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苕溪草堂自大历三年夏新营洎弥觉境胜因纪其事简潘丞述汤评事衡四十三韵 唐 · 皎然
引用典故:金闺籍 鲁仲连
万虑皆可遗,爱山情不易。
自从东溪住,始与人群隔。
应物非宿心,遗身是吾策。
先民崆峒子,沦景事金液。
绮里犹近名,于陵未泯迹。
吾师逆流教,禅隐殊古昔(僧传云:“人皆隐于山,我独隐于禅。”)
洗足临潺湲,销声寄松柏。
缃荷采堪服,柔草持可席。
道心制野猿,法语授幽客。
境净万象真,寄目皆有益。
原上无情花(圣教意:草木等器世间,虽无情而理性通。又云: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是其义),山中听经石高僧诠公诗曰学徒数块石,生公有通经石)
竹生自萧散,云性常洁白。
却见羁世人,远高摩霄翮。
达贤观此意,烦想遂冰蘖。
伊予战苦胜,览境情不溺。
智以动念昏,功由无心积。
形骸尔何有,生死谁所戚。
为与胜悟冥,不忧颓龄迫。
春风自骀荡,禅地常阒寂。
掷札成柳枝(僧传:北远法师作涅盘经疏毕,掷札于庭柳枝生焉),溉瓶养泉脉。
道人知止足,盥漱聊自适。
学外见古贤,颇令我心惕。
眇绵云官世,梦幻羽陵籍。
鬼箓徒相矜,九原谁家宅。
俗情封浅近,至理昧尧蹠。
蹈善嗟沈冥,履仁伤堙阨。
匠心圣亦尤,攻异天见责(世论谓尧圣德而嗣不肖,盗蹠毁行而享长富,无福仁祸淫之应。师心攻异之士,反怨天责圣。不知有昭昭之业,论空者又失性空之实)
试以慧眼观,斯言谅可觌。
外事非吾道,忘缘倦所历。
中宵废耳目,形静神不役。
色天夜清迥,花漏时滴沥高僧远公刻莲花漏)
东风吹杉梧,幽月到石壁。
此中一悟心,可与千载敌。
故交徒好我,筐中无咫尺。
潘生入空门,祖师传秘赜(潘生曾受曹溪禅门)
汤子天德,精诣功不僻。
放世与成名,两图在所择远公刘处士云:“世闻唯是想耳,苟放有世之见,心即道,岂有世外物来羁尔耶?”)
吾高鸱夷子,身退无瑕摘
吾嘉鲁仲连,功成弃圭璧。
二贤兼彼才,晚节何感激。
不然作山计,改服我下泽。
君隳元亮冠,我脱潜师屐(僧传:沙门法潜著山屐入朝)
倚卧高松根,共逃金闺籍
报应传序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语曰。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盖垂教之意也。
或曰。盗蹠日杀不辜。
而终天年。颜回积仁累行。
而不幸短命。天之报施是耶。
此皆本于天也。今请以释氏论之。
夫生生之理。罔有不关于业。
则报施有归。报施有归。
则因果不爽。因果不爽。
则空见不生。有去来三世之殊。
故钜细必显。有染净二心之别。
故泾渭既分。性自我能。
命自我有。岂神授而天与乎。
涅槃经云。无有自作。
他人受果。岂怨天尤圣乎。
知遍计有如龟毛兔角。决定无也。
依他缘生。非自然也。
圆成宝性。体则妙有。
相乃真空。其一切恒沙功德。
不周灵空。无为而无用也。
右若沙门法海字文允
俗姓张氏。朱方人也。
圆入一性。学阶空王。
擅当代独悟之名。剖先贤不决之义。
一时学外儒释。该通六书。
究其源流三易。穷于变化。
尝谓予曰。佛法一门独开。
心地皆椎轮也。于戏。
天造溟涬。惑网高张。
非大圆真诠。曷能示明明之义。
俾偫生知正修之路哉。日者象季之数。
吾道陵夷。朋溺妄空。
谓无因果。公乃救将弛(式纸反)之教。
哀弱丧之子。其报应昭验。
见闻可凭者。因采而记之。
编为三卷。鳞羽有性之类。
亦皆附焉。以为动物尚尔。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下以轨正于邪宗。以上裨益于真理。
若佛日未坠于地。庶几将有證焉。
览古十四首 其十四 中唐 · 吴筠
圣人垂大训,奥义不苟设。
天道殃顽凶,神明祐懿哲
斯言犹影响,安得复回穴。
鲧瞍诞英睿,唐虞育昏孽
盗蹠何延期,颜生乃短折。
鲁隐全克让,祸机遂潜结。
楚穆肆巨逆,福柄赫烈
田常弑其主,祚国久罔缺。
管仲存霸功,世祖(一作祀)成诡说。
汉氏方版荡,群阉恣邪谲
謇謇陈蕃徒,孜孜抗忠节。
誓期区宇静,爰使凶丑绝。
谋协事靡从,俄而反诛灭。
古来若兹类,纷扰难尽列。
道遐理微茫,谁为我昭晰。
吾将询上帝,寥廓讵跻彻。
已矣勿用言,忘怀庶自悦(自楚穆以下,一本分作二首)
介眉篇寿制府梅坪先生 其二 清 · 宋湘
 出处:滇蹄集卷一
滇官尔何言,花果游其天。
岂无霜与雪,栽者扶不颠。
岂无雷与霆,儆冥而砭顽。
官非无所闻,亦非无所见。
历历在书史,千怪复百变。
疾风惠凋,苦雨颤。
伯夷在高位,贪泉净如练。
盗蹠在高位,恶木干霄荐。
言之可心悸,闻者犹胆战。
官从何方来,和风吹满面。
莫唱七不堪,岂学三语掾
君看老尚书,丹青五明扇。
东坡三绝句 其一 1126年 宋 · 苏籀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门庭桃柳人人护,焚屋新遭盗蹠馀。
邻社萧条近尤剧,孙孙子子宝公书。
瑞鹤仙 天问 明 · 俞彦
噫天公忒煞。
无好恶、颠倒随时赍发。
谁能免庞杂。
算从前天理,人情王法。
凭伊抑捺。
似将来、一笔都抹。
颜回短命,孔子阨穷,盗蹠华发。

道得往因簿注,果报缘悭,影形相荅。
尤难省达。
张公罪,李公罚。
许多时隔了,前生夙世,若个于中证察。
使先生、佩剑冲星,每教自拔。
知人 宋 · 苏籀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
窃览古昔,二帝三代,理世兴王,至公至明,得其人则治定,用非其人则危殆。
尧资元凯,周任十乱,《书》云「在知人」,何其言之简而当也!
人主有意于鸿图,究悉于前古,深考夫言动。
主善嫉邪,孜孜勉勉,握提绳尺,赏劝有章,罚斥有叙,近密颙卬,搜索探讨,评品较量。
庶几时人在廷,黑白轻重有程,能否钜细不缪。
揆效酌能,使众人材各伸其所为。
君国子民者,昕旦而起,日昃而不食,曰:「吾今日为某事果济乎?
其人果良乎」?
如是察焉,不退其心,欲兴至治,素立吾朝者,凝丞辅弼,必有忠义智谟之可仗,有鉴烛考慎之机要,有咨诹访问之毗益,概乎庶矣!
近臣未有忠实明澈之委倚,远臣如何可信凭?
愚窃谓知人有叙,自本以及末,由上以及下,自亲以及疏,此不得不然也。
夫规先哲王之训,颂稽唐虞之典,怀愿治之意,典学无厌,信而好之,克己复礼,以行其仁。
恻怛之实昭,感被之情著。
管仲对齐威,节制其六柄而用之,其目:生、杀、贫、贱、富、贵。
凡此六者,一人有庆,揆道修法,稽古知务,纯笃该明,揣摩思虑而行之,则操得其柄矣。
盖柄实不易当也。
左右近密,廊庙元老,据上下佥言,推为贤达,德度诚副厥位,故欲听其献替予夺也。
如此,人君操柄易为力耳。
盖知贤委任,得失利害易致,安平危殆随应。
自本末上下,相须以为之,臧多否少。
朝廷措置,不过由此。
此在主相堂陛之间,股肱耳目,各极其处画也。
利益国家,更欲何尚乎?
古人建言此道,曰「覈寔审举」,详而求之,博访研穷,皆不可已。
夫计功论绩,辨伪取真,古今推子皮之取国侨鲍叔之知管仲
皆素与交游,备睹始终,探其志行,阅其器宇,守道藏用者可得而见,沽名饰貌者不容其诈。
盖钻其学,窥其贤,度其才,质其行,或非一朝一夕之所能。
大概德厚者未必才周,才盛者必建殊勋。
无求备于一夫,或采拾于众言。
欲知治经、治狱、治财、治兵之任,其间轨范,百虑千端。
又或付一州、一邑、一官,考详斟酌,至精至当。
抡选之间,其大僚必智识高伟博达,所以吐哺握发,其操术岂不欲有其具乎?
世有异人,深禀绝智,众所不测者,观之尤难,非常常之见、琐琐之智所能究悉也。
华歆表曰:「励俗宣化,莫先于表善;
班禄叙爵,莫美于显能。
是以楚人思子文之治,复命其嗣;
汉室嘉江公之德,用显其世」。
遂以郑康成小同为五更。
其年祀久远,清议素著,此尚易见。
其所谓尤难者,汉高祖以天授绝人之智,倚萧何,听子房,自谓不及,信而重之,数年间,登韩信大将坛,又令子房封信齐王
此非常之举措,知人之甚大者也,故曰尤难。
才敏如淮阴,识如萧、张,明如汉祖,所以诛戮项籍,天下归汉,创业垂统,彷佛汤武,皆由智虑睿哲也。
盖人之不易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纪其险,浮云不足以纪其变。
有人则作之,无人则辍之,虽盗蹠伯夷可也。
非常之杰,超世之雄,有补于天下安危如韩信是也。
知人而不论其大者,不足为知人之难矣。
若夫不察不明,昏塞聋瞽,绁刍狗而求卢鹊之功,架鸡鹜而责鹰扬之效,薰莸易位,鹿马倒置,兹咎败灼灼,古来必丧之也,夫复何言乎(《双溪集》卷一○。)
人:原无,据《三国志·志·高贵乡公纪》注引《魏名臣奏》补。
病起自叙 北宋 · 释智圆
盗蹠死牖下,伯牛遭恶疾。
报应似无徵,苍苍意难悉。
乃考竺乾教,其旨明踰日。
业以三世论,事匪二生讫。
伊余本好道,执善长虑失。
无端六腑病,每苦我形质。
百骸失调畅,四时少安逸。
今岁夏云满,秋熟如火室。
脾疾因兹生,顿觉减寝食。
无何误服药,到泻苦非一。
过客为忧惶,儿童亦战慄。
吾心暗且喜,浮生从此毕。
发言嘱后学,此事汝无恤
吾年四十五,去矣非短屈。
至理无去来,妄想分凶吉。
我先凿山窟,汝宜即藏密。
不用报亲朋,无学世哭泣。
四时为送葬,庶物甚充给。
遗文三百卷,空言或可习。
见恶如探汤,见善如不及。
湛湛无生源,深浅当自挹。
嘱之语方终,忽觉病小醒。
扶几起暂坐,渐渐四体轻。
又过三五日,倚杖登危亭。
俯首视群物,仰面观太清。
秋山叠叠翠,夜月圆圆明。
岂意今之日,犹存危脆形。
凭栏不忍归,聊适我心情。
虚幻三界中,旅泊非久停。
邹平县城 元末明初 · 谢肃
 押词韵第十一部
离离原茂,蔚蔚柏叶青。
莺迁必乔木,鹿食惟野苹。
生物咸得性,单人正飘零。
解鞍憩邹邑,落日登故城。
岱宗虽峻极,济水殊未清。
东陵死盗蹠,遗突浼山灵。
于陵栖仲子,小廉何足称。
临眺转哀郁,何以慰孤征。
伏生夙所慕,华寝翔林坰。
有感 其一 元末明初 · 胡布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元音遗响卷一
宋人不识玉,至宝奇燕石
乃笑卞和愚,哀哀负刑阨。
多见嫉邪者,群邪乘奸慝。
齐声指佞人,世尔乖辨惑。
帝舜友傲象,士师盗蹠
贤圣天伦际,判然不踰阈。
俯仰无愧怍,孰为名玷实。
圣道大坦夷,名言日昭晰。
忧且吟 元末明初 · 胡布
 出处:元音遗响卷三
寸草爇火林可燃,尺铁凿石山为穿。
快剑斫水徒劳割,利口诋聋何用言。
人生所贵推时美,万语不矜一语喜。
武乙何尤死暴雷,盗蹠端居保遐纪。
卫鞅尝陈帝王道,直以霸术符君好。
向使相容客舍人,讵知法令为强暴。
明君素矜贾谊才,时将不偶反见灾。
当其鲁钝保年寿,何物鵩鸟兴悲哀。
黄河不异流清浊,一入大海胜杯勺。
混混鱼龙奋头角,跳虾走蟹相参错。
行者苦短论苦长,邪人邪正祥不祥。
纵能鞭石填沧海,亦有愚公计太行
鞠歌行 元末明初 · 胡布
 出处:元音遗响卷四
鱼目哂明珠,虾䱉笑龙蛰。
三献何贻刖足羞,荆山万玉为之泣。
仲尼大圣人,削迹于鲁卫。
蔡泽状嵌枯,诡谲致相位。
贾生不必耻绛灌,汉廷羽翼藉园绮。
时命有同然,逸民犹任使。
盗蹠之恶已横天,令终康裕登遐年。
颜回竟夭折,亚圣何能冀自全。
化工无私循至理,善善恶恶如流水。
达道贵自然,枭獍非伦拟。
许侯墓志铭元丰七年十月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九、《陶山集》卷一四
侯氏许,名拯,字之曰康伯开封襄邑人,累赠大中大夫讳齐之子。
生数载,赋诗有「可惜松封大夫」之句,大中因大奇之。
景祐中,以通三经登第,调安州应山县凤翔府麟游县泉州录事参军黄州军州、润州观察推官亳州观察推官随州支使
京西南路安抚使右谏议大夫吕公晦等十七人致太子中允
亳州永城县税,又监应天府南河商税,知京兆府奉天县,赐五品服,分司南京,遂以奉议郎致仕。
侯之为麟游,恶少张保者彝酒无赖,为乡市患,侯痛绳之以法,由是改行。
后数年,遇诸二崤之间,以壶浆拜侯马前,自囋曰:「张也,顷微公,非复自好,实怀公惠无已」。
侯慰勉之,为酌一杯而去。
其在泉州也,商有白昼为盗所杀者,尉探同行橐中,得死商咽上之索半,验治以为真盗,上之州狱。
侯曰:「果为盗者,索尚存乎」?
即屏囚一室,佯为囚讯,曰:「杀某人者,有真刀某色,在某所,若将取焉」。
夜使人徵之,得代置刀者,问之,乃应捕盗者也。
白州,将大惊,既而果获真盗。
奉天故治乾州,初废为邑,而州之事故在。
侯至遂大治,作新市以便民,而民欢乐之,号其街曰「许公街」。
平居清约,不祈人知。
尝去官,以家过函谷关,惟故事敝衣数箧。
关吏叹曰:「清哉是官也」!
前夫人王氏,后夫人陈氏。
封金华县君
金华有七子,皆力为学:安世、安国、安期、安石、安行、安雅、安节。
安国、安期,早卒。
安世,尚书都官员外郎
安石黄州麻城县
女四人:进士董继杰、乐毂,和州司理参军陈石,太庙斋郎吴汝楫,侯婿也。
孙男三人,女四人。
春秋六十九,元丰六年八月甲子以疾卒。
有文集十卷。
尝曰:「学者为言,不必是尧非桀,亦不必诋盗蹠、毁孔子,而后为知道」。
盖其趣如此。
安世,字少张,吾友之贤者也,举进士第一,文足以华国,才足以应世。
不幸短命,灰不光,以即大夜,在侯卒之后四十九日也。
其遗言以侯之志属予,将以明年十月乙酉,葬侯于广代乡龟冈之原。
悲予友之不复见也,故为志侯之墓铭。
曰:
皎皎许侯,掩此幽宅。
孰予其性,而命之啬。
乃生斯男,维伯维亚。
伯邦之杰,言从之化。
亚曰嗟予,有穹者昊。
胡转予毒,又续之
云谁不犹,以弗眉寿。
实虹我心,无所归其咎。
通命二 唐 · 李师政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七
或曰。
圣人陈福以劝善。
示祸以戒恶。
小人谓善无益而不为。
谓恶无伤而不悔。
然有殃有福之言。
乃华而不实。
无益无伤之论。
则信而有徵。
何以言之也。
伯夷馁矣。
启期贫矣。
颜回夭矣。
冉耕疾矣。
或侈侈隆富。
言罕及于义方
或皤皤寿考。
名不称而没世。
仁而不寿。
富而未仁。
书契已陈。
不可胜纪。
故知仲尼殃庆之言。
徒欺人耳。
文命影响之喻。
殆难信乎。
有敦善行而不怠者。
嗟斯言之长惑焉。
乃论而释之曰。
夫殃福盖有其根。
不可无因而妄致。
善恶当收其报。
必非失应而徒已。
但根深而报远。
耳目之所不该。
原始而究终。
儒墨之所莫逮。
故随遭之命。
度于天而难详。
夭寿之年。
考于人而易惑。
人之为赏罚也。
尚能明察而不滥。
天之降殃福也。
岂反淆乱而无伦哉。
故知有理存焉。
不可诬矣。
非夫大觉而遍知者。
孰能穷理而除惑哉。
卜商贾谊之为言。
班彪李康之著论。
但知混而谓之命。
莫辨命之所以然。
何异见黍稷于仓廪。
而不知得之由稼穑。
睹罗纨于箧笥。
而未识成之以机杼。
马迁嗟报施之爽。
积疑而莫之通。
范滂惑善恶之宜。
含愤而无以释。
皆睹流而弗寻源。
见一而不知二。
唯观释氏之经论。
可以究其始终乎。
为善为恶之报。
穷枝派于千叶。
一厚一薄之命。
照根源于万古。
辨六趣之往来。
示三世之殃福。
乃知形役而业无朽焉。
人死而神又焉。
或贤圣而受宿殃。
六通乏适口之膳。
或禽兽而馀福。
四足怀如意之宝。
为业既非一绪。
感报实亦千变。
业各异而随心。
报不同如其面也。
原其心也。
或先迷而后复。
或有初而无终。
或恶恒而罔悔。
或善悴而常崇。
或为功而兼咎。
或福微而慧隆
或罪均而情异。
或功殊而志同。
故其报也。
有先号而后笑。
有既得而患失。
有少贱而卒凶。
有始荣而终吉。
有操洁而年夭。
有行鄙而财溢。
有同罪而殊刑。
有齐德而异秩。
业多端而交加。
果遍酬而缕悉。
譬如画工布丹青之彩。
镜像应妍媸之质。
命招六印。
达季子之游谈。
业引万金。
果朱公之计术。
取青紫如俯拾。
有昔因之助焉。
达礼乐而固穷。
无宿福之资也。
读论者继踵。
而张文独享其荣。
说诗者比肩。
匡衡偏高其位。
或功勤可记。
而禄不及于介推
或咎隙当陈。
而爵先加于雍齿
韦贤经术。
远胜黄金之匮。
赵壹文籍。
不如盈囊之钱。
此岂功业之异哉。
故由宿命之殊耳。
或材小而任大。
宰衡无赫赫之功。
或道著而身微。
孔墨有栖栖之辱。
亦有德位俱显。
元恺列唐虞之朝。
才命并
吕受盐梅之寄。
二因双殖。
则兼之也如此。
一业孤修。
则其偏也若彼。
管仲释囚而登相。
李斯为相而被刑。
范睢先辱而后荣。
邓通始富而终馁。
非初讷而末辩。
岂昔愚而今智。
由果熟而泰来
以福尽而迍及。
若言败伍胥者宰嚭也。
非由昔殃。
张苍王陵也。
何关往福。
此为见缘而不知因。
有断见之咎矣。
若言业縻好爵。
不念同升之恩。
命偶仁风。
无愧来稣之泽。
此为知因而不识缘。
有背恩之罪矣。
若兼达其旨。
两遣其累。
进德修业。
岂有阂乎。
春种嘉谷
方赖夏雨以繁滋。
宿值良因。
乃藉今缘而起发。
膏泽而荒芜。
不垦之地也。
遇明时而贫贱。
无因之士也。
因缘之旨。
具诸经论。
触途而长。
皆此类焉。
若唯见其一。
不会其二。
咎累之萌。
伤其德矣。
观释典之所明也。
白黑之业。
有必定之与不定。
祸福之报。
有可转及于无转。
为德为咎。
唯禳可转之业。
若贤若愚。
无移必定之命。
夫大善积而灾销。
众恶盈而福灭。
理之必然。
信而不忒。
譬如药石胜而疾除。
水雨注而焚息。
巨堤之堰涓流。
萧斧之伐朝菌。
但疾处膏肓。
良药有所不救。
火炎原隰。
滴水固其无解。
邓林之木。
非只刃而可尽。
长江之流。
岂一块之能塞。
大德可以掩微瑕。
微功不足补大咎。
镌金石者难为功。
摧枯朽者易为力。
其业微者报不坚。
行坚者果必定。
不坚故可转。
必定则难移。
可转之难。
故三唱息巨海之波。
难移之厄。
则四果遇凶人之害。
刘昆
致反风而灭火。
唐尧大圣。
遭洪水之襄陵
准此而论。
未足惑矣。
晋文增德。
殄长蛇于路隅。
景兴言。
退妖星于天际。
此不定之业也。
邾文轻已而利民。
有德而无应。
楚昭引灾而让福。
言善而身凶。
乃必定之命也。
或同恶而殊感。
或善均而报异。
皆昔因之所致也。
何足怪之于一生哉。
孔子曰。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
又曰。
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
佛之所云业也。
儒之所谓命也。
盖言殊而理会。
可得而同论焉。
命系于业。
业起于人。
人禀命以穷通。
命随业而厚薄。
厚薄之命。
莫非由已。
怨天尤人。
不亦谬乎。
诗云。
下民之孽。
匪降自天。
传曰。
祸福无门。
唯人所召。
此云天之不可而责之于人矣。
孟轲于鲁。
不憾臧仓之蔽。
仲由仕季。
无恚伯寮之谗。
则谓人之不可责而推之于天矣。
其言若反。
其致匪殊。
要而论之。
同归进德。
克已戒人。
以勖乾乾之志。
乐天知命
蠲其戚戚之尤。
夫然。
故内勤克念之功。
外宏不诤之德。
上无怨天之咎。
下绝尤人之累。
行之中和。
于是乎在。
古之善为道者
从事于斯乎。
昔者初闻释典。
信之不笃。
拘其耳目之间。
疑于视听之外。
谓前因后果之说。
庄周之寓言。
天上地下之谈。
相如之乌有。
睹奸回之漏网。
则为非而不惩。
闻忠直之逢尤。
则轻善而无劝。
甚哉此惑也。
知业则不然。
达业之君子。
无私而委命。
仰圣贤之清德。
敦金玉之高行。
无闷于陋巷之居。
忘怀于名利之竞。
所以毕既往之馀
启将来之长庆。
不顾流俗之嗤毁。
岂求乡曲之称咏哉。
夫种植不见其长。
有时而大。
砥砺莫睹其亏。
终损厥厚。
今形善恶之报。
为时近而未熟。
昔世吉凶之果。
须数终而乃谢。
譬如稼穑作甘。
不朝种而夕稔。
蒺藜为刺。
亦春而秋实。
而饱饫者。
因昔岁之馀谷。
不贤而富寿者。
前身之旧福。
天道无亲疏。
有盈缩。
天命。
可得除疑惑矣。
若夫虞夏商周之典。
黄老孔墨之言。
道唯施于一生。
言罔及于三世。
则可惑者有六焉。
无辞以通之矣。
示为善之利。
谓爵赏及名誉。
陈为恶之害。
明耻辱与刑罚。
然逃赏晦名之士
以何为利乎。
苟免无耻之夫。
不受其害矣。
何足以为惩劝哉。
可惑者一也。
云天与善。
降之以百祥。
谓神糺淫。
加之以六极。
伯牛德行而有疾。
天岂恶其为善乎。
盗蹠凶暴而无殃。
神岂善其为恶乎。
何祸福之滥及哉。
可惑者二也。
若云罪随形而并灭。
功与身而共朽。
善何庆之可论。
恶何殃而当戒。
若善恶之报。
信有而非无也。
食山薇以饥死。
何处而加之福。
脍人肝而寿终。
何时而其祸。
何善恶之无报哉。
可惑者三也。
若云祸福由其祖祢。
殃庆延于子孙。
考之于前载。
不必皆然矣。
伯宗羊肸之嗣。
绝灭于晋朝
庆父叔牙之后。
繁昌鲁国
岂祖祢之由乎。
可惑者四也。
若云观善察恶。
时有谬于上天。
故使降福流灾。
遂无均于下土。
然天之明命。
宁当闇于赏罚乎。
曾谓天道。
不如王者之制乎。
可惑者五也。
若云祸福非人所召。
善恶无报于后。
而百王赏善而刑恶。
六经褒德而贬过。
则为虚劝于不益。
妄戒于无损何贵孔子之宏教。
何咎嬴政之焚书乎。
可惑者六也。
然则善恶之所感致。
祸福之所倚伏。
唯限之于一生。
不通之以三世。
其理局而不宏矣。
何以辨人之惑乎。
防于恶也未尽。
导于善也多阙。
其取义也尚浅。
其利民也犹微。
比夫十力深言。
三乘妙法。
济四生于火宅。
运六舟于苦海。
高下之相悬也。
若培塿之与昆崙。
浅深之不类也。
匹潢污之与江汉
何可同年而语哉。
维摩诘明达
及舍利弗之聪辩。
经论详之。
可得而校。
足以逾项橐
孔某。
迈李老。
许由
墨翟
庄周
吞百氏。
该九流。
书籍所载。
莫之与俦。
诸异道。
不毁正信
虽明世典。
常乐佛法。
师事释迦
伏膺善诱。
岂不识其道胜而钻仰之乎。
即事 其一 晚清 · 席子研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法人马加里由缅入滇游历,经野人界,被匪戕毙,截其首,枭于腾越关外。法人争讼,谓阴有嗾之者。朝廷简派两广总督李翰章、前工部右侍郎薛焕会同法公使于滇垣察办,时乙亥冬也。
重瀛猾夏欲窥边,匹马西来未入滇。
骤卷星沙黑獭,畴抛脂骨葬朱鸢
羌獠旧是穷奇族,榛莽都成盗蹠天。
千古版图挥玉斧,控弦何用策长鞭。
行路难五首 其二 南宋 · 杨万里
老夫少时不信老,长笑老人恃年少。
如今老矣不笑人,却被少年开口笑
少年何苦笑老人,老人旧日颜如春。
兴来百盏山隤玉,醉后千篇笔有神。
自古圣贤皆白骨,谁道今人不见古时月。
孔子盗蹠俱尘埃,杜陵老人今亦安在哉。
吊旧友文 唐 · 张琛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一
范阳卢氏子骧。
与人交。
必先熟仁信道德。
然后旨迹无间。
始卒之道必全。
或重之以甘誉。
固不腴于心。
或风之以巧言。
亦不间其旧。
卢子之性达于元。
卢子之机忘于言。
雅好歌诗。
吟风吸月。
往往有前辈体调。
七荐文曹。
不为时遇。
病乎其人。
皇帝十三年。
以故东观归。
孝则达于乡里。
悉得卢子事。
一旦沈疴。
医不去。
卒于山阳
呜呼。
天付卢子之至道。
而时违之。
天生卢子之节孝。
而时反之。
命耶。
以其欺天之盗蹠
胡为福。
以其达天之颜回
胡为促。
时之为其蹠耶。
时之为其耶。
胡然子之为固。
不及蹠之时也。
之措意。
不足以书。
孤山雕碧。
寒水澄练。
子兮已而。
元吉河东 金末元初 · 程自修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独怜风格困尘埃,敢料天涯共酒杯。
花鸟偏于前辈好,江山更有后人哀。
颜回盗蹠终归命,诸葛曹丕岂论才。
正自别离愁未透,更教柳色带青来。
不合行镇江何应佑招莲子峒贼攻破永安城,大掠。予往劝其戢兵,几为所杀。)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出处:藏山阁诗存卷七
男儿不合生慨慷,皮骨欲尽项仅强。
游戏虎穴此危道,何苦锋刃相激昂。
万事转烛谁能料,褒衣大冠迂可笑。
昨日皂隶今乘舆,公然抗礼争容貌。
狺狺肝人盗蹠雄,堂堂杀气怪生风。
血肉淋漓罗几席,一言相失双睛红。
昨日语难瞋目久,霜刃霍霍掣在手。
从容理夺路人惊,鸡肋何心脱虎口。
归来返顾气转索,七尺相看何太薄。
男儿躯命有时轻,枉把隋珠浪抵鹊。
有所思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出处:藏山阁诗存卷一
有所思,乃在大河北。
何用往从君,兰舟桂树楫。
上建百尺樯,洪涛不可渡,摧之沉诸江。
沉诸江,中流何茫茫。
白云蔽天,随风飞扬。
猛虎游市中,盗蹠狗,吠舜服,胡能臧。
离故乡。
鸱枭无声白日藏,关弓射枭君毋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