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白鸠颂(并上表) 南朝宋 · 沈演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一
臣闻贞裕之美,介于盛王,休瑞之臻,罔违哲后,故鸣凤表垂衣之化,翔鹪征解网之仁。
陛下道德嗣基,圣明缵世,教清鸟纪,治昌云官,礼渐同川,泽浃朱徼。
天嘉明懿,民乐薰风,星辰以之炳焕,日月以之光华。
神图只纬,盈观閟序,白质黑章,充升灵囿。
应感之符毕臻,而因心之祥未属。
以素鸠自远,《毛先》翰归飞,资性闲淑,羽貌鲜丽,既闻之先说,又亲睹嘉祥,不胜藻忭,上颂一首。
辞不稽典,文乏采章,愧不足式昭皇庆,崇赞盛美,盖率舆诵,备之篇末,其颂曰:
有哲其仪,时惟皓鸠
性协五教,名编素丘。
殷历方昌,婉翘来游。
汉录克韡,爰降爰休(其一)
于显盛宋,睿庆遐传。
圣皇在上,道照鸿轩
称施既平,孝思永言。
人和于地,神豫于天(其二)
礼乐孔秩,灵物咸昭。
白雀集苞,丹凤栖郊。
文驺俪迹,嘉颖擢苗。
灼灼缟羽,从化驯朝(其三)
岂伊赴林,必周之栩。
岂伊归义,必商之所。
惟德是依,惟仁是处。
景阳岳,濯姿帝宇(其四)
刑历颁兴,理感迭通。
雉飞越常,鹭起西雍。
烝然戾止,实兼斯容,壹兹民听,穆是王风(其五,《宋书·符瑞志》下,元嘉二十四年九月,白鸠义见,中领军沈演之表。)
礼佛唱导发愿文 南梁 · 王僧孺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二
夫至觉玄湛,本绝声言,妙虑虚通,固略筌象
虽事绝百非,而有来斯应,理亡四句,故无感不烛。
皇上道照机前,思超系表,凝神汾水,则心谢寰中,屈道轩丘,则形劳宇内。
斯乃法忍降迹,示现阎浮之境,大权住地,俯应娑婆之域。
故欲洗拔万有,度脱群生,濯净水于宝池,荫高枝于道树,折伏摄受之仁,遇缘而咸拯,苦言软语之德,有感而斯唱,日用不知,利益莫限。
众等相与增到,奉逮至尊,五体归命,敬礼云云。
仰愿皇帝陛下,至道与四时并运,玄风与八埏共广,反淳源于三古,舍浇波于九代,至治已睹于今日,太道复属于此时,虎豹蹈而不惊,虺蛇蹍而莫噬,埋金抵玉,毁契焚文,嘉禾生,醴泉出,金车玉马,自相晖曜,玄鹤丹凤,飞鸣来往,光景之所照烛,舟车之所驱泛,莫不屈膝系颈,迥首革音,入侍藁街,迎拜渭水,与天地而长久,等金石而逾固,中岳可转,长河有清;
而我圣皇,愈温愈晬,不言而化行,无为而教肃。
夫道备监抚,望表元良,察远知微,贯宗勾极,不劳斧藻,无待审谕;
况复静悟空有,同观贞俗,能行能说,既信既持。
众等齐诚奉逮储君殿下,归命敬礼云云,仰愿皇太子殿下,厚德体于苍莽,广载侔于磻礴,前星照曜,东离焕炳,淑闻自远,和气熏天,异才争入,端人并至,玉体怡清,金声妙越。
夫茂实英声,道周德广,秉圭袭衮之贵,坐憩棠之尊,犹应共惜东暾,俱吝西𡹮,悟蕉芦之非实,知镜月之虚闑,信秉电之不留,默画水之随合,惟宜之智炬,灌以宝澜,增此睿根,成斯妙植,又各增到。
奉逮太尉诸王殿下,归命敬礼云云。
仰愿诸王,既明且哲,声跨于河楚,令闻令望,道均于旦奭,德贯右戚,义蔼周亲,作铉则与二曜相终,临岳则与四维等固,若彭涓之遐永,譬松筠之贞悦
夫天枝峻密,帝叶英芬,莫不玉震兰摇,金锵桂缛,睹寸文而验锦,观一毛而测凤,并能才高铜爵,词富云台,彬彬亹亹,超超灼灼,以斯胜善,奉逮诸王殿下,归命敬礼云云。
仰愿诸王殿下,穆穆与清风并扇,英英将白云共朗,永钟清祉,长享元吉,出牧则声高民上,入朝则誉光物右,德重山玉,智超海藏,铿锵丽于珠树,皎镜光于玉田。
夫道流云幄,德感椒闱,必以前藉胜因,宿禀嘉数;
况重沾法雨,更披慧日,虽异姜后解珥,请罪于周王,不待樊姬舍肉,有激于荆后,而遵恭俭,去嗜欲,拚雕玑,撤靡丽,了心不滞,正见无疑。
众等齐诚奉为六宫眷属,归命敬礼云云。
愿六宫眷属,业华日,声丽妫辰,震彩镌图,传芳诗史,位齐宝印,行等月光,具六神通,得四无碍。
夫禀闲明之德,怀深妙于心,岂非修习有本,故能依止无倦?
义兴等诸公主,忘斯华重,甘此翘到,并宿世之所记别,故现前所以信了,影响至真,寤寐玄极。
人各增到,仰为诸公主,归命敬礼云云。
愿诸公主日增智性,弥长慧根,四摄四依,已遵已蹈,七善七定,靡退靡辍,盛此王姬,光兹帝女,长享汤沐,与河山而同固,永服缇绮,贯寒暑而无穷。
三相雷奔,八苦电激,或方火宅,乍拟駃河
故以尺波寸景,大力所不能驻,月御日车,雄才莫之能遏;
其间饮苦餐毒,抱痛衔悲,身口为十使所由,意思乃八疵之主,众等相与,彼我齐到,忏悔业缠,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所为十恶,自作教他,见善不赞,闻恶随善,焚林涸泽,走犬扬鹰,穷郑卫之响,极甘旨之味,戏笑为恶,倏忽成非,侮慢形像,陵践塔寺,不敬方等,毁离和合,自定权衡,弃他斗解,愧心负理,昧主欺亲,虽七尺非他,方寸在我,而能性其情,在人未易,恣此心口,众罪所集,各运丹恳,五体自投,归命敬礼云云。
愿现前众等,身口清净,行愿具足,消三障业,朗三达智,五眼六通,得意自在(《释藏》肥九广《宏明集》十五。)
高僧传论 其十 唱导论 南梁 · 释慧皎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三
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
昔佛法初传,于时齐集,止宣唱佛名,依文致礼。
至中宵疲极,事资启悟,乃别请宿德,升座说法。
或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
其后庐山释慧远,道业贞华,风才秀发。
每至齐集,辄自升高座,躬为导首。
光明三世因果,却辩一斋大意,后代传受,遂成永则
道照、昙颍等十有馀人,并骈次相师,各擅名当世。
唱导所贵,其事四焉,谓声、辩、才、博,非声则无以警众,非辩则无以适时,非才则言无可采,非博则语无依据。
至若响韵钟鼓,则四众惊心,声之为用也。
辞吐俊发,适会无差,辩之为用也。
绮制雕华,文藻横逸,才之为用也。
商榷经论,采撮书史,博之为用也。
若能善兹四事,而适以人时。
如为出家五众,则须切语无常,苦陈忏悔。
若为君王长者,则须兼引俗典,绮综成辞。
若为悠悠凡庶,则须指事造形,直谈闻见。
若为山民野处,则须近局言辞,陈斥罪目。
凡此变态,与事而兴,可谓知时知众,又能善说。
虽然,故以恳切感人,倾诚动物,此其上也。
昔草创高僧,本以八科成传,却寻经道二伎,虽于道为末,而悟俗可崇。
故加此二条,足成十数。
何者?
至如八关初夕,旋绕周行,烟盖停氛,灯帷靖耀,四众专心,叉指缄嘿,尔时导师,则擎炉慷慨,含吐抑扬,辩出不穷,言应无尽。
谈无常,则令心形战栗,语地狱则使怖泪交零。
徵昔因,则如见往业,核当果,则巳示来报。
谈怡乐,则情抱悦,叙哀戚则洒润含酸。
于是阖众倾心,举堂恻怆。
五体输席,碎首陈哀,各各弹指。
人人唱佛。
爰及中宵后夜,钟漏将罢。
则言星河易转,胜集难留。
又使遑迫怀抱,载盈恋慕。
当尔之时,导师之为用也。
其间经师转读,事见前章。
皆以赏悟适时,拔邪立信。
其有一分可称,故编高僧之末。
若夫综习未广,谙究不长。
既无临时捷辩,必应遵用本。
然才非己出,制自他成。
吐纳宫商,动见纰缪,其中传写讹误,亦皆依而宣唱,致使鱼鲁淆乱,鼠璞相疑,或时礼拜中间,忏疏忽至。
既无宿蓄,耻欲屈头,临时抽造,謇荆棘难辩。
意虑荒忙,心口乖越,前语既久,后语未就。
抽衣謦咳,示延时节,列席寒心,观徒启齿。
施主失应时之福,众僧乖古佛之教。
既绝生善之萌,祇增戏论之惑。
始获滥吹之讥,终致代匠之咎。
若然,岂高僧传之谓耶(《释藏驱》七,《高僧传》十三。)
玄圃园讲颂 南梁 · 萧纲
四言诗 出处:全梁文卷十二
窃以宝山峻极,骀足未窥,惠海遥波,轻舟讵泛。故以探沙乱妙,类杵迷形,百代同昏,千年谁启。皇上托应金轮,均符玉镜,俯矜苦习,续照慈灯,鹤禁还春,龙泉更晓,玄水跃祥,丹陵写电,功韬火宅,德覆云衢,智惠之光,犹初日照,忍辱之力,如明月珠,天成地平,遐肃迩穆,泽漏无底,化行靡外,沧河镜渌,碧海调氛,停瑞气于三辰,泛祥烟于五节,鳞羽被解罗之泽,黎元沐至仁之道,正化潜通,法轮常辅。类空镜之传虚,犹悬河之泻润。储君德彰妙象,体眷春琼,视膳间辰,遨游心法,搦管离章,既便娟锦缛,清谈论辩,亦参差玉照,夏启愧德,周诵惭风。乃于玄圃园,栖聚德心之英,并命陈徐之士,抠谈永日,讲道终朝,宾从无声,芳香动气,七辩悬流,双因俱,情游彼岸,理惬祗园,灵塔将涌,天花乍落,于时藏秋仲节,丽景妍辰,气冷金扉,(《艺文类聚》作「气含金扇」。)霜浮玉宇,(《艺文类聚》作「管」。)圣慈冲口,独幸胜地,朱堂玉砌,碧水银沙,鸟弄翅(《艺文类聚》作「鸣」。)于琼音,树葳(《艺文类聚》作「藏」。)蕤于妙叶,掖水穿流,蓬山写状,风生月殿,日照槐烟。叨籍殊宠,陪奉末尘,预入宝楼,窃窥妙简,凫藻喜忭,独莹心灵,敢作颂云:
皇仪就日,帝道昌云。
化隆垂拱,德蔓鸿芬。
机乘八解,道照三坟。
巍巍荡荡,万代一君。
重离照景,玉润舒华。
七净标美,三善称嘉。
降兹法雨,普洽生芽。
涟漪义水,照曜文花。
芳园叆叇,天宫类宝。
析论冥空,玄机入道。
密宇浮清(《艺文类聚》作「清幽」。)
重关相藻。
日映金根(《艺文类聚》作云。)
风摇银草。
肩随接武,握宝灵珠。
皆抽四照,并按九衢。
顾惟多缺,徒奉瑛瑜
终如燕筑,更似齐竽(《文苑英华》七百七十二,又见《艺文类聚》七十六,《广弘明集》二十。)
贺传位于皇太子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九
臣某言:伏见二月十九日诏,传位于皇太子
昔者降居弱水,登庸有优劣之殊;
来朝栎阳,继体有君臣之异,不得与夫天之两旦,日之再中,并曜联辉,重明双照,同年而语矣。
伏惟天元皇帝惟圣作圣,惟亲尊亲,降意于与能,鸣谦于神器。
欲令百工相和,先闻揖让之风;
天下无为,早识吾君之子。
是以运独见之明,行非常之事,先天不违,后天而奉,而太子身贞万国,道照四门,夙膺再命之符,实允基天之命。
非关复子明辟,异于迁虞事夏。
既损既益,尚或二天,为离为火,何妨两日。
平阳蒲坂,贤臣则二十五人;
颛顼、高辛,才子则一十六族。
与此计事,何遽无成。
鼓长乎鼓之。
轩乎舞之,自当八风通,庆云聚,五老同游,三星运曜,岂直双龙再赐,九雉重飞而已哉。
皇帝藐然姑射,正当乘云驭龙,问道崆峒,岂复先秋木落。
臣生预尧年,时逢舜日,睹惟新之庆,实倍万恒情(《文苑英华》五百五十七,又略见《艺文类聚》十六)
大乘庄严经论序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臣闻天帝受无上之法。景福会昌
轮王致正真之道。神祇合德。
是则圣人执契。元化潜通。
至诚所感。冥功斯应。
皇情西顾。法海东流。
如开洪范之图。似得圆光之梦。
持线妙典。发金口而秘纶言。
书叶旧章。自龙宫而升麟阁。
昔迦维驭世。大启法门。
悬明镜于无象。运虚舟于彼岸。
空有兼谢。生灭俱忘。
绝智希夷之表。遗形动寂之外。
然随缘利见。应迹生知。
震大地而萃人天。放神光而掩日月。
百亿须弥。俱沾声教。
三千世界。尽入提封。
悯三毒之缰锁。矜五阴之缠盖。
惜飞电于浮生。叹悬于逝水。
八关云辟。开慧识于幽途。
三乘方轨。运慈心于朽宅。
龙兴雾集。神动天随。
大道为心。望法云而遐举。
闻声悟道。渐初地而依仁。
迁柰苑之乔枝。入祇园之奥室。
酌智水之馀润。承慧日之末光。
既而税驾连河。归真双树。
圣灵逾远。像教浸微。
大义或乖。斯文将坠。
穿凿异端。分析多绪。
是末非古。殊涂别派。
天亲初学之辈。尚致西河之疑。
龙树究竟之俦。弥深东鲁之叹。
仰惟法宝。尽谛无为。
故经文云。佛以法为师。
佛从法生。佛依法住。
岂止研几尽性。妙物穷神。
出入无间。包含元气而已。
若夫惟天为大。寒暑运其功。
谓地盖厚。山泽通其气。
是以姬文以大圣之姿。幽赞易道。
邱明怀同耻之德。祖述微言。
诸经著论。俯同斯旨。
大乘庄严论者。无著菩萨篹焉。
菩萨以如来灭度之后。含章秀发。
三十二相。具体而微。
八千亿结。承风俱解。
宏通正法。庄饰经
真如功德之宗。显大士位行之地。
破小乘执著。成大乘纲纪。
其菩提一品。最为微妙。
转八识以成四智。束四智以具三身。
详诸经论。所未曾有。
可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圣上受飞行之宝命。总步骤于前王。
屈天师之尊。智周万物。
应人皇之运。道照三明。
慈慧外宣。神机内湛。
端扆而役百灵。垂拱而朝万国。
弥纶造化之初。含吐阴阳之际。
功成作乐。既章韶舞。
治定制礼。言动翠华。
金轮所王。封疆之固惟远。
芥城虽满。龟鼎之祚无穷。
光阐大猷。开导偫品。
凡诸内典。尽令翻译。
摩伽陀国三藏法师波罗颇伽罗蜜多罗。唐言明友。
即中天竺刹利王之种姓也。以得大唐贞观元年十二月入京。
法师戒行精勤。才识明敏。
至德邻于初果。多能亚夫将圣。
继澄什之清尘。来仪上国。
摽生远之逸气。高步宏门。
帝心简在。皇储礼敬。
其博闻强记。探幽洞微。
京城大德。莫不推许。
粤以贞观四年。恭承明诏。
又敕尚书左仆射邢国公房玄龄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杜正伦诠定义学。法师慧乘慧朗法常智解昙藏智首道岳僧辨僧珍法琳灵佳慧赜慧净元谟僧伽等于胜光寺共成胜业。
又敕太府卿兰陵萧璟监掌修缉。三藏法师云。
外国凡大小学。悉以此论为本。
若于此不通。未可宏法。
是以覃思专精。特加研究。
慧净法师聪敏博识。受旨缀元。
元谟法师善达方言。又兼义解。
至心译语。一无纰缪。
七年献春之始。撰定斯毕。
勒成十有三卷二十四品。敕太子右庶子安平李百药序之云尔。
李秘书上祖集表 初唐 · 上官仪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五
臣某言。
臣闻汉朝中叶。
陈农求访于图书。
魏历初基。
袁涣请收于篇籍。
遂使容台增饰。
册府载辉。
道照于前古。
风流被于末裔。
伏惟陛下睿德纬天。
神功光表。
截海班朔。
益地延图。
垂衣视典。
探偫玉之幽赜。
虚巳缘情。
动兼金之歌咏。
由是芸香秘室。
青具陈。
璧水上庠
漆书咸集。
臣大父隋荆州刺史元操
筮仕登朝。
官成三代。
学综书部。
思洽词源。
虽岁序寂寥。
微尘无弭。
河东道衡。
人推才杰。
范阳卢思道
时号文宗
并叶契相忘。
齐声比价。
竞炫梁车之宝。
争摛邺骑之珍。
而二家文集。
久蒙宸
独于臣门。
未污天烛。
贻厥之训。
在臣宜守。
献书之典。
有国通规。
今缮写巳讫。
合若干卷。
谨诣阙奉进。
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出处:全唐文卷四
望隆朝右。任重国钧
尚想风猷。义惟贤戚。
吏部尚书齐国公长孙无忌。识量宏远。
神情警发。道照搢绅。
才资文武。樽俎之策。
电断风驰。干戈所指。
云销雾散。几深之虑弥著。
忠义之节以彰。斯固立德佐时。
降灵辅阙。宜以翼赞。
授之端揆。可尚书右仆射
常州太平兴国寺弥陀阁记至和三年三月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文恭集》卷三五、《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二
昔迦文于舍卫国宣说妙法,称赞四方之佛,曰「阿弥陀」,过十万亿刹,居上品胜上。
其名曰「极乐」,其寿曰「无量」,以庄严为世界,以慈悲为道场。
六时雨于异花,八木涵于奇宝。
大光普照,灵风回翔。
树木之声,皆演真谛;
禽鸟之慧,悉谈苦空。
含众妙而叵量,状群经而莫尽。
斯境也,从万行而报;
彼国也,无三恶之趣。
婆娑土秽,众生根杂,放逸不返,苦恼无安,有生老病死之悲,有丘陵坑坎之污,备造众恶,牵蹈诸趣。
夫境胜则欣跂,情苦则疲厌,故弥陀如来,深悯迷子,为现净土,持四十八愿,拔济群品,令厌浊恶而欣妙严也。
虽大慈平等,饶益一切,而于阎浮提之人机缘最熟。
虽复陵迟末劫,具缚凡夫,决能精诚称诵名号,修三十六妙观,临终之际,真相缔定,乘大悲之接引,随喜品而往生。
境界难思,动念即至,真实佛语,四众具闻,广长舌相,诸圣同表。
神者不疾而速,岂谓是哉!
及舍畏涂,得依乐国,普董妙行,进登圣果。
安不退之智地,證无生之法忍
还入三界,营救群迷,同向菩提,成等正觉。
则知迦文之现秽,弥陀之现净,调柔折伏,同示大权,延促依正,并归真智。
辅以观音之慈悲,势至之勇猛,悲愿参运,象力总持,幽赞咸通,其应不一。
常州太平兴国寺萧齐旧刹,吴土名蓝。
大江东流,夙擅佳丽;
香海右转,地称吉祥。
比丘可尊,阐绎圆宗,循持梵行,神栖安养之境,志皈度脱之门。
开慕信根,崇修净业,同结生方之社,以为即实之基。
上首信士傅广、门人子兰,与其邑中之良,夙殖善本,勇结胜因,乐闻言音,归趣信誓。
室多忠信之旧,户兴禅颂之风。
而又率吁檀那,裒合财施,饬豫章之峻干,砻他山之密础。
选良剖阙,究奇塑范,营阁于本寺正殿之西偏,造阿弥陀佛丈六金像,居宝莲华之坐,威德殊胜,相好端严。
钟梵落成,金碧宣照,缁素和会,幼艾咸集。
大治纯陀之具,广施上妙之珍,咸苦乃心,冀履其域。
有通净名之说者,相与叹言。
良匠之依空地,乃成宫室;
菩萨之取众生,以净利土。
观殖因于即世,知圆果于未来,又若祖师,何二之有?
兹阁也,始事于庆历甲子,成于戊子
众缘所集,最凡计泉刀五百万。
尊师以宿早参道照,托序缘兴。
缀文匪工,涉教殊浅,宝严所载,圣妙难模。
虽殚无量之声,莫赞甚深之典,矧轻毫燥吻,所能庶几哉?
傥助宣流,默祈回向。
至和丙申三月十三日
绍兴师相洪文惠公小简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九、《九华集》卷一六
即日春暖,恭惟耆明迪哲,卧护疲民,神天荐祉,钧履向用全福。
某职縻学省,尽出钧镕,何当服勤崇屏?
仰奉鞭靮,亲履絇也,曷胜依咏?
某违去崇馆,几跨岁矣。
疏憃之迹,不自齿于俗,静居坐忘而已。
独于门下诚有饥渴之勤,然奏记布问,时作时旷,亦恃大君子神融道照,不以苛礼为拘拘也。
比承相君每接人士,常形牙颊,有存恤憔悴之意。
相君于士始得其文,不特爱其能,又忧其身,至于切切如此,相君真乐士哉!
冥顽毫发未有补报门下,但思处下陈颂义觌教,为终身荣也。
企仰企仰。
某向尝论相公先生德爵之重,当有与国俱隆者。
前此略出绪馀,选用百吏,张持纪纲,勋名高世。
天眷久渥,姑藩翰抚摩之寄,然均逸之久,与其福一方,曷若再践台鼎,遂福天下耶?
舍人之装,旦晚可趣。
不佞不佞。
某束发志古道,常以不合近世绳度为病,自分不登众目。
相公先生乃形于馀论,发于教诱,咨以笔墨古始,其言奥矣。
书教枉及,三复凛然,此退之所谓不以时人见待之情,而以古人见待之意,直重臣所以敦奖薄俗而后虚名者也。
某不佞,何以处此?
但钧问辞严义密,及众碑所出何地何里,不敢以不详对。
缓于申答,用是故也。
其纤悉具见于书,伏望钧慈特赐亮察,更为指授,其何贶如之。
钧阁仙集之眷,发祉川增矣。
都不使令,敬三沐以承。
伏以孟冬之月,恭惟某官偃藩卧护,神明扶持,钧候动止万福。
谨具短启,仰尘记府申候之仪,谨列右楮。
即日冬律告新,霜风初戒,不审钧用何似?
载惟一代儒宗,两朝元老,勋德所备,何福不除?
更乞仰副倚毗,妙遵时序,即闻涣号,入冠鼎司,以慰苍生之望云。
某伏审茂膺天奖,来镇藩辅,方面得贤,中外称庆,恭惟庆慰。
窃以会稽巨屏,密槔行阙,实为东诸侯之长。
自非耆德,莫宜任其责者。
其间以礼绝之尊,暂屈临之,往往为之假途。
侧闻皇上图旧之念,寤寐不忘,衮席久虚,人谓有待区区之悃。
得之舆论,非敢谀语也。
恭以某官躬大受之资,起中古之治,以阿衡纳沟之耻为己任,以玄龄救时之术为未优。
而道大不容,暂兹去国,熙天之绩,郁未得施。
彼都人士,莫不引领倾耳以伫大老之归,鼓舞钧播,将天下实赖。
伏自违去光范,再阅寒暑矣。
虽尝三贡庆牍,三奉诲问,足以少慰恋慕之诚,犹以不获一望履舄为恨。
比者旌纛来临,复以职守无从修敬。
溯风翘馆,邈在霄汉,下情瞻仰,日益惓惓。
所幸扬庭不久,即有依归,预以欣抃,仰乞融照。
冬候纪极,恭惟偃藩卧护,神相忠嘉,台候动止万福。
谨具启仰尘记府,修问兴居,谨布前楮。
即日春事伊始,散凛馀劲,不审钧用何似?
载惟盛德元老,神物呵护,敢蕲惠令之馀,精调饔寝。
嗣有涣号,以宠公归,区区诚情,不胜眷眷。
某伏审自膺天纶,夹辅行阙,股肱之郡,储贤得隽,中外隐然,恭惟庆慰。
窃以丞相先生纯德履,一世誉处,故又为东诸侯之长。
久劳于外,天下日望锡衮之期。
钧轴又且虚矣,非公其谁任?
敬再述荐绅公祝云。
某窃伏三馆,覃精穷思,器任有极,夙夕依仰恩地,志不足达,言不足殚也。
自惟何修何饰,而蒙钧座勉以正大之学,可参古昔。
自省孱虚,百念灰冷,何为得此于公哉?
何当密侍左席,启发蒙端,为大君子正类之依。
临风重有悁企。
南康 宋 · 龚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八、《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一
原顿首。
辱惠书,欣承法候万福,慰释慰释。
原蒙恩出守南康,正远良集,千万自爱,以慰颂言。
遽中作复潦草,尚冀道照
不宣。
原顿首,惠因信公法师
会沈正叔,烦致意,人速,不果上状。
原。
杨无咎居士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六
佛祖出兴于世,以大悲愿力,起无缘慈,唯务引接利智上根,具大器量,堪委任大解脱上上胜妙玄机,作人所不能为。
超群绝众,可以弹指證无生,可以立地越果海,眼观东西,意在南北。
如快鹰俊鹞戛戛腾云,迷风曜日,捎玉兔,拂金鸡。
英灵掀豁,乃拈当头末上一著子,似电闪星飞,不容拟议。
待伊全体脱去笼罗,直下不费一毫指点,遂乃披襟透顶透底领略,即两手分付。
是故体裁步骤,如狞龙之得水,似猛虎之靠山。
云突突,风飐飐,倾人肝胆,耀人心目。
方可谓之本家种草。
所以维摩大士大集会魔王,现《首楞严》,定魔界行,不污菩萨之俦,与夫文殊、普贤、金色头陀之类,皆离伦拔萃,而一旦举花密传,岂常事哉!
以至达磨西来,神光瞥地。
自尔多没量大人,特达精通,只向动用瞬扬,语默舒卷,纵擒与夺,显发底里
长时已思不露,等闲兀兀地,若百不知、百不会底人。
及乎挨拶著,便见惊群动众。
虽然,鞠其至趣,初无如许多事,唯直下明妙,一切无心而已。
苟能弃去学解执著,放教闲闲地,圣谛亦不为,自然契合从上来纲宗,便可入此选佛场中,转度未度,转化未化。
得不是再来人间世,不依倚一物,无为绝学,真正出格大道人耶?
诏使观察杨公无咎,高识远见,博学多能,而于祖道尤深造诣,智鉴机警,未举先知,未言先透。
都下日,获参陪,兹沿帝命,使宣抚司,再会锦官,特辱道照临。
还索葛藤,因出此纳败云。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终。
论朋党劄子 宋 · 廖刚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九一、《高峰文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三
臣闻《洪范》之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箕子武王陈世之大法,盖帝王不易之常道也。
若好恶悖于正理,偏党徇其私心,则不能荡荡如天之大,平平如天之明,失所谓大中至正之道矣。
会归其有极,大中至正之谓也。
人君惟以大中至正之道照临百官,无有爱恶,无有戚疏,一视同仁,则万邦黎献化上之德,亦将惟皇之极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乌有所谓朋党者哉?
盖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薄海内外,无小无大,孰非吾之臣子?
无贤无不肖,孰不欲媚于天子以求其所欲?
此戴天履地者之常情也。
然而后世乃有朋比之徒,结为死党,或至于相与欺君罔上而不顾者何哉?
臣尝思其故矣,请试为陛下言之。
今夫人主以甲为朋党也,方与乙共治之,惟乙之徒是与,惟甲之徒是恶;
他日以乙为朋党也,则又与丙共治之,惟丙之徒是与,惟乙之徒是恶。
乃至更出迭入,亦莫不然,此朋党之弊所以至于牢不可破也。
何则?
利害有以怵之,彼虑其所终,则其势不得不然耳。
故臣尝谓朋党之名虽生于君子小人之相鬨,其实人君有以致之也。
诚使王道明于上,善恶别白,仁贤不肖袭情,在位在野,各安其分,则朋党何自而兴乎?
臣每闻圣训,常自谓于物无心,有以见广大之德,与天地合矣。
然至于论臣下朋附之迹,则未免有彼此之间,臣故不避诛责,辄以是为言也。
愿陛下垂日月之明,而惟君子小人是辨,鉴往代之失,而惟皇极之道是遵,贤则用之,岂曰彼之党尝所援引而必疑之哉?
猥琐无用则置之,岂曰彼之党尝所摈弃而必录之哉?
若进若退,若取若舍,初无系吝于其间,而必合天下之至公,此所谓皇极之道也。
如是则君子之徒莫不以类而进,萃聚于朝,志同谋合,济济其和,而天下之人方且胥庆以为得人,虽有奸慝,不得厚诬以为朋党矣。
凡以朝廷清明,君子小人之分素定,初无可疑故也。
由是观之,大中至正之道行,则朋党不革而自消,是诚在我而已。
惟睿明不以臣言为迂而加采择焉,天下幸甚。
乞假借台谏委任大臣劄子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庄简集》卷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一
臣伏见陛下自即位以来,惩艾前日奸邪当国、杜塞言路之弊,于是增置谏员,虽宪台六察,咸得言事,又许臣寮实封投匦,职事不应上殿人,亦得奏对。
开公正之路,闭私邪之门,海内闻风,莫不称庆。
今才数月,未闻用一直言,得一贤士,而言路寖复有壅塞之患。
近降指挥,奏事既罢,不得从容留身,不合上殿人虽有指挥,亦令覆奏,臣知陛下有厌言之意矣!
谏官御史不稍假借,一言忤意,旋被斥逐,臣知陛下有拒谏之实矣!
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如天地之无不覆焘,日月之无不照临,而怀疑偏任,惴惴然惟恐群臣之欺己,此得御奸邪之术,而未得任忠贤之道也。
陛下所谓亲除者,一举而得余应求,再举而得陈公辅,此二人者,今乃迎合大臣,或为游说,例被斥逐,使诚有之,是亲除之人岂足信任乎?
以天下之大、四海九州之广,而陛下欲以耳目所及擢用一二士大夫,所任未必得人,而先已失众心矣。
众心一失,人怀疑贰,不知孰与共守天下者乎?
不亦所得者小,所失者大乎?
耿南仲东宫官辅导陛下十有馀年,此腹心之臣也,虽甚愚陋之人莫不知之,而李纲敢与抗论,诋讦其短,此其疏率无谋可知矣,而谓怀奸以事陛下则非也。
彼怀奸以事陛下者,知南仲不可动摇,则阴交而固结之,上可以保宠荣,下可以行私意,而天下安危、社稷存亡,则有时而不暇恤。
南仲与陛下同休戚利害者,其设心岂有他哉?
特其所见或有偏系不通之处,未能旷然使陛下以大公至正之道照临百官、抚御寰区也。
臣恐奸邪之徒窥见陛下好恶,更相谮毁,迭相媒孽,无忠信仁厚之风,成猜忌刻薄之政,人人惴恐,莫肯披露情实以事陛下。
伏望稍回渊虑,假借台谏,则尽听纳而容狂直,礼貌大臣,则专委任而责成功。
臣诚狂愚,不识忌讳,有所闻见,怀不能已,伏惟陛下留神听纳,天下幸甚。
与似清书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四四、《象山集》卷一七
九月八日蒙泉守陆某书复明珠庵清长老禅师侍者:自从临安一别,直至如今,谈咏高风,便同觌面。
去年百八侄归自南岳,得书,又承惠药,足慰别怀。
道人家信缘信脚,到处为家可也。
明珠庵幸有诸贵人贤士相爱,得住且住。
若是名山大刹,更尚有缘,顶笠便行,亦且无碍。
不须拟议,不劳擘划,在在处处皆是道场,何处转不得法轮?
何人续不得慧命
事忙,来人索书,草草奉此,想蒙道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