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善慧大士”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双林善慧大士录赞1120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二
昔长者维摩诘具善巧方便,居毗耶离城,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摄诸众生,以慈悲喜舍作诸佛事。虽为白衣居家,而奉持律仪,不著三界。虽有妻子眷属,而修诸梵行,常乐远离。其辨才无阂,则现身有疾,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无上道心。诸菩萨大弟子众皆不堪任,诣彼问疾,虽文殊师利亦云,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有如此者。其游戏神通,则能以方丈之室,容受九百万菩萨三万二千师子之座,而不迫迮。示遣化人,以众香钵取满香饭,餍饱十方无量众。会不起,于座断取妙喜国土山河如陶家轮,及持华鬘,示一切众不可思议,有如此者。故佛书以为金粟如来,不其然欤。惟双林善慧大士应世阐化之迹,何其维摩诘也,岂独以六度摄众生,以四心作佛事,以白衣居家而奉律仪,有妻子眷属而脩梵行为似之耶?至于辨才无阂,其偈颂言语,深达实相,游戏神通,其显示变化不可思议,亦与之举相似然。故尝自谓弥勒化身,而行道山中,常见七佛引前,维摩接后者,良有以也。唐人楼颖集大士应世阐化之迹以为之传,文字繁颣,无以发明甚深难解之义。今右文殿修撰罗公以无尽智参订其书,芟除润色,又为序以表出之,而大士立言行事灿然著明。读者随其分量,各有所得,其于助发第一义谛,岂小补哉!暇日以其书示昭武李某,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再拜稽首,以偈赞曰:
弥勒栖神兜率天,下生此土犹久远。
化身无数在世间,善慧大士乃其一。
于中深秘菩萨行,而外示现凡夫相。
佃猎渔捕悉与同,娶妻生子亦复尔。
忽然照水知宿因,本来神智皆具足。
双林净土坐道场,说法度脱无量众。
为欲化导群生故,六度四心为依止。
田园庐舍诸器用,奴婢妻子亦弃捐。
而以营修大法会,盖行布施摄悭贪。
强夫暴客与魔民,豪夺追逐共诬谤。
更以软语安慰之,盖行忍辱摄瞋恚。
精进摄诸懈怠者,昼夜行道不休息。
持戒摄诸毁禁者,敷草而坐食粗粝。
智惠禅定无有边,摄诸痴乱亦如是。
慈悲喜舍救众生,微妙宏深难测识。
虽依如是众法门,亦不于此而常住。
辨才演说无滞阂,譬如空谷中答响。
歌颂句偈自成章,纵横颠倒皆通达。
神通游戏得自在,聊以折伏不信心。
异香殊相放妙光,一叩宫门馀悉启。
住是解脱不思议,正如长者维摩诘
应世阐化靡不齐,故于行道常接后。
化缘已毕示寂灭,迄今何翅五百年。
虽有文字传未来,芜颣不能发实相。
我观龙津居士,已能深入不二门
应缘虽现宰官身,于诸世味如嚼蜡。
燕闲清净无所为,乃以笔墨为法施。
芟除润色出妙语,善慧之书乃光焰。
佛子若观善慧书,当知三士无异法。
毗耶离城双树林,及此龙津元一处。
受持读诵善思维,普愿发心无上道。
按:《梁溪集》卷一四○。
致武帝书 南梁 · 大士傅弘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七
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
今欲修上中下善,希能受持。
其上善略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亡相为因,涅槃为果。
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
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百姓,俱禀六齐。
今闻皇帝崇法,欲伸论义,未遂襟怀,故遣弟子傅晢往驰书告白(《续高僧传》,《景德傅灯录》。)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十一
夫至人无己,屈体申教,圣人无名,显用藏迹。
维摩诘降同长者之仪,文殊师利或现儒生之像,提河献供之旅,王城列众之端,抑号居士,时为善宿,大经所说,当转法轮,大品之言,皆绍尊位,斯则神通应化,不可思议者乎!
东阳郡乌伤县双林寺傅大士者,即其县人也,昔岩溪蕴德,渭浦呈祥,天赐殷宗,诞兴元相,景侯佐命,樊滕是埒,介子扬名,甘陈为伍,东京世载,西晋重光,惟是良家,降神攸托。
若如本生本行,或示缘起,子长子云,自叙元系,则云补处菩萨,仰嗣释迦法王真子,是号弥勒,虽三会济济,华林之道未孚,千尺岩岩,穰祛之化犹远;
但分身世界,济度群生,机有殊源,应无恒质,自叙因缘,大宗如此。
案停水经云,「观世音菩萨,有五百身,在此阎浮提地,示同凡品,教化众生」,弥勒菩萨,亦有五百身,在阎浮提种种示现,利益众生,故其本迹,难得而详言者也。
尔其蒸蒸大孝,肃肃惟恭,厥行以礼教为宗,其言以忠信为本,加以风神爽朗,气调清高,流化亲朋,善和纷诤,岂惟更盈毁壁,宜僚下丸而已哉。
至于王戎吏部邓禹司徒,同此时年,有怀栖遁,仍隐居松山双林寺,弃舍恩爱,非梁鸿之并游,拜辞亲老,如苏耽之永别,自修禅远壑(《艺文类聚》作远豁。)
绝粒长齐,非服流霞,若餐朝沆。
太守王杰,言其诡诈,乃使邦佐,幽诸后曹,迄至兼旬,曾无假食,于是州乡愧伏,远迩归依,逃迹山林,肆行兰若。
又自叙云,「七佛如来,十方并现,释尊摩顶,愿受深法,每至楗槌应叩,法鼓裁呜,空界神仙,共来行道」。
其外人所见者,拳握之内,或吐异香,胸臆之间,乍表金色。
时有信安县比丘僧朔,与其同类,远来观化,未及祇肃,忽见大士,身长丈馀,朔等惊惭,相趋礼拜,虔恭既毕,更睹常形,又有比丘智协、优婆夷钱满愿等,伏膺累载,频睹异仪,或见脚长二尺,指长五寸馀,两眼光明,双瞳照耀,皆为金色,并若金钱,譬李老而相侔,同周文而等状,姜嫄所履,天步可以为俦,河流大屐,神足宜其相比,支郎之彦,既耻黄精,瞿昙之师,有惭青目
既而四空妙定,薰脩已成,八解明心,庄严斯满,时还乡党,化度乡亲,俱识还源,并知回向,或立舍须发,如闻善来,大倾财宝,同脩净福。
大士薰禅所憩,独在高岩,爰挺嘉木,是名梼树,擢本相对,似双槐于侠门,合干成阴,类双桐于空井,厥体贞劲,无爽大年,置霜停雪,寒暑萃,信可以方诸坚固,譬彼娑罗,既见守于神龙,将为疑于变鹤,乃于山根岭下,创造伽蓝,因此高柯,故名双林寺矣。
大士亦还其里舍,货贸妻儿,营缔支提,缮写尊法,尝以聚沙书地,皆成图果,芥子庵罗,无疑褊陋,乃起九层塼塔,形相岿然,六时虔拜,巡绕斯托。
又以大乘方等,灵药宝珠,眷言山谷,希得传写,龙乡思其晓照,象驾乏其流通,复造五时经典,千有馀卷,与夫鬻子而葬,同其至诚,嫁妻而隐,无殊高节,若寄搏麨,如因卖花,共指菩提,方成亲眷。
至于一相无相之怀,虚己虚心之德,化鸡在臂,方推理于自然,毒蛇伤体,终无扰于深定,门徒肃肃,学侣诜诜,通被慈悲,义无偏党。
大通元年,县中长宿傅普通等一百人,诣县令范胥,连名荐述。
又以中大通四年,县中豪杰傅德宣等道俗三百人,诣县令萧诩,具陈德业。
夫以连城之宝,照庑之珍,野老怪而相捐,工人迷而不识,等体有流俗,才无鉴真,亟欲腾开,终成亏怠。
梁高祖武皇帝绍隆三宝,弘济四生,迹冠优填,神高仙豫,夫以陈蕃静室,犹怀天下之心,伊尹躬耕,思弘圣王之道,况我有慧日明炬,如风宝车,济是沈舟,能升彼岸,固宜光宣正法,影响人王者乎!
于是以中大通六年正月二十八日,遣弟子𥆜出都,致书高祖,其辞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
其上善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妄想为因,涅盘为果。
其中善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百姓,俱禀六齐,夫以四海之君,万邦之主,预居王土,莫不祇肃」。
尔时国师智者法师,与名德诸众僧等,言辞谨敬,多乖释伽之书,文牒毕恭,翻豫山公之启。
大士年非长老,位匪沙门,通疏乘舆,过无虔恪,京都道俗,莫不嗟疑。
𥆜至都,投太乐令何昌,并有弘誓,誓在御路,烧其左手,以此因缘,希当闻达。
昌以此书呈同泰寺皓法师,师众所知识,名称普闻,见书随喜,劝以呈奏。
皇心欢悦,遽遣招迎,来谒宸闱,亟论经典。
同泰寺前临北阙,密迩南宫,仍请安居,备诸资给,后徙居钟山之下定林寺,游岩倚树,宴坐经行,京洛名僧,学徒云聚,莫不提函负衷,问慧咨禅,居荫高松,卧依盘石,于是四彻之中,恒泫甘露,大旬之内,常雨天酒,岂非神仙影响,示现祯祥者乎?
华林园重云殿自开讲三慧般若经,穷须真之所问,御法胜之高堂,百千龙像,围绕餐听,黑貂朱绂,王侯满筵,国华民秀,公卿连席,乃令大士独榻,对扬天扆,并遣传诏及宣传左右四人,接受言论。
尔时纳揆之于台内,司隶之在殿中,杜预还朝,马防亲贵,旧仪悬席,皆等庶僚,以大士绝世通人,故加其殊礼矣。
及玉辇升殿,云跸在阶,晏然箕坐,曾不山立,宪司讥问,愈觉凝跱,但答云,「法地若动,则一切法不安」。
应对言语,皆为爽异。
昔汉皇受道,栾大不臣,魏祖优贤,杨叟如客,河上之老,轻举临于孝文,严子之高,闲卧加于光武(《艺文类聚》作台下之人高尚加于光武。),方其古烈,信可为俦。
又于寿光殿独延大士讲论玄赜,言无重颂,句备伽佗,音会宫商,义兼华藻,岂惟宝积献盖,文成七言,释子弹琴,歌为千偈而已。
固非论经于白虎之殿,应诏于金马之门,说义云台,受厘宣室,可同年而语哉?
自火运将终,民无先觉,虽复五湖内贝,苍鹅之兆未萌,四海横流,夷羊之牧匪现,大士天眼所照,预睹未来,摩掌之明,夙鉴时祸,哀群生之版荡,泣世道之崩沦,救苦为怀,大悲为病,誓欲虚中闭气,识食为斋,非服名香,但资禅悦,方乃烧其苦器,制造华灯,愿以此一光明,遍照十方佛土,劝请调御,常住世间,救现在之兵灾,除当来之苦集,于是学众悲号,山门踊叫,弟子居士徐普拔潘普成等九人,求输已命,愿代宗师,其中或馘耳而刊鼻,或焚臂而烧手善财童子,重睹知识,忍辱仙人,是冯相辈,大士乃延其教化,更住阎浮,弘训门人,备行众善,于是弟子居士范难陀,弟子比丘法旷,弟子优婆夷严比丘,各在山林,烧身现灭;
次有比丘宝月等二人,穷身系索,挂锭为镫;
次有比丘慧海菩提等八人,烧指供养;
次有比丘尼昙展,慧光法纤等四十九人,行不食斋法;
次有比丘僧拔慧品等六十二人,割耳出血,用和名香,奉依师教;
并在碑阴,书其名品。
夫二仪大德,所贵曰生,六趣合灵,所重唯命,虽复梦幻影响,同归摩灭,爱使迷情,唯贪长久,自非善巧方便,沤和含罗,照以慈镫,沾其妙药,岂或舍不赀之躯,而能行希有之事?
若令割身奉鬼,闻半偈于涅槃,卖髓祠天,能供养于般若,理当刳心靡吝,擢骨无疑者乎?
大士小学之年,不游黉舍,大成之德,自通坟典,安禅合掌,说偈论经,滴海未尽其书(《艺文类聚》作其辞。),悬河不穷其义,前后讲维摩思益经等,比丘智瓒传习受持,所应度者,化缘既毕,以太建元年,朱明始献,奄然右卧,将归大空,二旬初满,三心是灭。
尔时隆暑,便已赫曦,屈伸如常,温暖无异,洗浴究竟,扶坐著衣,色貌敷渝,光彩鲜洁,爰经信次,宛如平生。
乌伤县陈钟耆即往临赴,犹复反手传香,皆如畴昔,若此神变,无闻前古,虽复青牛道士,白马先生,便遁形骸,本惭希企。
若其灭定无想,弹指而石壁已开,法王在殡,申足而金棺犹启,非斯矣莫与为俦。
遗诫于双林山顶如法烧身,一分舍利,起塔于冢,一分舍利,起塔在山,又造弥勒像二躯,置此双塔,莫移我眠床,当取法猛上人,织成弥勒像,永安床上,寄此尊仪,以标形相也。
于是门徒巨痛,遂爽遗言,用震旦之常仪,乖阇维之旧法,四部皆集,悲同白车,七众攀号,哀逾青树
弟子比丘法璿菩提智瓒等,以为伯阳之德,贞枑纪于濑乡,仲尼之道,高碑书于鲁县,亦有扬雄弟子,郑玄门人,俱述清猷,载刊玄石,于是祈闻两观,冒涉三江,爰降丝纶,克成丰琰,陵虽不敏,夙仰高风,轻课庸音,乃为铭曰:
大矣权迹,劳哉赴时。
或现商主,聊为国师
卑同巧匠,屈示良医。
猗欤开士,类此难思。
当来解脱,克绍迦维。
妙道犹秘,机缘未适。
弗降鸡头,宁开狼迹。
北地爰徙,东山攸宅。
族贵泥阳,宗分兰石
莫测其本,徒观其迹。
邈有蒲塞,心冥世雄
明宣苦苦,妙鉴空空。
汲引三界,行藏六通。
爰初隐逸,宴处林丛。
食等餐露,斋疑服风。
敬礼珍塔,归依灵像。
未若天尊,躬临方丈。
慧炬常照,慈灯斯朗。
释梵天仙,晨昏来往。
济济行法,洗洗谈讲。
德秀臧丈,风高广成。
来仪上国,抗礼承明。
妙辩无相,深言不生。
掸钟比说,击鼓惭英。
论天口,谁其与京。
乍现仙掌,爰标神足。
色艳沈檀,香逾薝卜。
我有边际,随机延促。
誓毁身城,当开心狱。
忽示泡影,俄如风烛。
噭敫门人,承师若亲,宁焚软叠,弗燎香薪。
合窟为窆,方坟以堙。
须弥据海,变炭扬尘。
净土无壤,灵仪自真。
何时涌塔,复睹全身(《艺文类聚》七十六)
报本殿记宣和二年七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梁溪集》卷一三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佛教自东汉流入中国,历魏、晋至梁,其教浸盛,于是双林善慧大士出焉。
以大智慧善巧方便创建法藏,佛菩萨语悉贮其中,机运轮旋,于顷刻间转百千匝,了无滞碍。
其有信者与受持读诵胜妙功德,亦无差别,故后世语建藏者,必以善慧大士为之本。
下逮隋、唐,其教愈隆,然所谓经律论者犹不备也,于是三藏法师玄奘出焉。
以坚固心,发大誓愿,远求法要,眇然一身,经二十年,行数十万里,历无数国土,险阻艰难,滨于九死,乃得至所谓西天者。
讲习诸法,以经律论归于此方,而三乘教典始遂完具。
故后世语求法者,必以三藏法师为之本。
是二大士,宏阐佛教,开示未来,有不可称量之功。
后之置藏读经论律者多矣,不能推其所自而为之报,非阙典欤?
右文殿修撰罗公于宝峰栖云禅院既兴宝藏,使信心士有所依归,又辟经堂,使具眼人有所阅习。
深惟建藏、求法二大士之功不可弭忘,乃即宝藏之西、经堂之后别搆小殿,设其像貌而奉祠之,礼也。
殿成,求名于予。
予窃谓古者以农而食,则必为之祭先农;
以蚕而衣,则必为之祭先蚕;
以牧马为政,则必为之祭先牧。
凡祭祀之间,所以仁鬼神者,皆推其本而报之,仁之至、义之尽也。
右文公知二大士为建藏、求法之本,搆殿设像,使其徒日以香花饮膳、歌呗赞叹,修诸供养以昭报之,实古之制,宜名其殿曰「报本」,则奉祠之意举矣。
惟转是藏、阅是经者,于焉瞻礼,得其所自,知善慧大士以大千经卷转弹指顷,为立教故而不为易也;
三藏法师不爱躯命,远涉异域,为求法故而不为难也。
发无上心而有为者亦若是,则所以报之者,岂特香华饮膳、歌呗赞叹,修诸供养而已哉!
予既以此告公,又退而为之记,以授住持真戒大师可臣,使镵诸石。
殿经始于宣和改元之夏,告成于明年之秋
可臣实总是役者,甚力而才云。
宣和二年七月朔昭武李某记并书。
澧州夹山普慈禅院转轮藏记1128年11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一、《梁溪集》卷一三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示权显实说三乘法度,无量众将入涅槃,以正法眼付大迦叶,使之流布,无令断灭,所以显发四十九年,随机接物,实无所说,应得度者,本自圆成,亦无所得。
诸大弟子佛灭度后,相与结集修多罗藏,及诸菩萨制律造论,助发实相,藏教乃圆。
譬如宝山,庄严殊胜,皆众妙宝所共合成。
而大迦叶以正法眼展转传授,至于达摩,流通震旦,不立文字,直指心源,见性成佛。
譬如一灯传百千灯,光明相续,无有穷尽。
彼众宝山非大法灯之所照烛则不明了,故以具眼而阅灵文,以法印心,如印印泥,小大方圆,不差毫发,是则名为具看经眼。
不如是者,变为歹相,则诸佛说反成魔说。
有大导师善慧大士,以方便智设妙圆机,创转轮藏以贮佛语及菩萨语,关机斡旋,周行不息。
运转一匝,则与受持诵书、写一大藏经教等无有异。
夫一藏教,其数五千四十八卷,一偈一句,含无量义。
其有受持读诵书写,非积岁时、晦明寒暑不能成就,云何乃于屈伸臂间运动机轮而得圆满?
应观法界,一切惟心,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法即是心,心即是法。
心法如如,非一非二,则一念之际,功德周圆,与久远时无有差别。
了斯法者于一尘中转大法轮,于一念顷转如是经百千万亿。
况此法藏现前,运转自然,能护不可思议胜妙功德,以是义故,轮藏之兴周遍禅刹,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澧州夹山普慈禅院,傅明大师演化法席,十方禅侣响赴云集,具大藏经,独无轮藏。
惟大比丘长老善能兴崇寺宇,规模建立。
荆南府能仁寺改为官舍,有旧经藏,制度精好,澧倅吴君适至其处,乞归付之,为天申节祝延圣寿道场之所。
创大宝殿,芘覆安设,相方面势,博广严丽。
檀信施财,匠石献巧。
水漂巨木,材皆香楠,以充殿楹;
溪出异石,形如覆钟,以奠轮趾。
众缘和合,不日告成。
金碧相鲜,炳焕殊特。
诸天宫殿,大地山河,磅礡穹窿,与藏回旋。
诸大菩萨及护法神宴坐奔驰,与藏往复,互相戛摩,出大音声,演出苦空无我妙义,凡见闻者靡不蒙益。
而况发心精诚,归向由一?
转藏至百千转,旋见关机,反观自性,转贪恚痴为大智慧,顿悟圆通,證无上道,夫何疑哉!
有一居士,其家梁溪,谋身拙故,罹诸忧患,去国漂泊,经湘、沅间,闻是比丘大作缘事,以身所有,随喜而舍。
舍诸身业,为书藏额;
舍诸意业,为作藏记;
舍诸口业,为说藏偈。
三业皆舍,愿从今去,永断诸业,罪障消除,得无生忍。
时此居士遥瞻宝藏,而说偈言:
我观大藏教,三乘十二部。
广为众生说,皆是诸佛语。
禅宗指心源,不立文字相。
见性以成佛,岂与佛语违。
了心即了法,心法本无二。
已具看经眼,乃可阅灵文。
谛观诸佛言,无一不然者。
如以印印泥,从横皆契合。
此心未明了,欲于纸上求。
如入海算沙,历劫无是处。
心迷诸经转,心悟转诸经。
是故学道人,明心以为最。
我观转轮藏,众宝所庄严。
排斡隐机关,周行无滞碍。
山河随地转,宫殿与天回。
诸龙及鬼神,蟠结以卫护。
璀璨种种色,发生大光明。
荡摩出音声,演说微妙义。
佛语菩萨语,宝函秘其中。
运动不崇朝,而转无量匝。
一心生万法,万法惟一心。
心念已周圆,功德斯成就。
藏轮表诸法,法轮转于心。
是故瞻礼人,当观转者。
我观夹山境,清净古业林。
精进老比丘作大缘事。
诸缘和合故,指顾宝藏成。
宝藏成既然,一切法亦尔。
仰祝圣人寿,后天无有边。
俯利诸含生,神力不思议。
稽首如来藏,及诸菩萨等。
坐于微尘里,转广大法轮。
刹那于是经,转千万亿。
方便解脱法,化度诸有情。
于一弹指间,洗涤千劫罪。
是故我皈依,回心无上道。
宝林禅寺(并引) 宋 · 潘良贵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默成文集》卷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二、嘉庆《义乌县志》卷一八
义乌县南云黄山下,梁普通元年傅大士依双梼木结庵,大同六年即其地建寺,因名「双林佛殿」。
宋治平三年,赐今额。
宣和三年,燬于寇。
绍兴四年建藏殿,住山僧标次第复完,凡为屋一千二百馀间。
大比丘,其名行标号曰彗炬
一日过予,从容言曰:「维云黄山是为萧梁善慧大士修證道场,我以缘法,总徒一年,兵火之馀,岂弟慈祥,外护我法。
考其性资,有大士宗。
我将恳祈,丐其名御,起胜妙因,为邦人倡」。
郡将闻已,愀然改容,顾谓曰:「方时孔艰,民力困耗,吾护此方,如护元气,不以毫发呼扰井闾。
况此土木不急之工,劳人费财,为役甚钜,纵使弥勒即今示见,我犹持此力劝止之」。
闻是,逡巡而旋,复见予,言「事不谐矣」。
予曰:「太守之职,承流宣化,奉法爱民,而外有为,实非其责。
不若自营我法,博募广求。
况师驻锡以来,道俗倾乡,时节或至,咄嗟可成」。
还云黄山,大开法席,遍召檀那而告之曰:「惟我大士,诞毓此方,为瑞为祥,人人共仰。
双梼建寺,甲于丛林,自梁迄今,馀六百载,流通祖道,代不乏人。
宣和三年,盗起于兹,不幸煨烬,一椽不存。
今历岁时,堂庑斋厨,粗成行列,独兹殿址,瓦砾弗治,妙相慈容,久无所宅,尔等善友,忍坐视耶」?
客闻标语,欢喜踊跃。
于是退而各尽己力,大出金钱,合而计之,馀五十万。
绍兴二年春经始,三年冬告成。
其高八十馀尺而广倍其半,中安像设,庄严妙好,外缭阑楯,雄丽靓深,入化人宫,迥出空际。
里之士女与旁州之人,奔走往来,作礼数,皆曰耳目未尝见闻。
山林增辉,缁衲云集,坐变榛莽为金碧区,未有成办大缘如是之速者也。
故尝论之,一切世有为之法,皆有分齐,长短可度,轻重可权,浅深可测,小大可稽。
至于佛法则大不然,渊乎妙哉,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智不能知,识不能识。
古经云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
观夫世之治生殖业,铢积寸累,可谓勤矣。
假使骨肉就其乞贷,爱惜靳吝,未尝轻捐。
至佛会中,心生悲喜,则倾囊倒廪,略无留难。
又其最者,身体发肤,头目髓脑,于弹指顷弃舍如遗。
其故何哉?
盖净智妙圆,与吾如来本同一体,念起背觉,遂尔合尘,尘昏本明,辗转不息,佛以慈悲,哀怜覆护,于生死海,誓作津梁。
犹如父母惜所爱子,子出远游,望望不至。
彼为子者,漂流途路,虽未即归,寝食之间,尝怀忆念,闻说父母,涕泪自垂。
感召之因,疾若桴鼓。
此岂可以情量揣摩,笔舌形其万一哉?
之为是役也,予最详其本末,故乐为之记。
且惧来者之隳其绩也,复为说偈曰:良木秀山泽,中林犹百年。
斲削应约绳,必资诸巧匠。
陶者输瓦甓,圬人施涂泥。
丝网及宝铃,丹漆塈塑绩。
罢精磨岁月,始克观厥成。
金钱糗粮,所费如山积。
虽名有漏法,实为无量德。
庶俾凡睹闻,因缘得入道。
我昔礼大士,广厦馀千间。
何人持烈烟,一燎不存
呜呼有施者,又有戕毁人。
良繇弗思维,纵我无明故。
今合檀施力,作新美踰初。
丁此时艰危,为众作依怙。
咨尔方来者,毋意隳前功。
增饬爱护之,当如捍头目
使百千万亿,游戏依双林。
龙华会中,永瞻微妙相。
绍兴六年二月日,左朝奉郎直龙图阁、管亳州明道宫潘良贵撰。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五十七 南宋 · 释智朋
悲愿海,四生海。
出没卷舒,圆融自在。
善慧大士来也,石火电光,且过一边。
拟欲抬眸,龙华会善慧大士生日)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七十四 南宋 · 释智朋
 押灰韵
兜率宫中把不定,松山山里借场开。
普天匝地皆泥水,那更当生补处来善慧大士生日)
双林大士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一、《北山小集》卷一八
梁中大通六年正月婺州乌伤县民,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天中天」,使其徒奉书诣阙,书词甚高,谓帝国主救世菩萨,其言上中下三善,以虚怀不著为上,护养众生为终;
且言大士誓弘正教,普度群物,闻皇帝志善,欲来论议。
武帝异之,诏曰:「善慧欲度脱众生,解一切缠缚。
大士行无方所,若欲来,随大士意耳」。
乃以十二月至钟山
明年三月八日至阙下。
武帝素闻其神异,预敕诸门皆锁。
大士及门不得入,以大槌一叩,诸门尽开,径入善言殿。
初,大士将入都,持大木槌二,人莫测其意,至是人谓「叩门槌」云。
谒者,三赞不拜,直上三榻,对语益玄谐。
帝为设食,食竟,直出钟山,坐定林松树下,诏县官资给,自是名僧胜士云集坐下。
大同元年,帝讲《三慧般若经》重云殿,公卿侍从前集。
乘舆至,悉起迎,大士坐如故。
御史中丞问状,答曰:「法地若动,一切法不安」。
又与座人辩诘如响。
讲罢,帝赐水火珠二,大径寸,以取水火于日月云。
翼日,帝独延大士寿光殿语。
夜漏,上乃出。
五年,再入都,与帝论息而不灭义。
又说帝曰:「一切色像莫不归空,无量妙法不出真如。
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
帝默不怿。
太清二年三月白众,将持不食上斋,烧身为大明灯,供养三宝,普度一切。
弟子哀惧劝请,愿以身代者十九人,烧指、截耳、刺心者二十八人,持上斋三日者十五人,卖身奉供者又二十馀人。
梁末饥乱,大士日与其徒拾橡栗,揉菜作糜,以活闾里,盗不忍犯。
光大二年冬嵩头陀死于龙丘岩。
是日,大士心知之,集众谓曰:「嵩公已还兜率天,与我同度众生去已尽矣,我不得久住于此」。
作《还源诗》十二章,乃于太建元年四月乙卯示寂,年七十三。
越三日,体复柔煖香洁。
又七日,县令陈钟耆来礼敬传香,次及大士,犹反手取香,众益惊叹。
遂葬潜印渚松山之隅,累甓为床,置尸其上,大士命也。
大士姓傅,名翕字玄风,世农,少以渔为业。
娶妻刘氏,后号妙光。
生二子:普建、普成
大士年二十四,方溯渔稽停塘下,有胡僧至,语大士曰:「昔与汝于毗婆尸佛前发大誓度众生,今兜率宫居宇故在,何当还耶」?
大士不领其言。
僧令大士鉴水中,则圆光宝盖环覆其身。
大士即悟宿因,语明僧曰:「吾方以度众生为急,何暇思兜率之乐乎」?
弃渔具,从僧至松山下双梼树间曰:「此修行地也」。
后即其所建双林寺云。
胡僧嵩头陀也。
赞曰:
众生与佛非有别,善恶痴慧幻中出。
了知是幻非别幻,三千大千一尘许。
无上兜率正遍知,于五浊现众生相。
渔河取食资畜养,示杀害及诸愚痴。
一朝照水悟宿因,于众生中现佛相。
说法如云遍十方,具无碍辩大智海
以何因缘现如是,欲示众生与佛等。
不令著凡圣二见,欲令众生反实际。
翻覆手无所得,呜呼广大天中天(其一)
众生于无始劫来,以爱不舍受生死。
是爱由执有我故,从是展转爱诸有。
大士为是哀众生,以众生所甚爱者。
誓舍身命作供养,燔然百体如薪炭。
摄诸众生执我爱,誓舍饮食忍饥渴。
摄诸饕害私口腹,誓舍妻子为佣作。
摄诸众生痴眷属,誓舍田宅受用物。
摄诸众生贪盗者,乃至佛法亦应舍。
无取无著无所受,呜呼慈忍天中天(其二)
众生各具大神力,出入变化无有碍。
父母所生眼耳鼻,乃至意根无分量,悉能遍觉三千界。
法尔如然不自了,为诸业识之所障。
大士河滨释罔罟,即现种种诸神变。
或于梦中示奇相,化摄上慢阐提者。
光明手中妙香出,及遍山野微妙香。
目净修广放光明,手行钵饭餍百众。
或踊身高一由旬,宝塔珠络莲华地。
足长三尺紫金色,长大相好翔虚空。
如是奇妙不可测,皆自本际妙庄严,非作故现希有事。
呜呼自在天中天(其三)
过去诸佛如虚空,遍一切处无留碍。
众生随根器广狭,以一念心各得见。
如人窥井及穿牖,堂室岩谷并墟落。
乃至升高望四野,随所见空相不同。
有人独坐须弥峰,尽见虚空无边表。
大士佛身亦如是,无一丝毫作眼障。
与无量佛不相离,一念历通前后际。
明善世尊我昔师,松山七年安不动。
释迦定光下道场,乃至七佛常现前。
天龙四众共围绕,唯释迦文数顾语。
云当继立大法幢,今如维摩金粟尊。
居士身作权化,又以掌合大士手。
光明小大无有别,复遣弟子助道化。
曼殊普门二化身,呜呼具足天中天(其四)
圆觉一切魔即佛,具一切觉佛即魔。
大士不舍一切法,于实际中大建立。
而于梦中现金像,谓是魔鬼所变化。
以杖剖击尽无馀,乃知大士妙智力。
摧殄邪见亦如是。
有世中王著小法,不了圣谛第一义。
大士为说色像空,令趣如如真实际。
金刚般若甚深法,彼请大士为宣说。
摄衣登坐众倾耳,应时抚几即下座。
座中鸟爪师子,知大士说是经竟。
呜呼妙总天中天(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