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请修缉雅乐 西魏 · 牛弘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四
臣闻周有六代之乐,至《韶》《武而已
秦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汉高帝改《韶武》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又造《武德》,自表其功,故高帝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又作《昭容》《礼容》,增演其意。
昭容》生于《武德》,盖犹古之《韶》也。
礼容》生于《文始》,矫秦之《五行》也。
文帝又作《四时》之舞,故孝景帝立追述先功,采《武德舞》作《昭德舞》,被之管弦,荐于太宗之庙。
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舞》,更造新歌,荐于武帝之庙。
据此而言,递相因袭纵有改作,并宗于《韶》。
至明帝时东平献王采《文德舞》为《大武》之舞,荐于光武之庙。
汉末大乱乐章沦缺魏武平荆州,获杜夔以为军谋祭酒,使创雅乐
散骑侍郎邓静善咏雅歌乐师尹胡能习宗祀之曲,舞师冯肃晓知先代诸舞。
总练研精,复于古乐,自始也。
文帝黄初,改《昭容》之乐为《昭业乐》,《武德》之舞为《武颂舞》,《文始》之舞为《大韶舞》,《五行》之舞为《大武舞》。
明帝初,公卿奏上太祖武皇帝乐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乐曰《咸熙》之舞。
又制乐舞,名曰《章斌》之舞,有事天地宗庙,及临朝大飨并用之。
晋武帝泰始二年,遣傅玄造行礼及上寿食举歌诗
张华表曰:「案汉、魏所用,虽诗章辞异,兴废随时,至其韵逗曲折,并系于旧,一皆因袭不敢有所改也」。
九年荀勖典乐,使郭宋识造《正德》《大豫》之舞。
昭武舞》曰《宣武舞》,羽龠舞曰《宣文舞》。
江左之初,典章堙紊贺循太常卿,始有登歌之乐。
大宁末阮孚等又增益之。
咸和间鸠集遗逸,邺没胡后,乐人颇复南度东晋因之,以具钟律
太元间,破苻永固,又获乐工杨蜀等,闲练旧乐,于是金石始备。
寻其设悬音调,并与江左是同。
慕容垂慕容永长子,尽获苻氏旧乐。
息为魏所败,其钟律令李佛等,将太乐细伎,奔慕容德于邺。
迁都广固,子超嗣立,其母先没姚兴,超以太乐一百二十人赎母。
宋武帝入关,悉收南度
永初元年改《正舞》曰《前舞》,《大武舞》曰《后舞》。
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更调金石
至十四年,典书令奚纵,复改定之
又有《凯容》《宣业》之舞,齐代因而用之。
萧子显《齐书志》曰:「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舞》,《宣业舞》为《武德舞》。
据《韶》为言,《宣业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
故《志》有《前舞》《凯容歌辞,《后舞》《凯容歌辞者矣。
至于梁初,犹用《凯容》《宣业》之舞,后改为大壮》《大观》焉。
今人犹唤《大观》为《前舞》,故知乐名虽随代而改,声韵曲折理应常同。
前克荆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蒋州,又得陈氏正乐
史传相承以为合古
且观其曲体,用声有次,请修缉之,以备雅乐
其后洛阳之曲,据《魏史》云「太武赫连昌所得」,更无明证
后周所用者,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
戎音乱华,皆不可用。
请悉停之(《隋书·音乐志下》,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由是牛弘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