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北宋 · 释允堪
 押阳韵
始生岩谷畔,早有月中香宋元敬元复《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允堪)九岁时,有客指小试之,答曰云云。)
诸天传序乾道九年 宋 · 释奉规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七
迦文降世,宿同愿行者隐实施权,示为天神,慈威折接,保卫国民,辅翼至教,以福资慧,助于说听。
然其列位,当就迹论。
天台百录,依光明鬼神品,列之详矣。
自慈云制忏供天之设,时有移易。
北禅首非之,而纷纭之论,逮今未已。
鄣南师因欲刊正,而集《天传》,尚或循旧,人亦病诸。
绍兴间偶主乌戍塔院,镜庵霆老出住宝阁,具元复在焉。
考槃、双槐、莲社、晦庵,一时诸方士以道义相忘,每以禅教诗文,雅会激扬。
尝论天位,考槃有言,两刹每供天会,既排列失序,二公之辩正,使无谬误可也。
后既退閒,分散南北,今十有五年馀,但于文藁间辩辩,时见于旧轴,回思昔会,真成落谢尘耳。
既出空相,来谒镜庵,乃见重编《天传》已成。
以阅之,岂止于旧传笔削润色而已,且补入经论、天文,辩證前失,仍立两端,明排列之次,及各为赞词,可谓始末大备矣。
则如斯文草创于鄣南,功成于镜庵,使今古凝滞,泮然冰释,诚有补于流通,且喜不负考槃之嘱。
辄因劝请刊行,博利见闻,敢书卷首,以告云来。
乾道癸巳一阳前十日,传天台教观释奉规序。
按:《重编诸天传》卷上,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二三套第二册。
戏答刘江庆元六年1200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七、《平园续稿》卷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往岁,安福士人刻木为观音像以施予。
予问云:「不云听而云观,何也」?
士未能对。
刘伯深元复以蜀绣像请益。
予告之曰:「子读《普门品》乎?
无尽意问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佛以善应诸方所答之。
又云『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悲观及慈』;
又云『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今常人眼力所及则见,不及不见也。
菩萨能以千手千眼善应诸方,何所不及?
况所谓音者,非止世间之音乎!
发大清净愿,运大慈悲心,六道四生何所不
乃欲以世间耳目视听论之,陋矣」。
刘君曰:「唯」。
朝议大夫赐紫金鱼袋王君镇墓碣庆元四年1198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三、《平园续稿》卷三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君讳镇,字靖之姓王氏,其先陈留人
曾祖润,赠中奉大夫
祖履,元丰八年登第,徙居开封吹台下。
元符中学官,上书论中宫废立,谪廉州石康,仕至朝议大夫、知筠州
父蕃,事徽宗户部侍郎钦宗方召用而京城陷,终延康殿学士朝议大夫,累赠少师
前母卫国夫人李氏、庆国夫人林氏,嫡母福国夫人赵氏,所生母宜人山氏。
君幼以门荫补将仕郎,再奏承务郎
建炎四年少师避地永州,卒于祁阳
君方志学,奉母挈弟妹葬少师桂林
弱冠躬耕南岳下,昼夜诵经史,胡文定公安国忘年接之。
绍兴十五年,调鄂州蒲圻丞,摄行县事,为政有方,民不忍其去。
十八年安丰郡六安县
穷边凋瘵,君御之如家人,出惟匹马一驺,即有拜授皆拒绝之。
江南猾民冒佃荒田辄数千亩,君躬按户籍,丁给百亩,于是流逋四归,愿耕者众。
二十三年吉州吉水县,地广事繁,君平心遣争讼,不问强弱贫富,惟直是从,善良既伸,奸恶亦化。
二十五年丁母忧
服阕,连签书贵州郁林州判官厅公事。
凌铁起雷风间,甫定而王宣、陈元复作乱。
君适行郡事,集土丁,激以忠义,贼望风畏避。
容州以金帛饷贼,守宵遁,官军屡北,主将皆战死,摧锋军统班李宏亦被擒,惟郁林晏然。
终更,士民遮道。
其后十年李接境破城入去思一□至□。
乾道三年,复签书常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七年赣州安远县
水土恶弱,仕者非死即病,纪纲荡然。
税苗万五千斛,兵火后仅及其半,上司督取如故,例均诸乡。
君力乞倚阁,竟从之。
夏税折变,所在上三等户科而价重,四五等科油麻枋木而价轻,安远独反是,君始正之,下户皆受赐。
豪民佃山林三百谷,君毁其帖,听民樵采。
郭南省引溪水溉四百顷,有萧文炳者废陂而擅其利。
君部夫筑之,三日而成,岁以丰稔。
赣州多盗,诸邑团民兵,置队首、队长,徒扰无益。
君命五家为小保而置一柝,五小保为大保而置一鼓,各有长焉。
十六保则隶都保正,许置兵器,遇盗则击柝鸣鼓出兵器,每发辄得。
淳熙二年,调通判邵州
始居于衡,改葬少师南岳下。
五年至邵,太守忌其正,谮君侵权。
帅信谗,移潭州,众论不平。
帅悔悟,乃与诸司檄君权知桂林林阳军。
八年还朝。
初,罗鬼国在真宗时常由广西入贡,其后大理、罗殿、自杞诸而马邕州,隔绝不通,闽商吴汝翼诱其人假市道蛮洞,以马叩沅州求互市。
守吕爱、吕胜己纵臾希功,皆坐生事免。
新将张端有亦非其人。
方调守,而潭帅吕椿荐君安重可用,堂选知州事
诸司以罗鬼马既不售,必且寇边,檄君积木为栅,以杜其来。
君谓通涂固难尽塞,纵塞何人可守?
朝廷亦以蛮猺种落百数,不相统摄,安能越境而至,格不行。
旧募土丁二百充效用,率多游手。
君精择土著伉健者教以武艺,人人可用。
罢吏散监诸蛮,怒其赏赉不时,诬以劫夺,帅司追治甚急,蛮皆走险,君至则直之
都吏包遂者交结监司,补乡丁统辖,人畏之如虎。
有某氏女将嫁,赂媒妪绐取之。
君穷治,黔配岭南,并其徒论如法。
州之西曰便溪,又西曰崖门,又西曰若溪,前守开边邀赏,诱其长杀之,负固蓄憾,遣兵讨伐辄败。
君歛兵开示大信,于是蛮主杨再彤兄弟相率来谢。
沿边守臣专带溪洞都巡检使提刑违法,命通判预其事,即其厅自置一司,欲因事诛蛮酋吴自由三子。
君固争不从,自由聚兵谋入寇。
君言于朝,明其无他,三子皆得释,通判寻获罪。
微君,一方被其害。
君将代,请祠,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既归衡阳郡守刘清之以君才行闻。
上手记君名,且曰:「清之所荐必不苟」。
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公事。
谏官素恶清之,指荐士为妄作,命遂寝。
其后主管华州云台台州崇道观
绍熙四年六月十九日卒,享年七十有八,十二月十五日少师墓傍,其地在岣嵝峰之东。
君仕宦踰四纪,再为邑,三佐郡幕,端良清介,恬于进取,人悼其屈。
晚试郡,稍见所长,则已老矣。
平生无嗜好,不治产业,惟喜读书,于《诗》、《易》皆有论著。
谓《管子》八十一篇真伪相杂,定为《内书》,藏于家。
有《集西汉录》二十卷,著述七百馀篇,号《覆瓿编》。
积官朝散大夫,赐服金紫。
娶陈氏,封宜人
四男:长曰淮,今知永州零陵县;
次涖,道州永宁县主簿;
次准,举进士
季桴,前死。
四女:长曰济,适向文简公七世孙公莹;
次漳,不肯嫁;
次汶,适邢锽,死,再归胡文定公荆湖北路安抚司准备差遣大常;
次章,适永州录参谢寿孙,死,再归衡州耒阳县曾之谨。
孙男三人:榰、、榗。
女三人:槙、栓、
淮以迪功郎潭州南岳庙德老所作行状走数百里泣拜请铭。
予知君旧矣,德老又贤可信,乃为铭曰:
为官择人,世独不然。
求则得之,弗求舍旃?
有美王君,素安铨调。
轺传方乘,烦言已噪。
有功未知,抱能未施。
心何怨尤,人自嗟咨。
幽光,辞则无愧
慰其子孙,亦劝吉士
宋故龙图阁学士张公神道碑1198年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六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淳熙圣人在位二十有八载,圣神武文,道盛德备,奄有五三,汉唐以还,皆自郐而下。
然天下知其圣矣,至其所以圣则荡无能名。
若稽盛大之极,其惟从谏之圣乎?
呜呼,足矣!
之圣蔑以加矣。
于是忠鲠云集,用即丕功,时则有若谏臣张公者,山之岱嵩,星之五行欤?
公讳大经,字彦文,世家建昌之南城。
曾祖讳新,祖讳本,父讳富,俱隐德不仕。
父赠至光禄大夫
母朱氏,封太宜人,赠宜春郡夫人,皆以公也。
光禄倜傥尚义,而深不愿人知,君子知其有后。
公自总角从师,刻志励行,不妄交游,肄业精勤,休浣不辍,人罕识其面。
年十九,罹光禄忧,执丧如礼。
敬奉慈母,益力学问。
再举礼部,第绍兴十五年进士
公阅仕自尉南陵,丞贵溪晋江,宰吉之龙泉签书江军判官事,守真州提举湖南常平提点湖北江东刑狱。
入为监察御史大理少卿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右谏议大夫侍讲礼部尚书侍读
出守建宁提举玉隆宫、鸿庆宫、太平兴国宫,积官至正议太夫,赠银青光禄大夫
清河郡食邑一千九百户。
享年八十有五。
公在江东半岁,召入觐。
公见上,历陈民瘼时务,气和词直,翊日除监察御史
先是,上欲重风宪之选,命条上部使者十人,御笔独可公姓名。
召见,上曰:「朕于十中得卿一人,以卿风力峻整」。
命下,中外耸叹。
公自惟暮齿擢自远外,益思补报,首论士风四弊,曰掊克,媮惰,诞谩,浮虚。
时初秋闵雨,诏两浙江东虑囚,言诸路狱多淹滞,有未决者一百有六十,欲令刑部书之于籍,严立其期,趣令具狱,庶囹圄一空,感召和气,以消旱暵。
一再言之,上嘉其言,增秩二等。
大理正、丞比年居外,公以为言,有旨作舍寺廷,由是寺官无居外者,朝列萧然。
淳熙八年,为殿试考官,对策切直者置前列。
其在殿中,首言今日之不治,由大臣不任责。
又言敕局储才之地,宜选任,而已试者仍不除兼官。
又以治民之本在监司,请令侍从给舍郡守之通敏可监司者一二人。
职事官补外,亦必观其才力胜任,然后畀之。
诸路救荒,监司守令之赏宜戒伪滥。
时二麦既登,流徙稍复,而飞蝗颇多,公言于上曰:「愿陛下深思天人相与之理,弥加警惧。
饬大臣讲求人事之未至者,更张而力举之。
政刑之间,益致其谨。
俾内而百官有司输忠谠,崇宽大,各修其职,以济事功;
外而监司守臣察贪吏,平冤狱,去苛歛,以宽民力而息愁叹」。
公尝因见上,谈间奏云:「陛下面命讲读官,欲鉴德宗之失,令各言缺失,谦冲如此,何忧不治」?
上曰:「德宗不学不知道」。
公奏云:「信如圣训。
德宗拒谏饰非,奉天所听陆贽之言,皆出强勉。
陛下从谏如流,实宗社之福」。
其在台端,首进正人心之说,以为「士风未厚,吏治未肃,民力未苏,和气未应。
臣尝求其故,毋乃人心之未正乎?
仁宗尝患󲦤绅躁竞,文彦博以为恬退者擢则趋求者耻,乃荐张环韩维辈。
真宗尝问治道何先,李沆对以不用浮薄,此最为先。
因言梅询曾致尧等不可用。
今能如此,则浮薄之风何患不革?
陈绛赃败,仁宗谕辅臣以训饰亲民之官;
转运张士逊王旦以榷利为戒。
今能如此,则贪刻之风何患不革?
臣愿陛下用人之际,益思所以察邪正,崇忠厚,表廉白,明义利,彰示好恶,俾中外知趋附浮薄者之必抑,贪污掊克者之必去,则莫不洒濯其心,靡然一归于正」。
上再三称善。
言朝士谒告以免朝参,浙西收租而加公量,诸军市易,诸郡遏籴,奉使不可以不素,择监司不可以限资格,事皆施行。
监司一说,上尤注意,妙选寺丞四人,同时临遣,中外咸以为荣。
其在谏省,首以警惧为戒,谓:「人主之患莫大乎安于小成,足于近效,而无始终不息之志。
故爱君忧国之臣,每以远大之效、古人之事业,勉其君以必为。
魏徵愿为良臣,盖以自任,而致太宗也。
陛下宵旰图治二十二年于兹,而其效犹未能远过于太宗
比年以来,旱蝗继作,星纬失常,虽宸心焦劳,圣德感召,而获一稔之应,退舍之祥,然天人相与之际,盖有甚可畏者。
欲望陛下谨终如始,天心既格,而警惧之诚益专,沴气虽销而修省之意愈笃,不为近功,毋急小利,必欲措世泰和而后已」。
上深嘉纳。
宦官陈源以奸败,公言欲革此习,当裁之于未然。
公见民力愈困,请通漕臣之计,以补州郡之有无,拘户绝之租,以广常平之储偫。
又请严赃罪改正之法,以惩贪黩之吏;
收外路辟阙归吏部,以杜私谒而通孤寒。
公尝从容奉燕閒,上曰:「比来中外亦无事」。
公退而上疏曰:「臣闻治不忘乱,此人主之远图也。
汉文帝时可谓安矣,而贾谊以为方今之势犹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
本朝仁宗时可谓治矣,而苏洵以为天下之势如坐敝船之中,骎骎乎将入于深渊。
盖二臣之心忧治世而危明主,不得不然也。
今者法度修明,纪纲振肃,上下和辑,边陲晏清,谓非治安可乎?
然边境虽安而舆图未复,灾沴虽消而礼岁未可必。
至如宽赋裕民,选将练兵,急人才,厚风俗,未能副圣意之所欲者,尚多也。
臣愿陛下愈加兢业,日新又新,毋以古人之治为难能而勉其所未至,毋以今日之效为已足而坚其所欲为」。
上忻然开纳。
秋旱,下诏求言,公上疏陈四弊曰:「臣闻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
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
今者旱暵之繇,盖人心不和有以致之。
民力困竭而愁叹者多,军士贪乏而嗟怨者众,当今之弊无大于此二者。
夫民力之竭由于赋歛之无艺,赋歛无艺本于财计之趣迫。
州县之间,缯帛不受其物而多折其估,米粟过收其赢而何止倍输。
峻榷酤之禁,苛关市之征。
至如预借田租,诛责积负,罗织以罪,而罚入其财。
无名之需,数外之歛,有不可殚举者。
督迫之势自上而下,民之愁叹,理所必然。
苏民力而息愁叹,其必自版曹始,版曹宽则州县宽,州县宽则民力苏矣。
国家竭天下之财以养兵,而军伍乃有贫乏之叹,何哉?
盖生齿滋众,而廪给不赡,故负薪鬻屦亦皆为之。
主帅者又多务剥下,以济其私。
臣闻之道路,皆谓中外兵帅多出贵倖之门,主之者唯誉其美,恃之者略无所惮。
平时赂遗之费,非天雨鬼输,军士安得不贫,怨讟安得不作?
初传陛下欲亲大阅,士卒忻然,俄而报罢。
殿帅阅习,劳赉薄少,遂有太半不声喏者;
试艺灭裂,军容不整,至有失马践死者。
纪律隳坏,一至于此,盖由主帅营利自丰,素召众怨。
是以一旦临事,遂见乖谬。
池州统帅虐用众力,不胜其苦,燕馈总领,费用不赀,军情摇动,怨语流播,而黜罚皆未加焉。
臣愿陛下精择将帅,使之爱养士卒,窒其倖进之路,察其借誉之私,赫然如齐威王烹阿之举,则军情悦而缓急可用矣。
然今日之弊复有大者。
臣闻汉王吉曰:『朝廷不备,何以言治?
左右不正,何以化远』?
往者一二近习固尝招权纳赂,以致人言,陛下特发英断,斥而去之,虽舜之去四凶不是过也。
今道涂之人犹窃有议,但见干进者或得其所欲,由径者或遂其所求,而窃意其有为之地者。
皆谓此辈在陛下之前,未必敢直指某人之贤与否也,明言某人之求与此除也,意者浸润之言或得以乘其隙,弥缝之誉或得以逞其私。
不然,此辈居第名园,越法踰制,外庄列肆,在在有之,非赂遗之广,何以济其欲耶?
臣愿陛下疏斥奸回憸腐之人,更选老成醇重之旧以备给使,痛惩僣侈,抑绝倖门,毋俾妄议,上累圣德。
然今日之弊又有大者。
臣闻韩愈尝因旱抗论曰:『君,阳也,臣,阴也。
独阳为旱,独阴为水。
圣明在上,而群臣不能尽心于国,有君无臣,是以久旱』。
此言,其旨深矣。
今陛下厉精于上,而大臣不任责于下,今日进呈,明日取旨,殆不过常程差除,琐琐细故而已。
欲革一弊,先恐召怨;
欲立一事,惟恐累身。
事有可行而不行,曰此上意也;
人有当用而不用,曰此上所不乐也。
委其责于人而掠其功于己,每事依违,无所可否,如此而望其燮调阴阳,感召和气,难矣。
臣愿陛下深鉴韩愈之言,垂意人主之职,责成宰辅,一提其纲,则天下之事必有能办之者,而陛下又何劳焉」。
阅旬日,公见上而言曰:「陛下近以闵雨引咎责躬,求言补阙,愿择众言有可行者行之」。
上曰:「已令大臣录其可行者」。
如捐南库钱与户部池州郝政与降充统制官殿帅寻亦补外,盖用公言也。
其在春官,虽无言责,而论思献纳尤多。
如开数路而求贤以补郎曹,教两淮之民兵以备缓急,监司毋多驺从以费州郡,诸路时行推排以惠贫民,减宗子取应举数以广睦族之恩,增四川铨试律义以严门子之选。
求人才者大臣之职,举将才者二府之责。
驭军宜严,侈俗宜禁,剧郡择守以备监司之选,治行列荐必惟实迹之求,中武举者勿换文资,宰岩邑者必由荐举。
每进见,缕缕为上陈之。
其在讲筵,因讲《易》之《家人》、《损》二卦,深陈正家之道,损上益下之义。
尝侍燕閒,赐座从容,上问日饮几何,所饵何药,宦游所历何地。
尝当春时,上问玉堂花木,云:「卿于此亦可少进杯杓」。
及归院,即宣赐流香果实,恩意周洽如此。
公娄祈退,愿为祠官,上曰:「卿公廉必能为朕牧养小民」。
乃以徽猷阁学士建宁
公自除大宗伯,至是衣带鞍马再锡,都门祖饯,从臣分韵赋诗,朝士以诗赠行,观者叹息,如二疏焉。
其在建宁未几,移镇绍兴,公力祈免,不拜新命。
章数上,乃被提举玉隆宫之除以归。
公还家省松楸,会亲友,奖后进,藏书万卷,周览无倦。
乡闾有枉抑不伸,孤弱无告,或贫不能举婚丧,或不能诣吏部、试礼部者,公皆全而济之。
至亲近族,或月有所给焉。
继领南京鸿庆宫。
十六年,太上登位,以覃霈转通议大夫,又特颁诏奖,进龙图阁学士
下诏求言,公乃上疏言:「先正司马光尝论人君之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
致治之道有三:曰官人,曰信赏,曰必罚」。
又曰:「当法寿皇之孝与勤俭,遵行寿皇之畏天爱民,任人纳谏」。
又言:「毋恃和好之安,而忘备禦之谋」。
绍熙改元,领太平兴国宫
告老,以通奉大夫致其仕。
公寿登八十,阖室驩跃,于立春讲庆,命章䌽服,重行拜舞,捧觞称寿,鼓吹并作,内外姻旧载酒设礼,撰为诗歌以赞美之。
寻开宾筵,踰月乃罢。
闾里歆艳,以为盛事。
五年八月,皇上受禅覃霈,于是有正议之命。
闰十月降诏抚问,赐银奁药茗。
王人踵门,恩光赫奕,前此未睹也。
公姿禀特异,年寖高,体气益彊。
一日疾作,顿甚,粥食为废,汤剂靡效,乃语诸子曰:「吾目可瞑,吾爱君忧国之心不可泯」。
无一语及家事。
薨于正寝,庆元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也。
讣闻,天子悯之,于是有银青之赠。
公娶同郡蔡氏,累封至淑人
两遇庆寿恩,以子加封咸宁蕲春郡夫人
夫人与公同甲午,先公八年卒。
子六人:元谦,早世;
元晋,奉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
元益,从政郎,监潭州南岳庙
元豫儒林郎,监潭州南岳庙
元涣,承事郎,监筠州新昌县酒税;
元复国子监发解。
元豫元复,皆先卒。
女二人,长已笄而亡,次适承节郎赵师复
孙十二人:国器,承事郎、知吉州太和县丞
国华,修职郎、新兴国军司户参军
国均,承务郎、新监绍兴府支盐仓;
国成,承奉郎、新监温州支盐仓;
光、国栋、国枢、国祥、国蓍、国基、国俊、国纪。
孙女六人,长适从政郎南康县伯固,次适陈尧、向大荣、黄策,皆举进士,馀未行。
曾孙男三人,女四人,皆幼。
诸孤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可封乡梁家湖之原,从蕲春夫人之兆也。
公忠孝天得,方重质实,自奉清俭,待人谦和,言不妄发。
宇量恢恢,莫测其际,而开心见诚。
学问醇正,识趣超诣,处事精审,虑患深长。
每先事而言,或者以为过计,已而信然。
宜春太夫人享年九十有八,时公年亦六十,象服委他,金紫怡愉。
七迎板舆,就养公馆,士大夫荣之。
元晋等承颜养志,皆就祠禄
元涣虽任筦榷,间求檄归侍,及属疾捐馆,三子皆在左右云。
先是元晋以书赴告于予曰:「先公辱下执事与游久,故甚厚,非执事谁宜铭」?
予不得辞。
公为守令有惠化,为部使者有风棱,待制刘公国瑞状公行备矣,兹不重出。
独表其在言路关国之大事者著于篇。
铭曰:
谏罔惟行,后罔圣名。
谏罔惟咈,臣罔直声。
于穆孝宗,惟天为崇。
从谏一者,圣名独隆。
温温张公,不婞厥衷。
不媕厥躬,惟朴故忠。
朝阳在东,凤鸣梧桐。
匪凤则鸣,惟天为聪。
文皇微圭,臣主惟微。
一舜一夔,不在淳熙(《诚斋集》卷一二一。)
恢恢:原脱一「恢」,字,据四库本补。
林西湖高僧事略序宝祐四年十一月 南宋 · 莫子文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四、《云林寺续志》卷五
人生五浊恶世,根尘濡染,昏迷沈著,其能出离火宅者盖寡。
至于剪发披缁而为僧,固已高于众人矣。
然僧之为僧,岂若是而止哉!
识心见性,超出死生,精持戒律,真积力久,诠演教法,垂范将来,百千万僧中间见一二。
表表伟伟,卓乎不可企及,举世佛徒莫不宗仰之,此高僧所以有传也。
作者有人,读者有人,修之者又有人。
然未有思其人,追其踪,想像其高致,即其曩昔经行宴坐之地,崇饰杰阁而严奉之,纪述行业而偈赞之,图绘顶相而瞻敬之者。
玛瑙讲师元敬节庵乃克为之也。
阁始创于前主僧了性,工未就而迁住他刹,节庵实踵成之。
始会萃名宿尝驻锡于钱塘者,得二十有四人,命东嘉僧元复摭其事实,而系之赞。
续访求,又得六人焉,节庵并述而赞之,图其形置之阁。
又虑不能流布四方,乃合而成书,名以《西湖高僧事略》,锓梓以惠学者。
噫!
法盛于东南,异人辈出。
前人既为后人所高矣,灯灯相传,续佛慧命,将使后人而复高后人,深有望焉。
宝祐丙辰长至日吴郡莫子文序。
按:《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卷首,续藏经贰编乙第七套第三册。
西资会记绍定元年十月 南宋 · 释元复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五、《海昌备志》卷一二、民国《海宁州志稿》卷一九
盐官海壖邑安国寺,自齐安禅师阐化,遂为名蓝。
窃考之,始创在唐开元元年,额号镇国海昌院,宣宗朝曰齐丰,今额大中祥符元年改赐。
宣宗微时尝过此寺,师一见而异之,苏文忠公盐官四诗所谓北寺即安国也,其曰「天眼识天人」,盖实录也。
公守徐,寺僧居则建千手眼观音像阁成,为之作记,且书其梁,是又一奇观也。
按记崛兴大缘,信有愿力,于悟空虽未闯门,其亦辈行中翘然者耶,馀风遗范,兴起人心。
迨今有用谦者,得念佛三昧,率缁若素一百二十五人修弥陀五悔,昼夜六时,周以三日,其式合钱备供,人为一缗,不足,谦自出己资,权舆其间。
始于嘉定八年春,自是岁推底事者一人或二人,俾勿坠。
盛哉,谦之用心也!
绍定初岁,人或难之,谦愈勉志,通共输力。
明年又无有当之者,邑人张珍去嚣浮,预此会有年矣,乃告清矩曰:「是事可遂已乎?
吾二人尚能踵前武,使后乎此者更相□掖,次第为之,虽至无终穷可也」。
矩尝知寺事,详练精密不自营,喜而谓珍曰:「以无作心作诸有益,此语不但书绅,谨唯惟命。
虽然,盍书以谂来者」?
珍因请白云首座如海以求予语,予曰:「夫佛以心摄我,我当以心归焉,岂可徒念哉?
佛说净土,详见诸经,世人率病茫昧,故天台著《十疑论》开之。
杨无为序之,其言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此一书纲领也。
永嘉欲入东林莲社,特以心杂见却。
今一岁而修,不越三日,日仅六时,过此以还,埃溘仍之。
左酬右应,欲念之一难矣。
虽然,念患不诚,不诚未有能一。
以一岁之修为期,度以三日之诚为根本,根本立则念念不渝,纵不修犹修也。
况岁复岁,修复修,不亦久而弥固乎?
修如花敷,有实可待,千里程遥,行必至焉。
然则,舍诚何以哉?
若闻与见,涤心随喜,皆获阿鞞跋致,又岂小补」?
海竦而作,曰:「愿并识之」。
绍定戌子十月望日,东嘉比邱元复撰。
五劫开化(释九天义) 南宋 · 董思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八
《元洞玉历章》云:混元溟涬,大梵弥罗,诸天未分,九阳冥合,三因九转,六变七徊,元始肇形,五劫初化,乃命梵元,祖晨道君,笔录天元,运乘五劫。
故「元洞」者,以名祖气,「玉历」者,以纪天元。
劫运五周,复归其一,自一气分化,三因成九,若龙若蜒,盘曲九道,总九阳祖气之元。
太上以三九运梵,三五乘元,合四十二气(三乘九为二十七,三乘五为十五,共成四十二。),以开始青天。
元,祖气,明东一始青之元,应九阳木王之初,故东方得九气,以分天境,劫号龙汉,次九因重复,阳气开明,赤文流光,敷落五度,玄图丹书,太上以三乘五,三转朱英,合二十四气(三乘五为十五,三乘三为九,共成二十四。),以开南丹
天元祖气,明南方丹光之元,应三阳火王之初,故南方得三气,以分天境,却号赤明,次复九因重积,中黄化元,天纬周躔,梵元乘五,太上以五五三徊,混阳十二,合五十二气(五乘五为二十五,五乘三为十五,兼十二数,共成五十二之数也。),以开中黄。
天元祖气,明中灵黄华之元,应五阳土王之初,故中央得一十二气,以分天境,劫号上皇,次九元复因,素景肇阳,七明焕梵,五纬乘天,太上以七五三乘,合三十六气(三乘七为二十一,三乘五为十五,共成三十六。),以开素灵。
天元祖气,明西素皓景之元,应七阳金王之初,故西方得七气,以分天境,劫号延康,次复九因周竟,混化归本,一气肇明,太上以二五乘十,三积元阳,合三十气(谓以二五相乘为十,三积其十,共成三十。),以开北玄。
天元祖气,明玄冥上景之元,应一阳水王之初,故北方得五气,以分天境,劫号开皇是也(《龟山玄录》云:天尊结元洞之气,为玉历之书,以龙汉为初劫,赤明为中劫,延康为终劫。《灵章经》云:龙汉承延康界,开号赤明也。)
太上居混沌之初,御先天之气,为万化祖,积阳成天,阳数奇,天数二十有五,一、三、五、七、九是也。
一本居北,一、六无位,寄于中央,以为布化之始,中位向南者也,故布气之序始于南,而次三居之。
南不可以无对,故北为南对,而次五居之。
先天布气,皆逆数也。
气有屈伸,故位有逆顺,而逆所以为顺也,故由北而西,次七居之,由西而东,次九居之。
东方得九数者,终于此则始于此,此九所以为万物元,而为后天入用之本也。
数穷于九,变于三十六,三、五、七、九为二十四,列于四方。
中央无位之一,虚中而运十二气,以成三十六之数(先天布气,则一自中始,后天运气,则五居中位,一始一终,故两其一而为二,一伸一屈,故两其五而为十,合成十二也。数变于三十六,二十四既列于外,得径一围三之二,则中央所存之数十二矣。三十六者即九之变,故分五劫天境,皆以九言也。)
观之五子归庚之法,庚子居一而具十二支之全气,亦一义也(五子:元乃西方甲子,金,七数,而遇庚,北方,丙子,水,五数,而遇庚,南方,戊子,火,三数,而遇庚,东方,壬子,木,九数,而遇庚,中央,庚子,土,即一不动,乃为四子所归,故统十二辰之气也。所以必遇庚者,乃气数之变也。)
然则五方所合之数何与?
曰:其数亦从中起,虚其中以统四方之数,故三、五、七、九在四方为二十四气之宗,而无位之一、六分之四方,各得其七而为二十八宿之元(一、六本居北,以其一乃天之元,六乃地之元,而五乃中之数,故无定位,而四方各具,所以一与五互见于中、北而合其数为六也。一为生数之始,六为成数之始,故太始居之,以为生成之本也。),合二十四与二十八,即中央所合之五十二也。
先天之数逆布,故先南而后北,先西而后东,亦如三、五、七、九之序也。
后天之气顺行,故木而火、而土、而金、而水,五劫所以运也。
太上藏其一于中,以为资始之本,一藏则六用矣。
是以总四方之六,而布于直面之南,为二十四,复加其六而布于北为三十,次西之三十六,东之四十二,皆加六焉。
六既用矣,又藏其用,则四十二而三十六,三十六而三十,三十而二十四,二十四即四方之三、五、七、九也。
分而合,合而分,乃造化之至妙,而所谓应者在其方,则应其数矣。
此太上藏天一而分天境,复用其六,以为万化生成之本乎!
按:《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首,正统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