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谢衣袄表995年5月9日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小畜集》卷二一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臣某言:今月十七日供奉官閤门祗候景元到州,伏奉圣恩,赐臣敕书一道、紫欹正绵旋襕一领者。
臣当时与官吏军员将校等望阙谢恩讫。
远降王人,遍颁时服,捧如纶而增惧,对挟纩以知荣中谢。)
伏念臣素乏艺文,猥尘清近,虽罢金銮之职,尚分铜虎之符。
而自移理藩宣,始踰旬浃,莫著裤襦之咏,空惭凋瘵之民。
此者伏遇尊号皇帝陛下政在宵衣,恩加露冕,特有祁寒之赐,俾无卒岁之虞。
开缄并集于荣光,宣诏更增于和气。
饰之瑞兽,空倾率舞之心;
徵乃维鹈,难免彼己之刺。
伏限权司郡事,不获躬拜阙庭,臣无任。
宋故朝散大夫尚书礼部侍郎致仕上柱国乐安县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吏部侍郎蒋公神道碑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文恭集》卷三九、《春卿遗稿》附录
宋有大雅全德之老,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蒋公,以皇祐六年三月辛酉,考终于吴郡灵芝坊私第,以至和元年九月乙酉,葬于吴县尧峰之鲁坞,门人邵必志其圹。
议者谓公朝廷伟人,东南首望,宜有石刻,以表神道。
既葬十年,宿得以申寻遗烈,章示于后。
公讳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
弋阳本系,出于周公义兴至唐,蔚为盛阀,累世绂冕,讫于五代,本朝未有达者。
先大夫贤,常有中兴门构之志,聚书延客,以教诸子。
在伯仲间,颖特秀整,不勉而学益进,既冠而业大成。
西游京师,遍交英俊,卓然文行,见称诸公,名声飞翔,迅于六翮。
祥符五年,登进士甲科,授楚州团练推官
尝权州事,阅器仗,牙门军校不待白,已辄启库钥,公械而治其罪,郡中肃然。
丁先大夫忧,服除,吏部试甲乙判,文在优等。
陛见日,章圣命取所试判视之,嘉赏焉。
大理寺丞、知抚州临川县。
县有大姓李甲,积为民害,乃复僭拟亡制,动作不法,前宰无敢擿其罪。
至,缘事捕治之,尽得其奸状,卒坐弃市。
害根锄去,阖境慰悦。
历眉、吉、楚三通判,改太常博士、知泗州
惟眉差小,而三郡类剧,沛然神用,治罔弗举。
召为监察御史
枢密使张耆章圣藩邸旧臣,尝有德于献后。
后方临朝,数移疾,弗治务。
公以其慢朝亏职,宜加显黜,疏比上,不省。
仁宗复辟,同僚语公:「盍辩前疏」?
答曰:「彼已失势,言之伤薄,吾弗为也」。
未几,同僚蹑公前迹而言。
疏入之明日仁宗见称敢言,擢居近侍。
执政知公抗疏在前,他日见之,有慰安之语。
曰:「言责本职,岂规赏耶」!
中火,有司欲文致其事,委罪宫人
公上言:「火灾,天意也。
陛下恐惧修省,犹恐未至。
如闻吏议,欲以宫人为解,女子一问即承,然天可诬乎」?
上悟,遽命原之。
日官上言,内酒坊直国家福德所在,宜徙置他所。
宦者喜兴作,希土木之赏,随而赞然。
事下公府,公逆奏曰:「内酒坊,枕大内西北隅四世矣。
祖宗以来,少福德耶?
名改作,所宜慎重」。
事遂寝。
岁馀,遍历三院判三司度支勾院赐绯衣银鱼。
三司使范讽高虚废务,公以为忧。
顷之,以侍御史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
辞日,面陈放逸不事事,大隳厥职,仁宗颔之。
未几,罢。
江东数月,会朝廷废江淮发运使,均岁漕钱帛之数,取办六路,以公为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
更张甫至,纲目未立,凡百经制,出于心术。
岁终奏计六百万,玺书褒美焉。
未几,就除尚书吏部员外郎,复以劳赐金紫。
坐部吏犯法,按举失实,移知越州
汉太守马臻所治鉴湖在焉,无虑溉田八千顷。
至是,越人夺湖水以名己田,故水日堙,湖田日广,贫民失水利,豪姓擅地产。
公条奏利病,诏复为湖。
俗信奸巫,奉淫鬼,境内所祀非旧典者,皆剪治之,取其像弃湖中,材瓦悉送官。
众初骇,以为蔑神,公乃尊禹祀,新马侯故祠,岁时斋荐之,民靡然而趋正享,知淫祀之无福焉。
徙知苏州,代还,判尚书刑部三司户部勾院,历户部度支盐铁三司副使
乘西师之后,关中困乏,及夏人送款,疆事略定,公建白一切蠲去横赋,以纾其民。
东川饥,受诏为梓州路安抚使,劳徕安定,全活甚多。
还朝,除户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充江淮发运使
承前居是职者,每岁上计取大艑载奇物输权门,以售进。
公再任前后五年,未尝一至都辇,章奏皆附驿而上。
河东转运使,未行,徙知洪州,又改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
岁馀,迁左司郎中、知杭州
会高选名臣,以殿右蜀,迁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人偷浮,不识敦本。
守如乖崖,承寇乱甫平,一切权宜,务安远俗。
后之来者,以为治蜀适然耳,而又增益侈费,十倍于前。
公曩官于眉,习知敝俗。
常曰:「国家承平百年,声教万国,蜀士学尚,不减邹鲁,惟此习俗,尚安馀风。
二千石恬而不怪,岂承流宣化意耶」!
乃兴学校,省厨传,凡过泰无名之费,姑息不正之事,多所裁革,未始顾虑。
旧有识者,窃喜公所为,咸言庶几数年,吾俗且变。
贪吏丑正,恶不利己。
复有肺腑旧族,逋责列肆,累政不敢治,公裁之以法,遂入诉近习,且造险语,飞闻于上,谓公变乱旧制,蜀土且摇,遽移公知河中府
迄今蜀人歌思之不已。
至蒲,尝感危疾,表求便郡。
再知杭州,迁左谏议大夫,复徙知苏州
明堂泛恩,改给事中
治杭与苏,俱有遗爱。
及重临二州,幼艾相携,迎拜道路,吴人于虎丘生为立祠。
明年,表还官政。
朝廷崇礼耆硕,闵烦事物,以小宗伯秩听行其志力。
是时,年耆者类不即退。
杭州日,业已治第吴下,既而得请,角巾休舍,搢绅高其识。
平生爱客,应接不倦,亦既告老,精力尚强,佳宾至前,清谈不废。
所居溪馆,有芝草产焉。
一孙少孤,二子皆幼,至是参侍左右,咸以为阴德之报。
感疾既革,遗言诲以力学,口占后事,命弟之子之奇,疏于牍背。
已,与亲友诀,神色不乱。
含玉之日,寿七十五。
吴中士大夫,若吏与民,莫不相与流涕。
朝廷公卿,表其德范,宜加旌贲。
天子恻然,命以优恤。
特赠尚书吏部侍郎,未三品非例也。
公学问道本原,论议依名节,其行己也直,其从物也裕。
人之有善,不啻己出,孜孜奖进,须成就乃已。
所至以拔才荐士为己任。
或讥以太广,勉之少峻,公以峻则遗物,卒不易其守。
历典会府者七,所至之治,必先美风俗、扶名教,不专于簿书听断而已。
治蜀日,常召高才硕生,会试府寺,亲校才等,劝成学者。
府学之侧,别建西学,以广诸生
斋室讫成,而公移蒲中,其后转使毁之,以增廨舍。
既而常山宋公尚书至府,闻其事,叹惜久之,且欲成公意。
乃即其旧趾,建文翁祠之,内图严君平郑子真司马相如扬子云,蜀土先贤凡九,及公之像而十,常山公为之赞。
至公,略云:「蒋侯挺挺,天与严方。
健而文明,不逢不将」。
迹其风德,从可知耳。
公有高情,富清藻,多所缀述,尤邃于诗。
其间所得,往往清绝。
善作尺牍,思致简诣,时人得之,藏为名笔。
及退居林下,神机日旺,虽饮食寝处,未尝忘诗,亦天性然。
有文集二十卷。
初,义兴家墅,滨鬲湖之右,蒋氏大宗之碑在焉。
公之曾王父讳幼蟾,大王父讳宏谨,皆隐德弗官。
王父讳九皋,以公贵,赠尚书刑部侍郎
妣史氏,追封广陵郡,尚氏,宣城郡,二俱太君
公出史氏,娶钱氏,封寿昌县君,先庚辰十二年而亡,后举以合葬焉。
子三人。
长群玉,早卒。
次长生,次长源,皆为大理评事
女四人。
长适刑部郎中知制诰邵必
次适都官员外郎王景芬。
次早卒。
次适处州青田县宋宽。
孙续,任大理寺丞通判利州
初公捐馆,遗恩以续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自言少孤,育于祖,乞服衰粗以报。
朝议以公有子,不许。
遂辞疾谒医,去职行服,虽不如礼,识者重焉。
吁哉!
道之难行,以公吏师,治蜀美绩弗究,不登三事,其命也夫!
宿早依门墙,稔闻阀阅,兹用传信,亶无愧辞。
庶使三吴吏民,过尧峰者,为贤公堕泪云。
铭曰:
公之志,潜于斯民,平昔蕴蓄,曾弗大伸。
公之才,足经当世,华皓卷藏,未能殚试。
刀州之学,有像是图。
君平子云,盛德不孤。
虎丘之阯,有祠特起。
太伯季札,高风孔迩。
嗟嗟尺璧,长掩山阿。
神明潜翳,恫若之何?
震泽东渐,灵岩西峙。
公虽可亡,德音不已。
推诚保德功臣正奉大夫太子少傅致仕上柱国昌黎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赐紫金鱼袋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许国公忠宪韩公神道碑铭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乐全集》卷三七
公讳亿字宗魏真定灵寿人
信国公,始家京师
咸平中进士擢第,除廷尉平,知亳州永城县
永城剧邑,当津衢冲要,本繇吏部铨补,今久不治,始命审官除吏,公释褐为选首。
初署事,听决辩讼如宿吏精习文法者,县大治。
郡将皇甫选,时名士,有赏识,数试公以事,平处诣理,称叹曰能。
由是著材名,部司察举治状,迁大理寺丞通判陈州
单州
丁信公艰去官。
服除,通判许州
复徙陈。
河决属邑,衍溢民田庐,计役费堤塞钜万,公按形势,以便宜就功,一不赋民,河复故道。
有剧盗聚郡境,匿诸舰中,期会攻劫。
公廉知之,揣其所过,抵夜率吏匽河上流,举火伐鼓以骇之,贼弃舟迸溃,邀捕无脱遗者。
转运使郑文宝喜谋略,闻而壮之,被公檄至于许,曰:「急欲识公面颜尔」。
殿中丞
章圣尝览公文,俾召试,外舅太尉王文正公当国,避嫌以为言。
特召对,改太常博士、知洋州
郡有豪吏李甲,兄死,迫嫁其嫂,而诬兄之子为携养,以专其赀。
嫂流离,历许州及司官数置对,辄赂吏,掠服之,积十年冤不伸。
至,复出诉,为索旧牍详阅,锻鍊牢密,但未尝引乳医为證。
微伺之,尚存,奄召验问,辞服,案竟奸党,母子始如初。
屯田员外郎、知相州
河北旱蝗,转运使靳租调,蔽匿灾害,公抗章极论。
诏书嘉奖,为蠲赋役,百姓赖以全活
故相张文节公镇魏,荐公文中御史,被召,除殿中侍御史
淮、浙饥,命公安抚。
所至先察吏治,宣布慈惠,救荒之政毕举。
合肥旧陂,久为豪家彊占,公按复之,民得其饶。
未还,除开封府判官
一日,奏事毕,趋出至屏外,复召赐五品服章。
俄除河北转运使,别旨留公为故相河内公均其室。
初,向氏长安华严有美田,时丁朱崖擅朝,欲得之,诸子已听命,使所亲讽公。
公不答,而谓向氏,土田衣食之源,宜共保之。
故华严不以分,崖州大以为望。
既赴河朔,独领其职,会章圣御楼晏驾,今上践祚,军赏重沓,河北厚屯戍,经用常不赡,朝廷忧之。
公心计精密,均输从容以办。
镇定帅曹玮有威名,朱崖亦忌之,以大将军斥知莱州
以其得士心,虑或逗挠,诏公驰传统其兵,缘是伺隙,欲有以中伤公者。
公举措时当,处之无间。
司封员外郎、加直史馆,徙知青州
未几,召为侍御史知杂事,赐三品服章,迁工部郎中
中丞缺,久不补,公专台务,都下有告急变者,中贵人夜开禁门,逮卒百馀辈付台,一讯情得,悉释其缚。
中贵人以捕反者为己功,日传诏促案,及狱具,止诛告者。
三司更榷茶法,榷利亏废,诏公劾前议者,条罚自丞相率。
数案诏狱,持法平,不挠权倖。
二宫知公秉谊不回,可任国之重,擢龙图阁待制
器望风采,益为当世钜人重德,天下以其出处为时轻重矣。
被命删定法令,审覈条次,科比明慎,书奏,因请颁示天下,人得尽其情以议,有文害者更之,冀以便安万姓。
于后每编修制敕,必循此例。
久之,出典亳州
未几,召领审刑
故事,诸州狱疑谳有令,后谳寖繁,天下多留狱。
公建言,诸刑科当谳者为傅中比,著于令,以省奇请之敝。
又四方上具狱,理官当报日程赊缓,亦因缘开奸利。
公奏促其程,由是州郡省滞,系狱以清。
知星者言,蜀且有兵变若灾沴。
公被选,以枢密直学士谏议大夫益州,陛辞,二宫谕以占说,公顿首曰:「愿以属臣」。
至蜀,果旱荐饥。
公以爱利为政,安辑荒散,均节赋调。
先蜀守张公咏以蜀地狭、生齿众、尝艰食为请,岁发仓储六万斛贱估以赡贫民,遂缘为常。
公先期倍数以赈之,故民不大乏。
自秦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酾以溉田,若岁大旱,沟塍犹涸。
公更决九升口,水行径易,迄今享其利。
初,二宫以蜀灾害为忧,既而闻公绥靖之美,有旨召公参知政事
宰相白,益部远方,宜须代还以拜。
以缓其命,而援所厚善,故公命中格。
御史中丞,充理检使
蜀之西境邛部乌蛮接云南,地多马,岁入永康官场鬻之,经历山川道路,周知其夷险。
公还对,请徙场沈黎,自此蛮夷窥蜀,有以隔限。
中宫虚位,公抗章请择旧门淑德,与大臣定议,举典礼聘纳,以示母仪之重。
既而下果有自细微觊倖上配者。
马季良自贬所遣所亲扣登闻自通,而潜赂要地,得致仕。
言事者以谓致仕所以优贤,季良在流放,未有罪人致仕者。
诏公劾登闻吏不当通其辞。
公以谓可否在执政,吏何罪之劾,纳敕不奉行。
议者以为得体。
又按唐典奏置御史里行四员,以广言职。
奏疏论朝政时务,其言深美,多法义,上向纳之,益欲登用。
岁中迁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
枢密本兵之地,是时天下乂安,上下习于优游,武备寖弛,公独以为忧。
建言为国者思患预防,故萃以戒不虞,请下二府,各任堪将帅者,稍试用之,观其器能。
又言将不可不知权谋形势之法,上为亲集四种之要,名曰《神武秘略》,颁诸边将,使习通之。
岭外蛮夷或恣睢屯聚,辄下湖湘,或发畿兵,奔命率不及事;
又北军涉冒温暑瘴气,多死亡。
公奏置广南东西路钤辖司,增募土兵戍守,南粤便安。
戎内附,其人至京师,一切自便。
公揣昊酋野心,请为除馆属吏,司其市事,驿道护以往还,视若优为之礼,实以羁防其奸谍。
既而邈川与戎连兵,洮人来献捷,朝议赏典。
曰:「二羌皆藩臣,擅相攻击,若又加赏,是骄邈川而怒夏人,非绥御四夷之道」。
固执不可而止。
凡武经边备,惟思日孜孜。
景祐四年,授参知政事,占谢之日,召坐,嘉西府之勤,劳勉久之。
寻迁户部侍郎
是岁,地大震定襄,灾异数见。
公方在告,力疾入对,为上精言其端,以为地震阴有馀,夷狄,中国之阴也,其深戒夷狄之患。
又请下诏求直言消复之术。
上纳用焉。
久之,罢政事,改吏部侍郎、知应天府
越二年,酋叛,暴突疆埸,覆军杀将,天下共其劳。
识者悼叹,傥公在位,戎难不及于此。
既而契丹氏乘衅来渝平。
授公资政殿学士知成德军,入觐在道,内珰赍手诏问攻守方略,公条边策甚详。
刘平败没延州,边臣以降贼闻,有司设防守,将收其拿。
公因对曰:「平在军战甚力,毋降屈之状」。
上意释然,更加恩恤,如死王事者。
寻改澶渊,以控北道之冲。
属疾,因请便郡。
复徙亳州,地当东西京、淮甸之交,故盗充斥,连发境中,民相恐。
公以耳目擿起贼区处,乃府大校为之囊橐,掩捕百馀人,磔诸市。
自此群辈散落,井闾清净,讫公去郡,不复有盗。
就迁尚书左丞,拜章固让,诏书褒答。
庆历二年请老,授太子少傅致仕。
四年八月十五日,薨于京师私第,享年七十三。
上悼伤废朝,襚恤用优典,赠太子太保
太常考行,谥曰「忠宪」。
二夫人蒲氏、王氏,皆先公殁,追封安定太原郡太君,继室太尉文正公之女。
某年月日,葬于许昌长社县嘉禾乡,从先茔,礼也。
曾祖某,赠太保
妣张,江国夫人
祖某,赠太傅
舒国夫人
考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信国公
妣郭,越国夫人
吴国夫人
世德厚,流光在公。
公,郭之自出。
八子:曰纲,尚书水部员外郎
综,刑部员外郎知制诰
绛,翰林侍读学士谏议大夫环庆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使、知庆州
绎,某官;
维,某官、集贤校理
缜,殿中侍御史
纬,某官;
缅,某官。
材业重于朝廷,誉望著乎台阁,随其器能,而并笃于行谊,义方忠教,固有根本。
综先卒,诸子通显,累赠公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许国公
女六人,适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李淑,某官苏舜宾太常博士王整,其一早卒,二尚幼。
诸孙十三人:宗彦,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三司判官,早卒;
宗道、宗师,登进士第
馀皆宦学修立,诜诜盈庭,盛矣。
公性质方重,正色立于朝,若大议论,一登于言,确乎不可转也。
事上待下,本于忠恕,闲邪存其诚,故忮巧诡激之为不接于心术,虽燕居,未尝见其惰容。
其家事尤理,清规素范,不为势利增改。
《书》有之:「作德心逸日休」。
《易》曰:「视履考祥」。
惟公之素履,所谓德有基而道有本,其旋元吉,而大有庆,宜哉!
铭曰:
于休耆德,忠宪韩公
文武之道,大者在躬。
直方以动,允蹈于中。
能尽其性,周爰始终。
释巾从政知微之显。
历令刺守,风声日远。
载采于朝,台阁之践。
有翼有为,惟时为宪。
睿明能哲,属畀机衡。
公不敢康,惧思盈
儆戒无虞,夙兴竭精。
戎难既作,知公忠诚。
年至得谢,遂传家事。
天锡蕃祉,庆延于世。
子孙振振,卿材国器。
几杖优游,百福全备。
公葬信公,长社之原。
今从先子,归安故园。
大物芸芸,各复其根。
惟其神明,一气同存。
推诚保德功臣正奉大夫太子少傅致仕上柱国开国公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1044年11月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九、《苏学士文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曾祖惟忠,累赠太保
曾祖母张氏,江国夫人
处均,累赠太傅
祖母李氏,舒国夫人
父保枢,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信国公
母郭氏,越国夫人
继母周氏,吴国夫人
公讳某,字宗魏,其先世占真定府灵寿县之籍,皇考以明经京师,遂家焉。
公以咸平五年进士第,除大理评事,知亳州永城县
其地舟车错出,号剧县,本县吏部铨补令久不治,始廷择京师官宰之。
公既至,刮刬宿滞,去人所不便安者,又为兴起其利,未数月,一邑驩然从之。
郡将皇甫选为世吏师,闻公治状,叹伏不能已,又贻之书而称美之。
自是,他邑䜣讼之不决者,必属公平处。
匈奴南牧,章圣皇帝狩于澶渊太尉文正王公奏筦机事,牍章繁委,一出公手。
景德二年外台表公永城之劳,改大理寺丞通判陈州,寻移通判郓州
未几,信国弃养,护丧归上都
服除,通判许州,再移于陈。
时郡界河决害民,计其补塞费钜万,公驰至其地,集濒河丁壮,就伐薪稿,亲为裁画,一物不取于民,而堤复完坚。
又去郡数十里有群寇,大浮舰而下,将劫旁邑,公廉知之,自部十馀卒,夜掩至,命匽河绝上流,举火伐鼓以疑之,贼弃舟迸走,尽束以付吏,谭者伏其谋勇。
转运使郑文宝闻之,走檄会公于许,既至,叹曰:「急欲识公之面颜耳」。
秩满,上祀汾阴,恩迁殿中丞
因进文十卷,上览之加赏。
欲召试,文正公避嫌,例除远郡守,特召见,改太常博士,知洋州
郡有公校李甲者,豪于里中,诬其兄之子为他姓,赂里妪之貌类者,使夺以为己子,又醉其嫂以嫁之,尽取其赀。
嫂流离历诉于州提刑转运使,每置对,辄赂吏,常掠使自诬服,杖而去者前后十馀年。
公至,复出诉,察妪色冤甚,遂索旧牍视之,皆未尝引乳医为證。
一日,尽召其党,出乳医示之,遂伏辜,母子复故。
八年,迁屯田员外郎、知相州
河北蝗旱,转运使因岁计覆不以实闻,诸郡畏莫敢言,公力抗章请蠲赋役,州民赖以全活,诏嘉奖焉。
郡伍伯诱民诈讦以事祷巫于舍者而阴受其赇,公察知之,尽捕系狱,表请御史推鞫;
狱成,杖伍伯及同奸,窜海岛。
事虽验白,宰相文正公有隙者言于上,犹下迁公通判大名府
文节张公镇魏,荐公才中御史,遂召为殿中侍御史,寻擢侍御史
时淮浙蝗旱,民饥殍流散,命公为安抚。
所至赈廪困菑家,罢诸役作,举良吏以牧养之。
合肥有陂可溉田,久为右姓专其利,公决导以济下户,得以衣食者不可胜数。
未还,上嘉其称职,除开封府判官
一日奏事毕,趋出,至屏外,复召赐绯衣银鱼。
岁馀,除河北转运使,诏留监定故丞相向公诸子分财。
崖州当国,势慑天下,私所亲谕公,欲市向公长安华严别墅,又讽其子从之。
至其家,面戒曰:「土田衣食之源不可弃」。
故馀财尽均,而华严独存,不以分,由是忤崖州意。
及赴河朔,旧二使并移他道,公先独领其任。
章圣御楼宴驾,今上践祚,赏赉重沓,常计不能支,朝廷深以为虑,督责甚急。
定州曹玮,威名素著,得士卒心,为崖州所恶,以大将军莱州
朝议忧其拒命逗挠为变,诏公驰驿,收其兵柄。
崖州又欲缘此伺公隙,以危法中之。
从容优裕,处之甚閒,无不得其宜者。
覃恩改司封员外郎,又加直史馆
天圣二年,移知青州
才数月,召为侍御史知杂事,赐金紫。
三年,判大理寺,迁工部郎中
台杂几二年。
中丞阙,久不补,连鞫诏狱。
郡将有托所亲纳金于宰相文穆公,又因牙吏;
审之,文穆执吏以闻,诏付台鞫焉。
郡将遂诬吏误以闻所亲之语达文穆,欲灭其迹。
公平心穷治,果郡将以疾,惧废,求外徙,金未达而言漏。
文穆大怨之。
都下有告急变者,中贵人夜开禁门,捕卒百馀人付台。
一讯情得,悉释其缚,中贵人即付诏督促,自以捕反者有功。
及狱具,独坐告者诬罪,诛之。
三司更茶法,岁课比不登,公承诏劾前与议者,由丞相而下,轻重有罚。
用法持平,不为权贵倾挠,二宫称叹,时议难之。
俄兼知审官院。
四年,授龙图阁待制,充北朝国信使
副介匪人,妄传明皇太后旨于虏中寺人,虏主问曰:「太后即有旨,大使宜知」。
应曰:「本朝每遣使,必谓之曰:『继好之事,传示后世,两朝之臣,毋相阻猜』。
此乃平时戒使者语,非欲达于北朝也」。
虏主大喜,即以语附公谢上。
时皆美公能以副介失辞,更为恩好之意。
掌贡举,又编近制敕。
晓析条义,众皆咨而后定,仍乞以新书颁天下,许所在条陈其不安者更之。
既而出知亳州,未几,上以审刑案牍之繁,召公领之。
公建言乞促日限,以降断敕;
及刑名当奏禀者,亦乞裁定,中典颁下,自是无滞狱。
七年,改兵部郎中同判吏部流内铨
八年,授枢密直学士、知益州,留侍郊祀乃行。
明道改元,拜谏议大夫
居益部二年,值大旱荐饥,力为拯济,他郡流冗者归焉。
故事:每岁官粜六万石与贫民,为先常期增数以出之,以故民不太乏。
久旱水涸,苗枯且死,公询旧老,得九升江口,决以溉田,讫今利之。
又移上供物于他州不饥处。
将代,郡人遮转运使,言愿上白留公。
三年,手诏敦奖。
既而有旨召公参知政事宰相以益部远方,不可亟还,须代归以拜。
事缓,遂力援他人补之,故公命中格。
及召还,止授御史中丞,充理检使
入对,建言维、茂二州地接羌夷,秦陇商贾交易,蕃部驱马至永康军场以卖,尽熟山川夷险,道路所出,宜徙场境上,以绝其觇觎两川之意。
又奏疏言时务者五事,上深嘉纳之。
景祐中,杨、尚二美人以罪斥出掖庭,公上章引古事为戒,杜其复入;
及依唐故事,奏置御史里行四员,以广言职。
马季良在贬,赂执政者求致仕,遂遣家人挝登闻鼓。
命始下,言事者以谓致政所以优贤,季良既以罪废,安可得诏,共劾登闻吏不当通其奏。
公以谓事行不行在丞相府登闻吏无罪,何所劾?
纳敕不奉行。
上韪之,议者以为有体。
不踰年,授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
公以天下久承平,武备不戒,愿与二府各列武臣才任将率者试用之。
又乞纂兵法,以授边将,上遂自集《神武秘略》颁焉。
岭南蛮寇边,先时必自中发兵,多不及事,至是,公奏置广南东西路钤辖司,委以便宜,专用土兵镇守,北兵不徙瘴疠之地,而有以应猝。
夏贼称藩日久,岁遣人至京师货易,出入民间如家。
公深以为不便,请下诏推恩置馆舍,遣使接引,官为监其货易,若优待远人者,实羁防之也。
事既下,会公参知政事,不久且出,不果行。
唂󸲐啰与元昊交兵,󸲐啰来献捷,朝廷议加节制。
公独以谓󸲐啰之族俱藩臣,纵不能谕令解仇,又以献捷加赏,是激元昊之怒,而为中国生患,固执不可,遂寝。
陕西转运使奏乞迁土兵内郡,以省转饷,公不可,曰:「此兵世为边人,乐自为战,一旦徙去乡里,必怨不可用」。
亦罢其议。
景祐四年,授参知政事
占谢之日,召坐,嘉叹西府之效。
寻迁户部侍郎
是岁,定襄地大震,星文见变,公方在告,力疾入对,为上陈灾异之端,且虞夷狄内侮,宜下诏求直言消复之术,上欣然从之。
有顷,罢知政事,改吏部侍郎、知应天府
三年,以西羌扰边,复严北备,授公资政殿学士知成德军
入境在道中,使赍手诏问攻守方略,公画备禦之策甚详。
延州陷没,边城中人,诬以降敌,朝廷发兵监其家。
公求对,力辨战格甚苦,无降屈之状,上意释然,去守兵。
或谓真定不当北冲,改知澶州,属以控扼之计。
数以疾请便郡,移亳州
郡本多盗,公始至,诸邑日有剽劫,民情骚然
为设策刺取,乃府大吏为之囊橐,以故益滋不败。
密发卒尽捕得百馀人,尸于市,郡中震肃,讫公去不复有盗。
转运使岁敛,民力不堪;
牙校赍轻货即地所有市之,民不知有赋,而军须以给。
庆历元年,迁尚书左丞,拜章固让,有诏褒答。
明年,请老,授太子少傅致仕。
四年八月十五日,薨于京师之里第,享年七十三,以某年某月葬于许州长社县嘉禾乡之先茔。
公累阶自将仕郎正奉大夫,勋自骑都尉上柱国,爵自伯至公,疏封之宠三加焉。
公性方严质重,虽笑言不妄。
每朝廷有大议论,所持坚正,形于颜色,惟义所在,不恤权忌,一发于言,众莫敢夺。
虽燕居,未尝见其惰容。
治家处身,一以素约,起微中至贵,始终无少异者。
训厉诸子,蓁然皆成立。
遇物以诚,不为外饰。
视人困厄,必欲力之,葬外亲贫无竁者二家,荫孤藐不自振者四人,使以禄奉其先祀。
公前夫人蒲氏,追封安定郡太君也
再娶王氏,进封太原郡太君相国文正公之女。
男八人:长曰纲,前水部员外郎
次综,太常博士集贤校理
次绛,太子中允
次绎、次维、次缜,太常寺太祝
次纬,大理评事
次缅,太常寺太祝
女六人:长适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淑,次早卒,次适大理评事舜宾,次适太常寺太祝王整,二人幼未嫁。
孙男十三人:长宗彦,大理寺丞
宗道太常寺奉礼郎
次宗古、次宗哲、宗师、弼,将作监主簿
馀幼未名。
孙女十二人:长适光禄寺丞李寿朋,馀未嫁。
曾孙女一人。
舜钦于公族为仍亲,故稔公风烈,敢录其实迹,纳于太常
谨状。
李景元(补编)1072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嘉兴市景德寺
闻说神仙郭恕先,醉中狂笔势澜翻。
百年寥落何人在,只有华亭李景元
钱塘六井107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一、《舆地纪胜》卷二、《黄氏日钞》卷六二、《方舆胜览》卷一、《咸淳临安志》卷三三、《文编》卷五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五八一、《三续古文奇赏》卷一五、《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九三、万历《杭州府志》卷九二、嘉靖《仁和县志》卷一四、《名山胜概记》卷一五、《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四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
沮洳斥卤,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
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
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
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
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
而金牛之废久矣。
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
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
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者也。
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
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
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
南井沟庳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
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
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
仲文子圭又引其徒如正、思坦以自助,凡出力以佐官者二十馀人。
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
以方井为近于浊恶而迁之少西,不能五步,而得其故基。
父老惊曰:「此古方井也。
李甲迁之于此,六十年矣」。
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
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三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绝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水之所从来高,则南井常厌水矣。
凡为水闸四,皆垣墙扃鐍以护之。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
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方是时,汲者皆诵佛以祝公。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
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故详其语以告后之人,使虽至于久远废坏而犹有考也。
吉州庐陵县令题名记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一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八
皇甫湜持正言,庐陵户馀二万,有地三百里,县当刺史理所,令日两趋衙,退则祗承录判将校,事相关临,烦言易生,烦事难专。
于今户籍号称七万,刺史官属与唐体势不同,所以病令使政难工者犹不除也,故庐陵令称治者常少。
按求版籍,由太平兴国改元而上无传焉,由马达下讫李景元三十有七人。
岁月官资,以能右选,格应入远,罢不以理,或以故去,皆可款识。
今令陈适用汝器始办刻石,以图永久。
维三十七人,其政之美恶,则遗民老吏之言犹在。
去而显于朝,其能否则载于士大夫,盖不必书。
适用资直方,行事如破竹,不能为人下。
其击伐人,不避豪贵;
其为政,老奸吏缚不能展手;
其牧民,善去败群者;
其簿籍,如谨细书生所抄书。
予欲考马君以来政事,与适用度长比短,差其功最,使并刻之,而未暇。
庐陵之难为令而称治,其才可知已。
范至能灵石录示诗仙留题云 其一 南宋 · 李洪
六言诗 押文韵
南坞数回泉石,西风几叠烟云。
登携孰与为侣,颜禹李甲萧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