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朋党劄子 宋 · 廖刚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九一、《高峰文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三
臣闻《洪范》之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箕子武王陈世之大法,盖帝王不易常道也。
好恶悖于正理偏党徇其私心则不荡荡如天之大,平平如天之明,失所大中至正之道矣。
会归有极大中至正之谓也。
人君惟以大中至正道照百官无有爱恶无有戚疏一视同仁,则万邦黎献化上之德,亦将惟皇之极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乌有所谓朋党者哉?
盖天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薄海内外,无小无大,孰非吾之臣子
无贤无不肖,孰不欲媚于天子以求其所欲?
戴天履地者之常情也。
然而后世乃有朋比之徒,结为死党,或至于相与欺君罔上不顾何哉
臣尝思其故矣,请试为陛下言之。
今夫人主以甲为朋党也,方与乙共治之,惟乙之徒是与,惟甲之徒是恶;
他日以乙为朋党也,则又与丙共治之,惟丙之徒是与,惟乙之徒是恶。
乃至更出迭入,亦莫不然,此朋党之弊所以至于牢不可破也。
何则
利害有以怵之,彼虑其所终,则其势不得不然耳。
故臣尝谓朋党之名虽生于君子小人之相鬨,其实人君有以致之也。
诚使王道明于上,善恶别白仁贤不肖袭情,在位在野,各安其分,则朋党何自而兴乎?
臣每闻圣训,常自谓于物无心有以广大之德,与天地合矣。
至于臣下朋附之迹,则未免彼此之间,臣故不避诛责,辄以是为言也。
陛下日月之明,而惟君子小人是辨,鉴往代之失,而惟皇极之道是遵,贤则用之,岂曰彼之党尝所援引而必疑之哉?
猥琐无用则置之,岂曰彼之党尝所摈弃而必录之哉?
若进若退,若取若舍,初无系吝其间,而必合天下之至公,此所谓皇极之道也。
如是君子之徒莫不以类而进,萃聚于朝,志同谋合,济济其和,而天下人方且胥庆以为得人,虽有奸慝不得厚诬以为朋党矣。
凡以朝廷清明君子小人之分素定,初无可疑故也。
由是观之,大中至正道行,则朋党不革而自消,是诚在我而已
睿明不以臣言为迂而加采择焉,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