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丹基归一论 南宋 · 陈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翠虚篇》(正统道藏本)
古人有言:「得其一,万事毕」。
噫,诚哉是言也,此吾所以刻丹经之繁芜,标紫书之枢要,盖为是也。
一也者,金丹之基也,实千经万论之原,千变万化之祖也。
以要言之,天魂地魄,即日精月华也。
红铅黑汞,即金精木液也。
乌兔即龟蛇也,马牛即龙虎也。
朱砂水银,乃黄芽白雪之骨也。
丹砂秋石,乃白金黑锡之由也。
别之为男女夫妇,体之为金木水火,类之为青幽徐扬,象之为乾坤坎离。
或曰河车者,或黄舆者,或有言交梨火枣者,或有言金砂玉汞者,又如丁翁黄婆之名,婴儿姹女之号,拆为黑白,分为青黄,有如许之纷纷。
其实阴阳二字也,是皆一物。
谓如守一坛,戊己户,玄关一窍,玄牝之门,神水华池,铅炉土釜,朱砂鼎,偃月炉,中黄宫,丹元府,神室气府,关元丹田,呼吸之根,凝结之所,此又皆一处也。
复如冬夏二至,春秋两分,卯酉甲庚,弦望晦朔,子午己亥,寅子坤申,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一年交合,一月周回,离坎之时,兔鸡之月,乾巽之穴,二八之门,朝屯暮蒙,昼姤夜复,人不知以为果须依时按节,推气测候,分拆数法,准则铢爻,故日视土圭,夜瞻刻漏,谬之甚矣。
又岂知周年造化,乃周身之精气,日夜时刻,乃精气之变态也。
其中有衰有旺,有升降有浮沉,有清有浊。
是以圣人以外象證之,殊不知天地气数,在乎一时之工夫也。
所以中间有阴阳寒暑之證,有生杀盈亏之状,小则按百刻,大则如一年,只在一时而然也。
然一时即一处也,一处即一物也。
人知此之所以为一,则采取有法,运用有度,斤两有则,水火有等,与夫抽添进退之妙,沐浴交结之奥,不无防危虑险也。
若毫釐之失,则日月失道,金汞异炉,非知造化之深者,莫克知阴阳之义,如是其秘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金丹也,金丹即道也。
古仙上灵,诏人鍊七返九还金液大丹者,故乃入道之捷径耳,故有「片饷工夫,自然交媾,回风混合,百日工灵」之语。
行之九月,谓之九转,鍊之一年,谓之圣胎。
此其所以隐而不露者,以上天秘惜,不欲轻泄此道耳,岂得无祸福于传授贤否之间乎?
既以唾、涕、精、津、气、血液为阴物也,又以泥丸、丹田、心、肾、脾、肺、尾闾、夹脊、口、鼻非真一处也,何从而知金木之所以间隔,水火之所以既未济者?
能以「一」之一字订诸群经,参诸往哲,勿以神气为自然归复,勿以禅定为自然交合。
审能如是,或恐暗合孙吴,而终非促百脉以归源,穷九关而彻底,三火所聚,八水同归者也。
至于神入气为胎,火鍊药成丹,岂容易明。
有曰神卫气者,有曰神凝则气聚者,有曰神气自然归复者。
皓首茫然,反起虚无之叹,夫岂知丹基之真,一为妙哉!
若将游浮灵,揖华佺于空蒙盲霭之上者,得一可以毕万,故作《丹基归一论》以付学者白玉蟾颍川陈泥丸太乙刀圭之说传诸后古云。
太上三五邵阳铁面火车五雷大法法序 南宋 · 陈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
邵阳雷公于南岳衡山祝融峰顶得遇六波天主帝君,授以三阳五雷之道,使之掌风雷之政,凡天下水旱人民疫疠,皆隶之焉。
昔六波天主帝君乃以都天大雷火印,并三阳五雷神火之印,及雷霆都司符玺,悉以付之,自是邵阳雷公,颐指神气,使风雷立至,积久而有大功,闻于上帝,遂诏封为三五邵阳雷公火车将军,以掌中斗大魁五雷之政。
复命四帅乃闾、卫、任、郑降于湖南邵阳之境,与邵阳雷公互相统属,同主雷霆之事。
是时黑云蔽天,雄风刮地,雷声遍于山谷,电影现于丘闾,如是三日,然后开霁。
故此邵阳五帅立为一司,其威厉英猛雄烈,举世莫有知者。
旌阳县许君逊隐于豫章西山,后数年丹成,得九天灵剑之术,飞神驭气西山之上,专以伐蛟为心,蛟精知之,遂遁于潭州之境。
上帝闻知,乃降诏,以此书赐许君,以斗府雷雨判官为职,仍以邵阳五帅为将,诏立邵阳五雷元帅之司,以斗府雷雨判官掌之,以邵阳五帅辅之。
因此许君遂得风雷之权,蛟精寻亦剿绝。
此事乃吴猛丁义二君当时得其传流,年代更变,流传至今,其有得是书者,亦须秘受,当体旌阳许君所得之意,及邵阳五帅所聚之因,古甚秘之,亦莫有传之者,独吴、丁二君派其源矣。
旌阳飞升之后,其事不载于家传,盖无人知此也。
但得邵阳之法者当知之,敬书数语以冠法书之首云。
泥丸道人陈楠南木稽首敬书。
按:《道法会元》卷一二二,正统道藏本。
跋修仙辨惑论序嘉定九年七月 南宋 · 苏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
先生姓白名玉蟾自号海南翁或号武夷翁,未详何处人也。
人问之,则言:十岁时,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九还七返之道、虚坎实离之术。
蓬头赤足,其右耳聋,一衲百结,辟谷断荤,经年不浴。
终日握拳闭目,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
性喜饮酒,落魄不羁。
心通三教,学贯九流,多览佛书,研究禅学。
参受大洞法箓,奉行诸家大法,独于雷法尤著验焉,尝自称玉府雷霆吏
至于驱邪治疾之间,汲汲焉,如拯饥溺。
旧有《群仙珠玉集》,乃先生著述丹诀也,广、闽诸处多有文集刊行。
偶来金华洞,森一见如故人,延归蜗舍。
从容扣之,始觉其方寸一点浩然。
发为词翰,已无烟火气。
一丈草书,龙蛇飞动。
诗章立成,文不加点。
与森酬唱,仅百馀篇,已板行矣,其他处吟咏不可胜数。
及在罗浮山霍童山武夷山龙虎山天台山,多遇异人,颇著符瑞,每所到处,间有异应。
人有愿学之者,不可得而与语。
独自往来,日行二三百里,人见其踪迹,多疑张虚靖即其前身。
森汩没尘俗,徒起敬慕,及见《修仙辨惑论》,披读之馀,知先生骨已仙矣。
森晚节末路,方锐意为方外之游,得此岂非天赐耶!
嗟夫,古仙心传口授秘诀,先生一旦形之毫楮,坦然明白,使人人可晓,略无隐语,灼知二地凡夫皆有仙分,则先生处心积虑,有意度人,与前贤不约而侔矣。
先生此去,或隐于名山大泽之中,或游于通都大邑之内,后会又未知何日何地也,森遂将斯文锓板,传之于世,以成先生之志。
如先正司马、欧阳、吕、富诸公,往往密修神仙之学,予二祖文忠、文定尝有龙铅虎汞、水龙火虎之说。
前辈名公钜儒,致君泽民,功成身退之后,未尝不留意于此,森愿尾其后尘。
嘉定丙子中元日朝请郎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懒翁苏森仲严述。
按:《琼琯白真人集》附录,道藏辑要本。
跋鹤林问道集嘉定十年十二月 南宋 · 黄庸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八、《琼琯白真人集》附录
予少时闻内丹可学,遍游海岳,参访师友,莫有知者。
尝读赵彦纲《艺林集》,乃知太乙刀圭火符之正传始自钟、吕,默相付授。
吕传刘海蟾,刘传之张平叔
先鸾后鹤,不曰无人;
朝海暮梧,实难际遇。
今观《鹤林集》,由平叔而下,石泰薛道光陈泥丸白玉蟾灯灯相续。
吾乡彭季益性理融明,投机一言,收功半晌,集其问答,刊而成编,以淑诸人,用志广且大矣。
嘉定丁丑腊日冲尚老人黄庸子至书跋于后。
陈泥丸真人翠虚篇嘉定十年六月 南宋 · 陈与行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一、《琼琯白真人集》附录
余舅新广东盘庄老人黄公庸,自其少时足迹半天下,喜与方士高人游,得服饵长生之诀,今逾七望八,状貌强健如壮年。
每每道泥丸陈先生之名,慨慕不可得而见,余从旁窃识之。
嘉定丙子,余来金华海南白公比岁再遇,邂逅辄弥日款。
议论滚滚,无非发明其师之道,平生出处甚悉,盖泥丸学者徒也。
神仙之事渺茫恍惚,不可控搏,而传记所载奇变万状,同出一源。
若泥丸者岂可不传,以补列仙之轶?
先生陈氏子,讳楠字南木惠州博罗人,以盘栊箍桶为业,浮湛俗间,人无知者。
一日作《盘栊之偈》曰:「终日盘栊圆又圆,中间一位土为尊。
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
《箍桶之偈》曰:「有漏教无漏,如何水泄通。
既能圆密了,内外一真空」。
其言下超诣如此,所得盖不凡矣。
人以疾苦,撮土与之,随疗而愈,故俗呼泥丸先生
其自号则翠虚翁也。
西华真人传之张紫阳张传之石翠玄,石传之薛紫贤,薛传之陈翠虚。
得太乙刀圭火符秘诀、景霄太雷琅书,以雷法行于世,所至与人治鬼。
潮阳民家女苦狐厌,狂易无度,先生用雷符熏狐魅,杀之。
时被发走,日行四五百里,鹑衣百结,尘垢满身。
喜食蛇狗之肉,终日烂醉,莫测所如。
而济人利物,效验有不可掩。
尝之苍梧,遇郡祷旱,人忧暍死。
先生执铁鞭,下渊潭驱龙起,须臾阴云四合,雷雨交作,境内沾足,遂为丰年。
三山大义渡,洪流湍悍,舟不敢行,先生浮笠而济。
行钦管道上,遇群盗拉杀,瘗之。
后三日,盗散复苏。
长沙,冲帅节,执拘送□州,去数夕又回长沙矣。
中夜坐定,或含水银,越宿吐视,已成白金,乞与其徒不顾也。
嘉定四年春,作颂言出世意,四月赴鹤会于朝阳,执事者以其茹荤膻恶涕,坐之户外。
适有持片若箍桶者,人呼之起,与喧争,至危桥,俱溺而逝。
道家所谓水解云。
时葛川往湖南省亲,遇先生宁乡是年四月十四日也。
先生自言阅岁四十三,而人有三世见先生者,亦异矣。
平生著述有《紫庭经》,察判潘公景良
《翠虚篇》,真息子王公思诚续编之。
自丹经行于世几千万卷,高者入虚无,下者骋怪幻,如先生之书刬烦趋要,剔伪辨真,开后学以从入之涂、归宿之地,凿凿乎有所据依。
以为人皆可学,而卒莫有能学之者,岂真不可学耶?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夫道一而已矣。
翠虚之门有鞠九思、沙道昭白玉蟾,皆心传口授,其高弟也。
是三人者不可得而见,幸白公岁一逢焉。
翠虚之道得白公而益显,而白公浮游飘忽,又将离世绝俗,而立于独,吾忧其不可得见也,故并书之,以贻好事。
嘉定丁丑六月初伏日承议郎通判婺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陈与行书于风月堂。
云游歌 南宋 · 白玉蟾
云游难,云游难,万里水烟四海宽。
说著这般滋味苦,教人怎不鼻头酸。
初别家山辞骨肉,腰下有钱三百足。
思量寻师访道难,今夜不知何处宿。
不觉行行三两程,人言此地是漳城。
身上衣裳典卖尽,路上何曾见一人。
初到孤村宿孤馆,鸟啼花落千林晚。
明朝早膳又起行,只有随身一柄伞。
渐渐来来兴化军,风雨萧萧欲送春
惟一空自赤毵珉,囊中尚有三两文。
行得艰辛脚无力,满身瘙痒都生虱。
茫然到此赤条条,思欲归乡归未得。
争奈旬馀守肚饥,埋名隐姓有谁知。
来到罗源兴福寺,遂乃捐身作仆儿。
初作仆时未半月,复与僧主时作别。
火云飞上支提峰,路上石头如火热。
炎炎畏日正烧空,不堪赤脚走途中。
一块肉山流出水,岂曾有扇可摇风。
且喜过除三伏暑,踪迹于今复剑浦
真个彻骨彻髓贫,荒郊一夜梧桐雨
黄昏四顾泪珠流,无笠无蓑愁不愁。
偎傍檐待天晓,村翁不许住檐头。
闻说建宁人好善,特来此地求衣饭。
耳边但闻惭愧声,阿谁可具慈悲眼。
忆著从前富贵时,低头看鼻皱双眉。
家家门首空舒手,那有一人怜乞儿。
福建出来到龙虎,上清宫中谒宫主。
未相识前求挂搭,知堂嫌我身褴缕。
恰似先来到武夷,黄冠道士叱骂时。
些儿馊饭冷熟水,道我孤寒玷辱伊。
江之东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
广闽淮海数万里,千山万水空碌碌。
云游不觉已多年,道友笑我何风颠。
旧游经复再去来,大事忽忽莫怨天。
我生果有神仙分,前程有人可师问。
于今历练已颟顸,胸中不著一点闷。
记得兵火起淮西,凄凉数里皆横尸。
幸而天与残生活,受此饥渴不堪悲。
记得武林大雪,衣衫破碎风刮骨
何况身中精气全,犹自冻得皮迸血。
又思古庙风雨时,香炉无火纸钱飞。
神号鬼哭天惨惨,露冷云寒猿夜啼。
又思草里卧严霜,月照苍苔落叶黄。
未得些儿真受用,如何禁得不凄凉。
偶然一日天开眼,陈泥丸公知我懒。
癸丑中秋野外晴,独坐松阴说长短。
元来家里有真金,前日辛勤枉用心。
即得长生留命诀,结茆静坐白云深。
炼就金丹亦容易,或在山中或在市。
等闲作此云游歌,恐人不识云游意。
修仙辨惑论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八、《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卷四、紫清指玄集、《琼琯白先生集》卷一○、琼琯白真人集、《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三○○
海南白玉蟾自幼事陈泥丸,忽已九年。
偶一日,在乎岩阿松阴之下,风清月明,夜静烟寒。
因思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遂稽首再拜而问曰:「玉蟾事师未久,自揣福薄缘浅,敢问今生有分可仙乎」?
陈泥丸云:「人人皆可,况于汝乎」?
玉蟾曰:「不避尊严之责,辄伸僭易之问:修仙有几门?
炼丹有几法?
愚见如玉石之未分,愿与一言点化」。
陈泥丸云:「尔来,吾语汝
修仙有三等,炼丹有三成。
夫天仙之道,能变化飞升也,上士可以学之。
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饷之间,可以凝结,十月成胎。
此乃上品炼丹之法,本无卦爻,亦无斤两,其法简易,故以心传之,甚易成也。
水仙之道,能出入隐显者也,中士可以学之。
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午为火,以子为水,在百日之间,可以混合,三年成象。
此乃中品炼丹之法,虽有卦爻,却无斤两,其法要妙,故以口传之,必可成也。
夫地仙之道,能留形住世也,庶士可以学之。
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在一年之间,可以融结,九年成功。
此乃下品炼丹之法,既有卦爻,又有斤两,其法繁难,故以文字传之,恐难成也。
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
中品丹法,以心肝脾肺肾为药材,以年月日时为火候,以抱元守一为运用。
下品丹法,以精血髓气液为药材,以闭咽搐摩为火候,以存思升降为运用。
大抵妙处不在乎按图索骏也。
若泥象执文之士,空自傲慢,至老无成矣」。
玉蟾曰:「读丹经许多年,如在荆棘中行。
今日尘净鉴明,云开月皎,总万法而归一,包万幻以归真,但未知正在于何处下手用功也」?
陈泥丸云:「善哉问也!
夫炼丹之要,以身为坛炉鼎灶,以心为神室,以端坐习定为采取,以操持照顾为行火,以作止为进退,以断续不专为堤防,以运用为抽添,以真气薰蒸为沐浴,以息念为养火,以制伏身心为野战,以凝神聚气为守城,以忘机绝虑为生杀,以念头动处为玄牝,以打成一块为交结,以归根复命为丹成,以移神为换鼎,以身外有身为脱胎,以返本还源为真空,以打破虚空为了当。
故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去来无碍,逍遥自然矣」。
玉蟾曰:「勤而不遇,必遇至人;
遇而不勤,终为下鬼。
若此修丹之法,有何證验」?
陈泥丸云:「初修丹时,神清气爽,身心和畅,宿疾普消,更无梦昧,百日不食,饮酒不醉。
到此地位,赤血换为白血,阴气炼成阳气,身如火热,行步如飞,口中可以乾汞,吹气可以炙肉,对境无心,如如不动,役使鬼神,呼召雷雨,耳闻九天,目视万里,遍体纯阳,金筋玉骨,阳神现形,出入自然。
此乃长生不死之道毕矣。
但恐世人执著药物火候之说,以为有形有为,而不能顿悟也。
夫岂知混沌未分以前,焉有年月日时;
父母未生以前,乌有精血气液。
道本无形,喻之为龙虎;
道本无名,比之为铅汞。
若是学天仙之人,须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可也。
岂可被阴阳束缚在五行之中?
要当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为得道之士矣。
或者疑曰:「此法与禅学稍同。
殊不知终日谈演问答,乃是乾慧;
长年枯兀昏沉,乃是幻空。
然天仙之学,如水晶盘中之珠,转漉漉地,活泼泼地,自然圆陀陀、光烁烁。
所谓天仙者,此乃金仙也。
夫此不可言传之妙也,人谁知之,人谁行之?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何况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正所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阃透长安』,但取其捷径云尔」。
玉蟾曰:「天下学仙者纷纷,然良由学而不遇,遇而不行,行而不勤,乃至老来甘心赴死于九泉之下,岂不悲哉!
今将师传口诀,锓木以传于世,惟此泄露天机甚矣,得无谴乎」?
泥丸云:「吾将点化天下神仙,苟获罪者,天其不天乎!
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何谴之有」!
玉蟾曰:「师祖张平叔,三传非人,三遭祸患,何也」?
泥丸云:「彼一时自无眼力,又况运心不普乎?
噫!
师在天涯,弟子在海角,何况尘劳中,识人甚难。
今但刊此散行天下,使修仙之士,可以寻文揣义,妙理昭然,是乃天授矣,何必乎笔舌以传之哉?
但能凝然静定,念中无念,工夫纯粹,打成一片,终日默默,如鸡抱卵,则神归气复,自然见玄关一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则是采取先天一气,以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可以与钟、吕并驾矣」。
此乃已试之效验,学仙者无所指南,谨集问答之要,名之曰《修仙辨惑论》云。
玄关显秘论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九、《海琼问道集》(正统道藏本)、紫清指玄集、《琼琯白先生集》卷一○、琼琯白真人集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
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
若要鍊形鍊神,须识归根复命。
所以道归根,自有归根窍。
复命还寻复命关,且如这个关窍。
若人知得真实处,则归根复命何难也!
故曰:有人要识神仙诀,只去搜寻造化根。
古者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天地,天地生万物。
则是造化之根也。
此乃真一之气,万象之先,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所可量,浩浩荡荡,非涯岸之所可测。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包天地,小入毫芒。
上无复色,下无复渊。
一物圆明,千古显露,不可得而名者。
圣人以心契之,不获已而名之曰道。
以是知即心是道也。
故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
惟此「无」之一字,包诸有而无馀,生万物而不竭。
天地虽大,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
阴阳虽妙,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
五行至精,能役有数,不能役无数;
百念纷起,能役有识,不能役无识。
今夫修此理者不若先鍊形。
鍊形之妙在乎凝神。
神凝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丹成则形固,形固则神全。
宋齐丘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
只此「忘」之一字,则是无物也。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其斯之谓乎!
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
然此道视之寂寥而无所睹,听之杳冥而无所闻,惟以心视之则有象,以心听之则有声。
若学道之士冥心凝神,致虚守静,则虚室生白,信乎自然也。
惟太上度人,教人修炼,以乾坤为鼎器,以乌兔为药物,以日魂之升沉应气血之升降,以月魄之亏盈应精神之衰旺,以四季之节候应一日之时刻,以周天之星数应一炉之造化。
是故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
以静定之火而鍊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
盖真阴真阳之交会,一水一火之配合,要在先辨浮沉,次明主客,审抽添之运用,察反覆之安危。
高象先云:「采有日,取有时」。
刘海蟾云:「开阖乾坤造化权,煅炼一炉真日月」。
能悟之者,效日月之运用,与天地以同功。
夫岂知天养无象,地养无体。
天长地久,日光月明,真一长存,虚空不朽也。
吾今则而象之,无事于心,无心于事。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知心无心,知形无形,知物无物,超出万幻,确然一灵。
古经云:「生我于虚,置我于无」。
是宜归性根之太始,反未生之已前,藏心于心而不见,藏神于神而不出。
故能三际圆通,万缘澄寂,六根清净,方寸虚明,不滞于空,不滞于无,空诸所空,无诸所无,至于空无所空,无无所无,净裸裸,赤洒洒地,则灵然而独存者也。
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
道本无名,近不可取,远不可舍,非方非圆,非内非外,惟圣人知之。
三毒无根,六欲无种,顿悟此理,归于虚无。
老君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若能于静定之中抱冲和之气,守真一之精,则是封炉固济以行火候也。
火本南方离卦,离属心,心者神也,神则火也,气则药也。
以火鍊药而成丹者,即是以神御气而成道也。
人能手抟日月,心握鸿濛,自然见橐籥之开辟,河车之升降。
水济命宫,火溉丹台。
金木交并,水土融和。
姹女乘龙,金翁跨虎。
逆透三关,上升内院。
化为玉汞,下入重楼。
中有一穴,名曰丹台
铅汞相投,水火相合。
才若意到,即如印圈。
契约也自然而然,不约而合。
有动之动,出于不动;
有为之为,出于无为。
当是时也,白雪漫天,黄芽满地。
龙吟虎啸,夫唱妇随。
玉鼎汤煎,金炉火炽。
雷轰电掣,撼动乾坤。
百脉耸然,三关透彻。
玄珠成象,太乙归真。
泥丸风生,绛宫月明。
丹田烟暖,谷沼波澄。
鍊成还丹,易如反掌。
七返九还,方成大药。
日鍊时烹,以至丸转。
天关地轴,在吾手中。
经云:「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则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可以入众妙门,玄之又玄也。
更能昼运灵旗,夜孕火芝。
温养圣胎,产成赤子。
至于脱胎神化,回阳换骨,则是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
张平叔云:「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
诚哉是言!
盖道之基,丹之本,龙虎之宗,铅汞之祖,三火所聚,八水所归,万神朝会之门,金丹妙用之源,乃归根复命之关窍也。
既能知此,则欲不必遣而心自净,心不必澄而神自清。
一念不生,万幻俱寝。
身驭扶摇,神游恢漠。
方知道风清月白,皆显扬铅汞之机,水绿山青,尽发露虎龙之旨。
海南白玉蟾幼从先师陈泥丸学丹法,每到日中冬至之时,则开乾闭巽,留坤塞艮,据天罡,持斗柄,谒轩辕,过扶桑,入广寒,面鹑尾,举黄钟,泛海槎,登昆崙,佩唐符,撼天雷,游巫山,呼黄童,召朱儿,取青龙,肝白虎,髓赤凤,血黑龟。
精入土釜启荧惑,命阏伯化成丹砂。
华池,吸神水,饮刀圭,从无入有,无质生质,抽铅添汞,结成圣胎。
十月既满,气足形圆,身外有身,谓之胎仙
其诀曰:「用志不分,乃可凝神。
灰心冥冥,金丹内成」。
此予之所得也。
如昔施肩吾之诗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能为神气主,便是得仙人」。
惟此诗简明通玄,玉蟾因阅而诵之,自然到秋蟾丽天,虚空消殒之地,非枯木寒灰之士不能知此。
予既得此,不敢自默。
《太上玄科》曰:遇人不传失天道,传非其人泄天宝。
天涯海角,寻遍无人,不容轻传,恐受天谴。
深虑大道无传,丹法湮泯,故作《玄关显秘论》,盖将晓斯世而诏后学,以寿金丹一线之脉也。
复恐世人犹昧此理,乃复为之言曰:以眼视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
潜藏飞跃,本乎一心。
先当习定凝神,惩忿窒欲,惩忿窒欲,则水火既济。
水火既济,则金木交并。
金木交并,则真土归位。
真土归位,则金丹自然大如黍米。
日复一粒,神归气复,充塞天地。
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者此也。
肝气全则仁,肺气全则义,心气全则礼,肾气全则智,脾气全则信。
若受气不足,则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岂人也哉!
人能凝虚养浩,心广体胖,气母既成,结丹甚易,可不厚其所养,以保我之元欤!
学者思之,敬书以授留紫元云。
五宝说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琼琯白真人集
老聃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许旌阳有八宝:曰忠、孝、廉、谨、宽、裕、忍、容。
吕洞宾有四宝:曰无妄一也,不苟二也,至诚三也,守一四也。
陈泥丸有五宝:一曰智,二曰信,三曰仁,四曰勇,五曰严。
临事多变,使人莫测谓之智;
专心致志,守一如常谓之信;
济人利物,每事宽恕谓之仁;
处事果决,秉心刚烈谓之勇;
谨勿笑语,重厚自持谓之严。
东方蛮雷,仁者也,能为风雨,长养万物;
南方蛮雷、勇者也,申明号令,赏善罚恶;
西方蛮雷,严者也,肃杀元气,霹雳群动;
北方蛮雷,智者也,伏藏坎位,遇时而起;
中央蛮雷,信者也,四时蜚伏,令不妄发。
子今行五雷之法,须得此五宝,方可以动之。
吾得之于先师泥丸久矣,今以告子,此乃心传之秘,大抵是真中有神,诚外无法,子可佩而行之。
海琼问道集序 南宋 · 留元长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琼琯白真人集
韩昌黎源之句,则起神仙渺茫之念;
白居易海山之辞,则起兜率归去之思。
人心无根,随语生智。
噫!
吾闻之,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非曰能之,愿学焉。
幼时业爱修仙,鞭心于兹,不觉壬子丁丑矣。
人间岁月如许,头颅皮袋又安以顿哉。
天贷其逢,而于道有可闻之渐。
是年春,遭遇真师海琼君,姓白讳玉蟾,或云海南人,疑其家于襄沔也。
时又蓬发赤足,以入廛市;
时又青巾野服,以游宫观
浮湛俗间,人莫识也。
自云二十有一矣。
三教之书,靡所不究。
每与客语,觉其典故若泉涌然,若当世饱学者未能也。
真草篆隶,心匠妙明,琴棋书画,间或玩世。
所与交者,尽时髦世彦
虽敬慕之者,不可得亲随。
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
踏遍江湖,名满天下,其从之如毛也。
时人多见其囊中曾不蓄铢铜粒以自备。
或醉甚辄呼雷,或睡熟能飞章。
或喜或怒,或笑或哭,状如不慧。
或亦出言,与休咎合。
观其济世利人之念,汲汲也。
彻夜烧烛以坐,镇日拍拦以歌。
晨亦不沐,昼亦不炊。
经年置水火于无用。
称其耳聩目眵,或对客以牙宣为辞,未审厥旨也。
无酒亦醉,睡醒亦昏。
诸方士夫刊其文,碑其言多矣。
今多嗔少欢,与世甚相违,故慕之而针芥欤?
相授以九鼎金铅砂汞之书,太乙刀圭火符金液之诀,紫霄啸命风霆之文。
元长自惟曩者获罪于天,失身堕世,何以得此?
誓糜躯以修之焉,期不负所学矣。
谨集间酬警悟之一二,以锓诸木,使四海同志之士有所启发也。
白君得之于陈泥丸,陈得于薛道光,薛得于石泰,石得于张平叔,张得于刘海蟾,刘得于吕洞宾
况人皆知其为人而读其书也,吾何赘以叙哉。
紫元子留元长稽首再拜序。
按:《海琼问道集》卷首,正统道藏本。
题尹知枢珣临深堂(时公被论处闲) 其二 明 · 朴祥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讷斋先生续集卷第二
穆如家法好推求,端用诗书润庙谋。
鉴水宁为贺氏宅,鸥亭不许魏公留。
风云木蜜曾深契,鱼鸟杨花莫谩愁。
才薄品题吾岂敢,腼然轻把木瓜投(阙南木觅山。大明颁诏上使翰林修撰唐皋。改以木蜜云。)
陈尔新得假时余亦赋归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五言排律 押尤韵
黄虞不可作,宇宙日陵偷。
万事趋墦垄,一官等舍邮。
谁将忠孝意,为答圣明酬(为答,康熙本作“独与”。 )
聚讼争睚眦,连群竞践蹂。
薨薨呼雁鹜,泛泛逐蝤蛑康熙本缺以上四句。 )
世道交相丧,乾坤孰共救。
未能分纠结,何以已戈矛。
宦海方无畔,友谊亦鲜投(谊,康熙本作“声”。 )
角弓生永叹,伐木动殷忧。
遇子当辰岁,交君乃一周。
二三孚结契,朝夕静图谋。
追琢天人学,盱衡今古筹康熙本缺以上四句。 )
旷怀深激慨,真性每绸缪。
始识三吴俊,能空四海俦。
才华当代选,肝胆古人求。
相砥同偲切,未遑问悔尤。
安知清见玷,聿尔介招仇。
感彼途多涩,披余意弥周。
谁能甘汶汶,聊复偕繇繇。
昭雪蒙皇鉴,徘徊因友留(“相砥同偲切”句至“徘徊因友留”句,康熙本作“所贵兰心在,安知萍影浮”。 )
归与方起兴(与,康熙本作“欤”。 ),游子共添愁(添愁,康熙本作“回头”。 )
回首东方远,兴言南木樛。
此怀今日共,兹意别来抽康熙本缺以上四句。 )
暂握都门夏(握,康熙本作“别”。 ),相要湖水秋。
登堂期八拜,载酒问扁舟。
客绪为家迫,朋情以别裒康熙本缺以上四句。 )
凄其江月冷,缅邈岭云悠(缅,康熙本作“绵”。 )
行矣多旃勉,怀哉远喔咻。
心胸匪石转,名利总毛輶。
从此分携后,有言凭信脩(“行矣多旃勉”句至“有言凭信脩”,康熙本作“慎勿收蕃榻,时来访泰舟”。)
是日晚阿桂奏摺至知攻克勒乌围详悉诗以志事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二
勒乌围贼旧官寨(凡土司所居者番人谓之官寨),垣固碉高不易攻。
石卡木城接鳞次,水临山背据蚕丛阿桂勒乌围碉高墙固其南为转经楼又过甲尔日磉桥而南为科布曲山腿与勒鸟围官寨互为犄角鎗炮俱可相及其间寨落木城石卡又皆鳞次栉比联落接应前阻大河后负高墈对河札乌古阿尔古一带鎗炮既能隔水救援而其后高墈层层每层丈馀至数丈不等墈上均有卡栅碉座备禦甚严且自转经楼至科布曲陆路既可通行而皮船过渡往来亦甚便易是以各处败回贼人及噶喇依一带番众全聚于此合力抗拒)
计穷百变同摅荩,志合三军共建功官兵压至勒乌围之上分兵攻绕既用大炮轰摧复用冲天炮击打又从勒乌围转经楼碉卡密排之中一面攻抢佔据一面拿栅横截以断其后路并令冷角寺一带官兵由西北合轰沿河而南拿栅以断贼人下水之路又以高墈陡削兵力难施令官兵头戴柴捆欓牌手推沙囊匍匐而行至墈沿层层堆起赶立三层高栅以击墈下之贼并于所挖地道中用炮轰击磡下掘沟抗拒之贼计高墈八层均经官兵逐步抢佔仅馀一层而甲尔日磉桥更为贼人要路因排大炮轰摧渐塌复于楚兵内募善泅水者潜于水底缚巨索于桥柱之上合力扯拽坍损因于八月十五日申刻分派官兵先为埋伏以备攻抢勒乌围海兰察额尔特等攻其近南木城贼人鎗石抵拒甚𦂳转经楼等处之贼复来救援官兵迎击歼戮过半而为满洲索伦兵弓箭所毙者尤多复于亥刻令额尔特乌什哈达等攻近北木城官兵拔栅踊进出其不意即时攻克海兰察率同纳木扎格勒尔德自官寨东南进攻普尔普泰斐英阿自南进攻福康安特成额明仁从西北进攻而五岱攻其东北丰升额带兵为各处策应维时四面合攻呼声动地抛掷火弹如流星闪电官兵各攀援上登贼人始犹支拒及见我兵蜂拥齐入胆落欲逃被我兵歼戮更复不少遂于十六日子刻勒乌围官寨攻克瑚尼尔图亦将末层磡上石碉攻获并同乌什哈达将窜回之贼邀击歼毙而转经楼亦经保宁官达色彰霭带兵攻打四面飞腾而上至丑刻一并克获官兵追击逸贼至甲尔日磉桥贼因桥断赴水窜逸值雨后水涨贼众淹毙甚多复为官兵鎗箭击射得脱者无几此次计攻克勒乌围官寨及转经楼喇嘛寺并攻得其旁碉房寨落木城石卡六十馀座凡贼所恃以抗拒之处一夕无不摧破杀贼数百人夺获鎗炮刀矛等物无算遂扫其旧巢拟乘贼人上下心胆俱寒提兵直𢷬噶喇依为迅速蒇功之局此皆阿桂露布驰奏语也)
优叙先行令典,蒇庸封爵待恩崇。
题耕作蚕织二图即用程𣒊楼璹诗韵 其五 碌碡乾隆己丑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八
南木北以石,水陆殊命匠。
圜转藉牛牵,牛蹄踏泥浪。
蹄伤领亦穿,乃得田如掌。
惟应尽此劳,遑敢恃有相。
九月晦日逢苏昆圃 清 · 许印芳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苍凉风雨催秋去,黯淡江山送客来。
纵酒追为重九会,望乡莫上最高台。
十觞茗艼歌钟阕,千里萧条战鼓哀。
南木溪头氛祲满,故园黄菊为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