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三代之兵若时雨 明 · 崔演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惟乾大而坤至,主资始与资生。
既长养以雨露,又发散以风霆。
交煦妪而覆育,物化化而形形。
彼秋霜之凛烈,非有意于肃杀。
行四德于利贞,是天地之成物。
信因材而笃焉,必栽培而倾覆。
验天道而推人事,嘉三代之用兵。
将耀德而绥远,匪徒事乎战争。
初遵养而时晦,蕴生成之至德。
答民望而除残,四海蒙其膏渥。
圣武之布昭,本柔仁而作极。
当三苗之侮逆,喜夏后之班师。
能格顽于文教,化浃骨而沦肌。
王泽渴而糜烂,忿桀德之慢虐。
民憔悴于烈焰,怨曷丧而指日。
倘非商王之云霓,哀我民兮何苏。
东西怨其后予,举相庆于攸徂。
东邻虐而炰炰,方炮烙之孔炽。
贼忠良于焚炙,王室烂其如燬。
施霶霈于孟津,韪宁王之吊伐。
韬车甲而包虎皮,示天下以不复。
兹皆树德而务滋,致应人而天顺
拯涂炭于一怒,又何劳于血刃。
嘘仁风而偃草,煦化日而施泽。
恩已及于禽兽,化亦覃于动植。
润万物而无声,混浸涵而沾足。
笼天下于优渥,泽岂止于霢霂。
咸发荣而滋长,庶品遂其生殖。
岂但枯荑之生华,见草木之萌达。
山不童而水不涸,胎不殰而卵不殈。
无此疆与彼界,浑均沾而拜育。
洽乎若时雨化之,孰衔冤于戈鋋。
近者悦而远来,其兴之也勃然。
仁已深而泽厚,宜享祚之长延。
何世降而风浇,慨膏泽之不下。
纷纷乐战而贪兵,争构怨而结祸。
乱杀气之模糊,但盲怪之发作。
伤太和而致沴,喟三精之雾塞。
更百代乾坤之大旱,无沛然之一雨。
是人谋之不臧,岂有关于时数。
噫不戢而自焚,抚千古而长吁。
吁嗟乎兵凶战危,几万骨之暴枯。
虽天吏未免夫今灾兮,矧穷黩而毒痛。
大武尚末尽善,又焉用夫孙吴
若然则吾将安取,仰揖让于唐虞。
监国下令 北魏 · 拓跋晃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六
《周书》言:「任农以耕事,贡九谷;
任圃以树事,贡草木;
任工以馀材,贡器物;
任商以市事,贡货贿;
任牧以畜事,贡鸟兽;
任嫔以女事,贡布帛;
任衡以山事,贡其材;
任虞以泽事,贡其物」。
其制有司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垦殖锄耨。
其有牛家与无牛家,一人种田二十二亩,偿以私锄功七亩,如是为差,至与小、老无牛家种田七亩,小、老者偿以锄功二亩。
皆以五口下贫家为率。
各列家别口数,所劝种顷亩,明立簿目。
所种者于地首标题姓名,以辨播殖之功(《魏书·太武纪下附》)
黄金合盘铭 北魏 · 拓跋浚
四言诗 押真韵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九州致贡,殊域来宾,乃作兹器,错用贝(《初学记》作「奇」。)珍。
锻以紫金,镂以白银(《初学记》作「烛银」。)
范围拟载,吐耀含真。
纤文丽质,若化若神,皇王御之,百福维新(《魏书·食货志》。和平二年秋,诏中尚方作黄金合盘十二具,径二尺二寸,镂以金,细以玫瑰,其铭曰云云。又见《初学记》二十七。以为太武帝,当误。)
其三 南梁 · 菩提达摩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路上忽逢深处水(路上者,李字也。深水者,渊字也。唐高祖神尧皇帝姓李名也。),等閒见虎又逢猪(等閒见虎者,寅也,唐高祖戊寅年登位也。又逢猪者,亥也,高祖丁亥年崩。)
小小牛儿虽有角(小小牛儿者,高祖武德四年九月日,有前道士太史令傅奕,先是黄巾党其所习,遂上表废佛法事十有一条。大略而云:释经是损国破家,未闻益世,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凡是沙门放归桑梓,则国家昌泰,李孔教行矣。高祖纳奏书,乃下诏问诸沙门曰:「弃父母须髭,去君臣花服,利在何间,益在何情?损益二宜,请动妙释。」时有琳法师,上表得延五年。高祖崩,太宗登位,再兴佛法矣。具如别传。言半角者,正当挃触,而无害即是。),清溪龙出总须输(清溪者,山名也。龙者,琳法师护法之龙,能令傅奕等邪见之徒总须伏也。)
贺平邺都建德六年 其二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九
伏惟皇帝陛下握天枢,秉地轴,驾驭风云,驱驰龙虎
沉雄内断,不劳谋于力牧天策勇决,无待问于容成
是以威风所振,烈火之遇鸿毛,旗鼓所临,冲风之卷秋叶
窃闻伊、幽、并僭伪。
抱图载籍,已归丞相之府;
衔玉系绶,并诣中军之营。
百年逋诛,遂穷巢窟,三代敌在埽荡。
昔周王鲔水之师,尚劳再驾
轩辕上谷之战,犹须九伐。
未有一朝指麾,独决神虑,平定宇内,光宅天下。
二十八宿,止余吴、越一星,千二百国,裁漏麟洲小水。
若夫咸康之年,四方始定,建武之代,诸侯并朝,不得同年而语矣。
虽复八风并唱,未足颂其英声;
六乐俱陈,无以歌其神武。
坐钧台而誓众,姒启继夏禹之功,入商郊而问罪,姬发周文之志。
无改之道,大孝也欤。
当今鹿台已散,顷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立明堂之制,奏《大武》之乐。
盛矣哉。
上天降休,未之有也。
政须东南一尉,立于比景之南;
西北一候,置于交河之北。
然后命东后,诏苍冥,衢坛琬碑,银绳琼检,告厥成功,差无惭德。
臣忝窃荣幸,莅政东藩,不获躬到阙庭,预观大庆,不胜凫藻踊跃之至,谨遗主簿陪臣曹敏奉表以闻(《文苑英华》五百六十六,又略见《艺文类聚》五十九)
上书请定乐 北齐 · 祖珽
 出处:全北齐文卷七
魏氏来自云、朔,肇有诸华,乐操土风,未移其俗。
至道武帝皇始元年,破慕容宝中山,获晋乐器,不知采用,皆委弃之。
天兴初吏部郎邓彦海奏上庙乐,创制宫悬,而钟管不备,乐章既阕,杂以簸逻回歌,初用八佾作皇始之舞。
太武帝河西,得沮渠蒙逊之伎,宾嘉大礼,皆杂用焉。
此声所兴,盖苻坚之末吕光出平西域,得胡戎之乐,因又改变,杂以秦声,所谓秦汉乐也。
至永熙中录尚书长孙承业共臣先人太常卿莹等斟酌缮修,戎华兼采,至于钟律,焕然大备。
自古相袭,损益可知。
今之创制,请以为准(《隋书·音乐志中》:文宣受禅后,尚乐典御祖珽自言,旧在洛下,晓知旧乐,上书。又见《通典》一百四十二。)
奏请修缉雅乐 西魏 · 牛弘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四
臣闻周有六代之乐,至《韶》《武》而已。
秦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汉高帝改《韶武》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又造《武德》,自表其功,故高帝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又作《昭容》《礼容》,增演其意。
昭容》生于《武德》,盖犹古之《韶》也。
《礼容》生于《文始》,矫秦之《五行》也。
文帝又作《四时》之舞,故孝景帝立,追述先功,采《武德舞》作《昭德舞》,被之管弦,荐于太宗之庙。
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舞》,更造新歌,荐于武帝之庙。
据此而言,递相因袭,纵有改作,并宗于《韶》。
至明帝时东平献王采《文德舞》为《大武》之舞,荐于光武之庙。
汉末大乱,乐章沦缺,魏武平荆州,获杜夔,以为军谋祭酒,使创雅乐。
散骑侍郎邓静善咏雅歌乐师尹胡能习宗祀之曲,舞师冯肃晓知先代诸舞。
总练研精,复于古乐,自始也。
文帝黄初,改《昭容》之乐为《昭业乐》,《武德》之舞为《武颂舞》,《文始》之舞为《大韶舞》,《五行》之舞为《大武舞》。
明帝初,公卿奏上太祖武皇帝乐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乐曰《咸熙》之舞。
又制乐舞,名曰《章斌》之舞,有事于天地宗庙,及临朝大飨,并用之。
晋武帝泰始二年,遣傅玄等造行礼及上寿食举歌诗。
张华表曰:「案汉、魏所用,虽诗章辞异,兴废随时,至其韵逗曲折,并系于旧,一皆因袭,不敢有所改也」。
九年,荀勖典乐,使郭宋识造《正德》《大豫》之舞。
昭武舞》曰《宣武舞》,羽龠舞曰《宣文舞》。
江左之初,典章堙紊贺循太常卿,始有登歌之乐。
大宁末阮孚等又增益之。
咸和间,鸠集遗逸,邺没胡后,乐人颇复南度,东晋因之,以具钟律。
太元间,破苻永固,又获乐工杨蜀等,闲练旧乐,于是金石始备。
寻其设悬音调,并与江左是同。
慕容垂慕容永于长子,尽获苻氏旧乐。
息为魏所败,其钟律令李佛等,将太乐细伎,奔慕容德于邺。
迁都广固,子超嗣立,其母先没姚兴,超以太乐伎一百二十人诣赎母。
宋武帝入关,悉收南度。
永初元年,改《正舞》曰《前舞》,《大武舞》曰《后舞》。
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更调金石。
至十四年,典书令奚纵,复改定之。
又有《凯容》《宣业》之舞,齐代因而用之。
萧子显《齐书志》曰:「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舞》,《宣业舞》为《武德舞》。
据《韶》为言,《宣业》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
故《志》有《前舞》《凯容》歌辞,《后舞》《凯容》歌辞者矣。
至于梁初,犹用《凯容》《宣业》之舞,后改为《大壮》《大观》焉。
今人犹唤《大观》为《前舞》,故知乐名虽随代而改,声韵曲折,理应常同。
前克荆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蒋州,又得陈氏正乐。
史传相承,以为合古。
且观其曲体,用声有次,请修缉之,以备雅乐。
其后洛阳之曲,据《魏史》云「太武赫连昌所得」,更无明证。
后周所用者,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
戎音乱华,皆不可用。
请悉停之(《隋书·音乐志下》,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由是牛弘奏。)
《魏史》义例 隋 · 魏澹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
其一曰:臣闻天子者,继天立极,终始绝名,故《谷梁传》曰:「太上不名」。
《曲礼》曰:「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
诸侯尚不生名,况天子乎!
若为太子,必须书名。
良由子者对父生称,父前子名,礼之意也。
是以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传》曰:「举以太子之礼」。
杜预注云:「桓公子庄公也」。
十二公唯子同是嫡夫人之长子,备用太子之礼,故史书之于策。
即位之日,尊成君而不名,《春秋》之义,圣人之微旨也。
至如马迁,周之太子并皆言名,汉之储两俱没其讳,以尊汉卑周,臣子之意也。
窃谓虽立此理,恐非其义。
何者?
《春秋》《礼记》,太子必书名,天王不言出。
仲尼之褒贬,皇王之称谓,非当时与异代遂为优劣也。
班固范晔陈寿王隐沈约参差不同,尊卑失序。
至于魏收,讳储君之名,书天子之字,过又甚焉。
今所撰史,讳皇帝名,书太子字,欲以尊君卑臣,依《春秋》之义也。
其二曰:五帝之圣,三代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周室,名器不及后稷追谥止于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魏氏平文以前,部落之君长耳。
太祖远追二十八帝,并极崇高,违宪章,越周公典礼。
道武出自结绳,未师典诰,当须南、董直笔,裁而正之。
反更饰非,言是观过,所谓决渤澥之水,复去堤防,襄陵之灾,未可免也。
但力微天女所诞,灵异绝世,尊为始祖,得礼之宜。
平文昭成雄据塞表,英风渐盛,图南之业,基自此始。
长孙斤之乱也,兵交御座,太子授命,昭成获免。
道武此时,后缗方娠,宗庙复存,社稷有主,大功大孝,实在献明。
此之三世,称谥可也
自兹以外,未之敢闻。
其三曰:臣以为南巢桀亡,牧野灭,斩以黄钺,悬首白旗,幽王死于骊山厉王出奔于彘,未尝隐讳,直笔书之,欲以劝善惩恶,贻诫将来者也。
太武、献文并遭非命,前史立纪,不异天年,言论之间,颇露首尾。
杀主害君,莫知名姓,逆臣贼子,何所惧哉!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圆首方足,孰不瞻仰,况复兵交御座,矢及王屋,而可隐没者乎!
今所撰史,分明直书,不敢回避。
且隐、桓之死,闵、昭杀逐,丘明据实叙于经下,况复悬隔异代而致依违哉!
其四曰:周道陵迟,不胜其敝,楚子亲问九鼎,人来徵百牢,无君之心,实彰行路,夫子刊经,皆书曰卒。
自晋德不竞,宇宙分崩,或帝或王,各自署置。
当其生日,聘使往来,略如敌国,及其终也,书之曰死,便同庶人。
存没顿殊,能无怀愧!
今所撰史,诸国凡处华夏之地者,皆书曰卒,同之吴、楚。
其五曰:壶遂发问,马迁答之,义已尽矣。
后之述者,仍未领悟。
董仲舒司马迁之意,本云《尚书》者,隆平之典,《春秋》者,拨乱之法,兴衰理异,制作亦殊。
治定则直叙钦明,世乱则辞兼显晦,分路命家,不相依放。
故云「周道废,《春秋》作焉,盛,《尚书》载之」,是也。
汉兴以来,改正朔,易服色,臣力诵圣德,仍不能尽,余所谓述故事,而君比之《春秋》,谬哉」。
然则纪传之体出自《尚书》,不学《春秋》,明矣。
范晔云:「《春秋》者,文既总略,好失事形,今之拟作,所以为短。
纪传者,史、班之所变也,网罗一代,事义周悉,适之后学,此焉为优,故继而述之」。
此言,岂直非圣人之无法,又失马迁之意旨。
孙盛自谓钻仰具体而放之。
魏收云:「鲁史既修,达者贻则,子长自拘纪传,不存师表,盖泉源所由,地非企及」。
虽复逊辞畏圣,亦未思纪传所由来也。
司马迁创立纪传以来,述者非一,人无善恶,皆为立论。
计在身行迹,具在正书,事既无奇,不足惩劝。
再述乍同铭颂,重叙唯觉繁文。
案丘明亚圣之才,发扬圣旨,言「君子曰」者,无非甚泰,其间寻常,直书而已。
今所撰史,窃有慕焉,可为劝戒者,论其得失,其无损益者,所不论也(《隋书·魏澹传》,又略见《北史》五十六)
定乐舞表 隋 · 何妥
 出处:全隋文卷十二
臣闻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然则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礼乐。
又云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臣闻乐有二,一曰奸声,二曰正声。
夫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孔子曰:「放郑声,远佞人」。
故郑、卫、宋、赵之声出,内则发疾,外则伤人。
是以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人怨;
徵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则国亡无日矣。
魏文侯问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欲寐,听郑、卫之音而不知倦,何也」?
子夏对曰:「夫古乐者,始奏以文,复乱以武,修身及家,平均天下。
郑、卫之音者,奸声以乱,溺而不止,犹杂子女,不知父子。
今君所问者乐也,所爱者音也。
夫乐之与音,相近而不同,为人君者,谨审其好恶」。
案圣人之作乐也,非止苟悦耳目而已矣。
欲使在宗庙之内,君臣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在乡里之内,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在闺门之内,父子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此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黄钟大吕,弦歌干戚,僮子皆能舞之。
能知乐者,其惟君子!
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道矣。
为无道,太师抱乐器以奔周。
晋君德薄,师旷固惜清徵。
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其间。
《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至于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汤作《大濩》,武王作《大武》,从夏以来,年代久远,唯有名字,其声不可得闻。
自殷至周,备于《诗》《颂》。
故自圣贤已下,多习乐者,至如伏羲减瑟,文王足琴,仲尼击磬,子路鼓瑟,汉高击筑,元帝吹箫。
汉祖之初,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之乐。
迎神于庙门,奏《嘉至》之乐,迎神于庙门,奏嘉至之乐,犹古降神之乐也。
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之乐,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
乾豆上荐,奏登歌之乐,犹古清庙之歌也。
登歌再终,奏《休成》之乐,美神飨也。
皇帝就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成也。
其《休成》《永至》二曲,叔孙通所制也。
汉高祖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陈是舜后,故齐有《韶》乐。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是也。
秦始皇灭齐,得齐《韶》乐。
汉高祖灭秦,《韶》传于汉,高祖改名《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五行舞》者,本大武》乐也。
始皇改曰五行。
及于孝文,复作四时之舞,以示天下安和,四时顺也。
孝景采《武德舞》以为《昭德》,孝宣又采《昭德》以为《盛德》,虽变其名,大抵皆因秦旧事。
至于魏、晋,皆用古乐。
魏之三祖,并制乐辞。
永嘉播越,五都倾荡,乐声南渡,是以大备江东
宋、齐以来,至于梁代,所行乐事,犹皆传古,三雍四始,实称大盛。
侯景篡逆,乐师分散,其四舞、三调悉度伪齐。
齐氏虽知传受,得曲而不用之于宗庙朝廷也。
臣少好音律,留意管弦,年虽耆老,颇皆记忆
及东土克定,乐人悉返,访其逗遛,果云是梁人所教。
今三调、四舞并皆有手,虽不能精熟,亦颇具雅声。
若令教习传授,庶得流传古乐。
然后取其会归,撮其指要,因循损益,更制嘉名。
歌盛德于当今,传雅正于来叶,岂不美欤!
谨具录三调、四舞曲名,又制歌辞如别。
其有声曲流宕,不可以陈于殿庭者,亦悉附之于后(《隋书·何妥传》,《北史》八十三)
草堂寺子祈疾疏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
郑州刺史李渊。为男世民因患。
先于此寺求佛。蒙佛恩力。
其患得损。今为男敬造石碑像一铺。
愿此功德资益弟子男及合家大小。福德具足。
永无灾鄣。弟子李渊一心供养。
定宗庙乐议 隋末唐初 · 颜师古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
奉德音。
俾令革。
嘉名创立。
实宜允副。
伏惟圣祖宏农府君宣简公懿王
并积德累仁。
重光袭轨。
化覃行苇。
庆崇瓜瓞。
诗云。
浚哲维商。
长发其祥。
言殷之先祖。
久有深德。
虞夏二代。
发祯祥也。
三庙之乐。
请同奏长发之舞。
其登歌则各为辞。
太祖景皇帝迹肇漆沮。
教新豳岐。
胥宇之志既勤。
灵台之萌始附。
诗云。
君子万年。
永锡祚允。
今遐远之期。
惟天所命。
以长福祚。
流于子孙也。
庙乐请奏永锡之舞。
代祖元皇帝丕承鸿绪。
克绍宏猷。
实启蕃昌。
用集宝命。
易大有彖曰。
其德刚健而文明。
应乎天而时行。
言德应天道
行不失时。
刚健靡滞。
文明不犯也。
庙乐请奏大有之舞。
高祖太武皇帝膺期驭历。
揖让受终。
奄有四方。
仰齐七政。
介以景福。
申兹多祜。
式崇勿替。
诞保无疆。
易曰。
大明终始。
六位时成。
谓其终始之道。
皆能大明。
故不失时成六位也。
诗有大明之篇。
文王有明德。
庙乐请奏大明之舞。
文德皇后厚德载物。
凝辉丽天。
易曰。
含宏光大。
品物咸亨。
言坤道至静。
柔顺利贞。
资生庶类。
皆畅达也。
庙乐请奏光大之舞。
谨议。
太原寝庙议 隋末唐初 · 颜师古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
伏承诏旨。
太原高祖寝庙。
博达卿士详悉以议闻。
伏惟圣情感切。
永怀缠慕。
思广蒸尝。
事深追远。
但究观祭典。
考验礼经。
宗庙皆在京师
不欲下土别置。
至若周之丰镐。
并为迁都。
乃是因事便营。
非云一时别立。
其郡国造庙。
爰起汉初。
率意而行。
事不稽古。
源流渐广。
大违典制
是以贡禹元成匡衡等。
招聚儒学。
博询廷议。
据礼陈奏。
遂从废毁。
自斯以后。
弥历年代。
辍而弗为。
迄今永久。
按礼记曰。
祭不欲渎。
渎则不敬。
书云。
礼烦则乱。
事神则难。
斯并睿哲之格言。
皇王之通训。
况复导扬素志。
实昭懿则。
俾遵俭约。
无取丰殷。
今若增立寝庙。
别安主祏。
有乖先旨。
靡率旧章。
垂裕后昆。
理谓不可。
诚以天衷不遗。
至性罔极。
固宜勉割深衷。
俯从大礼。
则刑于四海。
式光万代。
列采搢绅。
佥曰惟允。
谨议。
南安懿公 隋末唐初 · 于志宁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五
(上阙)刺史上柱(下阙)黎阳公于(下阙)夫□□□蒸龙兴豹□□天立极夷难开□□□士以经纶。驾偫雄以戡剪。
然则轻车飞将。靡刺举之方。
拥□□□无折冲之略。其能入陪乘石□□于钩陈出抚名藩。
文德被于江介。总英谋以挺秀。
敷善政以遐征。见之使君南安公矣。
君讳琮。字文瑾
武威姑臧人也。夫运筹帷幄。
名□三杰之先。立□□□功居八王之首。
属金行不竞。宇县分崩。
凉王建定乱之勋。成割地之业。
洪源将导江而俱远。层构与干云而共高。
龟组相晖。青紫交映。
□在简牒。可略□□□祖谊。
骠骑将军凉州刺史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武威郡。剖符作牧。
恩重玺书。执戟从官。
荣隆夕拜。祖皓
骠骑将军□城郡太守。死王事。
赠上柱□□□总管河北壮公。分竹宰民。
化光露冕。临难殒命。
节重结缨。父辩。
上柱国使持节秦州诸军事秦州总管潭州总管左武卫大将军□□郡开国公。建□□□恩结湘流
横剑禁中。声高文陛。
惟公总烟霞之秀气。禀川岳之淑精。
器宇深沉。风调爽逸。
文□叶上将之略。大树将军之威。
幼挺纵横。缀幡为戏。
少□□□聚米成图。起武安以振威。
淮阴以贾勇。加以琢磨道德。
黼藻仁义。砥名励行。
闻诸乡党。资孝为忠。
形乎家国。少习文史。
尤工骑射。沉沙减灶
既练之□□□持短入长。亦精之于剑术。
公释褐随奋武尉。于时东夷未宾。
阻辽水以为固。频扰黄龙之戍。
亟侵元菟之城。随炀帝亲御貔貅。
以诛枭獍。公壮踰投石。
□□□旗命赏畴庸。以居其最。
特蒙标异。授朝散大夫
寻除新郑县公济以宽猛。
施以韦弦。遂使单父兴谣。
萑蒲息盗。善政既著。
俄迁颍川郡。此乃魏室□□□胡公之故国。
元冠成列。朱轮接轸。
公绥之以淳化。肃之以严威。
千里扬风。百城仰德。
时属随人委驭。海县沸腾。
或裂壤而鸱张。或分星而□视。
丹野涂□□□溺骖。徒怀王允之心。
空轸贾生之哭。既而晋野降白云之瑞。
秦川开赤玉之图。于是迁虞。
所以归汉。高祖大武皇帝御紫极而统天。
坐元扈而则地。文为治本。
资德教以化民。武以除残。
藉干戈以静难。择贤分器。
量器授官。除公骠骑将军
□加上开府□□□勋高沙塞。任重中权。
黄君望亚鼎司。宠光莫府。
以今方古。彼何足云。
寻改授左卫中郎将刘武周称兵马邑
结援龙城。挻祸汾阴
连横河□今上□□□□□公陪从戎麾。蒙授左三总管
公知包三略。勇冠六军。
运奇谋以抗千里。舞劲剑而摧八阵。
凶徒既殄。反旆还京。
左卫长史。其中郎将如故。
王世充□□□□□以戎旃。曾无勤王之心。
翻肆问鼎之志。未足方其罪。
浇𤡬岂得比其辜。遂使宗社沦胥。
怀生板荡。窦建德同恶相济。
共为犄角。王师运九变□□□□□之士风驱电扫。
拉朽摧枯。公预官渡之勋。
参崤陵之捷。校功追赏。
超绝等伦。刘黑闼建德馀孽。
尚蓄狼心。拥兵赵魏。
搆难漳滏。骋其□突。
未革鸮□□□□□纂此一戎。遂清九宇。
于是稽天息浸。飞岳□尘。
饮至策勋。蒙授上柱国
封南安县开国侯食邑七百户
又捡校参旗军副。又捡校左领左右中郎将□□□□□卫率近臣。
侍奉委之以正人。爪牙寄之以心膂。
贞观元年太子左卫率捡校右武卫将军左领军将军四年蒙授云麾将军左卫率如故。
□□□□□坊恪勤晨夕。标羽仪于甲观。
擅风流于望苑十年银青光禄大夫
睦州刺史。方当班六条于劲越。
歌两岐于全吴。望俗变文身。
风移凿齿。绍□□□□□追降凤于颍川
岂谓日□难翻。阅川不息。
忽感何祇之梦。遂同声伯之悲。
贞观十一年十二月之任。在道寝疾。
薨于宋州馆舍。春秋五十有五。
痛□□□□□行人考行受名。谥曰懿公
礼也。即以十三年二月十一日
迁厝于始平之原。公德方琮琬。
照荆岫而腾晖。材挺栋梁。
茂邓林而耸干。破楚入郢□□□□□齐之谋弹压六奇
笼盖十策。陈力草昧之始。
立功云雷之初。功著升陑。
勋高战牧。执戟武帐。
八舍禀其军容。受律戎轩。
四校伫其神算。加以地居□□□□□卿帝乡近亲。
莫之比盛。祖母
景皇帝之女。赠信都郡大长公主
母窦。随文帝之甥。
夫人长孙。文德皇后之姊。
尚主宾王。光华帝戚。
□□□□□映濯龙。未尝富贵骄人。
恒以盛满为戒。方应参八骏之驾。
宴瑶池。陪七佐之游。
问道襄野。岂谓九转之方莫效。
十□之景难留。奄切颓山。
忽悲□□□□□子振等。恐炎凉迭代。
星纪循环。海变三山
谷迁九地。所以镌□勒石。
播美腾芳。譬东都之前。
永识滕公之墓。潼亭之侧。
长标太尉之坟。乃为铭曰。
(上阙二字)茂绪眇眇长澜。七叶辅汉。
五世相韩。绩参经启。
业预艰难。代总衡辔。
世袭衣冠。山渎降灵。
烟霞诞祉。比德圭璧。
齐芳兰芷。冲斗浮光
照车蕴美。纵□□□□□图史运属交丧。
时逢屯剥。争窃宝符。
竞窥帝箓。礼废禋祀。
□毁龟王。凶甚拔山。
暴踰比角。天地初辟。
光华方旦。破袁奇策。
灭项神算。受脤除残。
执□□□□□三杰绩邻十乱。雾撤云销。
功成治定。屡典交戟。
频膺宠命。裂壤恩隆。
分麾礼盛。储坊述职。
江皋从政。岁月易度。
生涯若浮。夕峰隐景。
夜壑迁舟。□□□□□□回辀。
式镌翠石。永树芳猷。
过汉故城(一作吴少微诗) 唐初 · 王绩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引用典故:三度扬尘 天马 倾北方 金狄移 中原逐鹿
大汉昔未定,强秦犹擅场。
中原逐鹿罢,高祖郁龙骧。
经始谋帝坐,兹焉壮未央。
规模穷栋宇,表里浚城隍。
群后崇长乐,中朝增建章。
钩陈被兰锜,乐府奏芝房。
翡翠明珠帐,鸳鸯白玉堂
清晨宝鼎食,闲夜郁金香。
天马东道佳人倾北方
何其赫隆盛,自谓保灵长。
历数有时尽,哀平嗟不昌。
冰坚成巨猾,火德遂颓纲。
奥位匪虚校,贪天竟速亡。
魂神吁社稷,豺虎斗岩廊。
金狄移灞岸,铜盘向洛阳
君王无处所,年代几荒凉。
宫阙谁家域,蓁芜罥我裳。
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
在昔高门内,于今岐路傍。
馀基不可识,古墓列成行。
狐兔惊魍魉,鸱鸮吓獝狂
空城寒日晚,平野暮云黄。
烈烈焚青棘,萧萧吹白杨。
千秋并万岁,空使咏歌伤。
定宗庙乐议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二
臣闻七庙观德。义冠于宗祀。
三祖在天。式彰于严祀。
致敬之情允洽。大孝之道克宣。
是以八佾具陈。肃仪形于缀兆。
四悬备展。被鸿徽于雅音。
著作乐之明义。择皇王之令典。
前圣所履。莫大于兹。
伏惟皇帝陛下天纵咸通。率由冥极。
孝治昭懿。光被于八埏。
爱敬纯深。追崇于百世(一作叶)
永言锡祚。思宏颂声。
钟律革音。播铿锵于享荐。
羽籥成列。申蹈厉于蒸尝。
爰制典司。加隆(一作加崇)称号。
循声覈实。敬阐尊名。
窃以皇灵滋庆。浚源长委。
迈吞燕之生商。轶扰龙之肇汉。
咸韬光于九二。渐发迹于三分。
高祖纽地补天。重张区宇。
返魂肉骨。再造生灵。
恢恢帝图。与二仪而合大。
赫赫皇道。共七曜以齐明。
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
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敬备乐章。式昭彝范。
具列如左。皇祖宏农府君宣公懿王三庙乐请同奏长发之舞。
太祖景皇帝乐请奏大基之舞。世祖元皇帝乐请奏大成之舞。
高祖大武皇帝乐请奏大明之舞。文德皇后乐请奏光大之舞。
七庙登歌请每室列奏。谨议。
唐太宗文皇帝哀册文 隋末唐初 · 褚遂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维贞观二十三年岁次已酉五月甲辰朔二十六日已巳。
大行皇帝崩于翠微宫之含风殿。
旋殡于太极殿西阶
八月庚寅
将迁座于昭陵
礼也。
凤纪凝
龙帷将曙。
溘化同轸。
绵区缟素。
哀子嗣皇帝讳。
览风树而增感。
攀铜池而拊膺。
逼宗祧之是寄。
伤往驾之无凭。
奠樽盈而悲序促。
灵景翳而愁云兴。
去剑滋远。
情徽方閟。
爰诏司存。
传芳琼宇。
其词曰。
三微固祉。
五耀垂文。
光昭司牧。
对越唐勋。
族著元牝。
家传缙云
高祖配天。
一人有庆。
大行神武。
维几作圣。
良书自得。
高文成性。
夙表馀雄。
先怀反正。
苍兕爰发。
朱旗首令。
寰瀛昏垫。
关洛荒芜。
妖倾地轴。
盗弄乾枢。
戎衣光启。
霸政宏谟。
天兵电照。
月阵风驱。
蚩尤递剪。
猰窳咸诛。
闰位不虔。
馀分兴戾。
先收秦组。
次焚商袂。
转圜上略。
容光下济。
从邑垂仁。
宾门洒惠。
修风顺轨。
凝图奉睿。
青戾同规。
元殊叶契。
发挥三五。
声名遐裔。
泛野休兵。
灵台偃革。
升岩藏铣。
遵河奉璧。
学肆徐轮。
丘园散帛。
就日攸宜。
如天在斯。
形哀动植。
化美埙篪。
乐华曾举。
礼叶旁垂。
沙场罄剪。
斗极咸羁。
狼山入囿。
潮渚归池。
东旌若木。
西旆条支
龙卿委质。
鸟服来仪。
大矣乘时。
悠哉利见。
文龟浮沼。
应龙在淀。
潏露飞甘。
卿云呈绚。
荑望幸。
瑶华方荐。
仙丹剑术。
星飞告变。
凝沴气于千年。
掩璿晖于离殿。
呜呼哀哉。
宏璧陈阶。
钧天罢舞。
梦龄遐想。
宫车晏出。
大隧弗营。
元龟献吉。
展軨效驾。
羲和司日。
迫灵心于将饯。
痛皇情其如失。
凝清于广陌。
溯悲风于长术。
梁而徐转。
兰池而从跸。
耸轻旆之逶迤。
动边笳之萧瑟。
呜呼哀哉。
周营甫竁
汉启泉闱。
谷林摇落。
乔岩变衰。
平原凄兮白日远。
深渚澹兮秋云飞。
览铜雀而兴慕。
鼎湖之不归。
呜呼哀哉。
崤陵元壤。
隅山穷路。
肃卫翻英。
轻池委素。
羲庭易晚。
松阴难曙。
万方悲而雨泣。
三灵惨而云冱。
嗟厚德之长违。
仰高天而攀慕。
呜呼哀哉。
崇基永焕。
置业方昭。
遗风馀烈。
天长地遥。
想神襟而腾茂。
纵史笔而扬翘。
笼嘉声于日月。
终有裕于唐尧。
呜呼哀哉。
大唐故赠司徒荆州大都督兖安二州都督郑绛潞三州刺史上柱国郑惠王石记 隋末唐初 · 释洪满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二
王讳某。字某
陇西狄道人也。曾祖太祖景皇帝
元皇帝。父高祖太武皇帝
王即太武皇帝之第十三子。往任潞州日。
于此山奉为先圣敬造石舍利塔壹所。下并有敕赐舍利骨叁漆粒。
造藏经三千卷。观夫大造远契。
洪猷永贞。庶绩咸熙。
彝伦式叙。莫不分茅土。
建诸侯延帝子于维藩。降天孙于伯牧者矣。
伏惟大王通源圣泽。宠位皇华。
姿孤坚。玉气柔润。
镇静方岳。声政洽闻。
都督荆安。惟德是顺。
出守绛潞。非贤勿居。
即何暮海沂之谣。不足俦其匹也。
而乃洗心觉路。虔诚妙门。
慈林山中。雕砻宝塔。
智乘寺所。装饰真容。
藻绘具周。庆赞将毕。
洪满亲承教旨。躬奉纶言。
以拙补勤。猥当检校
恐河海倾竭。陵谷变移。
谨件先皇子孙。勒诸贞石。
天老神光经表 隋末唐初 · 李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臣闻人不见形。
凭诸水鉴。
事不可预。
明其钳兆。
灼是虚。
尚假精意。
水鉴虽彻。
资其目成。
故形以目窥而见微。
兆以识察而观妙。
斯事毕举。
孰可仿之。
如有一阙。
则难依据。
臣性识愚劣。
艺术浅薄。
览于异书。
颇知至要。
只如目前者。
定近远。
察是非。
辩青黄。
知善恶。
上观乾象。
中测人情。
下鉴坤维。
斯等莫不皆由目中光也。
若能见之。
战斗出军。
涉水陆。
即目下㤅黑。
若光去目。
患难立至。
则上不能见辅星。
中不能辩亲疏。
下不能观万物。
此神光去矣。
其不睹斯妙。
临患之时。
夫何误哉。
颇有云为。
兼以昏晦。
若能存神于目眦。
察辅星于武曲。
则不劳灼。
休咎预分。
未接兵戈。
前知胜负。
其文省而易教。
其理精而易通。
固可以去危就安。
转祸为福。
是知高祖心动。
卒免迫人之谋。
赵襄马惊。
悬知刺客之状。
古来贤哲。
皆宗师旷晋平
张良黄石之要。
此乃传行世代。
历载既深。
文字或谬。
语有其繁。
臣窃不自揆。
辄次之以此成一轴。
号曰天老神光
谨进于阙庭。
臣熟知陛下圣虑明畅。
妙理精通。
然臣今敢闻以繁听览。
臣恐陛下以此微细。
不纳宸衷。
臣之愚直。
实以为保护圣躬。
莫不至斯道。
危难之代。
实以保身。
临事便知吉凶。
固详察不鄙刍荛。
无任忠勤之诚。
谨冒死奉表谨献以闻。
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
谨言。
贞观七年月日。
右仆射卫国公李靖上表。
高祖报李密书 隋末唐初 · 温大雅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顷者昆山火烈。海水偫飞。
赤县邱墟。黔黎涂炭。
布衣戍卒。耰锄棘矜。
争帝图王。狐鸣起。
翼翼京洛。强弩围城。
膴膴周原。僵尸满路。
主上南巡。泛胶舟而忘返。
匈奴北炽。将被发于伊川
辇上无虞。偫下结舌。
大盗移国。莫之敢指。
忽焉至此。自贻伊戚。
七百年之基。穷于二世
周齐以往。书契以还。
邦国沦胥。未有如此之酷者也。
则我高祖之业。几坠于地。
吾虽庸劣。幸承馀绪。
出为八使。入典八屯。
位未为高。足成非贱。
素餐当世。僶俛叨荣。
从容之閒。谁云不可。
但颠而不扶。通贤所责。
主忧臣辱。无义徒然。
等袁公而流涕。极贾生恸哭
所以仗旗投袂。大会义兵。
绥抚河朔。和亲蕃塞。
共匡天下。志在尊隋。
以弟相机而作。一日千里。
鸡鸣起舞。豹变先鞭。
御宇当涂。聿来中土。
兵临郏鄏。将观周鼎。
营屯敖仓。酷似汉王
前遣书。屈为唇齿。
今辱来旨。莫我肯顾。
天生蒸民。必有司牧。
当今为牧。非子而谁。
老夫年踰知命。愿不及此。
欣戴大弟。攀鳞附翼
惟冀早应图箓。以宁兆庶。
宗盟之长。属籍见容。
复封于唐。斯足荣矣。
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
子婴咸阳。非敢闻命。
汾晋左右。尚须安辑。
盟津之会。未暇卜期。
今日銮舆南幸。恐同永嘉之势。
顾此中原。鞠为茂草。
兴言感叹。实疚于怀。
脱知动静。迟数始报。
未面虚衷。用增劳轸。
名利之地。锋镝纵横。
深慎垂堂。勉兹鸿业。
金匮 隋末唐初 · 房玄龄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
登配之策。
盛以金匮。
归格艺祖之庙室。
今请长短令容玉策。
高广各六寸。
形制如今之表函。
缠以金绳。
封以金泥。
印以受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