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宋故邹府君志新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三、《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七、同治《宜黄县志》卷四五
临川隐君子邹志新,绍兴二十三年八月丙戌感疾卒。
诸孤卜地于崇仁县青云乡之河源,以二十六年三月庚申举君之柩以葬。
前期,具书走介,属父友识其墓。
绍兴初被谗逐,当诣象州,次临川,而盗掠行人于高安新淦之閒,少留宜黄宝积院。
当是时,投荒万里,留落异县,独游穷处,舍者争席。
志新不鄙余,一见倾盖如旧。
宜黄山水胜绝名江右,余日从诸公上下岩谷,饮酒歌呼以为笑乐。
志新居閒,侃侃然不动声色,危坐竟日,不见颓堕之容,若不可亲疏者。
已而去临川,踰桂岭趋象;
旋蒙恩贷,归宿田里。
志新千里命驾,访问生死,握手道旧故,过旬而返。
问遗之书,二十年,累数百纸,久要如一日。
呜呼,逝矣!
诸孤谓不朽之记,宜见于余文,乃叙而铭之。
志新讳陶,姓邹氏宜黄县人,志新其字也。
曾祖务本,不仕;
祖齐,宣义郎致仕;
父馀,承议郎、守侍御史
侍御建中靖国时,历三院御史,以抗直敢言称天下。
蔡京当国,斥守南安军,遇疾以没。
侍御素贫,不治生产,既没,无田庐以归。
志新廉介有父风,昼躬耕,夜读书,虽邻里莫见其面。
始余见之,寒暄粗接,似不能言者。
即之既久,论说古今,剧谈世事,所以设施先后缓急之方甚可听,而韬湮自晦,不愿人知,人亦无知者。
以耕以养,遂丰其家。
清净寡欲,恭俭好礼,布衣疏食,不改于旧。
鬻书数千卷,迎师教子,挥金发无所计惜。
春秋二税,先期输之,无一吏扣门。
刺史县大夫皆曰:「邹君盖处士之贤者」。
多尊异之。
享年六十九。
妻吴氏,有贤操,通议大夫思之女。
生七男子:曰宗谟,以文学知名,尝一试礼部,不幸蚤世;
曰宗嘉,承节郎、监潮州潮阳县盐税;
曰宗说,曰宗皋,曰宗定,曰宗钊,曰宗谔,皆以学行世其家。
宗皋亦前卒。
七女子:涂中胜、许世纬、侯崿、李佩弦、郑顗、伍诰、饶行周,其婿也。
孙男十三人:升卿、子卿、巨卿春卿仲卿颜卿夏卿、益卿、鸿卿端卿君卿慈卿斌卿
孙女八人。
曾孙男女五人。
余自岭表还,过临川,念志新尝振余于羁寓困绝之中,枉道二百里过其家,志新出陈莹中邹志完江民表往还书帖数函示余。
三公者,与侍御同时言事得罪者也。
书词大抵悼侍御之亡,而喜志新为之后。
又有会稽杨炜,尝移书镌诮乡人之辅政亡状者。
后十五年,黄岩,锄治凶恶无所贷。
怨家得其书,益以诋时相之语,录本讼于朝。
时相大怒,逮系廷尉狱,论为城旦,投之海坞,选吏部送。
徒步千馀里,卧临川客邸中,不能兴。
志新适见之,舁致其家,置酒具饭,出白金以赆,惊谢感泣而去。
志新性不容常人,而遇放臣逐客独厚如此,宜其穷至于老死而不遇也。
铭曰:
呜呼志新,韫椟之珍。
高节迈伦,孤标绝尘。
不缁不磷,以贵爱其身,而裕其后人。
视此振振,以考余文。
杜胜叙复制绍兴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1162年7月23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掖垣类稿》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原标:左武大夫忠州团练使杜胜,因任东南第九将违法决军兵致死,降一官放罢,见降作刺史,遇登极赦叙元官。
敕:旷荡之恩,何辜不释?
矧如一眚,固在亏除。
具官某顷以任威,稍裁遥寄;
兹逢霈泽,一洗丹书。
复尔练戎,谨于御下。
可。
彭阳公遗表837年11月12日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汉中市
臣某言臣闻达士格言。以生为逆旅。
古者垂训。谓死为归人。
苟得其终。何怛于化。
臣永惟际会。获遇升平。
钟鼎之勋莫彰。风露之姿先尽。
虽无逃大数。亦有负清朝。
今则举纩陈词。对棺忍死。
白日无分。元夜何长。
泪兼血垂。目与魂断。
臣某中谢。臣早缘儒学。
得厕人曹。克绍家声。
不亏士行。词赋贡名于宗伯
书檄应聘于诸侯。东汎西浮。
南登北走。时推倚马。
人或荐雄。西掖承荣。
得以言之无罪。曲台备位。
粗明物有其容。永谓才难。
便叨郎选。振衣华省。
历履名曹。高步内庭。
光扬密命。宪宗皇帝以臣行多馀力。
忠绝它肠。进无所因。
静以有立。过蒙顾问。
深降褒称。乃于同列之中。
独许非常之拜。殊恩既浃。
当路相排。旅翮未高。
孤根巳动。河潼为郡。
盟津统师。溺以待援。
痿而念起。宪宗旁求辅相。
记姓名。果遣急徵。
仍加大用。戴君之力虽弱。
许国之诚在兹。实有微衷。
可裨元化。况初诛背叛。
务活疲羸。方伏奏于凤扆之前。
忽庀徒于鸟耘之次。小吏抵罪。
邪臣结谋。指之有名。
嘿不得诉。空甘罪戾。
仰托圣明。粗得生还。
几临死所。其后官移督护
四年不谒于承华。任改察廉。
一日暂留于分陜。欲举而坠。
将安更危。赖敬宗皇帝缵乃丕图。
是思求旧。振于洛宅。
荣彼夷门。自兹以来。
敢虚其遇。周旋五纪镇守。
惟切分忧。前后两归阙庭。
皆非久次。拙直不同于众。
谗毁每集其躬。含意未宣。
救过不暇。伏思自长庆厥后。
开成之前。凡几忝迁升。
几遭退斥。若非不欺天地。
不负君亲。至于几微。
寻合颠陨。伏惟皇帝陛下道超覆载。
仁极照临。既委盐铁。
又分端揆。逮今控压。
亦在重镇。陛下之恩。
微臣何益。微臣之节。
陛下方知。兴言及斯。
碎首殊晚。然臣从心之年巳至。
致政之礼宜遵。寻欲拜章。
以求归老。伏以诸道节制。
频岁更移。其于送迎。
例多积累。臣在此虽无一毫侵损。
亦无纤介诛求。帑藏甚殷。
仓储可羡。特缘行李。
忍过秋冬。而江山之气候难常。
蒲柳之萧衰易见。自则膝胫无力。
入冬则肠胃不调。对冠冕而始讶傥来。
指墓坟而巳知息处。今月八日
臣巳召男国子博士左补阙左武卫兵曹参军纶等。示以殁期。
遗之理命。使内则雍和私室。
外则竭尽公家。兼约其送终。
务遵俭约。勿为从容。
以致虑居。至十二日夜
有仆夫告臣云。大星陨地。
雅当正室。洞照一庭。
臣即端坐俟时。正辞无挠。
臣之年亦极矣。臣之荣亦足矣。
以祖以父。皆蒙褒宠。
有弟有子。并列班行。
全腰领以从前人。归体魄以事先帝。
此不自达。诚为甚愚。
但以将掩泉扃。不得重辞云陛。
更陈尸谏。犹进瞽言。
虽叫呼而不能。岂诚明之敢忘。
伏惟皇帝陛下春秋鼎盛。华夏镜清。
是修教化之初。当复理安之始。
然自前年夏秋以来。贬谴者至多。
诛僇者不少。伏望普加鸿造。
稍霁皇威。殁者昭雪以云雷。
存者沾濡以雨露。使五稼嘉熟。
兆人乐康。用臣将尽之苦言。
慰臣永蛰之幽魄。臣某云云。
臣当道兵马。巳差监军使千乘勾当
节度留务。差行军司马赵祝。
观察留务。差节度判官杜胜讫。
有旧规模。无新革易。
悉当辑睦。决无諠惊。
臣心虽澄定。气已危促。
辞多逾切。鸣急更哀。
升屋而三号岂来。赴壑而一去无返。
忠诚直道。竟埋没于外藩。
腐骨枯骸。空归全于故国。
回望昭代。无任攀恋永诀之至。
谨奉表代辞以闻。臣某诚号诚咽顿首顿首。
怀州修武县十方胜果寺 北宋 · 李洵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六
夫无际真源,亘万期而常住;
有为胜业,递四相以迁流。
虽报止人天,眇觌祖师之法;
而事无童戏,犹为化佛之因。
散殊入理之涂,一归起信之地。
此塔庙所以称津梁于像季,媲冕弁于都邑
斋施本民俗之阜,付□□宰官之贤。
覃怀禹迹之右壤,修武秦争之故墟,负太行盘郁之势,含沁水丰腴之泽,土邑蕃庑,□井缮完。
治□南□粤有净宇,莫详建置之始,屡更料简之科。
岿然虽存,曾是几废。
前代本长寿之□,我朝锡胜果之号。
仍旧贯有八院分处,从近制为十方住持。
先是,因循既久,□弛弥甚,殡柩交杂于廊庑之次,圊轩秽渎于龙象之前。
狃于顽冥,观者骸异。
又客馆假据,憧憧往来,车马唐突,辚辚凌践,殆不可支矣。
物不终否,受之以革。
会邑江南李君端臣善政之外,留心性宗,目击颓□,□□并,命僧宝夔住持,俾以兴葺。
夔师有经论学,奉戒精一,邑人向之,信施翕然。
又请百岩道卿道英二师共其事。
卿善于诱导,谨于出纳,咸克寘力,以助营建。
君案令移下,刷去污辱,收其散杂之馀用,敬为通邑之□址。
陶甓伐木,云集川流,起绍圣三年九月,止四年之二月日。
役工徒不下百数,事符众欲,理若□相。
前殿五间有三世像,后殿七间有千佛像,砖塔九层,大门五间,洎钟楼即旧外,为左右偏门六间,前殿东西□□□间,后殿东西挟室六间,左庑贯厅与讲堂二十有九间,右庑贯厅与僧堂二十有九间。
钟楼在前庭之□□右□□城以偶之,厨库下舍,靡不完洁。
总逾百楹,皆创置也。
窈然其□深,焕然其严丽,风烟改色,梵呗联响。
居者增精进之心,来者起歆慕之色。
缭垣矗直,绳𢬎于外,纵为八十步,衡为四十五步。
最厥费为缗钱二千有畸,何其用钜而功速欤?
昔之客馆不可顿阙,乃于二门之西别为区处,亦就完具。
无怠佛事,有适宾所,又以知君才力之裕也。
盖能者察于绳尺之外,否则忽于耳目之前,故庭弗埽者诗人致讥,道仍茀者史氏为贬。
泪之以讼诉,阶之以簿领,而能进人于薰修之善,导众以因果之方,使异教兴行而助治,雅俗感动而循理,化冗圮为简严,□闵□为瞻敬,海众宦侣,各得其宜,于是以久胜业而明真源,此善之善者也。
吾徒于是乐为之书以贻后人焉。
时岁在丁丑闰二月十五日丹川退叟赵郡李洵记。
侄群书丹。
云寮居士高阳许巽题额,县尉斌卿主簿耿敦、天平军节度推官知县事元规
绍圣四年五月十五日知库僧道英、同住持僧道卿、住持赐紫僧宝夔立石。
按:道光《修武县志》卷一○,道光十九年刻本。
承议郎束君墓志铭大观三年十二月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二、《学易集》卷七
大观三年九月庚戌承议郎束君端卿字表臣,卒于京师
十月戊寅,返柩于中都
十二月壬申,葬东阿鱼山乡挂剑里祖茔之左。
伯氏(下缺。)大夫正卿持其季文林郎斌卿之子僧孺所状公行实以来请铭,为之铭曰:
维束有原,汉傅之裔。
莽未散迁,去足为氏。
著作,阳平是居。
唐季避乱,占鲁中都
曾祖讳勍,潜晦弗昭。
祖颙赠官,贰卿兵曹
考庄膴仕,奋以儒服。
列大夫,褒赠光禄
母荣夫人,追郡永嘉
俪行相成,实大厥家。
君由父任,历典二尉,登封高邑,辄著威惠。
主簿河沙,录事蕲春
交章尉荐,去长斯民。
能令谓何,冯翊、白水。
满岁为郎,阶曰宣义
惟大镇聚,齐有孙耿,爰畀之监,流亡绥定。
今上御极,沛泽维均,加命一等,锡服朱银。
信安入幕,军事用康。
通直于朝,遂登议郎
上膺大宝,例进官序。
归赴铨曹,入趋班署。
云胡弗淑,奄然徂迁,七十有二,亦克有年。
娶郭暨,张又继室,国恩褒宠,咸有封秩。
七男二女,仪然肖似。
禀植攸同,多或蚤世。
直孺德孺,二子服丧。
孙曰元矩,亦颀而良。
女及女孙,皆适士族,宜于其家,著称雍睦。
吁嗟束君,命实何尤,出无利势,归有先畴。
岁晚道衍,邅回末路。
何以息我,鱼山之下。
刻诗幽石,以慰其灵。
及后之人,尚其永宁。
邦宪母李氏墓志铭 北宋 · 赵鼎臣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八五、《竹隐集》卷一九
鲁人束斌卿将葬其母,告于其友卫人赵鼎臣曰:「斌卿母李氏,世家陇西之城纪。
父来,有奇行,隐身弗出,以其女归吾父。
吾父家贫而喜客,来无时至,必相与饮食醉饱,不问家有无。
吾母欣然击鲜酿醇以飨之,未尝以阙告。
斌卿既孤,衣食益不足,吾母训之学而劝以仕,数举进士不利,怠而欲止。
吾母曰:『汝学未也,勉之』。
已而起家登进士第,得官东归,入谢于庭。
闾里聚观,迎贺汹汹,吾母不色喜,徐曰:『固先人之庆也,汝何自得之』。
他日吏于冤朐,以公事免,宗族唁焉,吾母谢曰:『儿不职而黜,宜也。
第使无愧心,其亦足矣』。
俄以赦令复,斌卿喜,入告吾母,吾母曰:『国恩宽汝,汝何以报之』?
盖其平生隐约困穷数矣,终未尝有戚容。
既而稍丰,意象几微,亦不见其有所变也。
晚节喜浮屠氏,燕坐焚香读诵其书,淡然若与世绝者。
年八十,以某年某月某日卒,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
生二男,长冠卿,早卒;
斌卿也,宣教郎沂州沂水县
孙二人,曾孙八人。
其槩若是,愿吾子铭之」。
斌卿字邦宪,父讳某,某官,家于郓。
斌卿质朴有行义,不乐文饰,常弊衣冠,徒步尘埃中,卒然遇之,往往不知为官人;
见其貌古服怪,则又疑其为剑客奇士也。
与余同年登科,余独厚善之。
铭曰:
生之所愿得者,寿也;
死之所欲传者,后也。
夫人既兼而有之矣,余又从而铭之,盖庶几其不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