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劝参禅文 宋 · 释宗赜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缁门警训》卷一、禅院蒙求拾遗
夫解须圆解,还他明眼宗师;
修必圆修,分付丛林道伴。
初心薄福,不善亲依
见解偏枯,脩行懒惰。
高推圣境,孤负己灵,宁知德相神通,不信凡夫悟道;
或自恃天真,拨无因果,但向胸襟流出,不依地立修行。
所以粗解法师,不通教眼;
虚头禅客,不贵行门。
此偏枯之罪也。
或则浑身破碎,满面风埃,三千细行全无,八万威仪总缺;
或则追陪人事。
缉理门徒,身游市井之间,心染闾阎之态。
所以山野常僧,未免农夫之诮;
城隍释子,反为儒士之羞。
此懒惰之罪也。
何不再离烦恼之家,重割尘劳之网,饮清风而访道流,探微言而寻知己。
澄神祖域,息意宗乘。
静室虚堂,敛禅衣而宴坐;
青山绿水,携杖锡以经行。
忽若心光透漏,疑滞冰消。
直下分明,岂昧三祇之极果?
本来具足,何妨万行之因华?
由是宗说兼通,若杲日丽虚空之界;
心身俱静,如琉璃含宝月之光。
可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众流入海,总号天池。
反观前非,方知大错。
忠言逆耳,敢冀铭心,此世他生,同为法侣。
权承旨荣亲诗名揽。七十韵 明 · 徐居正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第四
花山能种德,兰畹久传芳。
鼻祖初开构,耳孙又发扬(一作杨)
菊翁尊德望,阳老仰文章。
学士传家印,侍中累叶珰。
箕裘功远大,诗礼训昭煌。
万石门皆谨,三槐后必昌。
止斋传令绪,雅望倒(一作到)嵓廊。
黑发为相早,白眉有儿良。
亲逢神圣主,相继壮元郎。
天上临奎壁,人间睹凤凰。
青毡徕有自,素履况能彰。
空北霜蹄骏,图南逸翮翔。
云生万里路,剑出十年铓。
遴选登乌府,蜚英上玉堂。
经帷亲衮冕,学术富缣缃。
藉藉丝纶手,披披锦绣肠。
雄文追贾马,清律倒苏黄。
星斗襟怀豁,江河气势汪。
地清人似玉,名重德如璋。
劲节千年柏,贞心百鍊钢。
忧时增慷慨,奋志益轩昂。
国步多危险,人情自扰勷。
精忠明皎日,大义凛秋霜。
元圣存周室,天人起晋阳
翼鳞能早附,肝胆已先尝。
借箸论谋议,运筹密赞扬。
乾坤扶日毂,兵甲洗天潢。
勋业归麟阁,声名振鹭行
旂常功可纪,带砺誓难忘。
玉陛纡宸眷,银台有令望。
龙喉身近日,鸡舌口含香。
色映簪袍重,声闻玉佩锵。
天威临咫尺,地位异寻常。
出纳龙惟允,赓歌皋曰飏。
亲依尧日月,为补舜衣裳
际遇今如此,腾扬不可量。
文明熙一代,孝理重三纲。
自有荣亲典,优加锡宴光。
白麻皆荷宠,黄甲况魁场。
萱室逢初度,采衣献寿觞。
殊恩从北阙,盛事耸东方。
幛幕围罗绮,簪绅簇镂钖。
功勋皆卫霍,家阀尽金张。
坐压璿源贵,门连玉禁祥。
天厨来络绎,仙药动琳琅。
羯鼓青春荡,鹍弦白日长。
十千浓美酒,二八列鲜妆。
舞艳飘香袖,歌高咽细吭。
明花翻绣座,绿杨拂雕墙。
好景时还泰,佳辰日在刚。
慈颜忻载笑,庆福自无疆。
几咏南陔什,堪誇昼锦乡。
龙光能纪极,燕喜未渠央。
生子宜如此,兴门是足当。
美谈喧父老,和气溢康庄。
泽及云仍远,声传简策详。
吾生嗟鄙拙,外业堕微茫。
宅相何曾拟,家经恐未遑。
杨书传舅马,蔡庆集甥羊。
此道惭辜负,先贤讵颉颃。
葭莩亲已至,棣萼义弥臧。
末席叨参贺,中情默有伤。
渭阳吟渺渺,陟屺(一作圯)泪浪浪。
何处云空白,他山独苍。
身斓那复著,手线怅空藏
寂寞(一作斑)姑史,凄凉孟母防。
如公真立显,愧我独徊徨。
宿抱维忠孝,相期致帝王
(一作埙)篪谁伯仲,黼黻见虞唐。
终始心无改,明堂作栋梁。
镇江宇文侍郎劄子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五、《后乐集》卷一四
某托契门墙,盖有年矣。
晚缀班行,蒙一见之初,顾与特异,意气倾写。
平生得此于人殊寡,区区铭戢,未易名言。
拜违颜诲,倏踰半载,无日不勤尊慕。
寻常于书疏懒拙,复困多事,迹成疏阔。
中间辱赐翰之先,亦稽修谢,朝夕负愧,无以自文。
尚冀海岳宏度,未谴斥耳。
侍郎镇护北门,兵民按堵。
方三边绎骚,长江增九鼎之重,且号令精明,区画曲当,物论翕然,所以储天意、饪民瞻,端在是矣。
某晚陋亡取,滥尘朝迹,岁月推迁,叨窃踰分,无非门墙吹嘘教诱之赐,宁不知感?
惟是知虑短浅,无一毫发可以裨补,未知免戾之策。
日徯来归,庶再得所亲依也。
督视临行言相与素厚,凡百想通情。
和议竟可成否?
贼骑去来不常,閒探亦得其端绪乎?
因笔切乞宠报一二,不敢广也。
拨置姑此摧谢万一,未即侍对,敢乞为宗社崇重,即前虚左之拜。
京朝官回避对移诏嘉祐八年十二月辛巳 北宋 · 宋英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九
审官院:应京朝官有亲戚妨碍合回避,如到任未及一年,即与对移;
县官相妨碍,本州别县对移;
本州官相妨碍,于邻路对移。
及一年以上者,除祖孙及期已上亲依此对移外,其他亲戚即候成资放罢。
枢密院三班院并准此施行。
假守蓬州视事二十日以台章罢黜行至温汤作此以寄同僚二十韵 南宋 · 冯时行
五言排律 押微韵
联事春将半,去官春未归。
儒冠真蹭蹬,祖席有光辉。
罢遣亲刀笔,勾牵坐钓矶。
同寮多俊彦,投老失亲依
坐席丘无煖,扁舟蠡亦肥。
泉声清梦寐,山色净裳衣。
竹杖随时拄,山杯信手挥。
天将土苴,为我易烟霏。
州县徒劳耳,箪瓢殆庶几。
不糜公廪粟,元长故山
白发心犹壮,丹途计益非。
人生今殄瘁,世路只歔欷。
苦潦人将溺,思援手病痱。
道孤谁叹息,迹蹇共嘲讥。
去矣犹回首,忧之欲奋飞。
古今难骨鲠,风俗易脂韦。
深峡真浮海,温泉当浴沂。
空山猿择木,丰草马辞鞿。
已遂孤云远,犹通一径微。
年年如问信,深觅薜萝扉。
虞大卿四首 其四 南宋 · 姜特立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昔年寓郡获亲依,句妙时时得解颐。
每过双溪溪上路,邦人犹诵使君诗。
向拱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九、《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七
向拱汾州人也,徙居潞,幼喜射,好言武事。
及冠,有胆决,刚勇过人。
重义轻财,不砺小节,以任侠游于乡曲。
尝私潞民之妻,不往且久,其夫知妻之私于人,欲杀之。
妻惧,潜与邻家子约曰:「若能死吾夫,吾为若妇」。
邻家子许诺,遂道杀其夫而返告之,且言当匿他所,待事平即来偶矣。
居无几,复诣所私,其妻具以实语曰:「邻家子安在」?
曰:「在某所」。
密往杀之,还,责所私曰:「尔与我私而害其夫,不义也。
尔夫死殆以我,我不可自杀,尔当报夫一死」。
遂斫其首,掷于通衢,曰:「向杀此奸妇」。
缓步而前,颜色不变,警卒惮之不敢捕。
因亡命山泽间,会赦乃归。
其父素长者,念不谨,数蹈危祸,朝夕忧之。
上党儒生滕中正素相厚善,因请曰:「某有子如是,君其知之。
君能少加训厉,使不破吾家为幸矣,不敢有他望也」。
中正对曰:「谁敢撩虎须以速祸耶」?
其父曰:「虽然,其为性亦易晓悟。
前此数岁,有魁梧老儒箕踞坐于吾门,见吾子而易之。
吾子即嫚骂,老儒不校,徐谓曰:『若何等人,乃敢尔,幸遇我于今日,使我当未学时,必致若于齑粉矣』。
因出双臂以示之,真壮士也。
吾子为之逊谢,乃延入,具酒肴以礼之。
以此知其易悟耳」。
滕闻此颇奇之。
其父归,教曰:「滕公诚佳士,我欲尔亲依其人以图改行,尔盍往候之」。
即夜叩滕氏门,通姓名及其所以求。
入坐,滕公接其语言,异于所闻,遽起,握其手曰:「未见吾子,采乡人之言,当以盗蹠奉期。
今一见之,真落落奇丈夫也。
幸自爱,毋为恶少所败」。
因言:「古人跅弛无状,能自收拾,卒为社稷重器者多矣」。
于是下拜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滕公,愿执子侄礼以奉事左右」。
归告其父,父大悦。
自是谢绝旧党,日学于滕舍。
无几,遂为里闬所推。
父殁,服除,乃有四方之志。
累事公侯,皆以不合引去。
汉祖霸府,欲往依之。
会岁饥途艰,至石会关,关将郭勋深礼异之。
勋语以群盗隐伏不远,去者无不被害,止其行,令毋往。
不纳其说,而竟前焉。
行三十里许,遇盗数十辈,角射于路侧。
前揖之,因以姓字自达,且言:「羁旅无托,欲往事河东,一仆两驴,囊钱二千,他无长物矣。
比知去者多遇剽掠,幸诸君分数人以送之」。
有长鬣者笑曰:「此为何人,敢要我辈护送」。
装中亦有弧矢附焉,旁遥人曰:「彼有弓箭,试令射」。
于是长鬣者强不得已,即取弓,挽之发乘,矢皆环其的,群盗惊服。
遂延之林翳中,设酒馔以伸慇勤。
性不善饮,盗亦听其自便。
将行,盗出银数斤兼匹马以馈之,后遣十夫为之辅送。
既至晋阳,度汉祖望峻,无以自致。
时周祖尚为随使孔目吏,大为汉祖信任。
乃候于路侧。
周祖还舍,召问言其情,且请事之。
周祖辞曰:「吾事人者,安宜受人所事」。
执志不移,日往造焉。
周祖由是舍于私第,爱其才谋,潜资助之,奉养甚优,朝夕与之同馔。
汉祖有天下,周祖拜枢密使,乃补为内典客
自周祖入关暨留守邺都,兵谋政画,有力焉。
汉少帝,密计欲图周祖,事先露而周竟受禅。
世宗秦凤,战高平,南北拓境,所向内面者,皆拱之助也。
历官中书令,以寿终于京师
虽有大勋,未尝以毫发自恃。
礼重贤士,不积俸禄。
所至慎刑爱下,吏民便之。
拱之始贵,念少时所为,因曰:「吾非滕公,殆汩没于伏莽辈矣,安能及此哉」?
遂恳周祖而官滕公焉。
及仗节钺出专方面,常以备宾佐
居守洛阳,亦辟为判官,终始优待,以心腹委之。
至于政治之间,得以全美者,亦其裨赞之效也。
滕公卒官谏议大夫
韦氏曰:向中令之脱豪侠、变节槩,间关自达,致身青云之上,盖遇时也。
至于勋伐既盛,不自衒耀,卒以挹损而保富贵,不忘旧德,汲滕公于显近,终始然信,无一介虿,兹古之所难欤。
滕公之知人亦明矣。
莫道祖诵经母升天记 北宋 · 赵子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正统道藏本)
宣和甲辰秋池州城景德禅院有僧童莫道祖,偶缘母亲倾逝,追慕不已,日诵本教经荐擢,用酬罔极之恩。
至秋末,有太平州田功曹宣教到院安下,每见功曹常以天枢法救人疾苦,能追摄死魂,以诘升沈。
道祖见其灵异,遂具状申陈,乞行拯拔。
其官人受状判押,烧令神将去,即时追摄道祖母氏到坛前,问曰:「你儿道祖日夕诵经追擢,尚羁冥司,如何」?
母对曰:「虽得吾儿道祖念经报荐,其诚志未孚。
若作六六功德,幽冥普获沾恩,妾即得超生」。
是时若男若女数百馀人咸罹痛苦。
功曹复问曰:「何谓六六」?
答云:「黄箓水陆」。
道祖泣告曰:「自幼舍慈亲依栖梵刹,身计未成,何缘有力为大功果」?
母曰:「不然,但志心转诵道教有《太上救苦经》,及持念太乙救苦天尊御号,冥司简奏上天,功即应声至矣」。
又曰:「冥司限促,不敢久留」。
乃作礼谢而去。
道祖即告功曹求受《太上救苦经》及天尊号,日夜虔诚,兼而诵之,各积千遍,具疏焚化。
是夜母亲见梦于道祖曰:「汝今不负鞠育之恩,诵经持号,诚格高真。
蒙上帝符命,我已得生天矣。
自后无复见汝,汝宜自勉力,勿忘正教」。
言讫,乘云冉冉而去。
忠翊郎、添差池州监押赵子俅述。
答知明州郭少保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三、《北海集》卷三一
比者行无信次之淹,居有登临之胜。
恩私甚厚,寄任匪轻。
夫何衰懦之姿,可责循良之效?
亲依于邻宝,获分借于使辉。
庶窃绪馀,足藏孤拙。
念未脩于竿牍,已先枉于缄题。
体谦勤,良增感愧。
伏惟某官望高诸将,勋著三朝。
宿卫于周庐,居多勤绩;
倚蕃宣于便镇,久蔼治声。
即期召节之颁,归总本兵之任。
用伸远略,克佐中兴。
顾托芘之方初,怅趋风之未卜,其如欣仰,难具名言。
奏流拘那罗陀 南北朝 · 杨辇
 出处:全陈文卷十七
岭表所译众部,多明无尘唯识,言乖治术,有蔽国风,不隶诸华,可流荒服(《续高僧传》一,拘那罗陀华言亲依,或云波罗未陀,译云真谛,本西天竺优禅尼国人。)
大乘起信论序 陈朝 · 释智恺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四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
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无边,与凡圣为依,众法之本。
以其文深旨远,信者至微。
故于如来灭后,六百馀年,诸道乱兴,魔邪竞扇,于佛正法,毁谤不停。
时有一高德沙门,名曰马鸣,深契大乘,穷尽法性,大悲内融,随机应现,悯物长迷,故作斯论。
盛隆三宝,重兴佛日,起信未久,回邪入正,使大乘正典,复显于时,缘起理,更彰于后代,迷群异见者。
舍执而归依,暗类偏情之党,弃著而臻凑。
自昔已来,久蕴西域
无传东夏者,良以宣译有时。
故前梁武皇帝,遣聘中天竺摩伽陀国取经,并诸法师,遇值三藏拘难陀,译名真谛
其人少小博采,备览诸经。
然于大乘,偏洞深远,时彼国王,应即移遣,法师苦辞不免。
便就泛舟,与瞿昙及多侍从,并送苏合佛像□而至。
未旬,便值侯景侵扰,法师秀采拥流,含珠未吐,慧日暂停,而欲还反,遂属(下有阙脱。)京邑英贤,慧显、智韶、智恺、昙振、慧旻,与假黄钺大将军大保萧公勃,以大梁承圣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寺,敬请法师敷演大乘,阐扬秘典,示导迷徒,遂翻译斯论一卷,以明论旨。
玄文二十卷,大品玄文四卷,十二因缘经雨卷,九识义章两卷,传语人天竺国月支首那等,执笔人智恺等,首尾二年方讫,马鸣冲旨,更曜于时,邪见之流,伏从正化。
余虽慨不见圣,庆遇玄旨,美其幽宗、恋爱无已,不揆无闻,聊由题记,傥遇智者,赐垂改作(《释藏邑》九)
摄大乘论序 陈朝 · 释慧恺
 出处:全陈文卷十八
夫至道弘旷,无思不洽,大悲平等,诱进靡穷,德被含生,理非偏漏。
但迷涂易久,沦惑难息,若先谈出世,则疑性莫启,故设教立方,各随性欲。
唐虞之前,图牒简少,姬周已后,经诰弘多,虽复制礼作训,并导之以俗法,而真假妙趣,尚冥然未睹,故迹隐葱岭以西,教秘沧海之外。
自汉室受命,方稍东渐,爰及晋朝,斯风乃盛,梁有天下,弥具兴隆,历千祀其将半,涉七代而迄今,法兰导清源于前,童寿振芳尘于后,安睿骋壮思以发义端,生肇擅玄言以释幽致,虽并策分镳,同澜比派,而深浅竞驰,昭晦相杂。
自兹以降,笃好逾广,莫不异轨同奔,传相祖习,而去取随情,开抑殊轸。
慧恺志惭负橐,勤愧聚萤,谬得齿迹学徒,禀承训义,游寓讲肆,多历年所,名师胜友,备得咨询,但综涉疏浅,钻仰无术,寻波讨源,多所未悟,此盖虑穷于文字,思迷于弘旨,明发兴嗟,负心非一,每欲顺风问道,而未知厥路。
三藏法师,是优禅尼国婆罗门种,姓颇罗堕,名拘罗那他,此土翻译,称曰亲依,识鉴渊旷,风表俊越,天才高桀,神辩闲纵,道气逸群,德音迈俗,少游诸国,历事众师,先习外典,洽通书奥,苞四韦于怀抱,吞六论于胸衿,学穷三藏,贯练五部,研究大乘,备尽深极;
法师既博综坟籍,妙达幽微,每欲振玄宗于他域,启法门于未悟,以身许道,无惮远游,跨万里犹比邻,越四海如咫尺,以梁太清二年方届建业,仍值梁季混淆,横流荐及,法师因此,避地东西,遂使大法拥而不畅,未至九江,及游五岭,凡所翻译,卷轴未多,后适闽越,敷说不少。
法师每怀慷慨,所叹知音者希,故伯牙绝弦,卞和璧,良由妙旨之典难辩,盈尺之珍罕别。
法师游方既久,欲旋返旧国,经途所互,遂达番禺
仪同三司广州刺史阳山郡公欧阳頠,睿表岳灵,德洞河府,经文纬武,匡道佐时,康流民于百越,建正法于五岭,钦法师之高行,慕大士之胜轨,奉请为菩萨戒师,恭承尽弟子礼。
昔尝受业,已少涤沈蔽,服膺未久,便致暌违,今重奉值,倍怀蹈舞,复欲餐和禀德,访道陈疑,虽殷勤三请,而不蒙允遂,恍然失图,心魂靡托。
衡州刺史阳山世子欧阳纥,风业峻整,威武贞拔,该阅文史,深达治要,崇澜内湛,清辉外溢,饮贤味道,笃信爱奇,躬为请主,兼申礼事。
法师乃欣然受请,许为翻译。
制旨寺主慧智法师,戒行清白,道气宏壮,志业闲赡,触途必举,匡济不穷,轮奂靡息。
征南长史袁敬,德履冲明,志托夷远,徽猷清简,冰齐质,弼谐蕃正,民誉早闻,兼深重佛法,崇情至理,黑白二贤,为经始檀越,辰次昭阳,岁维协洽,月吕姑洗,神纪句芒,于广州制旨寺便就翻译。
法师既妙解声论,善识方言,词有隐而必彰,义无微而不畅,席间函丈,终朝靡息,笔受,随出随书,一章一句,备尽研核,释义若竟,方乃著文。
然翻译之事殊难,不可存于华绮,若一字参差,则理趣胡越,乃可令质而得义,不可使文而失旨,故今所翻,文质相半,与僧忍等同共禀学,夙夜匪懈,无弃寸阴,即以其年树檀之月,文义俱竟,本论三卷,释论十二卷,义疏八卷,合二十三卷,此论乃是大乘之宗极,正法之秘奥,妙义云兴,清词海溢,深固幽远,二乘由此迷坠,旷壮该含,十地之所宗学,如来灭后将千一百馀年,弥勒菩萨,投适时机,降灵俯接,忘己屈应,为阿僧伽法师,广释大乘中义,阿僧伽者,此言无著法师,得一会道,体二居宗,该玄鉴极,凝神物表,欲敷阐至理,故制造斯论,惟识微言,因兹得显,三性妙趣,由此而彰,冠冕彝伦,舟航有识,本论即无著法师之所造也。
法师次弟婆薮盘豆,此曰天亲,道亚生知,德备藏往,风格峻峙,神气爽发,禀厥兄之雅训,习大乘之弘旨。
无著法师所造诸论,词致渊理,玄趣难晓,将恐后生,复成纰紊,故制释论,以解本文,笼小乘于形内,挫外道于笔端,自斯已后,迄于像季,方等圆教,乃盛宣通。
慧恺不揆虚薄,情虑庸浅,乃欲泛芥舟于巨壑,策骀足于长路,庶累豪成仞,聚爝为明。
有识君子,幸宜寻阅其道,必然无失坠也(《释藏》物六)
舟过骊州。示同舟诸君。用讷斋忠州南楼丁卯 清 · 南有容
七言律诗  出处:䨓渊集卷之五
百里黄骊三日过,浮家趣事问如何。
江山应接多文簿,鸥鹭亲依当绮罗。
爱士岂无文举,恋君时和子瞻歌。
板舆温凊如吾室,行色真堪向客誇。
陀罗尼神咒经序 武周 · 释波崙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惟夫圣力难逢。灵文罕究。
六神通之妙业。八自在之元功。
芥实而纳崇山。析毫端而容大海。
岂止分身百亿。现影三千而已乎。
千眼菩萨者。即观世音之变现伏魔怨之神迹也。
唐武德之岁。中天竺婆罗门僧瞿多提婆。
于细氎上图画形质。及结坛手印经本。
至京进上。太武见而不珍。
其僧悒而旋辔。至贞观年中。
复有北天竺僧赍千眼千臂陀罗尼梵本奉进上。帝文武圣帝敕令大总持寺法师智通
共梵本僧翻出咒经并结坛手印等。智通法师三复既了。
即折心恳切。伫留徵应。
于是感庆喜尊者之俯降形仪。通悲喜惊嗟。
投身顶谒。蒙在慰喻。
问欲何求。通曰。
梼昧庸心。辄此详译。
不审情诣。稍符圣旨以否。
默而印许。窃表深衷。
便录本进上。帝委问由绪。
通具以事述。咸惬帝心。
于是赍稿本出内。将显宏福。
大德元谟法师一见此文。嗟称不已。
有人云。敕未流行。
因何忽兹漏泄。其本遂寝。
不复宏扬。又有西来梵僧。
持一经箧。以示智通
通翻出绪馀。不殊旧本。
唯阙身咒一科。有常州正勤寺主慧琳法师
功德为务。定慧是崇。
深入总持。周穷艺术。
历游京邑。栖迟实际伽蓝。
思广异闻。希诚脱简。
爰有北天竺婆罗门僧名苏伽陀常。持此法结坛手印。
朝夕虔祈。罄折咨询。
每致艰阻。后同之洛下
渐示津途。即请一清信士李大一。
其人博学梵书。元儒亦究。
笔削。润色成章。
备尽梵音。身咒具足。
至神功年中。有仁者自京都至。
通师所翻后本。有上下两卷。
唯阙身咒。参入其中。
事若一家。宛而备足。
又佛授记寺有婆罗门僧达摩战陀。乌伏那国人也。
善明悉陀罗尼咒句。尝每奉制翻译。
于妙氎上画千臂菩萨像。并本经咒进上。
神皇或令宫女绣成。或使匠人画出。
流布天下。不坠灵姿。
波崙又于婆罗门真谛律师闻此像由来。云有大力鬼神毗那翼迦。
能障一切善法。不使成就。
一切恶业。必令增长。
虽有妙力通心。无制伏者。
观音菩萨现作千眼千臂之形。以伏彼神。
及有咒印。用光不朽。
将来好事者。伫无惑焉。
屏山集绍兴三十年六月1160年6月1日 宋 · 胡宪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三、《屏山集》卷首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
人之大伦五,而朋友居其一焉,可谓重矣哉。
师道尊,人生有三,事之如一,师之谓也。
顾不列于大伦者,以朋友兼之也,是以其服同止于缌而已。
朋友之道,亲如兄弟,相结以诚,相责以善,相与切磋扶持,必期至于有成而后已。
故古人所谓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也。
后世之所谓朋友者,亦苟然而已。
予与彦冲居相邻,世相好,而臭味又同,然予少出游四方,迨中年始获见于里中。
潭川之上,籍水之滨,杖屦往来,弹琴赋诗,商今略古,每见必有所益,间数日不见,则必折简相招,襆被对床,所以启发蒙陋者多矣。
其有阙失,必宛转讽谕,不但已也。
予方以亲依惬所愿为幸,乃遽哭其丧。
是年予盖六十有一,而彦冲甫四十七,以如斯人而止于斯,痛念畴昔分好,而琢磨之助遂绝望,岂不重可哀耶?
越十有三年,其嗣子玶始编次其遗文,凡得古赋、古律诗、记、铭、章奏、议论二十卷,目曰《屏山集》,属予为序。
呜呼!
彦冲不可得而见矣,读其文如见其为人,庶可以少纾菀结之思乎。
彦冲天资卓异,而属意高深,于书无所不读,语不妄发。
与人交淡而耐久,初无所假借。
乡人子弟来见,必与之款曲,告以孝弟忠信之道,而勉其学业,由是薰而为善士者多矣。
世俗日益偷薄,面相谀说,则惟予与汝而已,转背则相非毁,甚则相为仇敌,朋友之道不几于丧乎?
念死者之不可作也,因感激为之书。
彦冲之文,岂假予言而后传哉?
绍兴三十年六月朔籍溪胡宪序。
上宰执手简(八)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二○
窃伏草莽十五年矣,殆若根蒂连结,毫发不容相远。
自冒齿录,即有请见亲依之诚,初不谓蹭蹬至今。
已而不腆之所恳恻,或与之展转资藉。
上投拯援,既悯恤三二年,兹遂欲申其素志。
心往形留,以日为岁。
尚尔差池,竟至不离尺寸,而坐受大赐。
虽高明照彻,其于形迹之间,可得不愧不怍已否?
止候措置目前猥琐,坐图操帚平阳之门矣。
仰冀重德厚恩,终始矜察。
上宰执手简(一八)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二○
承真翰,未尝不反复吟讽,几至成诵。
纸敝墨渝,欲舍不得。
语高而意尽,藻缋见于随得,信绝世之文雄也。
平日颇有味于此,自获委眷,顿谕平日之习,何止效颦愈陋。
端如欲避影而走于日中,其超然自有到处,何可得耶?
以是弥恨亲依之晚,而款席之尚远也。
大相国寺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三
夫圣不徒作。
作必有因。
化不徒开。
开必有摄。
故大事所会。
一法所传。
若天若人。
或贤或达。
虽万牙出地。
三兽渡河
使不闻者闻。
未悟者悟。
岂虚也哉。
此寺伽蓝。
古废建国。
濮州之像。
安业而来。
及逝将复归。
坚守常住。
人至万且千。
飞声若雷。
用壮敌国。
坐如清泰
安如须弥。
有若部人郭宾者。
生心起谤。
双目失明。
有若部人陈振者。
兴言诳徒。
喉肿及舌。
皆追悔自昔。
痊平在今。
或没身为奴。
或铸钟依佛。
延和初载
奉诏改为大相国寺
复置额焉。
先天中
内府降财。
御书题额。
睿宗通梦。
灵应肇发。
临遣硕得僧真谛
载驰载驱。
乃慰乃止。
昭宣渥命。
宠锡神幡。
吏人候迎。
法侣围绕。
豁廛里罗郊原者。
不可胜计。
夫以金仙圣容之表。
先主感之。
伐邸嘉名之旧。
先主标之。
笔精池水之妙。
先主躬之。
故能钟乾坤。
激日月。
景光遐烛。
德宇宏覆。
曷云比也。
开元神武皇帝受天元禧
祚国传宝。
睦九族。
叶万邦。
功济而业成。
道光而孝理。
惠康父子。
义结华戎。
寰瀛之滨。
大舆之上。
禺禺而戴。
欣欣而怀。
逮识路于兹。
寓目于兹者。
莫不瞻大明。
钦圣札。
仰天性而泣遗泽。
慈民而叹坚林。
形力者罔告劳。
檀施者罔辞费。
庄严不独于示相。
功德何止于无为。
棋布黄金。
图拟碧络。
云廓八景。
雨散四花
国土威神。
塔庙崇丽。
此其极也。
虽五香紫府。
大息芳馨。
千灯赤城
永怀照灼。
人间天上。
物外异乡。
固可得而言也。
上座知隐寺主元深都维那上智俨。
皆妙觉圆常。
对境亡境。
弥入后地。
因如得如。
合之不离。
混以相济。
咸以为他方所至。
广法界惟三。
虚空所至。
宏度门惟一。
况乎实相感通之应。
圣迹飞动之神。
安可默颂声阙题纪者巳。
乃作颂曰。
佛法住持。
正教宏益。
真容见寺。
先帝书额。
藩邸鸿名。
建国前迹。
我皇孝理。
我人光泽
日月明明。
家邦赫赫。
观妙追远。
怀恩惟昔。
八部庄严。
四天感激。
以式永代。
是纪丰石。
何知县庆长手简(一)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八、《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三
衰晚流落,实门下旧物。
钦咏超特,固知典刑所钟,而参承之幸,不谓蹉跎以至今日。
仰佩存录,不独有慰畴昔,而至诚俯格,似非一报缘中而能致者。
每一念及,未始不愕眙自失。
求其因而不可得,必至归于如是也。
少别,恭惟尊候起居佳胜。
高才远器,正论自有所归。
惟是未即旦暮亲依,可量倾溯。
瞻望款席,倍深缱绻。
王性之手简(二七)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姑溪居士后集》卷一七
衰迟,久欲为门下客,差池不契,竟兹淹晚。
不谓爱下之馀,遽叨赏遇。
何堪,犹幸振起之光,窃借以老也。
日者迁徙所择,实主于幸义为多。
尚尔牵制,盖未始顷刻辄忘于怀。
艰生固已弗类,而厄会见乘,初不计物理凭陵,乃至于是!
天其或者饥饿空乏,使平日妄迷之误,澡雪殆尽。
而遂将旦暮亲依,变瓦砾为黄金则未定□□定能不愧器就之赐否耶?
愿见之怀,日以为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