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推诚保德功臣正奉大夫太子少傅致仕上柱国昌黎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赐紫金鱼袋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许国公忠宪韩公神道碑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乐全集》卷三七
公讳亿字宗魏真定灵寿人
信国公,始家京师
咸平中进士擢第,除廷尉平,知亳州永城县
永城剧邑,当津衢冲要,本繇吏部铨补,今久不治,始命审官除吏,公释褐选首
署事听决辩讼宿吏精习文法者,县大治
郡将皇甫选,时名士有赏识,数试公以事,平处诣理称叹曰能。
由是著材名,部司察治状,迁大理寺丞通判陈州
单州
丁信公去官
服除通判许州
复徙陈。
河决属邑,衍溢田庐,计役费堤塞钜万,公按形势以便就功,一不赋民,河复故道
剧盗聚郡境,匿诸舰中,期会攻劫
公廉知之,揣其所过,抵夜率吏匽河上流,举火伐鼓以骇之,贼弃舟迸溃,邀捕无脱遗者。
转运使郑文宝谋略,闻而壮之,被公至于许,曰:「急欲识公面颜尔」。
殿中丞
章圣尝览公文,俾召试外舅太尉王文正公当国避嫌以为言。
召对,改太常博士、知洋州
郡有豪吏李甲,兄死,迫嫁其嫂,而诬兄之子携养,以专其赀。
流离,历许州司官置对辄赂吏,掠服之,积十年冤不伸。
公至,复出诉,为索旧牍详阅锻鍊牢密,但未尝乳医为證。
微伺之,尚存,奄召验问辞服,案竟奸党母子如初
屯田员外郎、知相州
河北旱蝗,转运使租调蔽匿灾害,公抗章极论
诏书嘉奖,为蠲赋役,百姓赖以全活
故相张文节公镇魏,荐公文中御史被召,除殿中侍御史
淮、浙饥,命公安抚。
所至先察吏治宣布慈惠救荒之政毕举
合肥旧陂,久为豪家彊占,公按复之,民得其饶。
未还,除开封府判官
一日奏事毕,趋出屏外,复召赐五品服章
俄除河北转运使,别旨留公为故相河内公其室
初,向氏长安华严美田,时丁朱崖擅朝,欲得之诸子听命,使所亲讽公。
公不答,而谓向氏,土田衣食之源,宜共保之。
华严不以分,崖州以为望。
既赴河朔,独领其职,会章圣御楼晏驾今上践祚军赏重沓河北屯戍经用不赡朝廷忧之。
公心精密均输从容以办。
镇定曹玮威名朱崖亦忌之,以大将军斥知莱州
以其得士心,虑或逗挠,诏公驰传统其兵,缘是伺隙,欲有以中伤公者。
公举时当,处之无间。
司封员外郎、加直史馆,徙知青州
未几,召为侍御史知杂事,赐三品服章,迁工部郎中
中丞缺,久不补,公专台务,都下告急变者,中贵人夜开禁门,逮卒百馀辈付台,公一讯情得,悉释其缚。
中贵人以捕反者为己功,日传诏促案,及狱具,止诛告者。
三司榷茶法,榷利亏废,诏公劾前议者,条罚自丞相率。
数案诏狱,持法平不挠权倖。
二宫知公秉谊不回可任国之重,擢龙图阁待制
器望风采,益为当钜人重德天下以其出处为时轻重矣。
被命删定法令审覈条次科比明慎书奏,因请颁示天下,人得尽其情以议,有文害者更之,冀以便万姓
于后每编修制敕,必循此例。
久之出典亳州
未几,召领审刑
故事,诸州狱疑谳有令,后谳寖繁,天下留狱
建言,诸刑科当谳者为傅中比,著于令,以省奇请之敝。
四方具狱理官报日赊缓,亦因缘奸利
公奏促其程由是州郡省滞,系狱以清。
知星者言,蜀且有兵变灾沴
被选,以枢密直学士谏议大夫益州陛辞二宫谕以占说,公顿首曰:「愿以属臣」。
至蜀,果旱荐饥
公以爱利为政安辑荒散,均节赋调
先蜀守张公咏以蜀地狭生齿众、尝艰食为请,岁发仓储六万斛贱估以赡贫民,遂缘为常。
公先倍数以赈之,故民不大乏。
自秦李冰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酾以溉田,若岁大旱沟塍犹涸。
公更决九升口,水行径易迄今享其利。
初,二宫以蜀灾害为忧,既而闻公绥靖之美,有旨召公参知政事
宰相白,益部远方,宜须代还以拜。
以缓其命,而援所厚善故公命中格。
御史中丞,充理检使
蜀之西境邛部乌蛮云南地多马,岁入永康官场鬻之,经历山川道路周知夷险
公还对,请徙沈黎自此蛮夷窥蜀,有以隔限
中宫虚位,公抗章请择旧门淑德,与大臣定议,举典聘纳,以示母仪之重。
既而下果有自细微觊倖上配者。
马季良自贬所遣所亲登闻自通,而潜赂要地,得致仕
言事以谓致仕所以优贤季良流放未有罪人致仕者。
诏公劾登闻吏不当通其辞。
以谓可否执政,吏何罪之劾,纳敕不奉行
议者以为得体
又按唐典奏置御史里行四员,以广言职
奏疏朝政时务,其言深美,多法义,上向纳之,益欲登用
岁中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
枢密本兵之地,是时天下乂安上下习于优游武备寖弛,公独以为忧。
建言为国者思患预防,故萃以戒不虞,请下二府,各任堪将帅者,稍试用之,观其器能
又言将不可不知权形势之法,上为亲集四种之要,名曰《神武秘略》,颁诸边将,使习通之。
岭外蛮夷恣睢屯聚,辄下湖湘,或发畿兵奔命不及事
北军涉冒温暑瘴气,多死亡
公奏置广南东西路钤辖司,增募土兵戍守南粤便安
内附,其人至京师一切自便
公揣昊酋野心,请为除馆属吏,司其市事驿道护以往还,视若优为之礼,实以羁防奸谍
既而邈川与连兵,洮人来献捷朝议赏典
公曰:「二羌皆藩臣,擅相攻击,若又加赏,是骄邈川而怒夏人,非绥御四夷之道」。
固执不可而止。
武经边备惟思孜孜
景祐四年,授参知政事占谢之日,召坐,嘉西府之勤,劳勉久之
寻迁户部侍郎
是岁,地大定襄灾异数见。
公方在告力疾入对,为上精言其端,以为地震阴有馀,夷狄中国之阴也,其深戒夷狄之患。
又请下诏直言消复之术。
上纳用焉。
久之,罢政事,改吏部侍郎、知应天府
二年酋叛,暴突疆埸覆军杀将天下共其劳。
识者悼叹,傥公在位,戎难不及于此
既而契丹乘衅渝平
授公资政殿学士知成德军入觐在道内珰手诏攻守方略,公条边策甚详。
刘平败没延州边臣以降贼闻,有司防守,将收其拿。
公因对曰:「平在军战甚力,毋降屈之状」。
上意释然更加恩恤,如死王事者。
寻改澶渊,以控北道之冲。
属疾,因请便郡
复徙亳州,地当东西京、淮甸之交,故盗充斥连发境中,民相恐
公以耳目擿起贼区处,乃府大校为之囊橐掩捕百馀人,磔诸市。
自此群辈散落井闾清净,讫公去郡,不复有盗。
就迁尚书左丞拜章固让诏书褒答
庆历二年请老,授太子少傅致仕
四年八月十五日,薨于京师私第享年七十三。
悼伤废朝,襚恤用优典,赠太子太保
太常考行谥曰「忠宪」。
二夫人蒲氏、王氏,皆先公殁,追封安定太原郡太君继室太尉文正公之女。
某年月日,葬于许昌长社县嘉禾乡,从先茔,礼也。
曾祖某,赠太保
妣张,江国夫人
祖某,赠太傅
舒国夫人
考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信国公
妣郭,越国夫人
吴国夫人
世德厚流光在公
公,郭之自出
八子:曰纲,尚书水部员外郎
综,刑部员外郎知制诰
绛,翰林侍读学士谏议大夫环庆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使、知庆州
绎,某官;
维,某官、集贤校理
缜,殿中侍御史
纬,某官;
󲦶,某官。
业重朝廷誉望著乎台阁,随其器能,而并笃于行谊义方忠教,固有根本
综先卒,诸子通显,累赠公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许国公
六人,适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李淑,某官苏舜宾太常博士王整,其一早卒,二尚幼。
诸孙十三人:宗彦,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三司判官,早卒;
宗道宗师,登进士第
馀皆宦学修立诜诜盈庭,盛矣。
性质方重正色立于朝,若大议论,一登于言,确乎不可转也。
事上待下,本于忠恕闲邪存其诚,故忮巧诡激之为不接心术,虽燕居未尝见其惰容
家事尤理,清规素范,不为势利增改
《书》有之:「作德心逸日休」。
《易》曰:「视履考祥」。
惟公之素履所谓德有基而有本,其旋元吉,而大有庆,宜哉
铭曰:
于休耆德忠宪韩公
文武之道大者在躬。
直方以动,允蹈于中。
能尽其性,周爰始终
释巾从政知微之显。
历令刺守,风声日远
载采于朝,台阁之践。
有翼有为惟时为宪。
睿明能哲,属畀机衡
不敢康,惧思
儆戒无虞夙兴竭精
戎难既作,知公忠诚
年至得谢,遂传家事。
天锡蕃祉庆延于世。
子孙振振,卿材国器
几杖优游百福全备
公葬信公,长社之原。
今从先子归安故园
大物芸芸,各复其根。
惟其神明一气同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