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跋拣词 南宋 · 张侃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全宋文卷六九四三、《拙轩集》卷五
予监金台之次年,榷酒之暇,取向所录前人词别写一通,及数年来议论之涉于词者附焉。
《传》不云乎:「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若夫泥纸上之空言,极舞裙之逸乐,非惟违道,适以伐性,予则不敢。
后用镇印,绍圣四年五月少府监铸时未有󵿒,故兼河堰云。
九月九日,邗城张某志。
陆务观《自制近体乐府叙》云:「倚声起于唐之季世」。
后见周文忠《题谭该乐府》云:「世谓乐府起于汉、魏,盖由惠帝有乐府令,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也」。
唐元稹则以仲尼《文王操》、伯牙《水仙操》、齐牧犊《雉朝飞》、卫女《思归引》为乐府之始。
以予考之,「乃赓载歌」、「薰兮」、「解愠」,在虞舜时此体固已萌芽,岂止三代遗韵而已,二公之言尽矣。
然乐府之坏始于《玉台》杂体,而《后庭花》等曲流入淫侈,极而变为倚声,则李太白、温飞卿、白乐天所作《清平乐》、《菩萨蛮》、《长相思》。
我朝之士晁补之取《渔家傲》、《御街行》、《豆叶黄》作五七字句,东莱吕伯恭编入《文鉴》,为后人矜式。
又见学舍老儒云,《诗》三百五篇可谐律吕。
李唐送举人歌《鹿鸣》,则近体可除也。
又,《高山》、《流水》,钟子期所作;
《箜篌引》,霍里子高丽玉所作。
今《流水》有《公无渡河》声(《公无渡河》,因渡河溺水,援箜篌而歌之,士友郭沔相与笑后人穿凿云。)
又,崇宁中,大乐阙徵调,议者请补之
丁仙现曰:「音久亡,非乐工所能为,不可以妄意增」。
蔡鲁公使次乐工为之,末音寄杀他调,召众工按试尚书省庭。
仙现曰:「曲甚好,只是落韵」。
郭沔云:「词中仄字,上、去二声可用平声,惟入声不可用。
上三声用之,则不协律
近体如《好事近》、《醉落魄》,只许押入声韵」。
又,前辈王羲之作《脩禊叙》,不合用丝竹管弦。
黄太史秦少游《踏莎行》,末句「杜鹃声里斜阳暮」不合用「斜阳」,又用「暮」。
此固点检曲尽。
孟氏亦有「鸡豚狗彘」之语,既云「豚」,又云「彘」,未免一物两用。
又,有两种。
陈去非参政《清平乐》词云:「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盖楚人知有耳。
又,苏文忠《赤壁赋》不尽语,裁成「大江东去」词。
过处云:「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赤壁有五处:嘉鱼汉川、汉阳、江夏、黄州。
周瑜以火败操在乌林,《后汉书》、《水经》载已详悉。
三山《入蜀记》载韩子苍云:「此地能令阿瞒走」。
则真指为公瑾之赤壁
又黄人谓赤壁曰赤鼻,后人取词中「酹江月」三字名之。
叶石林「睡起流莺语」词,平日得意作也,名振一时,虽游女亦知爱重。
帅颍日,其侣乞词,石林书此词赠之,后人亦取「金缕」二字名词。
虽然,豪逸而迫近人情,纤丽而摇动闺思,二公之名俱不朽,识者盍深考焉。
又,古乐府有《三息》诗,杜工部用于诗,辛待制用于词,各臻其妙。
待制名弃疾
又,辛待制《水调》首句用鲍明远四坐且勿语」,今世词是有腔古乐府。
又,凡作文,须是有纲目。
如「君不见」三字,苏文忠公《满江红》、辛待制《摸鱼儿》用之,臧辛伯《贺荆南启》亦用之。
又,秦淮海《临江仙》,全用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作煞句。
又,辛待制《霜天晓角》词云:「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老矣。
玉人留我醉。
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颜鲁公寒食帖》「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
寒食只数日间,得且住,为佳耳」。
又,晁次膺林君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作《水龙吟》中段三句云:「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月明清浅」。
又,秦淮海词,古今绝唱。
如《八六子》前数句云:「倚危亭,恨如芳草,凄凄刬尽还生」。
读之愈有味。
李汉老《洞仙歌》云:「一团娇软,是将揉做,撩乱随风到何处」。
此有腔调散语,非工于词者不能到。
毛友达可诗「草色如愁衮衮来」,用秦语。
又,韦寿隆有能诗声。
族子能谦调四安税,因部使者市炭,不顺其意,至索印纸。
即书词于印纸云:「风清日晚溪桥路,绿暗摇残雨。
閒亭小立望溪山,画出明湖深秀,水云间
漫郎疏懒非真吏,欲去无深计。
功名英隽满凌烟。
省事应须速上,五湖船」。
虽列荐于朝,仅分司数月耳。
又,沈端节字约之
元夕《探春令》词云:「旧家元夜,追随风月,连宵欢宴。
被那懑,引得滴流地,一似蛾儿转。
而今老大心情懒。
灯几曾忺看。
算静中,惟有窗间梅影,合是幽人伴」。
日至《感皇恩》词:「和气霭微霄,黄云飘转。
东阁观梅负诗眼。
满斟绿酒,唱个曲儿亲劝。
愿从今日去,长相见。
宝幄欢浓,玉炉香软。
彼此宜冬镇长健。
绣床儿畔,渐渐日迟风暖。
告他事事底,饶一线」。
用俗语而婉丽。
周文忠公乾道丁亥游山经从芜湖,时约之为宰,以诗编谒文忠
文忠谢以诗:「令君到处即文场,未怕簿书期会忙。
神术有时朝赐履,赓歌无路赞垂裳。
彭州篇什元飞动,工部交游更老苍。
自古诗人贵磨琢,试看《淇澳》咏文章」。
文忠期待可谓厚矣。
又,徐干臣侍儿既去,作《转调二郎神》,悉用平日侍儿所道底言语。
史志道干臣善,一见此词,踪迹其所在而归之。
使鲁直知此,与之同时,「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之句,无从而发也。
又《香奁集》,唐韩偓用此名所编诗,南唐冯延巳亦用此名所制词,又名《阳春》。
之诗淫靡类词家语,前辈或取其句,或剪其字,杂于词中。
欧阳文忠尝转其语而用之,意尤新。
又,康伯可曲游春词头句云:「脸薄难藏泪,恨柳风,不与吹断行色」。
惜别之意已尽。
辛幼安《摸鱼儿》词头句云:「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又归去」。
惜春之意亦尽。
二公才调绝人,不被腔律拘缚。
至「但掩袖转面啼红,无言应得」,与「閒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其惜别、惜春之意愈无穷。
顷见范元卿《杜诗说》载《上韦左丞》:「一诗假如大宅第,自厅而堂,自堂而房,悉依次序。
才无次序,便不成文章」。
前二词不止如范所云,而末后馀意愈出愈有,不可以小伎而忽焉。
韩子苍《茶筅子》绝句:「籊籊干霄百尺高,晚年何事困铅刀。
看君眉宇真龙种,尤解横身战雪涛」。
此从之初生,及作筅子,以至点瀹,四句中包括得尽,此其所以高妙。
又,辛幼安《祝英台》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又不解,和愁归去」。
王君玉《祝英台》云:「可堪妒羞花,下床都懒,便瘦也教知道」。
前一词欲春带愁去,后一词欲知道瘦,近世春晚词少有比者。
杜少陵《独步寻花》第二首云:「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欹危实怕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实怕」三字,可见累次归,使人愁,使人瘦,欲留连不得。
坡翁云:「花应不上老人头」。
意思尤长。
李义山《锦瑟》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读此诗,俱不晓。
苏文忠公云:「此出《古今乐志》。
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
考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
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
『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
蓝田暖玉生烟』,和也」。
孙仲益锡山费茂和说苏文忠公《水龙吟》曲尽咏笛之妙,其词曰「楚山脩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笛之地也;
「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绿肌匀绕」,笛之材也;
「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笛之时也;
「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多少」,笛之怨也;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笛之人也;
「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笛之曲也;
「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笛之声也;
「为使君洗尽,蛮烟瘴雨,作霜天晓」,笛之功也。
予恐仲益苏文忠读《锦瑟》诗以释《水龙吟》耳。
刘贡父云:「锦瑟是令狐楚青衣名」。
许彦周云:「令狐侍儿能弹此四曲。
诗中四句,状此景也」。
高仲均涵叔持其尊人孝悫先生家传谥议求题 清末民国初 · 裴景福
 出处:耕淮集卷三
道义战纷华,相持若不胜。
安得愚公愚,镇此横流横。
卓哉宗宪公,名德东林峻。
继声有悫士,举步不由径。
负米竭吾力,让枣根若性。
更得同母欢,憾事弥虞舜
远师郭志道,慈孝家之庆。
吾闻古谥法,品自元公定
官谥议诸朝,私诔门人进。
孝重一字褒,曰悫行尤慎谥法:行见中外曰悫。)
青青九龙山,绕郭何明靓。
桥木高且仰,梓木卑而顺。
明德毓达人,显亲以为命。
觥觥陈仲弓,元季何其盛。
敢书有道碑,且续三君咏。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曾子固集》卷九
农桑贡赋,王道之本也;
管榷杂税,王道之末也。
善为国者,重其本而轻其末,不善为国者反是。
尧舜至文武皆重其本者也。
由秦汉至隋唐,重其本故薄征轻敛,而天下有仁义之俗焉;
重其末故急徭横赋,而县官遂兴管榷之利焉。
管榷之利,其首也。
汉武之时,其食国用皆不足,虽群臣献策,尽笼天下之货,然茗荈之利犹不之取,历代议者亦未尝一言及之。
至唐永泰中,天下耗竭,莫或为计,乃有赵赞首陈税之策。
贞元之后,又兼张滂之谋,虽权宜立制,功不合于古,然亦未至于榷也。
逮乎文宗,当李训辅之,恣为诡说以惑其听,内则协郑注奸邪之议,外则资王涯刻暴之苦,始立使号以榷茶为名。
之有榷,自此始也。
于时新令一出,所暴虐者甚众,以是故身伏大诛。
尔后贤臣继世,一兴一废,或以惨急而行之,或以仁慈而议之。
裴休者,则欲去榷复税以十二之法;
令狐楚者,则欲通商惠众,以增上下之便。
虽深究利害各极当时之宜,然行之一朝,流弊千载。
我国家勃兴昌运,抚有方国,四圣接武,泽流生民。
所先者仁义之化也,所行者礼乐之教也,所敦者农桑之业也,所后者管榷之利也。
然卒所以资国用而足兵食者,唯货一扃尤为剧大。
自曩岁群臣定议随土宜而制之,或禁其私鬻以充郡县之课,或通商人以泄县官之利,各任其俗,成乎便宜。
以今观之,则禁者诚非,而通者诚是也。
何则?
茗者山林之所产也,山林者人力之所营也。
所营者博,则所生者众;
所生者众,则所赋者馀;
所赋者馀,则常生之业毕出于是矣。
今乃申严号令,窒其私鬻之路,欲使民利一归于公,虽歛之计诚得其术,曾不知敝生于下,而抵冒之狱阗然而起矣。
及其不胜也,然后从而加之,民或至死亡而不惧令,或至峻烈而无益,久不易则无乃伤仁慈之政乎?
而又上之而急,继以千艘,一岁之庸,动逾百倍,伤财暴众,无大于此,故曰禁者诚非也。
今若普治天下,均其常法,上则蓄之以大扃,下则通之于商人。
其直也,就中都而入之;
其茗也,由外郡而与之。
俾夫周旋海内,自受其益,所过关市,则悉增其税,所至郡国,则悉弛其禁。
大可以减县官每岁之用,小可以息生民抵冒之狱,此谋一立,万世利之。
故曰通者诚是也。
二者之论,期于一择。
论改正诉理事乞正看详官蹇序辰安惇典刑奏状元符三年六月 北宋 · 陈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宋史》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周公作《立政》,戒成王曰:「其勿误于庶狱庶慎」。
盖虽成周之盛时,亦以误狱为戒。
神考熙宁诏曰:「狱讼非其情欤」?
盖恐天下治狱之吏有饰辞鍜鍊之失也。
周公之于庶狱戒其有误,神考之于狱讼虑失其情,先圣后圣,岂异意哉!
臣伏见元符三年六月十八日敕看详诉理所:「改正过元祐诉理之人,依元符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指挥外,其后来接续奏降指挥更不施行。
其已施行者并依今来指挥」。
除言语不顺别作一项外,蒙改正者七百馀人,其所洗涤可谓众矣。
无罪者既蒙洗涤,则看详之官如蹇序辰、安者安可以不加罪乎?
谨按奏曰:「凡得罪于元丰之间者,若特出睿断以劝沮天下,则人臣不当辄为理雪。
或经有司勘断,必是情法相当,上下方敢施行,未审当时有司如何理雪」。
臣窃谓鞠狱断罪而使情法相当,若非皋陶作士,不能如是。
周公之戒其有误,神考之虑其非情者,正恐情法不能相当故也。
今曰有司勘断必是情法相当,如此,则是元丰之时九州内外为有司者皆皋陶也,其为谄诳,不亦甚乎?
且元符有司即元丰有司也,去年邹浩之狱,在京及新州所连逮者凡数百人。
按法定罪,则为厚诬君父,其党为同恶相济;
若言其情,则为尽忠于朝,其党为厚于亲戚朋友。
其情如此,而用法如彼,可以谓之相当乎?
安惇官为执法,职在献替,尚且率其僚属共为诬谄,而乃谓元丰有司所勘断者能使人人情法相当,此可以欺天下乎?
又如司马光宣训之语,究治刘挚等事,或缘凶悖之意或以奸逆之谋,按法定罪,则几至赤族;
若论其情,则尽出诬罔。
然则元符大臣致人以罪,情法相违尚乃如此,而谓元丰有司能使情法相当,孰敢以为然乎?
如曰出于睿断以示劝沮,臣下不当辄为理雪,以理观之,亦未然也。
臣请以近事明之。
熙宁元丰旧例,开封府公事或情轻法重,或情重法轻,则贴例取旨,或封入请宝,临时轻重,皆出睿断。
自元祐以来,知开封府臣僚请改旧法,不复贴例,喜怒任情,高下其手。
请宝得旨之事虽经睿断,而故失出入实由开封
如此之类,若复申明改正,又何累圣人之劝沮乎?
又有司所勘公事,依例差官录问,有国以来未之改也。
绍圣四年正月以后,开封府所勘公事,一面画旨,直行奏断,更不录问。
衔冤之人或有枉横,既无覆审,何由自达?
虽缘本府取旨,事经睿断,而请不录问者实由有司。
如此之类,若复申明改正,又何累圣人之劝沮乎?
先帝知其然也,于是改此二法,请宝公事依旧贴例,而直行奏断者依旧录问。
自此而后,开封不敢越例而有请,罪人得因审覆而自诉。
方此二法未改之时,开封公事勘断有失,孰敢以为睿断之误乎?
盖人主变通之道,无所胶执,事有未便,改之而已。
昔虽未改,今亦当改。
此乃今昔相成之道,前作后述之理。
是以复行审问,再行贴例,则是哲宗之所自改也;
召还邹浩,叙复、挚,则是先朝之所欲改,而今日之所当述也。
善继祖宗之绪,共述一家之美,亦何先后彼此之间乎?
以今视昔,则元丰应世之事,或因或改,皆圣人之迹耳。
迹不可泥,何独有司勘断之事而必欲保其无误哉?
为此说者,不过欲赞誉元丰,而自以为尽忠于神考耳。
神考盛德大业,高厚如天地,光明如日月,非凡愚讥赞所能加损;
况其所赞誉者元丰有司而已,岂不陋哉!
《传》曰「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武王之孝也;
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孟庄子之孝也。
若以孟庄子为法则,是元丰之事皆不可改,非特诉理而已。
若以武王善述为心,而不泥圣人已陈之迹,则改正看详诉理之事可谓合于公议矣。
蹇序辰、安受大臣讽谕,意有所在,因谓诉理之事形迹先朝,必须如此施行,方名继述之义,遂使朝廷纷纷之事不已。
考之公议,合正典刑,伏望圣慈,特示威断。
梅花集句 其一百四十九 南宋 · 李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阊阖春风起,花开次第新。
拂墙花树动,疑是弄珠人令狐楚王涯崔莺莺王适
梅花集句 其三十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天与芳时岂待催,高楼晓见一花开。
夜来省得曾闻处,香驾寒云入酒杯范希文令狐楚许浑张芸叟
梅花集句 其四十六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东风不用更相催,不向东风怨未开。
无限春愁莫相问,碧山明月照苍苔令狐楚高蟾赵嘏曹唐
塞下曲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都护今年破武威,碛烟烽火夜深微。
金钗漫作封侯别,白发生头未得归(皎然、江为、沈彬令狐楚
送春 其一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三月惟残一日春,岂知惆怅有闲人。
随风未辨归何处,斜日横窗起暗尘令狐楚杜牧姚合赵嘏
丞相寿(集句) 其十 宋 · 戴栩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曲江汀滢水平杯韩愈,便觉春光四面来令狐楚
荀令凤池文杏别顾非熊,先于门外百花开刘禹锡
自注:右袭世科 以上《浣川集》卷三
五十自寿集唐五十首 其四十八 清 · 瞿士雅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引玉集卷一
闲斋夜击唾壶歌令狐楚,自算平生幸已多司空图
惯采药苗供野馔方干,但留风月伴烟萝汪遵
吟中景象千般有李咸用,身外功名一任他元稹
浮世到头须适性罗隐,少年莫笑我蹉跎白居易
美芹十论 其九 久任第九 南宋 · 辛弃疾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五
臣闻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
人诚能也,任之不专则不可以有成。
故《孟子》曰:「五谷,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
何则?
事有操纵在我,而谋之已审,则一举而可以遂成;
事有服叛在人,而谋之虽审,亦必持久而后可就。
盖自古夷狄为中国患,彼皆有争胜之心,圣人方调兵以正天诛,任宰相以责成功,非如政刑礼乐,发之自己,收之亦自己之易也。
朝而用兵,夕而遂胜,公卿大夫交口归之,曰:「此宰相之贤也」。
明日而临敌,后日而闻不利,则群起而媒孽之,曰:「宰相不足与折冲也」。
乍贤乍佞,其说不一,于是人君亦不能自信,欲求之立事,难矣哉!
臣读史,尝窃深嘉勾践、汉高祖之能任人,而种、蠡、良、平之能处事。
骤而胜,遽而败,皆不足以动其心,而信之专,期之成,皆如其所料也。
观夫会稽之栖,五年而吴伐齐,虚可乘也,种、蠡如不闻;
又四年,吴伐齐,虚可乘也,种、蠡反发兵助之;
又二年,吴伐齐不胜,而种、蠡始袭破之。
可以取之,种、蠡不取;
又九年而始一举灭之。
盖历二十又三年,而勾践未尝以为迟而夺其权。
丰沛之兴,秦二年汉败于薛;
汉元年高帝厄于鸿门
二年衄于彭城
三年困于荥阳
五年不利于夏南。
良、平何尝一日不从之计议,然未免于龃龉者,盖历五年而始蹶项立刘,高帝亦未尝以为疏而夺其权。
诚以一胜一败,兵家常势,惩败狃胜,非策之上。
故古之人君,其信任大臣也,不间于谗说,其图回大功也,不恤于小节,所以能责难能不可为之事于能为必可成之人,而收其效也。
虏人为朝廷患,如病疽焉,病根不去,终不可以为身安。
然其决之也,必加炷刃,则痛亟而无后悔;
而其销之也,止于傅饵,则痛迟而终为大患。
病而用医,不一其言,至炷刃方施而傅饵移之,傅饵未几而炷刃夺之,病不已而乃咎医。
吁,亦自惑也!
且禦戎有二道,惟和与战。
和固非长策,然太上皇帝秦桧一十九年而无异论者,太上皇帝信之之笃而秦桧守之之坚也。
今日之事,以和为可以安,而臣不敢必其盟之可保;
以战为不可讲,而臣亦不敢必其兵之可休。
惟陛下推至诚,疏谗慝,以天下之事尽付之宰相,使得优游无疑,以悉力于图回,则可和与战之机,宰相其任之矣。
唐人视相府如传舍,其所成者果何事?
淮蔡之功,裴度用而李师道遣刺客以缓师,高霞寓败而钱徽萧俛以为言,宪宗信之深,任之笃;
令狐楚之罢为中书舍人李逢吉之出为节度,皆以沮谋而见疏。
故君以断,臣以忠,而能成中兴之功。
而顷者张浚虽未有大捷,亦未至大败。
符离一挫,召还揆路,遂以罪去,恐非越勾践、汉高帝、唐宪宗所以任宰相之道。
非特此也,内而户部出纳之源,外而泉曹总司之计,与夫边郡守臣、屯戍守将,皆非朝夕可以责其成功者。
臣愿陛下要成功于宰相,而使宰相责成功于计臣、守将,俾其各得专于职治,而以禄秩旌其劳绩,不必轻移遽迁,则人无苟且之心,乐于奋激以自见其才。
一纲既举,众目自张。
天下之事犹有不办者,臣不敢信其然也。
菩萨蛮 其六 清末 · 程颂万
忆得双文衫子薄元稹。夜深斜搭秋千索韩偓
一夜好风吹令狐楚。含啼向彩帷王维

红楼三十级李商隐。绮阁临初日吴融
眼尾泪侵寒李贺。帘烘欲过难李商隐
次韵张子开次子试晬 南宋 · 陈著
 押支韵
闻昔宁馨儿,如马千里驰。
或秀如芝兰,或如饤坐梨。
居易七月,已能指无之。
又比令狐楚,五岁善属辞。
是皆非偶尔,阴有造物司。
吾党正气旺,杨泣墨子
谁知世变极,所见及所期。
卓哉子张子,不问今何时。
种德以种子,愈出而愈奇。
元方既及冠,可宝已不赀。
经史日研精,甚于渴与饥。
百发当百中,善射如由基。
亦曰厚自积,王魏不仕
再索又得儿,照室光陆离。
今朝岁一周,岐嶷傲娥羲。
丛珍试初步,动觉应矩规。
粲粲文在手,炯炯白在眉。
但喜家传昌,浮机岂终危。
宙宇一开泰,扶植须人为。
在外寄藩屏,在朝资栋仪。
虽当保抱中,方来事可龟。
风埃自澒洞,庭阶且燕熙。
眼底双凤雏,笑唾燕雀卑。
而况表独立,硬脊非韦脂。
观志既有人,一脉如抽丝。
作室必肯堂,何患不塈茨。
此事真庆事,他事非所怡。
我老拙已固,无能说项斯
来诗走风樯,难用蠡管窥。
趁笔聊示耳,深愧无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