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龙图阁待制赵公神道碑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二、《攻愧集》卷九八
孝宗皇帝在位之十三年吏部侍郎赵公粹中奏乞正太祖东向之位,上考三代六经之制,旁引汉魏晋唐之规,近取本朝冯公京、司马公光、范公镇、孙公固,中兴以来董公弅、王公普、朱公震以下及公之叔父涣奏议,参订其说,集而成编。
谓「太祖当居太庙第一室,永为不祧之祖。
太宗居第二室,永为不祧之宗。
遇祫飨当奉太祖居中东向,尊无与二。
昭穆旁列,以侍所尊,实允万世公议。
久而未正,愿陛下一定庙制,上当天心,光昭祖烈」。
上极向之。
会有沮其议者,公又为《辟异》一书,尤为著明,人以比唐之陈京,而考论过之。
上既谦逊未遑,公尝抚其书而叹曰:「兹事未明,吾死不瞑。
后之君子,谁能信之」!
至上遗表,犹曰:「推艺祖肇造之功,早正东向之位;
念中原沈沦之久,无忘北伐之图」。
其志可哀也。
盖我宋之兴,与商周不同。
契稷为始封之祖,其下皆亲尽则毁。
汉魏祖庙凡曰太祖而上四亲之庙,亦亲尽则毁,礼之正也。
惟唐虽起于高祖,而景皇帝封唐公,故以比契稷,为唐太祖
建隆初元,立僖祖、顺祖、翼祖、宣祖四庙,如汉魏之祀太祖
造邦之主所以列于昭穆者,以上有四庙也。
仁宗祔庙,七世已备。
英宗既祔,祧僖祖于西夹室,礼也。
神宗熙宁五年王安石异议,请祔僖祖以为太庙始祖,居第一室,祫祭居东向之位,故冯公、司马公等引经争之。
安石强辩固执,至欲以僖祖配天,孙公欲救其已甚,请以僖祖权居东向之位,哲宗祔则宣祖当祧。
蔡京徽宗朝,又建九庙之议,遂不祧宣祖而复奉翼祖于庙。
高宗中兴,公之叔父以将作监丞对,首陈其说。
时方明宣仁之诬谤,除元祐之党籍,皆足以快天人之愤,故一闻此议,慨然从之,擢为御史,俾廷臣共议。
议者十有七人皆合,亦以横议而止。
光宗时太常少卿丘公崇有请,尽用公之说,得旨集议,又不果。
上嗣服,将祔孝宗,始议祧宣祖,而少卿曾公三复又申此议。
吏部尚书郑公侨以下集于御史台,无不以为当然,而鲜有知其详者。
钥不肖,素公之知,尝授以全书,得以备究始末。
时待罪琐闼,群公俾为之辞。
既又有旨使定祧庙之制,再议而益定。
熙宁至是一百四年,而艺祖始居第一室,正东向之位,实自公发之。
而公之亡已八年,不及见矣。
又十年,钥方投閒,四明公之子来请曰:「先公之亡,既辱状其行,而墓隧之碑未立。
且先公立朝建明之大者,无如庙议,又蒙力信其说,卒正国家之大典,先公死且不朽。
今之知此者几人哉!
愿有以诗之」。
泣拜不已,钥亦为之流涕。
敢敬列斯事,以冠碑首,又序而铭之。
公字叔达密州诸城人,家世多以文发身,号东西赵
西有丞相清宪公,而公则东赵也。
曾祖伸,不仕。
祖公绰,累赠右正奉大夫
父浚,左朝散大夫,累赠通奉大夫
通奉因官东南,久寓会稽,卒葬明之,遂占名数。
明今为庆元府
公天资绝人,书一览不忘。
厉志高迈,自幼笃学,不烦师傅。
下笔成章,词锋锐甚。
通奉文高一时,父子间自为知己,谓:「此儿必大吾门」。
绍兴二十四年,与弟大猷同登进士科,授左迪功郎南剑州顺昌县主簿
乞免截盐,充失收经制钱。
州与邵武虚认明溪寨兵请给,乞正支官钱以宽民力。
盖初筮已不苟于其职如此。
三十一年,关升左从政郎、监行在杂买务杂卖场门。
虽在筦库,论当世事皆天下大计,人已属望,以为国器矣。
乾道元年,用荐者改左宣教郎、调吉州永丰县
二年,丁妣硕人高氏忧。
四年,通奉公下世。
公抱负不凡,声望已耸。
七年,甫免丧,除太常寺主簿
世明礼学,用赞其长。
轮对奏乞辨雪岳少保飞之冤,录功定谥,优恤其家,以激厉将士。
又乞募人耕江淮、荆襄荒田,不税不役,家出一兵,如四川义士。
进恢复机密十论,俾边帅招中原之人,用奇以捣燕山
又进《制狄权鉴》,取书传制狄之说,参考历代事迹,总归条例,为十六门,四十卷。
又《富强要策》十卷,专论屯田。
频年虽尝留意,而未及前代者,其说有三:利害未尽,爵赏未重,委任未专。
三书既进,送给舍看详,咸云学问渊源,议论详确。
八年冬,迁太府寺丞
再对,极论文具之弊,愿诏大臣崇尚实用。
明年春,除秘书郎
翼日,兼权起居舍人
闰月,暂权给事中
自后凡三摄此职,论事无所回挺。
康将佐以获盗转官,承旨司主之。
公谓:「军律不修,部曲劫盗,曾无责罚,反以捕获推赏,何以示警」?
权臣馆客夺官已久,直赴殿试,除倅临安
公谓其「无一日考第,如此则其类进矣」。
耶律适哩乞其子閤职,又二子为额外统领,乞寝罢,使远人知朝廷之尊,不敢妄有侥觊。
刘光祖滥以边功求厚赏,条其不应格者五以駮之。
又论绍兴府会稽和买太重,欲除子户之弊,莫若以田亩均科,仍下两省集议,亦不拘臣之说。
上曰:「如此则利害详尽」。
又奏:「选将于行伍中,有才武智略者,许自相推择,更加考察」。
上曰:「诚如卿言,已试而显者多软熟,不足用」。
对曰:「彼惟保守富贵,不思报国,自下拔擢,人始奋励」。
上以公诚实振职,每加激奖,不可屡书。
大将真俸,从臣召命,亦行缴奏,上尤叹其正直,且曰:「卿不沽激,不求名,封駮皆当,正欲如此。
朕见卿有节概,是以用卿」。
公奏:「臣孤立,惟陛下圣明,是以容臣愚直。
后省维持纪纲,封駮多则可见公
朝臣屡摄琐闱,无非务发明公道。
陛下总揽于上,宰执图回于中,臣辈扶持于下,如此一心,皆能守法,则侥倖路塞,小人道消矣。
但以不避仇怨,恐遭中伤」。
上曰:「朕自照知,无虑也」。
五月,迁起居郎
,兼太子左谕德
尝奏讲求渡江以来用度,酌立定制,以赋入之数七为经费,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
又命江东漕臣及此稔岁籴米分贮诸郡。
郊祀先雪后霁,愿益加兢业,以答上天之眷。
州郡或献羡馀,请更加覈实,以代下户之输。
权吏部侍郎,暂权刑部侍郎
淳熙元年,金遣泛使梁肃、蒲察守中来,二月,借朝请大夫,试工部尚书,充接送伴使。
待之以诚,折之以理。
因论和好,公曰:「炀王败盟送死,为千古笑」。
等唯唯,且言其主遣使,正欲再坚和好,不肯举兵,先举则曲有所归。
公曰:「皇帝守天下以仁,尤以南北生灵为念,岂肯容易言兵?
彼此从顺,自然和好坚固」。
等相顾云:「如此则济矣」。
尚书开怀见待,略无疑忌,是以尽布腹心,不敢有隐。
事讫备奏,上大悦曰:「卿可谓专对之才矣」。
二年九月,除吏部侍郎
公久贰天官,尽公革弊,不遗馀力。
乞将堂除架阁以下归部,以开公道,以清中书
右选必候呈试,方许参选,免试恩例,并不许用曾经堂除人,及旧许压在部者,请依次注拟,以均寒素而待才能。
川广福建到任赏格轻重不等,宜加裁抑,以革冗滥。
选人有力者初任或并取状,有妨平进,公请次任方许荐举。
改官条列铨试之禁甚密,尝奏:「自入铨曹,不敢苟简,惟恐有负委任之意。
近惩数吏,为之肃然」。
上曰:「公生明,卿既无私,澄汰多矣」。
公虽爱惜名器,而持心近厚,士夫受赐者众。
有蜀士数人当改秩,而吏以微文沮格累岁,公立为申改。
有恩科得官而复衰病,来赴铨量,公慰藉周至。
或问之,公曰:「一官姑以慰其蹉跎,待次尚数年,何忍沮之」?
闻者感叹。
此皆本职大概,若论思之际,知无不言,尝奏:「承平日久,士风不振。
凡取人材,当以气节为先。
论军政则乞遴选大将郡守,申严艺祖阶级之法,使分守益明」。
一日,又论四事:一、博访谙悉水利之人,开震泽百渎,以除壅塞。
二、归正添差猥多,难以赡养,宜分给田卢,以为两淮殿最。
三、文武官欲换授者,并试文艺。
四、罢大学混补,令方州于解试内取贡。
敷奏详蔚。
上曰:「似卿人材难得,前后更无一人说。
卿尝论王安石及雱父子奸邪,当罢从祀画像」。
又乞崇奖直言,谓:「人主能来天下之言,则下情通。
下情通则君子有所恃,小人有所畏。
近日褒赠魏掞之,奖谕郑鉴,足以风动天下。
监司郡守治状显著,宜候任满召还,或令因任。
过失苟非已甚,且令镌降,以责后效,庶免数易之患。
宰执侍从岁举边帅一人,堂察奏闻,且与边方差遣,以储将帅之才」。
又论:「唐取武士以八科,不试孙吴之书。
欲仿其制,止以步射步弩步枪步刀四事招兵,号武士科,中者与免丁役。
如齐之内政,唐之府兵,农隙教阅,以次犒赏,择其出众者为之长」。
又请条具积欠钱物,有名无实之数,因行庆典,咸赐蠲除。
寻遇高宗南内宴赏,坐出此奏,两宫欢甚,就宴降旨施行。
公前后四求外补,上眷曲留,求之愈力。
三年,始得请。
十二月
成都帅到任谢上表1119年 北宋 · 苏过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斜川集》卷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
西南都会,古称巴蜀之雄;
表里山川,国本蚕丛之旧。
士风厚善,民讼简稀。
宣布诏条,告谕父老。
咸悉朝廷之意,曾不鄙夷其民。
故择宗臣,以安远俗中谢。)
伏念臣斗筲小器,朴簌凡材。
生逢日月之明,得遂箕裘之志。
夤缘一仕,寖被使令。
盖尝试之于边陲,又复宠之以延阁。
略无毫发之补报,徒窃天地之恩私。
眷此坤维,号称锦里。
其民务本而力穑,其士好学而有文。
组绣被于中原,富饶甲于天下。
历观祖宗之遣帅,率皆廊庙之伟人。
顾委任之非轻,知拊循之有自。
三刀见梦,著史策以为荣;
两使占星,候天文而协应。
如臣才能无取,闻望素轻。
叨冒宠光,有腼面目。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则尧之大,法禹之勤。
六官而代天工,操八柄以驭臣下。
坐念五十州之远,特轸渊衷;
必求二千石之良,主宣德意。
知臣忠孝粗守,筋力未衰。
使之察吏而督奸,岂贵邀功而生事。
边鄙不耸,庶几魏绛之能;
狱市兼容,远师曹参之治。
臣敢不益坚素节,图报睿知。
上宽宵旰之忧,次答生成之造。
奉天威之咫尺,若临渊冰;
承王命于春秋,敢忘夙夜
书唐李氏告后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二
右唐告五通,藏镇江金坛县李氏子康家。
康自言系出唐景皇帝后,于康为十五代祖。
景皇帝长子大郑孝王亮生襄邑恭王神符,神符之子广川郡公义范,义范之子汾州刺史暹,暹生朝,朝生仪,仪生丛,丛生再思,再思后改名真
自暹而下,皆有其告。
绍兴二年,某初守建康,时康之叔祖恪持暹汾州刺史、朝成令、仪临安、真湖州录事参军四告诣府,援赦求推恩。
后七年,某复为守,访之康,则兵火之馀,皆已散亡,所存惟仪临安一告,而康别出朝改徵事郎、丛为宣慰使、与其母刘氏赠告三通。
唐制,凡告,中书省官皆具姓名,门下、尚书省则但书名而不具姓。
今告亦有当见而残缺者,以《唐书》考之,朝告「左丞相集贤学士臣、右丞相广平郡开国公臣」,而皆缺其名者,告为开元十八年,按《宋璟传》,开元十七年璟为右丞相张说左丞相,则当为张说、宋璟。
宰相表》书璟自七年罢黄门监,为开府仪同三司自十四年罢兼中书令,为丞相,讫十八年不复书,盖表失之也。
「吏部侍郎景先」者,许景先也;
「林甫」者,李林甫也;
「守尚书令虚心」者,韦虚心也。
李仪告「尚书右仆射省事希逸」者,侯希逸也;
吏部侍郎尚书右丞邕」者,告为建中元年,疑当为邵说、薛邕,而本传不载。
丛告「检校司徒中书令臣使」,而缺其名者,白敏中也,敏中时为凤翔节度
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悰」者,杜琮也。
门下侍郎、兼吏部平章事,在中书」者,告为咸通二年,疑当是夏侯孜
按《宰相表》,咸通元年平章事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二年犹在位,而史误以吏部兵部尔。
吏部侍郎处诲、权知吏部侍郎仿、尚书右丞询」者,疑当为郑处诲、萧仿、沈询,本传亦不载。
盖职官迁次,或无事可纪,则史不尽书,皆可补史之遗误。
恪先持李暹告,上有宋璟书名大如掌,用笔劲利,犹可见其刚直不屈之气,惜乎今已亡矣(《石林居士建康集》卷三。)
「悰者」至「平章事」十五字:原无,据邵校本、傅校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