矣。
濮阳马侯淙来宰永新,顺民之愿,致民之敬。
度地于邑东之十里有角山之阴,峦阜拱揖环绕,若为翼卫,形势灵杰,且为神之所降依,因凿为址,立屋四十楹,以揭虔妥灵。
寝殿言言,门庑翼翼,像貌祠器,咸中法程。
经始于隆兴某月甲子,落成于某月甲子。
于是父老合辞以请于邑簿南湖何恪,愿托文以记。
余既为记其始卒,且依楚辞作迎神以遗之,俾歌以祀神,而并刻诸石。
记在乾道丙戌夏六月望
其辞曰:
神之庐兮獭潭之湄,神之灵兮无不之。
禾中委兮山中峙,专楼神兮山之趾。
寿宫突兀兮灵旗旖𣃽,氓要神兮下随。
神去来兮风马,龟堵田兮莫石阁之下。
视泯虔兮戾止,奚瞻彼兮释此。
驱疠疫兮时雨旸,投钩鍜兮耕桑。
侑洞箫兮奠清酤,亘千祀兮福兹土。
讷斋乾道二年四月 宋 · 何恪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敬乡录》卷一○、《金华文统》卷三
多言近躁,讷近禁嘿,概诸中道,均过也。
通于道者,其言如饥饱之于食,不可欠馀也,何给讷之过哉。
必不得已而过于,宁讷无给。
盖讷之去重厚为不远,于吾道未甚病也,以其近仁义而敏于行焉耳。
虽然,喋喋捷给如啬人利口,反覆如息夫躬辈,则给固不如讷。
使托于讷者如孔光之不言温树,周仁之不视秘戏,讷亦何足多哉!
否则,言事曾不能出口而所立甚伟,若周绛侯口吃于剧谈,默而好深沈之思若扬子云者,为几矣。
然揆之无择于语默,而语默当物者,又不知相去几也。
番阳胡侯犹能接前辈,能自强于古人事,嗜学,喜持论,殆不能休,以其绪馀施于官者良可观。
第病于莫能容忍,人有不可其意,辄面数之,以是为人忌,宦游多不偶。
其外舅程公榜其所居曰「讷斋」,正以砭其病也。
余谓古人能立身于无过之地者,类知于其所不及者勉,过者矫;
今人则一切讳之,所以滋不古人如也。
今侯顿挫亦久矣,更事且熟矣,不患不讷,讷且富贵矣。
余惧侯之既富贵,当可言而犹守之以讷,则非侯外舅名斋之意也。
大抵矫过者敝极于反,往往知强矫于彼,而不悟顾耿过于此者。
柳子厚赋佩韦,盖知矫夫刚急耳,岂自料其过乃终在于脂韦哉!
则公之矫于言者,似难胶于讷矣。
余因为通讷之说以遗之,使归而镌诸石,以记为实。
乾道丙戌四月十二日
侯名璪,字元质
程公讳瑀字采伯
余,何恪茂恭父也。
永新县主簿题名记乾道二年十二月 宋 · 何恪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敬乡录》卷一○
永新非壮邑,簿非热官,即县官可知居者之于世何如也。
治故有其数楹,陋甚,又无石识居者名氏,已去,则不复访其为谁。
予既因其陋而粗加葺焉,使粗可居,且砻诸壁以题居者名氏。
题盖始于予,俾继予者嗣书不绝。
凡府寺之碑题名,第书其名秩姓字、到罢之日月而已,若其人之贤否、政之美恶,类不书。
矧簿职,簿书外无可书,故《令》吏部选必以初解褐人者,未欲骤责之以吏道所难,姑薄假之禄,使习于为吏尔。
然既去更数千百年之远,邑人睹其名氏,有犹思之者,有骂之而不置者,则所谓人之贤否、政之美恶终不可泯也。
簿又仕之滥觞,尤不可忽。
乾道丙戌腊月旦南湖何恪记。
喻季直文编1173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八、《陈亮集》卷二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三六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乌伤固多士,而称雄于其间者,余熟其四人焉,盖非特乌伤之雄也。
喻叔奇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之辄不释;
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
何茂恭目空四海,独能降意于一世豪杰,而士亦乐亲之,其文奇壮精致,反覆开阖,而卒能自阐其意者。
陈德先举一世不足以当其意,而人亦不愿从之游;
然其文清新劲丽,要不可少。
喻季直遇人无亲疏贵贱皆与之尽,而于余尤好;
文蔚茂驰骋,盖将包罗众体,而一字不苟,读之亹亹而无厌也。
而四君子者尤工于诗,余病未能学也。
然皆喜为余出,余亦能为之击节
余穷滋日甚,索居无赖,时一作念。
茂恭之骨已冷,而三山相去踰千里;
德先季直虽宿可从其游,而出门辄若有絷其足者。
喻行之牧之季直旧文一编示余,耸然观之,如得所未尝。
茂恭死,其文益可贵重,而子弟亦珍惜之,欲求一字不可得。
得吾季直之文,便如茂恭在日。
昔余尝读茂恭之文而面叹曰:「九原可作姑置勿论。
如世所谓六君子者,公将何愧」!
茂恭油然而笑,盖以为「能知我者」。
幽明异道,每念此,意为之索然。
今将求厌足于季直耳。
茂宏墓志铭1185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五、《陈亮集》卷三六、《南宋文范》卷六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公姓何氏,讳恢字茂宏
得姓所从来甚远,而婺之诸何为尤盛。
居城之东,而散出永康东阳义乌者,其分合之详不可得而纪。
义乌之族,自公而上,其可数者六世,而公又有子有孙矣。
公之曾大父京,始葬其父祖于官塘之东西两偏,又营其地而居之,浚其塘至百馀亩,以尽有其四旁之壤。
两子,其次讳先,是生公之父,讳矩,以志气自豪,尝欲奋于武事,得官河北恩州,而公生焉。
故公状貌端厚,意象轩耸,而胸次疏豁;
是非长短,人得以望而知之。
读书为文,亦不肯过为巧丽,取于适用而已,大略似北人者。
岂其风土固如此?
公之父必欲其二子由科举自奋,公独以其馀力助理家事,积累至巨万。
公弟恪茂恭,得以专于文学,庶几近世晁、张辈流。
尝与公同上礼部茂恭得之,而公不利。
公忻然曰:「是足以报吾父矣」。
时公父已死数岁,家事一毫已上不使茂恭关心焉。
茂恭奉其母汤药惟谨,不问钱物为何事;
而公之临财,虽鬼神不欺也,兄弟相与为一体;
至其论文,小不合辄争辩,以致辞色俱厉,僮仆往往相语以为笑。
茂恭未及为时用而死。
公年且五十,方俯首笔砚,务合时好,以与后生辈较寸晷于春官
伛偻奉汤药茂恭在时。
暇则从容园池,以小诗自娱,皆清切有雅致,而家事一切付茂恭之子大受,懵若素不解者。
进退伸缩,古之君子无以远过矣。
娶同邑叶氏,子男三人:大辩、大雅、大猷。
女六人,唐仲义陈亮、宗楷、陈大同、俞袤,其婿也;
幼未行。
仲义茂恭同年进士,以邵武之光泽丞上铨曹关升矣。
孙男二人:孙、玉孙;
女二人,尚幼。
得年五十有九,以淳熙癸卯七月三十日卒。
始公无恙时,尝欲营地于源深亭之上,曰:「东望吾父,西望吾弟,其他可勿问也」。
既而策杖于野堂之西,桂林之旁,徘徊顾望曰:「是亦足以藏其身矣」。
日者独以黄顺堂之山为最吉,曰:「是回鸾舞凤之势也」。
诸孤欲遵先志,稍近野堂之东,而日者又以净明之东山为吉,寺僧欣然从之。
用功力至费百馀万,将以乙巳之正月某日葬焉,而有为口语,使寺僧牵连改动,以迁延其葬者。
诸孤竟以正月乙酉葬公于官塘之前山,使书其石。
尝见朱晦庵广汉张敬夫「不惑于阴阳卜筮,虽奉其亲以葬,苟有地焉,无适而不可也」。
天下之决者何以过之!
知公之三子固自为可。
于是永康陈亮再拜而书曰:
生不求全于人,死不求全于地。
呜呼!
以此遗子孙足矣。
何少嘉墓志铭1193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五、《陈亮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少嘉,何氏,名大猷少嘉其字也。
世为义乌著姓。
初,少嘉之曾祖先既死,祖矩以武事强力起家以光其业。
父恢茂宏,叔父恪茂恭,以文字自奋场屋,有声诸公间。
茂恭庚辰进士第,未及为时用而死;
茂宏不上第亦死。
少嘉时年二十许岁,辅伯兄大辩以当家,而家事悉禀命焉。
仲兄大雅以疾不涉事,少嘉时其起居,使得徜佯以自养疾,门外之事,不问剧易,身悉自当之。
少嘉兄弟欲葬其父于旁家之净明寺,葬有日矣,而寺僧梗不得葬。
少嘉慨然曰:「我岂无一地以葬!
是少我也,家不可立矣」。
官为杖之而止。
又杖一恶少之无故为梗者,而后门户为之少宁。
少嘉处宗族以顺,待朋友以信,接乡党以礼,协亲戚以恩意。
教诏童仆,而随力使之;
视租户如家人,而恤其轻重有无。
及其死也,无一人不为堕泪;
而快其死者,两僧及一恶少耳。
内事则姑姊妹之既适人者,疾病而多方救疗之,缓急而奔走扶助之,公济其乏而私又不靳其所有;
惟其无事则平处之。
或怨其不均,则曰:「兄弟姊妹,岂有两心乎」!
未适人者,坐起必曰:「嫁尔而不及父在时,是为死其父矣,尔伯兄必不然」。
暇时,读书有常课。
暮夜欲慰暖其母,则卧榻之侧,几案之旁,道及闾阎碎事,姊妹笑语。
夜分母倦,始各散去,而母亦忘其为寡居也。
倾心一世之贤者,见辄尊事之,虽未见知,而不怠愈虔,曰:「吾未知前辈所谓不传之学安在,而敢自弃乎」!
尝从余学,而其姊以为「吾弟何所求于子而汲汲若此,盍有以大慰其心」!
予笑谓其姊:「越鸡不能化鹄卵,惜吾之非鲁鸡也」。
其姊曰:「我不解子书语,吾弟满意而去,则吾之愿也」。
未几而当路欲以事见杀,少嘉自比于子弟,而营救不爱其力。
浙江风涛之险,一日往复两涉之,几至覆舟,不悔。
绍熙改元冬十有二月,狱事再急,月之六日少嘉无疾而死。
予为之惊呼曰:「我其不免于诏狱乎,少嘉死,是恶證也」。
二年兴狱,而仅能以不死。
其兄将以癸丑二月二十三日,葬其园之南山
少嘉娶俞氏麟之女。
麟一时名士。
得邑以死。
少嘉年二十九岁,无子,爱其兄之少子已孙者,死以嗣其后,亦少嘉之志也。
于是龙川陈亮铭其墓,晋安吴竽为书之。
铭曰:
兄之子,吾子也;
百世之后,孰知其为彼为此也!
宅兆之卜,惟其安也。
以吾身而为后日之计,则阴阳祸福之多端也。
身无可择之行,而道有未尽之精微。
赍志地下,深藏而厚覆之,而鬼神莫之窥也。
化为堆土,溢为精英。
变动无时,其或尔克承。
喻夫人王氏改葬墓志铭1180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六、《陈亮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往时义乌何茂恭以文称,乡人之欲铭其墓者必属笔于茂恭
余犹记乾道初,余就姻茂恭家,见茂恭铭其从母王夫人之墓,其文工甚。
茂恭口诵一二过,余能随记其文,复为客道之。
茂恭抚掌欢笑:「世有强记如此者」!
今十四五年矣。
淳熙庚子夫人之夫喻君夏卿将以十月二十七日改葬夫人于智者乡雷公山之下,以茂恭旧所为铭文示余,求改葬志。
茂恭死八九年,其文愈可贵重,余读其所为铭文,为坠泪久之。
余安能志人之墓,况又能于茂恭文外更着笔耶!
第以夏卿一子三孙从余学,无辞以却夏卿之请。
夏卿四子。
次子大方早夭,其孤遐老又夭,妇陈氏守义不去,以桧老为嗣。
夏卿夫人又以长子义方之子老重慰安之,下至房帏碎事,夫人不使陈氏有所憾。
义方早丧妇,一女又孤,夫人亦命陈氏母之,惟留子老一人,故义方安于再娶。
知方有瘖疾夫人怜之,亦令得所配。
夫人在时,有子梼老,今又有林老者。
夫人最爱幼子汝方,勉使为学而已,卒不以一事损其均平之德,独以不及见其有子为恨。
今有子四人,曰榉老、老、樠老、槿老,而汝方亦能以学问自见于乡闾。
老今名宏,有俊称;
桧老名宪,能经纪家事而不废学;
名演,郡以其名上礼部:而夫人皆不能待。
两女,嫁商克忠、赵悌,丰约一取命于夏卿夫人止计其女功所当为者。
彼其一家之所以和平而无间言,虽夏卿处之有道,而夫人之为虑亦甚密。
其大略之可言者如此,而余不及知其详也。
茂恭之所已载者,今皆不著。
茂恭名恪
夏卿名上从师,下则余先祖私讳。
而余永康陈亮也。
铭曰:
一夫一妇,本无可言。
子及孙,如十指然。
生既无一毫之憾,死以著夫人之贤。
凌夫人何氏墓志铭1187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六、《陈亮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绍兴之季,余客临安凡三岁,父母愿其有室而命之归也,义乌何茂恭欲妻以其兄之子。
于是义乌富言何氏。
茂恭兄弟俱能文,而茂恭声问尤伟。
余贫甚,惧不得当也。
诸凡茂恭姻党皆以为不然,独武义刘君叔向力赞其说,且语吾父趣纳币。
明年乾道改元,余往就姻焉,姻党咸在,而叔向之妻,茂恭之女弟也。
于是茂恭之母年七十馀,两子一女,相与为命。
门户方张,和气充满,入其门者油然生敬。
爱诸孙女如女,然而尤念吾妻为类己,以故刘氏姑视之特好,而叔向于余亦加厚。
茂恭罢官吉之永新,诸公争知其才,旁观者亦以横飞直上为不难也,而壬辰之春,一日无疾而死。
又三四年,母亦下世。
叔向与其妻会葬,而叔向死焉。
茂恭之妻未几亦死。
吾妻之父以淳熙癸卯七月之晦,其死如茂恭
独刘氏姑与吾外姑尚无恙。
丙午之春,俱集于外氏。
刘氏姑语余曰:「我生于七月二十八日,岁烦遣礼而不一顾我,如不遣也」。
余笑曰:「是固其初心,今当偿之耳」。
及期而往,出门迎笑,大会亲族,劝酬达旦,而意殊无已也。
是夜,将继之以乐,杯未行而举手扶头曰病,余往视之,则死矣。
嗟夫!
盛衰相寻,本不足计,而生死之际,其谁为之?
乃使其兄弟之死如一人,余亦不自知其哭之恸也。
二十馀年之间,为月凡几,为日凡几,何氏刘氏其变如此之亟,而余穷盖如初。
变通之道,独至于余而遂息耶?
是又可叹已矣!
夫人姓何氏。
曾大父京,大父先,父矩。
年十七归刘氏,死时五十三矣。
子男三人:三复,监衢州北较务;
三友,三进。
女三人:嫁黄华、黄述古,皆佳子弟,而述古尝以国子上礼部
幼未行。
孙男三人,女三人,尚幼。
夫人志意疏豁,语言明朗,遇亲族上下,不问贫富贵贱皆有恩纪,大略似其父而不类妇人女子。
然乐人之饮而不自饮,终日言笑而无可择之言,闺门懿行虽处子不能过,岂其得阴之正德而无其幽吝之气耶!
此亦妇人之杰也。
始,叔向之葬,在家傍五里金塘之东原,诸孤将以丁未十一月二十三日合葬,而谓亮:「何以使吾母虽死而不亡乎」?
亮固力不足者,将藉友朋以自助。
铭曰:
志念豁然,赍之以死。
葬从其夫,畀尔孙子。
代妻父祭弟茂恭文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七、《陈亮集》卷三一、《永乐大典》卷一四○五二
嗟乎茂恭子真死耶?
吾以子为气蹙耳。
今抚棺而无声,七日而不复,嗟乎茂恭子真死耶!
八十之亲,皤然在疚,余老且病,子左子右。
裂母之肝,断余之肘。
余将尾子而问焉,不知天高而地厚。
嗟乎冤哉!
去冬十月之交,余得疾危甚,谓旦暮且不救,忍死话别,交执其手,不孝之责,赖子以殁首。
饮泣吞声,以宁其母。
何意危者之获存,而安平无疾者夜半负之而径走耶?
嗟乎茂恭,子之生也,竟何为哉?
经史子氏,章分句剖;
大雅之文,一一上口。
诗不杜而则陈,文出韩而入
不能执《骚》以居前,颜、扬相顾释笔而殿后。
世精其一,子无遗漏。
至于纯明果敢,端方孝友,言动有常、进退有守,爱君忧国,不忘畎亩,皆是天资,而非矫揉。
斯文推子以歃盟,有识期子以大受。
匪予知子,子亦自负。
百未偿一,竟以不偶。
盖世道之所关,岂一门之私咎。
嗟乎冤哉!
生儿孰不欲其佳?
有弟孰不欲其秀?
生而夺之,不如无有。
子之二孤,足宽而妇。
子之自著,足以不朽。
独余母子,何恃而久?
是以顿足呼天,长号大恸,问子能自宁于九泉否!
神明昭然,来饮此酒。
次韵何茂恭重阳前二日见过 宋 · 喻良能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西风篱落兴悠然,秋影横江雁贴天。
短发未成吹帽饮,高吟先赠把茱篇。
黄花一笑小重九,青眼相看又四年。
欲试烟波钓竿手,南湖同上月明船。
次韵茂恭见寄 宋 · 喻良能
中书一挥千万言,有如水悬吕梁间。
奔逸绝尘不可及,蹇欲从之良独难。
如君文字可华国,胡为犹在南湖侧。
樊川昌谷纵多才,欲以比君那可得。
君家红杏白榆,似向君王得鉴湖
水光溶溶浸山色,楼台上下如冰壶。
磬湖萧瑟逢秋令,男呻女吟贫非病。
阿奴碌碌仅自全,伯氏今亡嗟短命。
恨我不如大小山,徒尔思苦仍辞艰。
既无击钵挥毫敏,空愧诗筒数往还。
访何茂恭南湖作三绝句 其一 宋 · 喻良能
六言诗 押词韵第四部
十里相望烟树,旬月不绝篮舆。
漱石枕流戏䌽,浮家泛宅南湖
访何茂恭南湖作三绝句 其二 宋 · 喻良能
六言诗 押先韵
南湖绿发居士,恰少磬湖八年。
掀雷抉(《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五作抶)电杰句,出月穿天大篇。
何茂恭 宋 · 喻良能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敬乡录》卷一○
嗟嗟茂恭,其果然耶!
何昌于德,何啬于年。
何成之艰,何夺之遄。
病胡不闻,讣奚以传。
为善得福,造化所权,宜寿得夭,报应曷愆。
苍苍苍苍,不仁者天!
茂恭之行,粹然璧全。
茂恭之才,煜然春妍。
茂恭之文,浩乎如川。
茂恭之字,薛稷、明乾。
茂恭之诗,长吉、谪仙。
谓宜西掖,俪美许、燕。
不然东观,接武固、迁。
胸中万顷,不施滴涓。
光燄千丈,肤寸靡然。
五十未加,一病不痊。
二子白丁,遍观华巅。
人谁无死,子独可怜。
嗟嗟茂恭,吾实子贤。
我作我文,子推予先。
磬水南湖,日往月还。
联辔握手,北陌西阡。
剧谈月底,痛饮愁边。
我吏江东,书札翩翩。
不远千舍,寻我蓝田
我官闽南,不我弃捐。
药物兔颖,朋来海堧。
二月初吉,我熟我眠。
忽梦子来,谈笑我前。
文字谈论,胸怀究宣。
我因作诗,欲寄未缘。
岂意弥月,子隔重泉。
欲拊子棺,道远且邅。
忧心茕茕,涕泪涟涟。
千里致奠,一哀告虔。
我酒孔甘,我肴既鲜。
嗟嗟茂恭,尚歆此篇。
雄县刘尹 元末明初 · 李延兴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老成器业少如公,政誉堂堂压茂恭
一片灵台双镜里,三株仙桂月轮中。
香凝鸭鼎琴堂雨,木落虹桥酒市风。
欲写汉庭循吏传,满川烟树晚濛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