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融”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梵汉译经音义同异记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一
夫神理无声,因言辞以写意;
言辞无迹,缘文字以图音。
故字为言蹄,言为理筌,音义合符,不可偏失。
是以文字应用,弥纶宇宙,虽迹系翰墨,而理契乎神。
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祛楼,其书左行
少者仓颉,其书下行,梵及祛楼,居于天竺
黄史仓颉,在于中夏,梵祛取法于净天,仓颉因华于鸟迹,文画诚异,传理则同矣。
仰寻先觉所说,有六十四书,鹿轮转眼,笔制区分,龙鬼八部,字体殊式,唯梵及祛楼,为世胜文。
天竺诸国,谓之天书。
西方写经,虽同祖梵文。
然三十六国,往往有异,譬诸中土,犹篆籀之变体乎。
仓颉古文,沿世代变,古移为籀,籀迁至篆,篆改成隶,其转易多矣,至于旁生八体,则有仙龙云
二十四书,则有楷草针殳。
名实虽繁,为用盖鲜。
然原本定义,则体备于六文,适时为敏,则莫要于隶法。
东西之书源,亦可得而略究也,至于梵音为语,单复无恒,或一字以摄众理,或数言而成一义。
寻大涅槃经,列字五十,总释众义,十有四音,名为字本。
观其发语裁音,宛转相资,哉舌根唇末,以长短为异。
且胡字一音,不得成语,必馀言足句,然后义成
译人传意,岂不艰哉?
又梵书制文,有半字满字,所以名半字者,义未具足,故字体半偏,犹汉文月字,亏其傍也。
所以名满字者,理既穷竟,故字体圆满,犹汉文日字,盈其形也。
故半字恶义,以譬烦恼,满字善意,以譬常住,又半字为体,如汉文言字,满字为体,如汉文诸字,以者配言,方成诸字,诸字两合,即满之例也。
言字单立,即半之类也。
半字虽单为字根本,缘有半字,得成满字,譬凡夫始于无明,得成常住,故因字制义,以譬涅槃,梵文义奥,皆此类也。
是以宣领梵文,寄在明译,译者释也,交释两国,言谬则理乖矣。
前汉之未,经法始通,译音胥讹,未能明练。
故浮屠桑门,遗谬汉史,音字犹然,况于义乎。
中夏彝典,诵诗执礼,师资相授,犹有讹乱。
诗云:有免斯首,斯当作鲜,齐语音讹,遂变诗文,此桑门之例也。
《礼记》云:孔子蚤作,蚤当作早,而字同蚤虱,引古字同文,即浮屠之例也。
中国旧经,而有斯蚤之异,华戎远译,何怪干屠哉?
若夫度字传义,则置言由笔,所以新旧众经,大同小异。
天竺语称维摩诘,旧译解云无垢称,关中译云净名,净即无垢,名即是称,此言殊而义均也。
旧经称众,新经云世尊,此立义之异旨也。
旧经云乾沓和,新经云乾闼婆,此国音之不同也。
略举三条,馀可类推矣。
是以义之得失,由乎译人;
辞之质文,系于执笔。
或善梵义,而不了汉音;
或明汉文,而不晓梵意。
虽有偏解,终隔圆通。
若梵汉两明,意义四畅,然后宣述经奥,于是乎正,前古译人,莫能曲练。
所以旧经文意,致有阻碍,岂经碍哉,译之失耳!
安息世高,聪哲不群,所出众经,质文允正,安玄严调,既亹亹以条理,支、越、竺、,亦彬彬而雅畅。
凡斯数贤,并见美前代,及护公专精,兼习华梵,译文传经,不愆于旧。
逮乎罗什法师,俊神金照,僧融肇,慧机水镜。
故能表发挥翰,克明经奥,大乘微言,于斯炳焕。
至昙谶之传涅槃,跋陀之出华严,辞理辩畅,明逾日月,观其为美,继轨什公矣。
至于杂类细经,多出四含,或以汉来,或自晋出,译人无名,莫能详究。
然文过则伤艳,质甚则患野,野艳为弊,同失经体。
故知明允之匠,难可世遇矣。
窃寻经言,异论咒术,言语文字,皆是佛说。
然则言本是一,而梵汉分音。
义本不二,则质文殊体。
虽传译得失,运通随绿,而尊经妙理,湛然常照矣。
既仰集始缘,故次述末译,始缘兴于西方,末译于东国。
故原始要终,寓之记末云尔(《释藏》迹一。)
老屋居士朱公墓志铭淳祐三年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九、《竹坡类稿》卷四
为善者必有厚报,予于老屋居士见之。
居士以善人闻于州里,生三男,长涣,登辛丑进士第
渐,首庚子乡举;
济,亦好学自修,皆骎骎荣贵,人歆羡之,谓是居士为善之报。
居士卒于壬寅八月十有五日,涣等将以明年某月某日奉柩窆于某地之原,其婿吕某,予族子也,为涣等以居士志铭请。
予久去乡,比归,幸甚识居士,容貌粹温,议论笃厚,心切起敬。
居士常治觞豆,延入一室,曰:「此君所书老屋,而李洞斋所为歌也」。
相与开口一笑。
别几何时,而居士已下世矣。
予于涣有同经之契,又接居士殷勤之欢,以其目击,参之月评,则叙次其美而为之铭,可以无愧。
居士讳友直字正之姓朱氏,以「老屋」自号,世居新安城中。
曾祖某、祖某、父某,皆潜德弗耀。
母程氏,生四子,居士最幼。
未弱冠而孤,诸兄皆散处,居士刻苦养母二十馀年。
母殁,晨香夕灯,事之如存。
襄奉悉自任责,不以烦诸兄。
居士天资颖悟,恨早孤废学,锐志义方之训。
昼理家事,夜督诸子读书,有困怠则水沃其面,夜过半乃得寝。
居侧创两楹,俾诸子诵习其中。
忽产双竹,榜曰「瑞竹书院」。
人士自远方来,率馆谷于是,无靳色。
延师礼遇加厚,由是诸子皆有成立。
居士宾客,敬吾儒,尤亲睦族党,岁时会聚称家之有无。
又轻财重义,乐周人急难,其所甚恶或困穷困,亦援之。
桥梁道路必葺之,以便往来。
祠庙寺观有弊坏,亦随力修复。
家近城东门,当孔道,盛夏设饮具以饮行者。
有负重急往,不能自酌,即酌以饮之。
解衣推食以济冻馁,且戒之曰:勿与人言。
其救人利物出于天性,非以沽名要誉如此。
人有一言一行可以资益,必再三降叹;
或有不善,亦面折不少贷。
一以至诚待人,莫不知所敬爱。
始,乾道间乡人有效庐山故事,作大莲社。
、鄂二罗公、环溪章公咸在,久无嗣响者。
居士慨慕前哲,为首倡,岁一会焉,众至千人,往往多化而为善人。
以是称居士嗜佛,而不知居士耻独为善人,欲假是以率乡人同居于善也。
一日忽病,诸子进药,却不御。
拂髯整衣,瞑目而逝。
僧融上人尝为物外交,为说偈云:「云散中秋月,清光何处无」?
盖以居士逝于中秋也。
死之日,吊赙云集,哭之或至失声,过其门者亦为之叹息泣下。
居士生于淳熙乙未正月三日,至是年六十有八卒。
娶章氏,涣、渐、济皆所出也。
女三人,长适进士蒋某,次适进士吕某,次适进士吴某。
孙男四人,皆业儒,曾孙未名而卒。
孙女一人未笄。
涣初授桃源县,戍将及而居士逝。
或疑天未纯佑善人,抑岂知居士天年有限,不使间关修涂而考终正寝,是乃所以为佑善者耶?
铭曰:
为善必报,如艺五谷。
以栽以培,时至则熟。
种之一粒,收之千斛。
居士为善,惟日不足。
义方有训,应影响速。
收功文场,衮衮相逐。
我铭居士,风厉乡俗。
居士为谁,是曰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