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余秋村创书院 宋末元初 · 黎廷瑞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五凤楼修谩赋空,不堪四壁老秋风。
黄金白璧相逢顷,文杏香茅一笑中。
子美堂资须录事(自注:子美花溪之堂,裴冕力资而成之。),尧夫宅契出温公。
诸公更使风流尽,千载遥知意气同(以上《芳洲集》卷一)
寿张观察 其五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生理严公在,飘零念鬓华。
客情依节制,诗说爱纷葩。
勿复劳裴冕,全应作浣花。
元戎驱小队,时过野人家。
惠浣堂成赋谢惠州王使君浣者,以使君惠州草堂资,如浣花故事也) 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东樵未得遂幽居,南郭依然作敝庐。
仲举肯先看孺子文翁知最爱相如
频将金错资开径,待化丹砂润著书。
裴冕林塘应更卜,主人情甚浣花渔。
京兆尹御史中丞梓遂杭三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杜公神道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
征镇四出。凿门之寄崇。
邦畿千里。内史之官最。
非夫任均周召。名轶赵张。
则何以展心膂之谋。光缿筒之制者矣。
公讳济。字应物
京兆杜陵人征南大将军当阳侯元凯十四代孙。
周礼部侍郎殿内监甘棠公懿之来孙。符玺郎乾祐之元孙。
皇朝度支员外主客郎中续之曾孙。朝散大夫明堂丞赠润州刺史知让之孙。
高陵令赠太子少保惠之第三子也。器识通简。
履怀坦易。以文饰吏。
用晦而明。逗机而举无遗谞。
莅事而照有馀地。早岁以寝郎从调。
书判超等。为李吏部彭年所赏。
梁州南郑主簿。州主司马垂为山南西道采访使
引在幕下。俄丁内艰
终制。转许州长社
杨光翙都督陇西。奏公为法曹
皇甫侁采访江西。奏公为推官
大理司直。摄殿中侍御史
赐绯鱼袋。寻正除殿中。
俄宰郿县相国李岘京兆
奏公为渭南仆射裴冕剑南节度
奏公为成都。迁绵州刺史
赐紫金鱼袋。属徐知道作乱。
使裨将曹怀信招公。公执以归朝。
户部郎中。加朝散大夫
广德中检校驾部郎中上柱国。公善与人交。
严武情均莫逆。再充剑南节度
行军司马郭英乂之代也。
矫宣恩命。毁元宗宫为节度使宅。
公惊其异谋。移疾不视事。
司空冀国公崔宁既诛英乂。请知使事。
公坚卧不起。仍俾通泉
今前殿中侍御史韦都兵密使家僮潜表事实。大历初
杜鸿渐为东西川。公为副元帅判官
东川节度。拜大中大夫绵剑梓遂渝合龙普等州都防禦使梓州刺史御史中丞
公以威信驭戎。宽明莅俗。
克念八州之地。绥靖两川之人。
朝廷嘉之。寻拜东川节度使
俄而移军。复为遂州都督
徵拜给事中。间岁拜京兆少尹
明日迁京兆尹。出为杭州刺史
不逾周岁。风化大行。
不幸感疾。又闻代到。
请寻医于晋陵。以大历十二年岁次丁巳秋七月二日辛亥
薨于常州之别馆。春秋五十有八。
夫人京兆韦氏曰平仲房州刺史景骏之孙。
礼部尚书琅琊王邱之外孙。太子中舍迪之第三女也。
精识高明。正家柔克。
移天有干夫之蛊。宜室多绥族之仁。
六姻称其壶则。四德被于彤管。
生五子四女。而公即世。
夫人昼哭茹毒。星言割哀。
留子婿秘书省校书郎范阳少康暨四子匡陟缉宁家残。独与子杨匍匐万里。
以祗护丧冬十一月上都
二十四日壬申。虔窆公于万年县洪原乡少陵原。
祔先茔也。仍自为祭文以抒意。
其略曰。周旋吴蜀。
备历艰危。不陷寇难。
赖君携持。一朝孤立。
更复何依。鱼失水而鳞悴。
树无根而叶萎。词理精婉。
才情恳到。闻者伤悯焉。
于戏。公以杰俊之材。
当艰虞之际。伸其智略。
宣力盛时。颉颃鸳鹭之间。
总统龙犀之节。旋登琐闼。
骤陟尹畿。方当焜耀高衢。
升淩台序。而一麾出守
铩翮江皋。竟吉往而凶归。
赍此志而殁地。吾道憯矣。
真卿何幸。得忝维私。
未终倚玉之欢。遽切据梧之恨。
吁足痛也。铭曰。
杜侯峨峨。令闻猗那。
其用于世。为猷匪他。
理称易简。政绝烦苛。
州县发迹。云霄切摩。
化存江浒。威肃岷嶓。
巴蜀靖谧。精诚孔多。
琐闱久拜。亚尹遄过。
始陟京兆。旋移浙河。
云如不吊。遘此凶瘥。
哲妇哭昼。护丧奔波。
祔于先垄。映蔚条柯。
曷用表德。勒铭坟阿。
省试(二)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平斋集》卷三○
问:继志述事者,人主之达孝;
崇德报功者,朝廷之盛典。
昔在宁考,亲挈神器,以授圣明。
昭哉嗣服,于今一纪,而文母保佑之恩,永言孝思,亦既升祔,侑食清庙,岂无旧弼,顾犹缺焉,可乎?
盘庚告其臣民:「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功臣配食于庙,商家尚矣,而莫名所享之臣。
伊尹格于皇天,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岂即其人乎?
周《司勋》有功者祭于大烝,传者于王功曰勋,独取辅成王业之周公,而召公之夹辅,尚父之燮伐,皆所不及,岂难其人乎?
汉论功定封,录第侯籍,藏诸宗庙,以至麒麟、云台之绘,崇报厚矣,未闻有列于烝尝者。
而先儒谓汉祭有功于庙庭,其详可得闻乎?
唐享功臣,祫则配,禘则不配,其后禘祫皆配,果合乎古否也?
高祖以裴刘故人,俎豆其间,能无出于私乎?
太宗魏徵雠臣冠佩其中,抑无一之非公乎?
长风孤骞之仁杰,庙享宜也,而五王之贤并侑,固不厌其众乎?
忠贯日月之子仪,庙享亦宜也,而中兴第一之功不与,亦不嫌其寡乎?
佐佑王化之说,享之未过也,而应变守文之名相皆不在选,其有所抑乎?
光复宗祏之晟,享之诚当也,而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者,乃置而不问,岂文墨议论不如汗马乎?
剪蜀于清明无蔽之日,平蔡于惟断乃成之时,杜、裴元功,享之俱无愧也,而崇文及愬,莫非指纵之下,乃与同升,岂将相叶心然后功业有济乎?
许敬宗威势炽灼,停享于神龙,固足以惩滔天之罪,而名宰相如玄龄,百世犹将宥之,亦以子停,何以允公论?
苗晋卿小心谨畏,崇配于大历,已不足以孚当世之望,而首赞经纶如裴冕,一时无能及者,乃以即世先后为疑,何以逃清议?
武德至于元和,功臣列在祀典凡四十馀人,穆、敬、文、武、宣而下,庙食靡所著见,岂无其人则阙乎,抑有其人而泯乎无传也?
夫黄钟动而气序转,应龙翔而云雾集,君臣感召之机,盖非偶然者。
然一时之功,孰与乎万世之功?
左右诸大夫之曰贤,孰与乎国人之皆曰贤?
人心是非,昭如日月,侑飨大议,可一言而定也。
诸君考古验今以对,毋枉。
宁国公主下降制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二
朕闻古之圣王。临御天下。
功懋受赏。道无隔于华夷。
义存有孚。信必全于终始。
故能德被寰宇。化延殊俗。
是以周称柔远。克著康济之图。
汉结和亲。式宏长久之策。
繇来尚矣。朕祗若元命。
永惟稽古。内申九命。
勉膺嗣夏之期。外接百蛮。
庶广怀荒之泽。顷自凶渠作乱。
宗社阽危。回纥特表忠诚。
载怀奉国。所以兵踰绝漠。
力徇中原。亟除青犊之妖。
实赖乌孙之助。而先有情款。
固求姻好。今两京厎定。
百度惟贞。奉皇舆而载宁。
缵鸿业而攸重。斯言可复。
厥德难忘。爰申降主之礼。
用答勤王之志。且骨肉之爱。
情所钟。离远之怀。
天属尤切。况将适异域。
宁忘轸念。但上缘社稷。
下为黎元。遂抑深慈。
为国大计。是用筑兹外馆。
割爱中闱。将成万里之婚。
冀定四方之业。以其诚信所立。
家国攸宁。义以制名。
式崇宠号。宜以幼女封为宁国公主
应缘礼会。所司准式。
其降蕃日。仍令堂弟银青光禄大夫殿中监汉中郡王瑀充册命英武威远毗伽可汗使。
以堂侄正议大夫右司郎中上柱国上邽县赐紫金鱼袋巽为副。特差重臣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冀国公裴冕送至界首。
凡百臣庶。宜悉朕怀。
收复两京大赦文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四
轩辕有版泉之战。尧帝有丹水之师。
汤有葛伯不祀。周有猃狁孔炽。
古之王者。奉若天命。
违道不敢不正。干纪不得不诛。
日者逆胡猖狂。敢行称乱。
朕嗣守鸿业。钦承睿图。
枕戈尝胆。抚剑泣血。
罔不夙夜。若涉春冰。
赖天地疾威。社稷凭怒。
上皇丕烈。万国永怀。
因时致讨。为人请命。
由是义夫奋发。回纥籍兵。
邦圻关辅之士。汧陇河湟之众。
沙朔羌戎之骑。微卢蛮貊之人。
万里云趋。四方雾合。
既张我伐。咸乃一心。
蠢兹虿之馀。尚负螳螂之力。
自京南合战。雒北追奔。
百万摧锋。一戎而定。
昔夏以有穷之乱。克之者四十年。
汉以新莽之篡。复之者六千日。
今环周未载。氛祲廓清。
风振海而波荡。雷破山而石裂。
区宇重辟。日月增辉。
此皆三灵叶赞。累圣垂祉。
岂予小子。能集大勋。
顷以先扫宫室。奉迎銮驾。
紫宸初正。黄屋未归。
耆老之望则深。庭闱之恋犹积。
所以自天之泽。必奉于承颜。
作解之恩。尚稽于命。
今六飞届止。万姓昭苏
义奉君亲。庆深家国。
不失旧物。与俗惟新。
宜宏肆眚之典。共喜以康之福。
可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其逆人能自投降。
率众款附。及杀获逆人。
以所部郡县军城降者。并加超赏。
应与安禄山同谋反逆支党。及李林甫王鉷杨国忠等一房。
并不在免限。武德开元蜀郡灵武元从功臣
有先巳殁死王事者。并加优赠。
各与子孙一人官。乘舆幸蜀。
天步多难。人心且摇。
臣节斯见。太子太师豳国公韦见素开府仪同三司内侍监齐国公高力士开府仪同三司右龙武大将军颍川郡元礼开府仪同三司左龙武大将军田长文开府仪同三司右龙武大将军张崇俊右龙武大将军特进杜休祥等。
勇不顾死。危能致命。
或竭诚羽翼。仰北辰而环拱。
或叶契心膂。聚东井以全归。
畴兹锡社之封。永以誓河之义。
见素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三百户
力士加实封三百户元礼进封蔡国公
封三百户长文进封雁门郡公
崇俊进封南阳郡公。休祥进封冯翊郡公
各实封二百户。朕龚行天罚。
誓兵朔野。幸以一旅之众。
遂成九有之师。言念经纶。
岂忘缔搆。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裴冕
识宇冲深。体局贞固
输忠佐命。肇启兴王。
开府仪同三司封冀国公
食实封三百户光禄大夫殿中监同正员判行军事李辅国
志除奸恶。忠诚济危。
开府仪同三司殿中监。依前判行军事。
封成国公。实封五百户
银青光禄大夫宗正卿工部侍郎李遵。义切维城。
勋参定国。加特进
封郑国公。实封二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同正中军都知马副大使管崇嗣。能训戎律。
以佐兵权。进封钜鹿郡公
封二百户中军都虞侯特进鸿胪卿同正李鼎
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保定郡公
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左羽林军宿卫内供养王兟。加特进太原县
仍各实封一百户。自寇贼奸宄。
王师未振。瞻言京国。
尚聚犬羊。广平王俶
循学好古。令德孝恭。
志存邦家。誓雪雠耻。
爰鞠其旅。元戎启行。
封为楚王。实封二千户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灵武大都督府长史单于安北副都护持节充朔方节度使关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番部落副大使知节度事六城水运朔方管内采访处置使郭子仪。才光三杰。
功格十臣。克焯皇威。
载昌大业。加司徒尚书左仆射
进封代国公食实封二千户
平章事巳下并如故。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同正方左厢兵马使节度副使姑臧县仆固怀恩
进封丰国公。实封二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充四镇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李嗣业。履险忘躯。
破敌定难。可兼卫尉卿同正
封虢国公食实封二千户
银青光禄大夫司徒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御史大夫鸿胪卿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副大使蓟国公李光弼。全德挺生。
英才閒出。干城禦侮。
坐甲安边。可司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进封魏国公食实封八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工部尚书持节招讨西京定武威武兴平等军兼关内节度河西陇右伊西四郡行营兵马使王思礼。养锐先鸣。
蓄奇后殿。可开府仪同三司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封霍国公。实封六百户
光禄大夫太常卿同正御史大夫淮南西道节度采访使颍川太守来瑱。可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
封颍国公。馀如故。
特进太仆卿南阳太守御史大夫权知襄阳金乡县鲁炅。蕴是韬略。
副兹节制。可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
封岐国公。仍各食实封二百户
京兆尹持节京畿采访计会招讨宣慰处置事崔光远。毁家成国
致命前茅。可特进礼部尚书
封邺国公食实封三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李光进。慎固封守。
克献殊勋。封范阳郡公
食实封三百户。贤非后不享。
后非贤罔乂。社稷之固。
必在良臣。左相苗晋卿
忠不忘君。才惟济代。
弼成大业。保乂王家。
特进侍中封韩国公
食实封五百户宪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麟
蕴德成务。含贞轨物。
发挥帝业。润色皇猷。
金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褒国公
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圆。允釐庶绩。
康济多难。一正天下。
大庇生人。可特进中书令
封赵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朝散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南节度采访处置使赐紫金鱼袋张镐。谋猷惟允。
纲纪立程。总兹戎律。
懿是谋府。封南阳县公
馀并如故。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师房琯
尝以经术。辅导朕躬。
金紫光禄大夫少保虢王巨。
顷以宗枝。居守京邑
光禄大夫御史大夫越国公峘。
总兼元戎。克宁全蜀。
金紫光禄大夫户部尚书郇国公韦陟
持衡流品。式序百工。
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岘
馈运周给。开物成务。
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京兆尹封梁国公
太中大夫吏部侍郎赐紫金鱼袋苏震。供亿烝徒。
临事益办。可银青光禄大夫吏部侍郎
其赴蜀郡灵武从官。及在路扈从官。
三品巳上与一子官。四品巳下与一子出身。
六品巳下量与进改。功臣将士勋业高者。
别有处分。应见任五品巳上。
当别与一品阶。其阵亡人。
令所在郡县。收骸骨瘗埋。
具酒食致祭。各与追赠。
其家给复二载。诸郡县牧。
或隔绝贼境。则困于幽残。
或犒宴官军。则弊于赋敛。
其来载租庸。三分放一。
其天下百姓。应诸色人勾徵。
及欠负官物。一切放免。
宜令中书门下使。即分道宣慰。
所至郡县。审问百姓閒利害。
有须釐革处置者。一一闻奏。
其园苑内有闲厩使总监。各据所管地界。
耕种所牧草。以备国马。
其宫女及狗豽鸡鹰鹞之类。宜即停减。
屋宇车舆。衣服器用。
并宜准式。珠玉宝钿平脱金泥织成刺绣之类。
一切禁断。学官即宜精选。
讲习。择郎官
有堪任太守县令者。委京清资五品巳上及郎官御史闻荐。
其郡县官。有灼然清白。
理行尤异。百姓中孝悌力田。
不求闻达者。委采访使闻奏。
其有文经邦国。学究天人。
博于经史。工于词赋。
善于著述。精于法理。
军谋制胜。武艺绝伦。
并任于所在自举。委郡守铨择奏闻。
不限人数。其律令格式未折中者。
中书门下通明识事官两三人并法官两三人删定。近日所改百司额。
及郡名官名。一切依故事。
顷以上皇在蜀。朕亦居岐。
蜀郡宜改为南京。凤翔宜改为西京
西京中京蜀郡改为成都府
凤翔府以下官寮。并依三京名号。
吴山为吴岳。其祠享官属
并准五岳故事。天柱山老君庙改为启圣宫。
五品巳上清资官。及三品巳上官
上郡太守。父见在无官及官卑。
并与五品官。父母先亡殁者。
赠一人官。祖母亡殁。
亦赐邑号。忠臣事君。
有死无二。烈士徇义。
虽灭犹存。其李憕卢奕颜杲卿袁履谦许远张巡张介然蒋清庞坚等。
即与追赠。访其子孙。
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赏。
其内外文武官。有枉遭逆贼杀害。
及身赴朝廷。并逃难山谷。
其父子兄弟伯叔等。为贼捕捉损害。
及谋反城人言语泄漏。因遭杀戮。
并勘实闻奏。当以追赠。
天下侍老。八十巳上。
版授有差。并赠绯鱼袋。
太原久遭逼围。给复三载。
上党三度被攻。给复五载。
南阳颍州灵昌雎阳雍邱等郡县。坚壁多时。
力穷方下。绝食尚守。
情亦可矜。各给复三载。
好畤奉仙两县。进退禦寇。
徵求复多。各给复三载。
蜀郡上皇亲幸。万乘久居
明年租赋。宜依常式。
起后载给复三载。良娣张氏。
既望气知归。亦当熊见节。
可册为淑妃。进封南阳王系赵王
新城王仅为彭王颍川王僩为兖
东阳王侹为泾王。第九男僙为襄王
第十男倕为王。第十一男偲为邵王
第十二男佋为兴王。第十三男侗为定王
淑妃以下。所司择日。
即行册命。虽知人之明。
惭于则哲。而睦亲之义。
盖所随时。持盈尊师
仪王巳下。各赐五百匹。
长公主各与一子官。嗣王及郡县主各与一子六品官。
皇五等巳下及九庙子孙。及亲等人见在者。
并与转改。内外文武官。
三品巳下各加一阶。应叙三品五品量加。
减两考。蜀郡凤翔扈从从官。
九品巳上赐勋两转。溥天下赐酺五日。
鹿头山(山上有关,在德阳县治北。)759年 唐 · 杜甫
 押词韵第十八部 创作地点:四川省德阳市
引用典故:豪侠窟 论道 三分 扬马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
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
游子出京华(一作咸京)剑门不可越。
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
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
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
有文(一作才)令人伤,何处埋尔骨。
纡馀脂膏地,惨澹豪侠窟
仗钺非老臣,宣风专达
冀公裴冕封冀国公,拜成都尹柱石姿,论道邦国活。
斯人亦何幸,公镇逾岁月。
元宗普安郡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六
门下。
我唐受命百有十载。
德泽浸于荒裔。
声教被于殊邻。
绍三代之统绪。
综百王之礼乐。
高祖神尧皇帝奄有大宝。
应天顺人。
太宗文武圣皇帝戡难造邦。
光宅天下。
高宗天皇大帝修文偃武
惠绥四方。
中宗孝和皇帝聿遵孝德。
惟新景命。
睿宗大圣真皇帝清明在躬。
元化溥畅。
朕承累圣之洪训。
祖宗之丕绪。
兢兢业业。
不敢自宁。
往岁韦氏作逆。
宗社将坠。
是用翼戴先后。
扫荡凶徒。
宸极既贞。
寰区载晏。
尔来在位。
垂五十年。
中原幸无师旅。
戎狄岁来朝贡。
夙兴旰食。
勤念苍生。
庶宏至理。
永跻仁寿。
愧无帝尧之圣德。
而有寄体之不明。
致令贼臣。
内外为患。
蔽朕耳目。
远朕忠良。
或窃弄威权。
或厚敛重赋。
泉壤一漏。
成此滔天。
搆逆召戎。
驰突中夏
倾覆我河洛。
扰乱我崤函。
使衣冠奔走于草莽。
黎庶狼狈于锋镝。
伊朕薄德。
不能守厥位。
贻祸海内。
负兹苍生。
是用罪已责躬。
寤寐战灼。
上愧乎天地。
下愧乎庶人。
外愧乎四海。
内愧乎九族。
乾乾惕厉。
思雪大耻。
夫定祸乱者必仗于偫才。
理国家者先固其根本。
太子亨。
忠肃恭懿
说礼敦诗。
好勇多谋。
加之果断。
永王璘盛王琦丰王珙
皆孝友谨恪。
乐善好贤。
顷在禁中。
而习政事。
察其图虑。
可试艰难。
宫相之才。
师傅之任。
必资雅善。
允属忠贞
况四海多虞。
二京未复。
今当慎择。
实惟其人。
太子亨宜充天下兵马元帅
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节度采访都大使
与诸路及诸副大使等计会。
南收长安洛阳
御史中丞裴冕左庶子
陇西郡司马刘秩试守右庶子
永王璘宜充山南东路及黔中江南西路节度支度采访都大使
江陵大都督如故。
少府监窦绍为之傅。
长沙郡太守李岘副都大使
仍授江陵郡大都督府长史御史中丞
盛王琦宜充广陵郡大都督
仍领江南东路淮南河南路节度采访都大使
依前江陵郡都督府长史刘汇为之傅。
广陵郡长史李成式副都大使御史中丞
丰王珙宜充武威郡大都督
仍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路节度支度采访都大使
陇西郡太守邓景山为之傅。
武威郡都督府长史御史中丞副都大使
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
并于当路自供。
其诸路本节度采访支度防禦等使虢王巨等。
并依前充使。
其署官属及本路郡县官
并各任便自简择。
五品以下任署置讫闻奏。
六品以下任便授已后一时闻奏。
其授京官九品以上。
并先授名闻。
奏听进止。
其武官折冲以下。
并赏借绯紫。
任量功便处分讫闻奏。
其有文武奇才。
隐在林薮。
宜加辟命。
量事奖擢。
于戏。
咨尔元子等。
敬听朕命。
谨恭祗敬。
以见师傅。
端庄简肃以莅众官。
慈恤惠爱。
以养百姓。
忠恕哀敬。
以折庶狱。
色不可犯。
以临军政。
犯而必恕。
以纳忠规。
往钦哉。
无替朕命。
各颁所管。
知悉。
直谏表765年3月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等言。
伏见陛下屡发德音。
招延献纳。
使左右侍臣。
得直言极谏。
忠謇者无不听。
狂讦者无不容。
辛丑诏书。
裴冕崔涣等十有三人并集贤殿待制
以备询事考言之问。
此五帝之盛德也。
而臣以目睹。
生则幸矣。
然顷者陛下虽容其直。
而不用其言。
进匦上封者。
大抵皆事寝不报。
书留不下。
但有容谏之名。
竟无听谏之实。
遂使谏者稍稍自引。
钳口就列。
饱食偷安。
相招为禄仕。
此忠鲠之士所以窃叹。
而臣亦耻之。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孔某者。
况以朝廷之大。
卿大夫之众。
而陛下选受之精与。
假令不能如文王之多士。
尧舜之比屋。
其中岂不有温故知新。
可使懋陈政要。
而亿则屡中者乎。
陛下唯虚存其仪。
令条奏不旷。
及议政之际。
曾不采其一说。
尧之畴咨。
禹之昌言。
岂若是耶。
昔尧设谤木于五达之衢。
孔子亦曰以能问于不能。
以多问于寡。
又曰某也幸。
苟有过。
人必知之。
然则多闻阙疑。
不耻下问。
圣人之心也。
臣不胜大愿。
愿陛下试以尧孔之心为心。
日降清问。
启其宏议。
不可者罢之。
可者议之于朝。
执事者共之。
使知之必言。
言之必行。
行之必公。
则君臣无私论。
朝廷无私政。
天下无私是。
陛下以此辨可否于献替。
而建太平之阶可也。
况国体乎。
自师兴不息十年矣。
万姓之生产空于杼轴。
拥兵者第馆亘街陌。
奴婢厌酒肉。
而贫人羸饿就役。
剥肤及髓
长安城中。
白昼椎剽。
京兆尹不敢诘。
加以官乱职废。
将惰卒暴。
百揆隳刺。
如纷麻沸粥。
百姓不敢诉于有司。
有司不敢闻于天听。
士庶茹毒饮痛。
穷而无告。
今其心禺禺。
独恃于
不登。
则易子咬骨。
可跂而待。
眠于焚薪之上。
岂危于此。
陛下不以此时轸薄冰朽索之念。
励精更始。
思所以救之之术。
令宗有累卵之危。
万姓悼心而失图。
臣实惧焉。
去岁十二月丁巳
夜中星陨如雨。
昨者清明降霜。
三月苦热。
寒暑气候。
错缪颠倒。
沴莫大焉。
岂下凌上替。
怨讟之气焰以取之耶。
不然。
天意之丁宁谴诫。
以此儆陛下。
宜反躬罪已。
旁求贤良者而师友之。
黜弃贪佞不肖而窃位者。
下哀痛之诏。
去天下所疾苦。
废无用之官。
罢不急之费。
禁止暴兵。
节用爱人。
罔使宦官乱国政。
佞言败厥度。
兢兢乾乾。
以徼福于上下。
必能使天諴感而神心应。
反妖灾以为和气。
太戊桑谷
宋景荧惑。
焉足为陛下道哉。
臣一昨陈奏。
请减江淮山南等诸道兵马。
以赡国用。
陛下初不以臣言为愚妄。
许即施行。
然及今竟未有沛然之诏。
臣窃迟之。
今天下唯朔方陇西吐蕃仆固之虞。
邠泾凤翔等兵。
足当之矣。
自此而往。
东洎海南番禺
西尽巴蜀。
万里无鼠窃之盗。
已积岁矣。
而兵不为之解。
倾天下之货。
竭天下之谷。
以给不用之军。
而为无端之费。
臣不知其故。
假令居安思危。
用备不虞。
自可于阨要之地。
少置屯禦。
馀悉休之。
以其粮储屝屦之资。
充疲人贡赋。
岁可减国赋之半。
陛下岂迟疑于改作。
逡巡于旧贯。
使大议有所壅。
而率土之患。
日甚一日。
是益其弊而厚其疾也。
臣窃惑焉。
夫疗痈者。
必决之使溃。
今兵之为患犹痈也。
不以渐戢之。
其害滋大。
大而图之。
必力倍而功寡。
岂周易不俟终日之义与。
伏惟图其始而要其终。
天下幸甚。
臣无任恳款之至。
唐故特进太子少保郑国李公墓志铭768年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一
少保讳遵
唐太祖景帝七世孙也。
祖瑜。
郑州刺史
追赠太常卿
烈考日晕。
官至太仆
太子太师扬州都督
公聪朗奇伟。
豪迈旷达。
率性忠孝。
临节有勇。
开元十年初仕。
天宝六年出守。
始于淄川
济南汝南
以刚明莅众。
所居政肃。
民受其赐
生为立祠。
十四年秋九月
执金吾彭原郡
明年
长安覆没。
元宗逊于南京
便桥之役。
我师败绩。
新平属之五原
二千石皆反为贼守。
莫有勤王者。
肃宗以馀骑十数。
次于彭原
公顿首迎谒。
且愤且喜。
因献衣服鞍马。
泣问大计。
乃悉发仓库。
募敢死士。
获九百人。
公自誓众扈跸而北。
翌日。
师次临泾
北至平原
收携贰逆命者。
斩之以殉。
破其馀党。
进幸灵武
旬日之间。
有众至数万。
王师遂张。
于时法驾播越。
神器无主。
公与裴冕等率偫臣劝进。
陈天意。
上尊号。
以定民志。
上乃即皇帝位。
拜公尚书工部侍郎
宗正卿
乘舆南旋。
封郑伯
旧京始复。
公典营建。
社稷
园陵坛墠。
罔不毕修。
百工咸若。
乾元二年
论功行封。
策为郑国公
食实封二百户
特进工部尚书
宗正如故。
上每拜公相
将帅
建妃后。
公悉参焉。
渥泽滂沱。
羔雁盈门。
家有陆生之橐。
乐兼魏绛之赐。
中兴宗臣。
荷宠莫二。
李辅国泄省中语。
且讽公卿举已为相。
公不从。
密陈其奸。
明年
肃宗崩。
公由太子少傅袁州刺史
竟为盗憎。
且谗胜故也。
宝应二年鸿胪
寻复加太子少保
永州司马
大历二年七月某日。
薨于永州
春秋若干。
夫人卢氏。
蕲春郡长史谕之子。
以副笄宜室。
范阳郡夫人
而偕老𠌤愿。
先公十二岁而殁。
大历三年夏五月庚申
合葬于万安山北原。
礼也。
惟公宣力殷忧之际。
克扶艰难之业。
忘身卫上。
忠之至者。
及居职任事。
知无不为。
永泰之后。
以列侯朝请
则放志达生。
以亲其身。
再处左官。
皆非其罪。
知公者谓公进因策勋。
退不附邪。
善无近名。
直而忘怀。
斯可谓之达矣。
有四子。
谓诵諲谔。
愿书其先人之勋烈。
使后嗣子孙得酌而观之。
于是公母弟秘书少监日勋。
谓及忝佐典三礼。
宜知先王先公之昭穆。
故命及为志。
其词曰。
贞松之姿。
匪寒不知。
公之清规。
见于国危。
抗愤忠勤。
发民济师。
戮力扶义。
天步乃夷。
奄有荥波。
遂荒郑封。
帝曰俞往。
汝作共工
泽流于家。
庆积恩重。
门罗轩盖。
赐有歌钟。
再谪湘源
谓当后笑。
遂游岱
天实不吊。
寂寞旧馆。
凄凉江徼。
琢石泉户。
摛其光曜。
裴冕集贤待制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八
惟政之难。
非贤勿乂。
必稽于众。
允执其中。
实使群材。
用宏庶绩。
朕以国步未康。
朝经或阙。
思与文武荩臣。
咨谋善道。
尚书左仆射裴冕右仆射郭英乂太子少傅裴遵庆太子少保御史大夫白志贞太子詹事御史大夫臧希让左散骑常侍畅瓘检校刑部尚书王昂高昂检校工部尚书崔涣吏部侍郎李季卿王延昌礼部侍郎贾至王傅瑶等并集贤待制
壬子正月二日出江桥门即目壬子 清 · 张问陶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船山诗草卷七
春人宜在野,况有百花潭。
故国情难尽,奇诗性所耽。
水明疑雨后,天阔爱城南。
那得逢裴冕,诛茅近古
镜湖故事 唐 · 陈允初
 押东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将寻炼练(从《纬略》卷十改,《剡录》卷六作「炼」)药井,更逐卖樵风允初。《剡录》误作「凡初」。)
刻石(《剡录》作「泰」)上,探书禹穴吕渭。)
溪边寻五老,桥上觅双童严维。)
梅市西陵近,兰亭上道通谢良弼。)
雷门惊鹤去,射的验年丰贾肃。)
古寺思王,孤潭忆谢公郑槩。)
帆开岩上石,剑出浦间铜庾骙。)
兴里还寻戴,东山更向东裴晃。《历代诗话》本《韵语阳秋》卷五引作「裴勉」,《类编》本作「裴冕」,均误。影宋本《韵语阳秋》及《剡录》均作「裴晃」,不误。)
郭令公请雪裴仆射 唐 · 邵说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二
臣某言。臣闻忠邪不可以并立。
善恶不可以同偫。吴任宰嚭而伍胥鸱夷
楚任靳尚屈原放逐。远惟前事。
孰不痛心。伏见澧州刺史裴冕
明允忠肃道高德厚。
匪躬无怠。有謇谔之风。
首佐先帝。驱驰灵武
赞云雷之业。成社稷之勋。
程元振忌其直道刚方。遂加诬构。
贬谪荒裔。天下称冤。
空怀丑正之悲。莫雪盗憎之耻。
今奸邪屏退。圣政文明。
百度惟贞。四门已穆。
而寰海之内。元元之人。
莫不延首德音。思闻至化。
伏愿特令追。列在朝廷。
俾之台座。端揆庶僚。
平章百姓。处吁谟之任。
当燮理之权。必能协和万邦。
致君尧舜。臣位兼将相
职忝股肱。窃思贤杰。
共熙帝载。无任恳迫之至。
冀国公太尉裴冕 中唐 · 元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九
王者纂大业以拯时难。君子合天符以成圣功。
在殷之傅说。周之申甫
汉之博陆。其类也。
临大事。首大谋。
君子正位。邦国是宪。
其道也。琬圭火龙。
元社朱户。其禄也。
古之人遇其时行其道。济其业受其禄。
呜呼裴公。斯近之矣。
公讳字章甫
河东大族。著于系谱。
曾祖澧州刺史讳怀感。祖滑州司马讳陟
长安丞赠司空讳纪。自司空而上。
世累清德。公全朴以受其形器。
混冥以养其精和。隤然大不为累。
方驾前古。其礼容诚敬。
可陈于蛮貊。施于鬼神。
宜乎吉凶变幽而偶圣君。精义致用而审天道。
天宝十四载。皇上避狄于华阳
肃宗伪游于幽朔。公以御史中丞奉诏。
翼赞元良。释位济河。
会于灵武。与侯伯卿士。
官师亚旅。考大德除残之运。
唱灵祇亿兆之心。负金玺玉旒。
为人请命于西土。维天意偫谋是告。
而苍生灾害是怀。于时册礼既毕。
公乃自左庶子中书侍郎平章事。从时望也。
帝曰。予欲教熊罴食猰㺄。
公于是乎请蒐于岐阳。朝于酆宫。
以干戚陈师。以蛮夷诛暴。
公定大业。运开中兴。
帝曰。予欲端百揆诏典司。
乃命公为尚书左仆射。于是乎纲理庶工。
四方来同。左右始终。
十有三祀。初自县联属署监察御史
尝有奸蠹吏。公按之。
时宠权臣之戚也。党其犯而请于公。
公竟正刑书。不为势屈。
时论以公有不可夺之节。故肃然。
由是历侍御史尚书郎者五。其中以直遇坎牧蛮溪者二。
以时当任兼宪台镇梁益各一。以勋封冀。
食五百户。以秩开府仪同三司
大历四年冬十一月。今上念伊尹之一德。
孔光之再起。诏复入相。
旬有二日。兼河南江淮副元帅东都留守
是月辛酉。薨于长安
年六十七。翼日。
册赠太尉明年二月
葬于京城南毕原。诏京兆尹护丧事。
赠布八百段。凶仪葬具。
俾出有司。昔在天宝之季。
公尝为御史大夫王鉷谗毁。无何。
弟釬坐大逆。有诏庭辨。
而凶首词引及。公自下列抗其矫诬。
朝廷谓之不党。其后程元振僭用威柄。
有道从虎贲。公停车致诘。
面折及霤。在黜无愠。
德仁遂行。君子谓公诚尽于忠者在于礼。
外其身故临难不惑。一其守故当事则明。
磅礡乎死生之间。逍遥乎晦明之境。
公尝北使殊俗。班命毡裘。
单于君长。稽颡屈膝。
王商而知惧。从魏绛来服
以言尚其直。以动尚其顺。
以成事尚其济物。以进退尚其得中。
孝弟爱敬。格于天地。
惇信明义。通于鬼神。
帝王得之。以奉天时。
百官得之。以修典宪。
佐命者二后。历事者三朝。
皤皤华皓。为国元老。
执璧奉圭。在君之堂。
生食邑土。殁垂惠爱。
岂禄以为尊者。其孤正。
授辞家老。请志于石。
以代三鼎林钟之义。铭曰。
元精降灵。建乎人极。
邈矣冀公。顺帝之式。
鸿造覆育。大钧埏埴。
业济功成。保和居直。
帝念髦硕。二登辅翼。
为时养贤。以及万国。
昔在上帝。降命元老。
以仗恺元。以明至道。
唐历中否。亦命我公。
顺人戴天。戡黎伐共。
德谢星陨。仁沈海竭。
大厦梁崩。崇山玉折。
领袖前古。纲纬来辙。
幢幢丰碑。耿耿鸿烈。
永传亿祀。遗芳不灭。
相国杜鸿渐神道碑 中唐 · 元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九
皇帝正位建元之二年
巡狩至陕郊。
季冬
旋轸镐京
春王正月
前殿延偫臣。
制诏太常卿卫公鸿渐
研机味道。
国翰人师。
俾时不迷。
倚以为相。
史臣载。
与公同官西掖
联务中枢
入则并金门。
跻玉堂。
出则偕车舆。
驰广路。
好我不浅。
德公亦深。
逮于薨殂。
得入公之室。
睹公之奥。
节以危难而固。
义以颠沛而彰。
故得复公之道。
察公之行。
开而当名。
品物定辞。
观公之辨政。
消烦解结
逢机立断
试公之与物。
天乐失和。
犹陪行止。
弥留方殆。
尝参药祷。
名者世人之所重。
终不为夭。
适见公之不居。
死者有情之至哀。
贤于贵生。
益知公之能达。
古史之流。
美而不扬乃废职。
书而或略亦近诬。
若然者。
则刊盛德于山阿。
藏茂勋于王府可也。
帝尧之允。
家于京兆
春秋末。
诸侯耗尽。
炎黄唐虞之苗裔。
鲜有存者。
范宣子犹广称世阀。
盛誇穆叔
而经秦涉汉。
百王千载。
名公大人。
骈衡继武。
元宗朝。
叔考暹门下侍郎平章事
以清节居东府
垂拱中
大父慎行荆州长史
以文武式南邦。
开元之际。
皇考鹏举安州都督
大名淮浦
杜陵男子。
辽廓不羁。
性与道合。
旁通多可。
思挹溟海。
自涯皆返。
将窥语嘿。
杳然难究。
辄孩时人。
不屑下位。
扬州参军华县大理评事司直关内度支副使
虚已而不疵于物。
存诚而受污于俗。
天宝末
将相交隙。
海内寒心。
家有襄陵之忧。
人怀崩角之惧。
公以为期死不勇。
必生非任。
莫肯念乱。
谁无父母。
于是始有济难勤王拯溺定倾之意。
禄山果凭豺豕。
凌虐京畿
巩洛成陇荒。
崤函为障塞。
命信臣捽扼二华之险。
守河渭之隘。
以挫其锋。
分河陇材官。
南阳
当宛叶。
以遏其势。
方节度中书令汾阳王
发缘边利兵。
略云中。
井陉
以制其后。
汾阳拔公为戎副。
倚公以幕画。
公议无返顾。
计不旋踵。
戒器蒐乘。
接食馈军。
斯须决机。
闲暇办剧。
故佩铎凶徒。
未鼓而破。
恒阳逆守。
先声而屈。
时大兵深入。
后计在完。
敕公西归本军。
镇抚喻告。
调发兵食。
保绥华戎。
哥舒翰出师桃林
以不计合战。
既而从散约解。
形离势沮。
六军折北而莫济。
上将授元而不归。
强胡犯关。
长戟指阙。
元宗西巡巴蜀。
驻跸槐里
肃宗不从。
诏马下受辞。
徵兵朔方。
东向问罪。
付以神器之重。
勖以兴复之谋。
肃宗承命感咽。
北驰惶怖。
邠郊无馆谷之犒。
安定绝薪刍之饩。
始诛二守。
物情尚疑。
众才一旅。
边郡犹惊。
遂踰平凉
萧关
直趣丰安
阻河为固。
公乘疾西上。
奏谒于白草顿。
请借前箸。
以图安危。
灵州四临。
兵车之会。
安新破。
人心正摇。
奸豪窃窥。
杂种圜目。
众情一呼而可溃。
危机视景而斯发。
北辕未改。
舍此奚之。
丰安僻界西陲
北临沙漠。
候吏不至。
疲兵径渡。
傥军门晏关。
回舟未具。
苍皇朔裔。
蹈据无所。
非策之上也。
因条列市租计入。
幕府文书。
攻守便宜。
山川要害。
肃宗抚公背曰。
灵武即我之关中河内
卿亦吾之萧何寇恂
虏在目中。
凶雠不足殄也。
即日大驾移幸灵州
守则完郛。
战有全兵。
伐鼓举麾。
下令风生。
东极榆溪。
西洎先零
莫不裹饭而趋。
揭弓而走。
重足挥汗。
惟恐居后。
肃宗虽受传国之诰。
平戎之约。
谦让未发。
守持益固。
愿以抚军讨贼。
贼尽归报。
遥禀威略。
不正位号。
公与御史中丞裴冕呼韩单于羌戎君长校尉部曲塞翁老将顿首劝进。
封章十上。
肃宗深自闭绝。
留中寝答。
公独排闼及霤。
披诚见意。
哀辞扣玉。
沥血洒地。
以为命不得废。
雠不可玩。
稽天后时。
物骇人散。
文武之业。
坠而莫振。
非天子之孝也。
上亦踌躇感动。
回虑迁思。
公乃陈仪撰吉。
登帝大位。
于是义徒推毂。
回纥横厉。
蹴踏咸阳
网罗关外。
救楚请命。
夷凶涤秽。
收秦复洛。
翊帝霸世。
皆公之力也。
定策之初。
既以大功推裴郭。
畴庸之际。
竟以常资为侍郎
达者多公之远名。
明主善公之能让。
披我荆棘。
主簿而难忘。
张良布衣。
固封留而已足。
五凉四战之郊。
荆州用武之地。
会稽浙河之险。
二都初定。
九服犹虞。
倾侧动摇。
三方尤急。
东西万里。
出入十年。
仗节拥旄。
更居迭抚。
公之在镇。
河西无盗边之警。
洞庭息三苗之祸。
海寇不动。
瓯闽顺轨。
得公之效也如彼。
公之罢守。
袁晁陷山越。
康元烧夷陵
犬戎夺酒泉
匈奴舒右臂。
失公之患也如此。
今上即位
以公先帝大臣。
明于治乱。
汉庭儒雅。
习于制度。
往践常伯
登于相府。
礼崩乐缺。
自公缀之。
国纲天宪。
实公持之。
为上从容论天下事甚众。
潜迹密启。
明可否者非一。
慎深于削稿。
功隐于诡词。
永泰中
西南大将暴很淫虐。
腹心坐离。
师众四溃。
虽事迫理顺。
而形疑势拒。
皇帝悯百姓之不辜。
哀偫校之罹毒。
公奉辞受钺。
单车诣
辨邪正于一言。
安万夫之反侧。
始公未至。
皆鸱张内恐。
狼顾外视。
及公申令。
则饱德饮和。
且舞式歌。
岷峨既平。
双流已清。
卫公告成。
乃眷以宁。
帝曰丞相
善谋能权。
蹈难履危。
勤略忧边。
雕弓弭旆。
策勋劳旋。
公拜稽首。
天子万年。
公有济世戡难之才。
遗物离人之政。
自深根以宁柢
每乘流而汨波。
及位极台衡。
勋高梁益。
未脱羁锁。
终悲晚暮。
虽陈乞已屡。
优眷愈深。
来朝之明年
首夏初吉
以东都河南吴越荆楚保釐之任。
分镇之务。
俾公居中。
总统遥领。
是岁仲冬月朔
羸惫逊位。
及乎既望
生涯告尽。
留诫诸子。
申约道侣。
罢涂车刍灵之送。
黜聚偻腞楯之饰。
捐牢废礼。
不封不树。
解绶脱绅。
税囊亲土。
待久客而稽变。
是留归而隔至。
从吾所好。
示祛俗累。
乃隐几丧偶。
知常委蜕。
恬然而终。
晏然而逝。
非合气于漠。
得全于天。
骇形而无损心。
旦宅而无情死者。
其孰能至此极也。
惟公学奥九流。
技括众艺。
忘象遗数。
达者知礼。
存于身而致于用也。
吉凶悔吝。
散徽破诡。
应于化而鲜于物也。
技经肯綮。
理悟神对。
宜其翼宣大政。
左右明圣。
位冠偫后。
声施来裔。
载不虞非据。
偶得累公。
责重忧深。
心昏意扰。
公则宏我以命。
起予以道。
未尝不体平神清。
忽在世表。
以过必告。
我躬是保。
实欲依公戮力。
仰答元造。
然后乞恩归印。
相誓将老。
左相齐公。
与子双拜。
齐公全才稀售。
怀宝鄙试。
尘垢秕糠。
陶铸名器。
颉颃委运。
俯仰随俗。
及乎培风抚翼。
立朝当国。
则骨鲠魁垒。
奋扬蹈厉。
端庄寤主。
饥渴忧世。
执邪尊法
起坠振废。
方知达观无早计。
月固不胜火。
逢指就而知人。
折大木而惟我。
时称并用房杜
所谓同登管乐。
式是百辟。
惠余小子。
为新非故。
服我甚忘。
散帙未卷。
高秋已行。
唯余与王。
相顾永伤。
鄙夫诔德。
齐公洒翰。
终愧强名。
何惭蔡篆。
系之以词曰。
阳骄必折。
阴胜亦邪。
刚柔杂居。
圣贤之家。
堂堂卫公。
含和用中。
为保自易。
当难不逢。
首阳诚拙。
柱下非工。
餔糟末位。
致命危邦。
自西徂东。
足趼头蓬。
简稽衣食。
赋政理戎。
经营指挥
云合风从。
定计翊帝。
革暴锄凶。
退殊独洁。
进不争功。
出征入辅。
计文经武。
洗荡三蜀。
雍容两府
神迈形局。
思深志违。
封禅留草。
东山不归。
台光拆耀。
白昼徂晖。
依仁孔夙。
履信不暮。
自天之佑。
宜无悔怒。
天之荐瘥。
时丁耗斁。
如鱼思涉。
若废网罟。
或岁大旱。
为霖雨
生公则惠。
丧公何苦。
形有必待。
魂无不之。
谁存封域。
谁制丧期。
平皋漫澶。
野蔓离披。
延陵已达。
弋者何知。
王铁夫移居诗兼赠同门何工部道生兰士癸丑 清 · 张问陶
 出处:船山诗草卷十
披襟一笑心颜开,王郎夫妇皆奇才。
王郎潦倒人不助,解人独有何工部
宣南第宅如乱麻,管弦酒肉争喧哗。
梁鸿赁庑全无地,羞煞都城十万家。
到门突兀见奇树,访君恐为当关误。
雾阁云房何处来,何郎割宅王郎住。
开怀示我移居篇,故人高义传千年。
不妨家累随杨朴,自有黄金铸浪仙
我辈颠狂不草草,天留傲骨存交道。
墙头过酒赌新诗,如此因缘亦奇好。
王郎王郎莫苦贫,作诗好更惊天神。
君不见杜陵流寓依峨岷,苦搜佳句悲沈沦。
草堂当日劳裴冕,更起祠堂累后人。
駮配飨不当疏1188年春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诚斋集》卷六二、《南宋文范》卷一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三月二十日朝奉大夫、守秘书少监太子侍读杨万里谨斋沐裁书,百拜献于皇帝陛下:臣闻之王通曰:「议其尽天下之心乎」。
盖尧之衢室,舜之总章,周有卿士庶民之谋,汉有博士廷臣之议,此皆王通之所谓议也。
既曰议矣,则君之所可,臣必有所否,卿士之所从,庶民必有所违。
君人者酌其议而择之,择其善而从之,然后下无不尽之心,上无不善之举。
今者议臣建配飨功臣之议则不然,曰欺、曰专、曰私而已。
先之以本朝之故事,惟翰苑得以发其议,抑不思列圣之庙有九,而庙之有配飨者八,发配飨之议者非一,而出于翰苑者止于三。
且如罢王安石之配飨神庙,则司勋员外郎赵鼎之言也,请以韩忠彦配飨徽庙,则刑部尚书胡交修中书舍人楼炤等之议也,岂尽出于翰苑哉!
今举其三以自例,不顾其馀之不然,非欺乎?
申之以圣谕之所及,惟一己得以定其议,非专乎?
终之以止令侍从数人之附其议,使廷臣皆不得以预其议,非私乎?
是说一行,自今以往,一议之出必欲有可而无否,必欲以一人之口而杜千万人之口也,何以尽天下之心乎?
有可而无否,其弊必至于以水济水之喻,以一人之口而杜千万人之口,其弊必至于指鹿为马之奸,臣之所忧不特一配飨之议而已。
恭惟陛下秉大公,廓至明,如天之清,如水之止,无偏如周武,毋我如仲尼,必不徇议臣一己之私说,而尽违天下之公议也。
臣惟恃此,敢陈其愚,惟陛下垂听焉。
臣伏见故太师忠献魏国公张浚,身兼文武之全才,心传圣贤之绝学。
遭遇先皇圣神武文孝皇帝,擢任不次,出将入相,而捐躯许国,忠孝之节动天地而贯日月。
武夫悍卒,孺子妇人,裔夷绝域,闻其名者皆翕然归仰,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臣尝论其槩,以为耆德卓行、忠谏嘉谋、动为人师、言为世则者固不可胜举也,而其尤大焯著,有社稷之功者五:建炎之间,逆臣苗傅刘正彦之变,先皇忍耻,伪赦之出,四方惊惑,然莫有敢诵言讨之者。
平江之师,内则倡率韩世忠张俊以为之用,外则结约吕颐浩刘光世以为之助,不崇朝而建复辟之勋。
首复辟者谁欤?
也。
此其有社稷之大功者一也。
绍兴之间,浚初拜右相,未皇他议,首上封章,请建储嗣。
入谢之日,继以面陈,而先皇嘉纳。
虽先皇选建之公,宗社灵长之福,上天眷顾之命,历数有归在于陛下,然发此议者,绍兴五年八月十五日也。
发大议者谁欤?
也。
此其有社稷之大功者二也。
先是,大将范琼来赴行在,挟其兵众,居然悖傲,不复有人臣之礼,肆然邀求,且乞贷苗、刘之党。
都堂,数其罪状,缚置廷尉,论抵之死而优抚其军,从容指麾,释兵听命,分隶他将,无敢哗者,然后国法以正,纪纲以张。
强臣悍将,始知有朝廷之尊。
立国之基,实肇于此。
立国基者谁欤?
也。
此其有社稷之大功者三也。
浚之守蜀,备禦既固,虏至辄败。
大酋粘罕病笃,召诸将谓曰:「吾自入中国,未有敢婴吾锋者,独张枢密与我敌。
我在犹不敢取蜀,尔曹宜息此意,姑务自保而已」。
兀术出而怒曰:「是谓我不能耶」!
粘罕既死,兀术来寇,吴玠吴璘大破之,俘获万计。
兀术仅以身免,髡𩮜须髯而遁。
自虏入中原,其败衄未尝有此也。
我是以有和尚原之捷,虏自是不敢窥蜀矣。
浚之出蜀而归也,复荐吴玠等九人将帅之才,后皆获其用,至今朝廷无西顾之忧。
全蜀安而后中国安,安蜀者谁欤?
也。
此其社稷之大功者四也。
浚之福州也,刘麟乘此引兀术之兵,数路入寇。
先皇即日召亦即日就道。
既至江上,兀术闻之曰:「闻张枢密贬岭外,何得已在此」?
未几宵遁。
先皇之幸建康也,刘猊挟虏众来寇,时相臣赵鼎、枢密折彦质皆欲退淮上之师,为保江之计。
力争,以为收兵渡江则无淮南,而长江之险与虏共矣。
先皇决策从,我是以藕塘之捷,自此两淮始可立矣。
两淮定而后中国定,定淮者谁欤?
也。
此其社稷之大功者五也。
浚之用心,以尧舜致君之道为己任,以《春秋》复雠之义为己责,以文武境土未复之业为己忧。
其论谏本仁义似陆贽,其荐进人才似邓禹,其奋不顾身、敢任大事似寇准,其志在灭贼、死而后已似诸葛亮
孟子曰:「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焉。
今先皇行且祔庙,方议配飨之臣,非有社稷之大功者,其谁实宜之
臣谓社稷之大功、宜配飨于新庙者,莫如也。
且陛下赐谥「忠献」,制辞曰:「虑国忘家曰忠,献可赞否曰献」。
又曰:「若赵普平定四方,若韩琦弼亮四世,虽成功之不一,要易地以皆然」。
训辞具存,昭若日星。
则配飨太祖之庙,亦配飨英宗之廷。
陛下以此比,则今日配飨新庙者,舍而谁哉!
而议臣怀私,故欲黜而不录,以沮天下忠臣义士之气,公议甚愤而不平也。
且议臣以复辟之功为重乎,倡之,吕颐浩和之,张俊韩世忠禀而行之。
今录其同功者三人,而黜其元功者一人,可乎?
且议臣以建储之功为重乎,赵鼎言之,亦言之,今录其一,黜其一,可乎?
至于固长淮以保江,守全蜀以保吴楚,则一人而已矣,此又非诸将所敢望者。
臣故曰「配飨新庙者舍而谁哉」。
或谓尝为隆兴之相矣,非没于绍兴之年也。
臣以为不然。
赵普尝相太宗矣,而配飨太祖之庙;
韩琦曾公亮尝相神宗矣,而配飨英宗之廷。
然则浚之宜配新庙,又何疑焉!
昔唐以苗晋卿肃宗而遗裴冕,苏氏駮之,当时竟行其说,裴冕得以复收。
臣虽学术浅陋,窃有志焉。
议元和配飨之臣,则令尚书省御史台四品以上、两省五品以上同议焉,议会昌配食之礼,则出于宗正少卿李从易所奏焉,岂翰苑之臣所得而专哉!
盖专则弊,众则无私故也。
臣愿陛下遵中兴之典,酌李唐之制,断自圣衷,照破私议,以臣所駮之章询之大臣,下之礼官博士,令与台谏两省侍从及在廷之臣杂议其事,如苏轼论配飨必都省集议者,而陛下择其中。
录元勋于既黜,释公议于既郁,可以伸屈抑,可以决壅蔽,可以尽天下之心,可以为忠义之劝。
一举而众美具,诚非小补。
冒渎天听,无任惶惧屏营之至,不备。
万里昧死百拜。
〔贴黄〕奏为议臣挟私论新庙配飨功臣,独黜张浚,不合公议。
乞如苏轼论配飨事,谓祖宗所不敢专,必命都省集议。
如有可采,乞赐睿览,付外施行,伏候敕旨。
检校工部员外郎任君墓志铭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君讳佶。
字叔正
乐安人
殿中侍御史元植之孙。
灵府功曹日新之子。
君少遭父丧。
养母以孝称。
京兆尹崔光远表试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
敕摄富平县知县事
及克复京师
以功授成都府犀浦县
又以优授泾阳县
吐蕃犯都。
代宗陕州
君召募吏人保守佛寺。
寇不敢逼。
擢为本县令
充渭北十县团练使
及驾还京。
为同列潜搆。
功不得论。
仆射裴冕冤而奏之。
长安县
转本县丞
太府寺丞
未几。
监察御史京畿馆驿使判官
中书侍郎元载为潭漕使
请为判官
殿中侍御史
检校工部员外郎侍御史判官如故。
元载得罪。
君左授建州建安
杨炎入相。
君以书戒之。
由是杨怒而不用。
又移虔州司户
再授信州司马
观察使鲍防以为判官权知饶州事。
遘疾归。
卒于信州
权窆于州西原
有诗两卷。
前娶宗王氏女
生男冀。
邠州司法参军
三女各为士妻。
后娶杜氏女
生子三人。
曰溆曰羡曰并。
女五人。
长女嫁长洲源咸季。
次女适权㯋。
三女早卒。
少女二人未许嫁。
溆历佐大府。
以吏能有声。
度支武营田使
得试协律郎
监察御史
元和十四年
杜氏卒。
溆乃自信州府君之丧。
合葬于万年杨村。
从先人旧茔。
溆尝与同事岭南府。
知溆之才。
亟荐于时。
故溆来请志。
铭曰。
士生于时兮。
所贵者才。
有才无命兮。
古今所哀。
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