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沈渊”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重午巩教授 南宋 · 姜特立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屈子沈渊日,年年旧俗忙。
佳人誇䌽缕,稚子竞新裳。
铙鼓喧渔步,杯盘列象床。
山翁独无事,燕坐只焚香。
思堂刘廷宾 明 · 张宁
哀门历多故,生当元宋间。
高曾及祖考,累世事更迁。
风尘浩无际,兵车日豗喧。
羁危不自保,趋走恒穷年。
丧乱忽已平,营业亦周旋。
欢娱不经目,忧伤閟重泉。
昔常念寒燠,高居复华裀。
弱息久穷嫠,儿女日以殷。
缅怀颠沛时,门户朽索缘。
湍流一解手,宗祀付沈渊
于焉涉艰阻,乃欲遗曾玄。
胡为祔祫馀,双亲中道捐。
远慕已无日,近哭悲终天。
沧波渺东注,白日中霄悬。
悠悠穹壤间,遐感何时諠。
到著作省表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七
臣约言:即日被召,以本官兼今职。
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乏怀铅之志,惭梦肠之术。
联事乖善,握兰惭良。
谬勒断蛇之符,预刊冰河之业。
路遥难骋,才弱未胜。
神工典造,雕绚弥叠,珥笔史观,记言文府。
趋奉载扬,腆懵交颜。
云云(《初学记》十二。案:《南齐书·沈驎士传,有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渊中书郎沈约沈驎士义行表,当编入《全齐沈渊文》,故不录。)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七 袁太尉淑从驾 南梁 · 江淹
 押词韵第七部
宫庙哀敬枌邑道严玄。
恭洁由明祀,肃驾在祈年。
诏徒登季月,戒凤藻行川
云旆象汉徙,宸网拟星悬。
朱棹丽寒渚,金鍐映秋山。
羽卫蔼流景,彩吹沈渊
辨诗测京国,履籍鉴都廛。
氓谣玉律邑颂丹弦
文轸桂海,声教烛冰天
和惠颁上笏,恩渥浃下筵
幸侍观洛后,岂慕巡河前。
服义方无沫,展歌殊未宣(○本集四。《文选》三十一。《诗纪》七十六。)
沈麟士 南齐 · 沈渊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七、全齐文卷十四
吴兴沈麟士,英风夙挺,峻节早树,贞粹禀于天然,综博生乎笃习。
家世孤贫,藜藿不给,怀书而耕,白首无倦,挟琴采薪,行歌不辍。
长兄早卒,孤侄数四,摄尪鞠稚,吞苦推甘。
年逾七十,业行无改。
元嘉以来,聘召仍叠,玉质逾洁,霜操日严。
若使闻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规于边鄙,播圣泽于荒陲(《南齐书·沈麟士传》,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渊中书郎沈约表荐,征太学博士,不就。)
复作二首遣兴 其二 元末明初 · 李穑
 押虞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
颂德有高人,纵意常提壶。
日月挂户牖,天地罗庭隅。
纷纷利名场,旦夕相吞屠。
所以托曲蘖,自分沈渊珠。
我亦好酣饮,灭烛留淳于
城南芍药好,花开玉盘盂
恨不饮花下,画我醉归图。
春光如可赌,岂曰无摴蒱。
但当勤欢乐,秋思令人癯。
形骸既自放,贵贱何曾殊。
醉卧日将夕,狼藉蒸葫芦。
努力更秉烛,衰老谁能逋。
阮籍岂放达,鄙哉哭穷途
次韵追和李仲公先生 元末明初 · 胡布
 押洽韵 出处:元音遗响卷四
文以化为工,俗儒局成法。
纷彼负疣赘,芥蒂强扳扱。
负芒竟谁刺,代痛几自搯。
珠玉既沈渊,虎兕空出柙。
以兹迹元化,浑浑绵翕哈。
芜秽辟菑畬,望穫有畚插。
掞才扩闻识,举乙必继甲。
牲血久在槃,俟与奇材歃。
朝宗以诗见赠叙从游之乐广其意作古诗谢之并简敦仁德秀 北宋 · 欧阳澈
延陵有伟人,遗我锦绣篇。
粲粲荡醉眼,的的争春妍。
卷阿细考覈,字字皆青钱。
知公太瘦生,苦吟希阆仙
丹煅复精鍊,落纸人争传。
亦常慕坡翁,汗漫如涌泉
有时醉风月,健笔挥云烟。
冷饮味古昔,诗话珍盈编。
嗤点寓深旨,读之心洒然。
公才本瑰玮,那复加雕镌。
耻与俗吏偶,杜门宗圣贤。
岂意阘茸辈,辱公倒屣延。
倾盖顿忘形,披雾呈青天。
襟怀未易测,醉中颇逃禅。
间亦不自揣,效颦西子前。
骅骝超逸足,驽骀乌能先。
但欲偷格律,引玉时抛砖。
每荷不鄙斥,珠玑贻我偏。
樽酒结诗社,卓荦俱樊川
风流王世子,远拍贞曜肩。
食齑肠亦苦,志操不少迁。
季子闺彦,高吟常醉眠。
四明有狂客,解龟须见怜。
伟我三二友,才名足联翩。
休歌出无车,休咏寒无毡。
得钱即相觅,烂醉清平年。
排闷强裁句,摆脱尘中缘。
风云会遇自有日,骊珠不到终沈渊
公不见新丰旅人时未偶,鸢肩沽酒浇尘垢。
谋猷一旦重朝廷,始信男儿暂奔走。
维摩经诸品颂 其八 佛道品第八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
夫道非远人,而人自忘道。
此品之旨,以谓尘劳即清净之体,生死即解脱之根。
而群动纠纷,真性流宕。
先觉之士,乃强名佛道以正之。
正之之方,必久处尘劳,而安住生死。
然后能功被于无外,智周于无内。
一念所及,诸相皆如。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预于此矣?
颂曰:
法无可名,寄之佛道。
道无可异,同之法宝。
何大弗围,胡微弗造?
万表赋阴,千声应考。
以善为善,善则非真;
以垢为垢,垢则成尘。
真善者因善而离相,无垢者即垢而明因。
譬欲宝珠,沈渊乃获;
譬欲青莲,凭泥后植。
狶牧虽下,监之善职。
鸟喙弥毒,工之恶石。
佛道如是,佛种亦然。
群生共体,诸业同缘。
何去何就,随照随圆。
二圣相发,音流大千。
惩咎赋807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九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惩咎愆以本始兮。孰非予心之所求。
处卑污以闵世兮。固前志之为尤。
始予学而观古兮。怪今昔之异谋
惟聪明为可考兮。追骏步而遐游。
洁诚之既信直兮。仁友蔼而萃之。
日施陈以系縻兮。邀尧舜与之为师。
上睢盱而混茫兮。下駮诡而怀私。
旁罗列以交贯兮。求大中之所宜。
曰道有象兮而无其形。推变乘时兮与志相迎。
不及则殆兮过则失贞。谨守而中兮与时偕行。
万类芸芸兮率由以宁。刚柔弛张兮出入纶经。
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蹈乎大方兮物莫能婴。
奉吁谟以植内兮。欣余志之有获。
再徵信乎策书兮。谓炯然而不惑。
愚者果于自用兮。惟惧夫诚之不一。
不顾虑以周图兮。专兹道以为服。
谗妒构而不戒兮。犹断断于所执。
哀吾党之不淑兮。遭任遇之卒迫。
势危疑而多诈兮。逢天地之否隔。
欲图退而保巳兮。悼乖期乎曩昔。
欲操术以致忠兮。众呀然而互吓。
进与退吾无归兮。甘脂润乎鼎镬。
幸皇鉴之明宥兮。累郡印而南适。
惟罪大而宠厚兮。宜夫重仍乎祸谪。
既明惧乎天讨兮。又幽慄乎鬼责。
惶惶乎夜寐而昼骇兮。类麇麚之不息。
洞庭之洋洋兮。溯湘流之沄沄。
飘风击以扬波兮。舟摧抑而回邅。
日霾曀以昧幽兮。黝云涌而上屯。
暮屑窣以淫雨兮。听嗷嗷之哀猿。
众鸟萃而啾号兮。沸洲渚以连山。
漂遥逐其讵止兮。逝莫属余之形魂。
攒峦奔以纡委兮。束汹涌之奔湍。
畔尺进而寻退兮。荡回汨乎沦涟。
穷冬而止居兮。羁累棼以萦缠。
哀吾生之孔艰兮。循凯风之悲诗。
罪通天而降酷兮。不殛死而生为。
逾再岁之寒暑兮。犹贸贸而自持。
沈渊而陨命兮。讵蔽罪以塞祸。
惟灭身而无后兮。顾前志犹未可。
进路呀以划绝兮。退伏匿又不果。
为孤囚以终世兮。长拘挛而轗轲。
曩予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
夫岂贪食而盗名兮。不混同于世也。
将显身以直遂兮。众之所宜蔽也。
不择言以危肆兮。固偫祸之际也。
御长辕之无桡兮。行九折之峨峨。
惊棹以横江兮。溯凌天之腾波。
幸余死之已缓兮。完形躯之既多。
苟馀齿之有惩兮。蹈前烈而不颇。
死蛮夷固吾所兮。虽显宠其焉加。
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
季春八日喜雨答李都官 北宋 · 宋祁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夜魄离星舍,春膏浃大田。
乍迷塞树,徐暗柳营天。
沼滴银波荡,阶鸣玉绠联。
馀萌催沃土,残魃趣沈渊
迥湿来莺外,斜寒去雁边。
莓莓滋野秀,纂纂濯花妍。
戴响饶农笠,眠声羡钓船。
罅云时露日,迷岫旋埋烟。
酌酒聊相劳,斯仓伫有年。
劳君歌闵雨,予志谢先贤。
感寓 其六十九 明 · 朱诚泳
 押真韵
天地有正气,英灵钟正人。
大义薄云汉,至诚通鬼神。
探穴蹈虎尾,沈渊批龙鳞。
碎首讵知惜,引裾宁畏嗔。
龙逢既以死,比干甘杀身。
史鱼以尸谏,直心终见伸。
诸公不可作,精神乃星辰。
回首媚灶徒,謟骨成埃尘。
邹氏安然堂 明初 · 王汝玉
 押词韵第三部
君子安命分,宵人蹈危机。
二者茫昧间,孰能察其微。
陆行思薄汉,沈渊欲腾飞。
何如顺其轨,履此坦且夷。
贤哉道乡裔,素位不外驰。
文绣与絺绤,各言守其宜。
我歌安分篇,愿以贻箴规。
楚风四首 其一 北宋 · 刘敞
 押先韵
三楚多秀士,从古谓之然。
接舆既髡首,三闾沈渊
大屈备时玩,白珩为世传。
秕糠凤鸟歌,瓦砾离骚篇。
已矣德既隐,孔车为回旋。
杂诗 明 · 王绂
 押词韵第四部
凄风西北来,时序属秋暮。
林野何萧条,草木怨霜露。
霜露亦何心,大化运行故。
须臾届严冬,坚冰日凝冱。
蛟龙已沈渊,蛰虫亦坯户。
涂我林下屋,裂我机上布。
阳春望望遥,薄言善调护。
韩秉国元丰八年二月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四、《司马公文集》卷六三、《圣宋文选全集》卷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二九、《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九
光启。
丁通直来,蒙贶书,审起居安和,至喜。
示谕,见《与景仁书》,似怪论议有所不同,此何言哉!
朋友道废久矣,光述《中和论》所以必欲呈秉国者,正为求切磋琢磨,庶几近是耳。
岂欲秉国雷同而已邪?
闻秉国有论,光不胜其喜,故因景仁请见之,何谓怪也?
然光至愚,于秉国之论,犹有所未达者,请试陈之,惟秉国择焉。
秉国云:「中之说有二,对外而言一也,无过与不及一也」。
此诚如谕,然中者皆不近四旁之名也。
指形而言之,则有中有外,指德而言之,则有和。
此书以《中庸》为名,其所指者,盖德也,非形也。
如秉国所谕,则《中庸》应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及其既发谓之外」,不则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虚,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乃相应也。
秉国又云:「虚则明,塞则暗」。
此诚如所谕,然所谓虚者,非空洞无物之谓也,不以好恶利害蔽其明是也。
夫心,动物也,一息之间,升天沈渊,周流四海,固不肯兀然如木石也。
惟贤者治之,能止于一。
择其所止,莫如中庸。
故《虞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也」。
凡人固有无喜怒哀乐之时,当此之际,其心必有所在。
小人则追求嗜好,靡所不之。
惟君子能自处于中庸之地,不动以待事也。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又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言所止各有在也。
荀子》曰:「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亦言所定在于德也。
又曰:「人何以知道?
曰心。
心何以知?
曰虚一而静。
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
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谓之虚。
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静。
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然则虚者,固不为空洞无物,静者固不谓兀然如木石也。
凡曰虚、曰静、曰定云者,如《大学》与荀卿之言,则得中而近道矣;
如佛老之言,则失中而远道矣。
光所以不好佛老者,正谓其不得中道,可言而不可行故也。
借使有人真能独居宴坐,屏物弃事,以求虚无寂灭,心如死灰,形如槁木,及有物歘然来感之,必未免出应之,则其喜怒哀乐未必皆能中节也。
曷若治心养气,专以中为事?
动静语默,饮食起居,未始不在乎中。
则物虽辐凑横至,一以中待之,无有不中者矣。
秉国又引王辅嗣解「《复》,其见天地之心」,以證虚无为众本之所自出。
夫万物之有,诚皆出于无。
然既有,则不可以无治之矣。
常病辅嗣好以老庄解《易》,恐非《易》之本指,未足以为据也。
辅嗣以雷动风行、运变万化为非天之心,然则为此者,果谁邪?
夫雷、风、日、月、山、泽,此天地所以生成万物者也。
若皆寂然至无,则万物何所资仰邪?
天地之有云雷风雨,犹人之有喜怒哀乐,必不能无,亦不可无也。
故《易》曰:「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但动静有节,隐见有时,不可过与不及。
过与不及,皆为灾害。
必得中,然后和,和然后能育万物也。
自有天地以来,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动极则静,静极则动,盛极则衰,衰极则盛,否极则泰,泰极则否。
若循环之无端,万物莫不由之,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皆天地之心。
然《复》者,阳生之卦也。
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圣人赞之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言天地之道,虽一往一来,本以好生为心也。
《易》道幽深,而辄敢妄为之解,其罪甚大,亦不自识其是与非也。
抑求之空言,不若验之实事。
窃闻秉国平日好习静,光不胜区区,愿秉国试辍习静之心,以为习中之心,动静语默,饮食起居,皆在于中,勿须臾离也。
久而观其所得所失,孰少孰多?
则秉国必自得之矣,岂待光之烦言哉?
愚虑如此,所不及者,不惜更示。
不宣。
光再拜秉国资政五兄左右。
写怀 元 · 吴景奎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亭馆烟花暗结愁,故人靡靡付东流。
臂能化弹因求炙,剑已沈渊尚刻舟。
投辖待垂公子钓,敝裘应笑长卿游。
移书为谢林间鹤,孤负西风蕙帐秋。
承议郎王公墓志铭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丹阳集》卷一三
公王氏,讳登政和二年唱第,宸笔赐名,因字廷锡
其先太原祁人,自公五世祖始徙贯婺之金华县
公幼孤困穷,痛自奋激,学问既长,名通经,能文词,远近学子请业者甚众。
再中乡书,一以郡上舍贡辟雍省,复两预国学荐,始擢第。
衢州盈川楚州涟水县丞,改宣教郎,知越州诸暨县。
秩满,差知潭州湘潭县,会课迁奉议郎
逢今天子践阼恩,迁承议郎
盈川尝行令事,人有诈为祠部度僧牒鬻于市者,公发其奸,捕得之,格当增秩,愀然改曰:「寘人重辟,而己颛其利,仁者为是乎」?
因纵使自言,卒用首法减死。
政和八年秋,郡国大水,涟口当淮、泗下流支川所汇,公俟水之未至,增筑城堞,已而水啮城,不没者三版,邑人欢曰:「微吾丞公,吾曹其鱼矣」!
公复峙糇粮,储械用,旁郡流移至者如归,全活数千计。
盗劫诸暨温户沈渊家,久未得。
朝廷洎部刺史督捕苛峻,前令执钱塘兵与盗同姓名者鞫讯,狱既具,且上府。
会公视事,以牍及囚辞气参听其冤状,亟纵出之,一府传疑,檄县再录囚杂治,公弗听。
明年,盗自通于河朔,移文至邑,闻者始大惊服。
公之听断明决多此类也。
任历四邑,外严中恕,砥节厉操,不可干以私。
湘潭官期满踰年,无趋治意,方且市丘陇,治棺絮,若前知死生之数者。
俄属疾,语家人以去来常理,易箦无憾。
靖康元年四月某甲子逝,年数六十有一。
大王考某,王考某,不仕。
考某,赠宣教郎
公娶大理寺丞陈珫之女,封孺人
男长曰师醇;
次曰师心,宣义郎,监信州汭口排岸;
季曰师古。
长、季俱尝升名礼部。
孙男二人:沄、演。
诸孤将以二年三月丙申葬公赤松乡黄枇坞,而遣人抵书,以铭见属。
始某自大司成出领宫祠,寓居襄贲,因与公父子游,见公静退不以荣槁措怀,独进诸子于学甚厉,日论说文义以磨砻灌溉之。
方是时,师心始冠,已能用经术取上舍第,而师醇、师古皆轩然有迈往之韵,予固心契之矣。
其后师心为海州沭阳,遇京东剧贼数千人浮海来寇,公适就养在邑,命引兵邀击境上,馘渠酋数十人,降其馀众,一道赖以安堵。
太上皇帝多之,降御笔诏褒谕,众哗说交誉,而不知计画多自公出也。
呜呼!
使公得为世用,智略效见当如何哉!
铭曰:
既艰其成,始发其荣。
宜永其享,而啬其龄。
弦歌两城,位不配能。
自息俊英,亦足除乘。
吉壤妥灵,孝子所营。
我之为铭,以远德声。
周萃秀才惠诗次韵酬之一首 宋 · 程俱
 押词韵第六部
病骥伏长坂,悲鸣想戎轩。
游鱼落枯肆,堕泪临河(自注:古乐府有枯鱼过河泣。)
人生道脩阻,趼足穷昆崙。
沈渊探骊颔,一跌万鬼邻。
我老不解事,区区算沙尘。
读书亦良苦,内视馁且贫。
为文富诙笑,初不救否屯。
尔来自箴切,习气不复存。
方将补黥劓,寂兀谢世纷。
朝露视穷达,春冰释痴嗔。
君胡创推激,发我惰与昏。
如君东吴秀,俊拔昔所闻。
名驹始就秣,意气已不群。
抗脏市门客,岂堪同日论。
左朝请郎建昌军朝请大夫刘君墓志铭绍兴五年十月1135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二、《浮溪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君讳滂,字德霖,其先永嘉诸刘也。
唐末有徙居东阳武成者,四世而生世瑊,世瑊生仲思仲思生升。
升于君为皇考,以君通籍,累赠中奉大夫
君生十馀岁,已能诵说屈其师。
与同郡梅执礼学,会稽学者倾下之,号东梅西刘
大观三年进士科,调新昌
县在豫章山中,俗嗜斗,令到官辄移病去,以他吏摄承。
君临以诚,未几称治,虽旁邑讼不能决者,乞从君决之。
豪邹氏横里中,挟贵姻诬人死,君捕致械治之,部使者为请,不听,卒以法投豪相州
蔡鲁公京与君祖为布衣交,君至京师,曰:「吾故人有孙耶」!
除详定敕令所删定官,欲挽君置党中。
会僚常瑰书诗屏间,疑瑰姗己,属君求其迹,且迁官。
君笑曰:「此市道也,胡为及我哉」?
不悦,君亦拂衣去,坐是不调者十馀年。
靖康初,金人渝盟,袖所著书数千言来京师,士大夫口相传以熟。
太常博士,道阻不拜。
建炎中,上问人材于近臣,学士詹乂、给事中汪藻、中书舍人李公彦言君可用,诏用君为建昌军
君小时锐功名,既数罢归,意益怠,颇治泉石,将终焉。
其得建昌,初不汲汲,当国者数以人先君纾其期,君不校也。
至绍兴三年冬,适五年矣。
一旦尚书符趣君行,不得已到官。
甫半年而军变,君及母妻皆死焉,天下冤之。
时绍兴四年七月一日也。
驿书闻,天子震怒,诏帅臣讨始乱者,皆伏诛。
于是御史言:「国家艰难以来,福州帅臣建州漕臣建康、杭、秀之守臣皆囚于其下。
议者率归罪有司,以为陋于拊循,繇是凶人无所忌。
臣窃闻建昌比守皆选懦,威权不张,兵卒悍骄,邀取无度,刘滂一切以法裁之,兵不胜其忿,至群入市,坏其肆,戕其人,捕系追偿,兹守臣之职,盖能吏也。
乃并其家碎于贼,此而不惩,失政刑矣。
愿录之死,以白其冤」。
乃诏褒君为朝请大夫,官其子若孙二人。
君卒时年五十六。
安人汤氏,兵及身,侍姑不去,与姑偕死。
子三人,曰埴、曰墉、曰缁郎
埴蚤卒,缁郎军乱失之。
墉以绍兴五年十月,奉君、安人之丧,合葬于太平乡柱山之原。
君好学善属文,与人交,始终如一。
闻人急,倾财赴之。
居官嫉恶如仇,毅然不可回夺,以及于难。
大观中,余官豫章,君来新昌,一相见如故知。
数年,余以职事留京师,君适在焉。
自此日相从,不见之间,无月无书也。
又十馀年,余守吴兴,君以书抵余曰:「吾御吾母之建昌矣」。
顷之,闻建昌难作,余为之矍然。
明年,守临川,距建昌百馀里,问建昌人君遇祸时曲折,皆恸哭失声以对。
又闻君卒之期年,父老会佛祠哭君,有欲绝者,且千里以书吊其孤。
此人情至哀也,可以彊致耶?
然则君虽遭奇祸,而其亡为不朽矣。
余方欲会萃其事私识之,而墉来求余铭,至三四不已,则不可不铭。
铭曰:
惟古者之仕兮,求其志之必行。
苟利及于兹世兮,顾何为于久生?
嗟夫子之策名兮,奉皇舆而遵路。
历羊肠而靡辞兮,敢前知于如仆。
皇揆余之忠信兮,畀盱水之四封。
将锄薙其榛梗兮,反杀身而覆宗。
民哀君之无时兮,虽饮食而必祭。
沈渊以斯文兮,表我侯于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